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9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健 谭俊杰 +3 位作者 林泽毅 林强 杨尚东 谭宏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为探索木醋液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的作用,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连续3 a常规种植于相同田块,设置木醋液稀释300倍(A)、稀释600倍(B)、稀释900倍(C)处理,以无菌去离子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稀释度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植株根系生... 为探索木醋液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的作用,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连续3 a常规种植于相同田块,设置木醋液稀释300倍(A)、稀释600倍(B)、稀释900倍(C)处理,以无菌去离子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稀释度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植株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对青枯病菌和枯萎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种稀释度的木醋液中,稀释600倍的木醋液浇灌不仅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的生长,而且有助于提高番茄连作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与对照(CK)相比,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细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细菌以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木醋液具有显著抑制番茄青枯病及枯萎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浇灌稀释木醋液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生长,改善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作用;其中,以稀释600倍(B)木醋液的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番茄 连作障碍 抑菌活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纳米硅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张岂源 许永华 +3 位作者 王刚 丁旭 王娜迪 代鸣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3,共8页
以人参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浓度硅处理:0 g/L(CK)、0.03 g/L(T1)、0.06 g/L(T2)、0.09 g/L(T3)、0.12g/L(T4)、0.15 g/L(T5),用以探究不同硅浓度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施硅对人参的叶长、茎长、根长、叶宽... 以人参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浓度硅处理:0 g/L(CK)、0.03 g/L(T1)、0.06 g/L(T2)、0.09 g/L(T3)、0.12g/L(T4)、0.15 g/L(T5),用以探究不同硅浓度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施硅对人参的叶长、茎长、根长、叶宽、茎粗、根粗、生物量变化均有积极作用,施硅对促进人参生长的最佳供硅浓度为0.09 g/L。施硅对促进人参光合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胞间CO_(2)浓度在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K增高4.01%;气孔导度在T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K增高100%;净光合速率在T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K增高136.47%;蒸腾速率在T3处理下达到最小值,较CK降低27.54%。不同浓度施硅可以通过提高活性氧防御系统的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含量)以及减轻细胞损伤程度(丙二醛含量)来增强人参根、茎、叶的整体抗性强度。不同浓度施硅可以引起人参体内硅含量的增加和持续积累,施硅增强人参硅素吸收的最优处理为0.09 g/L。以不同部位来看,追肥处理的人参硅素分布为叶>根>茎;以不同时期来看,绿果期结束、红果期开始时可能是人参吸硅的最佳时期。综上所述,人参最佳施硅浓度为0.09 g/L。本试验为促进人参生长发育和增强抗性提供实践基础,为农田栽培人参的施用硅浓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纳米硅 硅含量 抗性
下载PDF
四川道地药材丹参适宜干燥加工方式优选研究
3
作者 陶珊 吴宇 +5 位作者 彭芳 毛常清 施田田 袁灿 米亚东 张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以丹参鲜品40℃直接烘干的初加工工艺效果最佳;直接阴干处理对丹参酮类含量的保存更有利。总体而言,从药效成分的保留、节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四川丹参的现代产地初加工方法采用低温(40~50℃)烘干方法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干燥加工 丹酚酸B 丹参酮
下载PDF
铜胁迫对人参生理参数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代鸣涛 梁佳 +3 位作者 郝甜甜 丁万博 杨鹤 许永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6-403,共8页
