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
作者 刘晓娟 邓培渊 +1 位作者 范春丽 田云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1)环氧虫啶能有效猝灭HSA荧光,不同温度下环氧虫啶与HSA的结合常数在0.76×10^(5)~1.57×10^(5)L/mol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2)环氧虫啶结合在HSA的IIA疏水腔内,有1个结合位点;3)结合自由能分析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显示,环氧虫啶和H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4)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结合自由能为-25.90 kJ/mol,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复合物;5)丙氨酸突变扫描结果显示,氨基酸残基Gln459是环氧虫啶与HS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该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环氧虫啶在人体内的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虫啶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蜜蜂气味结合蛋白与外源性化合物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沛彤 鄢茹 +2 位作者 朱国念 陈梦丽 郭逸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嗅觉是蜜蜂赖以生存和繁殖的主要感官方式,可为蜜蜂外出觅食、躲避天敌、交配等行为提供重要信息,而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在其嗅觉感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探究外界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与蜜蜂OBPs之间的相互作用,... 嗅觉是蜜蜂赖以生存和繁殖的主要感官方式,可为蜜蜂外出觅食、躲避天敌、交配等行为提供重要信息,而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在其嗅觉感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探究外界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与蜜蜂OBP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蜜蜂OBPs对不同外源性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和结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外源性化合物主要包括化学信息物质(信息素和蜜源开花植物挥发物)以及杀虫剂等农用化学品。一方面,化学信息物质与蜜蜂OBPs结合,在维持蜂群稳定、繁殖、觅食、授粉等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杀虫剂与蜜蜂OBPs结合则可能危害蜜蜂嗅觉系统,影响或干扰蜜蜂对环境气味分子的识别。本文综述了蜜蜂OBPs的种类、功能及其与外源性化合物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探究蜜蜂OBPs的生理功能、保护蜜蜂免受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气味结合蛋白 嗅觉感受器 互作机制 杀虫剂 昆虫信息素 植物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
3
作者 李瑞瑞 周宁 +3 位作者 吴梦琪 徐文平 陶黎明 张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72 h-LC_(50)值为0.756μg/mL,属高毒。经氯氟醚菊酯不同剂量(0、0.2、0.4、0.8μg/mL)暴露72 h后发现:0.4和0.8μg/mL剂量处理组的仔鱼出现脊柱和尾部弯曲、心包和卵黄囊水肿等畸形特征,且心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不完整(体长变短、头部和眼睛面积缩小);0.2、0.4和0.8μg/m L的氯氟醚菊酯还能够诱导仔鱼心房心室分化,心脏功能相关基因myl7、myh6、vmhc的表达水平下调,并引起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使仔鱼心脏处堆积活性氧(ROS)。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具有显著毒性,且与氧化损伤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杀虫剂 氯氟醚菊酯 环境风险 斑马鱼 发育毒性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的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文阳 竺浩杰 +3 位作者 徐笑笑 刘鹏 尹晓辉 刘训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5,共13页
三唑类杀菌剂因具有高效、广谱及持效期长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大量研究表明,随着三唑类杀菌剂的长期、广泛施用,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残留药剂进入土壤或滞留在植株上,最终通过雨水冲刷或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危害水生生物... 三唑类杀菌剂因具有高效、广谱及持效期长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大量研究表明,随着三唑类杀菌剂的长期、广泛施用,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残留药剂进入土壤或滞留在植株上,最终通过雨水冲刷或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的安全。本文综述了三唑类杀菌剂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现状,并从急性毒性、氧化应激毒性、发育毒性、遗传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及联合作用毒性等多个方面、多层次概述了该类杀菌剂暴露对鱼类、两栖类、溞类和藻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类杀菌剂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旨在为三唑类杀菌剂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为减少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三唑类杀菌剂 水生生物 环境毒理
下载PDF
