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8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对草菇菌株VG39生理及转录组影响
1
作者 张童言 郑婷婷 +3 位作者 万佳宁 李正鹏 龚明 张建国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G39和V23(对照)的菌丝进行低温(4℃)处理,检测处理前后多糖、赖氨酸、可溶性蛋白、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红外检测、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时,与菌株V23比较,菌株VG39多糖和赖氨酸含量... 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G39和V23(对照)的菌丝进行低温(4℃)处理,检测处理前后多糖、赖氨酸、可溶性蛋白、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红外检测、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时,与菌株V23比较,菌株VG39多糖和赖氨酸含量较高;与未经低温处理比较,两个菌株多糖、赖氨酸、可溶性蛋白、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未经低温处理比较,菌株VG39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明显减少;有882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DEGs),核糖体中的DEGs数量(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2个下调表达基因)最多,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的DEGs数量(8个上调表达基因)较多。研究结果为分析菌株VG39对低温耐受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低温胁迫 多糖 赖氨酸 红外光谱 转录组
下载PDF
草菇在黔西南可栽培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荣波 许珍涌 +2 位作者 石通泽 杨林兴 伍燕 《种子科技》 2024年第6期70-72,114,共4页
草菇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还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草菇因出菇期较短而备受各地菌农青睐,在全国被广泛种植。黔西南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的香菇、平菇菌棒可以被二次利用生产草菇,能较好地提高菌棒生物质转化率,综合提... 草菇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还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草菇因出菇期较短而备受各地菌农青睐,在全国被广泛种植。黔西南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的香菇、平菇菌棒可以被二次利用生产草菇,能较好地提高菌棒生物质转化率,综合提高食用菌产出率。基于此,阐述了草菇在黔西南可栽培价值,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黔西南 栽培特性 转化率
下载PDF
翻堆对强制通风静态垛混合堆肥过程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同斌 罗维 +1 位作者 郑国砥 高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了解翻堆对堆肥过程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城市污泥、猪粪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升温期(3d)、高温期(10d)、降温期(20d)翻堆处理和不翻堆的对照处理.结果表明:翻堆处理能降低堆肥的挥发性固体含量,减轻... 为了了解翻堆对堆肥过程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城市污泥、猪粪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升温期(3d)、高温期(10d)、降温期(20d)翻堆处理和不翻堆的对照处理.结果表明:翻堆处理能降低堆肥的挥发性固体含量,减轻其在堆体剖面的差异.升温期翻堆不利于堆体DOC含量的降低及腐熟度的提高.降温期翻堆会减小再次升温速率及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升温期和降温期翻堆,虽然有利于堆体内湿度的均匀分布,但却会缩短高温持续时间、降低堆肥的减容率和脱水率.不同时期翻堆,堆肥的pH和EC有降低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其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在高温期翻堆的处理中高温期持续时间长达15d,堆体减容率高达29%,再次升温的升温速率和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分别为4℃·d-1和60 5℃,且与其它处理相比,其堆肥的VS、DOC和湿度都较低,GI较大.由此试验表明,高温期翻堆的堆肥处理能提高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的堆肥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堆 高温期 混合堆肥 湿度 升温期 理化性质 试验 处理 影响 体内
下载PDF
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的保鲜作用 被引量:42
4
作者 杨燕婷 杨芹 +4 位作者 杨方美 辛志宏 赵立艳 郁志芳 胡秋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50-3258,共9页
【目的】制备1种含纳米Ag、纳米TiO2和纳米凹凸棒土的食品包装纳米材料,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研究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保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包装材料进行表征,并检测其物理特性。分析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感官质量、生... 【目的】制备1种含纳米Ag、纳米TiO2和纳米凹凸棒土的食品包装纳米材料,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研究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保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包装材料进行表征,并检测其物理特性。分析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感官质量、生理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纳米粒子能均匀分布在制备的包装材料中,与普通材料比,食品包装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能增强;金针菇在4℃条件下贮藏15d,纳米包装金针菇的失重率、腐烂指数、相对电导率和褐变度与对照的相比分别下降了43.14%、97.13%、29.77%和12.68%,可溶性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保留量分别达7.05%、32.00mg/100g和5.85mg·g-1,显著高于对照的6.00%、20.42mg/100g和3.75mg·g-1;【结论】纳米材料显著保持了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维持了较低的膜透性和氧化程度,从而延缓了金针菇的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保鲜 纳米包装材料
