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0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苎麻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富集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黄承建 缪凯 +4 位作者 熊文强 刘小康 罗芳 雷宁 潘庭杰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探究苎麻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富集效果的影响,为普通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手段,在苎麻主产区四川省大竹县苎麻产业园区选取种植苎麻1~3年的新麻园、4~8年的成龄麻园和9年及以上的老麻园,对土壤和麻根镉(Cd)、铅(Pb)... 为探究苎麻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富集效果的影响,为普通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手段,在苎麻主产区四川省大竹县苎麻产业园区选取种植苎麻1~3年的新麻园、4~8年的成龄麻园和9年及以上的老麻园,对土壤和麻根镉(Cd)、铅(Pb)、铬(Cr)、汞(Hg)和砷(As)的含量,麻根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及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麻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Cr>Pb>As>Cd>Hg,除As外,Cd、Pb、Cr、Hg的含量不同程度超过四川盆地丘陵区背景值,少数麻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为18.75%;麻园土壤Cd总体处于警戒线水平。麻根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Cr>Pb>As>Cd>Hg,麻根对土壤重金属富集系数为Hg>Cd>As>Pb>Cr。老麻园土壤Cd、Cr和As的含量,麻根中重金属Pb、Cr、Hg的含量及麻根对土壤Pb、Cr、Hg的富集系数显著高于新麻园和成龄麻园,但老麻园麻根中Cd的含量和对Cd的富集系数显著低于新麻园和成龄麻园。麻根对土壤重金属富集量最高的时段为:Cd在苎麻种植3~8年时,Pb、Cr和Hg在9年及以上。苎麻种植年限的增加加重土壤重金属Cd、Cr和As的积累,但也有助于麻根对土壤重金属Cd、Pb、Cr和Hg的富集,并通过提高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改善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土壤环境。生产上宜采取措施改进苎麻收获方式和更新麻园,提高苎麻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土壤重金属污染 富集 土壤理化性质 种植年限
下载PDF
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
作者 冷鹃 肖爱平 +2 位作者 刘亮亮 廖丽萍 冯湘沅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3期49-52,共4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测定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回归模型法,采用传统国标法测定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用纤维细度仪测出纤维细度,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拟合出5个回归模型。确定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与纤维细度最佳回归模型为:Y=107...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测定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回归模型法,采用传统国标法测定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用纤维细度仪测出纤维细度,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拟合出5个回归模型。确定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与纤维细度最佳回归模型为:Y=107.58-0.054X+8.55×10^(-6)X^(2)。F检验和t检验证明该方法与传统国标法差异不显著。因此,通过纤维细度仪测试纤维细度,再经回归模型的换算,可同步实现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的自动化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单纤维 断裂强力 回归模型 构建
下载PDF
基于ANSYS-Workbench的4BM-250型苎麻剥麻机机架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
3
作者 刘佳杰 马兰 +4 位作者 向伟 颜波 段益平 文庆华 吕江南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6期287-294,共8页
剥麻机的机架对剥麻机的整机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为避免剥麻机工作过程中机架出现结构强度不足和共振问题,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4BM-250型苎麻剥麻机机架的三维模型,基于ANSYS-Workbench软件对剥麻机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静... 剥麻机的机架对剥麻机的整机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为避免剥麻机工作过程中机架出现结构强度不足和共振问题,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4BM-250型苎麻剥麻机机架的三维模型,基于ANSYS-Workbench软件对剥麻机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机架在静载荷下的最大位移为0.14 mm,最大应力为23.71 Mpa,最大应力小于机架材料结构钢的屈服强度极限,因此机架结构在条件载荷下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机架前6阶的固有频率为0,7~12阶模态的频率为25.28~89.58 Hz,柴油机转子的运动频率与机架的第8阶固有频率在同一区间范围。对照第8阶频率的振动类型及变形特点对机架模型进行改进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机架的前1~6阶模态的振动频率为0,第7~12阶模态的频率分别为17.92、35.56、44.56、53.94、57.41、70.25 Hz。对比改进前,改进后模型的各模态频率均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5.81%,且各阶模态下的变形均较小,主要部件变形量均在10 mm以下,改进后的结构综合力学性能有明显提升。该研究可为机械结构部件的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剥麻机机架 模态分析 静力学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苎麻F1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4
