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LED光源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祥伟 刘世琦 +2 位作者 冯磊 刘景凯 薛小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243-248,共6页
以菊花小八叶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以红/蓝(7/1)处理最高,且叶绿... 以菊花小八叶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以红/蓝(7/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总量与红/蓝光比值呈正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不同光质处理对乌塌菜的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白光的Fm/Fo、Fv/Fo和ΦPSⅡ均最大;红光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而蓝光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白光能增加维生素C含量。综合分析得出,红/蓝(7/1)有利于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光质 叶绿素 光合特性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拟南芥室内繁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秀荣 沈宏 严小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拟南芥 室内繁种技术 播种 湿度 温度 光照 收获
下载PDF
乌塌菜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江华 赵颖 +2 位作者 汪承刚 张灵凤 张慧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为获得乌塌菜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试验和正交优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引物浓度、dNTP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PCR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数进一步优化,最终确立了适合乌塌菜IS... 为获得乌塌菜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试验和正交优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引物浓度、dNTP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PCR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数进一步优化,最终确立了适合乌塌菜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和程序。即20μL PCR反应体系含:30 ng模板DNA,0.50μmol.L-1引物,0.25 mmol.L-1 dNTP,1 mmol.L-1 Mg2+,1.0 U Taq DNA聚合酶。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50℃退火1 min,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这一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对乌塌菜进行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ISSR-PCR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我国乌塌菜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波 徐海 +4 位作者 陈龙正 张慧 况媛媛 杨靖华 袁希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X期9-16,共8页
在植物学分类上,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rosularis Tsen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菘、太古菜、黑菜等,其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本... 在植物学分类上,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rosularis Tsen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菘、太古菜、黑菜等,其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本文综述了我国乌塌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及主要种类、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生理相关研究以及分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我国乌塌菜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品种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钙对水杨酸调控番茄生长及光合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杜妍妍 李天来 +1 位作者 余朝阁 张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88,共4页
为探明钙对水杨酸(SA)调控番茄(L.esculentum Mill)生长及光合的效应,采用Ca2+(CaCl2)及Ca2+抑制剂(EGTA和LaCl3)叶面喷雾处理,研究其在SA诱导番茄生长及光合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A具有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番茄植株的光合速率的... 为探明钙对水杨酸(SA)调控番茄(L.esculentum Mill)生长及光合的效应,采用Ca2+(CaCl2)及Ca2+抑制剂(EGTA和LaCl3)叶面喷雾处理,研究其在SA诱导番茄生长及光合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A具有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番茄植株的光合速率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SA处理后再增施Ca2+,可进一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光合速率,Pn最高可达14.37CO2μmol.m-2.s-1,并使番茄叶绿素含量也进一步提高,最高值为2.22mg.g-1,比CK提高15%。在SA处理后再增施Ca2+抑制剂,则使番茄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同时也明显降低了植株的光合作用。Ca2+和SA在对番茄生长及光合反应中具有相互关联的作用,Ca2+是SA诱导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以及光合作用提高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有关二者间的作用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番茄 植株生长 光合
下载PDF
黄心乌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8
