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9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垄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产量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段英姿 陈桂平 +4 位作者 姜峰 王晓英 张胜珍 马艳芝 沈玉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67-77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H4(8万株·hm^(-2))、H5(10万株·hm^(-2))、H6(13.3万株·hm^(-2))]两种垄作方式,动态取样,测定并分析不同垄作方式、种植密度和生长时期的单株重、产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垄双行丹参单株干重、产量、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小垄单行。根的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5(48.09 g)、H4(5986.69 kg·hm^(-2)),均在11月19日最高;地上部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均为H4(50.34 g、6712.75 kg·hm^(-2)),均在10月14日最高。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总含量(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在两种垄作方式下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佳处理为H4(295.4 mg·g^(-1)),在9月7日最高;叶、茎中(总黄酮+总酚酸)总含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4(238.42 mg·g^(-1))、H6(122.43 mg·g^(-1)),均在10月14日最高;丹参酮Ⅱ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四种活性成分总含量的最佳处理为H6(63.23 mg·g^(-1))。综上,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优于小垄单行。本研究结果为丹参的合理种植及根与地上部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垄作 种植密度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叶面喷施丹参碳点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学分析
2
作者 朱晓亚 张强强 +5 位作者 赵鹏 刘明 王静 靳容 于永超 唐忠厚 《作物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为探究叶面喷施碳点(CDs)对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发掘CDs调控甘薯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基因,解析根系代谢产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探讨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商薯19和徐薯32为研究对象,设置低磷水平下(0.... 为探究叶面喷施碳点(CDs)对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发掘CDs调控甘薯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基因,解析根系代谢产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探讨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商薯19和徐薯32为研究对象,设置低磷水平下(0.01 mmol L-1KH2PO4)叶面喷施超纯水(CK1)、喷施丹参碳点(CDs)和正常磷水平下(1 mmol L-1KH2PO4)喷施超纯水(CK2) 3个处理,对不同处理甘薯根系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同时考查不同处理中甘薯叶、茎和根系生物量和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丹参CDs显著增加了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叶、茎和根系的生物量,提高了根系磷含量,增强了甘薯幼苗的耐低磷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磷酸盐吸收和转运基因(PHO1、PHT1-4)、根系构型调控基因(ZAT6、ZFP5、PLT5)和肌醇磷酸盐生物合成基因(VIP2)在缓解甘薯低磷胁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CDs处理较CK1处理甘薯根系磷酸肌醇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这表明,低磷胁迫下,叶面喷施CDs通过诱导甘薯根系高亲和磷吸收转运系统、优化根系构型等以提高甘薯对磷素的吸收能力,同时通过调整植株体内的磷代谢过程来维持磷稳态。但CDs介导下不同甘薯品种的低磷胁迫反应也存在差异。与CK1处理相比,CDs处理中还观察到商薯19根系磷酸乙醇胺和4-磷酸肌醇等磷酸酯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徐薯32根系分泌的柠檬酸和草酸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它们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促进植物磷吸收。这可能与不同甘薯品种本身的耐低磷性存在差异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甘薯磷养分高效的调控理论与调控新途径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也为后续针对纳米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候选分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低磷胁迫 碳点 转录组 代谢组
下载PDF
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秋莹 于婵 +4 位作者 周艳 李贺敏 夏至 陈欣 黄勇 《种子》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随着Cr^(6+)浓度增加而下降;随着Cr^(6+)浓度增加,丹参幼苗POD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逐渐下降,Pro和MDA含量增加。研究表明,Cr^(6+)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的胁迫和毒害作用,幼苗根的生长受Cr^(6+)胁迫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种子 发芽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基于^(13)C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连作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碳分配的影响
4
