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0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蓝莓基质栽培发展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苏泽春 杨燕林 +4 位作者 和加卫 杨正松 吴永斌 和志娇 余莹 《中国果树》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云南蓝莓凭借口感好、品质优、风味佳的优势一直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云南省蓝莓采用基质栽培后,蓝莓产量、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截至2021年,云南省蓝莓种植面积已经突破6 667 hm^(2),产量约4.5万t。为了准确掌握云南省蓝莓基质栽培的... 云南蓝莓凭借口感好、品质优、风味佳的优势一直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云南省蓝莓采用基质栽培后,蓝莓产量、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截至2021年,云南省蓝莓种植面积已经突破6 667 hm^(2),产量约4.5万t。为了准确掌握云南省蓝莓基质栽培的发展现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水果创新团队调研了全省各个州(市)有代表性的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民,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了云南省蓝莓基质栽培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产业 基质栽培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蓝莓新品种瑞月的选育
2
作者 孙海悦 雷蕾 +4 位作者 董梅 田友文 陈丽 和加卫 李亚东 《中国果树》 2024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瑞月是通过蓝线和都克杂交选育而来的北高丛蓝莓新品种。果粒大,平均单果重2.09 g,最大单果重2.38 g。果实为扁圆形,浅蓝色,果蒂痕小而干。果肉质地硬、甜,风味极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可溶性糖含量8.52%,可滴定酸含量0.58%,维生素... 瑞月是通过蓝线和都克杂交选育而来的北高丛蓝莓新品种。果粒大,平均单果重2.09 g,最大单果重2.38 g。果实为扁圆形,浅蓝色,果蒂痕小而干。果肉质地硬、甜,风味极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可溶性糖含量8.52%,可滴定酸含量0.58%,维生素C含量60.9 mg/kg。树体直立略开张,每667 m^(2)产量717 kg,比都克增产2.4%。在长春地区,成熟期在7月8日至8月1日,为早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新品种 瑞月
原文传递
不同光质对树莓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杨艳敏 刘有春 +4 位作者 张舵 王升 王宏光 林佳琦 刘成 《北方果树》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该研究以树莓‘秋红’为试验材料,探究在红蓝光基础上添加不同单色光质对其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有利于树莓组培苗生长的较佳光质。试验结果表明,红蓝光(2∶1)+15%绿光处理更有利于树莓组培苗的生长,其茎粗、生根率、根长、... 该研究以树莓‘秋红’为试验材料,探究在红蓝光基础上添加不同单色光质对其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有利于树莓组培苗生长的较佳光质。试验结果表明,红蓝光(2∶1)+15%绿光处理更有利于树莓组培苗的生长,其茎粗、生根率、根长、单株鲜重和干重均优于荧光灯和红蓝光(2∶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Y[II])、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均表现出较佳的优势,可推荐作为树莓组培苗较优的组培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LED光质 生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蓝莓黑尖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在栽培技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兴东 魏鑫 +3 位作者 徐艺格 郭丹 刘成 田帅 《北方果树》 2024年第3期27-29,33,共4页
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作者从事蓝莓栽培技术研究时发现,黑尖是蓝莓新梢生长发育过程中特有的生理现象,在生产栽培中非常重要。该文阐述了蓝莓黑尖特性、影响因素及在生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 蓝莓 黑尖特性 影响因素 栽培应用
下载PDF
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不同栽培模式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
作者 王兴东 殷登科 +2 位作者 魏鑫 徐艺格 刘成 《北方果树》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山东省蓝莓产业的主要生产区,蓝莓栽培模式多样,实现温室、保温式大棚、大棚、露天4种模式。通过调研、分析,归纳出不同生产模式出现的品种、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形成初步总结与提议,为山东省...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山东省蓝莓产业的主要生产区,蓝莓栽培模式多样,实现温室、保温式大棚、大棚、露天4种模式。通过调研、分析,归纳出不同生产模式出现的品种、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形成初步总结与提议,为山东省蓝莓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西海岸新区 蓝莓 栽培模式 生产技术
下载PDF
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王兴东 殷登科 +2 位作者 徐艺格 杨玉春 刘成 《北方果树》 2024年第2期30-32,36,共4页
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4种生产模式均存在栽培技术问题。该文在建立科学的蓝莓生产管理理念、做好品种的优化提升、建立适宜的栽培技术体系(包括修剪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及技术标准。
关键词 青岛西海岸新区 蓝莓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蓝莓不同硬度果实VcPLs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7
