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pH对华南双季稻旱育秧素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旭 刘彦卓 +1 位作者 孔清霓 黄农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10,共3页
土壤pH对华南双季稻旱育秧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不同与水稻早籼高产良种旱育秧苗的生长发育有关,pH6.2—8.4是早季稻旱秧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当pH高达8.8时百苗干重明显降低,pH低至5.6时根系活力... 土壤pH对华南双季稻旱育秧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不同与水稻早籼高产良种旱育秧苗的生长发育有关,pH6.2—8.4是早季稻旱秧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当pH高达8.8时百苗干重明显降低,pH低至5.6时根系活力显著下降,pH<4.9时则叶片、叶鞘、根系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指出在华南双季稻区早稻育秧时,对于偏酸性的土壤可不必再用酸性物质调节pH值,而可用碱性物质适当提高pH值,使早稻旱育秧苗床处于适宜的pH范围内,从而培育出壮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土壤PH 双季稻
下载PDF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根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合松 黄见良 +4 位作者 邹应斌 屠乃美 李建辉 张杨珠 陈开铁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以国家水稻工程醴陵基地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作超高产栽培途径,与当地习惯栽培法比较研究了超高产双季稻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根系生长量以生长中期最大,其次为前期,生长后期新根发生和老根衰亡同时...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以国家水稻工程醴陵基地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作超高产栽培途径,与当地习惯栽培法比较研究了超高产双季稻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根系生长量以生长中期最大,其次为前期,生长后期新根发生和老根衰亡同时进行,因此根量增加很少甚至呈负增长。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早稻 V402 和晚稻 V198 全生育根系生长总量为 18443 和17104kg·hm - 2,比对照分别提高 2064% 和 2505% ,并且这种根量优势主要在水稻生长的前、中期形成;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同时,早稻中期、晚稻中后期根系 α- 萘胺氧化力比对照增加;根系对32 P吸收活力以前期和中期较高,抽穗后明显降低;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期单蔸根系吸收的32 P 总量明显高于对照,其增加的幅度为 386% ~3777% ,并且前、中期提高的幅度大于后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这种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的优势最终转化为产量优势,1997 和 1998 年实际产量分别为 17652 和 17772kg·hm - 2,比习惯栽培法提高 2128% 和 155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超高产栽培 根系特性
下载PDF
安徽双季晚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2 位作者 李奕松 薛贞德 刘长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7-43,共7页
1990和1991年在芜湖和舒城两地选用秀水664进行双季晚粳秧龄、密度和每公顷施氮、磷、钾量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五因素对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影响极显著。用回归方程模拟选优,每公顷产量达675... 1990和1991年在芜湖和舒城两地选用秀水664进行双季晚粳秧龄、密度和每公顷施氮、磷、钾量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五因素对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影响极显著。用回归方程模拟选优,每公顷产量达6750kg以上组合有836个,95%置信度的秧龄32.7~33.4天,48~49.5穴/m^2,每公顷施纯氮175.5~180kg,磷52.5~57kg,钾123~135kg。本文还制订了与回归数模相配套的栽培模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 晚稻 粳稻 栽培
下载PDF
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验证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晓华 陈小荣 杨福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以自拟基本苗公式计算出的苗数为中等群体,设置上下水平基本苗数各1个为对照,比较了早、晚稻塑盘旱育抛栽不同群体起点产量及其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中等群体处理的产量结构最优,在三处理中稻谷产量最高,其茎蘖消长与成穗、颖花伤流量... 以自拟基本苗公式计算出的苗数为中等群体,设置上下水平基本苗数各1个为对照,比较了早、晚稻塑盘旱育抛栽不同群体起点产量及其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中等群体处理的产量结构最优,在三处理中稻谷产量最高,其茎蘖消长与成穗、颖花伤流量、叶面积系数与结构以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总体上最为合理。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所拟合出的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水稻 塑盘早育抛栽 基本苗公式验证
下载PDF
双季稻高产田的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及其生物学指标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万淑婉 舒伍星 +1 位作者 娄小涛 张佩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本研究对农业部《吨粮田定位建档追踪研究协作组》江西点课题组的双季稻吨粮定位田进行了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分析,试为吨粮田建设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生物学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双季稻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生物学
下载PDF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熊绪穰 罗孝和 廖瑞靖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7-30,共4页
两优培特是1个很有推广价值的两系法杂交组合,有极大的生态空间和应用领域。介绍了两优培特头季稻和再生稻的综合特性;一季加再生栽培的两种模式,即“早再式”和“中再式”的异同点和实施技术;一季加再生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稻 再生稻 栽培
