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绿原酸对番茄幼苗低温耐性的生理调控效应
1
作者 李艳梅 姜丽娜 +4 位作者 孙向阳 李常保 周明 孙焱鑫 索琳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番茄(Solunum lycopersacum)强耐低温品种京番401(JF401)和弱耐低温品种京番101(JF101)为试验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基于前期试验获得的参数,设置6个绿原酸(CGA)根施浓度处理:0、0.005、0.025、0.05、0.1和0.25 g/L。根施CGA后,番茄幼苗在正常温度下生长5周,然后在低温(昼夜温15℃/5℃)胁迫下生长6天。在低温胁迫结束后2天,用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完全展开叶片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及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调查番茄幼苗地上部鲜重(SFW)、根系鲜重(RFW)和总鲜重(TFW);测定完全展开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叶绿体色素含量(Chl.a、Chl.b、Car)、自由水含量(LFW)和束缚水含量(LBW);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供试CGA浓度范围内,JF401和JF101番茄幼苗的耐冷性均随CGA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高耐冷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分别出现在0.1和0.05 g/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D值与Fv/Fm、Qp、ФPSII、Chl.a、Chl.(a+b)、SFW、RFW、TFW、SOD、POD、CAT和LBW显著正相关(R=0.72~0.98),与H_(2)O_(2)、NPQ、REC、MDA和LFW显著负相关(R=0.63~0.98)。PCA主成分分析表明,SFW、Chl.b、Chl.(a+b)、Qp、ФPSII和LBW是影响两品种番茄苗期低温耐性的共性关键指标。在CGA最佳浓度下,京番101幼苗的ФPSII、Chl.(a+b)、LBW和SFW较CK的增幅分别为157.7%、35.5%、8.4%和24%,京番401幼苗的增幅分别为223.5%、64.9%、31.2%和62%。【结论】低温胁迫下,根施适量绿原酸可通过改善光能吸收及利用、降低水分生理代谢、增强酶促抗氧化防御和清除活性氧等多途径调控机制,显著提升番茄幼苗低温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绿原酸(CGA) 低温胁迫 番茄 叶绿素 束缚水
下载PDF
44份西瓜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马肖静 刘勇鹏 +5 位作者 尚文凯 高宁宁 张涛 朴凤植 王永 赵卫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以44份西瓜种质为试验材料,设置0(CK)和150 mmol·L^(-1)NaCl 2个处理水平,测定不同西瓜种质幼苗的15项指标。以15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耐盐性评价依据,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法、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综合... 以44份西瓜种质为试验材料,设置0(CK)和150 mmol·L^(-1)NaCl 2个处理水平,测定不同西瓜种质幼苗的15项指标。以15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耐盐性评价依据,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法、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71.10%;以耐盐系数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10个高度耐盐、21个中度耐盐、13个弱耐盐西瓜种质资源。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5的种质分别是HY-91、DQ-308、W19-15、HY-73、W19-10,归为聚类分析中的第一类,属于强耐盐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苗期 耐盐性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番茄秸秆堆肥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3
作者 杨冬艳 王丹 +2 位作者 桑婷 冯海萍 赵云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我国是番茄生产大国,番茄秸秆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急需无害化处理和利用。试验将番茄秸秆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形成有机肥料,在番茄种植底肥中添加不同用量番茄秸秆堆肥(TS),通过分析番茄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优... 【目的】我国是番茄生产大国,番茄秸秆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急需无害化处理和利用。试验将番茄秸秆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形成有机肥料,在番茄种植底肥中添加不同用量番茄秸秆堆肥(TS),通过分析番茄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优化番茄堆肥施用方案,旨在探索番茄秸秆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方法】采用盆栽的方法,按照堆肥与干土质量比,设置1%、2%、3%、4%添加量处理,分析定植30 d的番茄幼苗植株生长指标、根系形态指标和根际养分含量以及相关关系。【结果】相比不添加对照CK,1%添加量番茄秸秆堆肥(TS)处理的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全株干物质量和壮苗指数均显著低于CK,其根系在>5 mm径级范围内的根表面积、投影面积和根体积也低于CK。TS 2%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幼苗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降低根系平均直径,但对地上部生长和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3%TS和4%TS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幼苗植株株高、茎粗和全株干物质量的积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3%TS处理在提高番茄幼苗根体积和根表面积上显著高于4%TS处理。