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4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平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丝体差异代谢物分析
1
作者 刘芹 黄保 +4 位作者 胡素娟 牛森园 吴杰 周奥硕 孔维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 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期平菇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差异倍数值(fold change)≥2或≤0.5为条件对MM vs MP、MM vs MF和MP vs MF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获得139个、147个和67个差异代谢物,变化倍数最大的物质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生物碱、有机酸等,说明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平菇子实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KEGG分析表明,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表现活跃。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脂质、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之间明显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平菇子实体发育机制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代谢组学 菌丝体 差异代谢物 子实体发育
下载PDF
棕榈丝栽培秀珍菇技术探讨
2
作者 谢娜 赖腾强 +3 位作者 林叶 吴伯文 赖德标 沈睿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找到一种能替代棉籽壳,并能获得较好的产量的秀珍菇栽培配方。[方法]应用不同比例的棕榈丝配方栽培秀珍菇,比较不同栽培配方栽培出的秀珍菇的产量和多糖含量,得到栽培有机秀珍菇的适宜配方。[结果]经过试验得出,配方3(棕榈丝27%,... [目的]找到一种能替代棉籽壳,并能获得较好的产量的秀珍菇栽培配方。[方法]应用不同比例的棕榈丝配方栽培秀珍菇,比较不同栽培配方栽培出的秀珍菇的产量和多糖含量,得到栽培有机秀珍菇的适宜配方。[结果]经过试验得出,配方3(棕榈丝27%,玉米芯30%,麸皮20%,木屑20%,石灰1%,红糖1%,过磷酸钙1%)栽培秀珍菇的效果较好,配方4(棕榈丝37%,玉米芯20%,麸皮20%,木屑20%,石灰1%,红糖1%,过磷酸钙1%)栽培的秀珍菇多糖含量最高。棕榈丝配方栽培秀珍菇的效果虽然没有棉籽壳配方好,但栽培出的秀珍菇没有棉酚等有害物质的残留。[结论]采用这2个配方栽培秀珍菇,可实现农业废弃资源的再次利用,增加生态效益,推动有机食用菌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丝 有机秀珍菇 技术探讨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中药渣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初探
3
作者 张苗 夏伟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31-32,36,共3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丹栀逍遥散中药渣栽培平菇的可行性。方法:以丹栀逍遥散中药渣为研究对象,将中药渣和棉籽壳混合栽培平菇,并分析不同配方平菇的生物转化率、营养成分、重金属以及平菇中栀子苷的残留。结果:配方3(含中药渣40%)栽培的平... 目的:系统性评价丹栀逍遥散中药渣栽培平菇的可行性。方法:以丹栀逍遥散中药渣为研究对象,将中药渣和棉籽壳混合栽培平菇,并分析不同配方平菇的生物转化率、营养成分、重金属以及平菇中栀子苷的残留。结果:配方3(含中药渣40%)栽培的平菇生物转化率最高;发菌时间较短且菌丝长势强,菌袋污染率低;粗蛋白和总糖含量高,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灰分、粗纤维含量变化不显著;重金属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且栀子苷未检出。结论:用丹栀逍遥散中药渣栽培平菇安全可行,既能延长中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平菇的栽培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丹栀逍遥散中药渣 营养成分 金属
下载PDF
西宁地区主要平菇菌株秋冬两季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
4
作者 沈宁东 祁鹤兴 +2 位作者 朱莉华 张丽萍 韩琦 《青海科技》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了解不同平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产量,为西宁地区平菇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西宁地区栽培的10个平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熟料袋栽方式,观测其发菌出菇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结果 从发菌出菇速度来看,8105和小黑平吃料快... 目的 了解不同平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产量,为西宁地区平菇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西宁地区栽培的10个平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熟料袋栽方式,观测其发菌出菇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结果 从发菌出菇速度来看,8105和小黑平吃料快、菌丝生长速率快,过肩时间、满袋时间和出菇时间均较短,菌丝生长表现优异。从各菌株子实体的农艺性状来看,8105和抗病3号的菌盖厚度、单袋产量和单朵鲜重最高,显著优于其他菌株,同时8105的菌盖直径亦最高,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从单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来看,抗病3号和8105的菌株最高,两者无显著差异,且均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其次是小黑平的单袋产量和总生物学效率较高。结论 从发菌出菇速度、农艺性状和产量3方面综合对比可知,8105和抗病3号可作为西宁地区平菇推广栽培的首选菌株,小黑平可作为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地区 平菇 菌株 比较试验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秸秆基质栽培糙皮侧耳菌株筛选评价