下载PDF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熊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2-24,共3页
在大面积生产调查基础上,对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再生稻产量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穗实粒数。同时,结合研究分析了进一步提高穗数和结实率的途径。最后提出了... 在大面积生产调查基础上,对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再生稻产量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穗实粒数。同时,结合研究分析了进一步提高穗数和结实率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再生稻每公顷2.25~3.00t的穗粒结构和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稻 通径分析 增产技术
下载PDF
双杂吨粮田几项农艺措施组合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周前 吴文革 熊中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经两年多点试验、示范,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我省双季稻区双杂吨粮田的几项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早杂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秧龄35(花草茬)~45(白菜型油菜茬)天;亩栽2.8~3.1万穴,每亩连分蘖栽5.5~7苗;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磷、钾分别为9.2公... 经两年多点试验、示范,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我省双季稻区双杂吨粮田的几项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早杂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秧龄35(花草茬)~45(白菜型油菜茬)天;亩栽2.8~3.1万穴,每亩连分蘖栽5.5~7苗;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磷、钾分别为9.2公斤、2.4公斤、9公斤。双晚亩播种量12.5公斤左右;秧龄35~40天,亩栽2.7~3万穴,每穴连分蘖栽5~6苗;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磷、钾分别为12公斤、3.5公斤、11.6公斤。分蘖力强的栽插密度取下限;反之,取上限。高肥田(有机质含量2.5%以上)亩施纯氮可减少2~3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措施 优化组合 双季稻 栽培
下载PDF
双季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途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本如 朱胜东 +1 位作者 盛援钢 陈文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在中等肥力水平、每季亩施氮肥10公斤的条件下,采用一次性全层施基肥、利用杂草贮肥培肥,以及栽插密度为20×21.7厘米,每穴栽2-3株等栽培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早稻增产14.1%,晚稻增产49.8%,两季三年(1988-1990) 平均亩产达987.17±... 在中等肥力水平、每季亩施氮肥10公斤的条件下,采用一次性全层施基肥、利用杂草贮肥培肥,以及栽插密度为20×21.7厘米,每穴栽2-3株等栽培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早稻增产14.1%,晚稻增产49.8%,两季三年(1988-1990) 平均亩产达987.17±81.82公斤,亩双季稻总效益提高209.75元,米粒蛋白质含量也有所提高,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稀植 栽培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双优双抛产量15t/hm^2的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德海 禹盛苗 《中国稻米》 1998年第3期14-17,共4页
双季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抛秧9种搭配模式试验结果,在配套栽培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早籼嘉早935分别搭配特早熟晚粳丙93-390、翻秋杂交稻K优402和早籼嘉早935(作晚稻)3种模式,产量超过15t/hm2,分别为16.08t/hm2、15.52t/hm2... 双季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抛秧9种搭配模式试验结果,在配套栽培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早籼嘉早935分别搭配特早熟晚粳丙93-390、翻秋杂交稻K优402和早籼嘉早935(作晚稻)3种模式,产量超过15t/hm2,分别为16.08t/hm2、15.52t/hm2和15.29t/hm2,比双季移栽对照(嘉育293搭配秀水11)显著增产或平产。另外,上述3种模式,每公顷可省工54个,节省秧田60%~70%,纯收入分别增加36.4%、18.5%和15.1%。实现了优质、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 抛栽 水稻
下载PDF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样方定位观测试验总结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1 位作者 吴福顺 文志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在湘乡市洙津村水稻超高产栽培样方中,采用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的肥料运筹,先进的化学调控,科学的水浆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获得的试验结果是:①样方前、中期生长发育快,群体结构合理,孕穗期的NAR和CGR平均分别为5.07g... 在湘乡市洙津村水稻超高产栽培样方中,采用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的肥料运筹,先进的化学调控,科学的水浆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获得的试验结果是:①样方前、中期生长发育快,群体结构合理,孕穗期的NAR和CGR平均分别为5.07g/m2·d和31.68g/m2·d,后期光合生产优势强,有利于高产的形成。②样方平均产量为16.226t/hm2,比样方前3年(1993—1995)平均每公顷增产2.115t,增产13.04%,增加净产值3384元;比相邻的新飞村9户农民的稻田平均每公顷产量高1.830t,高11.28%,平均每公顷净产值高2928元。③样方每公顷纯收入为19661.1元,产投比为4.12,劳动报酬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样方 超高产 栽培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明代双季稻的种植类型及分布范围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社教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7,共7页
