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菌群对大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周佳新 刘悦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陈文晶 胡云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81,共11页
为了探究施用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根际及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大豆根际促生菌,通过功能互补和功效叠加原则构建4组合成菌群(SynComs)。根据盆栽试验的促生效果选出最优菌群并取其根际土和根系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 为了探究施用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根际及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大豆根际促生菌,通过功能互补和功效叠加原则构建4组合成菌群(SynComs)。根据盆栽试验的促生效果选出最优菌群并取其根际土和根系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探究合成菌群对大豆根际土壤和根内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合成菌群SynCom 4可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地上鲜重、根长、根鲜重和根瘤数。SynCom 4由克雷伯氏菌JP07(Klebsiella JP07)、克雷伯氏菌GD04、假单胞菌LH19(Pseudomonas LH19)、不动杆菌JP32(Acinetobacter JP32)、克雷伯氏菌PKO08、芽孢杆菌JK32(Bacillus JK32)、寡养单胞菌GD03(Stenotrophomonas GD03)和克雷伯氏菌LH13组成。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接种SynCom 4提高了细菌微酸菌纲(unclassified_Acidimicrobiia)、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绿屈挠菌纲(unclassified_c_Chloroflexia)、热厌氧杆状菌目(unclassified_o_Thermoanaerobacteroles)等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参与氮代谢、磷转化、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等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ynCom 4增加了大豆根内细菌群落多样性,提高了黄单胞菌科(unclassified_f_Xanthomonadaceace)、食氢产水菌属(Hydrogenophaga)、根瘤菌目(unclassified_o_Rhizobiales)、黄杆菌科(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等的相对丰度。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SynCom 4增强了与氨基酸、维生素、脂质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有关的功能。综上,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ynCom 4显著改变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提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菌属和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施用SynCom 4有效促进了大豆生长,改变了根际和根内的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促生菌 合成菌群 盆栽试验 功能预测 宏基因组
下载PDF
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磷吸收及根际磷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郭丽丽 李彦生 +6 位作者 于镇华 王光华 刘晓冰 张锦源 吴俊江 王国兵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制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重点探究了气候变化对不同有机质黑土大豆根际土壤磷组分和相关磷转化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黑土大豆磷吸收对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一致,既先升高后降低。然而,大豆根际磷组分的响应存在差异性。大气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高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NaHCO_(3)-P_(o)含量,但增加了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有机磷库(NaHCO_(3)-P_(o)和NaOH-Po)的含量,而降低了无机磷库(NaOH-Pi)的含量。同时,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高有机质黑土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53.0%,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44.4%。因此,长期气候变化条件下,高有机质含量黑土通过有机磷矿化功能微生物来满足大豆对磷素的需求;而在低有机质含量黑土中,长期高CO_(2)浓度主要影响无机磷组分以及相关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有机质含量 磷组分 磷酸酶活性 磷转化功能基因
下载PDF
不同方法对鹰嘴豆总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及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的镇痛效果研究
3