作者 赵龙 汪娅梅 +7 位作者 揭红东 马玉申 杨奕涵 丁俊 唐艳仪 吕雪莹 刘小春 揭雨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8-481,共14页
苎麻(Boehmeria nivea)杂交F1代的性状分离变异十分复杂,为掌握其杂交后代遗传规律,本研究将‘中苎1号’和‘湘饲纤兼用1号’杂交,构建1012个子代F1代无性扩繁的群体,并对其杂种优势和混合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遗传多样性丰富... 苎麻(Boehmeria nivea)杂交F1代的性状分离变异十分复杂,为掌握其杂交后代遗传规律,本研究将‘中苎1号’和‘湘饲纤兼用1号’杂交,构建1012个子代F1代无性扩繁的群体,并对其杂种优势和混合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遗传多样性丰富,各性状的遗传性在正反交中基本一致,属于细胞核遗传。对F1代杂交群体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发现株高、茎粗、皮厚、单兜有效株数、单兜原麻干重表现出较强的正向优势,更倾向于高值亲本‘中苎1号’遗传,鲜皮出麻率、单纤维细度表现出较强的负向优势,更倾向于低值亲本‘湘饲纤兼用1号’遗传,除单兜原麻干重的超亲优势较强外,其他性状的超亲优势均为负向,以单纤维细度的负向最为显著;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株高、单兜有效株数、单兜原麻干重、单纤维细度的遗传可能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主效基因控制,茎粗的遗传可能受两对相等的加性-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皮厚、鲜皮出麻率的遗传可能受1对加性-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属于中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了解苎麻F1代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苎麻杂交育种和后代优良单兜选育提供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杂交后代 杂种优势 数量性状 遗传力 遗传规律 育种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苎麻叶绿素含量反演
5
作者 岳云开 陈建福 +6 位作者 赵亮 焦鑫伟 许明志 付虹雨 廖澳 崔国贤 佘玮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58,共7页
苎麻叶绿素含量与其光合作用及有机质积累能力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对监测其生长、衰老有重要意义。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快速、无损、高效监测作物叶绿素提供了新方法,但利用该技术对苎麻叶绿素含量进行监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基... 苎麻叶绿素含量与其光合作用及有机质积累能力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对监测其生长、衰老有重要意义。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快速、无损、高效监测作物叶绿素提供了新方法,但利用该技术对苎麻叶绿素含量进行监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多时序获取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通过分析遥感指数与苎麻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苎麻叶绿素含量的最佳反演模型为成熟期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0.892,均方根误差为0.116。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预测苎麻叶绿素含量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遥感 苎麻 叶绿素含量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反演
下载PDF
苎麻expansin家族成员鉴定与表达分析
6
作者 石亚亮 钟意成 +4 位作者 黄坤勇 牛娟 孙志民 陈建华 栾明宝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45-151,共7页
苎麻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纤维被用作纺织工业的原料。扩展蛋白具有诱导依赖pH的细胞壁伸长和压力松弛的特性。为了对苎麻基因组中expansin家族成员数量和类型进行鉴定,并研究在纤维细度不同的苎麻茎皮中扩展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 苎麻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纤维被用作纺织工业的原料。扩展蛋白具有诱导依赖pH的细胞壁伸长和压力松弛的特性。为了对苎麻基因组中expansin家族成员数量和类型进行鉴定,并研究在纤维细度不同的苎麻茎皮中扩展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首先在苎麻中苎1号基因组数据库挖掘到24个扩展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分子量、等电点、信号肽、亚细胞定位、motif及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扩展蛋白包括α亚族成员17个、β亚族4个、α类亚族1个和β类亚族2个,共分为3类;expansin家族同一进化支蛋白结构域比较保守且有一个特有的motif。然后,利用苎麻茎皮扩展蛋白基因家族成员转录组表达分析和qRT-PCR验证,发现两个基因在两个纤维细度差异显著的品种及其5个不同生长期表达量差异显著。该结果有助于了解苎麻expansin家族的进化,为影响苎麻纤维发育和纤维细度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expansin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不同留茬高度对川饲苎2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同颖 扶雅芬 +2 位作者 龚秋林 朱四元 王延周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70-176,共7页