6
作者 汪维红 赵岫云 +4 位作者 于拴仓 许明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37,共6页
为了提高黄心乌类型白菜的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选用7个淮南黄心乌品种,研究不同品种、取蕾月份和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再生植株的倍性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孢子出胚率存在明显差异,只有3个品种09-9... 为了提高黄心乌类型白菜的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选用7个淮南黄心乌品种,研究不同品种、取蕾月份和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再生植株的倍性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孢子出胚率存在明显差异,只有3个品种09-96、09-97和09-98诱导出了胚状体,平均出胚率分别为1.13胚/蕾,2.93胚/蕾和4.63胚/蕾;33℃热激处理对小孢子的胚发生至关重要;与对照相比,0.2%正丁醇预处理5 h显著提高了09-97和09-98的出胚率;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单倍体、双单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都存在,但以双单倍体为主,09-97和09-98的双单倍体率分别达到70%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心乌 游离小孢子培养 丁醇预处理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杂交油菜德油6号花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海鑫 胡宁 +1 位作者 吴永成 李首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63-1964,共2页
[目的]探讨杂交油菜德油6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进行了免耕直播、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的单株根系、主茎、叶片、花序以及单株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 [目的]探讨杂交油菜德油6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进行了免耕直播、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的单株根系、主茎、叶片、花序以及单株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主茎干重所占单株重的比例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免耕直播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以及经济产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简化省工、节本增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德油6号 栽培方式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提高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效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舒英杰 周玉丽 +1 位作者 张子学 隋益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0期285-287,共3页
以黄瓜(津优40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溶液(0.00g/L、0.01g/L、0.05g/L,0.1g/L、0.15g/L、0.2g/L)浸种对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所有浓度的SA均能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 以黄瓜(津优40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溶液(0.00g/L、0.01g/L、0.05g/L,0.1g/L、0.15g/L、0.2g/L)浸种对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所有浓度的SA均能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性指数(VI);提高黄瓜萌发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了黄瓜萌发种子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10℃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源SA的最适宜作用浓度为0.0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黄瓜 萌发种子 抗冷性
下载PDF
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颖 宋江华 +2 位作者 汪承刚 张灵凤 张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9-453,共5页
对安徽省乌塌菜48份材料17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乌塌菜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系数8.67%~55.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0.998 2%,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8... 对安徽省乌塌菜48份材料17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乌塌菜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系数8.67%~55.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0.998 2%,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8 2%。叶柄长、展幅、株型、叶片长、外叶色、叶面皱缩度、心叶色、叶片数等8个形态性状累积贡献率达到71.821 5%,可反映出乌塌菜形态性状的基本信息。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8份材料聚为3大类,第1类14份材料,第2类25份材料,第3类仅9份材料,同一类群包括不同地方的品种。本研究为发挥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种质资源 形态多样性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特效植物营养素对芥菜型油菜的增产效果及表观遗传效应 被引量:20
10
作者 常萌蕾 余素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5-17,20,共4页
以芥菜型油菜常规种为材料,研究了特效植物营养素对油菜4代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第5代种子进行了测定,比较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幼苗株重、株高、叶片大小以及叶绿素、蛋白质和DNA含量。结果表明,SPNE使油菜增产的效果随着处理代数的... 以芥菜型油菜常规种为材料,研究了特效植物营养素对油菜4代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第5代种子进行了测定,比较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幼苗株重、株高、叶片大小以及叶绿素、蛋白质和DNA含量。结果表明,SPNE使油菜增产的效果随着处理代数的增加而增大.其优良性状能通过种子遗传。产生表观遗传效应.此效应也随着用SPNE处理代数的增加而增强,其中每代都用SPNE处理的油菜的增产效果最好,表明SPNE能在提高油菜产量的同时能使种子更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E 芥菜型油菜 增产效果 表观遗传效应