5
作者 刘国丽 肖军 +2 位作者 陈珣 马晓颖 龚娜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辽宁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的优良糙皮侧耳菌株,以19个糙皮侧耳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丝长势、满袋时间、污染率、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14号菌株综合指标优于其他供试菌株,其母... 为筛选出适宜辽宁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的优良糙皮侧耳菌株,以19个糙皮侧耳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丝长势、满袋时间、污染率、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14号菌株综合指标优于其他供试菌株,其母种和栽培种在玉米秸秆基质中菌丝长势均较好,生物学效率较高,为105.8%,子实体菌盖颜色深灰色,菌柄3.1~6.8 cm,朵大韧性好,菇型紧凑,菌盖肥厚,中等大小,光泽好,可作为生产用优良菌株。C10、C2号菌株子实体性状一般,但其母种及栽培种在玉米秸秆基质中菌丝长势强、生物学效率高,利用秸秆能力强,可作为品种选育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菌丝 玉米秸秆 筛选评价
下载PDF
桑枝和竹屑栽培平菇配方比较试验
6
作者 刘筱雪 王一 +3 位作者 李冬兵 唐雪 陈雪玲 曾泽彬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降低平菇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以桑枝、竹屑为主料设计配方栽培江都71、台秀,考察平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以及经济效益。结果:江都71、台秀菌株均能在桑枝、竹屑培养料中正常生长,但台秀菌株综合... 目的:降低平菇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以桑枝、竹屑为主料设计配方栽培江都71、台秀,考察平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以及经济效益。结果:江都71、台秀菌株均能在桑枝、竹屑培养料中正常生长,但台秀菌株综合表现更好;添加桑枝和竹屑均可降低原料成本,但桑枝更适合作为平菇栽培原料;当桑枝质量分数为80%时,鲜菇产量最高,单袋利润和投入产出比也最高,江都71、台秀菌株的单袋利润分别为2.54元/袋、3.55元/袋,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74、1∶2.04。竹屑作为栽培原料时需要控制添加量,其质量分数不超过4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竹屑 平菇 栽培原料
下载PDF
6个平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7
作者 刘先超 常培丹 +2 位作者 彭熙 伍乐 杜萍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筛选栽培性状优良的平菇菌株,比较6个平菇菌株母种、原种和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6个平菇菌株母种、原种的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快慢顺序均为菌株yh2>菌株p39>菌株平x>菌株平2011,... 为筛选栽培性状优良的平菇菌株,比较6个平菇菌株母种、原种和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6个平菇菌株母种、原种的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快慢顺序均为菌株yh2>菌株p39>菌株平x>菌株平2011,菌株平2011在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菌株平x、平15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6个平菇菌株子实体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菌株yp2>菌株yh2>菌株平x>菌株p39>菌株平2011>菌株平15。综上,平菇菌株yp2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子实体商品性状良好,生物学效率最高,为87.8%,适宜中高温季节出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比较试验 农艺性状 生物学效率 菌丝长势 产量
下载PDF
双层日光温棚周年栽培黑平菇技术
8
作者 马耀辉 万菲菲 穆玉玲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1期65-66,共2页
黑平菇通常一年只生产一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双层日光大棚,配套制冷通风等设备,可解决黑平菇夏季高温天气栽培难题,实现黑平菇的周年供应,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栽培效益突出。
关键词 双层日光温棚 平菇 黑平菇 周年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平菇培养料三次发酵技术初探
9
作者 钱武兵 黄建春 +4 位作者 王倩 蔡斌强 仇阳阳 李寅辉 徐佳佳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试验借鉴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与工艺流程,进行平菇培养料的三次发酵。对发酵过程中培养料的理化参数进行跟踪,并统计平菇的发菌时间与出菇产量。结果表明:平菇培养料三次发酵技术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平菇 培养料 发酵 三次发酵 三次料
下载PDF
转Pofst3糙皮侧耳菌株农艺性状和胞外酶活性分析
10
作者 戚元成 侯晓娟 +4 位作者 王贺莲 申进文 文晴 胡延如 王风芹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2,共5页