为探究留茬高度对川饲苎2号饲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留茬高度一年内不同批次样品的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川饲苎2号分株数与叶茎比显著增加;留茬对整株产量和整株粗蛋白产量无显著影... 为探究留茬高度对川饲苎2号饲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留茬高度一年内不同批次样品的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川饲苎2号分株数与叶茎比显著增加;留茬对整株产量和整株粗蛋白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年叶产量,尤其第二次和第三次刈割时,留茬对该品种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除了第二次刈割外,留茬可以改善饲用苎麻的营养品质。该研究为饲用苎麻高产优质和持续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苎麻 留茬高度 品质 循环收割
下载PDF
麻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春秋季设施栽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赵孟媛 邵帅 +2 位作者 张娜 邓纲 刘立军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21-127,共7页
为了探究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设施栽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大棚滴灌栽培条件下设置两种地膜:黑色塑料地膜(F_(1))、白色麻地膜(F_(2)),3个水分处理:标准灌水量(W_(1))、2/3标准灌水量(W_(2))、1/2标准灌水量(W3),分别在西瓜伸蔓... 为了探究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设施栽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大棚滴灌栽培条件下设置两种地膜:黑色塑料地膜(F_(1))、白色麻地膜(F_(2)),3个水分处理:标准灌水量(W_(1))、2/3标准灌水量(W_(2))、1/2标准灌水量(W3),分别在西瓜伸蔓期、开花坐果期和膨瓜期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春季及秋季西瓜植株的主蔓长、主茎粗、果实单果重、中心及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无明显规律。在春季,相同地膜覆盖条件下,开花坐果期西瓜的叶面积与灌水量呈正相关。不同地膜覆盖条件下,相同灌水量处理的秋季西瓜中心及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塑料地膜>麻地膜。综合分析:F_(2)W_(2)(白色麻地膜+2/3标准灌水量)可作为武汉地区春季西瓜的栽培模式;F_(1)W_(2)(黑色塑料地膜+2/3标准灌水量)、F_(2)W_(2)可作为武汉地区秋季西瓜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地膜 灌水量 西瓜 生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苎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9
作者 王绪霞 汤涤洛 +3 位作者 彭洪翠 彭蝶 黎州 刘立军 《中国麻业科学》 2023年第2期88-96,共9页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韧皮纤维作物,炭疽病是苎麻重要病害之一,影响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植物病原真菌传统分离法,对采自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苎麻主产区感染炭疽病的苎麻叶片进行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并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韧皮纤维作物,炭疽病是苎麻重要病害之一,影响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植物病原真菌传统分离法,对采自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苎麻主产区感染炭疽病的苎麻叶片进行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并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和β-微管蛋白序列(β-tubulin,TUB2)的克隆和分析,对引起苎麻炭疽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分析,确定引起我国苎麻炭疽病的病原主要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和希金斯炭疽菌(C.higginsianum)。根据新的炭疽菌种的分类方法,苎麻炭疽病病原分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群(C.gloeosporioides complex)和毁灭炭疽菌(C.destructivum complex)复合群。研究结果为研究苎麻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以及苎麻抗炭疽病分子育种研究和有效绿色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炭疽病 刺盘孢属 病原分离 病原鉴定
下载PDF
Effects of Antimony Stress on Root Growth,Antimony Accumulation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mie(Boehmeria nivea(L.) Gaudich.)