径级范围在0~0.5 mm和0.5~2.0 mm的根系对番茄根系长度的贡献率最大,添加番茄秸秆堆肥处理能够增加<0.5 cm和0.5~2.0 mm径级范围的根系长度,增加0.5~2.0 mm径级范围的根表面积和投影面积,其中3%TS处理增加幅度最高。3%TS和4%TS处理能够提高番茄幼苗根际土壤全碳、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其中土壤速效磷养分含量增幅最高,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速效磷是影响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建成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结论】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在底肥中添加干质量比3%的番茄秸秆堆肥可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环境,增加番茄幼苗根系生物量,促进地上部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秸秆堆肥 番茄幼苗 根系形态
下载PDF
适于北京地区设施番茄生长的生态化栽培基质筛选研究
4
作者 聂青 赵懿 +3 位作者 李婷 刘士华 王立征 曲明山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设施番茄生产的生态化栽培基质,以蚯蚓粪、菇渣和粉煤灰等废弃物资源为原料,部分替代草炭,同时添加有机肥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开发了生态化园艺栽培基质,在北京市密云区进行设施番茄生产,筛选出了适于番茄生产的生... 为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设施番茄生产的生态化栽培基质,以蚯蚓粪、菇渣和粉煤灰等废弃物资源为原料,部分替代草炭,同时添加有机肥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开发了生态化园艺栽培基质,在北京市密云区进行设施番茄生产,筛选出了适于番茄生产的生态栽培基质。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基质相比,利用基质4(草炭∶蚯蚓粪∶有机肥∶土=3∶4∶1∶2)生产的番茄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和水分生产效率均表现为最好,定植后50 d,基质4栽培的番茄株高最高(173.8 cm),较对照(CK)提高5.33%,差异显著;最终产量较CK生产的番茄提高29.31%;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Vc含量达到207.8 mg·kg^(-1),较CK处理高7.8%,差异达显著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1%,较CK提高21.78%,差异极显著;水分生产效率为31.32 kg·m^(-3),较CK处理高30.71%,达到显著差异。综上,草炭、蚯蚓粪、有机肥和土4种物质混配比例为3∶4∶1∶2的生态化基质适宜北京地区设施番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设施番茄 生态化 基质 筛选
下载PDF
基于Swin Transformer与GRU的低温贮藏番茄成熟度识别与时序预测研究
5
作者 杨信廷 刘彤 +2 位作者 韩佳伟 郭向阳 杨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面向绿熟番茄采后持续转熟特征,适时调温是满足不同成熟度番茄适宜贮运温度需求的关键,而果实成熟度自动识别与动态预测则是实现温度适时调控的基础条件。本文基于Swin Transformer与改进GRU提出了一种番茄成熟度识别与时序动态预测模型... 面向绿熟番茄采后持续转熟特征,适时调温是满足不同成熟度番茄适宜贮运温度需求的关键,而果实成熟度自动识别与动态预测则是实现温度适时调控的基础条件。本文基于Swin Transformer与改进GRU提出了一种番茄成熟度识别与时序动态预测模型,首先通过融合番茄两侧图像获取番茄表观全局红色总占比,构建不同成熟番茄图像数据集,并基于迁移学习优化Swin Transformer模型初始权重配置,实现番茄成熟度分类识别;其次,周期性采集不同储藏温度(4、9、14℃)下番茄图像数据,结合番茄初始颜色特征与贮藏环境信息,构建基于Swin Transformer与GRU的番茄成熟度时序预测模型,并融合时间注意力模块优化模型预测精度;最后,对比分析不同模型预测结果,验证本研究所提模型的准确性与优越性。结果表明,番茄成熟度正确识别率为95.783%,相比VGG16、AlexNet、ResNet50模型,模型正确识别率分别提升2.83%、3.35%、12.34%。番茄成熟度时序预测均方误差(MSE)为0.225,相比原始GRU、LSTM、BiGRU模型MSE最高降低29.46%。本研究为兼顾番茄成熟度实现贮藏温度柔性适时调控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低温贮藏 成熟度识别 时序预测模型 Swin Transformer GRU
下载PDF
3种樱桃番茄砧木种子发芽试验
6
作者 林秋金 江莉 +2 位作者 牛先前 苏金强 林秀香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1期7-9,共3页
以3种樱桃番茄砧木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的催芽播种温度对种子萌发启动时间、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株高、长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种子‘托鲁巴姆’较适宜的催芽温度为变温20~30℃,其次是恒温28℃;‘托鲁巴姆’种子适宜的播种... 以3种樱桃番茄砧木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的催芽播种温度对种子萌发启动时间、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株高、长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种子‘托鲁巴姆’较适宜的催芽温度为变温20~30℃,其次是恒温28℃;‘托鲁巴姆’种子适宜的播种温度为变温20~30℃,‘京丰808’适宜的播种温度为25℃、28℃、31℃和变温1,‘浙砧一号’适宜的播种温度为25℃、28℃和变温1;‘京丰808’和‘浙砧一号’种子萌发适应的温度范围宽,具有优良的萌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砧木 发芽
下载PDF
漳州樱桃番茄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7