作者 李晓谊 陆晓莹 +4 位作者 黄巧玉 李永强 宗宇 徐丽珊 郭卫东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究果胶裂解酶基因在蓝莓硬肉品种和软肉品种果实硬度差异中的作用,为选育高硬度蓝莓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硬肉品种Star和软肉品种O’Neal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硬度、细胞壁物质含量和果胶裂解酶活力,分... 【目的】探究果胶裂解酶基因在蓝莓硬肉品种和软肉品种果实硬度差异中的作用,为选育高硬度蓝莓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硬肉品种Star和软肉品种O’Neal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硬度、细胞壁物质含量和果胶裂解酶活力,分析比较果肉细胞解剖结构,克隆果胶裂解酶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模式,转化番茄验证VcPL的功能。【结果】S4(膨大期)到S6(红果期)时期是果实硬度快速下降关键时期,果肉细胞在发育初期细胞壁轮廓清晰,Star果肉细胞出现结构破损的时期晚于O’Neal,果实硬度与可溶性果胶含量、果胶裂解酶活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VcPL41和VcPL65编码区序列长度分别为1230 bp和1209 bp,Star和O’Neal中VcPL65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VcPL41的序列在品种间有4个氨基酸差异。2个基因在Star中快速上调表达的时期晚于O’Neal。超表达VcPL41和VcPL65的番茄果实硬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可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蓝莓硬肉品种Star和软肉品种O’Neal果实硬度差异受果胶裂解酶活力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影响,VcPL41和VcPL65能够加速果实成熟软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果实硬度 果胶 果胶裂解酶 VcPLs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吲哚乙酸、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对蔓越莓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8
作者 董环宇 高芳 +5 位作者 王兴溶 陈士刚 秦彩云 才巨锋 郭忠玲 陶晶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蔓越莓(Oxycoccos)耐寒性较强,其果实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蔓越莓组培苗作为插穗,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和吲哚丁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蔓越... 蔓越莓(Oxycoccos)耐寒性较强,其果实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蔓越莓组培苗作为插穗,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和吲哚丁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蔓越莓插穗的浸泡和速沾试验,同时探究不同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生根率、苗高增长量、生物量和根系生长特点(包括最长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平均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A浸泡处理为100、200 mg/L时根系生长状态较好,但是最长根长仅为(30.77±0.18) cm(NAA 100 mg/L)、根平均直径为(0.3±0.02) mm。而IBA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速沾处理的插穗最长根长为(30.13±3.22) cm、根平均直径为(0.39±0.04) mm、根表面积为(1.27±0.01) cm^(2)、平均根数为(128.22±2.38)条。由此来看,浸泡处理和速沾处理最优处理根系生长状况相差不大,但是综合来看当IBA质量浓度为1 000 mg/L,速沾时生根率最高,为85%。因此速沾的方法更适合蔓越莓组培苗的扦插生根。该研究初次建立蔓越莓组培苗扦插繁殖技术,为蔓越莓规模化繁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越莓 组织培养 扦插生根 组培苗 根系生长特点
下载PDF
蓝莓B-box型锌指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期的表达模式
9
作者 黄巧玉 杨珺菲 +6 位作者 汪旭祥 陆晓莹 李晓谊 李永强 徐丽珊 宗宇 郭卫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B-box(BBX)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BBX在蓝莓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BBX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 B-box(BBX)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BBX在蓝莓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BBX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蓝莓基因组中鉴定出38个BBX基因成员,基因结构保守,外显子平均个数为3.13,这些基因可分成Ⅰ~Ⅲ3个亚族,不均匀分布于23条染色体;BBX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光响应、植物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和植物生长发育等4类顺式作用元件;VcBBX基因成员在‘Star’和‘O’Neal’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表达,VcBBX9,VcBBX16,VcBBX25和VcBBX20在S8表达量最高,VcBBX26在S6表达量最高,VcBBX30在S3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究BBX型锌指蛋白在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B-box 基因家族 果实硬度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越橘休眠期花芽抗寒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炳含 唐雪东 +3 位作者 刘海瀛 范家赫 蔡佳欣 陈国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本试验以六年生越橘‘北陆’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对休眠期越橘花芽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越橘花芽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酶促反应系统和非酶促反应系统均随着休眠时间的变化呈先明显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喷... 