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莲雾品种盛花期的光合特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张雪芹 欧阳海波 +4 位作者 林丽霞 赖瑞云 钟赞华 林建忠 谢志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以设施大棚内限根+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下的印尼大叶、泰国紫红、本地种、黑金刚等4个莲雾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盛花期叶片的生物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印尼大叶的生物学性状最好,本地种的最差;印尼... 以设施大棚内限根+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下的印尼大叶、泰国紫红、本地种、黑金刚等4个莲雾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盛花期叶片的生物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印尼大叶的生物学性状最好,本地种的最差;印尼大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a+b和叶绿素a/b最高,黑金刚的叶绿素b含量最高;4个品种之间的实时Fv'/Fm'、qP、qN、NPQ差异较小,ETR差异较大;印尼大叶、泰国紫红的Fv'/Fm'、ETR均显著高于本地种和黑金刚,qN、NPQ则与之相反;4个品种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规律一致,印尼大叶的Fv'/Fm'、ETR最高,本地种的则最低。叶片的生物学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叶绿素b呈负相关,与叶绿素a+b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b与叶绿素a+b呈负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a+b与Fv'/Fm'呈正相关,与E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qP、qN、NPQ呈负相关;叶绿素b与Fv'/Fm'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TR呈负相关,与qP、qN、NPQ呈正相关;Fv'/Fm'与qP呈负相关,与qN、NPQ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TR呈显著正相关;ETR与qP呈负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与qN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印尼大叶和泰国紫红等2个品种的叶片的生物学性状最佳,光合能力较强,是较适合于设施大棚内限根+矮化密植栽培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盛花期 生物学性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福建地区不同栽培模式下百香果的产量与品质特征
2
作者 刘智成 严良文 +1 位作者 陈瑶瑶 欧雪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7,共14页
为探究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和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百香果大田生长时间、产量与品质相关指标表现特征,于2020—2021年开展百香果大田生产试验,并以紫果类主栽品种台农1号百香果和黄果类品种芭乐味百香果为材料,观察或测定2种栽培模式下... 为探究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和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百香果大田生长时间、产量与品质相关指标表现特征,于2020—2021年开展百香果大田生产试验,并以紫果类主栽品种台农1号百香果和黄果类品种芭乐味百香果为材料,观察或测定2种栽培模式下百香果开花、结果、产量与品质相关指标,并分析果实品质指标间,以及果实品质指标与果实成熟期内温度、光照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相比,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百香果植株现蕾期、始花期和始果期的时间均较迟,果实发育成熟所需时间缩短,成花率和坐果率显著增加,且花蕾期、成花率、果实发育成熟期和坐果率的变异系数均较低,台农1号和芭乐味从定植到采收结束时所需时间分别比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缩短69~71 d和51~58 d;2)从实收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看,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且其全部由一级蔓产量组成,而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单株产量由主蔓、一级蔓、二级蔓和三级蔓产量组成,各级结果蔓产量在总产量占比上表现不一致;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相比,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百香果单株结果数量显著减少,但平均单果重和中大果比率显著提高;3)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相比,在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果实总酸含量显著降低,果皮重、果汁量、可食率、总糖、糖酸比提高,且果实品质中7项指标值的变异系数均较低,温度、光照等气象因子与果实品质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百香果在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可缩短大田生长时间,而且开花、结果、产量与品质相关指标表现特征均优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各项指标值变异系数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多级结果蔓 单级结果蔓 栽培模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仪鉴定番石榴倍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