为探讨铜胁迫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生理参数及品质的影响机制,以三年生人参种苗为材料,水培处理21 d后研究铜对人参幼苗生长、各部位及对应细胞壁铜含量、生理特性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铜胁迫抑制人参生长,破... 为探讨铜胁迫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生理参数及品质的影响机制,以三年生人参种苗为材料,水培处理21 d后研究铜对人参幼苗生长、各部位及对应细胞壁铜含量、生理特性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铜胁迫抑制人参生长,破坏细胞正常结构,干重鲜重较对照显著下降。随着铜处理浓度增大,人参各部位铜离子含量显著上升,根、茎、叶最高铜离子含量达48.30、68.58、130.77 mg·kg^(-1),铜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内,根、茎、叶细胞壁所含铜量占总铜量均在150μmol·L^(-1)CuSO_(4)处理时最高,分别为57.74%、43.33%和37.24%。木质素含量随铜胁迫浓度增加而上升,相关合成酶活性也显著增强,在500μmol·L^(-1)CuSO_(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人参根和叶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随铜处理浓度增大而上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300μmol·L^(-1)CuSO_(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根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50μmol·L^(-1)CuSO_(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茎则在300μmol·L^(-1)CuSO_(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总皂苷含量在150μmol·L^(-1)CuSO_(4)处理达到最高。综上所述,人参在受到铜胁迫后可以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和增加木质素含量来抵抗铜胁迫。本研究结果为增强人参抗性及研究解除铜毒害作用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铜胁迫 亚细胞定位 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农业改良措施对老参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刘莹 孙文松 +3 位作者 李玲 李旭 王新雅 刘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241,共7页
连作障碍是限制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不同改良措施对老参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度的影响研究,解析不同农业措施对连作人参地的改良作用机制。本研究以轮作水稻、杀菌剂+高温闷地、高温闷地、淹水等... 连作障碍是限制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不同改良措施对老参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度的影响研究,解析不同农业措施对连作人参地的改良作用机制。本研究以轮作水稻、杀菌剂+高温闷地、高温闷地、淹水等为处理,以老参地不处理土壤为对照,测定了土壤基础理化指标、酶活及土壤微生物,并分析了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综合多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轮作水稻改良效果突出,提高了老参地土壤过氧化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真菌ACE指数、Chao1指数、香农指数均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ACE指数、Chao1指数呈显著水平,而香农指数呈极显著水平,细菌Chao1指数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老参地轮作水稻,这项改良措施通过提升多种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丰富度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为老参地土壤改良提供有效措施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连作障碍 土壤养分 改良措施 土壤酶活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参龄、坡向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林下园参皂苷积累的影响
6
作者 杜欣 谢阿贵 +6 位作者 方新月 江荣鑫 熊涵 窦少华 王东明 肖永坤 刘春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88-9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林下园参中33种皂苷含量,分析不同参龄、坡向林下园参中皂苷组成与分布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坡向林下园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3~5年生林下园参中均... 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林下园参中33种皂苷含量,分析不同参龄、坡向林下园参中皂苷组成与分布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坡向林下园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3~5年生林下园参中均含有皂苷Re、Rg1、Rf、Rb1、Rb2、Rc、Rb3、Rd、S,R-Rg2、R-Rh1、Rh4,皂苷含量随参龄增长而增加;阳坡5年生林下园参中人参皂苷Rg1、Rc、Rb2、Rb3、Rd质量分数高于阴坡,但Re、Rf、Rb1质量分数低于阴坡。阴坡林下园参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ACE、chao和Shannon值数值均高于阳坡,且PCA距离相差均大于阳坡,其根际微生物丰度更高,多样性更丰富。阳坡阴坡真菌属类最优势属均为被孢霉属,其余菌属种类与占比均存在较大差异;阳坡优势菌利于皂苷Rg1、Rc、Rb2、Rb3、Rd的积累,阴坡优势菌利于皂苷Re、Rf、Rb1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园参 人参皂苷 根际微生物 HPLC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外源性物质对园参生长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彭娟 张海鸣 +3 位作者 丁珊珊 闫寒 范斌 聂颖兰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88-95,共8页