干扰害虫生殖行为的弦音器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通道调节剂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品轩 刘兆宇 +4 位作者 彭宇漩 宋鑫宇 王利祥 高聪芬 吴顺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是细胞膜上一类重要的阳离子通道,参与昆虫视觉、嗅觉、听觉、温度感知及机械感知等感觉功能的形成。其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TRPV)通... 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是细胞膜上一类重要的阳离子通道,参与昆虫视觉、嗅觉、听觉、温度感知及机械感知等感觉功能的形成。其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TRPV)通道为TRP家族中的一类亚家族,其成员nanchung(Nan)和inactive(Iav)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复合物是杀虫剂吡蚜酮、双丙环虫酯以及氟喹酮的分子靶标。研究表明,TRPV通道调节剂类药剂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神经毒性杀虫剂。如吡蚜酮和氟喹酮会抑制桃蚜Myzus persicae的取食行为;吡蚜酮通过作用于昆虫的弦音感受器,使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表现出后足抬起并伸展的独特中毒症状;吡蚜酮和氟喹酮能影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重力感受和听觉感受,破坏其正常的负趋地性行为;吡蚜酮能够干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黑腹果蝇的生殖行为,有效抑制其下一代种群数量,从而表现出持效期长的特点。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吡蚜酮普遍产生中等到高水平抗性,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对吡蚜酮的抗性水平虽然较低,但也呈逐年升高趋势;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对吡蚜酮和双丙环虫酯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P6CS1、CYP6CM1及CYP6CW1等参与了现阶段害虫对吡蚜酮的代谢抗性,但还未发现害虫对TRPV通道调节剂的靶标抗性。本文主要从TRPV通道调节剂的发现、毒理学机制、抗性现状、抗性机制及抗性适合度代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可为该类药剂的深入研究及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毒理 分子靶标 TRPV通道 吡蚜酮 抗性机制 生殖行为
下载PDF
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雄成虫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研究
6
作者 高静 吴承媛 李秀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0,共5页
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雌雄成虫的生物活性,以期明确这2种稻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烯啶虫胺对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的LC_(50)分别是... 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雌雄成虫的生物活性,以期明确这2种稻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烯啶虫胺对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的LC_(50)分别是其雄成虫的2.88倍和3.09倍,说明雄成虫对烯啶虫胺的敏感性均高于雌成虫。三氟苯嘧啶对灰飞虱雌成虫的LC_(50)是其雄成虫的1.79倍。2种飞虱雌雄成虫对其他几种药剂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2种飞虱的雌成虫体型均大于雄成虫,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体重分别是雄虫的1.88倍和1.85倍。综上,灰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虫对烯啶虫胺和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存在性别差异,但个体大小差异并不是雌雄虫对杀虫剂敏感性不同的唯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性别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在杧果中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段云 关妮 +3 位作者 马晨 陈棠钻 罗金辉 魏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在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4,定量限(LOQ)为5μg/kg;在5种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6%~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4%。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我国杧果主产区和消费城市1056份全果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22.6%)、嘧菌酯(18.5%)和苯醚甲环唑(15.5%)。运用杀菌剂50^(th)和97.5^(th)百分位点的残留值分别计算对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杧果中吡唑醚菌酯等13种杀菌剂对成人和儿童的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5%和0.01%~0.3%,9种有急性参考剂量的杀菌剂残留在成人和儿童中短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0.01%~7.2%和0.02%~28.9%,通过杧果摄入13种杀菌剂对人体产生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根据上述杀菌剂在我国杧果上的登记情况、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膳食评估结果,建议加强对醚菌酯、丙环唑、腈菌唑、氟硅唑、腈苯唑、氟环唑和三唑醇7种杧果上未登记农药的监管,修订吡唑醚菌酯及制定肟菌酯等杀菌剂在杧果中最大残留限量(M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杧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四氯虫酰胺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世祥 张太宇 +2 位作者 郭雨昭 张洁 范咏梅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3期338-346,共9页
基于四氯虫酰胺生态风险评估,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四氯虫酰胺在水中暴露96 h浓度的变化情况;参照OECD标准,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染毒观察药剂对斑马鱼生长发育影响,统计自主运动、黑色素和体... 基于四氯虫酰胺生态风险评估,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四氯虫酰胺在水中暴露96 h浓度的变化情况;参照OECD标准,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染毒观察药剂对斑马鱼生长发育影响,统计自主运动、黑色素和体长等指标,通过死亡率计算得到暴露96 h的LC50;采用RTqPCR的方法研究四氯虫酰胺对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在水中暴露96 h的最高降解率为7.6%,浓度大于80%,在水中暴露96 h的稳定性良好;四氯虫酰胺对斑马鱼胚胎的暴露96 h的LC50为23.775 mg·L^(−1),属于低毒范畴;四氯虫酰胺暴露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主要表现:一是随着四氯虫酰胺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频率增加,其中暴露浓度为39.8 mg·L^(−1)时,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频率达到5.5次·min−1,为对照自主运动频率的22倍;二是孵化率降低,暴露浓度在27.65 mg·L^(−1)时,斑马鱼胚胎孵化率下降75%;三是体长缩短,暴露浓度为39.8 mg·L−1,斑马鱼体长较对照减少了32.27%。