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矾矿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模型对比与优选
1
作者 周蓓蓓 李文倩 +8 位作者 郭江 陈晓鹏 干彬 杨玉姣 杨强 范东亮 杨勰 杨泽昊 安凤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矿区资源开采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周边土壤、水体环境的稳定性,精准预测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对矿山修复、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为提升土壤介质模型的解释度,进一步选取了土壤重金属源解析评价中成熟度高且精... 矿区资源开采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周边土壤、水体环境的稳定性,精准预测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对矿山修复、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为提升土壤介质模型的解释度,进一步选取了土壤重金属源解析评价中成熟度高且精准性好的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及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bsolute factor analysis-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PCS-MLR)模型,以充实前期UNMIX多元受体模型分析矾矿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源贡献率的结果,结合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比定量条件下最适宜解析研究区域源的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和东部,Cd是矿山主要风险元素,地累积指数(index of geoaccumulation)均值3.75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均值731.22解析结果高度一致,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结果综合性更好。2)对比3种模型的污染源解析结果,PMF模型解析出4个污染源:分别为燃煤源、自然-交通综合源、自然源和大气沉降源,源贡献率分别为38.15%、20.62%、24.28%、16.95%。3)PMF模型的总体变量拟合优度R2达到了0.96,拟合效果最好。PMF模型模拟数据会集中采样点误差,确定最适污染源数目及相应污染物贡献率,使得源解析结果更精准,更适用于复杂的矿山污染土壤情况,符合实际研究情况。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矿区开采后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工作提供溯源依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 模型 源解析 矿区生态修复 土壤环境管理
下载PDF
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咀嚼加工及食团特性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范会平 马晨晨 +4 位作者 索标 张艳杰 李真 陈雨蒙 艾志录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的咀嚼加工行为及食团特性,该研究考察了熟化方式对甘薯的质构、淀粉含量及淀粉短程有序性的影响,并进行咀嚼试验,跟踪分析受试者咀嚼至吞咽点食团的水分含量、咀嚼参数、唾液分泌情况、食团特性以及淀粉消化... 为探究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的咀嚼加工行为及食团特性,该研究考察了熟化方式对甘薯的质构、淀粉含量及淀粉短程有序性的影响,并进行咀嚼试验,跟踪分析受试者咀嚼至吞咽点食团的水分含量、咀嚼参数、唾液分泌情况、食团特性以及淀粉消化情况。结果表明:倒蒸甘薯条和煮甘薯干片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熟化甘薯制品(P<0.05),熟化甘薯制品中淀粉含量及淀粉短程有序性均显著低于鲜甘薯(P<0.05)。在不同熟化方式甘薯制品的咀嚼试验中,咀嚼参数中的一口量、咀嚼次数、咀嚼时间、进食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回收食团的平均中值粒径(D50)(1.55~2.65 mm)与样品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样品形态以及受试者主观性的差异使样品咀嚼时的平均唾液添加量(0.41~0.94g/g干基)和平均唾液流速(45.92~72.65mg/s)存在显著差异(P<0.05);咀嚼后的平均总淀粉消化率最高为蒸制甘薯(88.35%),最低为微波甘薯(34.32%)。该研究为深入研究甘薯消化特性以及甘薯精深加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化方式 甘薯 咀嚼 食团 消化
下载PDF
2023年马铃薯市场形势回顾和2024年展望
3
作者 周向阳 张晶 +5 位作者 程国栋 迟亮 杨璐 沙德剑 边文波 吴建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2023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薯价前期高企、后期同比偏低、年度价格处于近10年最高位等3个显著特点,预计2024年马铃薯市场价格将总体低于2023年水平。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仍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和区域公用品牌保护... 2023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薯价前期高企、后期同比偏低、年度价格处于近10年最高位等3个显著特点,预计2024年马铃薯市场价格将总体低于2023年水平。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仍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和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不足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建议各地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快全产业链深度开发以及强化区域公用品牌保护,着力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市场形势 展望
下载PDF
湖南棉花-马铃薯轮作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
4
作者 戴恺 郭莉莉 +8 位作者 何叔军 丁世勇 王家珍 袁国飞 李彩红 刘冰蕾 赵瑞元 李飞 梅正鼎 《中国棉花》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棉花-马铃薯轮作模式对提高棉田综合效益、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湖南冬作马铃薯种植习惯,结合湖南棉花轻简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提出了棉花-马铃薯轮作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符合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农业发展方向... 棉花-马铃薯轮作模式对提高棉田综合效益、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湖南冬作马铃薯种植习惯,结合湖南棉花轻简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提出了棉花-马铃薯轮作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符合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农业发展方向,对棉花-马铃薯轮作标准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马铃薯 轮作 轻简栽培 技术规程