目的筛选在人工种植条件下,可诱导人参植株抗性、刺激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外源性物质。方法基于可诱导的植物防卫反应,对2年生、3年生、4年生人参植株施以水杨酸、壳聚糖、氨基酸等外源性物质,采集人参植株,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 目的筛选在人工种植条件下,可诱导人参植株抗性、刺激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外源性物质。方法基于可诱导的植物防卫反应,对2年生、3年生、4年生人参植株施以水杨酸、壳聚糖、氨基酸等外源性物质,采集人参植株,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法测定其主根中次级代谢产物人参皂苷Rg_(1)、Re、Rb_(1)、Rb_(2)、Rb_(3)、Rd的含量,观察处理前后单株鲜重和人参皂苷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验证了生长/分化平衡假说(GDBH),提示增产和优质是一个矛盾;外源性物质氨基酸、水杨酸、壳聚糖可诱导植物防卫反应,启动次级代谢,促进人参皂苷积累。结论水杨酸、壳聚糖和氨基酸3种外源性物质的复合营养是提高园参中人参皂苷含量最优的外源性调节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参 人参皂苷 次级代谢产物 活性成分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灭菌方式对人参连作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战宇 苗馨月 +4 位作者 王二刚 周一 闫宁 陈长宝 李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强还原土壤灭菌和氯化苦土壤熏蒸是2种常用的农业措施,为了探寻2种灭菌方式对人参连作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加复合微生物菌肥(SFC_CB)、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加复合微生物菌... 强还原土壤灭菌和氯化苦土壤熏蒸是2种常用的农业措施,为了探寻2种灭菌方式对人参连作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加复合微生物菌肥(SFC_CB)、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加复合微生物菌肥(RSD_CB)和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加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SFC_RSD)对人参连作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FC_CB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SOM)和全钾(TK)含量,RSD_CB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电导率(EC值)和速效钾(AK)、水解氮(AN)含量,SFC_RSD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效磷(AP)含量;与RSD_CB处理组相比,SFC_CB、SFC_RSD处理组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提高了覆盖度;从不同处理土壤样本中共检测到5个真菌门、9个真菌纲、15个真菌目、19个真菌科和24个真菌属,其中共有OTU被划分为20个真菌属,有17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特有OTU被划分为47个真菌属,SFC_CB、RSD_CB、SFC_RSD处理组分别包含15、29、18个属。此外,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其中EC值、pH值、SOM含量、AK含量和AP含量是主要驱动因素。从不同处理土壤中共鉴定出12个真菌功能群,且各真菌功能群在不同处理中的相对丰度不同。综上,2种灭菌方式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真菌多样性,重组核心微生物群,因此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有望替代传统的化学熏蒸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连作障碍 强还原土壤灭菌 土壤养分 真菌群落
下载PDF
不同有机钾肥对人参及栽参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刘政波 刘继玲 +6 位作者 高惠 金桥 王秋霞 李美佳 刘宁 孙海 张亚玉 《特产研究》 2023年第5期8-15,共8页
为探讨有机钾肥替代传统化学钾肥的应用,以2年生人参苗为材料,利用土培方法,以传统化学钾肥(K2SO4)为对照,考察腐殖酸钾(KHM)和黄腐酸钾(BSFA)对栽参土壤和人参中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参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条件下栽参土壤... 为探讨有机钾肥替代传统化学钾肥的应用,以2年生人参苗为材料,利用土培方法,以传统化学钾肥(K2SO4)为对照,考察腐殖酸钾(KHM)和黄腐酸钾(BSFA)对栽参土壤和人参中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参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条件下栽参土壤中全钾(K)、钙(Ca)、锌(Zn)和砷(As)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中铝(Al)、铁(Fe)、镁(Mg)和钠(Na)的含量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土壤中全碳(C)的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参根中磷(P)、Ca、Mg、Fe、Al和Zn的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参根中C的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参根中硒(Se)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人参茎叶中氮(N)、P、K的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人参茎叶中Fe的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人参收获期,栽参土壤中全N、全P、全C、Ca、Zn及As的含量以BSFA处理最高,含量分别为1.06 mg/g、0.43 mg/g、11.09 mg/g、4.32 mg/g、0.0521 mg/g和0.0098 mg/g,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栽参土壤中全K、速效K、Al、Fe、Mg、Na、铅(Pb)和铬(Cd)的含量在CK处理下最高,其中,全K和速效K含量分别为13.38 mg/g和0.2184 mg/g,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人参根中N、P、K、C、Ca、Mg和Zn的含量以KHM处理最高,含量分别为24.32 mg/g、2.84 mg/g、21.93 mg/g、365.36 mg/g、2.83 mg/g、1.99 mg/g和0.0125 mg/g,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在BSFA处理条件下人参根中Na和Se的含量最高,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KHM处理条件下,人参茎叶中N、P、K、C、Fe和Se的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20.85 mg/g、2.22 mg/g、19.66 mg/g、436.71 mg/g、0.11 mg/g和0.006 mg/g,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在BSFA处理条件下人参茎叶中Mg含量最高,为0.0042 mg/g,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期KHM和BSFA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Al、Fe、Na、Pb和Cd等元素的含量,在提高人参根及人参茎叶中N、P、K和C等元素含量方面以KHM处理效果较好,建议在栽培人参时,可以酌情使用有机钾肥,以达到钾肥高效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土壤 钾肥 元素吸收