作者 林秀香 牛先前 +2 位作者 陈国跃 江莉 林秋金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1期58-59,62,共3页
针对漳州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了漳州地区樱桃番茄栽培存在的问题,并从樱桃番茄的栽培模式、品种选择、育苗技术及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因地制宜总结了漳州樱桃番茄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漳州樱桃番茄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漳州 樱桃番茄 栽培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鱼蛋白有机液肥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李云飞 王冰华 王铁臣 《蔬菜》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探讨增施鱼蛋白有机液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以每667m^(2)施用高钾水溶肥5.0kg为对照,设置每667 m^(2)施用高钾水溶肥3.5 kg+鱼蛋白有机液肥5.0 L、高钾水溶肥2.0 kg+鱼蛋白有机液肥5.0 L、高钾水溶肥0.5kg+鱼蛋白有机液肥5.0L这3个化肥... 为探讨增施鱼蛋白有机液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以每667m^(2)施用高钾水溶肥5.0kg为对照,设置每667 m^(2)施用高钾水溶肥3.5 kg+鱼蛋白有机液肥5.0 L、高钾水溶肥2.0 kg+鱼蛋白有机液肥5.0 L、高钾水溶肥0.5kg+鱼蛋白有机液肥5.0L这3个化肥减量处理,比较分析化肥减量增施鱼蛋白有机液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和果实性状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用5.0L鱼蛋白有机液肥的情况下,减少水溶肥用量会降低番茄的株高、叶长和叶宽,但促进了茎粗、果实纵横径的生长,其中不同处理的果实纵径差异不显著,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水溶肥用量的减少先升高再降低,以每667 m^(2)每次追施高钾水溶肥3.5 kg和2.0 kg的果形指数最大,但与其他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平均单穗坐果数没有显著差异,单果质量和果实纵横径的变化趋势一致,每667 m^(2)每次追施高钾水溶肥0.5 kg的小区产量最大。因此,在追求产量的情况下,果实膨大至采收前以每667 m^(2)每次追施高钾水溶肥+0.5 kg鱼蛋白有机液肥5.0 L的肥料配比最适合生产;如果追求品质,每667 m^(2)每次追施高钾水溶肥2.0 kg+鱼蛋白有机液肥5.0 L的肥料配比有利于生产,比对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提高5.8%,667 m^(2)产量提高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追肥 高钾水溶肥 鱼蛋白有机液肥 产量 可溶性固形物
下载PDF
果实发育期盐胁迫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佟倩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植物抗盐性指标是研究植物抗盐机理和盐能力的基础,本试验利用营养土模拟土壤盐渍化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求为进一步研究盐胁迫条件下番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04 mol/LNaCl... 植物抗盐性指标是研究植物抗盐机理和盐能力的基础,本试验利用营养土模拟土壤盐渍化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求为进一步研究盐胁迫条件下番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04 mol/LNaCl、0.08 mol/L NaCl、0.16 mol/L NaCl 3个盐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番茄植株高度和茎粗的生长。在整个处理期间,NaCl盐浓度越大,对番茄植株高度生长的抑制越大。盐胁迫明显降低番茄的单株产量和单果重,随着NaCl盐浓度的增加,这种作用越强。盐胁迫对番茄单株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单果重量减小造成的,而不是由番茄每株的果数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盐胁迫 果实发育期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西红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永强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筛选出西红柿无土栽培最佳的灌溉方式,为云南省通海县西红柿栽培产业提供依据。【方法】以“千禧”樱桃西红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滴灌、潮汐式灌溉、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3种灌溉方式对西红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 【目的】筛选出西红柿无土栽培最佳的灌溉方式,为云南省通海县西红柿栽培产业提供依据。【方法】以“千禧”樱桃西红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滴灌、潮汐式灌溉、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3种灌溉方式对西红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滴灌技术时,西红柿生长效果最好,成熟期鲜重最大;滴灌、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时西红柿成熟期干重明显高于潮汐式灌溉处理;潮汐式灌溉下西红柿可溶性糖含量为最高,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西红柿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结论】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是最有利于西红柿生长的灌溉方式,此时西红柿产量最高、果实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西红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哈茨木霉菌不同接种方法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11