作者 邵雪花 李桂兰 +3 位作者 肖维强 赖多 庄庆礼 秦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番石榴的染色体倍性,为番石榴倍性育种和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番石榴为材料,比较了样品部位、离心处理和保存方式对倍性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番石榴花瓣作为倍性检测材料时,收集到的细胞核DNA数...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番石榴的染色体倍性,为番石榴倍性育种和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番石榴为材料,比较了样品部位、离心处理和保存方式对倍性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番石榴花瓣作为倍性检测材料时,收集到的细胞核DNA数目最多,CV值为1.96%,峰形效果最佳;在制备细胞核悬浮液时,过滤后不离心,直接染色后上机的测定效果最好;新鲜番石榴花瓣得到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高于冷藏和其他冷冻处理组,且背景碎片少,主峰明显;-80℃冷冻处理对样本的破坏性最小,检测效果仅次于新鲜的番石榴花瓣。本研究建立的番石榴流式细胞术倍性分析的方法为:取番石榴花瓣0.50-1.00 cm^(2),加入1 mL的mGb裂解液中混合切碎,过滤后加入30μL PI染色1 min即可上机检测。【结论】利用建立的流式细胞术对33份番石榴种质资源进行倍性鉴定,共检测出二倍体32份,六倍体1份。该方法执行简便、高效准确,为番石榴种质资源倍性鉴定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花瓣 倍性鉴定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台农1号百香果的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
4
作者 袁启凤 颜培玲 +5 位作者 张玉涛 陈楠 王立娟 史斌斌 卢晨 李仕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明棚架立柱栽培方式对百香果果实营养成分、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影响,为集中水肥、农药等物资利用及选择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百香果品种台农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棚架立柱栽培(种植密度166株/667m^(2)),参照《中国... 【目的】探明棚架立柱栽培方式对百香果果实营养成分、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影响,为集中水肥、农药等物资利用及选择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百香果品种台农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棚架立柱栽培(种植密度166株/667m^(2)),参照《中国植物志》对植株进行植物学性状描述,采用国标检测方法对果实水分、灰分、蛋白质、淀粉、总酸、维生素C、总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钾、镁、锌、锰、钙、氨基酸、多菌灵、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百菌清、铅、镉等进行测定,并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台农1号茎圆柱形,叶纸质,掌状3深裂,外果皮光滑,紫色或紫红色,具香气;蛋白质、总黄酮、维生素C、钙、镁、锌含量较高,分别为2.85 g/100g、12.73 mg/100g、21.80 mg/100g、89.0 mg/kg和152.0 mg/kg、3.3 mg/kg;氨基酸16种,以谷氨酸含量最高,为320 mg/100g,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81 mg/100g、占总氨基酸的29.7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60 mg/100g、占59.32%,半必需氨基含量为140 mg/100g、占10.9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50.13%;未检出多菌灵、百菌清、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等农药残留;未检出重金属铅,镉含量低于限定值,在安全范围内。【结论】台农1号植株性状稳定,围绕立柱四周不同方位种植,其空间利用率大、果园通风透光好,果实营养丰富,未检测出农药残留,未受重金属污染,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西番莲 台农1号 棚架 品质 重金属 农药残留
下载PDF
红毛丹种苗嫁接繁育技术规范
5
作者 林兴娥 刘咲頔 +3 位作者 明建鸿 陈妹姑 朱振忠 周兆禧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期64-65,共2页
基于我国红毛丹种苗繁育试验、调查和研究,针对种苗繁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苗圃地选择、砧木品种、砧木苗培育、苗木嫁接、苗木管理、苗木出圃、起苗运输等方面制定出了一套适合海南的红毛丹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关键词 红毛丹 嫁接繁育 技术规范
下载PDF
莲雾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
6
作者 赖瑞云 林建忠 +3 位作者 张雪芹 钟赞华 林丽霞 谢志南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2期77-79,共3页
依据莲雾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要求,从采穗圃建立、育苗大棚建设、苗床基质配置、繁育材料选取、插穗制备、苗床智能化管理、移苗装袋、上袋管理、出圃等方面介绍了莲雾种苗智能化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为莲雾苗木规范化和优质化生产提供... 依据莲雾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要求,从采穗圃建立、育苗大棚建设、苗床基质配置、繁育材料选取、插穗制备、苗床智能化管理、移苗装袋、上袋管理、出圃等方面介绍了莲雾种苗智能化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为莲雾苗木规范化和优质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轻基质 扦插 技术
下载PDF
牛油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7
作者 毛加梅 黄建 +4 位作者 付小猛 杨虹霞 郭俊 王自然 岳建强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概述世界各地牛油果的主要害虫种类(蝇类、蛾类、蚧类、螨类,半翅目和鞘翅目类)、主要病害种类(根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细菌性软腐病和溃疡病)和病虫害防治现状。近年来国内牛油果种植面积快速扩张,文章提出从科学合理... 概述世界各地牛油果的主要害虫种类(蝇类、蛾类、蚧类、螨类,半翅目和鞘翅目类)、主要病害种类(根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细菌性软腐病和溃疡病)和病虫害防治现状。近年来国内牛油果种植面积快速扩张,文章提出从科学合理选园、加强检验检疫、合理选种、选择适宜防治措施等方面来预防和防治牛油果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梨 害虫 病害 防治
下载PDF