下载PDF
乌塌菜新种质的抗冻性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希环 刘倩倩 +2 位作者 周春雨 孙艳 刘维信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8-50,54,共4页
为提高‘上海小八叶’乌塌菜在北方地区的抗冻性和露地越冬能力,采用抗冻性强的‘平度薹菜’与乌塌菜进行变种间杂交,以‘上海小八叶’乌塌菜为轮回亲本进行4代回交,从自交后代中选出抗冻性强的乌塌菜新品系‘5-15’和‘6-9’。本试验... 为提高‘上海小八叶’乌塌菜在北方地区的抗冻性和露地越冬能力,采用抗冻性强的‘平度薹菜’与乌塌菜进行变种间杂交,以‘上海小八叶’乌塌菜为轮回亲本进行4代回交,从自交后代中选出抗冻性强的乌塌菜新品系‘5-15’和‘6-9’。本试验测定了新品系和亲本材料的露地越冬存活率、低温半致死温度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综合性能指数PI_(total),以期了解新品系的抗冻性及露地越冬性。试验结果表明,乌塌菜新品系的露地越冬成活率显著高于‘上海小八叶’,2年平均存活率分别达到83%(‘5-15’)和90%(‘6-9’),与父本‘平度薹菜’无显著差异。室内抗冻性鉴定结果显示,乌塌菜材料‘5-15’和‘6-9’和‘平度薹菜’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均达到-7℃以下,低于‘上海小八叶’;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的综合性能指数PI_(total)也反映出低温下乌塌菜材料‘5-15’和‘6-9’的光合性能要显著高于‘上海小八叶’。以上结果均表明乌塌菜新种质的抗冻性较其亲本‘上海小八叶’乌塌菜显著增强,通过对抗冻种质资源的杂交利用,可有效提高乌塌菜的越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新种质 露地越冬成活率 半致死温度(LT50)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乌塌菜主要植物学性状的变异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玉丽 舒英杰 常树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64,共4页
对63个乌塌菜品种的株高、最大展幅、单株叶片数、最大叶片面积、最大叶柄长、最大叶柄宽、单株鲜重、单株叶片重、单株叶柄重、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内叶色泽、外叶色泽、叶片茸毛、叶柄色泽、叶柄凹平等16个植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了... 对63个乌塌菜品种的株高、最大展幅、单株叶片数、最大叶片面积、最大叶柄长、最大叶柄宽、单株鲜重、单株叶片重、单株叶柄重、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内叶色泽、外叶色泽、叶片茸毛、叶柄色泽、叶柄凹平等16个植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了观测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乌塌菜的主要植物学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变异潜力,其中单株叶片数、单株叶片重、最大叶片面积、单株叶柄重、最大叶柄长、单株鲜重、最大叶柄宽和株高变异幅度较大,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最大展幅变异幅度较小;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最大展幅、单株叶片数、最大叶片面积和最大叶柄长5个植物学性状累积贡献率为85.100 7%,可反映出乌塌菜主要植物学特征性状的基本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植物学性状 变异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菜薹和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位点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辉 覃兴 王玉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0,共3页
鉴定了菜薹和乌塌菜在育性位点上的基因型,以期为菜薹和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奠定基础。以白菜核不育系00S107为测交材料,对23个菜薹和乌塌菜可育品系育性位点基因型进行鉴定和基因频率测定。结果表明:显性恢复基因Msf的频率为8... 鉴定了菜薹和乌塌菜在育性位点上的基因型,以期为菜薹和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奠定基础。以白菜核不育系00S107为测交材料,对23个菜薹和乌塌菜可育品系育性位点基因型进行鉴定和基因频率测定。结果表明:显性恢复基因Msf的频率为89.13%,隐性可育基因ms的频率仅有10.87%,纯合显性恢复基因型MsfMsf占8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乌塌菜 核基因雄性不育
下载PDF
热激诱导不结球白菜热激蛋白合成与耐冷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佳秋 侯喜林 朱红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以不结球白菜暑绿为试材,研究了热激处理(42℃)诱导不结球白菜热激蛋白(BcHSP)合成与耐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激处理明显增强了不结球白菜幼苗的耐冷性,降低了膜伤害程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 以不结球白菜暑绿为试材,研究了热激处理(42℃)诱导不结球白菜热激蛋白(BcHSP)合成与耐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激处理明显增强了不结球白菜幼苗的耐冷性,降低了膜伤害程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含量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已从热激诱导的不结球白菜中克隆了小分子量BcHSP基因(日本DNA数据库DDBJ登录号:AB367955)。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BcHSP的表达量与耐冷性相一致。低温(4℃)胁迫下,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BcHSP可维持大肠杆菌较高的细胞活力,这些结果表明BcHSP合成与不结球白菜耐冷性的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热激蛋白 耐冷性 实时定量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乌塌菜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舒英杰 周玉丽 王宏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6期176-179,共4页