作者 孟缘 付心雨 +5 位作者 鞠吉东 周冰谦 卢恒 王晓 郭兰萍 刘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素比率、^(13)C原子百分比以及单位干重样品的^(13)C总量,以明确连作对丹参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丹参各部分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有效成分中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二氢丹参酮Ⅰ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均降低;连作显著影响^(13)C-光合碳分配比例,非连作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中^(13)C-光合碳比率分别为27.14%、72.80%和0.06%,连作丹参为59.38%、40.59%和0.03%。综上,连作后,丹参生长发育与次生代谢受到明显影响;光合产物向地下部的转移能力降低,导致连作丹参根部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丹参光合作用的强弱是反映丹参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脉冲标记法 光合碳 丹参 生长代谢 连作障碍
下载PDF
土壤处理对连作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5
作者 宋世杰 邱黛玉 +3 位作者 郭建陈 袁菲菲 缪志伟 王雪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为探究缓解党参连作障碍的措施,以连作党参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土壤处理方式,分析不同土壤处理对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党参连作障碍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克克宝+菌益多联用处理的党参根际土壤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处理,Shannon... 为探究缓解党参连作障碍的措施,以连作党参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土壤处理方式,分析不同土壤处理对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党参连作障碍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克克宝+菌益多联用处理的党参根际土壤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处理,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McIntosh指数均为最高,土壤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也最优。表明克克宝+菌益多联用处理能显著提高连作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代谢能力及群落功能,平衡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有效缓解党参的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连作 土壤处理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丹参SmWRKY3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6
作者 龚婷 刘灵娣 +5 位作者 温春秀 武玉翠 王升 万修福 孙亚倩 姜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为了研究WRKY33基因在丹参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以白花丹参为试验材料,对丹参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丹参WRKY33基因参考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基因克隆技术从丹参中克隆出WRKY33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SmWRKY33。对SmWRKY33... 为了研究WRKY33基因在丹参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以白花丹参为试验材料,对丹参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丹参WRKY33基因参考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基因克隆技术从丹参中克隆出WRKY33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SmWRKY33。对SmWRKY3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方法探究SmWRKY33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mWRKY33基因核苷酸长度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WRKY33基因的理论相对分子量为60 835.66,等电点为7.00,定位于细胞核,不存在跨膜区及信号肽,SmWRKY33蛋白为不稳定亲水蛋白。亲缘关系显示,SmWRKY33与紫苏、芝麻、白花泡桐的WRKY33亲缘关系较近。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得出拟南芥真核表达最适应丹参SmWRKY33基因的外源表达。qRT-PCR结果表明,SmWRKY33基因在低温、高温、PEG、NaCl等逆境胁迫诱导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低温、NaCl能显著诱导SmWRKY33基因的高表达,说明该基因对温度调节、盐胁迫较为敏感,猜测其参与温度、盐胁迫调控反应机制。本试验首次从丹参中克隆出SmWRKY33基因,探讨了该基因在丹参逆境胁迫下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培育丹参的抗逆新品种提供参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SmWRKY33基因 生物信息学 QRT-PCR 基因克隆
下载PDF
丹参花果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红瑞 张丽欣 +2 位作者 王飞 高致明 李梦荷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02-508,共7页
为了探究适宜的丹参抗旱性评价方法,筛选花果期抗旱性强的丹参栽培类型,试验以4个丹参栽培类型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测定13个抗旱相关农艺性状,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主成分分析、理想解法(TOPSIS)、隶... 为了探究适宜的丹参抗旱性评价方法,筛选花果期抗旱性强的丹参栽培类型,试验以4个丹参栽培类型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测定13个抗旱相关农艺性状,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主成分分析、理想解法(TOPSIS)、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丹参花果期进行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出的前2个综合指标可代表86.714%的原始数据信息,联合隶属函数法得出抗旱性度量值(D值),根据D值大小可知,4个栽培类型的抗旱性大小排序为豫丹参VA>豫丹参VD>豫丹参VC>豫丹参VB,这与TOPSIS法分析得出的抗旱性结果基本一致。