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数据在南方水稻分布图快速更新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谭炳香 李增元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0年第1期24-27,33,共5页
研究表明 ,SAR数据对水稻识别和作物长势监测很有潜力。本文研究了在GIS的支持下 ,用SAR数据对南方水稻分布图进行快速更新的方法。首先 ,对多时相的SAR数据进行GammapMap滤波、几何精纠正和辐射干扰校正等处理 ;然后 ,采用最大似然法... 研究表明 ,SAR数据对水稻识别和作物长势监测很有潜力。本文研究了在GIS的支持下 ,用SAR数据对南方水稻分布图进行快速更新的方法。首先 ,对多时相的SAR数据进行GammapMap滤波、几何精纠正和辐射干扰校正等处理 ;然后 ,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有监分类 ,获得水稻分布图 ;最后 ,对新、旧水稻分布图作标识码的Overlay处理 ,即可将水稻分布图更新。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 ,分类、制图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GIS 水稻 分布图 更新
下载PDF
湖北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贵学 黄友钦 +2 位作者 陈国惠 张洪 刘仕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l个气象指标中筛选出7~9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年均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并根据生产实际结合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再生稻栽培区域分为3个气候生态区。即鄂东低山丘陵再...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l个气象指标中筛选出7~9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年均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并根据生产实际结合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再生稻栽培区域分为3个气候生态区。即鄂东低山丘陵再生稻适宜区,鄂中丘陵平原再生稻适宜区,鄂西山地再生稻次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气候区 生态区 区划 湖北省
下载PDF
安徽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贵学 黄友钦 +2 位作者 陈国惠 张洪 刘仕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207-211,共5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2个气象因素中,选出≥10℃积温、7,9月均温、8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作为区划分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将安徽省再生稻种植区域分为4个气候生态区。即皖南山区再...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2个气象因素中,选出≥10℃积温、7,9月均温、8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作为区划分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将安徽省再生稻种植区域分为4个气候生态区。即皖南山区再生稻适宜区,沿江再生稻适宜区,江淮再生稻适宜区和沿淮再生稻次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气候区 生态区 区划 安徽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作农业的起源及其在东亚的传播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镇国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2-249,共8页
本文通过对有关考古资料的分析,对东亚稻作农业的源地持'双源论'观点;中国南方稻作的传播可分3个阶段;稻作传至日本可能有两条路径;受气候变化的影响,5000年来稻作的传播期和间断期分别与3个暖期和2个冷期相对应;气候波动与海... 本文通过对有关考古资料的分析,对东亚稻作农业的源地持'双源论'观点;中国南方稻作的传播可分3个阶段;稻作传至日本可能有两条路径;受气候变化的影响,5000年来稻作的传播期和间断期分别与3个暖期和2个冷期相对应;气候波动与海面变化同步;气候温暖,海面上升,湿地扩展,故稻作传播期与高海面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农作物 水稻
下载PDF
四川省再生稻种植区划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实■ 杨明均 崔明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6,共6页
根据1987,1988两年四川省各地再生稻大面积生产结果,结合分析四川省1951~198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从巩固和发展一季杂交中稻——再生稻这一新耕作制度出发,就四川省再生稻合理区域布局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两年再生稻单产稳定在75... 根据1987,1988两年四川省各地再生稻大面积生产结果,结合分析四川省1951~198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从巩固和发展一季杂交中稻——再生稻这一新耕作制度出发,就四川省再生稻合理区域布局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两年再生稻单产稳定在75公斤、100公斤以上的县(市),大多分布在盆南长江河谷区,其面积分别占同年全省再生稻面积的67.30%和68.05%,两年单产比区外各县平均高4.92%和17.82%。区内多数县9月上旬平均温度在25℃以上,中旬在22℃以上,下旬在21℃以上。2.研究了四川省盆地内部份县海拔高度对8~10月旬均温回归关系,大约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8月各旬平均气温下降0.9~1.0℃,9月各旬和10月上旬依次下降0.82、0.58、0.55和0.48℃。回归预测表明,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地区9月中旬均温高于22℃的频率较高,这是规划再生稻适宜种植区的一项重要参数。3.以海拔350公尺以下和9月上、中、下旬均温≥25℃、≥22℃、≥21℃为依据,初步规划了当前以汕优63为代表的中迟熟杂交中稻——再生稻的适宜种植区。此外,还讨论了当前规划再生稻适宜种植区的依据,水稻品种改良与适宜区的关系,再生稻与双季稻生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稻 种植 区划 四川
下载PDF
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区划研究(上)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泽宫 王守海 吴李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3期202-208,共7页
1988年用23个水稻品种或组合,分早籼、中籼和晚稻三组,在屯溪、安庆、芜湖、滁州、巢湖、合肥、六安、阜南8点作分期播栽试验,测定了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米率、垩白指数、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籼... 1988年用23个水稻品种或组合,分早籼、中籼和晚稻三组,在屯溪、安庆、芜湖、滁州、巢湖、合肥、六安、阜南8点作分期播栽试验,测定了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米率、垩白指数、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籼和晚稻抽穗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优质米的形成是比较有利的,早籼抽穗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优质米的生产极为不利。因此,作者提出在进行优质稻米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时应着眼于中籼和晚粳。本文的下一部分则是依据安徽省农业气候区划、耕作制度、水稻播种面积、稻谷产量、稻谷年净调出量以及优质米适宜的灌浆成熟期气候指标(平均气温20—25℃),将安徽省优质米生产划分成两个一级区、五个二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生产区划 方差分析 品质
下载PDF
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区划研究(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泽宫 王守海 吴李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3 稻米品质与环境因素的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表9是早籼和晚稻两组资料合并后的米质指数与灌浆成熟期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表。从表9看出,气温三指标(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气温与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呈极显... 3 稻米品质与环境因素的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表9是早籼和晚稻两组资料合并后的米质指数与灌浆成熟期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表。从表9看出,气温三指标(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气温与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米质 作物区划
下载PDF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稻作分区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洪松 尹升华 黄泽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按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稻作生产及其栽培措施效果影响相似性的原则,把四川划分为六个稻作区.a.盆南丘陵长暖季伏旱双季稻作区;b.盆东平行岭谷高温伏旱单、双季稻作区;C.盆中丘陵多旱夏热一季稻作区;d.盆西平原春...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按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稻作生产及其栽培措施效果影响相似性的原则,把四川划分为六个稻作区.a.盆南丘陵长暖季伏旱双季稻作区;b.盆东平行岭谷高温伏旱单、双季稻作区;C.盆中丘陵多旱夏热一季稻作区;d.盆西平原春夏旱微热一季稻作区;e.盆周山地冷凉早中熟一季稻作区;f.川西南中山宽谷亚热带偏干单、双季稻作区.在对分区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稻作区的资源特点、生产现状进行了评述.为分区研究建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分类指导水稻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划 聚类分析 四川
下载PDF
依据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影象解译估算和绘制秦国1988年第二季水稻...
9
作者 Rangs.,T 杨德生 《珠江水电情报》 1990年第1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面积 种植图 卫星 制图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