下载PDF
抗冷冻蛋白基因遗传转化草菇的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郭丽琼 林俊芳 +1 位作者 熊盛 陈守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RT PCR技术从瑞典的北极云杉卷叶蛾幼虫中扩增出抗冷冻蛋白基因 ,利用基因枪法遗传转化草菇。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 ,抗冷冻蛋白基因已整合进草菇基因组。低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草菇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转基因... 采用RT PCR技术从瑞典的北极云杉卷叶蛾幼虫中扩增出抗冷冻蛋白基因 ,利用基因枪法遗传转化草菇。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 ,抗冷冻蛋白基因已整合进草菇基因组。低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草菇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转基因草菇生物学特性观测结果显示 ,大多数草菇转化子的生长速率明显地慢于对照的宿主菌株 ,多数转化子的菌丝也明显地比宿主菌丝细弱。转化子筛选结果表明 ,采用三轮的转化子筛选程序 ,即第一轮在固体培养基上筛选、第二轮和第三轮在液体培养基中筛选 ,有利于获得真实转化子和淘汰假转化子。转基因草菇一代低温胁迫结果证明 ,转基因草菇后代仍然具有较强的低温耐受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抗冷冻蛋白基因 转化 基因枪法
下载PDF
草菇耐低温菌株的诱变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20
6
作者 韩业君 曹晖 +1 位作者 陈明杰 潘迎捷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在草菇V23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UV),60Co-γ射线,硫酸二乙酯(DES)对原生质体进行复合诱变。初筛、复筛获得耐常规低温(4℃)10d的菌株VH。栽培实验证明:VH在26℃下的生物学效率明显优于V23(CK),且... 在草菇V23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UV),60Co-γ射线,硫酸二乙酯(DES)对原生质体进行复合诱变。初筛、复筛获得耐常规低温(4℃)10d的菌株VH。栽培实验证明:VH在26℃下的生物学效率明显优于V23(CK),且差异极显著。同工酶分析表明:VH过氧化物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谱带数量及酶活性均发生变化;RAPD实验显示:VH相对于V23的变异系数为0.213。VH菇体正常,味道鲜美,食用后无毒副作用。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除总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VH高于V23外,其它氨基酸差异不明显。VH遗传性状稳定,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中国蘑菇 同工酶分析 氨基酸 原生质体 诱变 选育
下载PDF
草菇袋式栽培技术
7
作者 黄金香 宋远辉 +5 位作者 周洋飞 夏侯健 胡蓉 胡文聪 肖光生 明家琪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笔者从草菇菌种选择、栽培基质选择和处理、接种和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总结草菇袋式栽培技术。该技术解决了草菇袋式栽培技术缺乏、产量低、采收不及时等问题,有效提升了草菇袋式栽培标准化和规范化,... 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笔者从草菇菌种选择、栽培基质选择和处理、接种和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总结草菇袋式栽培技术。该技术解决了草菇袋式栽培技术缺乏、产量低、采收不及时等问题,有效提升了草菇袋式栽培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了草菇稳定生产,提高了草菇的品质及商品性。该技术系统操作性强,可用来指导草菇袋式栽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袋式栽培 实用技术 稻草
下载PDF
三种食用菌菌渣部分替代废棉栽培草菇 被引量:39
8
作者 李正鹏 余昌霞 +3 位作者 黄建春 鲍大鹏 李玉 周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SP)、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渣(SH)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渣(SA)替代部分废棉(CW)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9715菌株,结果与对照培养料(97CW+3%石灰)相比,用60%... 以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SP)、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渣(SH)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渣(SA)替代部分废棉(CW)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9715菌株,结果与对照培养料(97CW+3%石灰)相比,用60%的SP和SA分别替代CW可使草菇生产周期缩短1.6d、产量分别提高15%和17%;30%的SP和SA分别替代CW生产周期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产量皆提高7%;30%的SH替代CW进行草菇栽培时生产周期与产量和对照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草菇 栽培
下载PDF
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与创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何焕清 肖自添 +2 位作者 彭洋洋 刘明 徐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53-61,共9页