通过袋栽实验比较野生型、Pofst3过表达型和Pofst3反义沉默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分别记为Ⅰ、Ⅱ、Ⅲ)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数量、子实体数量、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等农艺性状;测定其漆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 通过袋栽实验比较野生型、Pofst3过表达型和Pofst3反义沉默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分别记为Ⅰ、Ⅱ、Ⅲ)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数量、子实体数量、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等农艺性状;测定其漆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Ⅰ、Ⅱ、Ⅲ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与Ⅰ相比,Ⅲ的原基和子实体数量多,菌柄直径大,菌盖直径小,原基和子实体中Pofst3的相对表达量低;与Ⅰ、Ⅱ相比,Ⅲ的漆酶、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较高;Pofst3对糙皮侧耳发育的影响可能与其胞外酶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野生型 过表达型 反义沉默型 漆酶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不同温型巨大侧耳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11
作者 李婧怡 骈永茹 +3 位作者 严廷良 杨阳 李勤奋 李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52-1661,共10页
巨大侧耳(Pleurotusgiganteus)是国内新开发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具有典型的耐高温特性,在热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团队通过前期在热区进行巨大侧耳的规模化栽培,筛选到2株具有不同出菇温型的菌株,分别适合于热区的热季和凉... 巨大侧耳(Pleurotusgiganteus)是国内新开发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具有典型的耐高温特性,在热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团队通过前期在热区进行巨大侧耳的规模化栽培,筛选到2株具有不同出菇温型的菌株,分别适合于热区的热季和凉季栽培,可有效保障当地巨大侧耳市场的全年供应。为充分了解巨大侧耳的菌丝体营养需求和适宜培养条件,本研究以筛选到的高温型(PG46)和中温型(PG79)巨大侧耳菌株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比较和分析2株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液体发酵条件,并对液体发酵中菌丝体生长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PG46和PG79的生长条件基本一致,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28℃;但在30℃时,中温型菌株PG79的菌丝体开始遭受高温胁迫,菌落形态开始出现不规则现象;正交试验论证了单因素结果,且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均为:氮源>pH>温度>碳源。液体发酵试验结果显示:在生物学特性基础上,当摇床转速为150 r/min,装液量为120 mL,接种量为12%时,更适宜巨大侧耳菌丝体生长;PG46和PG79的菌丝体生长均呈“对数增长”的动态模式,分别在第15天(0.95 g)和第13天(1.09g)获得最高菌丝生物量,且PG79始终高于PG46,与平板上的生长速率差异一致(PG79>PG46)。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温型巨大侧耳的规模化栽培、高温胁迫条件优化、杂交育种,以及深入开展巨大侧耳的表型和基因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侧耳 不同温型 营养需求 生长条件 生物量
下载PDF
一株野生盖囊侧耳的鉴定与驯化栽培
12
作者 肖自添 何焕清 +2 位作者 彭洋洋 刘明 徐江 《特产研究》 2023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以一株野生食用菌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分类地位及驯化栽培特性,为我国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将采自广州市天河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鉴定为盖囊侧耳(又称鲍鱼菇),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子实... 以一株野生食用菌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分类地位及驯化栽培特性,为我国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将采自广州市天河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鉴定为盖囊侧耳(又称鲍鱼菇),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商品性等对其开展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牛肉膏,适宜生长的pH范围是7.0~9.0,适宜生长温度是25~30℃。在栽培配方为棉籽壳50%、玉米芯34%、麸皮15%、石灰1%、含水量62%的人工培养基中,在25℃条件下,液体菌种接种30 d左右满包,开袋7 d左右出原基,15 d左右可采收,子实体单丛鲜重95~195 g,一潮菇生物转化率约为27%,子实体多糖含量为5.97%,三萜含量为1.12%。本研究可为盖囊侧耳的人工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也为后续选育广温、耐高温型食用菌品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菇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多糖
下载PDF
4种氮源补充物对工厂化杏鲍菇增产增效作用的比较
13
作者 贺国强 魏金康 胡晓艳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1期37-39,共3页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杏鲍菇培养料的氮源补充物,选择4种氮源补充物,比较其对杏鲍菇产量、子实体性状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均可以提高杏鲍菇产量及商品菇产量,提高生产效益,且以添加增菇肽的效...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杏鲍菇培养料的氮源补充物,选择4种氮源补充物,比较其对杏鲍菇产量、子实体性状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均可以提高杏鲍菇产量及商品菇产量,提高生产效益,且以添加增菇肽的效果最好。因此,增菇肽可以作为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实现增产增效的培养料氮源补充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培养料 工厂化 氮源 生产效益
