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王鑫彤 万祖粱 +1 位作者 杨振中 王国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3-1252,共10页
为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探究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对水稻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在辽宁省盘锦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CK)、1年秸秆秋季湿耙还田(S1)和连续2年秸秆秋季湿... 为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探究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对水稻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在辽宁省盘锦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CK)、1年秸秆秋季湿耙还田(S1)和连续2年秸秆秋季湿耙还田(S2)处理,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叶片和土壤C、N、P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S1和S2处理水稻成熟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显著(P<0.05)提高8.71%和28.36%。S1、S2处理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CK,S2处理分蘖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S1处理各生育时期的土壤碳磷比(C∶P)均显著降低,而S2处理仅拔节期的土壤C∶P显著降低。各处理的土壤氮磷比(N∶P)为2.02~2.74,除成熟期外,其余生育时期各处理的土壤N∶P均表现为S1<S2<CK,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水稻叶片的C、N、P含量未受秸秆还田的显著影响,叶片N∶P为8.68~11.50。叶片碳氮比(C∶N)、C∶P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CK相比,S2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C∶P和土壤C∶N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水稻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相关性。综上,短期连续秸秆秋季湿耙还田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但相对较低的叶片和土壤N∶P表明试验区域水稻生长受N限制,因此应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加强氮肥管理以确保水稻的稳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秋季湿耙还田 水稻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60
2
作者 崔玉亭 程序 +1 位作者 韩纯儒 李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8-662,共5页
针对苏南太湖流域无机化、高氮量施肥方式 ,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现象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并在以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经济学的 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 针对苏南太湖流域无机化、高氮量施肥方式 ,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现象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并在以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经济学的 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 ,2 2 1 .5~ 2 61 .4 kg N/hm2 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 ,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三效益比较合理的水稻施肥量 ,相应的经济、生态适宜产量为 7379.6~ 7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施用量 产量 综合效益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水稻土硅素供应力与硅肥施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马同生 冯亚军 +5 位作者 梁永超 华卫 孙斌 王岐山 黄胜海 张炳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江苏沿江地区水稻土硅素供应力与硅肥施用马同生,冯亚军,梁永超,华卫,孙斌(南京农业大学)王岐山,黄胜海,张炳奎(南通市农业局)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为,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pH呈正相关。江苏沿江地区起源于灰潮土的水稻土中... 江苏沿江地区水稻土硅素供应力与硅肥施用马同生,冯亚军,梁永超,华卫,孙斌(南京农业大学)王岐山,黄胜海,张炳奎(南通市农业局)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为,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pH呈正相关。江苏沿江地区起源于灰潮土的水稻土中,含有一定数量碳酸钙,据对48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土 硅素 硅肥 施肥 江苏
下载PDF
水稻田表水磷素的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志剑 王珂 +2 位作者 朱荫湄 王光火 施丹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7,共3页
:通过独立排灌式磷肥大田试验探讨了水稻田表水磷素的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 ,施入磷肥增加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首次水样总磷水平为 0 .2 0 1~ 1 .30 1 mg/kg,溶解磷水平为 0 .0 5 8~ 0 .92 6 mg/kg;在等量施磷的条件... :通过独立排灌式磷肥大田试验探讨了水稻田表水磷素的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 ,施入磷肥增加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首次水样总磷水平为 0 .2 0 1~ 1 .30 1 mg/kg,溶解磷水平为 0 .0 5 8~ 0 .92 6 mg/kg;在等量施磷的条件下 ,与单施无机磷肥比较 ,有机无机磷配施能显著地提高田表水磷素水平 ;在首次采样的一周之内 ,两者总磷水平相差达 3.85~ 1 .89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因施磷结构的不同导致田表水磷素水平的差异逐渐缩小并趋于一致。任一次田间排水都存在诱发附近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从减少磷素流失的角度出发 ,在施磷灌水后约一周之内或田间耘田时 ,田间排水磷素流失潜能增大 ,另外 ,还要避免在雨水集中的季节施用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水稻田 田表水 环境效应 动态特征
下载PDF
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24
5
作者 汤日圣 张大栋 +1 位作者 郭士伟 童红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此同时 ,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使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GAS和 IAA含量明显降低 ,i PAs和 ABA含量显著增加。根据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调节水稻秧苗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明确使内源 GAS、IAA含量降低和 i PAs、ABA含量增加是烯效唑和烯效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三唑酮 内源激素 水稻 秧苗
