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3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小洋 顾克军 +1 位作者 郭智 刘红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5,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苏香粳1176为供试材料,设置11个处理:不施氮肥(N0)为空白对照、当地常规施肥为施肥对照(N1),以及释放期为60、90 d的2种缓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按不同比例掺混(N2~N10),研究... 为了明确不同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苏香粳1176为供试材料,设置11个处理:不施氮肥(N0)为空白对照、当地常规施肥为施肥对照(N1),以及释放期为60、90 d的2种缓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按不同比例掺混(N2~N10),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氮肥处理使水稻产量均有所下降。其中,N4处理水稻每穗粒数降低,但其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保证相对较高的生物产量水平,从而保证N4处理具有较高的水稻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均提高水稻的吸氮量,随着缓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水稻吸氮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缓控释氮肥均降低了水稻干物质和籽粒的氮素生产效率。缓控释氮肥均能提高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水稻成熟期时,缓控释氮肥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综上,缓控释氮肥虽然提高了水稻的吸氮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但其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总体不高,水稻产量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掺混氮肥 水稻 产量 吸氮量 氮素吸收利用率 经济系数
下载PDF
长期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对水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曾宪楠 王晓慧 +3 位作者 孙羽 王麒 宋秋来 梁全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1-260,共10页
为探究长期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东北黑土为试验对象,基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长期水稻秸秆还田和化肥减施平台,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化肥不同施加量[N1(173 kg/hm^(2))、N2(133 kg/hm^(2))、N3(93 kg/hm... 为探究长期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东北黑土为试验对象,基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长期水稻秸秆还田和化肥减施平台,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化肥不同施加量[N1(173 kg/hm^(2))、N2(133 kg/hm^(2))、N3(93 kg/hm^(2))、N4(53 kg/hm^(2))、N5(0 kg/hm^(2))]配施水稻秸秆(所有处理秸秆还田量均为7500 kg/hm^(2))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化肥施加量配施水稻秸秆显著改变了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秸秆还田下化肥施加量处理对土壤细菌香农指数和Chao1指数影响显著,但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主坐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化肥施加量处理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细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壶菌门是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真菌门。基于FAPROTAX分析土壤细菌的功能,所有处理中土壤细菌的主要功能是chemoheterotrophy(20.71%)>aerobic_chemoheterotrophy(11.37%)>nitrification(7.54%)。基于FunGuild分析土壤真菌功能,所有处理中土壤真菌的主要功能是Saprotroph>Pathotroph>Symbiotroph。结构方程表明,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氮肥的减少会使土壤中的N和P累积,但会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并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化肥添加量会改变土壤pH值而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全氮、硝态氮、总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而土壤真菌多样性与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氮肥施加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水稻土 高通量测序 结构方程模型 网络分析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
作者 杨业凤 莫小玉 +3 位作者 李引龙 王雨沁 付一笛 杨颖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农民在水稻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过量施肥、氮肥利用效率低以及产量提高困难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减少氮肥用量,改变氮肥运筹以及增加磷肥、钾肥比例的方式,设计缺氮处理(CK)、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高效处理(HE)、高产... 为解决农民在水稻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过量施肥、氮肥利用效率低以及产量提高困难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减少氮肥用量,改变氮肥运筹以及增加磷肥、钾肥比例的方式,设计缺氮处理(CK)、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高效处理(HE)、高产处理1(HY1)、高产处理2(SHY)共5个养分管理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的生长情况、生物学性状及不同养分优化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相比,高效处理(HE)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施用量降低48.5%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没有显著降低,而2021、2022年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从FFP处理的26.4%、31.7%提高到42.2%、55.6%。