下载PDF
DBD等离子体与活化水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李平 陶华杨 +3 位作者 彭超 王超群 陈思乐 陈兆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2-1751,共10页
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采用多针-板电极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装置、板-板电极等离子体直接处理马铃薯装置,对比研究了不同放电功率下等离子体活化水、直接等离子体处理对马铃薯生长... 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采用多针-板电极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装置、板-板电极等离子体直接处理马铃薯装置,对比研究了不同放电功率下等离子体活化水、直接等离子体处理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种装置均呈丝状放电,且放电功率与外施电压正相关;当最佳放电功率匹配时,等离子体活化水、直接等离子体处理均能显著改善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放电功率为53 W时,马铃薯植株高度、茎粗、鲜重、叶绿素质量分数及产量分别提升了6.4%、18.9%、25.9%、31.7%及17.5%;直接等离子体处理马铃薯的放电功率为8 W时,植株的各参数值增幅均在1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放电功率变化时,等离子体活化水的理化参数(pH值、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过氧化氢、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变化显著;随着放电功率的提升,直接等离子体处理的马铃薯吸水率先增长后下降,种皮刻蚀逐渐明显。论文的研究可为DBD等离子体与活化水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 等离子体活化水 直接等离子体处理 放电功率 马铃薯生长特性
原文传递
甘薯新品种赣薯8号
6
作者 兰孟焦 肖满秋 +4 位作者 潘皓 卢凌志 侯隆英 葛瑞华 吴问胜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1期21-21,共1页
赣薯8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多抗、广适、高干物率、黄心甘薯新品种,2022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1.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半直立,中短蔓,分枝数10~12个,茎粗7.0~7.3毫米,叶片心形带齿,顶叶紫色,... 赣薯8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多抗、广适、高干物率、黄心甘薯新品种,2022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1.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半直立,中短蔓,分枝数10~12个,茎粗7.0~7.3毫米,叶片心形带齿,顶叶紫色,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单株结薯5~6个,平均单薯重90克,薯块长纺锤形、红色,薯肉淡黄色,大中薯率中等,干物率40.6%,熟食口感香甜软糯、肉质细腻。抗茎线虫和根腐病,中抗黑斑病。结薯集中且薯块整齐,每亩鲜薯产量1800公斤左右、薯干产量600公斤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研究所 甘薯新品种 非主要农作物 大中薯率 半直立 干物率 鲜薯产量 茎蔓
下载PDF
成都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7
作者 冯焱 陈涛 +2 位作者 淳俊 汤云川 张庆沛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首要条件,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都市脱毒种薯产业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平缓发展三个阶段,现存在财政支持力度不足、设施设备陈旧破损、本地品种缺乏竞争力和种薯市场不规范等问题。本... 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首要条件,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都市脱毒种薯产业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平缓发展三个阶段,现存在财政支持力度不足、设施设备陈旧破损、本地品种缺乏竞争力和种薯市场不规范等问题。本文提出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恢复重建设施设备、加大本地品种研发、增强繁育技术创新、规范种薯营销市场、统筹资源协作发展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成都市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种薯 繁育现状 对策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会薯14号的选育示范与种薯扩繁技术
8
作者 董云忠 付兆聪 +2 位作者 李天时 余加惠 姚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72-174,共3页
会薯14号是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历经9年种植选择而成的一个马铃薯新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第八届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马铃薯2011600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田间生长势强,植株清秀直立,高抗晚疫病,产量高,... 会薯14号是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历经9年种植选择而成的一个马铃薯新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第八届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马铃薯2011600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田间生长势强,植株清秀直立,高抗晚疫病,产量高,外观品相好,耐贮性好,蒸煮品质沙、香、软、糯,还原糖含量低,是鲜食菜用型或薯条加工型的理想品种,深受广大薯农喜爱,示范种植区域和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被推介为云南省5个马铃薯主导品种之一。简述会薯14号选育示范与种薯扩繁技术,以期为马铃薯增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会薯14号 选育示范 种薯扩繁
下载PDF
马铃薯贮藏质量与生育期间施肥的关系
9
