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茚三酮比色法测定闽产细叶石仙桃总氨基酸含量
1
作者 温秀萍 于虹敏 +4 位作者 蔡沓栗 范世明 刘蔚雯 杨成梓 林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优化溶剂回流提取-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福建省不同产地细叶石仙桃中总氨基酸含量。方法:以甘氨酸为对照品,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细叶石仙桃中总氨基酸含量;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茚三酮法测定细叶石仙桃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检测... 目的:优化溶剂回流提取-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福建省不同产地细叶石仙桃中总氨基酸含量。方法:以甘氨酸为对照品,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细叶石仙桃中总氨基酸含量;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茚三酮法测定细叶石仙桃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检测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溶剂用量、溶剂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细叶石仙桃中总氨基酸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以其为考察指标,优化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检测条件为测定波长568 nm、2%茚三酮溶液用量3.0 mL、缓冲液pH值6、缓冲液用量2.0 mL、水浴加热温度80℃、水浴加热时间40 min;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乙醇用量35.0 mL,提取时间60 min,提取2次。在所收集到的福建省4个产地的细叶石仙桃中总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永泰县、上杭县、屏南县、永春县。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细叶石仙桃的质量评价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样品中以永泰县所产的细叶石仙桃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石仙桃 总氨基酸 茚三酮比色法
下载PDF
不同水培条件对绞股蓝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莹 黄雪彦 +6 位作者 余丽莹 姚李祥 周芸伊 王春丽 蓝祖栽 张占江 潘春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8,共11页
绞股蓝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因含有人参皂苷类物质而享有“南方人参”的美誉。由于野生绞股蓝资源日益枯竭,人工引种栽培绞股蓝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受土壤灌溉、施肥、农药使用等因素影响,绞股蓝药材品质不稳定、重金属含量超标... 绞股蓝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因含有人参皂苷类物质而享有“南方人参”的美誉。由于野生绞股蓝资源日益枯竭,人工引种栽培绞股蓝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受土壤灌溉、施肥、农药使用等因素影响,绞股蓝药材品质不稳定、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规范化种植和药材质量安全。水培生产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无连作障碍、可有效避免重金属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中药材生产中。对绞股蓝幼苗进行不同营养液、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处理,研究各处理对绞股蓝生长和总皂苷积累的影响,以期得到适合绞股蓝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最优水培条件,研究结果表明,pH为6.0的日本园试营养液是绞股蓝水培的最佳营养液。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液条件下,绞股蓝单株总皂苷量与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单株鲜重及单株干重呈高度正相关,表明培育高生物量植株是提高绞股蓝药材质量的关键。在环境温度为20~30℃,光周期为每天光照10~14 h,光照强度为100μmol/(m^(2)·s)条件下,绞股蓝幼苗生长较好,且干样品总皂苷含量超过3%,高于现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水培条件 绞股蓝皂苷
下载PDF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振兴 杨金梅 +4 位作者 张志斌 朱晓湉 向萍 孙健 何霞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1-1752,共12页
绞股蓝是我国重要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为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等地区。文章对2000—2022年国内外绞股蓝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绞股蓝及其皂苷成分是研究热点,对绞股蓝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 绞股蓝是我国重要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为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等地区。文章对2000—2022年国内外绞股蓝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绞股蓝及其皂苷成分是研究热点,对绞股蓝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分、功能活性和药理作用等方面,但目前缺乏对其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的系统综述。基于此,文章对绞股蓝中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以及其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护肝、抗肿瘤、保护神经等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目前对绞股蓝产地之间的质量比较,及其主要药效成分的吸收代谢和作用机制研究仍较匮乏。提出今后可将绞股蓝黄酮类化合物作为研究目标,进一步明确黄酮的成分结构及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基于绞股蓝多成分、多药理活性的特点,利用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探究绞股蓝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及活性成分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规范绞股蓝产地道地性和产品质量标准,以期为绞股蓝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可视化分析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金钗石斛驯化栽培的基质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明 陈仕江 +3 位作者 李泉森 别之龙 朱利泉 万兆良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28-628,共1页