2个高产处理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开花期水稻叶片SPAD值与总氮肥施用量无关,而与穗分化后氮肥用量相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花后氮素和干物质的积累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适当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总施用量以及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可以显著改善水稻群体指标,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管理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施用猪粪炭对水稻田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庄海峰 卢云鹏 +3 位作者 傅建舟 谢博伊 赵宇飞 张雅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9,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0、1%、2%、3%)的猪粪炭对水稻田土壤肥力提升及酶学性质的影响,分析猪粪炭优化调控水稻产量及钝化土壤重金属的应用性。结果表明,施用猪粪炭提高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并降低土壤容重。施炭处理促...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0、1%、2%、3%)的猪粪炭对水稻田土壤肥力提升及酶学性质的影响,分析猪粪炭优化调控水稻产量及钝化土壤重金属的应用性。结果表明,施用猪粪炭提高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并降低土壤容重。施炭处理促进提高水稻产量,其中1%施炭处理的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8.19%,有效分蘖数提高17.57%。随着施炭量增加,分蘖期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呈递增趋势,成熟期蔗糖酶活性以及2个生育期脲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成熟期1%施炭处理的蔗糖酶、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51.24%、31.60%。施用猪粪炭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As、Cd的含量;1%施炭处理在分蘖期、成熟期有效态As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0.28%、7.69%,有效态Cd分别降低14.14%、11.82%。综上,猪粪炭施用能够促进土壤肥力提升,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土壤重金属风险,其中1%施炭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炭 土壤肥力 水稻生长 酶活性 重金属
下载PDF
氮肥运筹与化学调控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帅 苏雨婷 +3 位作者 李海容 郭宋源 陈平平 易镇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及晚稻品种H优518、盛泰优018为材料,于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计3种氮肥运筹方式N1、N2、N3(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分别为7∶2∶1、6∶3∶1、5∶4∶1)与2种化学调控剂多效唑(C1)、壳寡糖(C2)双因素试... 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及晚稻品种H优518、盛泰优018为材料,于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计3种氮肥运筹方式N1、N2、N3(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分别为7∶2∶1、6∶3∶1、5∶4∶1)与2种化学调控剂多效唑(C1)、壳寡糖(C2)双因素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早、晚稻各品种产量均以N2C2处理的最高,主要通过提高植株有效穗数而增产;与N1相比,N2和N3降低了茎秆高度、节间长度和重心高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茎秆抗倒伏能力增强,且N2优于N3处理;与对照处理(C3,喷施清水)相比,C1和C2均降低了水稻茎秆高度、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从而提高了水稻抗倒伏能力;从互作效应来看,N2C1、N2C2和N3C1处理的茎粗和茎壁厚度较大,倒3与倒4节节间长度较短,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较高,倒伏指数较低。综合考虑各品种倒伏指数和产量性状,N2C2处理,即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例为6∶3∶1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壳寡糖,可在提高双季稻抗倒伏能力的同时获得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氮肥运筹 多效唑 壳寡糖 化学调控 产量 抗倒伏
下载PDF
堆肥替代化肥还田配施菌悬液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静文 刘秋蒙 +6 位作者 张满 闵宏志 黄星晨 任永淇 吴文革 郝冰 任兰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6-264,共9页
堆肥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是对化肥减量施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秸秆堆肥替代化肥配施微生物菌悬液的方法,以秸秆堆肥替代化肥为主区(A),微生物菌悬液(固氮螺菌、复合菌悬液)为裂区(W)设计试验,... 堆肥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是对化肥减量施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秸秆堆肥替代化肥配施微生物菌悬液的方法,以秸秆堆肥替代化肥为主区(A),微生物菌悬液(固氮螺菌、复合菌悬液)为裂区(W)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比例堆肥还田配施菌剂后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秸秆有效还田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CKW0(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相比,A1W0处理(607.5 kg/hm^(2)复合肥+405 kg/hm^(2)尿素+75 t/hm^(2)堆肥)、A2W0处理(540 kg/hm^(2)复合肥+360 kg/hm^(2)尿素+10 t/hm^(2)堆肥)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5.32%、13.62%;在CK(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处理中,W1(喷施固氮螺菌悬液)、W2处理(喷施复合菌悬液)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W0处理(不喷施菌悬液)增长了4.28%、3.25%;在脲酶活性方面,在A1(堆肥替代化肥10%)处理下,W1、W2处理的脲酶活性分别比W0处理提高了36.65%、7.56%;在CK(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处理中,W1、W2处理的Shannon指数分别比W0处理提高了10.39%、3.34%,经过微生物菌剂和堆肥替代化肥还田配合施用,固氮螺菌的效果好于复合菌剂,在不同堆肥还田比例上喷施菌剂,与对照相比,2种菌悬液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堆肥替代10%化肥配施固氮螺菌处理对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水稻生长、在化肥减量的同时实现水稻增产,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还田 微生物菌悬液 水稻 产量 品质 微生物 群落结构 酶活性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培肥地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田丽云 刘欢 盛海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基于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偏高的现状以及“双碳”背景对农业的要求,为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提供理论参考。