研究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下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差异。以凤阳地区长势较好的精选菊花心和绿领乌塌菜两个乌塌菜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栽植密度对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高大... 研究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下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差异。以凤阳地区长势较好的精选菊花心和绿领乌塌菜两个乌塌菜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栽植密度对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高大的半直立型精选菊花心品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塌地型的绿领乌塌菜品种,但Vc含量后者却极显著高于前者;为了获得高产,凤阳地区乌塌菜应选用精选菊花心品种在8月24日左右播种,定植株行距为18cm×18cm~25cm×25cm,若要求较高的Vc含量时,应选用绿领乌塌菜品种在9月24日左右播种,定植时的株行距为32cm×3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品种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江淮地区乌塌菜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灵凤 宋江华 +2 位作者 汪承刚 赵颖 张慧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4-35,共2页
对江淮地区12个乌塌菜品种的形态特性、生长情况及产量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比较和统计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塌地乌2号"和"塌地乌8号"综合表现最佳,生长势强、株型美观、生长整齐、... 对江淮地区12个乌塌菜品种的形态特性、生长情况及产量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比较和统计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塌地乌2号"和"塌地乌8号"综合表现最佳,生长势强、株型美观、生长整齐、较耐抽薹、产量高,适宜在江淮流域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江西油菜生产展望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平 卢坚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2-524,共3页
分析了江西油菜的生产现状、发展前景及潜力,并面对当前形势,提出了江西省油菜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油菜 市场 产业前景 对策
下载PDF
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英杰 周玉丽 秦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63份乌塌菜种质资源的株高、最大展幅、单株叶片数、最大叶片面积、最大叶柄长、最大叶柄宽、单株重、单株叶片重、单株叶柄重、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63... 对63份乌塌菜种质资源的株高、最大展幅、单株叶片数、最大叶片面积、最大叶柄长、最大叶柄宽、单株重、单株叶片重、单株叶柄重、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63份乌塌菜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变异潜力,其中单株叶片数、单株叶片重、最大叶片面积、单株叶柄重、最大叶柄长度、单株重、最大叶柄宽度、株高变异较大,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最大展幅变异较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叶柄宽度与最大展幅不相关,最大叶柄宽度与最大叶柄长度呈负相关,其余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15处,供试材料可分为5个不同的类型,各类型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农艺性状 变异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乌塌菜Ogura雄性不育系组合与保持系组合杂种优势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波 徐海 +1 位作者 陈龙正 袁希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7-199,共3页
以3个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tris L.ssp.chinesis(L.)Makino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黄心乌)Ogura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材料为母本,与5个乌塌菜稳定材料(含2个保持系)为父本配制了5对组合,进行了乌塌菜雄性不育系组合与保持系... 以3个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tris L.ssp.chinesis(L.)Makino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黄心乌)Ogura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材料为母本,与5个乌塌菜稳定材料(含2个保持系)为父本配制了5对组合,进行了乌塌菜雄性不育系组合与保持系组合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配制的组合杂种优势差异不显著,但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组合杂种优势在大多数成对组合中表现较好;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乌塌菜杂种一代品种选育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安徽乌菜DNA提取与InDel引物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福萌 王明霞 +4 位作者 刘童光 张其安 方凌 王本勤 刘雪静 《中国瓜菜》 CAS 2014年第2期36-38,共3页
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了153个品种的安徽乌菜DNA,并进行2次重复,均获得了较理想的DNA产物。通过试验确定了安徽乌菜InDel-PCR的10μL最佳反应体系:1×PCR Buffer 1μL,dNTP 0.2μL,引物1μL,Taq E 0.1μL,DNA 1μL,ddH2O 6.7μL;最佳... 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了153个品种的安徽乌菜DNA,并进行2次重复,均获得了较理想的DNA产物。通过试验确定了安徽乌菜InDel-PCR的10μL最佳反应体系:1×PCR Buffer 1μL,dNTP 0.2μL,引物1μL,Taq E 0.1μL,DNA 1μL,ddH2O 6.7μL;最佳PCR扩增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5℃退火40 s,72℃延伸40 s,共36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10℃保存。从供试的66对InDel引物中筛选出31对适合安徽乌菜、条带清晰、重复性高、多态性好的引物,为安徽乌菜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乌菜 DNA提取 INDEL 引物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