作者 韩冰 高文瑞 +4 位作者 孙艳军 郑子松 张晓青 韩琪 张洪永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以番茄品种千禧为试验材料,研究6种哈茨木霉菌接种方法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哈茨木霉菌会使番茄种子发芽时间延长,早期发芽率降低,幼苗发芽指数降低,但对最终发芽率影响不大;接种400、600倍液... 以番茄品种千禧为试验材料,研究6种哈茨木霉菌接种方法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哈茨木霉菌会使番茄种子发芽时间延长,早期发芽率降低,幼苗发芽指数降低,但对最终发芽率影响不大;接种400、600倍液和0.05、0.10 g/株哈茨木霉菌的番茄幼苗茎粗和叶长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而株高与CK相比显著降低(P<0.05);接种0.05、0.10g/株哈茨木霉菌的番茄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及壮苗指数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接种0.05、0.10、0.20 g/株哈茨木霉菌的番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接种200、600倍液和0.10 g/株哈茨木霉菌的番茄幼苗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而叶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其中播种时施用哈茨木霉菌0.05 g/株的番茄幼苗叶柄长、地下部鲜重及叶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其他5种接种方法(P<0.05),株高显著低于其他5种接种方法(P<0.05)。表明6种哈茨木霉菌接种方法对番茄幼苗生长和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播种时施用哈茨木霉菌0.05 g/株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菌 番茄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樊建霞 吴琼 +1 位作者 游龙 覃贵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4,共8页
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连作土常规施肥(CK1),连作土化肥减施30%(CK2),连作土化肥减施基础下分别施用细菌型芽孢杆菌(XJ)、真菌型木霉菌(ZJ)、放线菌型链霉菌肥(FJ)及其组合性处理(XZ、XF、ZF、XZF),探索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 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连作土常规施肥(CK1),连作土化肥减施30%(CK2),连作土化肥减施基础下分别施用细菌型芽孢杆菌(XJ)、真菌型木霉菌(ZJ)、放线菌型链霉菌肥(FJ)及其组合性处理(XZ、XF、ZF、XZF),探索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应用于连作番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化肥减施30%处理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pH值、SOC、HU、NH_(4)^(+)-N、NO_(3)^(-)-N、AP、AK)、酶活性(SUE、CAT、SUC、CEL)、微生物量(MBC、MBN、MBP)、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果实品质(维生素C、LYC、TSSC、TOA、TSS),产量降低。与CK2相比,化肥减施基础下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改善土壤性质,提升土壤酶活性,增加亚硝化螺菌和亚硝化单胞菌为主的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提高番茄品质;但不同种群菌肥间存在竞争作用,整体以ZX、FJ处理存在较优值,与CK1相比,二者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2%、13.98%。综上,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促进番茄品质、改善土壤性质及提高微生物活性,然而不同微生物菌肥组合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链霉菌不宜与其他菌肥组合使用;因此,建议在连作番茄土壤中单施链霉菌肥或木霉菌配施芽孢杆菌菌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番茄 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氨氧化菌
下载PDF
番茄SlMYB48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13
作者 刘佳凤 郭晓青 +8 位作者 王桂强 王虹云 朱桐 曹守军 姚建刚 张丽莉 张瑞清 赵婧 李涛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家族中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成员之一,为挖掘更多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信息,初步探究其表达模式及功能,以番茄AilsaCraig为试材,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SlMYB48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家族中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成员之一,为挖掘更多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信息,初步探究其表达模式及功能,以番茄AilsaCraig为试材,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SlMYB48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番茄SlMYB4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08bp,编码235个氨基酸,在番茄的根中表达量最高,叶中次之。SlMYB48蛋白含有保守的MYB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中,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对SlMYB48启动子分析,发现其含有大量的逆境响应元件,qRT-PCR及RNA-seq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高盐、生物逆境胁迫条件下,SlMYB48基因表达量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干旱胁迫条件下表达量下降,推测其可能参与番茄生物及非生物逆境胁迫反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番茄SlMYB48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SlMYB48 表达分析 定位