通过设计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以及常规施肥等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肥力、植株养分吸收和水稻产... 基于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偏高的现状以及“双碳”背景对农业的要求,为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提供理论参考。通过设计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以及常规施肥等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肥力、植株养分吸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等土壤养分指标及土壤重要特性pH值向好的方向发展,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增加,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有效氮含量增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与有机肥替代比例正相关;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替代20%N和30%N处理土壤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体内氮、磷、钾含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仍能维持较高的浓度水平;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明显提升,替代比例为20%时,水稻产量及氮、钾积累量最高。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20%时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部分替代 产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不同减肥处理对辽宁滨海地区稻米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夏明 李振宇 +7 位作者 郑英杰 王莹 王彤 张丽丽 陈广红 王绍林 索巍巍 于亚辉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研究减肥处理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以32份水稻新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完全不施用化肥(F1)、当地生产田施用化肥量的60%(F2)、当地生产田施用化肥量的80%(F3)和当地生产田施用水平施用化肥量(F4)4个施肥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处... 研究减肥处理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以32份水稻新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完全不施用化肥(F1)、当地生产田施用化肥量的60%(F2)、当地生产田施用化肥量的80%(F3)和当地生产田施用水平施用化肥量(F4)4个施肥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式对食味品质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F1处理显示出明显优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食味值与产量和糙米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米粒长宽比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产量、糙米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精米率以及整精米率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减肥 相关分析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新稻36号产量及碾米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文孝荣 康民泰 +5 位作者 唐福森 杜孝敬 赵志强 袁杰 张燕红 王奉斌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以水稻品种新稻36号为试验材料,667 m^(2)分别施纯氮0 kg、9 kg、12 kg、15 kg、18 kg、21 kg、24 kg共七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碾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会延长水稻苗期,推迟抽穗期与成熟期;有效收获穗、平均... 以水稻品种新稻36号为试验材料,667 m^(2)分别施纯氮0 kg、9 kg、12 kg、15 kg、18 kg、21 kg、24 kg共七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碾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会延长水稻苗期,推迟抽穗期与成熟期;有效收获穗、平均穗长、穗实粒数、株高、千粒重、产量、糙米率以及整精米率等均表现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在667 m^(2)施纯氮18 kg时,分蘖率最高,有效收获穗最多,株高、产量和精米率最高;在667 m^(2)施纯氮15 kg时,平均穗长最长、平均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最多、千粒重最大、糙米率最高。综合比较各项指标,建议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667 m^(2)施纯氮15~18 kg,产量提高的同时兼顾较优的碾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产量 碾米品质
下载PDF
糖蜜与加密种植对水稻吸附Cd、Cu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陈娥 李亚东 +5 位作者 杨升 陈红兵 朱蓉 喻雪婧 吴永忠 倪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3-262,共10页