本试验以六年生越橘‘北陆’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对休眠期越橘花芽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越橘花芽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酶促反应系统和非酶促反应系统均随着休眠时间的变化呈先明显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喷施适宜浓度的SA可以降低休眠期低温对越橘花芽的伤害,增加休眠期越橘花芽中的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含量和脯氨酸(Pro)的积累,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花芽抗氧化保护酶SOD、POD活性并上调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综合表明,外源SA参与低温胁迫下越橘植株的生理响应,并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其中1.0 mmol·L^(-1) SA对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好,10.0 mmol·L^(-1) SA则会加重低温对越橘植株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橘 休眠期 水杨酸(SA) 花芽 抗寒性
下载PDF
壳聚糖-柑橘精油复合处理对蓝莓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郁欣然 付思怡 佘文琴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以鲜食蓝莓为试材,采用浸泡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与柑橘精油复合保鲜剂处理对蓝莓果实采后4℃贮藏过程中腐烂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壳聚糖... 以鲜食蓝莓为试材,采用浸泡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与柑橘精油复合保鲜剂处理对蓝莓果实采后4℃贮藏过程中腐烂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壳聚糖与柑橘精油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浸泡)相比,壳聚糖与柑橘精油复合保鲜剂处理可有效降低蓝莓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和呼吸强度峰值,抑制呼吸作用和丙二醛的积累,减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的谷胱甘肽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15 g/L壳聚糖和1.0%柑橘精油复合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该研究可为绿色、健康的天然防腐剂在蓝莓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壳聚糖 柑橘精油 采后贮藏 保鲜效果
下载PDF
蓝莓果皮色素的稳定性及其在柞蚕绢丝染色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笑茹 刘波 贾艳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丰富柞蚕绢丝织物的色泽及开发利用蓝莓资源,文中研究了蓝莓果皮中色素成分对pH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并研究了蓝莓果皮色素在柞蚕绢丝织物染色上的应用性能及其染色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介质的pH变化以及金属离子Al^(3+)或Fe^(2+)会... 为丰富柞蚕绢丝织物的色泽及开发利用蓝莓资源,文中研究了蓝莓果皮中色素成分对pH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并研究了蓝莓果皮色素在柞蚕绢丝织物染色上的应用性能及其染色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介质的pH变化以及金属离子Al^(3+)或Fe^(2+)会引起蓝莓果皮色素在紫外-可见范围内吸收光谱的变化,并产生不同的色泽。蓝莓果皮色素对柞蚕绢丝的染色性能良好,在pH为3时织物可以获得较高的颜色深度。蓝莓果皮色素在柞蚕绢丝上的染色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随着温度升高,色素在纤维上的染色速率提高,半染时间缩短。采用金属盐Al_(2)(SO_(4))_(3)或FeSO_(4)作为媒染剂可以提高试样的颜色深度,而媒染剂及媒染工艺对试样的色调会产生较大影响。媒染柞蚕绢丝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可以达到3级。文中研究可为蓝莓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制备生态纺织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皮色素 柞蚕绢丝 染色动力学 颜色深度
原文传递
限根栽培对4个宁夏枸杞品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3
作者 何军 田英 +3 位作者 何昕孺 朱丽珍 王振平 李晓莺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目的】为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宁夏枸杞限根栽培提供参考,促进枸杞生态种植。【方法】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王团镇典型土壤气候类型区,选择同一限根栽培条件下种植3 a的4个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7号、科杞6081、科杞6082)为研究对... 【目的】为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宁夏枸杞限根栽培提供参考,促进枸杞生态种植。【方法】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王团镇典型土壤气候类型区,选择同一限根栽培条件下种植3 a的4个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7号、科杞6081、科杞6082)为研究对象,探讨限根栽培模式下不同宁夏枸杞品种之间根域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技术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根域土壤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除科杞6082的土壤全氮含量略高于科杞6081外,科杞6081的根域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均为最高,较宁杞1号土壤分别显著高出27.41%、37.41%、17.96%、2.31%,较宁杞7号土壤分别显著高出17.42%、24.69%、15.60%、4.53%,土壤含水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较科杞6082土壤分别显著高出16.93%、10.73%、3.49%;科杞6082根域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较宁杞1号、宁杞7号和科杞6081根域土壤分别显著高出26.73%、5.82%和14.20%;宁杞1号和科杞6081根域土壤的pH值显著高于宁杞7号和科杞6082。