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5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优质红小豆新品种龙红豆10号
1
作者 王强 孟宪欣 +1 位作者 尹振功 郭怡璠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142-143,共2页
龙红豆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九红1号为母本、京农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红小豆新品种,于2022年完成黑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9232022Y0981)。该品种淀粉含量49.3%,蛋白质含量23.9%,脂肪含量0.5%... 龙红豆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九红1号为母本、京农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红小豆新品种,于2022年完成黑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9232022Y0981)。该品种淀粉含量49.3%,蛋白质含量23.9%,脂肪含量0.5%。2019-2020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061.5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3号增产15.1%;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063.8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3号增产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新品种 龙红豆10号 高产 优质
下载PDF
提高小豆套管杂交技术成功率研究
2
作者 陈剑 葛维德 +2 位作者 赵阳 李韬 薛仁风 《种子科技》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采用早、中、晚熟3种不同熟期的6个小豆品种,配制了9个小豆杂交组合。在6:00—11:00内,采用小豆套管杂交技术,对不同熟期杂交组合的杂交成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11:00杂交,均能使不同熟期的小豆品种授粉,并成功得到杂交荚。... 采用早、中、晚熟3种不同熟期的6个小豆品种,配制了9个小豆杂交组合。在6:00—11:00内,采用小豆套管杂交技术,对不同熟期杂交组合的杂交成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11:00杂交,均能使不同熟期的小豆品种授粉,并成功得到杂交荚。5号组合的杂交成功率最高,达到16.3%。各时段的杂交成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7:00、10:00、8:00、9:00、6:00、11:00。这说明,在7:00授粉,小豆授粉最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套管杂交技术 授粉 杂交成功率
下载PDF
苦豆子药理及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冯平 麻文静 +2 位作者 沈娜 苏红萍 梁静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苦豆子,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苦豆子营养价值丰富,降低毒性后可作为优质的饲草资源应用于畜牧养殖业。本文就苦豆子... 苦豆子,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苦豆子营养价值丰富,降低毒性后可作为优质的饲草资源应用于畜牧养殖业。本文就苦豆子药理及营养价值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其生物学特性、活性成分生物碱及提取工艺、药理作用、饲用价值,对中草药苦豆子进行科学的论述,促进苦豆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药理作用 营养作用
下载PDF
基于地面高光谱遥感的大豆产量估算模型研究
4
作者 唐子竣 张威 +3 位作者 黄向阳 向友珍 张富仓 陈俊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240,共10页
为在田间管理中对作物产量进行估测,通过两年大田试验收集了大豆生殖生长期的高光谱数据及产量数据,基于各生育期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计算了7个光谱指数:比值指数(Ratio index, RI)、差值指数(Difference index, DI)、归一化光谱指数(Nor... 为在田间管理中对作物产量进行估测,通过两年大田试验收集了大豆生殖生长期的高光谱数据及产量数据,基于各生育期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计算了7个光谱指数:比值指数(Ratio index, RI)、差值指数(Difference index, DI)、归一化光谱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土壤调整光谱指数(Soil-adjusted iegetation index, SAVI)、三角光谱指数(Triangular vegetation index, TVI)、改进红边归一光谱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ex, mNDI)和改进红边比值光谱指数(Modified simple ratio, mSR),使用相关矩阵法将光谱指数与大豆产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取最佳波长组合,随后将计算结果作为与大豆产量相关的最佳光谱指数,最后将各生育期筛选出的与大豆产量相关系数最高的5个光谱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反向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构建大豆产量估算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全花期(R2)、全荚期(R4)和鼓粒期(R6))计算的光谱指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6,相关性较好,其中全荚期的光谱指数FDmSR与大豆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717;大豆产量最优估算模型的方法是输入变量为全荚期构建的一阶微分光谱指数和RF组合的建模方法,模型验证集R2为0.85,RMSE和MRE分别为272.80 kg/hm^(2)和5.12%。本研究成果可为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作物产量估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估算模型 高光谱 光谱指数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两种大豆籽粒萌发特性差异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5
