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西地区优质玉米品种正红211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冰 柯永培 +4 位作者 袁继超 石海春 杨世民 陈增 段必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09,132,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优质玉米正红211在攀西地区的产量、效益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11的产量、效益与4个栽培因素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各栽培因素之间存在两两互作效应。通...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优质玉米正红211在攀西地区的产量、效益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11的产量、效益与4个栽培因素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各栽培因素之间存在两两互作效应。通过频数分析法得出了产量≥12000kg/hm2的优化栽培模式。讨论了正红211高产高效的优化栽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攀西地区 正红211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中耕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研究——Ⅱ.中耕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丛艳君 黄瑞冬 +2 位作者 许文娟 王进军 丛志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在0~3次中耕条件下研究了中耕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中耕降低了0~20cm耕层土壤水分含量,玉米生育后期0~10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免中耕处理平均值高于其它处理;收获期10~20cm土壤容重处理间差... 在0~3次中耕条件下研究了中耕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中耕降低了0~20cm耕层土壤水分含量,玉米生育后期0~10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免中耕处理平均值高于其它处理;收获期10~20cm土壤容重处理间差异显著,在子粒形成期、乳熟期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其中各时期免中耕土壤容重最大。中耕对土壤孔隙度数量、比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中耕降低了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转化酶的活性。少中耕有增产的趋势,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中耕方式 土壤理化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东北春玉米区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模式研究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初振东 李少昆 +3 位作者 谢瑞芝 王克如 刘武仁 郑金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对东北地区春玉米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及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方式使生育期提前2~3d;播种出苗阶段及苗期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均匀垄传统种植方式高1.15个百分点和... 对东北地区春玉米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及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方式使生育期提前2~3d;播种出苗阶段及苗期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均匀垄传统种植方式高1.15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增温效果明显,播种出苗阶段≥10℃积温较均匀垄传统种植方式高34.1℃·d;产量显著提高,较均匀垄传统种植方式高15.56%,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耐老化膜 保护性耕作
下载PDF
不同深松深度对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广俊 刘鹏 +2 位作者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92-97,共6页
研究不同深松对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响应,旨在探明深松下玉米根系与养分的协调一致性,进而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深松深度,即不深松(S0)、15 cm深松(S15)、35 cm深松(S35)。结果表明,35... 研究不同深松对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响应,旨在探明深松下玉米根系与养分的协调一致性,进而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深松深度,即不深松(S0)、15 cm深松(S15)、35 cm深松(S35)。结果表明,35 cm深松对比不深松和15 cm深松显著增加深层根系数量及分配比例,进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单株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最终促进产量的显著提高。因此35 cm深松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深松深度 根系 氮素吸收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