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花枝数、主根粗、主根长3个对丹参耐旱性有影响的指标。各指标的抗旱系数与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D值与主根粗极显著相关,与花序长和主根长相关性较强,因此,主根粗、花序长、主根长这3个指标是丹参耐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综上,D值和TOPSIS法为丹参花果期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方法;花序长、花枝数、主根粗、主根长可作为丹参花果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筛选出花果期抗旱性强的丹参栽培类型为豫丹参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花果期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太子参脱毒种参的繁育技术规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红 胡雪华 +1 位作者 李利 陈成弟 《种子科技》 2023年第2期39-41,共3页
太子参人工种植过程中,长期用块根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累积多种病毒,严重影响了太子参的产量和质量。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不仅能脱去大部分病毒,而且可以快速培育种苗,规模化繁育脱毒种。文章分析了太子参脱毒种参的繁育技术,包括外殖体的选... 太子参人工种植过程中,长期用块根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累积多种病毒,严重影响了太子参的产量和质量。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不仅能脱去大部分病毒,而且可以快速培育种苗,规模化繁育脱毒种。文章分析了太子参脱毒种参的繁育技术,包括外殖体的选择及消毒、茎尖的诱导与组培苗的扩繁、组培苗的驯化和移栽、脱毒种参的繁育,旨在培养健康优质的太子参种参,以供太子参种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脱毒微块根 繁育技术 规程
下载PDF
不同土壤强化处理对连作太子参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婷 焦艳阳 +5 位作者 周鑫烨 吴林坤 张重义 林煜 林生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25-2239,共15页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问题威胁着集约化中药农业的源头产品供给与质量安全,因此,探索强化修复连作易病土壤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以块根入药的太子参在集约化种植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本研究在两茬太子参之间设置留种...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问题威胁着集约化中药农业的源头产品供给与质量安全,因此,探索强化修复连作易病土壤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以块根入药的太子参在集约化种植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本研究在两茬太子参之间设置留种、休耕、淹水和稻参轮作4种处理方式,动态检测不同处理后太子参的光合和抗逆生理以及物质转运差异,并从土壤生态环境的角度评价不同处理对缓解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作用以及探索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休耕处理,稻参轮作处理后的土壤pH降低趋势减缓,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太子参根际有益微生物和根际土壤中氮循环基因的丰度均显著增加,而病原微生物却显著减少;太子参叶片光合速率显著提升,干物质运转过程改善;太子参产量、多糖和总皂苷含量分别显著提升19.5%、22.9%和5.8%。改进的灰色T型关联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特异微生物、氮循环基因丰度以及太子参叶片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系统均与产量高度关联(关联度绝对值大于0.6),且太子参块根膨大中期及之前的生育状态和土壤环境的改善对产量形成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苗期、膨大前期及中期是消减太子参连作障碍的关键时期。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稻参轮作处理下,前作水稻分泌物和残体降解物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加速特异微生物区系重构,缓解土壤酸化以及改善营养封存,降低太子参逆境胁迫强度,从而在生长发育前期就改善了连作太子参的能量和营养代谢,并优化了物质转运,最终改善其产量和品质。该结果为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生态修复,构建生态可持续栽培关键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集约化 连作障碍 太子参 轮作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丹参与滇丹参正交后代育性鉴定及花部形态与生化活性
10
作者 邹转 田红彦 +5 位作者 袁翔宇 贺陆洋 徐绍忠 赵昶灵 陈天凤 殷举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51-2157,共7页
【目的】探索丹参类正交后代不育类型及不育原因,为丹参类药材新种质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丹参与滇丹参正交后代作为试验材料且以亲本作为对照,利用TTC和I2⁃KI对3种材料进行花粉活力鉴定、花朵形态学观察以及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 【目的】探索丹参类正交后代不育类型及不育原因,为丹参类药材新种质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丹参与滇丹参正交后代作为试验材料且以亲本作为对照,利用TTC和I2⁃KI对3种材料进行花粉活力鉴定、花朵形态学观察以及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测定。比较3种材料各指标的变化后分析引起不育的原因。【结果】花粉活力测定表明正交后代花粉粒无活力,判定其为雄性不育;观察不同材料花部特征可知:正交后代花丝长度介于亲本之间但3种材料无显著差异;花药长度3种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正交后代的花瓣上唇长和宽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正交后代和滇丹参之间无显著差异;丹参下唇长和宽均大于正交后代及滇丹参。在花的整个发育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正交后代高于丹参与滇丹参;可溶性糖含量正交后代较亲本略有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正交后代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趋势;POD活性正交后代比亲本高。而从单核期到成熟期,可溶性蛋白含量正交后代急剧下降而滇丹参与丹参则依然呈上升趋势;CAT活性正交后代变化不大,2个亲本略有下降。【结论】丹参与滇丹参正交后代的不育类型为雄性不育,其花部形态均无异常变化。在花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导致正交后代的花营养不足,而脯氨酸含量低导致花药抗逆性差,MDA含量、CAT、SOD及POD等酶活性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活性氧等对细胞膜造成伤害的物质,最终导致正交后代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滇丹参 正交 花的形态 生理生化 不育