作者 严文培 孙霞 +2 位作者 邓莹莹 李强 吴秀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大豆种子的萌发决定着幼苗建成和生长发育进程,快速萌发及高发芽率是大豆生产中获得高产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不同萌发特性的黑农35及其诱变株系M为材料,基于萌发初期种皮微形态观察和主要生理指标检测,拟通过“露白期”(吸水后24 h)转... 大豆种子的萌发决定着幼苗建成和生长发育进程,快速萌发及高发芽率是大豆生产中获得高产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不同萌发特性的黑农35及其诱变株系M为材料,基于萌发初期种皮微形态观察和主要生理指标检测,拟通过“露白期”(吸水后24 h)转录组的差异基因分析,进一步明晰大豆种子萌发机理。结果表明,两者的吸水率和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黑农35相比,M的种脐较长,种皮较薄,这些形态特征可能是萌发初期M吸水更快的主要原因。萌发过程中脱落酸(ABA)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为上升-下降-上升的“S”形。转录组分析发现两者共有1122个差异基因,其中478个上调,644个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途径,筛选到22个与光合途径相关的候选基因,在M中均呈下调趋势,可能引起光形态建成较慢,进而导致诱变株系M萌发率变低,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大豆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萌发 种皮微形态 贮藏物质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红小豆人工有性杂交技术规程
6
作者 卢环 曾玲玲 +3 位作者 王成 于运凯 季生栋 张金东 《种子科技》 2024年第7期20-22,共3页
红小豆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间人工授粉创制新变异、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小豆的杂交育种技术还不够成熟,难度大、成功率低,主要使用的方法还是常规人工有性杂交育种。基于此,分析红小豆人工有性杂交技术规程,包括使用范围、前期准备、... 红小豆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间人工授粉创制新变异、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小豆的杂交育种技术还不够成熟,难度大、成功率低,主要使用的方法还是常规人工有性杂交育种。基于此,分析红小豆人工有性杂交技术规程,包括使用范围、前期准备、父母本花的选择、去雄技术、授粉技术、田间管理要点、杂交荚收获技术和建立生产档案等内容,应用这一规程可实现杂交成功率达50%~70%,最高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人工有性杂交 新品种 技术规程
下载PDF
红小豆冀红23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7
作者 周桂梅 陈健 +2 位作者 刘振兴 亚秀秀 孟庆祥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冀红23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油料杂粮研究所以唐红70-11为母本、保红20011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得的组合。冀红23兼备了母本唐红70-11荚长、高产的优点和父本保红200115早熟、直立、粒大、结荚一致、株型紧凑的优点,集中表现成熟期较早... 冀红23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油料杂粮研究所以唐红70-11为母本、保红20011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得的组合。冀红23兼备了母本唐红70-11荚长、高产的优点和父本保红200115早熟、直立、粒大、结荚一致、株型紧凑的优点,集中表现成熟期较早、产量高、优质粒大、结荚一致、株型直立、宜进行机械化收获的特点。2019—2020年参加河北省红小豆区试,平均产量2214.45 kg/hm^(2),比对照品种冀红9218增产8.12%,河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55.7 kg/hm^(2),比对照品种冀红9218增产21.77%。专家田间检测产量2630.4 kg/hm^(2),比对照品种冀红9218增产12.24%。2023年7月17日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的第三方评价,评价编号为中科唐转评字[2023]第74号,河北省成果登记号:20231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冀红23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Selenium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Flavonoid Accumulation and Antioxidant Capacities in Sprouts of Twenty Diverse Mungbean(Vigna radiata(L.)Wilczek)Genotypes
8
作者 Fenglan Zhao Jizhi Jin +4 位作者 Meng Yang Franklin Eduardo Melo Santiago Jianping Xue Li Xu Yongbo Duan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4年第3期611-625,共15页
Seed germination with selenium(Se)is promising for producing Se-biofortified foods.Mungbean(Vigna radiata(L.)Wilczek)sprout is freshly eaten as a salad dressed with sauce,making it superior for Se biofortification.Since... Seed germination with selenium(Se)is promising for producing Se-biofortified foods.Mungbean(Vigna radiata(L.)Wilczek)sprout is freshly eaten as a salad dressed with sauce,making it superior for Se biofortification.Since the Se safety range for the human body is extremely narrow,it is imperative to evaluate the genotypic responses of mungbean sprouts to Se.