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冷不同时间对阳光玫瑰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群 宁密密 舒楠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1±0.5)℃下预冷不同时间(0、2、4、8、12、16、20、24 h)后再在(-1±0.5)℃下进行贮藏,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采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组织细胞的能量物质ATP含量总体下降,呼...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1±0.5)℃下预冷不同时间(0、2、4、8、12、16、20、24 h)后再在(-1±0.5)℃下进行贮藏,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采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组织细胞的能量物质ATP含量总体下降,呼吸强度减弱,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脂氧合酶(LO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下降,褐变指数增加,腐烂率升高,硬度下降;葡萄采后预冷一定时间再贮藏,可维持较高的ATP水平,延缓PPO活性峰的出现,并降低其峰值,抑制MDA的积累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延缓SOD活性降低,抑制葡萄果皮褐变和腐烂;预冷时间以8~12 h为宜,其果实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均最低,腐烂率最低,可较好地维持葡萄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预冷处理 贮藏品质
下载PDF
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跃进 王西平 +1 位作者 周鹏 郑学勤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1-325,共5页
以葡萄种间杂交组合 90 3(毛葡萄商 - 2 4×欧洲葡萄龙眼 )的F1群体为试材 ,运用RAPD技术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 (BulkedSegregantAnalysis ,BSA)方法进行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获得了与抗病基因相连锁的RAP... 以葡萄种间杂交组合 90 3(毛葡萄商 - 2 4×欧洲葡萄龙眼 )的F1群体为试材 ,运用RAPD技术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 (BulkedSegregantAnalysis ,BSA)方法进行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获得了与抗病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OPV0 2 6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黑痘病 RAPD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葡萄品种钟山红玉与钟山红杂交后代的SSR鉴定及葡萄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
3
作者 高磊 李慧 +2 位作者 洪奔 郑焕 陶建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以母本钟山红葡萄、父本钟山红玉葡萄及其50株杂交F_(1)代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亲本与子代间的亲缘关系并绘制遗传关系聚类图,通过测定杂交F_(1)代与父母本的果实基本品质及酚类物质含量等指标,以进一... 以母本钟山红葡萄、父本钟山红玉葡萄及其50株杂交F_(1)代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亲本与子代间的亲缘关系并绘制遗传关系聚类图,通过测定杂交F_(1)代与父母本的果实基本品质及酚类物质含量等指标,以进一步了解钟山红玉、钟山红及其杂交F 1代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发现含有父母本特征性条带的杂交F_(1)代占比不低于86%,杂交F_(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57~1.000,果实基本品质性状呈广泛分离的现象,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F_(1)代果皮中的总花色苷含量呈低于双亲遗传的特点,果肉中总类黄酮含量、原花色素含量呈超高亲遗传的特点,但是果实颜色的遗传受到多基因的调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果实 杂交F_(1)代 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 遗传规律
下载PDF
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跃进 张剑侠 +1 位作者 周鹏 郑学勤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RAPD)技术 ,对抗病×感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河 - 35 - 1×佳利酿的亲本及其 F1 代的 2 4株杂种进行了抗白粉病的遗传分析 ,从 196个随机引物中获得了 1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 RAPD标...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RAPD)技术 ,对抗病×感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河 - 35 - 1×佳利酿的亲本及其 F1 代的 2 4株杂种进行了抗白粉病的遗传分析 ,从 196个随机引物中获得了 1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 RAPD标记 OPV0 3- 1380 ,并在中国野生葡萄华东株系和欧洲葡萄品种中进行了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葡萄 白粉病 抗病基因 RAPD 遗传标记