西番莲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朴丽 刘忠妹 +3 位作者 许木果 丰玉云 张阳梅 赵志平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综述西番莲地理分布、产量、营养成分、加工利用、栽培现状及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提出西番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番莲 地理分布 营养价值 加工利用 产业发展
下载PDF
人心果果肉香气物质组分的分析
9
作者 苏明申 叶正文 +2 位作者 张明昊 王俏 陈兵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人心果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心果果肉共检测出含量大于0.1μg/kg的香气化合物34种,包括8种醛类、13种酯类、5种醇类、2种酮类、4种烯类和2种醚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人心果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心果果肉共检测出含量大于0.1μg/kg的香气化合物34种,包括8种醛类、13种酯类、5种醇类、2种酮类、4种烯类和2种醚类化合物,分别占总香气物质含量的51.52%、30.40%、6.83%、5.26%、3.78%和2.20%;含量大于10μg/kg的化合物有7种,包括苯甲酸甲酯、己醛、2-己烯醛、苯甲醛、2-丙烯酸-3-苯丙烯酸甲酯、苯乙酮和苯甲醇。醛类、酯类、醇类、酮类、烯类和醚类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己醛65.72μg/kg、苯甲酸甲酯73.61μg/kg、苯甲醇13.34μg/kg、苯乙酮19.33μg/kg、4,8-二甲基壬-1,3,7-三烯6.90μg/kg和二甲基二硫醚6.7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果 果肉 香气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分析
原文传递
粤北地区火龙果节水节肥高产种植技术
10
作者 曹秋艳 《农技服务》 2024年第3期59-61,共3页
粤北地区当前存在多数火龙果种植基地未充分利用资源,造成水、肥料、土地资源和人力管理资源的浪费。结合粤北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通过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火龙果果园生产实践,总结粤北地区火龙果节水节肥高产种植技术。为粤北地区火龙... 粤北地区当前存在多数火龙果种植基地未充分利用资源,造成水、肥料、土地资源和人力管理资源的浪费。结合粤北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通过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火龙果果园生产实践,总结粤北地区火龙果节水节肥高产种植技术。为粤北地区火龙果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从园地选择、果园大棚柱式栽培、品种选择、栽植、施肥、种植管理等方面介绍该种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节水节肥 高产种植
下载PDF
大红和无刺黄龙火龙果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甜菜色素组分及含量差异分析
11
作者 胡莺菊 何云 +4 位作者 李洪立 洪青梅 濮文辉 李琼 胡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13,共11页
为探究大红和无刺黄龙火龙果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以大红和无刺黄龙火龙果坐果后13、16、19、22、25、28 d共6个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部位(果肉、果皮、萼片)的色泽参数、甜菜色素总含量、组分和相对含量变化,并对结果进... 为探究大红和无刺黄龙火龙果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以大红和无刺黄龙火龙果坐果后13、16、19、22、25、28 d共6个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部位(果肉、果皮、萼片)的色泽参数、甜菜色素总含量、组分和相对含量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红果肉a*值坐果后16 d逐渐增加呈现红色;果皮与萼片a*值坐果后19 d前为负值,19~28 d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b*值坐果后22 d显著增加而后下降,表现为由绿色先转为红黄色而后转为红色。无刺黄龙果皮与萼片a*值在25 d前为负值,28 d绝对值趋近于0,b*值坐果后13~19 d呈平稳趋势,而后显著上升,表现为由绿色转为黄色。大红共检测到11种甜菜色素组分,以甜菜苷含量最高;总含量逐渐增加,28 d增加显著。无刺黄龙共检测到6种甜菜色素组分,以亮氨酸-甜菜黄素含量最高,果肉仅含甜菜苷配基和酪氨酸;果肉甜菜色素总含量差异不显著,果皮与萼片逐渐增加。2个品种间仅有甜菜苷配基1种共有组分。通过相关性分析可得,大红3个部位的a*值与甜菜色素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甜菜苷的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无刺黄龙果皮、萼片的b*值与甜菜色素总含量和亮氨酸-甜菜黄素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果肉甜菜色素总含量与a*、b*、L*值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对2个品种的甜菜色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大红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9.23%;第1主成分甜菜红素类贡献率为34.30%,主要综合了甜菜苷、丙二酰甜菜苷等组分;第2主成分甜菜红素及代谢物综合类贡献率为21.35%,主要综合了2,17-Decarboxyphyllocactin、甜菜醛氨酸等。无刺黄龙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21%;第1主成分甜菜黄素类贡献率为61.71%,主要综合了亮氨酸-甜菜黄素、酪氨酸-甜菜黄素等组分,这为火龙果色泽的评价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综上所述,大红火龙果和无刺黄龙果皮与萼片随着甜菜色素的增加逐渐转色;无刺黄龙果肉仅含甜菜色素代谢物,未发生转色;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推测,大红果实的红色主要由甜菜苷、丙二酰甜菜苷、2,17-Decarboxyphyllocactin贡献,无刺黄龙果皮与萼片的黄色主要由亮氨酸-甜菜黄素贡献,这为火龙果色泽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阐述了火龙果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为探究火龙果果实的着色机制、色泽的评价及甜菜色素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色泽 甜菜色素 组分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火龙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与裂果性相关分析