作者 海婷玉 金科旭 +2 位作者 阿力米热·阿布都外力 冯浩强 戴小华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总黄酮最佳提取及处理方法,评价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以产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鹰嘴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索氏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旋... [目的]研究鹰嘴豆总黄酮最佳提取及处理方法,评价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以产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鹰嘴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索氏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旋转蒸发处理法、索氏回流提取+旋转蒸发处理法、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冻干燥处理法分析获得的鹰嘴豆总黄酮含量,确定鹰嘴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及处理方式。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5组,鹰嘴豆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鹰嘴豆总黄酮60、30、15 mg/(kg·BW),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80 mg/(kg·BW),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0.1 mL/(10 g·BW),每日给药1次,连续3 d;按照上述分组及给药方案,采用热板舔足法(n=40,每组8只)、温浴甩尾法(n=40,每组8只)和醋酸扭体法(n=40,每组8只)考查不同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的镇痛效果。[结果]不同提取及处理方法获得的鹰嘴豆总黄酮含量为: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冻干燥处理法(51.18 mg/g)>索氏回流提取法(13.16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4.86 mg/g)>索氏回流提取+旋转蒸发处理法(4.75 mg/g)>微波提取法(3.03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旋转蒸发处理法(0.57 mg/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和低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延长给药后10、30、60 min小鼠热板舔足反应痛阈,中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可显著(P<0.05)延长给药后10、30 min小鼠热板舔足反应痛阈;中剂量和低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均可极显著(P<0.01)延长给药后2 h小鼠温浴甩尾反应痛阈;高、中、低剂量鹰嘴豆总黄酮均可极显著(P<0.01)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高、中、低剂量组的疼痛抑制率分别为35.44%、35.44%、61.37%,低剂量组的扭体反应次数低于阳性对照组,疼痛抑制率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确定的鹰嘴豆总黄酮最优提取及处理方法是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冻干燥处理法。不同剂量的鹰嘴豆总黄酮对小鼠均表现出较好的镇痛效果,以低剂量[15 mg/(kg·BW)]鹰嘴豆总黄酮的镇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总黄酮 提取方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 冷冻干燥处理 镇痛效果
下载PDF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AOX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4
作者 张琦 王磊 +4 位作者 谷延华 周子善 王姝琨 徐俊杰 杜吉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是一种末端氧化酶,在维持植物正常生长代谢速率和代谢平衡以及抵御逆境胁迫中发挥了一定作用。AOX家族成员已经在很多植物物种中被鉴定,但是在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中却未见报道。研究...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是一种末端氧化酶,在维持植物正常生长代谢速率和代谢平衡以及抵御逆境胁迫中发挥了一定作用。AOX家族成员已经在很多植物物种中被鉴定,但是在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中却未见报道。研究对普通菜豆中AOX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进一步解析了AOX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基于普通菜豆参考基因组中共挖掘得到了4个AOX家族成员,通过进化关系、保守基序(Motifs)、基因结构分析,将各成员划分成4个亚族。此外,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与盐胁迫下的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AOX成员可能在植物的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了作用。为后续深入研究普通菜豆中AOX成员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 交替氧化酶 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旱地小扁豆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高雅 郭凤霞 +2 位作者 陈垣 崔林刚 周洋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了探寻小扁豆合理安全施肥方案,在旱地基施不同量有机肥(O1:750 kg/hm^(2);O2:1500 kg/hm^(2);O3:2250 kg/hm^(2);O4:3000 kg/hm^(2);O5:3750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混合(C+O:161.7 kg/hm^(2)+1500 kg/hm^(2))、单施化肥(C:161.7 k... 