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种子贮存后遗传完整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富娟 范传珠 +3 位作者 马缘生 周红立 周涛 张子良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12,共4页
本文取材青海农林科学院1956、1964、1984年存入西宁自然库中裸燕麦和皮燕麦种子共12个品种,于1993年从生理生化、细胞学等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贮存8年的种子发芽率高,平均发芽率裸燕麦85.0%,皮燕麦74.1%,... 本文取材青海农林科学院1956、1964、1984年存入西宁自然库中裸燕麦和皮燕麦种子共12个品种,于1993年从生理生化、细胞学等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贮存8年的种子发芽率高,平均发芽率裸燕麦85.0%,皮燕麦74.1%,其幼苗鲜重、干重,活力指数、TTC活性等均高,而电导率低;贮存28年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平均发芽率裸燕麦为48.2%,皮燕麦为2.0%;贮存36年的种子已丧失发芽力。陈旧种子根尖细胞分裂后期异常染色体出现频率高到6.22%,但经播种一年后染色体恢复到正常,异常率只有0.4%。分析比较了不同贮存年代种子的酯酶(EST)、α-淀粉酶(α-Amy)、过氧化物酶(PER)等同工酶和醇溶蛋白图谱,陈旧种子中条带数明显减少、削弱。这对利用西宁自然库安全贮存燕麦种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遗传完整性 同功酶 蛋白 染色体 种子贮藏
下载PDF
利用核不育燕麦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品燕2号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龙龙 崔林 +1 位作者 周建萍 张丽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445-446,451,共3页
裸燕麦新品种品燕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燕麦课题组以CAMS-6核不育材料作母本、裸燕麦品五作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为95~100 d,属中熟品种,株高110~120 cm,千粒质量24 g左右,籽粒粗蛋白含量18.9%... 裸燕麦新品种品燕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燕麦课题组以CAMS-6核不育材料作母本、裸燕麦品五作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为95~100 d,属中熟品种,株高110~120 cm,千粒质量24 g左右,籽粒粗蛋白含量18.9%,粗脂肪含量8.3%;抗旱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山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核不育 品燕2号 新品种选育
下载PDF
国外燕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茅雁 齐秀丽 张凤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139-144,共6页
燕麦是 1种营养保健价值很高的粮饲兼用型禾谷类作物。最近 10多年来 ,国外在燕麦目的基因的分离、遗传转化、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 ,以及应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差异分析和品种鉴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
关键词 燕麦 遗传转化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野燕麦的C带核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浩兵 钟少斌 姚景侠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35-38,共4页
用C-分带技术鉴定六倍体燕麦的21对染色体并建立燕麦的C带核型模式,发现燕麦的21对染色体分成3组,每组7对,其中C组染色体分布有较多的异染色质区域,染色较深,很容易与A组和D组区分开。A组和D组染色体染色较浅,尽管... 用C-分带技术鉴定六倍体燕麦的21对染色体并建立燕麦的C带核型模式,发现燕麦的21对染色体分成3组,每组7对,其中C组染色体分布有较多的异染色质区域,染色较深,很容易与A组和D组区分开。A组和D组染色体染色较浅,尽管每对染色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染色体 C带带型 核型
下载PDF
燕麦新品种白燕2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黎明 郭来春 +1 位作者 沙莉 邓路光 《作物研究》 2007年第3期341-342,共2页
燕麦新品种白燕2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从引进的加拿大F4代杂交后代材料中选育而成,育成编号为B07046-2-4-1-6,该品种熟期较早、抗病性强,产量在2300kg/hm2以上,蛋白质含量16.58%,脂肪含量5.61%,活秆成熟,是粮草兼用型燕麦品种。
关键词 燕麦 新品种 选育
下载PDF
燕麦新品种白燕7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来春 魏黎明 +1 位作者 沙莉 邓路光 《作物研究》 2007年第3期340-,342,共2页
燕麦新品种白燕7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从引进的加拿大休眠燕麦Dormoat中选育而成。该品种熟期较早、抗病性强,具有休眠特性,连续播种几年后,可不用再播种,一年可收获一粮两草。该品种籽实产量在1800kg/hm2以上,干秸秆产量3000kg/... 燕麦新品种白燕7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从引进的加拿大休眠燕麦Dormoat中选育而成。该品种熟期较早、抗病性强,具有休眠特性,连续播种几年后,可不用再播种,一年可收获一粮两草。该品种籽实产量在1800kg/hm2以上,干秸秆产量3000kg/hm2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13.07%,脂肪含量4.64%,收获后秸秆蛋白质含量5.18%,粗纤维含量3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新品种 选育