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南方,因营养丰富、嫩滑爽口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少数在自然条件下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中国是草菇最大生产国,广东则是我国草菇最重要的产区和鲜品消费省份,也是推动草菇栽培技术创新的地区,在国内最先实... 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南方,因营养丰富、嫩滑爽口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少数在自然条件下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中国是草菇最大生产国,广东则是我国草菇最重要的产区和鲜品消费省份,也是推动草菇栽培技术创新的地区,在国内最先实现室内周年栽培,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草菇栽培经历了旧法栽培到新法栽培,从室外栽培到室内栽培,从季节性栽培到周年栽培,从稻草栽培到废棉渣、中药渣等原材料栽培,从生料栽培到熟料栽培,从大田栽培到简易菇房、工厂化厂房栽培,从畦式栽培到袋料栽培、层架栽培、工厂化栽培等。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原材料特点,摸索出各具特色的栽培方式。介绍了草菇特点和产量概况,从草菇栽培用种的繁育、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式、菇房结构建造与加温方式、栽培方法等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我国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对我国草菇产业半个多世纪的栽培技术发展、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同时对草菇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原材料 菇房 栽培模式 菌种繁育
下载PDF
草菇冷诱导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孙晓红 冯爱萍 +1 位作者 陈明杰 潘迎捷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3,共6页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分离获得草菇低温特异DNA片段,经与正常草菇和低温诱导草菇cDNA分别southern杂交验证后,得到低温特异性片段。采用PCR标记技术对获得的低温特异性片段进行DIG标记,以此为探针,对低温处理的草菇cDNA文库进行筛选,获得4...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分离获得草菇低温特异DNA片段,经与正常草菇和低温诱导草菇cDNA分别southern杂交验证后,得到低温特异性片段。采用PCR标记技术对获得的低温特异性片段进行DIG标记,以此为探针,对低温处理的草菇cDNA文库进行筛选,获得4个阳性克隆,分别进行测序。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Cor3基因与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有很高的同源性,Cor4基因与40S核糖体蛋白S9有很高的同源性,这两个基因可能与草菇的低温自溶现象有关。Cor1基因与脉孢菌的保守假设蛋白(conservedhypotheticalprotein)有同源性,Cor2基因与辅酶A连接酶有同源性。半定量RT-PCR验证发现Cor1和Cor2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表达,低温处理后有表达,Cor3和Cor4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有表达,低温处理后表达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特异性片断 低温cDNA文库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草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余昌霞 李正鹏 +4 位作者 查磊 赵妍 陈明杰 侯立娟 郭倩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77,共6页
以黑暗无光条件为对照组,设置红、蓝、绿、红蓝、红绿、绿蓝、红绿蓝光7种光质,光周期设定为12 h光照、12 h黑暗培养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并出菇,探讨不同光质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光或绿蓝光最有... 以黑暗无光条件为对照组,设置红、蓝、绿、红蓝、红绿、绿蓝、红绿蓝光7种光质,光周期设定为12 h光照、12 h黑暗培养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并出菇,探讨不同光质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光或绿蓝光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绿蓝光下,子实体个数最多,产量最高,其次是绿光和红蓝光,红绿光下产量最低;绿蓝光下的子实体农艺性状最优;绿、蓝、绿蓝、红绿蓝光下子实体质构特性较好。绿蓝光可以作为草菇工厂化生产的首选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光质 子实体 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利用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昌霞 赵妍 +4 位作者 陈明杰 汪虹 李正鹏 潘桂芳 冯爱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4,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稻草、废棉、棉籽壳、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稻草、废棉、棉籽壳、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5种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草菇子实体总体风味的贡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香气影响较大的挥发性香味成分,通过综合评价指数(general evaluation indexes, GEI)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进行评价,采用感官评定法验证分析草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中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的化合物为26种,主要是芳香族和烯烃类、醛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异戊醛、己醛、1-辛烯-3-醇、甲硫醇、2-戊基呋喃、二甲基硫醚对草菇子实体香气影响较大。GE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差异显著,用刺芹侧耳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优,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差,感官评定结果与构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培养料 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ARTP诱变筛选草菇优良菌株及RAPD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何建华 蒋玮 +6 位作者 吕贝贝 李鹏 武国干 王金斌 祝子坪 吴潇 唐雪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50-1955,共6页