为研究糖蜜协同加密种植对水稻吸附重金属Cd、Cu的影响,以总Cd含量为0.675 mg/kg、总Cu含量为120 mg/kg的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氨基酸废母液和糖蜜作为水稻种植肥料,结合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水稻叶片SPAD值、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土... 为研究糖蜜协同加密种植对水稻吸附重金属Cd、Cu的影响,以总Cd含量为0.675 mg/kg、总Cu含量为120 mg/kg的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氨基酸废母液和糖蜜作为水稻种植肥料,结合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水稻叶片SPAD值、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以及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在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水稻植物重金属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糖蜜能显著减弱重金属对水稻的胁迫,糖蜜与密度为4株/盆(加密1倍)协同阻控重金属吸收的作用更加显著。在水稻种植试验中,施加糖蜜与不同种植密度结合,可提高水稻叶片SPAD值1.82~6.51,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0.0220~0.0306 mg/kg,降低土壤有效态Cu含量2.2887~8.0300 mg/kg,分别降低水稻根中总Cd、总Cu含量0.0646~0.6357、1.5502~63.7990 mg/kg,降低水稻茎中总Cd、总Cu含量0.1148~0.4529、1.0433~20.2448 mg/kg,降低水稻叶中总Cd、总Cu含量0.0124~0.4951、0.6087~19.2278 mg/kg,降低水稻精米中总Cd、总Cu含量0.0223~0.0620、0.3431~1.5327 mg/kg。同时,施加糖蜜后能使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丰度明显增加,Ace指数最高达4830.46(A1处理),Chao指数最高达4320.18(A1处理),Shannon指数最高达6.50(A2处理),进一步验证糖蜜对水稻阻控复合污染重金属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废母液 糖蜜 Cd、Cu复合污染 微生物 水稻
下载PDF
熟化垫料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生产力、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11
作者 张文洁 许能祥 +1 位作者 丁成龙 李青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2-749,共8页
探讨熟化垫料部分替代化肥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生产力、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机肥合理施用及其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连续2年的大田小区试验,以猪发酵床熟化垫料不同比例替代化肥:... 探讨熟化垫料部分替代化肥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生产力、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机肥合理施用及其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连续2年的大田小区试验,以猪发酵床熟化垫料不同比例替代化肥: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T1)、熟化垫料替代25%化肥氮(T2)、熟化垫料替代50%化肥氮(T3)、熟化垫料替代75%化肥氮(T4)、单施熟化垫料(T5),分析在相等施氮量条件下熟化垫料替代化肥对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作物地上生物量、氮素利用率、土壤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籽粒、水稻秸秆、多花黑麦草产量及地上部周年总产量。在不同比例熟化垫料替代处理中,随着熟化垫料替代比例的增加,作物产量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相对于T1处理,T2处理的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地上部周年生物产量连续两年分别提高5.88%和6.40%,T3处理差异不显著,T4和T5处理显著降低。随着熟化垫料施用比例的增加,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作物年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T4和T5处理的周年地上部总产量第2年比第1年分别增加11.49%和20.34%。施肥显著影响轮作系统作物的氮素吸收量、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相比于T1处理,T2处理第1年和第2年轮作系统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9.387%和7.59%,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4.66%和10.14%,偏生产力分别提高7.58%和5.94%;T3处理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但T4和T5处理3个指标均显著降低。相比于T1处理,耕层0~20 cm土壤p H、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随着熟化垫料替代比例的增加表现为升高的趋势。相比于T1处理,T3、T4和T5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3.98%、46.23%和47.09%,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49.11%、67.15%和73.87%,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3.36%、36.77%和55.24%(2年均值)。熟化垫料施用造成了土壤Cu和Zn的富集,但对土壤Cd含量影响不显著,同一施肥处理土壤中的Cu、Zn和Cd含量,第1轮作年低于第2轮作年,但含量均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范围内。2年4季定位试验表明,熟化垫料替代25%~50%化肥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生产值得推荐的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 熟化垫料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土壤肥力 重金属
下载PDF
沿海滩涂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外源物质喷施的响应
12
作者 张蛟 韩继军 +2 位作者 崔士友 陈澎军 缪源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9,共8页
2020年6-11月,在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地区选择南粳5055(V1)和扬农稻1号(V2)开展水稻种植试验,设置6个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即清水处理(CK)、禾稼春处理(L1)、真打粮处理(L2)、碧护处理(L3)、硝钠-萘乙酸处理(L4)、1.4%复硝酚钠处理(L5),旨在... 2020年6-11月,在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地区选择南粳5055(V1)和扬农稻1号(V2)开展水稻种植试验,设置6个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即清水处理(CK)、禾稼春处理(L1)、真打粮处理(L2)、碧护处理(L3)、硝钠-萘乙酸处理(L4)、1.4%复硝酚钠处理(L5),旨在研究沿海滩涂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外源物质喷施的响应效果。