下载PDF
4个燕麦品种在黄河滩区生产性能和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孝 齐爽 +2 位作者 牛晖 邓红雨 胡华锋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年第8期38-41,共4页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燕麦播种量为225 kg/hm2时,通过对比试验,分别测定五寨、林纳、坝莜3号和加燕4个燕麦品种在不同生长期茎叶比、鲜干比、株高、干草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和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燕麦播种量为225 kg/hm2时,通过对比试验,分别测定五寨、林纳、坝莜3号和加燕4个燕麦品种在不同生长期茎叶比、鲜干比、株高、干草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和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燕麦4个品种在扬花期茎叶比分别为65.34%、58.18%、70.05%、54.72%,鲜干比分别为3.12、3.17、3.07、3.31;燕麦的生长速度呈现出“低—高—低”的“S”形动态模式,在抽穗—扬花期生长速度最大,盛花期株高达分别到108.58、103.43、100.37、113.42 cm,干草产量分别为549.17、514.74、519.63、531.53 g DM/m2。4个燕麦品种均适合在黄河滩种植和生长,表现出生长快、产量高的特点,其中加燕品种各项性能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黄河滩区 生长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燕麦种子发芽基质的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雨珍 陈辉 《作物品种资源》 1992年第2期37-39,共3页
10个燕麦品种的种子在滤纸、海绵、砂和蛭石四种基质上进行发芽试验,从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以及种子幼根生长情况分析,燕麦种子发茅以蛭石基质最为适宜。
关键词 燕麦 种子 发芽基质 蛭石
下载PDF
我国燕麦遗传资源的收集与鉴定概况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大海 杨海鹏 《作物品种资源》 1992年第3期7-8,20,共3页
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收集燕麦品种资源,目前已收集到燕麦种质4000余份。编入《中国燕麦品种资源目录》第一、二册的有2292份,它们分属于燕麦属的9个种。本文概述第一册目录中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及籽粒品质鉴定情况。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抗性
下载PDF
冀西北坝上地区莜麦生育期需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永明 牛瑞明 吴文荣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3-45,共3页
莜麦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各生育阶段耗水量都与供水量密切相关,随着供水量提高,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和各阶段平均每天耗水量均增加,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也同步增加.莜麦籽粒产量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是孕穗期,其次是开花至灌浆期,这些阶段缺水... 莜麦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各生育阶段耗水量都与供水量密切相关,随着供水量提高,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和各阶段平均每天耗水量均增加,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也同步增加.莜麦籽粒产量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是孕穗期,其次是开花至灌浆期,这些阶段缺水,籽粒产量会大幅度减少;生物产量主要表现为前期缺水,后期供水时,产量较高,而对某一时期缺水较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莜麦 生育期需水
下载PDF
黑麦属种间叶绿体DNA的变异性和种系发生的关系
11
作者 徐乃瑜 村井耕二 常脇恒一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了获得有关黑麦属种间关系、黑麦属与小麦属和山羊草属种系发牛关系的新资料,应用Ban HI等8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黑麦属5个种的叶绿体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酶解图谱。结果表明,黑麦属种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与小麦属和山羊... 为了获得有关黑麦属种间关系、黑麦属与小麦属和山羊草属种系发牛关系的新资料,应用Ban HI等8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黑麦属5个种的叶绿体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酶解图谱。结果表明,黑麦属种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与小麦属和山羊草属的叶绿体基因组非常相似。根据黑麦属5个种遗传距离的估算,并与小麦属和山羊草属已知叶绿体基因组间所观察到的遗传距离相比,黑麦属叶绿体基因组的分化很少;这些资料进一步证实黑麦属的近代起源;并表明黑麦属、小麦属和山羊草属间的亲缘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属 叶绿体DNA 种系发生