为了探寻小扁豆合理安全施肥方案,在旱地基施不同量有机肥(O1:750 kg/hm^(2);O2:1500 kg/hm^(2);O3:2250 kg/hm^(2);O4:3000 kg/hm^(2);O5:3750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混合(C+O:161.7 kg/hm^(2)+1500 kg/hm^(2))、单施化肥(C:161.7 kg/hm^(2)),以不施肥(CK)为对照。通过测定出苗率、生长发育指标并在采收期测定产量指标,最后对各处理进行综合因子评判。发现在纯有机肥O3栽培条件下小扁豆出苗率最高为87.85%,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产量最高1356.30 kg/hm^(2),较CK和C分别显著增产32.68%和33.04%。处理CK株幅、一级分枝数均最大,但结荚率较低,经济产量低。处理C小扁豆茎粗、一级分枝数、生物量和产量均较低。纯施有机肥对小扁豆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有机肥施用量以2250 kg/hm^(2)为宜,建议在小扁豆标准化栽培中推荐应用,以改变经济作物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粮食绿色有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扁豆 农艺性状 有机肥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两种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霍佳慧 李坤 +5 位作者 王欣悦 王晴 于欣卉 毕少杰 王彦杰 韩毅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种子包衣可以预防大豆根系病虫害发生,促进幼苗生长和增加大豆产量。生物种衣剂的应用符合国家农药减施增效的政策,生物种衣剂替代化学种衣剂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利用筛选获得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J-1、放线菌M1-4与成膜剂复配制成生物种衣... 种子包衣可以预防大豆根系病虫害发生,促进幼苗生长和增加大豆产量。生物种衣剂的应用符合国家农药减施增效的政策,生物种衣剂替代化学种衣剂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利用筛选获得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J-1、放线菌M1-4与成膜剂复配制成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绥农28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成膜剂处理为对照,并与化学种衣剂处理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微生物包衣处理对大豆株高、叶绿素等主要生长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种衣剂和HJ-1种衣剂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处理间无显著差异;M1-4显著提高了大豆苗期根冠比;HJ-1显著提高花期和鼓粒期大豆株高,M1-4显著提高鼓粒期大豆株高;化学种衣剂显著提高花期大豆叶面积指数,HJ-1种衣剂显著提高荚期大豆叶面积指数;田间试验表明HJ-1和M1-4可以显著提高单株荚数对其他产量性状无显著影响,化学种衣剂和HJ-1、M1-4两种生物种衣剂均能提高大豆产量,第一年产量分别提高47.39%、34.16%和40.60%,第二年,化学种衣剂、HJ-1和M1-4处理后大豆产量与成膜剂处理相比提高26.92%,13.86%和32.81%,生物种衣剂处理与化学种衣剂处理相比对产量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在大豆生产中,生物种衣剂更符合国家农药减施增效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放线菌 大豆 生长及产量
下载PDF
生态鲜食蚕豆种植技术研究
7
作者 唐发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079-0082,共4页
鲜食蚕豆是云南省大理自治州洱源县冬季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鲜食蚕豆由于其特有的经济生态效益,近年来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由于其秸秆晒干后可作饲料... 鲜食蚕豆是云南省大理自治州洱源县冬季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鲜食蚕豆由于其特有的经济生态效益,近年来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由于其秸秆晒干后可作饲料或堆制发酵后作肥料使用,经济效益较高,已经成为当地粮经作物的新经济增长点。但很多农户在鲜食蚕豆栽培管理过程中一直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制约了鲜食蚕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出来的蚕豆品质低下,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生态绿色鲜食蚕豆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积极引导种植户转变传统种植理念和种植方式,加快生态鲜食蚕豆种植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此来提升蚕豆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鲜食蚕豆 种植技术
下载PDF
山黧豆AAE超家族基因鉴定及LsAAE3的酶活检测
8
作者 贾海燕 张颖 +3 位作者 陈红 刘嘉怡 焦成瑾 徐全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0,共8页
【目的】三七素(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ODAP)是山黧豆、三七等物种中的神经活性物质,其生物合成与草酰辅酶A密切相关。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鉴定山黧豆草酰辅酶A合成酶的编码基因,为β-ODAP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三七素(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ODAP)是山黧豆、三七等物种中的神经活性物质,其生物合成与草酰辅酶A密切相关。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鉴定山黧豆草酰辅酶A合成酶的编码基因,为β-ODAP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AMP结合结构域隐马尔科夫模型在山黧豆基因组中鉴定酰基激活酶超家族(acyl-activating enzyme superfamily,AAE)基因,在此基础上,克隆山黧豆草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LsAAE3,用多序列比对、原核表达及酶活检测等方法分析LsAAE3基因功能。