结果表明:(1)水稻种植过程中灌溉水盐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78~1.12 g/kg, 2个水稻品种生长期间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幅度均在1.10~1.90 g/kg;(2)与CK相比,L1、L2和L3处理下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V1产量分别提高了7.73%、7.05%和7.30%(P<0.05),V2产量分别提高了5.33%、4.24%和5.45%(P<0.05),但各喷施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各喷施处理对滩涂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水稻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L1处理对水稻千粒重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L3与L5处理对每穗粒数和实粒数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3)L2和L3处理下水稻品种扬农稻1号的着粒密度显著提高(P<0.05);各喷施处理对滩涂水稻一次枝梗性状的影响会随品种有所差异,但各喷施处理对滩涂2个水稻品种的二次枝梗性状如枝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L3和L5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的二次枝梗总粒数和实粒数均有显著的提高;(4)相关分析表明,整体而言滩涂水稻每穗粒数均与水稻二次枝梗性状有关,特别是二次枝梗总粒数和二次枝梗实粒数。总之,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外源物质禾稼春、真打粮和碧护喷施处理主要是提高了滩涂水稻的千粒重以及每穗粒数(特别是二次枝梗性状粒数),进而提高了滩涂水稻产量。因此,在滩涂地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种植水稻可通过适宜喷施外源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的不利影响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水稻穗部性状 滩涂水稻 盐碱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叶片SPAD值的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预测
13
作者 林添 高正武 +6 位作者 兰峥 范名宇 李红宇 赵海成 王志君 孙士鑫 李子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2-90,共9页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于2021、2022年在不同施氮水平影响下夹取水稻孕穗期(T1)、齐穗期(T2)、结实期(T3)顶部3张叶片测定SPAD值,2年试验均为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且施肥量相同,A因素为前中期(基...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于2021、2022年在不同施氮水平影响下夹取水稻孕穗期(T1)、齐穗期(T2)、结实期(T3)顶部3张叶片测定SPAD值,2年试验均为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且施肥量相同,A因素为前中期(基肥、分蘖肥、调节肥)施氮量共8水平,B因素为后期(穗肥)施氮量共3水平。根据2021年盆栽试验的数据资料建立SPAD值衍生指标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2022年盆栽试验数据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2021年氮肥试验中,A2~A8水平直链淀粉含量较A1水平分别极显著增加2.04%、4.21%、5.72%、7.17%、8.03%、5.92%、5.66%,而A2~A8水平食味值均较A1水平极显著下降,2022年两者趋势与2021年相同。2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评分表现均为线性负相关,拟合优度(r^(2))分别为0.54^(**)、0.44^(**)。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顶部3张叶片SPAD值均呈线性关系,随着不同生育时期推进水稻冠层出现“黑黄”交替现象,其中单张叶片的SPAD值受不同时期差异的影响,借助指标SPAD_((L_(1)+L_(2))/2)、SPAD_(L_(1)×L_(2)/mean)可有效降低年份及氮肥水平差异对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结果的影响,指标SPAD_((L_(1)+L_(2))/2)与直链淀粉含量在T1~T3时期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135x+0.47,r^(2)=0.52**;y=0.126x+11.68,r^(2)=0.53^(**)、y=0.154x+15.65,r^(2)=0.51^(**)。SPAD L_(1)×L_(2)/mean拟合方程分别为:y=0.136x+11.46,r^(2)=0.52^(**);y=0.126x+11.68,r 2=0.53^(**);y=0.160x+12.59,r^(2)=0.51^(**),x为SPAD值衍生值,y为直链淀粉含量,拟合方程均到达极显著水平。但指标SPAD L_(1)×L_(2)/mean在不同时期误差均小于SPAD_((L_(1)+L_(2))/2),所以T3时期指标SPAD_(L_(1)×L_(2)/mean)可以实现快捷、无损和实时预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判定出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达到按质收获以及对品质实时监测的要求,促进优质寒地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SPAD值 直链淀粉含量 食味值 含量预测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和调理剂对田间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变化影响及水稻降镉效应研究
14
作者 黄奇娜 党洪阳 +4 位作者 张燕 李春福 林光号 邵国胜 季卫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以春优84和中浙优8号为试验材料,在浙江衢州典型镉污染农田开展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施用对土壤酸碱度(pH)、土壤重金属元素(Cd、Fe、Mn、Zn等)有效态、水稻植株(稻草、籽粒)重金属元素积累量的影响,并探究了施用有机肥... 以春优84和中浙优8号为试验材料,在浙江衢州典型镉污染农田开展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施用对土壤酸碱度(pH)、土壤重金属元素(Cd、Fe、Mn、Zn等)有效态、水稻植株(稻草、籽粒)重金属元素积累量的影响,并探究了施用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降低籽粒Cd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1.5 t/hm^(2))对土壤金属元素有效态、稻草和籽粒重金属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有机肥(1.5 t/hm^(2))+土壤调理剂(2.7 t/hm^(2))联合施用处理后,土壤pH增加9.48%,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植株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16.41%(DTPA提取)和48.96%(CaCl_(2)提取),稻草和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40.04%和48.22%。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稻草Cd含量、土壤Cd有效态与籽粒Cd含量显著相关。由此可见,施用土壤调理剂通过提升土壤pH,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其中有效态Cd含量下降尤为显著,以此调控水稻稻草和籽粒中的Cd积累。说明供试土壤调理剂可以在酸性土地区推广应用,具有提升酸性土壤pH、降低稻米Cd富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土壤调理剂 重金属 有效态