下载PDF
番茄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和氮平衡的影响
14
作者 孙昭安 张译文 +4 位作者 江丽华 李昭君 郭鑫 曹慧 孟凡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5-764,共10页
【目的】定量番茄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氮量以及土壤残留的肥料氮量,评估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土壤氮平衡以及土壤净残留肥料氮的影响。【方法】通过15N尿素示踪结合盆栽试验,试验番茄品种‘齐达利’和‘017’,包括嫁接和不嫁接以及... 【目的】定量番茄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氮量以及土壤残留的肥料氮量,评估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土壤氮平衡以及土壤净残留肥料氮的影响。【方法】通过15N尿素示踪结合盆栽试验,试验番茄品种‘齐达利’和‘017’,包括嫁接和不嫁接以及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借助15N标记技术区分植株和土壤中源于肥料氮和土壤氮的贡献,进而追踪肥料氮去向;计算土壤氮吸收的加氮交互效应(即施氮与不施氮植株对土壤氮吸收的差值),最终评估土壤氮的平衡。【结果】番茄植株干重和氮吸收量对施氮的响应取决于接穗品种和嫁接处理。肥料氮对整个植株氮吸收贡献率为35.9%—38.8%,对地上部氮吸收的贡献(35.9%—39.9%)高于根系(31.6%—36.2%)。土壤氮吸收的加氮交互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正值,嫁接对加氮交互效应无显著影响。各处理肥料氮分配到植株地上部、土壤和损失的平均比值为4.0﹕2.6﹕3.4,作物-土壤系统对氮肥的总回收率(地上部吸收+土壤残留)为70%。在施氮量250 kg·hm^(-2)水平,各处理的土壤残留肥料氮无法弥补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本身氮,从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土壤本身氮肥力的消耗。【结论】如果选择增加氮肥投入来弥补土壤本身氮的消耗,可能导致氮肥损失的风险。本研究中,与番茄‘齐达利’自根苗、‘017’自根苗和嫁接苗相比,‘齐达利’接穗与南瓜砧木组合增加了根际土壤对肥料氮的固持,降低了肥料氮的损失。因此,合适砧穗组合可能是保持番茄土壤氮肥力的有效园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氮肥利用率 加氮交互效应 化肥氮去向 15N标记
下载PDF
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15
作者 王凯彬 王晓敏 +7 位作者 熊文汶 付龙 寇存莲 申晓雨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目的】明确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为番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方法】以大粉果安纳西和大红果SV4224TH 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各部分的颜色与大小进行测定与计算,采用改良苯酚... 【目的】明确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为番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方法】以大粉果安纳西和大红果SV4224TH 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各部分的颜色与大小进行测定与计算,采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小孢子细胞学观察。【结果】2个番茄品种小孢子发育均经历了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和成熟花粉粒时期,且各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器外观形态密切相关,当番茄花蕾较小(安纳西纵径为5.54~8.83 mm、横径为2.33~3.35 mm;SV4224TH纵径为5.44~9.19 mm、横径为2.38~3.56 mm),花萼略微裂开呈绿色,花冠呈浅绿色且花药呈浅黄色时,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当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2个品种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占比与花蕾纵径、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879和0.879、0.710,而与花蕾的纵横经比,花药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无极显著相关性;花蕾纵径在7.00~7.99 mm时,安纳西和SV4224TH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占比最高,分别为98.50%和94.50%;花蕾横径在2.00~2.99 mm时,二者最高值分别为68.15%和61.55%。【结论】安纳西和SV4224TH的小孢子培养的最佳选蕾标准为花蕾纵径在7.00~7.99 mm,花萼略微裂开呈绿色,花冠呈浅绿色且花药呈浅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小孢子 花器形态 发育时期 单核靠边期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与AM真菌配施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陈军 郑青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基于种植番茄6年的连作土,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不施化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下增施AM真菌(AM)、普通生物有机肥(CF)、新型生物有机肥(NF)及AM真菌分别配施普通生物有机肥(ACF)、新型生物有机肥(ANF),探索生物有机肥与AM真... 