为构建草菇优良菌株突变体库,首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草菇原生质体,优化的诱变条件是输出功率125 W、处理时间20 s。筛选出3株抗冻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突变株在草菇生长的20℃低温环境与对照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17%~57%... 为构建草菇优良菌株突变体库,首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草菇原生质体,优化的诱变条件是输出功率125 W、处理时间20 s。筛选出3株抗冻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突变株在草菇生长的20℃低温环境与对照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17%~57%,出菇爬料速度提高了0.8~2.4倍,出菇时间提前了1~2d,抗低温胁迫能力提高了24h。研究运用RAPD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建立草菇ARTP诱变育种筛选与检测评价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RAPD
下载PDF
甘蔗渣栽培料组合对草菇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朋虎 翁伯琦 +2 位作者 雷锦桂 江枝和 王义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520,共6页
研究不同甘蔗渣栽培料组合对草菇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渣替代棉籽壳20%处理草菇子实体产量比其他处理高出7.73%~32.74%,且其他其它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与其他处理相比.20%替代处理草菇子实体中... 研究不同甘蔗渣栽培料组合对草菇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渣替代棉籽壳20%处理草菇子实体产量比其他处理高出7.73%~32.74%,且其他其它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与其他处理相比.20%替代处理草菇子实体中氨基酸总量提高15.81%~19.33%:20%替代处理的草菇子实体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高于α-酪蛋白和卵清蛋白2种食用蛋白,显示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甘蔗渣 氨基酸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草菇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淑云 刘朝贵 +1 位作者 曹必好 张保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38,共3页
概述了草菇采集后的生理现象 。
关键词 草菇 蘑菇 储藏
下载PDF
草菇基因枪法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丽琼 杨飞芸 +1 位作者 熊盛 林俊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833,共6页
草菇菌株V1308对潮霉素、卡那霉素、遗传霉素、膦丝菌素的抗性测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潮霉素敏感,而对其它三者不敏感。进一步测定结果显示,潮霉素的最低筛选浓度在PDSA固体培养基上为75μg·mL-1,在PDSB液体培养基中为50μg·m... 草菇菌株V1308对潮霉素、卡那霉素、遗传霉素、膦丝菌素的抗性测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潮霉素敏感,而对其它三者不敏感。进一步测定结果显示,潮霉素的最低筛选浓度在PDSA固体培养基上为75μg·mL-1,在PDSB液体培养基中为50μg·mL-1。以含有35S启动子、gus报告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CAMBIA1301为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法对草菇菌丝体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基因枪的最佳轰击参数为:氦气压力1100Psi,真空压力87·88kPa,靶距离6cm,轰击次数1次。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gus基因已整合进V1308基因组中。GUS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证明,gus基因在V1308菌丝体中获得了表达。草菇出菇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草菇和对照都能正常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组织分离长出的菌丝体经GUS组织化学检测,证明了外源基因gus能够在转基因草菇的菌丝体中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基因枪 遗传转化 GUS基因
下载PDF
海藻糖对草菇菌种的低温保护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永红 郭俊 +2 位作者 陈美标 姚青 朱红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以生存活力和生长速度、厚垣孢子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变化和基因指纹图谱方法分析了采用海藻糖溶液低温保藏草菇菌种的效果。结果显示:不耐受低温的草菇菌种在海藻糖溶液的保护下,能够在4~6℃下具有生存活性至少8个月以上,而且经过低温... 以生存活力和生长速度、厚垣孢子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变化和基因指纹图谱方法分析了采用海藻糖溶液低温保藏草菇菌种的效果。结果显示:不耐受低温的草菇菌种在海藻糖溶液的保护下,能够在4~6℃下具有生存活性至少8个月以上,而且经过低温的草菇菌种其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与采用目前常规保藏方法保藏的草菇菌种一致,遗传稳定性测试结果也显示经过了海藻糖溶液低温保护的草菇菌种的基因指纹图谱没有发生改变;同时采用海藻糖溶液保护的草菇菌种,在4~6℃低温下保藏8个月后活化,活化后的菌种采用清水低温保藏,1个月后仍然具有生存活性,并能产生厚垣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4-6℃ 生存活性 基因指纹图谱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应用cDNA-AFLP技术分离草菇冷诱导表达基因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丽琼 林俊芳 +1 位作者 杨丽卿 刘瑞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9,共6页