下载PDF
辽东山区林下人参生态种植及抚育管理技术
10
作者 曲晖 郝家臣 刘振盼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3-44,共2页
人参为五加科名贵植物,在医药健康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野生数量极为稀少。笔者介绍了人参的生长特性,从立地选择、种植区设计、种植区清理与整地、种子选择和播种等方面总结了辽东山区林下人参生态种植技术,从郁闭度调整、除草、排水、施... 人参为五加科名贵植物,在医药健康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野生数量极为稀少。笔者介绍了人参的生长特性,从立地选择、种植区设计、种植区清理与整地、种子选择和播种等方面总结了辽东山区林下人参生态种植技术,从郁闭度调整、除草、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辽东山区林下人参抚育管理技术,以期为辽东山区林下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生长特性 生态种植 抚育管理
下载PDF
道地产区植参土壤质量等级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杨莉 王琪 +3 位作者 刘芳君 刘宇航 勾颖 杨利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5,共9页
分别以人参产量、品质(人参皂苷Rb1、Re、Rg1含量)和参地土壤质量(18项土壤理化性质)为指标,结合产量定级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50个人参样地进行等级研究,探索栽培人参的土壤等级划分方法,为道地产区宜植参土壤的规划发展奠... 分别以人参产量、品质(人参皂苷Rb1、Re、Rg1含量)和参地土壤质量(18项土壤理化性质)为指标,结合产量定级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50个人参样地进行等级研究,探索栽培人参的土壤等级划分方法,为道地产区宜植参土壤的规划发展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基于产量、品质指标,研究区内土壤分级结果符合正态分布,高产、优质等级较少,以Ⅲ~Ⅴ、Ⅱ~Ⅳ等地为主。基于土壤质量指标,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指数值介于0.20~0.59之间,以Ⅲ~Ⅳ等地为主,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镁、脲酶、过氧化氢酶5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较高,是影响植参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相关分析显示,以土壤理化性质划分的土壤等级与以人参产量、品质划分的土壤等级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58、0.44)。综合表明,以土壤质量划分的土壤等级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产地宜植参土壤选择与规划、土壤养护与改良、施肥管理等方面具有生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等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土壤肥力 生态种植
下载PDF
钩状木霉和哈茨木霉菌对人参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马莹莹 金桥 +7 位作者 关一鸣 张鹏 潘晓曦 张悦 刘政波 张舒娜 闻正顺 王秋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207,共8页
为研究不同木霉菌对栽培人参土壤的改良作用,分析木霉菌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参盆栽试验,添加外源木霉菌(钩状木霉DH3、MM3、MM4、Q74种菌株和哈茨木霉MM6菌种)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 为研究不同木霉菌对栽培人参土壤的改良作用,分析木霉菌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参盆栽试验,添加外源木霉菌(钩状木霉DH3、MM3、MM4、Q74种菌株和哈茨木霉MM6菌种)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添加不同外源木霉菌处理后人参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pH值无显著变化,土壤全氮、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碳氮比(C/N)在添加木霉菌处理中降低,其中钩状木霉MM3和哈茨木霉MM6两株菌的理化性质表现最好。ITS测序分析获得703个OTUs,涵盖了8门、26纲、46目、86科、141属。木霉菌处理后土壤真菌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ACE、Chao1)增加,尤其是钩状木霉MM3;钩状木霉MM3中的主要特征种群是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和木霉菌属(Trichoderma),哈茨木霉MM6的主要特征种群是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C/N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刺球菌属(Chaetosphaeria)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N呈显著负相关。本结果为栽培人参土壤微生物改良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木霉菌属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真菌群落多样性 Spearman分析
下载PDF
椰糠复配基质在人参穴盘育苗中的应用
13
作者 丁万博 董兴敏 +2 位作者 代鸣涛 许永华 杨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188,共9页
为探究椰糠替代草炭用作人参穴盘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将椰糠、草炭、蛭石按体积进行不同比例复配,研究不同配比基质对人参种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椰糠在基质中占比的减少,基质通气孔隙度上升,持水孔隙度下降,有效磷、速效... 为探究椰糠替代草炭用作人参穴盘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将椰糠、草炭、蛭石按体积进行不同比例复配,研究不同配比基质对人参种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椰糠在基质中占比的减少,基质通气孔隙度上升,持水孔隙度下降,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草炭∶蛭石=5∶3),其中T3处理(椰糠∶蛭石=2∶1)在茎粗、根长、鲜重、干重、根冠比、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尤以T4处理(椰糠∶蛭石=1∶1)最优,叶面积、地下干重和鲜重、根冠比、壮苗指数、可溶性蛋白、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显著优于CK(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分(0.936)高于CK(0.775)。综上所述,T4处理为最适的椰糠配比基质,能够替代以草炭为主的人参育苗基质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种苗 椰糠 基质理化性质 生长指标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人参根际溶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14