下载PDF
3种燕麦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余懋群 马欣荣 张庆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3种燕麦的核型研究余懋群,马欣荣,张庆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贵州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贵阳550025)关键词砂燕麦,野生大燕麦,黑龙江野燕麦,核型KARYOTYPESTUDYOFTHREEOA... 3种燕麦的核型研究余懋群,马欣荣,张庆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贵州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贵阳550025)关键词砂燕麦,野生大燕麦,黑龙江野燕麦,核型KARYOTYPESTUDYOFTHREEOATSINCHINA¥YuMaoq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燕麦 野生大燕麦 燕麦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燕麦染色体C-分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益 周良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二倍体燕麦Avenastrigosa为材料,进行染色体C-分带方法研究,确定了最佳分带流程。以Giemsa与Wright混染效果最好,A.strigosa的7对染色体C-带差异明显,各对染色体带型互异,但都有两条端... 以二倍体燕麦Avenastrigosa为材料,进行染色体C-分带方法研究,确定了最佳分带流程。以Giemsa与Wright混染效果最好,A.strigosa的7对染色体C-带差异明显,各对染色体带型互异,但都有两条端带。对每对染色体的C-带特征作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影响C-分带效果的因素及燕麦染色体C-分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染色体C-分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大麦遗传学和燕麦遗传学会议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兴智 《国际学术动态》 1997年第7期44-49,共6页
第7届国际大麦遗传学和第5届国际燕麦遗传学大会于1996年7月29日至8月6日在加拿大的沙斯卡川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交流了1992年以来大麦和燕麦在质量改进、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育种和数量... 第7届国际大麦遗传学和第5届国际燕麦遗传学大会于1996年7月29日至8月6日在加拿大的沙斯卡川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交流了1992年以来大麦和燕麦在质量改进、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育种和数量遗传、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燕麦 遗传学 育种 生理学 基因遗传
下载PDF
燕麦数量性状配合力研究
15
作者 曹玉琴 姚永谦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4-7,共4页
配合力是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种指标。无论对于选育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组合还是优良的纯合体品种,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燕麦育种方面,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为配合我省裸燕麦(莜麦)育种工作,选用一批常用... 配合力是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种指标。无论对于选育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组合还是优良的纯合体品种,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燕麦育种方面,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为配合我省裸燕麦(莜麦)育种工作,选用一批常用亲本为材料,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数量性状 配合力
下载PDF
莜麦×燕麦杂种裸粒性的遗传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大海 张爱峰 李魁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6,19,共4页
田间条件下,以3个莜麦(AvenanudaL.)品种(系)为母本同2个燕麦(A.sativaL.)品系配置双列杂交,研究裸粒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将莜麦型和中间类型计为一类(裸型)时,F2代有3裸型:1燕麦型和35裸型... 田间条件下,以3个莜麦(AvenanudaL.)品种(系)为母本同2个燕麦(A.sativaL.)品系配置双列杂交,研究裸粒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将莜麦型和中间类型计为一类(裸型)时,F2代有3裸型:1燕麦型和35裸型:29燕麦型两种分离比例。在3:1比例中,莜麦型和燕麦型均占20%~30%,而35:29中,燕麦型约占45%,莜麦型则在10%以下。两种比例中,中间型的比率相差不大,约为45%~55%。F1代主穗平均裸粒率与F2代裸型及莜麦型植株百分率间呈较高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和0.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 燕麦 裸粒性 遗传