【结果】山黧豆中至少存在22条AAE家族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LsAAE3与拟南芥AtAAE3等聚为一支,隶属于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表明:LsAAE3基因cDNA全长为1566 bp;LsAAE3和AtAAE3的保守结构域类似,均含有AMP结合位点、CoA结合位点及AAE保守结构域。SDS-PAGE检测表明所获融合蛋白条带单一,大小在56 kD左右;用His标签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诱导后和纯化的融合蛋白均能检测到特征条带,说明所获融合蛋白为LsAAE3。体外酶活检测表明:LsAAE3具有草酰辅酶A合成酶活性,其活性发挥依赖于ATP、Mg^(2+)。【结论】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山黧豆AAE超家族基因,并验证了LsAAE3具有草酰辅酶A合成酶活性,为进一步分析山黧豆LsAAE3在β-ODAP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黧豆 三七素 AAE超家族 草酰辅酶A合成酶 酶活测定
下载PDF
鹰嘴豆种子代谢产物的GC-MS分析
9
作者 王威 徐乐 +3 位作者 樊艳星 王帆 马艳明 唐中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62-2972,共11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品种之间代谢物质的差异,利用GC-MS技术对鹰嘴豆初级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为鹰嘴豆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GC-MS技术及热图聚类,比较分析10个鹰嘴豆品种种子的代谢产物。【结果】检测到146种化合物... 【目的】研究鹰嘴豆品种之间代谢物质的差异,利用GC-MS技术对鹰嘴豆初级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为鹰嘴豆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GC-MS技术及热图聚类,比较分析10个鹰嘴豆品种种子的代谢产物。【结果】检测到146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机酸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糖类、醇类、酚类以及含氮类七大类化合物。其中8个品种针对每一大类均含有相同的化合物,而D2016-10和YZD80则积累自身特定的化合物,与其他8个品种相同累积的化合物明显偏少。D2016-10和YZD802个品种所积累化合物情况完全不同,存在各自代谢产物的特异性。按化合物的Q值将10个鹰嘴豆品种分为4小类。【结论】10个不同鹰嘴豆品种均含有大量的酸类、糖醇类以及含氮类等几大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分布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代谢组学 功能 聚类分析 GC-MS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效益评估试验与推广策略
10
作者 廖茂克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双因子区组对比试验表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利用两种作物对生长资源不同的需求特性,实现光热水肥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显著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强抗逆性。同时,该技术可明显改善土壤环境,有效控制连作障碍,减少对化肥农... 双因子区组对比试验表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利用两种作物对生长资源不同的需求特性,实现光热水肥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显著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强抗逆性。同时,该技术可明显改善土壤环境,有效控制连作障碍,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优于传统玉米连作。为促进技术推广应用,可构建培训示范与监测评估的持续服务体系,大力推广该项核心技术,对实现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复合种植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推广策略
下载PDF
旱地黑色全膜垄上微沟技术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张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33-35,共3页
以青薯2号为研究对象,特设置黑色全膜垄上微沟、黑色半膜高垄覆盖、露地种植等3个不同处理,探讨旱地黑色全膜垄上微沟技术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条件下,土壤保墒效果最好,马铃薯的各性状表... 以青薯2号为研究对象,特设置黑色全膜垄上微沟、黑色半膜高垄覆盖、露地种植等3个不同处理,探讨旱地黑色全膜垄上微沟技术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条件下,土壤保墒效果最好,马铃薯的各性状表现也良好,且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产量达到1373.42 kg/667 m^(2),较黑色半膜高垄覆盖、露地种植分别增产10.68%和2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垄上微沟 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油莎豆籽粒理化性状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丹阳 范杰英 +5 位作者 赵倩倩 刘香英 孙洪蕊 杨向东 康立宁 王志兵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为研究油莎豆品种资源理化性状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本实验选取吉林省42个有代表性的油莎豆品种资源为实验材料,对其10个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42个不同油莎豆品种资源的理化性状之间... 