作者 于静 刘坤 樊明寿 《蔬菜》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更好协调马铃薯高产栽培与高效贮藏的关系,从块茎保鲜、抑芽、防腐、降低还原糖含量、减少质量损失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施用,氮、磷、钾肥应用以及微量元素处理对马铃薯贮藏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生育期施用有机... 为更好协调马铃薯高产栽培与高效贮藏的关系,从块茎保鲜、抑芽、防腐、降低还原糖含量、减少质量损失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施用,氮、磷、钾肥应用以及微量元素处理对马铃薯贮藏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生育期施用有机肥是减少块茎贮藏期干物质消耗、提升贮藏质量的有效策略;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有助于减少贮藏期间块茎质量的损失和降低腐烂率;钾肥有助于降低块茎贮藏期间的发芽率,而氮、磷肥效果正好相反;施用钙肥可提升块茎的耐贮性及加工品质,镁的施用效果与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养分管理 贮藏质量
下载PDF
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刘易 李江涛 +3 位作者 江应红 杨茹薇 孙慧 吴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4,共9页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新疆盐渍化区域马铃薯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晋薯16号马铃薯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叶片抗氧化...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新疆盐渍化区域马铃薯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晋薯16号马铃薯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了马铃薯植株生长,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促类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低盐胁迫促进,高盐胁迫抑制;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DSH)等非酶促类抗氧化酶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升高;外源亚精胺(Spd)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结论】外源亚精胺(Spd)可提升马铃薯耐盐性,缓解盐胁迫对马铃薯植株的抑制作用,其中0.9 mmol/L Spd(S 3)浓度缓解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NACL胁迫 亚精胺 幼苗生长 生理生化特征
下载PDF
不同保鲜袋包装对雾培马铃薯微型种薯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李守强 田甲春 +4 位作者 葛霞 李梅 程建新 李玉梅 田世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保鲜袋包装对雾培马铃薯微型种薯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大西洋雾培微型种薯为试材,通过测定种薯块茎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发芽率和腐烂率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等,探究4种保鲜袋对微型种薯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0±1)... 为了明确不同保鲜袋包装对雾培马铃薯微型种薯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大西洋雾培微型种薯为试材,通过测定种薯块茎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发芽率和腐烂率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等,探究4种保鲜袋对微型种薯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0±1)℃下,与普通网袋(CK)相比,普通A膜袋、纳米保鲜袋、核桃保鲜袋、蒜薹保鲜袋等4种保鲜袋均能有效改善微型种薯的贮藏保鲜效果,其中以核桃保鲜袋和纳米保鲜袋对微型种薯的贮藏保鲜效果较佳。这2种保鲜袋包装均能够明显降低微型种薯的失重率,且以纳米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腐烂率最低,贮藏84 d,核桃保鲜袋和纳米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失重率分别较CK降低73.20%、63.62%,核桃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腐烂率较CK升高21.43%,纳米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腐烂率较CK降低31.25%;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速度,减少细胞膜的受损程度,贮藏70 d,核桃保鲜袋和纳米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MDA含量分别较CK降低23.26%、13.95%;同时,还可促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提高,减少氧自由基的伤害,并能够正常发芽,对雾培微型种薯具有良好的贮藏保鲜效果。综合考虑,建议在雾培微型种薯贮藏期间采用纳米保鲜袋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微型种薯 雾培法 保鲜袋 抗氧化酶 贮藏保鲜
下载PDF
烯效唑处理对甘薯产量、土壤残留和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解备涛 张海燕 +7 位作者 张立明 仲可成 陈亚华 王庆美 李爱贤 侯夫云 李广华 段文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甘薯膨大初期设置叶面喷施和随水根部滴灌烯效唑的施用方式,研究烯效唑对甘薯块根产量、土壤残留和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烯效唑处理能抑制甘薯地上部的生长,促进块根膨大,提高块根产量,其中叶面喷施的增产效果优于随水... 在甘薯膨大初期设置叶面喷施和随水根部滴灌烯效唑的施用方式,研究烯效唑对甘薯块根产量、土壤残留和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烯效唑处理能抑制甘薯地上部的生长,促进块根膨大,提高块根产量,其中叶面喷施的增产效果优于随水根部滴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各处理组土壤中烯效唑残留浓度均低于0.1 mg/kg,但是后茬土壤的生物效应试验显示,烯效唑有效成分施用量≥10 g/666.7 m^(2)时,土壤中的残留有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影响.后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发现,随着甘薯生产中烯效唑施用期延后和剂量的增加,后茬小麦的株高和产量显著下降.因此,北方薯区春薯栽后67 d左右,进行<10 g/666.7 m^(2)烯效唑叶面喷施可以提高甘薯产量,同时对后茬小麦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烯效唑 产量 叶面喷施 滴灌 土壤残留 小麦
下载PDF
甘薯骨干亲本南瑞苕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13