暴露后,黑色素沉着下降,暴露96 h斑马鱼胚胎黑色素面积随着四氯虫酰胺暴露浓度的增加明显减少,与空白相比,最高暴露浓度39.8 mg·L^(−1)时黑色素面积减少了65%。RT-qPCR结果表明,发现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基因(Tyr),SRY-box转录因子10(Sox10),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a),调节小眼症相关转录因子(Mitfa)有一定的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通过抑制Sox10以及Mitfa的表达,使得酪氨酸酶相关转录因子Tyr和Tyr-1a等表达异常,最终导致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以及沉着行为受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虫酰胺 斑马鱼 急性毒性 黑色素
下载PDF
农药对蚯蚓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9
作者 包鑫 陈小军 孟志远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1-571,共21页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液滴飞溅漂移、包装残留、加工泄露以及生物体排泄等多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环境,给土壤生物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也是评估农药毒性风险最合适的土壤模式生物。本文基于当前国内...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液滴飞溅漂移、包装残留、加工泄露以及生物体排泄等多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环境,给土壤生物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也是评估农药毒性风险最合适的土壤模式生物。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农药对蚯蚓毒理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概括了农药进入土壤中的途径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农药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行为;归纳了农药暴露对蚯蚓产生的生长及生殖毒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氧化应激等毒性影响,着重综述了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等组学方法在揭示农药对蚯蚓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本文可为农药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并为农药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毒理学 蚯蚓 生物富集 毒性效应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微生物组学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10
作者 羊绍武 田烨 +3 位作者 陆园 张薄 陈国华 张晓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3,337,共7页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LC_(30)和LC_(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LC_(30)和LC_(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瞬时攻击率。经LC_(5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延长,达0.13 d,寄生上限降低,寄生效能被抑制。经LC_(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缩短,仅0.04 d,寄生上限提高,寄生效能被促进,但其平均寿命仅13.07 d;当烟粉虱若虫密度较高时,LC_(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搜寻效应提高。LC_(50)的螺虫乙酯可抑制丽蚜小蜂的寄生能力,而LC_(10)的螺虫乙酯可刺激丽蚜小蜂,提升寄生效能,但缩短了成虫寿命。田间使用螺虫乙酯防治烟粉虱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致死效应 螺虫乙酯 丽蚜小蜂 烟粉虱 寄生能力
下载PDF
血细胞膜相关蛋白影响苦葛皂苷A毒杀福寿螺的研究
11
作者 韩正薇 张洋洋 +3 位作者 陈华保 王斌 马雨晴 杨春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5,共7页
【目的】基于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从下调蛋白中筛选出与血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蛋白质PcMCM3、PcRPS27A、PcMCM5,构建其基因干扰体系,并验证其对苦葛皂苷A毒杀福寿螺的影响。【方法】分析进化树、时空表达结果,筛选最优siRNA进行... 【目的】基于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从下调蛋白中筛选出与血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蛋白质PcMCM3、PcRPS27A、PcMCM5,构建其基因干扰体系,并验证其对苦葛皂苷A毒杀福寿螺的影响。【方法】分析进化树、时空表达结果,筛选最优siRNA进行干扰,检测干扰后福寿螺的死亡率。【结果】进化树结果表明PcMCM3、PcRPS27A、PcMCM5与(Aplysia californica, XP_005107582.1)、(Octopus bimaculoides,XP_014787008.1)、(Biomphalaria glabrata,XP_013089107.1)等物种存在较高的亲缘关系。时空表达结果显示,福寿螺经苦葛皂苷A处理后3个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性下降,与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表达量下调结果一致。经siRNA筛选得到了干扰效率均大于90%的siRNA,并将此siRNA用于验证试验。通过比较苦葛皂苷A处理干扰目标蛋白基因与未干扰的福寿螺,发现福寿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候选蛋白PcMCM3、PcRPS27A、PcMCM5不影响苦葛皂苷A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苦葛皂苷A 蛋白质组学 基因干扰
下载PDF
双刃剑乙草胺毒理学研究现状与挑战
12
作者 焦雅琪 贾俊鑫 +3 位作者 王卅 李辉 高金胜 李丽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3年第4期88-101,F0002,共15页