10
作者 Jiecheng HAN Yaxuan LIU +4 位作者 Xingguo ZHAN Jingyao LUO Fulong YANG Jing ZHOU Guiyuan ME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1期8-11,15,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of heavy metal antimony(Sb) to ramie(Boehmeria nivea(L.) Gaudich.) and the tolerance response in ramie. [Methods]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of heavy metal antimony(Sb) to ramie(Boehmeria nivea(L.) Gaudich.) and the tolerance response in ramie. [Methods]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b stress on root growth and Sb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of the root system of cultivated ramie Zhongzhu No.1, as well as on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mie leaves. [Results] The plant height and root dry weight and volume of Zhongzhu No.1 showed an effect of "promoting at low concentrations and inhibiting at high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increase of Sb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4 000 mg/kg, but no obvious toxic growth symptoms were observed. The content of Sb in roots(289.7-508.6 mg/kg) and the root-shoot transfer factor(0.09-0.57) of Zhongzhu No.1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Sb concentration, but the change of Sb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in roots was opposite, indicating th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b in soil could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Sb in roots and the transport of Sb to the aboveground part, but the Sb enrichment capacity of roots was relatively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Sb. Sb stress had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mie leav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b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MDA, POD and SOD showed a change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while CAT gradually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Sb stress caused changes in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mie leaves, thereby affecting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amie in min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ONY RAMIE Root growth Sb enrichmen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苎麻茎秆木质部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58
11
作者 苏工兵 刘俭英 +2 位作者 王树才 黄钺 文友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以苎麻茎秆木质部为试验对象,在RGT-1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弯折、拉伸、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苎4号”木质部的抗弯弹性模量为7358.69MPa,最大抗弯强度为40.77MPa;拉伸弹性模量为177.26MPa,最大抗拉强度为32.25MPa;... 以苎麻茎秆木质部为试验对象,在RGT-1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弯折、拉伸、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苎4号”木质部的抗弯弹性模量为7358.69MPa,最大抗弯强度为40.77MPa;拉伸弹性模量为177.26MPa,最大抗拉强度为32.25MPa;压缩弹性模量为7.70MPa。相同部位木质部的抗弯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拉伸弹性模量,最大抗弯强度大于最大抗拉强度,木质部横向抵抗变形能力强。拉伸弹性模量与压缩弹性模量有明显差异,木质部属各向异性材料,建立力学模型应采用各向异性的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茎秆 木质部 力学性质 试验
下载PDF
苎麻耐镉品种差异及其筛选指标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佘玮 揭雨成 +4 位作者 邢虎成 鲁雁伟 黄明 康万利 王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8-354,共7页
以营养液盆栽试验结合田间微区试验调查9个苎麻品种耐镉差异并筛选耐镉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液盆栽试验中,不同镉处理下苎麻株高、单株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差异显著,各性状具有较大的品种间差异。地上部干重与株高、叶片SPAD... 以营养液盆栽试验结合田间微区试验调查9个苎麻品种耐镉差异并筛选耐镉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液盆栽试验中,不同镉处理下苎麻株高、单株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差异显著,各性状具有较大的品种间差异。地上部干重与株高、叶片SPAD值和地下部干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82和0.85。田间微区试验中,地上部干重与株高、茎粗、皮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72和0.76。分别对营养液盆栽试验和微区试验各指标耐镉指数的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9个品种均被分为3类,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以营养液盆栽苎麻的株高、叶片SPAD值、地下部干重和地上部干重作为指标筛选苎麻耐镉品种是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耐镉 筛选