限根栽培下4个宁夏枸杞品种土壤优势细菌门基本相同,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较大,4个宁夏枸杞品种丰度均在35%以上;真菌属群落组成差异较大,特别是科杞6081根域土壤的真菌群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RDA分析结果中科杞6081根域土壤的真菌门水平优势群落富集在表征土壤养分的指标周围,其他3个宁夏枸杞品种相对较为分散。土壤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全磷含量等与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和丰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在限根栽培条件下,4个宁夏枸杞品种根域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对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无影响,但真菌差异较大,科杞6081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组成均表现出相对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根栽培 宁夏枸杞品种 土壤理化性质 细菌 真菌 微生物区系 根域
下载PDF
不同修剪方式对南高丛蓝莓H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于慧颖 黄国辉 +2 位作者 宋艺扬 苏宏 周文杰 《北方果树》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作者以2年生南高丛蓝莓品种H5为试材,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蓝莓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贮藏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修剪相比,重修剪处理能显著降低蓝莓植株株高及冠幅,增加果实单果重、耐贮性及产量,小果比例较少,采收用工... 作者以2年生南高丛蓝莓品种H5为试材,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蓝莓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贮藏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修剪相比,重修剪处理能显著降低蓝莓植株株高及冠幅,增加果实单果重、耐贮性及产量,小果比例较少,采收用工量减少,每666.7 m^(2)经济效益提高27.40%。重修剪更适合在南高丛蓝莓品种H5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高丛蓝莓 修剪方式 经济效益 贮藏性
下载PDF
易腐浆果类可食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彭皓月 乔丽萍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91-96,共6页
浆果类水果皮薄多汁、质地柔软,易受到机械损伤与病原菌侵染,是最难保存的果蔬种类。可食涂膜保鲜具有安全可食、隔绝保护、抑菌杀菌及增加营养价值等特点。概述了易腐浆果常用的保鲜技术,重点梳理了可食性涂膜最新研究结果,以期为易腐... 浆果类水果皮薄多汁、质地柔软,易受到机械损伤与病原菌侵染,是最难保存的果蔬种类。可食涂膜保鲜具有安全可食、隔绝保护、抑菌杀菌及增加营养价值等特点。概述了易腐浆果常用的保鲜技术,重点梳理了可食性涂膜最新研究结果,以期为易腐浆果保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腐浆果 机械损伤 病原菌侵染 可食涂膜保鲜
下载PDF
7个蓝莓品种在杭州地区的品质表现
16
作者 姚静兰 傅郑缘 +3 位作者 费维 何凯杰 吴建春 郑伟尉 《落叶果树》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解决浙江省蓝莓品种较为单一等问题,以奥尼尔、海岸、比洛克西、薄雾、绿宝石、春高和德雷伯等7个蓝莓品种为试材进行栽培观测,对蓝莓营养生长状况、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宝石单果重最大,达1.86 g,可溶性固形物含... 为解决浙江省蓝莓品种较为单一等问题,以奥尼尔、海岸、比洛克西、薄雾、绿宝石、春高和德雷伯等7个蓝莓品种为试材进行栽培观测,对蓝莓营养生长状况、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宝石单果重最大,达1.86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青苷含量也均最高,且果肉叶绿素含量远高于其他6个品种,可作为特色蓝莓品种进行推广。综合分析,绿宝石在浙江杭州表现较好,可进行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品种 杭州 花青苷
下载PDF
4个蓝莓新品种抗氧化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17
作者 张进 朱东姿 +2 位作者 刘庆忠 吴凡林 宿红艳 《落叶果树》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花青苷、抗坏血酸、肌醇和绿原酸是蓝莓果实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其含量是评价蓝莓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对4个蓝莓新品种蓝玲、蓝珠、蓝冠、蓝月与对照品种蓝丰果实中的花青苷、抗坏血酸、肌醇和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4个... 花青苷、抗坏血酸、肌醇和绿原酸是蓝莓果实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其含量是评价蓝莓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对4个蓝莓新品种蓝玲、蓝珠、蓝冠、蓝月与对照品种蓝丰果实中的花青苷、抗坏血酸、肌醇和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4个蓝莓新品种的抗坏血酸、肌醇和绿原酸含量均优于对照蓝丰,尤其是蓝玲和蓝月的抗坏血酸、肌醇含量以及蓝珠、蓝冠的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蓝丰。本研究结果为4个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新品种 抗氧化物质
下载PDF
蓝莓开放式无糖组培技术体系建立
18