下载PDF
菌草栽培平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分析
14
作者 林应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72-176,共5页
以菌草栽培的平菇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菌草平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菌草平菇具有高蛋白(22.5 g/100 g)、高膳食纤维(22.16 g/100 g)、低脂肪(2.8 g/100 g)、丰富的多糖(20.2 g/100 g)和富含多种矿物... 以菌草栽培的平菇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菌草平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菌草平菇具有高蛋白(22.5 g/100 g)、高膳食纤维(22.16 g/100 g)、低脂肪(2.8 g/100 g)、丰富的多糖(20.2 g/100 g)和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的特点。菌草平菇的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1.75 g/100 g,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的总含量为8.33 g/100 g;3种支链氨基酸,其支链氨基酸总量/芳香族氨基酸总量的比值(F值)为2.19;富含鲜甜味氨基酸,其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3%;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值为0.38,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值为0.62,与FAO/WHO提出的蛋白质模式的限量值相近。菌草平菇对铅、砷、汞、镉等重金属均有富集能力,尤其对镉的富集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平菇 营养成分 矿物质元素 氨基酸 重金属
下载PDF
利用木糖渣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金贺 王延锋 +4 位作者 盛春鸽 史磊 刘姿彤 孟祥海 赵静 《中国林副特产》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以平菇(PB4、PB5)为供试菌株,采用木糖渣为试验材料,研究木糖渣提取液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索利用木糖渣栽培平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糖渣提取液对平菇的菌丝生长速率影响差异显著,但在栽培试验中,木糖渣基质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 以平菇(PB4、PB5)为供试菌株,采用木糖渣为试验材料,研究木糖渣提取液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索利用木糖渣栽培平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糖渣提取液对平菇的菌丝生长速率影响差异显著,但在栽培试验中,木糖渣基质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明显,木糖渣栽培平菇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179.76 g/袋和169.17 g/袋,略低于对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生物学效率为35.95%和3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渣 平菇 菌丝生长
下载PDF
平菇杂交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杰 师子文 +4 位作者 崔筱 胡素娟 刘芹 张玉亭 孔维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研究平菇一茬菇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平菇工厂化高产育种及管理提供依据,测量了41个平菇菌株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8个因素,即出菇率、平均朵片数、20片菇质量、菌盖长度、菌盖宽度、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应用SPSS... 为了研究平菇一茬菇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平菇工厂化高产育种及管理提供依据,测量了41个平菇菌株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8个因素,即出菇率、平均朵片数、20片菇质量、菌盖长度、菌盖宽度、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应用SPSS 22对各性状因子与产量之间进行相关性、逐步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一茬菇产量与菌盖宽度、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出菇率这4个性状显著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菌盖宽度(X2)和出菇率(X6)两者与一茬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菌盖厚度(X3)与一茬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菇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52,相关系数达到0.704,是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性状,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一致,以出菇率、菌盖厚度、菌盖宽度为3要素的一茬菇产量最优的回归模型为Y=0.270 X2-0.359 X3+0.552 X6。提高出菇率能够显著提高平菇一茬菇产量,适当增加菌盖宽度、减少菌盖厚度可以提高平菇产量,应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互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产量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延安夏季平菇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17