原文传递
葡萄无核基因的SCAR标记及Southern blot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英军 王跃进 +2 位作者 周鹏 王西平 张剑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80,共4页
 根据无核基因特异RAPD标记的序列进行分析,合成1对特异引物P1+P3(序列分别是P1:5′CTCATCTTCTTGATGGTGAT3′;P3:5′AAGTGAAGAACATCATTAAGAAC3′),对30个葡萄材料进行PCR扩增,成功地将RAPD标记转换成SCAR标记。并对含有该标记序列的重...  根据无核基因特异RAPD标记的序列进行分析,合成1对特异引物P1+P3(序列分别是P1:5′CTCATCTTCTTGATGGTGAT3′;P3:5′AAGTGAAGAACATCATTAAGAAC3′),对30个葡萄材料进行PCR扩增,成功地将RAPD标记转换成SCAR标记。并对含有该标记序列的重组质粒进行Hind 和Spe 双酶切,获得的310bp片段回收后制成探测葡萄无核基因存在与否的杂交探针,成功地对7个葡萄品种进行Southernblot分析,实现了分子标记检测葡萄无核基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无核基因 SCAR标记 Southern-blot分析
下载PDF
无核葡萄胚珠发育及早期离体培养的研究 Ⅰ.激素对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宏明 孟新法 张潞生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形态解剖学观察,6个无核葡萄品种的胚珠发育表明,其胚珠于花后40 d 左右开始败育。不同品种胚珠内胚退化时的发育程度不同,分别达球形期和心形期。4个品种于花后35~40d 取出胚珠,接种在不同激素的 Nitsch 培养基上,培养60 d 后取出幼胚... 形态解剖学观察,6个无核葡萄品种的胚珠发育表明,其胚珠于花后40 d 左右开始败育。不同品种胚珠内胚退化时的发育程度不同,分别达球形期和心形期。4个品种于花后35~40d 取出胚珠,接种在不同激素的 Nitsch 培养基上,培养60 d 后取出幼胚,其发育率为14.7%~68.8%,转至附加 BA 和 NAA 的1/2MS 培养基上,胚萌发率占发育胚数的65.2%~89.1%。将萌发胚及时转至无激素或附加不同激素的1/2MS 培养基上,可直接成苗或间接成苗。Lakemont、京可晶、布朗无核和 Remaily 的成苗率分别占萌发胚数的90%,75%,100%和37.5%,分别占胚珠数的40.5%,26.1,23.5%和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胚珠 无核葡萄 离体培养 激素
下载PDF
人工诱变四倍体玫瑰香葡萄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任清 罗耀武 +2 位作者 柳术杰 张成合 祁碧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对人工诱变的两个同源四倍体玫瑰香葡萄单株———四玫Ⅰ和四玫Ⅱ进行细胞组织学和遗传稳定性研究 ,结果表明 :(1)经过连续 3代的扦插 ,其组织发生层倍性结构没有变 ,四玫Ⅰ仍然是 4 4 4型 ,四玫Ⅱ仍然是 2 4 4型 ;(2 )四玫Ⅰ和... 对人工诱变的两个同源四倍体玫瑰香葡萄单株———四玫Ⅰ和四玫Ⅱ进行细胞组织学和遗传稳定性研究 ,结果表明 :(1)经过连续 3代的扦插 ,其组织发生层倍性结构没有变 ,四玫Ⅰ仍然是 4 4 4型 ,四玫Ⅱ仍然是 2 4 4型 ;(2 )四玫Ⅰ和四玫Ⅱ的实生苗均为 4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遗传稳定性 玫瑰香葡萄 细胞学 组织学
下载PDF
两性花野生毛葡萄单株Y17的发现及选育初报 被引量:24
8
作者 邹瑜 林贵美 +2 位作者 韦华芳 牟海飞 吕朝安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563-564,F0002,共3页
野生毛葡萄单株Y 17是项目组历经8年研究发现的世界上第1株原生种两性花株系,经从广西河池市引种到南宁试种,初步表明,Y 17植株长势中庸,扦插苗种后第3年开花株率达100%,结果枝率90.7%,结实系数2.47,二次花自花授粉坐果率17.8%,平均穗重... 野生毛葡萄单株Y 17是项目组历经8年研究发现的世界上第1株原生种两性花株系,经从广西河池市引种到南宁试种,初步表明,Y 17植株长势中庸,扦插苗种后第3年开花株率达100%,结果枝率90.7%,结实系数2.47,二次花自花授粉坐果率17.8%,平均穗重182.9g,粒重1.48g,果穗大。在生产上可自花授粉结实,也可兼作授粉树,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花 野生毛葡萄 Y17 选育
下载PDF
马瑟兰葡萄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9
作者 舒河霖 曹慧玲 +3 位作者 邵建辉 于坤淼 郭盼 马春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目的]建立欧亚种葡萄马瑟兰体细胞胚再生体系,为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以马瑟兰的花蕾和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褪黑素、6-苄氨基嘌呤和噻苯隆激素不同组合(Fow1~6和Ims1~6)对其体细胞胚的诱导作用... [目的]建立欧亚种葡萄马瑟兰体细胞胚再生体系,为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以马瑟兰的花蕾和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褪黑素、6-苄氨基嘌呤和噻苯隆激素不同组合(Fow1~6和Ims1~6)对其体细胞胚的诱导作用。