下载PDF
党参繁育系统研究
11
作者 刘慧莉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周洋 成志强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5,132,共7页
为进一步探明党参花期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规律,本研究通过田间观察开花动态,采用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花粉活力以及柱头可受性,再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检测植物的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党参花萼从有小裂缝至完全裂开需6~8 h,花冠... 为进一步探明党参花期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规律,本研究通过田间观察开花动态,采用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花粉活力以及柱头可受性,再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检测植物的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党参花萼从有小裂缝至完全裂开需6~8 h,花冠裂开后4~8 h内雄蕊开始偏离柱头,柱头在花冠裂开后24 h左右开始裂开,其单花寿命多在2~3 d;花药裂开时花粉的活力最强(74.18%),柱头裂开后柱头内壁可受性最强;异株异花和同株异花都可结实,但异株异花的结实率较同株异花高10.00%,自花授粉的结实率为9.00%,异花授粉的结实率为40.00%。党参存在自交亲和性,但以异交为主,在授粉的过程中昆虫是主要的传粉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柱头 花药 花粉二次呈现
下载PDF
白条党参生理特性与品质评价
12
作者 葛鑫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王红燕 焦旭升 张碧全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5期67-74,共8页
【目的】探讨采收期对党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长年限(2年生、3年生、4年生)与不同采收时间(从9月10日每隔15 d采挖1次,共采挖5次)采收的党参为材料,测定其生理特性和品质指标。【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药材外观性... 【目的】探讨采收期对党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长年限(2年生、3年生、4年生)与不同采收时间(从9月10日每隔15 d采挖1次,共采挖5次)采收的党参为材料,测定其生理特性和品质指标。【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药材外观性状均有所改善,产量有所上升。在10月10日采收的党参,党参多糖、炔苷含量均最高。不同采收时间条件下,党参药材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显示,综评指数大小排序为10月10日(0.7721)>11月9日(0.7708)>10月25日(0.7168)>9月25日(0.3968)>9月10日(0.0404);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虽药材外观性状有所改善,但内在指标(水分、灰分、浸出物)欠佳。栽培3年采收的党参,药材产量、炔苷含量均最高。【结论】综合产量与有效成分评定,最佳采收期以年限3年采收时间10月10日左右为宜,此期党参产量较高,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质量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条党参 采收期 生理特性 药材品质
下载PDF
党参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13
作者 刘慧莉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周洋 王红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5期39-43,49,共6页
为探讨党参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和种子最佳采收期,本试验以2年生党参为研究对象,对其花朵挂牌标记并定期采样,测定单果种子鲜重、干重及种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党参种子千粒鲜重呈“先增后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在开... 为探讨党参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和种子最佳采收期,本试验以2年生党参为研究对象,对其花朵挂牌标记并定期采样,测定单果种子鲜重、干重及种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党参种子千粒鲜重呈“先增后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在开花后第21 d达最大值0.4015 g,之后趋于接近千粒干重;(2)党参种子千粒干重随着种子生长发育进程呈现出“S”型曲线动态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灌浆速率在第30 d达到最大值0.0246 g·d^(-1)(以1000粒记),此时为灌浆高峰时期;(3)党参种子含水量“先升后降”,在开花后第12 d达最大值84.40%,并在灌浆高峰即将结束时迅速下降。结合党参种子生长发育规律及灌浆特性得出,党参种子应在开花后第51 d左右(10月上旬)采收最佳,此时党参种子干物质积累总量趋于最大,种子变为黑褐色且蒴果尚未裂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籽粒灌浆 干物质积累 最佳采收期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川党参连作障碍及紫纹羽病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玲 周武先 +3 位作者 蒋小刚 李大荣 黄大野 张美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31,共13页