12
作者 武志江 黄凤珠 +7 位作者 韦蒴曈 黄黎芳 邓海燕 叶小滢 梁桂东 李祯英 刘朝安 陆贵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I0001-I0004,共12页
为探明与火龙果裂果性相关的果实性状,以279份火龙果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脐直径、果脐深度、果脐形状指数、果皮厚度、果脐果萼长度、果萼数量、可食率、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边... 为探明与火龙果裂果性相关的果实性状,以279份火龙果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脐直径、果脐深度、果脐形状指数、果皮厚度、果脐果萼长度、果萼数量、可食率、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13个果实性状与裂果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3个果实性状和裂果率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发现裂果率与果脐形状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且呈极显著负相关;裂果率与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可食率和果肉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果脐直径和果脐深度是影响裂果率的最主要因素,共解释裂果率39.30%的变异,而其他果实性状均不能显著影响裂果率。综上可知,果脐形态结构对火龙果的裂果性较为重要,在耐裂果育种中果脐形状指数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果实性状 裂果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腰果CB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响应冷胁迫的表达模式
13
作者 崔恒久 曾教科 +6 位作者 李雯 黄海杰 彭世清 郭冬 蒲金基 周永凯 李辉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3-480,共8页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ie Linn)属于典型的热带果树,主要在我国的云南省、海南省等地种植。腰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为农民增产创收,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腰果对于低温十分敏感,在8℃时...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ie Linn)属于典型的热带果树,主要在我国的云南省、海南省等地种植。腰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为农民增产创收,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腰果对于低温十分敏感,在8℃时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生长停止。所以低温胁迫是制约腰果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CBF转录因子是植物在应对低温、干旱、盐等非生物胁迫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然而CBF基因家族在腰果中的作用尚未阐明,该家族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尚不清楚。本研究对腰果AoCBF基因家族的基本特性进行探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腰果转录组中鉴定并获得6个AoCBF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对其系统发育、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低温诱导下表达模式和启动子作用元件进行分析。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6个AoCBF蛋白长度为189~334 aa,蛋白分子量为21.31~37.89 kDa,等电点均小于7,表明该蛋白呈酸性,且均包含AP2/ERF结构域。基序分析表明:AoCBF基因存在5个基序,不同AoCBF基因Motif的缺失暗示着相关功能的缺失性。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6个AoCBFs可分为A、B两个亚组,其中A组包含1个基因,B组仅包含5个基因。启动子顺势作用元件分析得出,AoCBF可能参与激素响应及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荧光定量表达分析显示,AoCBFs对低温冷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表明AoCBF在响应低温胁迫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AoCBF基因家族的基本特性,为后续AoCBF的深入研究和应用积累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 低温响应 CBF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 QRT-PCR
下载PDF
西番莲花芽分化过程观察及花生长模型的拟合
14
作者 田青兰 周俊妞 +6 位作者 吴艳艳 刘洁云 黄伟华 张英俊 谢文连 韦广谭 牟海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5-778,共14页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生态区主栽西番莲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建立西番莲花芽形态分化的花生长模型,为西番莲促花保花提供参考。【方法】以紫果类主栽品种‘台农1号’(TN)和黄果类广西主推新品种‘壮蜜05’(同‘壮乡蜜宝’,MB)为试验材料...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生态区主栽西番莲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建立西番莲花芽形态分化的花生长模型,为西番莲促花保花提供参考。【方法】以紫果类主栽品种‘台农1号’(TN)和黄果类广西主推新品种‘壮蜜05’(同‘壮乡蜜宝’,MB)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解剖观察两品种花芽分化过程,观察茎顶端分生组织以下各节位分化进程,并测量各节位花芽的第一苞片长、叶片长、卷须长;通过将茎顶端分生组织以下第7节记为初始标记节位,此时花芽为第一苞片分化期,跟踪调查标记后0—16 d花芽分化进程及标记后至开花的第一苞片长、花蕾长等5个花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构建花生长模型。【结果】供试的两个西番莲品种花芽分化的主要过程包括第一苞片形成期、额外苞片形成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和副花冠形成期等,其中第一苞片形成到雌蕊形成历时10—12 d,TN较MB进程快1—2 d,雌蕊形成是西番莲花芽发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此时花芽第一苞片长度为3—4 mm,第一苞片形成到开花历时36—44 d,TN较MB进程快3—4 d。