本文综述了在农业中广泛使用的苗前除草剂乙草胺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使用CiteSpace 5.7 R2软件对2012—2022年乙草胺毒性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统计。乙草胺对非目标生物,包括土壤、植物、水生和陆地生物,甚至人类的有害影响已被广泛记... 本文综述了在农业中广泛使用的苗前除草剂乙草胺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使用CiteSpace 5.7 R2软件对2012—2022年乙草胺毒性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统计。乙草胺对非目标生物,包括土壤、植物、水生和陆地生物,甚至人类的有害影响已被广泛记录在案。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归因于其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与抗氧化酶结合,导致过量的ROS积累和其它毒性途径的激活。这篇综述结合了现有的关于乙草胺环境影响的文献,确定了乙草胺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解决生态环境稳定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毒性作用 ROS CITESPACE
下载PDF
氟唑菌苯胺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立体选择性毒性效应
13
作者 温宏伟 张召贤 +2 位作者 薛佳莹 段劲生 吴祥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83-288,共6页
为了探究氟唑菌苯胺对水生生物的立体选择性毒性效应,测定了氟唑菌苯胺对映体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急性毒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氟唑菌苯胺对蛋白核小球藻具有更高的急性毒性,是R-氟唑菌苯胺1.2倍。高剂量暴露浓度下,S-氟... 为了探究氟唑菌苯胺对水生生物的立体选择性毒性效应,测定了氟唑菌苯胺对映体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急性毒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氟唑菌苯胺对蛋白核小球藻具有更高的急性毒性,是R-氟唑菌苯胺1.2倍。高剂量暴露浓度下,S-氟唑菌苯胺对小球藻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5%、28%、37%,是R-对映体的2.1、1.9、2.8倍,表明氟唑菌苯胺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立体选择性急性毒性可能是由于对映体对光合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差异造成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低毒对映体R-氟唑菌苯胺被优先降解,第7天时R-氟唑菌苯胺和S-氟唑菌苯胺降解率分别为82.5%和65.8%,EF值为0.12,且对映体构型稳定。研究结果为氟唑菌苯胺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手性农药立体选择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苯胺 蛋白核小球藻 立体选择性 急性毒性 光合色素 降解
原文传递
2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7
14
作者 马惠 姜辉 +2 位作者 陶传江 刘亮 王开运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27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2种药剂的LC50<0.1mg/L,属于特高毒级;8种药剂的LC50为0.1~10mg/L,属于高毒级;7种药剂的LC50为10~1000mg/L,属于...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27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2种药剂的LC50<0.1mg/L,属于特高毒级;8种药剂的LC50为0.1~10mg/L,属于高毒级;7种药剂的LC50为10~1000mg/L,属于中等毒级;10种药剂的LC50>1000mg/L,属于低毒级。就农药对家蚕的毒性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家蚕 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病原菌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贾俊超 马琳 +2 位作者 范志金 夏倩 刘秀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结合strobilurin类杀菌剂作用机制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田间研究的结果总结了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Strobilurin类杀菌剂主要结合于病原菌细胞色素bc1复合物中细胞色素b部分的Qo位点,而细胞色素b由突变率很高的线粒体... 结合strobilurin类杀菌剂作用机制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田间研究的结果总结了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Strobilurin类杀菌剂主要结合于病原菌细胞色素bc1复合物中细胞色素b部分的Qo位点,而细胞色素b由突变率很高的线粒体基因组编码,所以病原菌很容易因该基因的突变而导致抗药性发生。至今已至少有14种寄主植物上的25种病原菌在田间表现出了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抗药性产生的主要机理是病原菌细胞色素b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单点取代。田间抗性菌株的主要取代位点是G143A、F129L和G143R。一些非靶标生物细胞色素b的143位为丙氨酸,这可能是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其表现安全性的原因之一。由于锈病病菌Pucciniaspp.中内含子剪切位点恰好出现在编码G143的GGT之后,G143A的突变会导致突变菌株的死亡,因而它们在田间不会表现出抗药性。此外,Qo抑制剂阻断电子传递后会导致胞内活性氧(ROS)的增加,而ROS可以诱导细胞交替氧化酶(AOX)的表达,进而启动线粒体的旁路氧化途径,使病原菌表现出抗药性。因此,病原菌氨基酸残基的单点取代和交替氧化途径是导致病原菌对strobilurin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BILURIN类杀菌剂 抗药性机理 田间抗药性 交替氧化酶
下载PDF
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凤平 韩平 +2 位作者 张真真 刘君丽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8,共7页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菌落扩展、芽管伸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菌核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啶菌唑对P9-菌株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0.193和0....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菌落扩展、芽管伸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菌核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啶菌唑对P9-菌株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0.193和0.154μg/mL,0.5μg/mL的啶菌噁唑对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大于77%,对分生孢子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低于10%和40%,表明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紫外吸收分析显示,啶菌噁唑可破坏细胞的膜结构,促使菌体核酸和蛋白外渗。离体叶片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0μg/mL的啶菌噁唑可有效抑制番茄灰霉病病斑扩展,抑制率达8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菌噁唑 番茄灰霉病菌 发育阶段 抑菌作用