下载PDF
燕麦抽穗期和灌浆期配合力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大海 祁如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4年第2期13-15,共3页
燕麦的抽穗前天数及灌浆持续期是和生育期密切相关的两个性状。本文通过5个亲本双列杂交的10个F_1[1/2p(p-1)]对它们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性状的一般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当一个亲本(或... 燕麦的抽穗前天数及灌浆持续期是和生育期密切相关的两个性状。本文通过5个亲本双列杂交的10个F_1[1/2p(p-1)]对它们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性状的一般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当一个亲本(或组合)在抽穗前天数上有较高配合力时,其灌浆持续期的配合力就相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配合力 抽穗期 灌浆期
下载PDF
莜麦体克隆变异分析
18
作者 范银燕 崔林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5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对56个20—1品系(来源于11个R植株)和212个晋燕8号品系(来源于45个R植株)进行了克隆变异的评价.结果表明:组织培养方法能够获得对莜麦改良有益的农艺性状.82%的20—1系谱和93%的晋燕8号系谱在7个... 本文对56个20—1品系(来源于11个R植株)和212个晋燕8号品系(来源于45个R植株)进行了克隆变异的评价.结果表明:组织培养方法能够获得对莜麦改良有益的农艺性状.82%的20—1系谱和93%的晋燕8号系谱在7个测定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对每个性状都有一些增加或降低的品系被发现,而且有益的农艺性状变异较不良的变异频率高。在再生植株后代中进行选择证明:性状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单株选择能够在作物改良中应用.获得的变异也表明:通过直接运用遗传操纵包括组织培养产生的材料,要鉴定有益的性状变异,应该广泛地进行试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莜麦 克隆变异 农艺性状 分析
下载PDF
转基因燕麦R3代中控制耐盐性的大麦HVA1基因
19
作者 向平(摘译)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11期12-12,共1页
干旱和盐碱环境胁迫是世界上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它们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潜力,而且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地域。干旱和盐碱渗透性胁迫是影响燕麦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本研究旨在弄清连锁bar和HVA1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和在世代间... 干旱和盐碱环境胁迫是世界上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它们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潜力,而且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地域。干旱和盐碱渗透性胁迫是影响燕麦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本研究旨在弄清连锁bar和HVA1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和在世代间的传递情况;评价转基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在胁迫环境条件下比较转基因品系和非转基因对照的普通农艺性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燕麦 HVA1 耐盐性 大麦 控制 农艺性状表现 农业生产 环境胁迫
下载PDF
燕麦穗重与其它性状间通径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尹大海 《中国草地》 CSCD 1991年第6期28-33,共6页
本试验用19个燕麦品种及品系对其11个性状进行研究。遗传力以抽穗前日数和千粒重最高(97.24%和96.91%),穗粒数和穗重最低(70.81%和67.76%)。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穗重与平均穗日增重(r=0.88001)及穗粒数(r=0.79838)呈高度正相关,与平均粒日... 本试验用19个燕麦品种及品系对其11个性状进行研究。遗传力以抽穗前日数和千粒重最高(97.24%和96.91%),穗粒数和穗重最低(70.81%和67.76%)。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穗重与平均穗日增重(r=0.88001)及穗粒数(r=0.79838)呈高度正相关,与平均粒日增重(r=0.56083)、株高(r=0.45203)及抽穗前日数(r=0.40899)呈中度正相关;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均较低。基因型通径分析的结果为穗粒数对穗重的直接效应最大(0.92052)、其次是平均粒日增重(0.53717)和灌浆日数(0.45623)。其它直接通径系数都为较小的正值或负值。另外,灌浆日数对穗重有较大正向直接效应的同时,通过穗粒数对其又有一较大的负向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穗重 遗传力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