生长在大树干上或石缝中的石斛移到地面驯化栽培,需要适宜的栽培基质。本文将实验筛选出的8种基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锯木屑及石灰岩颗粒是最优的栽培材料。
关键词 金钗石斛 驯化 栽培 基质研究
下载PDF
绞股蓝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世彪 林如 胡正海 《实验生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60,共7页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厚角组织、表皮及周皮的栓内层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中无皂甙分布;叶中皂甙积累最多,茎次之,根最少。绞股蓝在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枯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地上部分的皂甙含量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的含量高于茎,雄株的含量高于雌株。从而认为在9-10月的花果期采收绞股蓝的地上部分而保留地下茎和根,有利于药材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花果期 组织化学定位 营养器官 雄株 薄壁细胞 雌株 人参皂甙 含量 地上部分
下载PDF
三七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崔秀明 王朝梁 +3 位作者 李伟 贺承福 张燕 王永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4,共2页
本文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三七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阐明了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宜温度为20℃,三七种子的最佳贮存方法为湿砂保存。三七种予的休眠期为45—60天,在自然条件下三七种子的寿命为15天左右。三七种子... 本文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三七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阐明了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宜温度为20℃,三七种子的最佳贮存方法为湿砂保存。三七种予的休眠期为45—60天,在自然条件下三七种子的寿命为15天左右。三七种子生活力可用TTC法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种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滇重楼授粉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斌 杨丽英 +4 位作者 严世武 谷安宇 王馨 李林玉 李绍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388-1390,共3页
通过对滇重楼授粉特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滇重楼是常异花授粉植物,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②自然界中的滇重楼通过昆虫进行传粉,属虫媒植物;③澳重楼自花授粉结籽率低,人工异花授粉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有效措施;④滇重楼的最佳授粉... 通过对滇重楼授粉特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滇重楼是常异花授粉植物,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②自然界中的滇重楼通过昆虫进行传粉,属虫媒植物;③澳重楼自花授粉结籽率低,人工异花授粉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有效措施;④滇重楼的最佳授粉期是在花粉囊裂开后的第5天,花粉囊裂开后的5d内完成人工授粉效果最好,授粉后到完成受精有效时间为24—96h。本文为滇重楼育种和提高种子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授粉特性 最佳授粉期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橡胶园间作绞股蓝的生长、产量及药材品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定华 黄坚雄 +5 位作者 潘剑 袁淑娜 桂青 李娟 陈俊明 王秀全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为综合了解林下不同郁闭度对橡胶园间作绞股蓝生长、产量,尤其是对绞股蓝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绞股蓝的旷地种植为对照,对不同胶园间作条件下绞股蓝3个采样期地上部主要生长、产量指标,及其叶和茎中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进行了同... 目的:为综合了解林下不同郁闭度对橡胶园间作绞股蓝生长、产量,尤其是对绞股蓝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绞股蓝的旷地种植为对照,对不同胶园间作条件下绞股蓝3个采样期地上部主要生长、产量指标,及其叶和茎中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进行了同步比较研究。结果:旷地种植条件下,绞股蓝表现生长不良,且产量均低于各间作处理,但其叶、茎中的皂苷、黄酮、多糖、浸出物含量在各时期均高于其他处理或处于较高水平;在南北行向的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间作条件下,绞股蓝的生长及产量表现最优,叶、茎中的黄酮、浸出物含量部分情况下略高于旷地种植或与之接近,而皂苷、多糖含量均低于旷地种植;在郁闭度较高的常规胶园林下,绞股蓝表现为茎细叶薄、生长慢、产量偏低,亦未见开花结果,叶、茎主要成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上,绞股蓝叶、茎中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倾向于随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在胶园间作条件下,绞股蓝的生长、产量及药材品质均随郁闭度的增加趋于变差。结论:不同郁闭度均会对绞股蓝的生长、产量及其药材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绞股蓝在中低郁闭度的南北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中间作可获得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药间作 橡胶林 绞股蓝 郁闭度 生长及产量 药材品质
原文传递
绞股蓝皂苷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宏伟 肖彦春 +3 位作者 车仁国 陈金子 金凤燮 鱼红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32-1332,1336,共2页