基于种植番茄6年的连作土,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不施化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下增施AM真菌(AM)、普通生物有机肥(CF)、新型生物有机肥(NF)及AM真菌分别配施普通生物有机肥(ACF)、新型生物有机肥(ANF),探索生物有机肥与AM真菌配施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在连作土中常规施肥处理(CK2)的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小。与CK2相比,AM真菌-生物有机肥相关处理(AM、CF、NF、ACF、ANF)均略增加了pH值,提高了有机质(OM)、微生物量碳、速效养分(AN、AP、AK)、交换性镁(EMg)及交换性钙(ECa)含量,提升了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等品质参数,各指标均以AM真菌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ACF、ANF)的效果较佳。Illumina HiSeq测序结果表明,AM真菌-生物有机肥相关处理均降低了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CK1、CK2相比,轮枝菌属(Gibellulopsis)、镰刀菌属(Fusarium)、腐质霉属(Humicol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整体以ANF存在极值。相关分析及RDA结果表明,除pH值外,其他土壤因子与果实品质参数均存在密切关系,且OM、MBC含量是影响斗管囊霉属的主要土壤因子,而ECa是决定轮枝菌属、镰刀菌属、腐质霉属丰度的主要土壤因子。综上,AM真菌、生物有机肥均可提高连作番茄品质、改善土壤性质及调控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AM真菌配施以新型生物有机肥更适合番茄连作土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物有机肥 AM真菌 品质 土壤性质 真菌群落
下载PDF
番茄新品种天潍204的选育
17
作者 林桂玉 吕金浮 +3 位作者 杨园园 田素波 刘永光 薛其勤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天潍204是以KMT6013为母本、TSV62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粉果番茄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节间适中,叶色浓绿。果实扁圆形,无绿色果肩,果实横切面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00 g,果肉厚度0.9 cm,心室数3~4个,果实硬度较高... 天潍204是以KMT6013为母本、TSV62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粉果番茄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节间适中,叶色浓绿。果实扁圆形,无绿色果肩,果实横切面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00 g,果肉厚度0.9 cm,心室数3~4个,果实硬度较高,口感酸甜,适应性强。一般667 m^(2)产量3635.5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1.20%,番茄红素含量123.4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35.01 mg·100 g^(-1),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花叶病毒病(TMV)、叶霉病、枯萎病,适合于山东、河南各地春、秋、冬保护地栽培。2022年6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新品种 天潍204 杂交1代
下载PDF
优质番茄新品种青恋521的选育
18
作者 史小强 胡京昂 +4 位作者 张丽霞 张颜 巩彪 张冰 周涛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青恋521是以D3-8-5为母本、TB1430-3-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无限生长型早熟番茄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普通花叶,叶色深绿,7~8节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3片叶。中大果,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粉色,果实圆形,硬度中,平均单果质量223 ... 青恋521是以D3-8-5为母本、TB1430-3-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无限生长型早熟番茄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普通花叶,叶色深绿,7~8节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3片叶。中大果,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粉色,果实圆形,硬度中,平均单果质量223 g。维生素C含量(w,后同)15.68 mg﹒100 g^(-1),总酸含量0.3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可溶性总糖含量3.48%,番茄红素含量78.5 mg·kg^(-1),鲜食酸甜可口,品质佳。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MV)、叶霉病、枯萎病及根结线虫病均有一定的抗性,综合抗性强。丰产性较好,平均667 m^(2)产量7563.4 kg。适宜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早春保护地及越冬温室种植。2021年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新品种 青恋521 优质
下载PDF
铁锌硒配施对番茄果实品质、风味物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张玉静 赫连一歌 +4 位作者 梁文杰 栗国栋 张铖锋 张毅 石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62,共13页