茎顶端分生组织以下第4—5节位可见卷须分化,第6节位花原基分化,着生于卷须旁侧,第7节位可见第一苞片分化,第9节位出现腋生营养分生组织,单独位于卷须和花芽内侧,第10—11节位可见腋芽形成,第14—15节位雌蕊原基分化。利用Origin软件对MB和TN的第一苞片长度、第一苞片宽度、花梗长、花蕾长、花梗和花蕾总长共5个花形态指标和标记后天数进行Logistic模型的非线性回归拟合,决定系数R2为0.9524—0.9988,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 RMSE)为8.54%—19.62%,模型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根据模型参数和实际观察,苞片的长度在标记后即第一苞片形成期后11—12 d进入快速增长期,标记后24—26 d进入缓慢增长期后趋于稳定;之后花梗和萼片迅速生长,萼片长度超过苞片,花蕾和花梗总长在标记后24—25 d进入快速增长期,标记后41—42 d进入缓慢增长期到最大值后开花。【结论】西番莲的花芽与卷须紧靠,而与营养芽分开独立;西番莲花芽分化和形态分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苞片形成期到雌蕊形成期,历时10—12 d;苞片生长期,历时12—14 d;花梗和花蕾生长期,历时15—17 d。在西番莲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花生长模型预测开花时间,通过苞片长度等形态指标判断花芽分化进程,为促花保花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花芽分化 花生长模型 形态分化
下载PDF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R2R3-MYB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15
作者 张丹 郑平 +8 位作者 邓彪 柴改凤 安昌 邓考 张文斌 陆宇明 卢翔宇 王小媚 秦源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9,共18页
【目的】探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代谢、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对百香果R2R3-MYB基因家族进行表达分析并探究其在花果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深入研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百香果中的生物学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探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代谢、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对百香果R2R3-MYB基因家族进行表达分析并探究其在花果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深入研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百香果中的生物学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百香果全基因组数据,通过HMM搜索对R2R3-MYB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百香果花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百香果基因组中鉴定出99个R2R3-MYB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36个亚组。99个R2R3-PeMYB基因随机分布在9条百香果染色体上。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R2R3-PeMYB在同一亚组中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特征。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事件促进了百香果R2R3-MYB家族的扩张。基于转录组数据和qRT-PCR分析,发现R2R3-PeMYB基因在百香果花的不同组织的不同发育阶段中表现出差异的表达模式,说明R2R3-PeMYB基因在花不同组织和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PeMYB62和PeMYB63在百香果果皮转色期的高表达,说明其可能参与百香果花青素的合成。同时8个R2R3-PeMYB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冷、热、盐和渗透压)下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说明R2R3-PeMYB基因还受到非生物胁迫的诱导。【结论】鉴定了99个R2R3-PeMYB基因家族成员,发现其在百香果花果发育和胁迫诱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今后研究百香果R2R3-MYB基因在花果发育中的功能和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R2R3-MYB转录因子 系统发育分析 花果发育
下载PDF
小果型非转基因番木瓜新品种黄花佑的选育
16
作者 吴夏明 周陈平 +4 位作者 杨敏 邝瑞彬 杨护 黄炳雄 魏岳荣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196,共4页
黄花佑番木瓜是以泰国红为母本、GZ20130130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番木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结果性状优良,受高温影响小,间断结果现象轻,连续坐果率94.3%,平均单株商品果为71.8个,平均单果质量为790.3 g,果实呈梨形,整齐度高,... 黄花佑番木瓜是以泰国红为母本、GZ20130130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番木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结果性状优良,受高温影响小,间断结果现象轻,连续坐果率94.3%,平均单株商品果为71.8个,平均单果质量为790.3 g,果实呈梨形,整齐度高,商品性状优良,平均纵径17.3 cm,横径10.3 cm。果实果皮光滑,果肉较厚呈橙红色,口感柔嫩多汁、无渣,风味清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3.5%,还原糖含量为10.5 g·100 g^(-1),总糖含量为12.8 g·100 g^(-1),总酸含量为0.16 g·100 g^(-1),维生素C含量为84.7 mg·100 g^(-1),粗纤维含量为0.5 g·100 g^(-1)。在珠三角地区,组培苗春季定植至始花时间约59 d,定植至始采收时间约177 d,丰产性强,当年平均株产量约56.8 kg,每666.7 m2产量为6816 kg。果实在常温条件下保鲜贮藏期为7 d。适应性较强,适宜在我国番木瓜产区种植。感环斑花叶病毒病和畸叶病毒病,建议采用轮作方式种植,重点防控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新品种 黄花佑 优质
下载PDF