明代的双季稻种植类型有三种,即再生稻、套作双季稻和连作双季稻。再生稻分布范围较广,长江以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套作和连作稻则主要分布于闽、粤两省境内,其北界不超过南岭和武夷山一线,除福建沿海平原双季稻种植规模较大外,... 明代的双季稻种植类型有三种,即再生稻、套作双季稻和连作双季稻。再生稻分布范围较广,长江以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套作和连作稻则主要分布于闽、粤两省境内,其北界不超过南岭和武夷山一线,除福建沿海平原双季稻种植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虽有分布,但均种植甚少。明代双季稻种植不广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气温偏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双季稻品质不高,产量较低,生产技术水平尚较落后,以及农村家庭副业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不足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当时的年均温而论,其偏低的幅度还没有达到足以影响双季稻生长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 栽培 类型 分布 明代
下载PDF
双季稻定产、定苗、定氮栽培技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应斌 《中国稻米》 2008年第5期5-8,共4页
介绍了双季稻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栽培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的栽培方法。提出了以精量播种、宽行匀植、测苗施肥、干湿灌溉、综防病虫等技术配套应用的双季超级稻育苗移... 介绍了双季稻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栽培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的栽培方法。提出了以精量播种、宽行匀植、测苗施肥、干湿灌溉、综防病虫等技术配套应用的双季超级稻育苗移栽技术规范,以及双季早稻分厢撒播栽培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目标产量 群体指标 技术规范
下载PDF
大苗抛秧对双季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萍萍 章熙谷 谭立军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了减少水稻的生产用工,水稻抛秧栽培已在我国部分稻区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目前的抛秧栽培基本上都系从日本引入的塑料秧盘育秧方法,具有易起秧、抛秧的优点,产量与常规栽插持平或略增。但是这种方法所需成本较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 为了减少水稻的生产用工,水稻抛秧栽培已在我国部分稻区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目前的抛秧栽培基本上都系从日本引入的塑料秧盘育秧方法,具有易起秧、抛秧的优点,产量与常规栽插持平或略增。但是这种方法所需成本较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难以接受,更由于秧龄弹性较小,一般须在四叶期前抛栽,在年三熟制生长季节紧张的广大稻区,其应用便受到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 产量 大苗抛秧
下载PDF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讲座(14) 再生稻的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要点 被引量:24
15
作者 蒋彭炎 《中国稻米》 1996年第6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再生稻 生育特性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湖南双季稻高产栽培4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应斌 《作物研究》 1999年第1期1-4,8,共5页
概述了湖南省近40年来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1)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以矮秆品种为主的“穗数型”栽培技术阶段;(2)70年代中至80年代末,以籼型杂交稻为主的“穗粒兼顾型”栽培技术阶段;(3)进入90年代... 概述了湖南省近40年来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1)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以矮秆品种为主的“穗数型”栽培技术阶段;(2)70年代中至80年代末,以籼型杂交稻为主的“穗粒兼顾型”栽培技术阶段;(3)进入90年代,以中秆大穗分蘖力中等的杂交稻为主的“穗重型”栽培技术阶段。还介绍了10种有代表性的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并对21世纪的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湖南 双季稻 高产栽培
下载PDF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施能浦 《再生稻》 1994年第1期10-14,9,共6页
关键词 早稻 再生稻 栽培 特性
下载PDF
双季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关键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禹盛苗 许德海 林贤青 《江西农业科技》 1996年第2期2-5,共4页
经双季直播稻和移栽稻的小区及大区对比结果,由于直播稻个体发育健壮,绿叶面积大,物质积累多,植株结构合理,通风速光性能好,最终达到了增穗增产的效果,小区和大区的每1hm ̄2产量分别达14.13t和13.07t,比移栽稻... 经双季直播稻和移栽稻的小区及大区对比结果,由于直播稻个体发育健壮,绿叶面积大,物质积累多,植株结构合理,通风速光性能好,最终达到了增穗增产的效果,小区和大区的每1hm ̄2产量分别达14.13t和13.07t,比移栽稻增5.9%和4.9%,每1hm2日产量增9.1%和9.5%。双季直播稻由于简化了育秧、插秧等生产程序,据测算每1hmg ̄2可比移栽稻节省105个工,增收2000多元。实现了省工、高产、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直播 生育特性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双季稻旺壮重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升平 宋春芳 +1 位作者 易建平 程正良 《湖南农业科学》 2000年第5期10-11,共2页
1997~ 1999年 ,在国家水稻科技工程醴陵基点大面积应用双季稻旺根壮秆重穗高产栽培技术 ,每 6 6 7m2早、晚两季投入物化成本共 430元 ,产稻谷 110 1 2~ 1130 .6kg ,比当地习惯栽培法增产 14%~ 17% ,增收节支效益 15 4元。
关键词 双季稻 旺根壮秆重穗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汕优63培育再生稻的高产技术措施 被引量:6
20
作者 苗昌泽 《江西农业科技》 1996年第3期1-2,共2页
汕优63培育再生稻的高产技术措施苗昌泽(湖北省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乔岭村乔本富,摸索出一条利用汕优63培育再生稻的成功经验,再生稻每1hm2产量达3750~4500kg,全村推广750hm... 汕优63培育再生稻的高产技术措施苗昌泽(湖北省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乔岭村乔本富,摸索出一条利用汕优63培育再生稻的成功经验,再生稻每1hm2产量达3750~4500kg,全村推广750hm2,增收稻谷3000多t,其技术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汕优63 再生稻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