下载PDF
除草剂安全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利锋 刘小安 +2 位作者 孙兰 邵仁志 柏连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除草剂安全剂是一类可在不影响除草剂对靶标杂草活性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保护作物免受除草剂伤害的特殊用途化合物,有关安全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对新安全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除草剂安全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4种观点:1)影响除草剂... 除草剂安全剂是一类可在不影响除草剂对靶标杂草活性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保护作物免受除草剂伤害的特殊用途化合物,有关安全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对新安全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除草剂安全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4种观点:1)影响除草剂在作物体内的吸收和转运;2)与除草剂竞争靶标位点;3)影响靶标酶的活性;4)增强作物对除草剂的代谢。文章对近年来安全剂作用机理及安全剂对杂草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深入研究安全剂的作用机理及新安全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剂 除草剂 作用机理 代谢 解毒 药害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8
作者 范银君 史雪岩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7-596,共10页
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化学结构特点及代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其在哺乳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的代谢途径及相关的生物代谢酶进行了阐述。吡虫啉和噻虫嗪在环境中可被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昆虫所代谢,与其生物代谢相关... 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化学结构特点及代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其在哺乳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的代谢途径及相关的生物代谢酶进行了阐述。吡虫啉和噻虫嗪在环境中可被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昆虫所代谢,与其生物代谢相关的酶主要是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和醛氧化酶,其中,P450同工酶可催化吡虫啉和噻虫嗪发生羟基化、去饱和、脱烷基、硝基还原等代谢反应,而醛氧化酶主要催化其硝基部分的还原。吡虫啉和噻虫嗪经过代谢后其生物活性通常有所降低,但也有部分代谢产物的活性反而升高,增加了其对昆虫的毒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风险。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对于了解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谢机理,以及安全有效地使用该类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吡虫啉 噻虫嗪 代谢 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 醛氧化酶
下载PDF
防腐剂苯甲酸钠的药理及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97
19
作者 王思文 巩江 +5 位作者 高昂 赵婷 骆蓉芳 王芍 倪士峰 陈千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724-16724,16846,共2页
概述了苯甲酸钠的防腐机理和毒性机理研究,并介绍了苯甲酸钠及其替代物的利用现状。
关键词 苯甲酸钠 防腐机理 药理 毒理
下载PDF
4-氯苯氧乙酸钠对小鼠的毒性及其残留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红 曾志杰 +5 位作者 李传勇 张水华 孙乐常 陈琼 曹敏杰 刘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4,共8页
目的:探讨毒豆芽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苯氧乙酸钠(sodium 4-chlorophenoxyacetate,4-CPANa)对小鼠的急性、蓄积性毒性及其在小鼠机体的残留规律。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4-CPANa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蓄积性毒性实验以107.4 mg/kg为起... 目的:探讨毒豆芽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苯氧乙酸钠(sodium 4-chlorophenoxyacetate,4-CPANa)对小鼠的急性、蓄积性毒性及其在小鼠机体的残留规律。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4-CPANa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蓄积性毒性实验以107.4 mg/kg为起始剂量,采用剂量递增蓄积系数法染毒,观察记录实验期间小鼠的一般生理指标,结束后测定小鼠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变化状况,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CPANa在小鼠机体内的残留量。结果:4-CPANa对小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 074.1 mg/kg,蓄积系数K>8;4-CPANa对小鼠的生理及血液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肝脏、肾脏均发生组织病理学变化;小鼠机体中4-CPANa残留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尿液>肾脏>肝脏>血液>心脏>脑组织>肌肉。结论:4-CPANa为低毒、低等蓄积性药物,其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氯苯氧乙酸钠 急性毒性 蓄积性毒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 毒豆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