下载PDF
环境和缓控释肥复合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田文涛 胡玉婷 +2 位作者 严鹏 刘越 田小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4-63,共10页
环境温度和氮肥是影响稻米品质的2个重要因素。灌浆期高温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缓控释肥有利于水稻品质的提升,缓控释肥对胁迫高温下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交互作用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2个播期、3种肥料下的双因素试验,研究缓控释肥、环境... 环境温度和氮肥是影响稻米品质的2个重要因素。灌浆期高温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缓控释肥有利于水稻品质的提升,缓控释肥对胁迫高温下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交互作用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2个播期、3种肥料下的双因素试验,研究缓控释肥、环境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胁迫下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组成、贮藏蛋白积累和稻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探讨缓控释肥对高温胁迫下水稻不同籽粒品质的潜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播期处理对各品质的影响大于肥料处理。高温播期显著增加了清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醇溶蛋白含量。缓控释肥对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影响因品种不一致。高温播期对籼稻大米的适口性并未造成负面影响。粒位对直链淀粉和蛋白组分无显著影响。高温播期使米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升高,消减值降低。整精米率与峰值黏度、崩解值BD呈负相关,高温降低碾米品质的同时利于食味品质的提升。不同缓控释肥对高温下不同品种白垩发生的影响不一致,腐殖酸包膜缓释肥加重了高温下Y两优911的垩白,降低了桃优香占的垩白。但缓控释肥在高温下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总体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播期 粒位 稻米品质 淀粉糊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氮磷利用率和稻田氮磷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辰 马瑛骏 +3 位作者 陈思玮 张克强 王风 沈仕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稻田氮磷养分利用特征,为肥料利用率提高和氮磷减排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在云南省洱海流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30%有机肥替代(T1)、50%有机肥替代(T2)、70%有机肥替代(T3... 为了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稻田氮磷养分利用特征,为肥料利用率提高和氮磷减排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在云南省洱海流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30%有机肥替代(T1)、50%有机肥替代(T2)、70%有机肥替代(T3)、100%有机肥(T4)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T1~T4处理水稻总产量与CF相比分别下降9.74%、22.30%、27.26%和36.47%,施用有机肥水稻有效穗数下降趋势明显;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氮素农学利用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单施有机肥处理达到最大值14.63 kg/kg,磷素农学利用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氮素及磷素生理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水稻氮素偏生产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有机肥替代下达到最大值39.24 kg/kg,磷素偏生产力呈不断下降趋势;单施化肥水稻氮素及磷素吸收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43.63%和24.75%);氮素携出量随着有机肥配比增加而提高,与CF处理相比T1~T4提高16.21%~61.74%,而磷素携出量降低19.84%~23.80%,氮表观损失呈下降趋势,而磷表观损失呈上升趋势,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氮素盈余达到最大值93.74 kg/hm^(2),单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磷素盈余达到最大值167.63 kg/hm^(2)。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施肥均导致水稻减产和土壤氮素磷素养分盈余,水稻氮素利用率上升,磷素利用率下降;推荐施肥量下,30%有机肥替代化肥为最佳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产量 氮素利用率 磷素利用率 氮磷平衡
下载PDF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舟 王俊 +1 位作者 张杏雨 刘立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5,共7页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温室的气体排放。然而,有机肥种类繁多,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出发点,系统综述有机肥对水稻根系、地上部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阐述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以及土壤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微生物活性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生理机制,并阐述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有机肥增减排稻田甲烷、氧化亚氮能力的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未来有机肥对水稻生产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揭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及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 产量 温室气体 微生物活性 生理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稻氮磷高效吸收与利用的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星 邓仕文 +2 位作者 陈英龙 李荣凯 戴其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氮磷等化学肥料对于水稻产量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产量增长迟缓、肥料及水分投入大、利用率低等问题,提高水稻对氮磷的高效吸收和利用,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氮磷等化学肥料对于水稻产量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产量增长迟缓、肥料及水分投入大、利用率低等问题,提高水稻对氮磷的高效吸收和利用,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实现水稻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水稻氮磷高效吸收和利用涉及多个生理过程和信号通路,包括氮磷的吸收、转运、同化、再分配和发育响应等。