[目的]确定绞股蓝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制备标准曲线,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绞股蓝皂苷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次数、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不同水平对绞股蓝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浸提次数、浸提温度、乙醇浓... [目的]确定绞股蓝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制备标准曲线,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绞股蓝皂苷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次数、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不同水平对绞股蓝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浸提次数、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对绞股蓝皂苷提取率的影响依次减小,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对提取绞股蓝皂苷的影响明显大于乙醇浓度和料液比。直观性分析表明,绞股蓝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溶液,料液比1∶12,在40℃下浸提3次,每次2 d。F检验表明,在3个乙醇浓度水平和3个料液比水平内提取绞股蓝皂苷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而温度和浸提次数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结论]在绞股蓝皂苷的提取过程中,不同提取条件对绞股蓝皂苷的提取率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皂苷 最佳提取条件
下载PDF
绞股蓝叶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汤洁 刘连生 +1 位作者 许娜娜 赵海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448,共4页
研究5种提取绞股蓝(Gynostemmna pentaphullum(Thumb)Makino)基因组DNA的方法,分别是简易法、高盐沉淀法、高盐低pH法、改良的SDS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RAPD检测,5种方法均能提取出绞股蓝基因组DNA,提取的DN... 研究5种提取绞股蓝(Gynostemmna pentaphullum(Thumb)Makino)基因组DNA的方法,分别是简易法、高盐沉淀法、高盐低pH法、改良的SDS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RAPD检测,5种方法均能提取出绞股蓝基因组DNA,提取的DNA数量多少依次是简易法、高盐沉淀法、高盐低pH法、改良SDS法和改良CTAB法,其中高盐低pH值法提取的DNA的RAPD图谱条带最亮、最清晰。从DNA的产量、质量以及实验耗时等方面综合比较,高盐低pH法为绞股蓝叶片DNA提取的最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基因组DNA DNA提取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世彪 易萍 +2 位作者 罗奥 邓德才 刘鑫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572-576,共5页
对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幼苗进行10、5、0和-3℃的低温胁迫处理,以20℃处理为对照,24h后测定相关抗寒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植株的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 对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幼苗进行10、5、0和-3℃的低温胁迫处理,以20℃处理为对照,24h后测定相关抗寒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植株的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增加。在低温条件下,五柱绞股蓝的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绞股蓝,但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显著高于绞股蓝,表明五柱绞股蓝的抗寒性强于绞股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五柱绞股蓝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不同生境的绞股蓝营养器官解剖特征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素枝 张育松 +2 位作者 马庆奎 高华娟 王峻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72-477,共6页
应用显微技术对同一品种不同生境下生长的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am)的根、茎、叶、叶柄等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使绞股蓝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数量特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叶的解剖特征差... 应用显微技术对同一品种不同生境下生长的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am)的根、茎、叶、叶柄等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使绞股蓝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数量特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叶的解剖特征差异更为明显,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的比值、主脉直径、主脉维管束的发达程度均为阳生>中生>阴生,而绞股蓝叶面积的大小则是阴生>中生>阳生。此外,3种生境对绞股蓝产量和品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阴生绞股蓝较中生和阳生栽培的产量高,品质好,人参皂苷含量高,说明阴生环境有利于植株生长,可生产出高产优质的产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生境 营养器官 解剖特征 适应性
下载PDF
绞股蓝氮磷钾肥效反应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辰露 梁宗锁 +3 位作者 王渭玲 孙群 李金灿 张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采用N、P、K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陕西安康平利绞股蓝药源基地进行了绞股蓝氮、磷、钾 肥效田间试验,结合试验点的土壤肥力水平,求得了绞股蓝N、P、K的肥效反应主程,提出了绞股蓝不同用药 部位的N、P、K合理配比和肥料用量。绞股... 采用N、P、K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陕西安康平利绞股蓝药源基地进行了绞股蓝氮、磷、钾 肥效田间试验,结合试验点的土壤肥力水平,求得了绞股蓝N、P、K的肥效反应主程,提出了绞股蓝不同用药 部位的N、P、K合理配比和肥料用量。绞股蓝地上部分目标年均产量在3 900-4 600 kg/hm2的施肥量为N 158.05~222.36 kg/hm2,P2O51.915~116.10 kg/hm2,K2O104.06~170.134 kg/hm2。绞股蓝地下根茎目 标产量在900~1200 kg/hm2的施肥量为N 102.88~1 89.02 kg/hm2,P2O5 60.98~100.49 kg/hm2,K2O 152. 31~194.34 kg/hm2。分析N、P、K对绞股蓝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用部位的需肥特点 虽不相同,但N、P、K均表现为正效应,都能促进绞股蓝产量的提高,但不能过量。对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发 现,NP反应为负,NK反应为正,PK反应为正。说明化学肥料必须在一定限度下以合理的比例施用,否则会造 成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肥效 药用植物 氮磷钾
下载PDF
霍山石斛杂交种与亲本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曙 魏凤娟 +1 位作者 蔡永萍 林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468-3469,3520,共3页