作者 余宏傲 谢志亮 +4 位作者 陈怡超 李飞 朱润梓 江皓 朱建军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以蓝莓无菌试管苗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等试验方法,开展抑菌剂种类和浓度、培养液浓度与基质的比例、CO_(2)浓度等无糖培养主要技术环节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质培养液中添加清菌易8 mL∕L,基质中培养液含量80%时,可明显抑制培养基质... 以蓝莓无菌试管苗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等试验方法,开展抑菌剂种类和浓度、培养液浓度与基质的比例、CO_(2)浓度等无糖培养主要技术环节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质培养液中添加清菌易8 mL∕L,基质中培养液含量80%时,可明显抑制培养基质污染,污染率可控制在15%以内,且蓝莓苗生长、增殖正常。(2)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表明,培养液中基本培养基(WPM)比例(1∕2 WPM、1∕4 WPM、1∕8 WPM)对增殖率、污染率、生根率、成苗率、根长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CO_(2)浓度对增殖率、生根率、根长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激素配比对蓝莓开放式培养的增殖率、生根率等影响也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基质培养液浓度及比例对污染率、生根率等的影响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结合考虑降低污染,蓝莓无糖培养的最佳增殖培养配方是培养液为1∕4 WPM,CO_(2)浓度1000—1500μmol∕mol,珍珠岩基质中培养液含量80%,激素配比(mg∕L)ZT∶IBA为(0.5—1)∶2。(3)培养液添加方式试验表明,培养液先低后高的添加方式可降低污染率,明显提高增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无糖培养 培养条件 开放式培养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枸杞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19
作者 王晓静 赵子丹 +4 位作者 开建荣 牛艳 吴燕 张锋锋 陈翔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采用UPLC-MS/MS方法检测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通过设计四地田间试验分析枸杞中农药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研究同时测定枸杞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分析其在枸杞上的残留情况,评估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呋虫胺及其代谢... 采用UPLC-MS/MS方法检测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通过设计四地田间试验分析枸杞中农药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研究同时测定枸杞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分析其在枸杞上的残留情况,评估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78.6%~96.4%,RSD为0.41%~8.30%,定量限均为0.02 mg/kg;储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于-18℃条件下储藏11个月的试验期间,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枸杞鲜果、干果中均比较稳定;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宁夏、青海两地枸杞鲜果中均未检出呋虫胺代谢物DN和UF,宁夏、青海两地枸杞鲜果中呋虫胺的半衰期分别为2.9、3.7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间隔期7 d,宁夏、青海、河北、新疆枸杞鲜果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为0~0.52 mg/kg,四地枸杞干果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为0~2.00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呋虫胺的膳食摄入风险为19.3%。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实用,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枸杞中的稳定储藏期较长,按照推荐剂量正确使用,不会产生膳食摄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呋虫胺 代谢物 最终残留 消解动态 膳食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果桑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史星雲 徐珊珊 +2 位作者 柳丽萍 陶新中 钱文春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为探明浙江省湖州区域果桑品质特征并构建其品质评价模型,以粤椹大10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鲜重、含水率等12项品质指标,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建立其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样品... 为探明浙江省湖州区域果桑品质特征并构建其品质评价模型,以粤椹大10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鲜重、含水率等12项品质指标,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建立其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样品间果实品质存在差异,不同指标离散程度不同,变异系数为2.28%~35.56%。相关性分析表明,12项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723%,其中第1主成分为保健功能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3.172%;第2主成分为风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5.205%;第3主成分为重量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1.346%,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样品间的品质差异。最终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粤椹大10品质评价预测模型,筛选出了花色苷等6个有效指标。综上,粤椹大10品质评价模型为:Y=-9.791+0.356X_(12)+0.653X_(9)+3.027X_(2)+0.051X_(7)+0.468X_(10)+0.011X_(8),其中花色苷、维生素C、单果干重、固酸比、黄酮和总糖等指标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评价该品种果实品质,可为粤椹大10品质评价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粤椹大10 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