采用cDNA-AFLP技术筛选获得了5个草菇冷诱导表达基因片段VC1、VC2、VC3、VC4和 VC5。测序结果表明,5个DNA片段大小分别为247bp、219bp、172bp、350bp和171bp。同源性BLAST 搜索结果显示,VC1、VC2、VC3、VC4和VC5片段目前都没有同... 采用cDNA-AFLP技术筛选获得了5个草菇冷诱导表达基因片段VC1、VC2、VC3、VC4和 VC5。测序结果表明,5个DNA片段大小分别为247bp、219bp、172bp、350bp和171bp。同源性BLAST 搜索结果显示,VC1、VC2、VC3、VC4和VC5片段目前都没有同源的核酸序列;VC1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 列与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的假拟蛋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VC2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水稻的 AMP脱氨酶具有一定的同源性,VC3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Daniorerio的糖原合酶激酶3α具有较高的 同源性,VC4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Leuconostocmesenteroides的假拟蛋白有一定的同源性,VC5片段翻译 的蛋白质序列没有搜索到同源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CDNA-AFLP 冷诱导表达基因
下载PDF
草菇菌株的ISSR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韦仕岩 吴圣进 +1 位作者 汪茜 王灿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09-2213,共5页
为了借助分子标记手段对草菇菌株进行鉴别,利用筛选出的9个ISSR引物,对17个草菇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草菇菌株的ISSR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SSR-PCR共扩增出81条清晰的DNA片段,其大小介于200~2 000 bp,其中多态性片段61条.... 为了借助分子标记手段对草菇菌株进行鉴别,利用筛选出的9个ISSR引物,对17个草菇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草菇菌株的ISSR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SSR-PCR共扩增出81条清晰的DNA片段,其大小介于200~2 000 bp,其中多态性片段61条.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草菇菌株间的DNA指纹均存在差异,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95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草菇菌株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处可分成5个组群,草菇V11、V23和V365与其它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远.来自同一菌株的2个分离物V26-1和V26-2归在同一组内,且遗传相似系数达0.93.研究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作为草菇菌株鉴别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ISSR 遗传差异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草菇gpi基因结构及其异核体表达协同增效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朋虎 谢宝贵 +5 位作者 邓优锦 陈炳智 贵甫 朱坚 江玉姬 刘新锐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以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单孢菌株PYd21(基因组测序菌株)和PYd15(基因组重测序菌株)为材料,配对获得可正常出菇的异核菌株H15-21。克隆测序了PYd21和PYd15的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gpi),并对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谱的表达量进行分析... 以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单孢菌株PYd21(基因组测序菌株)和PYd15(基因组重测序菌株)为材料,配对获得可正常出菇的异核菌株H15-21。克隆测序了PYd21和PYd15的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gpi),并对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谱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Yd21和PYd15的gpi基因序列相同;转录组reads定位、paired-end分析结果显示,gpi基因全长2404bp,ORF全长1659bp,编码552个氨基酸,含有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5'UTR长度为101bp、3'UTR为183bp,RNA加工过程中有2种可变剪切类型、3个可变剪接位点;表达谱测序结果,PYd21、H15-21和PYd15 gpi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84.53、1079.31和270.95TPM,草菇gpi基因表达表现出异核体表达协同增效作用,暗示着异核菌株中的2种不同来源的细胞核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这一结果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后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基因结构 可变剪切 协同增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