[目的]研究了霍山石斛杂交种与其亲本在3年的生长周期中多糖、生物碱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规律,以期为霍山石斛种质资源改良和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糖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采用浓硫酸-苯酚比色法、... [目的]研究了霍山石斛杂交种与其亲本在3年的生长周期中多糖、生物碱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规律,以期为霍山石斛种质资源改良和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糖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采用浓硫酸-苯酚比色法、溴甲酚绿酸性染料比色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结果]杂交种2年茎与3年茎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均与霍山石斛接近;杂交种及其亲本多糖含量均为2年茎最高,3年茎下降较大;生物碱含量在3年中均为逐年增高。[结论]杂交种(F1代)药效成分含量积累表现为近霍山石斛的特性。若依照不同的用药目的,则可于第2年或第3年采收,比民间传统的"存三去四"法可提前1-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铜皮石斛 杂交种 多糖 生物碱 可溶性蛋白质
下载PDF
绞股蓝无糖口含片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武 邹盛勤 +2 位作者 伍晓春 熊筱娟 谢晚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559-5561,共3页
经过筛选处方和优化工艺,采用湿颗粒法研制了新型绞股蓝无糖口含片,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绞股蓝浸膏粉、甜味剂、清凉剂的用量及润湿剂的浓度等因素对口含片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当以70%乙醇作润湿剂,15%绞股蓝浸膏粉、77%甘... 经过筛选处方和优化工艺,采用湿颗粒法研制了新型绞股蓝无糖口含片,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绞股蓝浸膏粉、甜味剂、清凉剂的用量及润湿剂的浓度等因素对口含片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当以70%乙醇作润湿剂,15%绞股蓝浸膏粉、77%甘露醇、4%阿斯巴甜为材料,再添加上述混合料总量的0.1%薄荷脑和3%硬脂酸镁,60℃的干燥温度,可制得口感好、有绞股蓝特有风味、表面光滑美观、色泽一致、硬度好、崩解性良好、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绞股蓝无糖口含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无糖口含片 工艺 质量
下载PDF
丛枝菌根在芦荟育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弓明钦 王凤珍 陈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利用6种丛枝(AM)菌和1种AM菌剂对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组培幼苗接种的结果表明:供试菌种或菌剂均可使幼苗形成丛枝菌根,感染率达96.67%~100%,感染指数达73.30~86.67;接种13个月的苗高比对照增加19.85%~51.91%;叶片长度比对照增加56... 利用6种丛枝(AM)菌和1种AM菌剂对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组培幼苗接种的结果表明:供试菌种或菌剂均可使幼苗形成丛枝菌根,感染率达96.67%~100%,感染指数达73.30~86.67;接种13个月的苗高比对照增加19.85%~51.91%;叶片长度比对照增加56.67%;芦荟幼苗经接种后,叶片汁液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3.13%~150.96%。接种15个月的芦荟幼苗叶汁鲜重比对照增加60.87%~233.80%;折合有效成分的生药含量,比对照提高2.17倍~7.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库拉索芦荟 人工接种 芦荟 育苗
下载PDF
绞股蓝新品种‘恩五叶蜜’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金龙 郑小江 +3 位作者 赵玲 王平 张星溪 张升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96-1596,共1页
‘恩五叶蜜’绞股蓝全草味蜜甜,有效成分与推广的绞股蓝相同,改变了推广种味极苦、性寒伤脾胃的缺点,主要有效成分和产量都极显著提高,提取的中间体甜香,可以大量用于医药保健工业的原料和开发天然甜味剂。
关键词 绞股蓝 品种
下载PDF
绞股蓝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如 曹玉芳 胡正海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茎的扦插繁殖试验表明,其插条极易长出不定根,扦插成活率高,无需生长素处理.扦插后第10天,95%以上的插条在茎节、节间处长出大量不定根.经观察,绞股蓝扦插生根过程可归纳为3个结构变化阶段... 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茎的扦插繁殖试验表明,其插条极易长出不定根,扦插成活率高,无需生长素处理.扦插后第10天,95%以上的插条在茎节、节间处长出大量不定根.经观察,绞股蓝扦插生根过程可归纳为3个结构变化阶段:部分髓射线细胞分裂活动→根原基的产生→不定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扦插繁殖 不定根 解剖
下载PDF
桔梗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发现与鉴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自刚 张雁 杨亚丽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从2 a生桔梗群体中发现雄性不育种质PA-1个体,随后对桔梗花器进行了大量田间观察,相继发现桔梗雄性不育单株共12株,统一编号为PA-1至PA-12;同时对桔梗不育性状表现及特征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其相同来源的正常花相比,不育花雄... 从2 a生桔梗群体中发现雄性不育种质PA-1个体,随后对桔梗花器进行了大量田间观察,相继发现桔梗雄性不育单株共12株,统一编号为PA-1至PA-12;同时对桔梗不育性状表现及特征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其相同来源的正常花相比,不育花雄蕊短小、花药干瘪萎缩,色泽为灰褐色;花粉进行I2-KI染色,败育花粉外形不规则,且不能被染色;不育花雌蕊、蜜腺发育正常,花冠略大,对授粉昆虫具有与正常花等同的吸引力;不育花强迫自交结籽率为0,异花人工授粉和天然授粉结籽率与正常花间无明显差异,初步表明PA单株为雄性不育材料,为桔梗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雄性不育 种质个体 鉴定
下载PDF
绞股蓝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郑小江 刘金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6期31-33,45,共4页
从绞股蓝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毒性、药理、皂甙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分析方法、栽培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近年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我国开发绞股蓝资源,尤其对西南地区建立含硒绞股蓝绿色产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绞股蓝 开发利用 栽培技术 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 毒性 药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