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Se enrichment capacity and interaction with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in sprouts of 20 mungbean germplasms.Selenium treatment was done by immersing mung-bean seeds in 20μM sodium selenite solution for 8 h.Afterward,the biomass,Se amounts,flavonoid(particularly vitexin and isovitexin)contents,antioxidant capacity,and key biosynthetic gene expressions were measured.Sprout Se content was 2.0-7.0μg g^(-1) DW among the 20 mungbean germplasms.Selenium treatment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the biomass,totalflavonoid,vitexin,isovitexin,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and antioxidant capacities of the mungbean germplasms.Eight germplasms showed increased biomass(p<0.05),the highest increasing by 127%,but 13 did not phenotypically respond to Se treatment.Seven and six germplasms showed varied levels of vitexin and isovitexin increment after Se treatment,the highest measuring 2.67-and 2.87-folds for vitexin and isovitexin,respectively.Two mungbeanflavonoid biosynthesis genes,chalcone synthase(VrCHS)and chalcone isomerase(VrCHI)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the germplasms with increased vitexin and isovitexin levels(p<0.05).Moreover,Se enrichment capac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vitexin,isovitexin,and antiox-idant capacities.In conclusion,mungbean sprouts could be a useful Se-biofortified food,but the Se enrichment capacity and nutritional response must be determined for each germplasm before commerci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xidant capacity gene expression genotypic variation isovitexin VITEXIN SELENIUM
下载PDF
一种绿豆柱头外露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9
作者 宋梦媛 郭中校 +9 位作者 苏禹霏 邓昆鹏 兰天娇 程钰鑫 包淑英 王桂芳 窦金光 姜泽锴 王明海 徐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7-968,共12页
柱头外露作为提高作物异交率、制种纯度和降低制种成本的优良性状,在杂交制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绿豆是一种闭花授粉的作物,被报道的柱头外露突变体很少。通过对冀绿7号的化学诱变,发现了1个柱头外露突变体se2,为明确该突变体柱头外... 柱头外露作为提高作物异交率、制种纯度和降低制种成本的优良性状,在杂交制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绿豆是一种闭花授粉的作物,被报道的柱头外露突变体很少。通过对冀绿7号的化学诱变,发现了1个柱头外露突变体se2,为明确该突变体柱头外露的分子机制,对该突变体及其野生型冀绿7号即将开放的花蕾进行了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根据差异倍数|log2(Fold Change)|≥1,P≤0.05的标准筛选,在se2中共得到57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262个DEGs上调,310个DEGs下调。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数据库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代谢和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定位在质外体和细胞壁、细胞膜等区域,与结合、氧化还原等分子功能有关。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数据库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等通路。功能注释发现许多有关细胞壁合成和代谢、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张、植物激素相关的基因,因此推测se2突变体中龙骨瓣的细胞分裂、细胞扩张以及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了柱头外露。本研究为今后探究绿豆柱头外露的分子机制以及该性状在绿豆杂种优势中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柱头外露 突变体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基于连续14年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的中国绿豆品种产量和性状变化
10
作者 马智秀 邱军 +3 位作者 高金锋 高小丽 冯佰利 杨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31,共14页
利用GGE双标图、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共14 a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等12个绿豆主产省(市、自治区)的29个育种单位提供的130个参... 利用GGE双标图、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共14 a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等12个绿豆主产省(市、自治区)的29个育种单位提供的130个参试品种的生育天数、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荚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在春播组和夏播组的变异,并比较了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育种单位选育的绿豆品种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2003—2016年春播组和夏播组绿豆产量分别增加14.0%和25.4%,年均增幅分别为1.0%和1.8%;主茎分支数分别减少12.0%和15.9%;其他性状变化不明显。