[结果]马瑟兰花蕾在Fow6培养基上以及未成熟种子在Ims2和Ims5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最高,可达67.19%~78.00%;将其培养12~14周后的愈伤组织转移到EM6培养基上持续培养,花蕾愈伤组织未能得到体细胞胚,而来源于Ims3培养基的未成熟种子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体细胞胚发生率(6.77%),并可在EM6培养基上正常成苗;SCM6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可获得大量增殖良好的非胚性细胞团,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愈伤细胞状态良好。[结论]以马瑟兰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首次建立了其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和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对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品质相关基因功能验证和分子育种等研究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马瑟兰 体细胞胚发生 植株再生 愈伤悬浮
下载PDF
葡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正交设计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娜 李群 +3 位作者 高兴旺 赖晓辉 李佳 丁金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7-50,共4页
建立和优化稳定的葡萄ISSR-PCR反应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葡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品种选优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改良的CTAB法从葡萄嫩叶中提取基因组总DNA,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d 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DNA模板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等... 建立和优化稳定的葡萄ISSR-PCR反应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葡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品种选优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改良的CTAB法从葡萄嫩叶中提取基因组总DNA,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d 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DNA模板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等5个因素对葡萄ISSR-PCR反应体系扩增结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优化建立葡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优化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20μL)为:10×PCR buffer、0.225 mmol/L d NTPs、Taq DNA聚合酶1.0 U、1.00μmol/L引物、2.75 mmol/L Mg2+、DNA模板30 ng。利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能够扩增获得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可用于后续的葡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ISSR-PCR 反应体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 优化
下载PDF
葡萄种间杂交F_1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西平 王跃进 +1 位作者 周鹏 郑学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84,共4页
 从2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25个引物进行中国野生葡萄商-24与欧洲葡萄龙眼种间杂交F1代的RAPD分析。据对219个RAPD标记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分离标记、按1∶1或3∶1比例正常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的标记和异常分...  从2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25个引物进行中国野生葡萄商-24与欧洲葡萄龙眼种间杂交F1代的RAPD分析。据对219个RAPD标记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分离标记、按1∶1或3∶1比例正常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的标记和异常分离的标记分别占49.8%,40.6%,7.3%和2.3%。双亲共有标记中75.0%不发生分离,是不分离标记的主体。单亲特有标记中55.4%~65.3%发生正常分离,是1∶1分离标记的主体。商-24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20.4%,而龙眼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36.9%,商-24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比例要低于龙眼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的比例。异常分离的标记是指非亲本RAPD标记,本研究出现了5个异常分离的标记。符合1∶1或者3∶1分离比例的特有RAPD标记,可分别用于构建商-24和龙眼的遗传连锁图谱,双亲共有标记可用于构建双亲的遗传连锁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种间杂交F1代 RAPD分析