下载PDF
马家沟底泥养分分析与肥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玉臣 赵伟 +2 位作者 马莺 张颖 都昌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对马家沟底泥养分分析与水稻的肥效试验结果证明,马家沟底泥及其配制成的底泥颗粒肥料合有一定量的养分,比猪粪养分含量高,具有肥效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分别增产4.55%和114.21%... 通过对马家沟底泥养分分析与水稻的肥效试验结果证明,马家沟底泥及其配制成的底泥颗粒肥料合有一定量的养分,比猪粪养分含量高,具有肥效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分别增产4.55%和114.21%.所得数据可作为施肥的参考,在肥源开发利用上发挥马家沟底泥的肥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颗粒肥料 养分 水稻 产量
下载PDF
施肥和翻耕措施对减少水稻吸收^(137)Cs的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永懿 杨俊诚 +3 位作者 陈景坚 刘学莲 徐寅良 孙志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应用盆栽试验和模拟小区试验相结合,研究增施磷肥和钾肥、土壤翻耕后对减少水稻植株(尤其是稻谷)中137Cs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使土壤中代换性137Cs活度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 应用盆栽试验和模拟小区试验相结合,研究增施磷肥和钾肥、土壤翻耕后对减少水稻植株(尤其是稻谷)中137Cs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使土壤中代换性137Cs活度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施用量按每公顷9225kg硫酸钾表现最好。增施磷肥的作用表现不稳定,施用量较低时表现为水稻植株中137Cs积累量减少,但磷肥施用量增高时,表现为促进作物吸收137Cs。翻耕土壤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污染 施肥 翻耕措施
下载PDF
施氮对两系杂交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石庆华 程永盛 +1 位作者 潘晓华 李木英 《土壤肥料》 CSCD 2000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对两系杂交晚稻的施氮量和施氮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晚稻较汕优 10号耐肥 ;氮肥分次匀施的产量较高 ;
关键词 氮肥 两系杂交晚稻 产量 品质 施肥
下载PDF
土壤条件与水稻苗床调制剂的施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唐咏 张中原 +2 位作者 李焕珍 郭云成 梁成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97-102,共6页
通过对沈阳市31个有代表性的植稻土样的理化性质与土壤缓冲容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对酸的缓冲容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r=0.908^(**)),其次为粘粒含量(r=0.755^(**))和土壤有机质含量(r=0.484^(**)),而与土壤酸度的强度因子(... 通过对沈阳市31个有代表性的植稻土样的理化性质与土壤缓冲容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对酸的缓冲容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r=0.908^(**)),其次为粘粒含量(r=0.755^(**))和土壤有机质含量(r=0.484^(**)),而与土壤酸度的强度因子(pH)无显著性单相关(r=0.146)。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式,为水稻苗床土酸度调制到pH4.5这一目标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施药 水稻 床土 调酸剂
下载PDF
温度对稻田CH_4排放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上官行健 王明星 沈壬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通过实验室及野外观测实验发现:气温变化是导致稻田CH4排放日变化的本质原因,实验室实验中发现土壤温度变化能够引起CH4排放率的明显变化,但是后者比前者滞后10~11小时;在调整相位差后,CH4排放率与土壤温度有很好的... 通过实验室及野外观测实验发现:气温变化是导致稻田CH4排放日变化的本质原因,实验室实验中发现土壤温度变化能够引起CH4排放率的明显变化,但是后者比前者滞后10~11小时;在调整相位差后,CH4排放率与土壤温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R>0.80,N=24),dF/dTsoil的平均值为61.0±59.0μgCH4·m-2·h-1·K-1。实际稻田中一日之间的CH4排放率与灌溉水温度、土壤浅层(<2cm)温度以及空气温度相关性最大,dF/dtwater为200.0~4450.0μgCH4·m-2·h-1·K-1,但是与土壤深层(>5cm)温度的相关性较差;一日之间气温的变化引起CH4三个传输路径的变化是导致CH4排放日变化的原因。稻田CH4排放日变化的温度效应的大小对于早稻相对稳定,而对晚稻则随时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合土壤CN4排放率的季节变化,这种现象是由于整个水稻生长季节中,气温以及水稻生长状态所导致的CH4传输效率的变化引起的。大气、稻田灌溉水、土壤类型以及水稻品种等都会影响CH4排放日变化的温度效应。由于早晚稻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使早稻与晚稻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形式有极大的差别;日平均温度与甲烷排放日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排放率 温度 日变化 季节变化 水稻 甲烷
下载PDF
水稻土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效应(之三)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经荣 张德远 周卫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根据8年定位试验的资料,在前两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上肥力双季稻母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积累、土壤磷素的有效化和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而且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特... 本文根据8年定位试验的资料,在前两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上肥力双季稻母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积累、土壤磷素的有效化和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而且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总量、自生固氮菌等生理群的菌量和脲酶等主要土壤酶类的活性,从而收到培肥土壤、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 有机肥 无机肥 施肥
下载PDF
硅肥在黄河冲积土上的水稻肥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德龙 钱发军 +1 位作者 邓挺 孙启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2-64,共3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以炼铁水淬渣还是以赤泥为基料生产的硅肥,在河南省黄河冲积平原水稻上施用均获得15%以上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硅肥 黄河 冲积土 水稻 肥效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渗漏强度条件下淹水稻田中氨态氮转化和运移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瑜芳 刘培斌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19,共10页