春播组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14%~17.01%,均值为11.33%;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1~2.08,平均为1.99。夏播组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96%~19.99%,均值为12.52%;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8~2.17,平均为2.07。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分析表明,春播组中产量与荚长、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不明显;夏播组中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显著正相关,与株高、主茎分支数和荚长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春播组绿豆生育天数、株高、主茎分支数、荚长和单株荚数共同决定产量60.9%的变异;夏播组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粒数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产量87.7%的变异。依托品种选育区域的聚类分析表明,65个春播组品种被分为4类,在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和陕西省综合表现较好;65个夏播组品种被分为6类,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综合表现较好。2003—2016年,国家每轮区试的绿豆品种产量稳步提升,表明我国绿豆育种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品种遗传基础狭窄,育种方法多样化程度较低,缺少突破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区域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品种改良
下载PDF
合成菌群对大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1
作者 周佳新 刘悦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陈文晶 胡云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81,共11页
为了探究施用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根际及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大豆根际促生菌,通过功能互补和功效叠加原则构建4组合成菌群(SynComs)。根据盆栽试验的促生效果选出最优菌群并取其根际土和根系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 为了探究施用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根际及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大豆根际促生菌,通过功能互补和功效叠加原则构建4组合成菌群(SynComs)。根据盆栽试验的促生效果选出最优菌群并取其根际土和根系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探究合成菌群对大豆根际土壤和根内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合成菌群SynCom 4可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地上鲜重、根长、根鲜重和根瘤数。SynCom 4由克雷伯氏菌JP07(Klebsiella JP07)、克雷伯氏菌GD04、假单胞菌LH19(Pseudomonas LH19)、不动杆菌JP32(Acinetobacter JP32)、克雷伯氏菌PKO08、芽孢杆菌JK32(Bacillus JK32)、寡养单胞菌GD03(Stenotrophomonas GD03)和克雷伯氏菌LH13组成。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接种SynCom 4提高了细菌微酸菌纲(unclassified_Acidimicrobiia)、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绿屈挠菌纲(unclassified_c_Chloroflexia)、热厌氧杆状菌目(unclassified_o_Thermoanaerobacteroles)等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参与氮代谢、磷转化、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等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ynCom 4增加了大豆根内细菌群落多样性,提高了黄单胞菌科(unclassified_f_Xanthomonadaceace)、食氢产水菌属(Hydrogenophaga)、根瘤菌目(unclassified_o_Rhizobiales)、黄杆菌科(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等的相对丰度。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SynCom 4增强了与氨基酸、维生素、脂质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有关的功能。综上,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ynCom 4显著改变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提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菌属和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施用SynCom 4有效促进了大豆生长,改变了根际和根内的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促生菌 合成菌群 盆栽试验 功能预测 宏基因组
下载PDF
黄微孢属真菌改善盐碱胁迫下绿豆生长作用分析
12
作者 马晨曦 张瑜 +3 位作者 孔德馨 高颖 徐利剑 孟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7,共9页
为探究来自中国东北森林凋落物的新发现黄微孢属(Parametarhizium)真菌改善盐碱胁迫下植物生长的作用,利用该属兴安黄微孢菌(P. hingganense)和长白黄微孢菌(P. changbaiense)处理绿豆(Vigna radiata)种子,并对处理后植株分别进行盐、... 为探究来自中国东北森林凋落物的新发现黄微孢属(Parametarhizium)真菌改善盐碱胁迫下植物生长的作用,利用该属兴安黄微孢菌(P. hingganense)和长白黄微孢菌(P. changbaiense)处理绿豆(Vigna radiata)种子,并对处理后植株分别进行盐、碱胁迫,检测生长表型、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渗透物质含量、活性氧水平、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植株相比,2种真菌处理后绿豆植株在无胁迫和盐、碱胁迫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生物量。盐、碱胁迫下2种真菌处理植株能够维持较高光合活性,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综上,黄微孢属的2种真菌通过维护光合系统功能、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和增强抗氧化能力来不同程度地改善盐碱胁迫下绿豆植株的生长,其中,兴安黄微孢菌处理能够较显著地减缓盐胁迫损伤,而长白黄微孢菌处理较显著地改善碱胁迫下绿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盐碱胁迫 黄微孢属 兴安黄微孢菌 长白黄微孢菌