下载PDF
苎麻饲料化的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朱涛涛 朱爱国 +3 位作者 余永廷 孙凯 毛虎龙 陈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8-347,共10页
苎麻(Boehmeria nivea)是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苎麻的营养价值可与苜蓿(Medicago sativa)媲美,其嫩茎叶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普遍在19%以上,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苎麻生物产量远高于苜蓿,且... 苎麻(Boehmeria nivea)是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苎麻的营养价值可与苜蓿(Medicago sativa)媲美,其嫩茎叶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普遍在19%以上,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苎麻生物产量远高于苜蓿,且适于在雨热同季的南方生长,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本文从苎麻饲用资源、栽培措施、产量及营养品质、动物饲喂等方面,对目前有关苎麻饲料化研究的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并对饲用苎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栽培措施 营养品质 动物饲喂
下载PDF
应用RSAP、SRAP和SSR分析苎麻种质亲缘关系 被引量:19
14
作者 邹自征 陈建华 +5 位作者 栾明宝 郭劲霞 王超 王晓飞 许英 孙志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0-847,共8页
分别采用RSAP、SRAP和SSR3种分子标记和田间性状对16份苎麻种质进行亲缘关系聚类,结果表明,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位点,SRAP标记最多,RSAP次之,SSR较少;根据SRAP标记和RSAP标记分类的结果都与RSAP+SRAP+SSR联合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相... 分别采用RSAP、SRAP和SSR3种分子标记和田间性状对16份苎麻种质进行亲缘关系聚类,结果表明,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位点,SRAP标记最多,RSAP次之,SSR较少;根据SRAP标记和RSAP标记分类的结果都与RSAP+SRAP+SSR联合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与SSR标记分类结果差异较大;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田间性状的聚类结果接近程度,依次为SRAP+RSAP+SSR>SRAP>RSAP>>SSR。在检测苎麻种质亲缘关系中,SRAP标记效果最优,RSAP标记稍逊,SSR标记最差。RSAP标记能较好地显示苎麻种属间的多态性和亲缘关系。以RSAP、SRAP、SSR标记联合分析,能更好地揭示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RSAP SRAP SSR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苎麻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栾明宝 陈建华 +2 位作者 许英 王晓飞 孙志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99-2106,共8页
选用国家长沙苎麻圃的790份种质资源,在已有的25个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取样方法、不同系统聚类方法、不同遗传距离方法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用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表型保留比率均值和数量性状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 选用国家长沙苎麻圃的790份种质资源,在已有的25个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取样方法、不同系统聚类方法、不同遗传距离方法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用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表型保留比率均值和数量性状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等6个指标评价不同方法组合(取样方法、聚类方法、遗传距离)构建核心种质的优劣。选出合适的构建方法,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结果表明,不同的取样方法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影响不同,就质量性状的最大遗传多样性而言,选择优先取样+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方法比较适宜,而对数量性状的最大遗传多样性而言,选择优先取样+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方法则较适宜。用优先取样+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方法取样时,采用最短距离法和重心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最好,用优先取样+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则是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的最佳聚类方法。苎麻核心种质构建与质量性状的不同遗传距离无关,但数量性状以欧氏距离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核心种质 取样方法 聚类方法 遗传距离
下载PDF
苎麻atp6和atp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段继强 杜光辉 +2 位作者 李建永 梁雪妮 刘飞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87-1498,共12页
根据GenBank报道的双子叶植物线粒体atp6和atp9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mt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发现所得序列开放阅读框虽不完整,但与GenBank报道... 根据GenBank报道的双子叶植物线粒体atp6和atp9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mt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发现所得序列开放阅读框虽不完整,但与GenBank报道的其他植物线粒体atp6和atp9基因同源性分别高于94%和85%。采用DNA Walking步移法分别从3′端和5′端扩增两个基因片段的未知侧翼序列,分离出完整的苎麻线粒体atp6和atp9基因,包含了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中"三系"的atp6基因在mtDNA水平、转录和翻译调控水平、蛋白质水平上均无差异。不育系atp9基因在编码区3′端与保持系和恢复系相比存在若干个碱基的差异和缺失;RT-PCR分析还表明,不育系atp9基因在现蕾期和盛花期的表达量很高。推测不育系atp9基因的结构变异和/或异常表达与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细胞质雄性不育 atp6基因 atp9基因 DNA WALKING RT-PCR