下载PDF
葡萄耐羟脯氨酸变异细胞系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简报)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惠敏 霍丽云 陈保金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8年第5期352-355,共4页
葡萄愈伤组织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后,用羟脯氨酸(HMP)作为选择压力,筛选出耐HYP的变异细胞系。该变异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比正常细胞系高4.7倍,并且表现出很强的耐NaCl和PEG能力。在盐胁迫下,变异系吸收的K+和Na+含量均... 葡萄愈伤组织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后,用羟脯氨酸(HMP)作为选择压力,筛选出耐HYP的变异细胞系。该变异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比正常细胞系高4.7倍,并且表现出很强的耐NaCl和PEG能力。在盐胁迫下,变异系吸收的K+和Na+含量均高于正常系,而K+/Na+比值仍与正常系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变异系 脯氨酸 耐逆性 筛选
下载PDF
葡萄脱毒及无毒苗试管快繁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孜义 李唯 +3 位作者 齐与枢 李知行 郭兆年 郭德银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3-14,共2页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果树。随着葡萄生产的迅速发展,葡萄病毒病日益蔓延。葡萄感毒后,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出现小果、青果、无味果和成熟推迟等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树体衰弱,继而死亡。据调查我国有80%葡萄品种感有病毒,如不采取措...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果树。随着葡萄生产的迅速发展,葡萄病毒病日益蔓延。葡萄感毒后,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出现小果、青果、无味果和成熟推迟等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树体衰弱,继而死亡。据调查我国有80%葡萄品种感有病毒,如不采取措施,还会蔓延和扩大。因此,葡萄去病毒和无毒苗试管快繁技术被列入国家'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脱毒 无毒苗 繁殖
下载PDF
温湿度条件与凯特两性花百分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世金 朱建华 +4 位作者 彭宏祥 黄台明 何全光 徐宁 何新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1-25,共5页
为探索温湿度条件与杜果两性花百分率的关系,以“凯特杜”为研究对象,以两性花百分率为方程依变量,55个温湿度因子为自变量,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凯特柱”是两性花百分率较高的品种,随花期延后,温... 为探索温湿度条件与杜果两性花百分率的关系,以“凯特杜”为研究对象,以两性花百分率为方程依变量,55个温湿度因子为自变量,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凯特柱”是两性花百分率较高的品种,随花期延后,温度增高,两性花百分率提高;花器官主要分化期自开花前30d开始至花前1d结束;两性花百分率受花器官主要分化期日均高温、日均温、日均低温和日积温的影响,四者的影响规律相似。花前21~30d、11~15d、1~5d的日均高温、日均温、日均低温、日积温以及花前6~10d的日均温、日均低温、日积温与两性花百分率为直线相关,随温度增高,两性花百分率提高;花前16~20d的日均高温、日均温、日均低温、日积温以及花前6~10d的日均高温与两性花百分率为多项式线性相关,温度由低升高两性花百分率提高,但超过一定温度则降低。花器官主要分化期全程的日均空气湿度均对两性花百分率有影响,但最敏感时期为花前11~20d。由此认为,“凯特杜”小花子房退化与花器官主要分化期所处的温湿度环境密切相关,适当高的温湿度有利于子房的发育和两性花百分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杜 花器官 分化期 两性花百分率 空气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下载PDF
葡萄无核遗传机理研究进展及育种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房经贵 章镇 蔡斌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9年第3期34-35,82,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葡萄无核性状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无核葡萄的育种技术,包括无核葡萄的类型、无核性状描述、无核性状遗传假说以及无核葡萄的育种途径。
关键词 无核葡萄 遗传机理 育种技术 葡萄
下载PDF
葡萄试管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病毒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金文 吴燕民 曹孜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4-28,共5页