下载PDF
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磷吸收及根际磷转化的影响
13
作者 郭丽丽 李彦生 +6 位作者 于镇华 王光华 刘晓冰 张锦源 吴俊江 王国兵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制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重点探究了气候变化对不同有机质黑土大豆根际土壤磷组分和相关磷转化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黑土大豆磷吸收对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一致,既先升高后降低。然而,大豆根际磷组分的响应存在差异性。大气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高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NaHCO_(3)-P_(o)含量,但增加了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有机磷库(NaHCO_(3)-P_(o)和NaOH-Po)的含量,而降低了无机磷库(NaOH-Pi)的含量。同时,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高有机质黑土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53.0%,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44.4%。因此,长期气候变化条件下,高有机质含量黑土通过有机磷矿化功能微生物来满足大豆对磷素的需求;而在低有机质含量黑土中,长期高CO_(2)浓度主要影响无机磷组分以及相关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有机质含量 磷组分 磷酸酶活性 磷转化功能基因
下载PDF
绿豆创新种质的芽用特性分析
14
作者 王思航 公丹 +4 位作者 刘海涛 潘晓威 王素华 李志刚 王丽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绿豆芽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培育绿豆芽专用新品种可有效提高芽菜品质及生产效益。前期基于绿豆核心种质资源的芽用特性评价,创制出早熟矮生、高产广适的新种质35份,本研究对这35份绿豆新种质进行了芽长、芽粗、芽豆比等性... 绿豆芽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培育绿豆芽专用新品种可有效提高芽菜品质及生产效益。前期基于绿豆核心种质资源的芽用特性评价,创制出早熟矮生、高产广适的新种质35份,本研究对这35份绿豆新种质进行了芽长、芽粗、芽豆比等性状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的芽长变异范围最大,为5.56~7.42 cm,变异系数为13.36%;芽粗变异范围为2.41~3.24 mm,变异系数为13.00%;芽豆比变异范围为8.12~10.36,变异系数为3.60%。相关分析显示芽豆比与芽粗(R=0.817)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R=-0.583)、芽长(R=-0.137)则呈一定的负相关。芽重与芽长、芽粗、百粒重的回归方程也表明,芽粗对芽重的贡献远大于芽长和百粒重,是芽用品种筛选的首选性状。基于芽用性状分析,分别筛选出适宜细长型豆芽的新种质21XJ54-1、21BJ育95、21XJ54-2及适宜粗壮型豆芽的新种质21BJ育96、21XJ56-1、21DT46、中绿27等。对不同产地中绿27的发芽试验表明,生态环境也影响芽长和芽粗。其中河北丰宁生产的中绿27芽豆比最高(10.27),其次是河南新乡(9.94);新疆昌吉中绿27的豆芽最长(6.23 cm),而河北丰宁的豆芽最粗(3.70 mm)。本研究结果为绿豆芽专用种质的筛选与培育提供了亲本材料,为绿豆芽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新种质 芽用特性
原文传递
不同绿豆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及综合评价
15
作者 杨学乐 王素华 +4 位作者 张璐 李基光 王艳兰 胡丽琴 何录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筛选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的绿豆品种(系)。【方法】在绿豆花荚期,系统研究32个品种(系)的光合性状,结合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绿豆光合性状间及光合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光合性状在不同绿豆品种(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 【目的】筛选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的绿豆品种(系)。【方法】在绿豆花荚期,系统研究32个品种(系)的光合性状,结合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绿豆光合性状间及光合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光合性状在不同绿豆品种(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1.361%,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水分利用率(WUE)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净光合速率(Pn)的信息;聚类分析将32个绿豆品种(系)聚为3类,第Ⅱ类群的6份材料具有较高的P_(n)、G_(s)、C_(i)和T_(r)。【结论】绿豆品种(系)吉绿3号和冀绿2号的光合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较好,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光合性状 产量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绿豆窄叶突变体vrnl9基因的精细定位与转录组分析
16