为研究油莎豆品种资源理化性状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本实验选取吉林省42个有代表性的油莎豆品种资源为实验材料,对其10个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42个不同油莎豆品种资源的理化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0个理化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8.84%~104.96%,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维生素C含量>棉子糖含量>葡萄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百粒重>蛋白质含量>蔗糖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蔗糖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493%,能较好体现各品种之间理化性状的综合信息。根据综合排名得出营养品质最好的品种资源为JS34、JS33、JS42、JS21、J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理化性状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杂豆分类、营养功效及其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婷 袁艺 +3 位作者 王鑫 宋萧萧 CUI Steve W. 殷军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8-437,共10页
杂豆是人类主要粮食作物的来源之一,产量仅次于禾谷类作物,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的第二来源。由于杂豆具有高蛋白、高淀粉、低脂肪、多纤维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喜爱。我国杂... 杂豆是人类主要粮食作物的来源之一,产量仅次于禾谷类作物,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的第二来源。由于杂豆具有高蛋白、高淀粉、低脂肪、多纤维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喜爱。我国杂豆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于全国各地,本文就杂豆国内外分布、分类、营养特点及功能活性进行综述,并介绍了杂豆相关产品开发和利用情况,以期更加系统、科学地认识杂豆,并为今后相关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豆 分类 分布 营养特性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安徽省夏大豆产量及限制因素分析
14
作者 胡国玉 夏英萍 +7 位作者 杜祥备 陈金华 李杰坤 王大刚 吴倩 王维虎 杨勇 黄志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3-802,共10页
为研究安徽省夏大豆产量限制因素,探索大豆增产途径,本文基于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品比试验,研究夏播大豆产量表现,以及气候、病害等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夏大豆品比试验的年度平均产量为2180.6~2826.4 kg/hm^(2),高于... 为研究安徽省夏大豆产量限制因素,探索大豆增产途径,本文基于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品比试验,研究夏播大豆产量表现,以及气候、病害等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夏大豆品比试验的年度平均产量为2180.6~2826.4 kg/hm^(2),高于近年安徽省大豆生产的平均单产水平(1500 kg/hm^(2));高产年份7月下旬(开花期)的平均气温低于低产年份相同时间段气温,且没有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及日平均气温超过30℃的高温天气;高产年份7月中旬和7月下旬的平均降雨量大于低产年份同时间段降雨量;试验期间发生秋旱的概率9月上旬>8月下旬>8月中旬;因气候及病虫害的影响,有11.1%试验点次没有获得有效的试验结果,不同年份中,最低产试验点产量比年度平均试验产量减产13.6%~36.3%。多变的过渡性气候及病害频发是影响安徽省大豆产量的主要原因。7月下旬的高温天气及9月上旬的秋季干旱是安徽省大豆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发生在大豆花期的高温可能是本地区大豆“症青”发生的诱导因子之一。安徽省大豆增产需要从提高品种耐逆性、优化种植技术及完善水利设施等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大豆产量 限制因素
下载PDF
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P、Fe、Zn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岳骞 纪正青 +7 位作者 盛婧 许乃霞 朱普平 王鑫 宗焦 郭智 李庆魁 朱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8-1935,共8页
为研究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土壤养分P、Fe、Zn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CK)、鹰嘴豆单作(CP)、羽扇豆单作(LU)、油菜单作(RA)、油菜与鹰嘴豆间作(RA/CP)、油菜与羽扇豆间作(RA/LU)。结果表... 为研究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土壤养分P、Fe、Zn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CK)、鹰嘴豆单作(CP)、羽扇豆单作(LU)、油菜单作(RA)、油菜与鹰嘴豆间作(RA/CP)、油菜与羽扇豆间作(RA/LU)。结果表明:油菜/鹰嘴豆间作的地上部生物量和P、Zn养分吸收总量均为最高,其生物量比油菜单作、鹰嘴豆单作均提高约74%,P吸收总量比油菜单作和鹰嘴豆单作显著提高76.5%和113.9%,地上部植株Fe、Zn吸收总量相比于单作最高提升比例分别达到270%和121%。油菜/鹰嘴豆、油菜/羽扇豆间作使油菜根际土有效P含量分别提升33.8%和50.4%,而对鹰嘴豆和羽扇豆的根际有效P提升强度并不明显。间作均不同程度促进两种作物根际土有机酸的含量,其中油菜/羽扇豆间作处理下的油菜作物根际土有机酸总量提升幅度最大,是单作作物的1.6倍。研究表明,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两种豆科作物间作均可以提高油菜植株生物量和植株对P、Fe、Zn养分的吸收,其中油菜与鹰嘴豆间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强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物量 油菜 有效磷 有机酸 根际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外源硫化氢对芸豆苗期光合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景伟 曹迪 +4 位作者 陈舒娅 杨硕 程泽龙 张涵 黄玉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6,177,共9页