本试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采取根部基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喷施蒸馏水(CK)、叶面喷施50μmol(Zn)∙L^(−1)ZnSO_(4)·7H_(2)O[Zn(L)]、叶面喷施100μmol(Fe)∙L^(−1)EDTA-Fe[Fe(L)]、根部施用0.1 g(Zn)∙L^(−1)ZnSO_(4)... 本试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采取根部基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喷施蒸馏水(CK)、叶面喷施50μmol(Zn)∙L^(−1)ZnSO_(4)·7H_(2)O[Zn(L)]、叶面喷施100μmol(Fe)∙L^(−1)EDTA-Fe[Fe(L)]、根部施用0.1 g(Zn)∙L^(−1)ZnSO_(4)·7H_(2)O[Zn(R)]、根部施用0.1 g(Zn)∙L^(−1)ZnSO_(4)·7H_(2)O+叶面喷施100μmol(Fe)∙L^(−1)EDTA-Fe[Zn(R)+Fe(L)]、根部施用0.05 g(Se)∙L^(−1)富硒有机肥[Se(R)]、根部施用0.05 g(Se)∙L^(−1)富硒有机肥+叶面喷施50μmol(Zn)∙L^(−1)ZnSO_(4)·7H_(2)O[Se(R)+Zn(L)]、根部施用0.05 g(Se)∙L^(−1)富硒有机肥+叶面喷施100μmol(Fe)∙L^(−1)EDTA-Fe[Se(R)+Fe(L)]共8个处理,研究铁锌硒配施对番茄果实品质、风味物质及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铁锌硒单施与配施均能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单果重,其中Zn(R)较CK单果重显著增加63.40%(P<0.05)。2)Zn(L)和Se(R)+Zn(L)处理与CK相比均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其中Se(R)+Zn(L)处理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3.88%和55.17%(P<0.05)。3)与CK相比,Se(R)+Zn(L)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必需氨基酸中缬氨酸、苯丙氨酸以及丝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5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4)Zn(R)+Fe(L)、Se(R)+Zn(L)、Se(R)+Fe(L)处理均有利于增加番茄果实中风味物质含量,提高作物风味品质,表现为Zn(R)+Fe(L)>Se(R)+Zn(L)>Se(R)+Fe(L)。5)与CK相比,铁锌硒单施及配施基本上能够增加番茄果实的大量及微量元素含量,其中Zn(L)、Fe(L)处理下Ca含量均可显著提高110.00%,Mn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3.86%、121.16%(P<0.05);Se(R)、Se(R)+Zn(L)处理下Mn含量显著上升350.62%、307.88%(P<0.05)。6)对番茄果实生长及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Zn(R)+Fe(L)、Se(R)+Zn(L)处理的综合得分较高,即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提升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铁锌硒肥 根施 叶面喷施 果实品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20
作者 魏宇飞 覃仁柳 +5 位作者 丁点草 黎永斌 谢源源 屈达才 赵天义 杨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共13页
为构建番茄生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挖掘有益的微生物资源,比较了不同生育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肥力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基于传统与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番茄幼苗期、花芽分化期、结果期根际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细菌、真菌... 为构建番茄生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挖掘有益的微生物资源,比较了不同生育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肥力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基于传统与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番茄幼苗期、花芽分化期、结果期根际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细菌、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结果显示,番茄结果期根际土壤中具有更为丰富的碳、氮、磷源;另一方面,不同生育期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KD4-96,norank_f_A4b和Bryobacter属细菌是幼苗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TM7a和Saccharomonospora属细菌是花芽分化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Gem⁃matimonas属细菌是结果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此外,鲍尔壶菌属(Powellomyces)真菌是幼苗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真菌属;Apiotrichum和unclassified_f_Chytridiaceae真菌是花芽分化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真菌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是结果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真菌属。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形成了特异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幼苗期根际土壤中主要富集了可以产生生长激素的微生物类群;花芽分化期根际土壤中主要富集了具有抗逆功能的微生物类群;结果期根际土壤中主要富集了具有促进养分循环功能的微生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育期 根际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