对7个生食葡萄品种的试管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剥离培养脱除病毒的方法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热处理试管苗剥离的茎尖培养成活率为61.2%,其中有18.1%的成苗。各品种热处理试管苗剥离的茎尖分化再生能力不同:先形成愈伤组织的... 对7个生食葡萄品种的试管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剥离培养脱除病毒的方法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热处理试管苗剥离的茎尖培养成活率为61.2%,其中有18.1%的成苗。各品种热处理试管苗剥离的茎尖分化再生能力不同:先形成愈伤组织的成苗率较低,而先分化芽的茎尖成苗率较高。这一方法对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脱除率达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试管苗热处理 茎尖培养 脱病毒
下载PDF
葡萄不同倍性品种的杂种胚挽救及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爱玲 张国军 徐海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30,共3页
以二倍体葡萄为母本,与四倍体葡萄杂交,杂种进行胚珠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胚珠培养胚萌发率最高可达39.21%,成苗率最高可达35.32%。先用细胞倍性测定仪初选,再用卡宝品红染色法根尖计数染色体为57条。不同组合取样时期可确定... 以二倍体葡萄为母本,与四倍体葡萄杂交,杂种进行胚珠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胚珠培养胚萌发率最高可达39.21%,成苗率最高可达35.32%。先用细胞倍性测定仪初选,再用卡宝品红染色法根尖计数染色体为57条。不同组合取样时期可确定为:早熟母本为花后40-50d内,中熟品种为50-60d,晚熟品种则为60-8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育种 胚挽救 三倍体
下载PDF
浑源山葡萄硬枝扦插繁殖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志中 张飞云 王文英 《山西农业科学》 1992年第4期15-16,共2页
浑源山葡萄硬枝双芽剪截,清水浸泡24小时,用500ppm 吲哚丁酸蘸插条基部2~3厘米处30秒钟,进行电热催根,经15天左右产生愈伤组织、略见幼根突起时,扦插在营养袋内育苗,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经常喷水保湿,成活率高达94%.待晚霜过后,破... 浑源山葡萄硬枝双芽剪截,清水浸泡24小时,用500ppm 吲哚丁酸蘸插条基部2~3厘米处30秒钟,进行电热催根,经15天左右产生愈伤组织、略见幼根突起时,扦插在营养袋内育苗,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经常喷水保湿,成活率高达94%.待晚霜过后,破袋移植于露地,当年6月下旬可进行绿枝嫁接的砧木苗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硬枝 扦插 繁殖 吲哚丁酸
下载PDF
葡萄未熟胚的胚状体诱导和再生植株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世诚 堀内昭作 望岡亮介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27-32,共6页
以康拜尔早生葡萄浆果软化期前的未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含2,4-D与BA的NN(1969)和MS培养基中培养,愈伤组织发生频率为75%—85.7%。将愈伤组织置于含BA0.5.NAA0.03mg/1的NN培养基中。胚状体诱导频率达47.6%。而在含同样激素的MS培养基... 以康拜尔早生葡萄浆果软化期前的未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含2,4-D与BA的NN(1969)和MS培养基中培养,愈伤组织发生频率为75%—85.7%。将愈伤组织置于含BA0.5.NAA0.03mg/1的NN培养基中。胚状体诱导频率达47.6%。而在含同样激素的MS培养基中发生频率仅9.2%。体细胞胚在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萌发率为62.5%,正常小植株形成率为28.9%。上述方法在巨峰与甲州葡萄上也获得成功。据此,作者讨论和提出了未熟胚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获得实生苗的葡萄胚培育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属 葡萄 胚状体 育种
下载PDF
鲜食葡萄果实质地遗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丽 郭修武 +1 位作者 乔军 孙凌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141,共6页
探索分析葡萄果实质地的遗传趋势,为葡萄育种过程中的亲本选择选配以及杂交后代果实质地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脆肉型品种红地球为母本,软肉品种玫瑰香、金星无核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测定和分析葡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果皮硬度(P... 探索分析葡萄果实质地的遗传趋势,为葡萄育种过程中的亲本选择选配以及杂交后代果实质地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脆肉型品种红地球为母本,软肉品种玫瑰香、金星无核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测定和分析葡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果皮硬度(PPH)、果皮破裂距离(PB)、果肉硬度(SF),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后代葡萄果实果皮硬度、果皮破裂距离、果肉硬度均表现出连续变异,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果皮硬度和果肉硬度子代均值小于亲中值,呈现向小回归的趋势,加性效应解体,但由于新的累加效应,后代也出现超高亲株系。葡萄果实质地是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果实质地 果皮硬度 果皮破裂距离 果肉硬度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