为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川党参连作障碍及紫纹羽病的防控效果,以川党参为研究对象,探索重茬灵和新特锐菌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重茬灵和新特锐菌2年后,与对照(CK)相比,川党参的种苗存活率分别提高了42.3%和38... 为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川党参连作障碍及紫纹羽病的防控效果,以川党参为研究对象,探索重茬灵和新特锐菌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重茬灵和新特锐菌2年后,与对照(CK)相比,川党参的种苗存活率分别提高了42.3%和38.4%,紫纹羽病发病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K(13.4%)>施用新特锐菌(3.4%)>施用重茬灵(0%)。2种微生物菌肥均可有效防控川党参紫纹羽病,且重茬灵的防控效果更佳。与CK相比,重茬灵处理的单株鲜重提高了20.3%,产量提高了71.4%;新特锐菌处理的单株鲜重提高了34.6%,产量提高了85.7%。此外,重茬灵和新特锐菌处理均显著提升了川党参叶片叶绿素a含量,增幅分别为4.9%和2.6%;并显著提升了总叶绿素含量,增幅分别为5.3%和3.0%。与CK相比,重茬灵处理下川党参叶片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显著下降,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升高;新特锐菌处理下仅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重茬灵处理显著提高了川党参根茎总蛋白含量,增幅为15.6%~16.5%,新特锐菌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其炔苷含量,增幅为10.1%~15.3%。土壤酶活性对施用2种微生物菌肥的响应规律一致,与CK相比,重茬灵和新特锐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连作土壤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综上所述,微生物菌肥能够通过影响川党参植株的光合代谢、抗氧化能力以及土壤酶活性来改善其生长,从而有效防控川党参连作障碍和紫纹羽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川党参 连作障碍 紫纹羽病害
下载PDF
太子参皂苷含量地理变异及气候响应特征
15
作者 杨芙蓉 冉家栋 谢彩香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0-501,共12页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个产区药用植物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中的太子参皂苷含量,并分析太子参皂苷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太子参...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个产区药用植物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中的太子参皂苷含量,并分析太子参皂苷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太子参皂苷含量可分为江苏-安徽高含量区和贵州-福建低含量区。太子参皂苷含量与年均日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降水呈负相关;与最热月份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呈显著负相关。月均日照量和月均温对太子参皂苷含量影响较大,其中1-12月的月均日照量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4月和11-12月的月均温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负相关;5-9月的月均温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正相关。产区间日照量差异可能是造成太子参皂苷含量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日照量高、季度间温度差异大且相对少雨、低湿的地区有助于太子参皂苷的形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太子参皂苷含量 地理变异 气候因子 响应特征
下载PDF
党参内生细菌荧光假单胞菌RHBA17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宿主的促生作用
16
作者 孟彤彤 朱宁 +2 位作者 崔兴帅 王永刚 陈吉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46-155,共10页
【目的】为探究荧光假单胞菌RHBA17的生理特性和对党参促生能力。【方法】从党参根部组织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细菌,对其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运用生理生化,16S rRNA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螯合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 【目的】为探究荧光假单胞菌RHBA17的生理特性和对党参促生能力。【方法】从党参根部组织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细菌,对其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运用生理生化,16S rRNA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螯合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合成生物被膜能力、解磷能力、产酶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到的菌株经鉴定隶属于假单胞菌科荧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fluorescens),命名为荧光假单胞菌RHBA17(P.fluorescens RHBA17)。菌株RHBA17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0,能在0%~11%NaCl范围生长。此外该菌株还具有很好的溶磷作用,可以产蛋白酶、淀粉酶和木聚糖酶,在高盐、强碱环境中具有产IAA能力且具有较高活性,这些结果说明菌株RHBA17具有较好的促进植物的生长能力。盆栽实验结果表明,RHBA17菌株显著增加了党参的根长和根鲜重,与CK组相比,株高提高了16.05%和9.43%,根长提高了7.69%,根鲜重提高了12.92%。【结论】菌株RHBA17具有较强的耐碱性,耐盐性,对恶劣环境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能促进党参的生长。为进一步开发研制党参促生菌剂或微生物有机肥提供资源,为菌株RHBA17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铁载体 IAA 溶磷 促生作用 党参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澜 邱黛玉 +4 位作者 巫蓉 郭建陈 宋世杰 王雪 陈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2-1139,共8页
为探究连作与轮作2种栽培模式对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党参连作和黄芪-党参轮作根际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及功能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2种... 为探究连作与轮作2种栽培模式对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党参连作和黄芪-党参轮作根际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及功能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随着党参生长发育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与轮作相比,连作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增加,而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显著降低。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总体代谢活性能力由大到小依次轮作始期、轮作采收期、连作始期、连作采收期;连作采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富度降低且分布均匀度较差,对碳源利用能力较弱。4类碳源(1种氨基酸类、1种糖类、2种酯类、1种酸类)与第1主成分(PC1)有较高正相关性,且这些碳源均为有机酸或糖类的衍生物,表明党参连作与轮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党参连作障碍干预及合理轮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连作障碍 轮作 根际微生物 碳源利用