为研究外源硫化氢(H _(2) S)对干旱胁迫下芸豆苗期光合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奶花芸豆224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控水进行干旱胁迫,以正常供水为对照,将硫氢化钠(NaHS)作为H _(2) S供体进行5种浓度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 为研究外源硫化氢(H _(2) S)对干旱胁迫下芸豆苗期光合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奶花芸豆224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控水进行干旱胁迫,以正常供水为对照,将硫氢化钠(NaHS)作为H _(2) S供体进行5种浓度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降低了芸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 _(n))、蒸腾速率(T _(r))、气孔导度(G _(s))和胞间CO_(2)浓度(C _(i)),降幅为48.79%~63.72%;提升了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幅为22.00%~78.28%;提高了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 _(2) O _(2))、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增幅为91.11%~185.47%;增加了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幅为30.98%~55.55%。随复水天数增加,各类指标值不同程度增加。施用外源NaHS后,与MD处理(干旱胁迫+喷施0 mmol·L^(-1)外源NaHS溶液)相比,芸豆叶片光合效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浓度为0.2 mmol·L^(-1)时增幅最大,分别为39.18%~89.69%、28.40%~94.63%和15.03%~86.12%;膜脂过氧化程度表现为先降后升,0.2 mmol·L^(-1)浓度时降幅最大,为19.91%~48.37%。相关分析表明,同类特性各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光合效率、膜脂过氧化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不同类特性间,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之间正相关性最强。综上可知,外源H _(2) S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芸豆苗期光合与生理特性的不利影响,减轻植株受到的伤害,增强其抵御干旱的能力。NaHS溶液喷施浓度为0.2 mmol·L^(-1)时缓解芸豆苗期干旱胁迫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苗期 外源硫化氢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耐密型大豆品种农艺和产量性状对增密减肥的响应
17
作者 孙贺祥 张子娇 +8 位作者 何德鑫 姚兴东 张惠君 王海英 于翠梅 关欣 李春红 敖雪 谢甫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发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增密减肥的产量形成机理,实现绿色高效生产,以大豆普通品种辽豆11(L11)和耐密型品种辽豆14(L14)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设计,2个品种为主区,2个种植密度(15...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发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增密减肥的产量形成机理,实现绿色高效生产,以大豆普通品种辽豆11(L11)和耐密型品种辽豆14(L14)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设计,2个品种为主区,2个种植密度(15万株·hm^(-2)和30万株·hm^(-2))为裂区,3个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为再裂区,即150 kg·hm^(-2)(N1,生产施肥常量),112.5 kg·hm^(-2)(N2,减少25%施肥量),75 kg·hm^(-2)(N3,减少50%施肥量),研究增密减肥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植株倒伏率、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30万株·hm^(-2)条件下,耐密植品种L14的节间数、LAI、SPAD和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L11。施肥量在112.5 kg·hm^(-2)条件下,耐密品种L14的产量、节间数、SPAD均增加,且在R5时期仍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植株倒伏率显著低于普通品种L11。耐密植品种L14种植密度由1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产12.8%。在常规施肥量减少25%的条件下,耐密品种L14种植密度由15万·hm^(-2)增加到3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比低密植常量施肥增产16.0%。