作者 屈会娟 李明 +5 位作者 谭文芳 冯俊彦 沈学善 蒲志刚 朱玲 杨松涛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南瑞苕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甘薯品种,也是我国甘薯育种上的骨干种质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收集、整理有关南瑞苕的研究报道和数据,综述南瑞苕的种质研究与引种表现、其后代及衍生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转化等育... 南瑞苕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甘薯品种,也是我国甘薯育种上的骨干种质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收集、整理有关南瑞苕的研究报道和数据,综述南瑞苕的种质研究与引种表现、其后代及衍生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转化等育种利用,组织培养与脱毒技术、块根的发育、代谢及产量、抗氧化特性等栽培生理,茎蔓顶部越冬做种技术、压蔓平栽、施肥与栽插等栽培技术,线虫、黑斑病、病毒病、干旱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南瑞苕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南瑞苕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理和调控因素等方面展望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骨干亲本 南瑞苕 引种 育种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氮素不同形态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14
作者 贾明飞 樊建英 +5 位作者 封志明 李东玉 相丛超 胡金雪 张淑青 杨云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对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铵态氮(NF1)、硝态氮(NF2)和...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对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铵态氮(NF1)、硝态氮(NF2)和酰胺态氮(NF3)处理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为16401.6、15603.6和16383.0 kg·hm^(-2)。各处理马铃薯氮素累积速率均在现蕾期前显著上升,之后下降,进入成熟期后再次上升,并且NF3处理成熟期后氮累积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5.53 kg·hm^(-2)·d^(-1)。成熟期氮素累积量NF3显著大于NF2和CK处理,与NF1处理差异不显著。NF3处理马铃薯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F1和NF2处理,为39.69%,且农学效率显著大于NF2处理,为52.67 kg·kg^(-1)。NF3处理商品薯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为56688 kg·hm^(-2);总产量为59460 kg·hm^(-2),显著大于不施氮对照和NF2处理。综合来看,在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施用酰胺态氮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利用,并提高商品薯产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氮素形态 早熟马铃薯 干物质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下载PDF
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邓明华 莫云容 +4 位作者 吕俊恒 赵凯 黄尧瑶 王岩岩 张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辣椒(Capsicumspp.)属于茄科辣椒属,作为一种蔬菜和香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栽培。除作为烹饪食材和香料应用外,辣椒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参与植物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 辣椒(Capsicumspp.)属于茄科辣椒属,作为一种蔬菜和香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栽培。除作为烹饪食材和香料应用外,辣椒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参与植物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保护、光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等。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辣椒果实主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培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的辣椒品种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其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的鉴定,为培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的辣椒新品种提供了机会。该文描述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理作用、类胡萝卜素与辣椒果实颜色、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及调控因子、辣椒果实颜色的分子遗传学及与辣椒果实颜色有关的QTL位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ζ-胡萝卜素去饱和酶(ZDS)、番茄红素环化酶(LCY)、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合成酶(CCS)等是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的端口酶和限速酶,其表达丰度和活性高低直接调控辣椒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MYB306、DIVARICATA1、BBX20等转录因子参与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调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类胡萝卜素单体的数量和含量,影响辣椒果实呈现的颜色。基于目前研究进展,该文对未来辣椒类胡萝卜素代谢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培育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强化型辣椒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分子遗传学 辣椒果实颜色
下载PDF
氮钾减量配施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杨春菊 唐道彬 +5 位作者 张凯 杜康 黄红 乔欢欢 王季春 吕长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1350,共10页