作者 穆朋 梁池嘉 +6 位作者 周淑荣 赵艳 王岩 关一鸣 刘政波 张悦 刘宁 《特产研究》 2023年第6期10-17,29,共9页
从林下山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具有溶磷作用的根际细菌,明确其对人参生长的促生作用和机制。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根际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利用16S rRNA进行鉴定;通过功能培养基检测菌株溶磷能力;室内盆栽试验采用灌根法将溶磷菌接种于人参根... 从林下山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具有溶磷作用的根际细菌,明确其对人参生长的促生作用和机制。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根际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利用16S rRNA进行鉴定;通过功能培养基检测菌株溶磷能力;室内盆栽试验采用灌根法将溶磷菌接种于人参根际,培养90 d后测定人参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从林下山参根际土壤中共获得3株溶磷菌,经鉴定分别为Nocardioides allogilvus(FT4)、Pseudomonas reactans(FT6)和Bacillus tequilensis(FT10),其中FT6溶磷效果最好,该菌株能同时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溶磷量分别为390.99 mg/L和11.53 mg/L。与对照相比,FT6使人参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45.8%和35.0%;地上部磷含量和磷吸收率分别提高106.2%和178.0%;人参叶片PSⅡ最大光合效率和实际光合效率分别提高32.3%和55.2%(P<0.05);FT6能使土壤pH降低0.45,土壤速效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植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1.2%、42.5%和595.5%(P<0.05)。本研究表明,FT6具有较强的溶磷作用,能促进人参生长,并具有改良人参栽培土壤的潜力,在人参栽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溶磷细菌 无机磷 有机磷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猴头菌与人参双向固体发酵菌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敏 冷悦 +3 位作者 王淑敏 万茜淋 王欢 陈长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1,共8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利用猴头菌及人参的药用价值。方法:本文以猴头菌为发酵菌种,人参为药性基质(PGP组)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得到猴头菌-人参双向固体发酵菌质(HEP组),通过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发酵菌质组及人...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利用猴头菌及人参的药用价值。方法:本文以猴头菌为发酵菌种,人参为药性基质(PGP组)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得到猴头菌-人参双向固体发酵菌质(HEP组),通过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发酵菌质组及人参药性基质组的不同醇沉组分多糖及蛋白质的含量,并采用DPPH·法、·OH法、ABTS+·法测定不同醇沉组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总糖含量以40%醇沉组分最多,发酵至第9 d时,发酵菌质组40%醇沉组分HEP-40总糖含量达到0.98 mg/g,人参基质组40%醇沉组分PGP-40总糖含量达到1.03 mg/g,还原糖、蛋白质含量以90%醇沉组分的最多,发酵至第30 d时,发酵菌质组90%醇沉组分HEP-90还原糖含量达到0.18 mg/g,人参基质组90%醇沉组分PGP-90还原糖含量达到0.24 mg/g;发酵至第40 d时,HEP-90蛋白质含量达到0.54 mg/g,PGP-90蛋白质含量达到0.46 mg/g。菌质组各醇沉组分在发酵至第24 d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达到较好的效果,发酵菌质中不同醇沉组分多糖HEP-40、HEP-70、HEP-90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7.66%、60.06%、73.58%;当发酵至第40 d时,HEP-40、HEP-70、HEP-90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3.71%、54.32%、94.90%;当发酵至第40 d时,HEP组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峰值,HEP-40、HEP-70、HEP-90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4.83%、87.90%、98.90%。结论:猴头菌与人参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发酵产物(HEP组)中的药效活性成分与未经发酵处理的人参(PGP组)中的药效活性成分相较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人参 双向固体发酵 分级醇沉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野山参繁衍护育实用技术
16
作者 宋洋 王伟 +1 位作者 贾国峰 马金刚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从种子采摘、种子处理、选地、催芽与播种、鼠害与虫害防控几个方面介绍了野山参在自然环境下的繁衍护育实用技术。
关键词 野山参 繁衍护育 实用技术
下载PDF
人参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7
作者 荆礼 袁欣月 +1 位作者 张巍 齐滨 《人参研究》 2023年第5期49-51,共3页