本文以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淹水稻田中氨态氮(-N)运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以室内土柱试验进行了验证.应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控制不同稻田中渗漏强度、施肥管理制度下淹水稻田中(-N)的运移及分布动态.可为拟定合理的水... 本文以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淹水稻田中氨态氮(-N)运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以室内土柱试验进行了验证.应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控制不同稻田中渗漏强度、施肥管理制度下淹水稻田中(-N)的运移及分布动态.可为拟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 强度 淹水稻田 氮肥 运移
下载PDF
石灰性水稻土施用锌肥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岳轩 张杨珠 李元源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30,共4页
在有效锌含量<0.5ppm的石灰性水稻土上于3叶期喷施0.2%的ZnSO4·7H2O和1:2(固:液)的麦饭石浸提液,能显著提高植株全锌含量,增加SOD酶活性,从而有效地防止早稻烂秧,提高秧苗素质,并可促进本田水... 在有效锌含量<0.5ppm的石灰性水稻土上于3叶期喷施0.2%的ZnSO4·7H2O和1:2(固:液)的麦饭石浸提液,能显著提高植株全锌含量,增加SOD酶活性,从而有效地防止早稻烂秧,提高秧苗素质,并可促进本田水稻的早生快发,克服僵苗,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水稻土 锌肥 杂交水稻
下载PDF
麦秆还田有机氮素对水稻增产的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亚放 孙耀琛 +1 位作者 柯福源 汪寅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62-66,共5页
本文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麦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对其有机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结果证明:麦秆还田有机肥当季能吸收18.3%,与适量化肥结合施肥利用率可提高到21.9%,并具有增产效果,是今后作物稳产高产和培肥土壤的一项重要... 本文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麦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对其有机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结果证明:麦秆还田有机肥当季能吸收18.3%,与适量化肥结合施肥利用率可提高到21.9%,并具有增产效果,是今后作物稳产高产和培肥土壤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麦秆还田 有机氮素 增产机理
下载PDF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籼粳交F_1代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文龙 陈清泉 宋光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1-23,共3页
以籼粳杂交组合亚优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钵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了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亚优2号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时适量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改善籼粳交F1的农艺性状,提高结实率。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灿粳交F1代 增产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应用多效硅肥效益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建平 邹忠 +2 位作者 丁峰 周志宏 周翠萍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多效硅肥 技术经济效益 石灰性水稻土
下载PDF
喷施“双酸肥”对水稻作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强 罗泽民 +1 位作者 荣湘民 彭建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5-50,共6页
在田间和盆栽试验中分别于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和秧苗三叶期用富含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双酸肥(DAF)喷施水稻,结果表明:DAF对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呼吸酶活性和ATP形成、氮素的吸收与同化、DNA和RNA的合成、根系吸收能力、... 在田间和盆栽试验中分别于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和秧苗三叶期用富含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双酸肥(DAF)喷施水稻,结果表明:DAF对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呼吸酶活性和ATP形成、氮素的吸收与同化、DNA和RNA的合成、根系吸收能力、孕穗期茎鞘贮存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抽穗后向穗部的转移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导致水稻产量的增加和谷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机能 稻谷产量 谷粒蛋白质含量 有机肥
下载PDF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肥力特性及其管理 被引量:16
19
作者 范业成 叶厚专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70-74,共5页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为202.8827万hm2。其肥力特征:1.土壤三要素营养不平衡,中低产田占70.00%;2.缺硼钼少硅硫锌,影响土壤养分平衡;3.灌溉水能提供稍多Ca、Mg,少量S、Si、K、N,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为202.8827万hm2。其肥力特征:1.土壤三要素营养不平衡,中低产田占70.00%;2.缺硼钼少硅硫锌,影响土壤养分平衡;3.灌溉水能提供稍多Ca、Mg,少量S、Si、K、N,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4.耕层浅薄,障碍因素较多。管理:1.深耕培肥,增加土壤有机质;2.坚持有机无机肥配合,提高稻田肥力;3.合理施肥,协调养分平衡;4.开沟排水、搞好稻田沟系建设;5.水旱轮作、改革耕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肥力特性 管理
下载PDF
新辟红壤性稻田不同施肥模式的效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杨珠 吴岳轩 +3 位作者 刘学军 何勉先 易最园 曾清如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在江永县圣人山农业综合开发区,以由耕型砂岩红壤开辟的新稻田为供试土壤,以杂交水稻华联2号(早稻)和威优.64(晚稻)为供试作物,探讨了新辟红壤性稻田的地力贡献及不同施肥模式对早、晚稻产量及其生育和营养特性以及土壤肥力... 在江永县圣人山农业综合开发区,以由耕型砂岩红壤开辟的新稻田为供试土壤,以杂交水稻华联2号(早稻)和威优.64(晚稻)为供试作物,探讨了新辟红壤性稻田的地力贡献及不同施肥模式对早、晚稻产量及其生育和营养特性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新辟红壤性稻田上早、晚稻的适宜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红壤 水稻 氮肥 磷肥 肥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