综上,增密减肥与耐密型品种相结合,可以降低大豆群体的植株倒伏率和植株结荚高度,增加节间数和株高,提高大豆群体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实现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植密度 肥料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80份绿豆象抗感蚕豆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孙虎 刘昌燕 +5 位作者 李莉 刘良军 韩雪松 万正煌 沙爱华 陈宏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3-691,共9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开发的SSR分子标记分析蚕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挖掘与蚕豆抗豆象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蚕豆抗豆象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acBio三代全长测序技术结合RNA-seq方法,对2个蚕豆...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开发的SSR分子标记分析蚕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挖掘与蚕豆抗豆象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蚕豆抗豆象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acBio三代全长测序技术结合RNA-seq方法,对2个蚕豆品种Y134和Y078进行转录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软件MISA对转录组所有Unigene序列进行搜索,寻找包含SSR核心基序的Unigene序列,并利用Primer 3.0批量设计引物。随机挑选100对SSR引物对80份蚕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0对SSR引物中有50对扩增出产物,有效扩增率为50%;其中32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占有效产物的64%,占总引物的32%。在32对多态性引物中,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2~21个,平均值为6.875个;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25~0.82,平均值为0.58;Shannon信息指数变化范围为0.34~2.31,平均值为1.21。基于UPGMA聚类分析将80份蚕豆材料在相似系数0.70处分为两大类:第1类包含65份种质,其中高抗(HR)品种62份,高感(HS)品种2份,感(S)品种1份;第2类包含15份种质,其中高感(HS)品种7份,感(S)2份,高抗(HR)品种5份,中抗(MR)1份。【结论】利用开发的SSR标记分析了80份蚕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蚕豆抗豆象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象 转录组测序 SSR 蚕豆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辐照对大豆膳食纤维粉品质变化影响
19
作者 李华林 赵延军 +3 位作者 崔龙 陈云堂 倪娜 李庆鹏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探索辐照处理对大豆膳食纤维粉品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0、2、4、6、8、10 kGy辐照处理大豆膳食纤维粉,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表征不同辐照剂量对其微观结构和基本结构的影响;并对比辐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持水... 为探索辐照处理对大豆膳食纤维粉品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0、2、4、6、8、10 kGy辐照处理大豆膳食纤维粉,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表征不同辐照剂量对其微观结构和基本结构的影响;并对比辐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持水力、结合水力、黏度、色泽的变化,以及辐照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经辐照处理的大豆膳食纤维粉相比,辐照后的大豆膳食纤维微观结构更为蓬松,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在4~8 kGy辐照剂量范围内,SDF含量增加了16.88%,IDF含量减少了13.74%,持水力最大为18.37 g/g,结合水力最大为32.84 g/g,黏度提高,色泽白度降低。经辐照的大豆膳食纤维粉,菌落总数减少,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 辐照 微观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指标构建
20
作者 余兰 闫平 +1 位作者 曲辉辉 王秋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1,共7页
基于1984~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73个气象站对应县(市)渍害灾情史料、大豆产量资料及27个农业气象站大豆生育期资料,应用统计分组法构建大豆渍害样本减产率序列。通过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和置信区间阈值法,建立黑龙江省大豆... 基于1984~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73个气象站对应县(市)渍害灾情史料、大豆产量资料及27个农业气象站大豆生育期资料,应用统计分组法构建大豆渍害样本减产率序列。通过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和置信区间阈值法,建立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减产率等级指标并以预留的渍害样本验证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轻度、中度和重度渍害减产率下限值于出苗三真叶期分别为5.6%、10.3%、14.7%,于开花结荚期分别为6.2%、9.3%、14.2%。指标评价判识结果和历史灾情记录度吻合率达84%,可应用于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构建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育期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指标,有助于实现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评价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渍害 生育期 减产率 等级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