人参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领域。本文从人参愈伤组织诱导、细胞悬浮培养、毛状根培养及不定根培养四个方面综述了人参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快速获得人参优质苗、提高人参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提供参... 人参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领域。本文从人参愈伤组织诱导、细胞悬浮培养、毛状根培养及不定根培养四个方面综述了人参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快速获得人参优质苗、提高人参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提供参考,促进人参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悬浮细胞 毛状根 不定根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竹节参种子形态特征与萌发特性研究
18
作者 李小玲 周武先 +2 位作者 李大荣 余爱冬 张美德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8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索竹节参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能够促进其种子萌发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测定竹节参种子的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以及不同浓度激素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根长和茎长,为竹节参高效繁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结果]竹节参在鲜果成... [目的]探索竹节参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能够促进其种子萌发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测定竹节参种子的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以及不同浓度激素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根长和茎长,为竹节参高效繁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结果]竹节参在鲜果成熟时,种胚处于球形胚阶段,发育不完全,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种子形态休眠自然解除需180 d,湿沙储藏能够有效促进竹节参种子完成“胚后熟”过程,加快种子萌发。竹节参种子籽粒饱满,含水量为54.64%,生活力为85.12%,250 mg/L GA3可有效提高竹节参种子的萌发率,该处理下竹节参茎长的平均值达到54 mm,其次是150mg/L IAA和25 mg/L 6-BA处理,茎长度分别为23 mm和20 mm。[结论]在竹节参种子繁育过程中,湿沙储藏结合250mg/L GA3浸种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出苗更加整齐,可作为竹节参高效繁育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药用植物 竹节参 形态特征 萌发率 植物激素
下载PDF
轮作细辛对人参连作障碍的消减作用研究
19
作者 刘莹 李晖 +3 位作者 孙文松 李旭 王新雅 刘兵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通过轮作细辛对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测定,探寻细辛消减人参连作障碍机制。[方法]以新土、轮作细辛1年、2年和3年土为处理,以4年老参土为对照,通过测定出苗率、存苗率、产量、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等指标,解析轮作细辛对... [目的]通过轮作细辛对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测定,探寻细辛消减人参连作障碍机制。[方法]以新土、轮作细辛1年、2年和3年土为处理,以4年老参土为对照,通过测定出苗率、存苗率、产量、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等指标,解析轮作细辛对老参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轮作细辛可提高人参出苗率、存苗率、产量,降低根腐病率,其中轮作细辛3年再植人参与新土无明显差异。轮作细辛后土壤p H升高;土壤中速效N含量增加,但随着轮作年限增加而降低;而速效P、K含量降低,但随着轮作年限增加而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轮作年限增加而提高。[结论]轮作细辛通过改良土壤养分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进而提高下茬人参出苗率及生长发育,其中以轮作细辛3年以上对老参地改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细辛 轮作 连作障碍
下载PDF
长白山人参越冬期气候环境特征研究
20
作者 袁福香 高岩 +1 位作者 穆佳 刘伟 《气象灾害防御》 2023年第4期29-33,共5页
基于长白山人参核心种植区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参种植区越冬期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气候特征,以期为人参越冬冻害防御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长白山人参种植区越冬期间平均气温为-10.3~-6.1℃,平均最高气温为-3.7~0.5℃,... 基于长白山人参核心种植区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参种植区越冬期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气候特征,以期为人参越冬冻害防御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长白山人参种植区越冬期间平均气温为-10.3~-6.1℃,平均最高气温为-3.7~0.5℃,平均最低气温为-16.1~-11.3℃,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3.2~-27.5℃,平均降水量为49.4~276.4 mm,平均日照时数多为840~895 h。从年际变化情况看,气温和降水量呈不同程度升高或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长白山人参越冬期最大冻土深度多在66.1~130.0 cm,最大冻土深度出现时间多在2月中旬—3月中旬;土壤平均冻结时间多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化通时间多在4月上旬—5月下旬,封冻期为143~221 d。最大积雪深度多在27.2~52.0 cm,积雪覆盖时间多为110~135 d。人参越冬期最冷时段5 cm土壤极端最低地温多在-17.1~-9.7℃,5~20 cm各层地温多在-13.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越冬期 气候特征 长白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