基于重庆地区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在保证作物稳产、优质的情况下,探讨氮钾减量配施对甘薯产量、品质、养分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确定本地区甘薯是否存在减肥空间以及适宜的减量配施策略。2021—2022年连续2年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 基于重庆地区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在保证作物稳产、优质的情况下,探讨氮钾减量配施对甘薯产量、品质、养分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确定本地区甘薯是否存在减肥空间以及适宜的减量配施策略。2021—2022年连续2年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西南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氮、钾各三水平,分别以常规施N量为126.00 kg hm^(-2)(A1),减施10%(A2)和20%(A3);常规施K2O量96.00 kg hm^(-2)(B1),减施5%(B2)和10%(B3)。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氮钾减量配施不会造成甘薯产量的显著下降,氮肥减施达到20%(A3)甘薯单株结薯数显著降低,A3较A1显著减产9.25%。氮肥减施10%和20%分别较A1的块根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0.25%和0.36%,钾肥减施10%则较B1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0.47%。但氮钾减量配施对甘薯块根淀粉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不利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本地常规施氮钾量,减氮10%(A2)配合减钾5%(B2),即施氮量为119.70 kg hm^(-2)、施钾量为86.40 kg hm^(-2),不会降低渝薯198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可作为本区域甘薯生产中的推荐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钾肥减量配施 产量品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2种常用肥料在马铃薯种植条件下肥力转化速率研究
17
作者 徐宁 张洪亮 +2 位作者 张荣华 许亚坤 王维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2种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时间,从而判断养分供给时间和能力,为确定科学施肥时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马铃薯生产中常用的2种肥料为处理,分别是硫酸钾、磷酸二铵。并设置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分别为25%、35%、45%。设定取样时间... [目的]研究2种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时间,从而判断养分供给时间和能力,为确定科学施肥时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马铃薯生产中常用的2种肥料为处理,分别是硫酸钾、磷酸二铵。并设置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分别为25%、35%、45%。设定取样时间,测定肥料剩余量并计算肥料的溶解量和溶解率。[结果]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分别在施肥后第5天和第56天时溶解量超过或接近50%,可将其标定最佳养分吸收期。磷酸二铵施入21 d后,肥料不再转化,整体上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磷酸二铵溶解能力增强,养分供应能力变大,但持续供养能力变弱。试验周期内硫酸钾养分释放比较平均,在土壤含水量25%和35%条件下,施肥后28 d内为养分高效供应期,28 d后养分供应趋于稳定。在土壤含水量45%条件下,施肥后49 d内为养分高效供应期。整体上看,含水量45%更有利于硫酸钾高效供养时间的延长。[结论]可将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溶解能力作为肥料养分供应的指标,但只能应用于矿质元素类肥料,因有机肥料溶解后还涉及矿质化过程,对有机类肥料不具备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肥料 肥力转化 硫酸钾 磷酸二铵
下载PDF
马铃薯鲜湿面的制备及其品质评价
18
作者 周松超 梅新 +4 位作者 隋勇 熊添 蒋修军 范凯 施建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配方对面团混合特性和马铃薯鲜湿面条蒸煮、质构特性的影响,并对鲜湿面配方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中研究马铃薯全粉、芦笋全粉、水、谷朊粉、魔芋胶添加量对面团混合特性以及鲜湿面的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配方对面团混合特性和马铃薯鲜湿面条蒸煮、质构特性的影响,并对鲜湿面配方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中研究马铃薯全粉、芦笋全粉、水、谷朊粉、魔芋胶添加量对面团混合特性以及鲜湿面的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营养鲜湿面制备工艺;此外,比较不同配方制备的鲜湿面的消化特性和血糖生成指数。结果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鲜湿面在水添加量30%,马铃薯全粉添加量6%,芦笋粉添加量4%,魔芋胶添加量0.8%或0.4%时,面条的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无显著差异(P>0.05),都可用于鲜湿面的制备;对比不同配方制备鲜湿面的拉伸强度、蒸煮断条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方法制备鲜湿面血糖生成指数均大于80,都属于高生糖指数食品。结论通过工艺优化确定了马铃薯鲜湿面最优配方,在此配方下制备的面条具有良好的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本研究可为生产马铃薯鲜湿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全粉 鲜湿面 工艺优化 质构特性 消化特性
原文传递
木薯柱花草间种体系固氮机制和生产效益分析
19
作者 郑永清 马旭东 +2 位作者 李伯松 薛茂富 陈松笔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柱花草是重要的间种植物,但其与木薯间种体系中的固氮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柱花草与木薯间种体系,分析柱花草生长期的农艺性状和不同组织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柱花草氮同位素值平均1.87‰,茎平均1.03‰,叶平均2.41‰,不... 柱花草是重要的间种植物,但其与木薯间种体系中的固氮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柱花草与木薯间种体系,分析柱花草生长期的农艺性状和不同组织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柱花草氮同位素值平均1.87‰,茎平均1.03‰,叶平均2.41‰,不同组织氮同位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前期柱花草氮素来源于土壤无机氮,中期无机氮和固氮都有贡献,后期柱花草急速生长阶段,固氮菌数量虽然增加,但其贡献逐渐减低,柱花草氮素主要来源转向土壤无机氮。此外,木薯间种柱花草较木薯单种增产鲜薯21.21%;间种与木薯单种、柱花草单种相比分别增加收入1361.09元/亩、1159.21元/亩,柱花草与木薯间种体系可有效提高氮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柱花草 间种技术 氮源 生产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