下载PDF
贵州高海拔地区试种西洋参品质对比分析
18
作者 张吉光 刘瀚铮 +2 位作者 秦燕 周丽 商文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4-1410,共7页
为了评价试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的西洋参品质,参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了其与来自全国西洋参优质产区(山东文登、吉林抚松、陕西留坝)西洋参在总皂苷、总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品质因素上的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试种... 为了评价试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的西洋参品质,参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了其与来自全国西洋参优质产区(山东文登、吉林抚松、陕西留坝)西洋参在总皂苷、总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品质因素上的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试种西洋参总皂苷含量为2.65%,显著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2%的标准,但同比最低;贵州试种西洋参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71.3 mg/g,显著高于其他产地;总糖含量为15.1mg/g,显著高于吉林抚松(7.4 mg/g)和山东文登(5.8mg/g),与陕西留坝(19.8mg/g)相近;贵州试种西洋参Ca、Fe、Zn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高,含量分别为1854.6、129.1和15.9mg/kg;重金属元素未检出或含量显著低于国家允许的最高限定值。研究结果说明,试种地区能够进行西洋参的人工种植,试种西洋参品质达到或超出国家标准,证明贵州省部分地区具备生产优质西洋参的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人参皂苷 中药材品质 氨基酸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党参NBS-LRR家族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赵光辉 董林林 +4 位作者 宁康 怀浩 程宇飞 张娟 郭笑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61-1971,共11页
目的为解析党参NBS-LRR(Nucleotide-binding site and leucine-rich repeat)抗病基因家族,探究党参抗根腐病机制,从而解决党参根腐病害难题,促进党参育种及产业发展。方法基于党参响应根腐病病原菌的转录组数据,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目的为解析党参NBS-LRR(Nucleotide-binding site and leucine-rich repeat)抗病基因家族,探究党参抗根腐病机制,从而解决党参根腐病害难题,促进党参育种及产业发展。方法基于党参响应根腐病病原菌的转录组数据,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党参NBS-LRR家族基因进行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发育、表达模式及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成功鉴定到88个党参NBS-LRR家族基因,包括N、NL、CN、CNL、TN、TNL、PN共7种类型,分别有50、14、1、14、4、3、2个基因。结果表明,党参CNL及TNL类基因结构比较保守;党参CNL亚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扩增;党参NBS-LRR家族基因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条件下存在时间表达模式差异,且侵染前期(6-24 h)高表达的基因DN64786c1g6、DN64786c1g5、DN48234c0g2、DN54844c1g2、DN59747c0g3、DN56071c1g8、DN64591c1g1、DN48464c1g1、DN59886c0g1在调控党参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党参的抗病蛋白DN54844c1g2可能与GLR家族互作,进而通过调节Ca2+内流参与免疫调控;DN64786c1g5可能与CYTC-1和CYTC-2互作,进而通过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参与党参响应根腐病过程;DN59747c0g3可能与MPK3互作,进而通过参与MAP信号级联、磷酸化WRKY转录因子以及参与超敏反应(HR),在党参响应根腐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党参NBSLRR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对于探究党参抗根腐病机制、发掘基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转录组 NBS-LRR 表达分析 根腐病
下载PDF
党参气候生长条件及人工培育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权 《南方农机》 2023年第4期52-53,60,共3页
党参是我国中医领域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中药材,可以起到养血生津、健脾益肺的功效。依靠野生党参的生长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故人工培育党参已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了解高原气候条件对党参生产的影响以及党参的人工培育方法,笔者... 党参是我国中医领域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中药材,可以起到养血生津、健脾益肺的功效。依靠野生党参的生长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故人工培育党参已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了解高原气候条件对党参生产的影响以及党参的人工培育方法,笔者概述了党参的生长气候条件,探讨了高原气候条件下党参人工培育方法。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过程中构建适合党参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才能提高党参的品质和产量,更好地发挥出党参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气候 党参生长 人工培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