下载PDF
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田志坚 易蓉 +2 位作者 陈建荣 郭清泉 张学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83,共8页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Linn.)Gaud.]栽培种湘苎3号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RT-PCR结合RACE技术首次成功克隆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BnCesA15′端450bp序列以外的全部cDNA序列,序列长3276bp,编码一段93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基因比对及蛋白...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Linn.)Gaud.]栽培种湘苎3号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RT-PCR结合RACE技术首次成功克隆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BnCesA15′端450bp序列以外的全部cDNA序列,序列长3276bp,编码一段93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基因比对及蛋白质结构分析确证是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BnCesA1在苎麻根、茎、叶和芽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为茎>叶>芽>根,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791、0.381、0.319和0.183。从其表达模式可以推测该基因同时参与了苎麻细胞初生和次生细胞壁纤维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纤维素合成酶 CDNA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优质苎麻新品种川苎20
18
作者 崔忠刚 杨燕 +4 位作者 李萍 苟云 张中华 吴文梅 曾德权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0期181-182,共2页
川苎20是以川苎9号自交后代中筛选的雄性不育亲本C2作母本,与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育可育亲本B3杂交,从其后代中筛选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苎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川认苎2022002),并命名为川苎20。... 川苎20是以川苎9号自交后代中筛选的雄性不育亲本C2作母本,与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育可育亲本B3杂交,从其后代中筛选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苎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川认苎2022002),并命名为川苎20。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品质表现、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以及适宜推广种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新品种 川苎20 优质 栽培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苎麻转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植株再生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汪波 彭定祥 +2 位作者 孙珍夏 张娜 邢秀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06-1610,共5页
以苎麻优良品系"5041-3"子叶作为受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农杆菌菌株为EHA105,重组质粒为pBINm-GFP5-ER。经农杆菌浸染后的子叶外植体经过共培养、选择培养、伸长培养和生根培养后再... 以苎麻优良品系"5041-3"子叶作为受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农杆菌菌株为EHA105,重组质粒为pBINm-GFP5-ER。经农杆菌浸染后的子叶外植体经过共培养、选择培养、伸长培养和生根培养后再生出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的再生过程进行了GFP荧光检测,结果表明,GFP基因能在苎麻中强烈表达,证明GFP基因能够在苎麻遗传转化中得到应用。对抗性植株的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苎麻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苎麻线粒体基因CoxⅡ和atp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段继强 李建永 +2 位作者 杜光辉 梁雪妮 刘飞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445,共12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CoxⅡ和atpA基因与苎麻CMS的关系。【方法】根据GenBank报道的双子叶植物线粒体CoxⅡ和atpA基因编码区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mtDNA中... 【目的】探讨线粒体CoxⅡ和atpA基因与苎麻CMS的关系。【方法】根据GenBank报道的双子叶植物线粒体CoxⅡ和atpA基因编码区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mt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DNAWalking策略从3′端和5′端扩增基因片段的未知侧翼序列,分离完整的线粒体CoxⅡ、atpA基因;基于全基因序列和基因表达(RT-PCR法)分析这两个基因在苎麻"三系"间的差异。【结果】分离的苎麻CoxⅡ和atpA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一些双子叶植物同类基因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5%和97%以上,获得的CoxⅡ、atpA全基因包含了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三系"的CoxⅡ基因在mtDNA水平、转录水平、蛋白质水平上均无明显差异。雄性不育系atpA基因在mtDNA水平、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二级结构上与保持系和恢复系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RT-PCR分析还表明,不育系atpA基因在现蕾期和开花后期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可育系。【结论】CoxⅡ基因与苎麻CMS可能无关,而不育系atpA基因的序列变异和/或异常表达可能与苎麻CMS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细胞质雄性不育 CoxⅡ基因 atpA基因 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