作者 呼景明 刘海军 +1 位作者 冯世栋 屈延荣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9期26-28,共3页
延安具有非常丰富的夏季冷资源,通过夏季平菇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夏菇的收益,巩固和发展了延安作为平菇夏菇主要输出地的地位。
关键词 平菇夏菇输出地 固体菌种液体化 液体化菌种扩容培养 平菇夏季生产
原文传递
糙皮侧耳乳酸脱氢酶鉴定及其菌丝高温胁迫下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柏增 何琪 +1 位作者 姚方杰 赵梦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0-359,共10页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可催化丙酮酸与乳酸(lactic acid,LA)之间的可逆转化,为探索乳酸脱氢酶基因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丝体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在糙皮侧耳(P. ostreatus)菌株CCMSSC00389基因组中鉴定...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可催化丙酮酸与乳酸(lactic acid,LA)之间的可逆转化,为探索乳酸脱氢酶基因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丝体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在糙皮侧耳(P. ostreatus)菌株CCMSSC00389基因组中鉴定获得了8个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个基因编码D型乳酸脱氢酶,5个基因编码L型乳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比对、系统发育、三维结构和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3个D型乳酸脱氢酶的同源性较高,可能属于细胞色素C依赖的D型乳酸脱氢酶,D-LDH2和D-LDH3位于线粒体中;5个L型乳酸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并按电子受体和亚细胞定位的不同分为3个类型。通过检测36℃、40℃高温胁迫下乳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明确D-ldh3、L-ldh5和L-ldh7表达特征相同,L-ldh6和L-ldh8的表达特征相同,D-ldh1、D-ldh2和L-ldh4则表现出不同的基因表达趋势,表明乳酸脱氢酶基因对不同高温胁迫温度的响应方式存在差异。高温胁迫条件下,乳酸脱氢酶总酶活性降低,胞内乳酸含量升高;外源添加乳酸脱氢酶抑制剂和乳酸都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表明乳酸脱氢酶能够调控热胁迫下糙皮侧耳的菌丝生长。推测糙皮侧耳乳酸脱氢酶通过降低基因转录水平和酶活性,影响了胞内乳酸脱氢向丙酮酸的转化,导致胞内乳酸的过量积累造成细胞损伤,最终抑制了菌丝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乳酸脱氢酶 高温响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三种基质原料对肺形侧耳液体发酵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羊晨 涂镜 +2 位作者 尹文银 曾粮斌 魏宝阳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液体培养基中适量添加三种基质原料,可显著提升其液体菌种菌丝生物量,同时提高菌丝球密度,但对三种菌丝胞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分泌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将优化培养基培养的菌种接种至平板上,... 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液体培养基中适量添加三种基质原料,可显著提升其液体菌种菌丝生物量,同时提高菌丝球密度,但对三种菌丝胞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分泌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将优化培养基培养的菌种接种至平板上,菌丝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初期抗木霉污染能力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形侧耳 液体发酵 碳源 菌丝球 木质纤维素酶 木霉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料对平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艳仪 周玥琳 +3 位作者 揭红东 刘小春 吕雪莹 揭雨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37-41,共5页
以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为主要培养料栽培平菇,对平菇生长、子实体营养成分及栽培平菇后培养料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设计6个试验配方和1个对照配方,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川平5号为供试菌株,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与水稻... 以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为主要培养料栽培平菇,对平菇生长、子实体营养成分及栽培平菇后培养料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设计6个试验配方和1个对照配方,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川平5号为供试菌株,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与水稻秸秆按比例混合,以仅添加棉籽壳为对照,研究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与水稻秸秆混合比例对平菇菌丝、营养品质和生物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T_2配方(苎麻副产物65%、水稻秸秆15%、麦麸15%、过磷酸钙2%、蔗糖1%、石灰1%)效果最佳,生物学效率为104.66%,较对照提高11.23%,粗蛋白含量与粗多糖含量为22.66%与5.54%,较对照分别增加5.99%与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副产物 平菇 生物学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