然而,目前已经初步研究了这些生理过程,并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提高氮磷效率;近年来利用水稻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鉴定了多个氮磷高效基因位点,揭示了其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成功培育了一批氮磷高效的水稻品种,为氮磷高效育种改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氮磷高效吸收、利用的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然而,目前水稻氮、磷高效的调控网络和关键过程尚不明确,氮磷协同高效的机制也未确定。因此,氮磷高效利用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深入研究:(1)揭示水稻氮磷高效的形成网络机制与关键过程,进一步阐明如何实现氮磷高效;(2)探究氮、磷之间的协同机制,以降低肥料投入和减少环境污染;(3)分析氮磷高效利用的多信号调控网络,构建氮磷高效的适配机制;(4)加强水稻与环境不同界面的互作研究,建立适宜不同地区的氮磷高效机制;(5)通过改良水稻自身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建设稻田面源污染修复体系,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及环境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 利用效率 生理机制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铵态氮肥配施对麦茬水稻生长、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卢碧林 张大弘 +1 位作者 罗嘉润 杨松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4-122,共9页
碳铵施用可促进稻田秸秆腐解和秧苗生长,但碳铵易分解和不能造粒使其应用受限,研究碳铵替代铵态氮肥将促进该技术的生产应用。基于2年小区定位试验和统计分析,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总施氮量20%碳铵+30%复合肥(V1)、20%氯化铵+30%复合... 碳铵施用可促进稻田秸秆腐解和秧苗生长,但碳铵易分解和不能造粒使其应用受限,研究碳铵替代铵态氮肥将促进该技术的生产应用。基于2年小区定位试验和统计分析,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总施氮量20%碳铵+30%复合肥(V1)、20%氯化铵+30%复合肥(V2)、20%磷酸二铵+30%复合肥(V3)、20%硫酸铵+30%复合肥(V4)等5个不同的速效氮肥+复合肥的铵态氮肥筛选试验,研究不同铵态氮肥对麦茬水稻生长、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V2产量达10.34×10^(3)kg/hm^(2),较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增产的效果,处理V1、V3、V4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V2的平均穗粒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肥后12 d,处理V2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性大于其他处理,硝态氮含量显著大于除处理V4外的其他处理,处理V2的pH低于其他处理,达显著水平;处理V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升茎蘖数7.48%~20.9%,处理V2与其他速效铵态氮肥处理相比显著地提升了氮素积累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可见氯化铵配施可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水稻平均穗粒数,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具有平衡秸秆腐解和作物产量关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氮肥 铵态氮 水稻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生物炭和氮素互作对土壤化学特性、硅形态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汪胜 潘韬文 +2 位作者 陈剑珠 田纪辉 蔡昆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59,共9页
为揭示生物炭和氮素互作在水稻生长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协同作用,以华航31、美香占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氮水平(0、0.1、0.2 g/kg)条件下施用2%生物炭对土壤的化学特性、硅形态转化和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氮均... 为揭示生物炭和氮素互作在水稻生长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协同作用,以华航31、美香占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氮水平(0、0.1、0.2 g/kg)条件下施用2%生物炭对土壤的化学特性、硅形态转化和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氮均显著影响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及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同一氮水平下施加生物炭可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其中0.2 g/kg氮水平配施生物炭(BN2处理)分别使华航31、美香占的地上部生物量增加54.39%、73.39%,分蘖期游离态硅含量分别达到151.3、152.7 mg/kg;而不同氮素水平配施生物炭对叶片的Fv/Fm无显著影响。不同氮水平施加生物炭,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效硅含量,且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一致。此外,在水稻成熟期,不同氮水平配施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的pH值和植株茎叶硅的积累量。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炭和氮素互作条件下,土壤全碳和有效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生物炭和氮素互作能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硅形态转化,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有效硅含量,其中以0.2 g/kg氮水平下施用生物炭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物炭 土壤肥力 养分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