作者 叶卫军 吴泽江 +3 位作者 田东丰 张阴 张玲玲 周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叶片是绿豆最重要的光合作用场所,其形态结构影响光合作用、群体结构和产量。筛选和鉴定绿豆叶形突变体材料,为探究叶片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和叶形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在皖科绿3号EMS(Ethyl methyl sulphonate)诱变突变体库中鉴定出1个窄... 叶片是绿豆最重要的光合作用场所,其形态结构影响光合作用、群体结构和产量。筛选和鉴定绿豆叶形突变体材料,为探究叶片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和叶形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在皖科绿3号EMS(Ethyl methyl sulphonate)诱变突变体库中鉴定出1个窄叶突变体vrnl9,并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转录组分析。表型分析发现,窄叶突变体vrnl9叶片宽较野生型皖科绿3号显著减小,叶面积和叶柄长也显著缩减;突变体主茎退化,生育期延长10 d。在突变位点的定位中,本研究利用苏绿16-10与突变体vrnl9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结果表明,窄叶突变体vrnl9的窄叶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χ^(2)=1.40)。BSA测序分析将突变位点定位在第9染色体上0~3.1 Mb的区间内,结合图位克隆的方法,本研究将窄叶基因vrnl9定位在标记NL-15和NL-28之间354.6 kb的区间内。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皖科绿3号相比,突变体vrnl9中有182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86个上调、96个下调。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玉米素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这些研究结果为克隆窄叶基因vrnl9和解析绿豆叶片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窄叶 vrnl9基因 基因定位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绿豆窄叶突变体vrnl11的精细定位
17
作者 叶卫军 吴泽江 +1 位作者 田东丰 周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绿豆叶形突变体和叶形调控基因的鉴定,可为品种叶形的遗传改良提供种质资源,也有利于解析叶片发育的遗传调控机理。从皖科绿3号EMS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到窄叶突变体vrnl11,利用vrnl11/皖科绿3号和vrnl11/中绿1号的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 绿豆叶形突变体和叶形调控基因的鉴定,可为品种叶形的遗传改良提供种质资源,也有利于解析叶片发育的遗传调控机理。从皖科绿3号EMS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到窄叶突变体vrnl11,利用vrnl11/皖科绿3号和vrnl11/中绿1号的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用χ^(2)检验确定F_(2)群体中不同表型植株的分离模式。以vrnl11和中绿1号及中绿5号构建的2个F_(2)群体为定位群体,利用BSA测序技术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完成vrnl11的精细定位。表型鉴定结果表明,vrnl11叶片宽和叶面积较野生型皖科绿3号分别减少25.7%和21.7%。遗传分析表明,vrnl11的窄叶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调控。BSA测序分析将突变位点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15.0 Mb至末端4.7 Mb的区间内。利用新开发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将vrnl11定位在标记nl-61和nl-46之间186.5 kb的区间内,包含9个预测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克隆vrnl11和解析绿豆叶片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窄叶 突变体vrnl11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8
作者 刘小龙 安荣荣 +2 位作者 吴红霞 李春艳 韩凯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017-0020,共4页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并出台各种支持政策。尤其大豆作为传统农作物之一,具备较大的产业链价值。对此,应科学分析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严格落实大豆振兴计划,以促进大豆的高质量发...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并出台各种支持政策。尤其大豆作为传统农作物之一,具备较大的产业链价值。对此,应科学分析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严格落实大豆振兴计划,以促进大豆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展大豆产业的必要性,在种植、加工、研发、贸易物流、出口等方面指出了大豆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此后大豆产业的持续运行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冀东地区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19
作者 王希会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5期42-42,共1页
结合冀东地区气候特征和种植环境,本文就红小豆高产种植的有关整地、播种、施肥和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加以总结,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冀东地区 红小豆 高产 种植技术
下载PDF
黑龙江穆棱红小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
作者 刘子全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4期96-98,共3页
红小豆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是药食同源作物。近几年,红小豆成为备受消费市场青睐的养生食品之一。红小豆是黑龙江穆棱主栽经济作物之一,其栽培效果关乎区域种植业发展。因此,从整地、播种、管理几个方面... 红小豆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是药食同源作物。近几年,红小豆成为备受消费市场青睐的养生食品之一。红小豆是黑龙江穆棱主栽经济作物之一,其栽培效果关乎区域种植业发展。因此,从整地、播种、管理几个方面,对黑龙江穆棱红小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穆棱 红小豆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