啶氧菌酯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17
作者 冯玉洁 田海 +4 位作者 罗激光 梁延坡 谢圣华 吉训聪 马晨 《中国果树》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为研究啶氧菌酯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经气相色谱仪-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在0.02~0.10 mg/kg和0.01~0.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香蕉和土壤中啶氧菌酯的回收率分别为101.4%~10... 为研究啶氧菌酯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经气相色谱仪-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在0.02~0.10 mg/kg和0.01~0.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香蕉和土壤中啶氧菌酯的回收率分别为101.4%~109.2%和93.7%~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4.0%和2.8%~8.4%,最小检出量均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 mg/kg和0.01 mg/kg。该分析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广泛用于啶氧菌酯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氧菌酯 香蕉 土壤 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仪
原文传递
福建番石榴环斑病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抑制剂筛选
18
作者 陈洪彬 安莹莹 +3 位作者 陈蕾伊 陈艺晖 蒋璇靓 林育钊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749,共12页
【目的】明确番石榴果实采后环斑病发生的致病病原菌及其对番石榴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筛选能抑制该病原菌的有效抑制剂。【方法】病原菌分离于发生环斑病的番石榴果皮病健交界处,并对该致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树分析... 【目的】明确番石榴果实采后环斑病发生的致病病原菌及其对番石榴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筛选能抑制该病原菌的有效抑制剂。【方法】病原菌分离于发生环斑病的番石榴果皮病健交界处,并对该致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树分析。另外,初步研究番石榴环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环斑病菌侵染对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和评价不同抑制剂(ε-聚赖氨酸、水杨酸和褪黑素)对环斑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根据环斑病菌的菌丝与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及基于rDNA-ITS、TUB和TEF-1α测序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福建番石榴环斑病菌鉴定为棒状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葡萄糖和D-果糖、蛋白胨、7、25℃分别作为番石榴N. clavispora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pH、温度。此外,与未接种N. clavispora番石榴果实相比,接种N. clavispora果实具有较高的病斑直径和细胞膜透性,较低的果实硬度和色调角h值。体外试验表明,适当浓度的ε-聚赖氨酸、水杨酸和褪黑素处理对番石榴N. clavispora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抑制N. clavispora侵染所致番石榴果实采后环斑病的抗菌剂。【结论】引起福建番石榴果实环斑病的病原菌为棒状新拟盘多毛孢(N. clavispora),且4.000 mg·mL^(-1)ε-聚赖氨酸对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可为后续番石榴环斑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果实 环斑病 棒状新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抑菌分析
下载PDF
红皮白肉与红皮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19
作者 周信雁 陈思宇 +5 位作者 魏宇飞 朱瑜 冯君茜 丁点草 陆贵锋 杨尚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8,共13页
【目的】比较分析红皮白肉与红皮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旨在探究红肉火龙果果肉颜色形成与植株内生微生物群落的关联性,挖掘与其颜色形成相关的功能微生物。【方法】以红皮白肉与红皮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为试验材料... 【目的】比较分析红皮白肉与红皮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旨在探究红肉火龙果果肉颜色形成与植株内生微生物群落的关联性,挖掘与其颜色形成相关的功能微生物。【方法】以红皮白肉与红皮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为试验材料,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茎部内生微生物(细菌、真菌)多样性与丰富度,门、属分类水平的群落结构组成以及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占比;基于LEfSe差异分析探究红皮白肉与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内生微生物。【结果】红皮白肉与红皮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红皮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中特有的细菌、真菌OTU数量均高于相应的白肉火龙果;门分类水平表现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在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中的相对丰度占比高于相应的白肉火龙果,其相对丰度占比是白肉火龙果的1.15倍;属分类水平表现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细菌是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中相对丰度占比最高的优势细菌属,青霉菌属(Penicillium)真菌是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中相对丰度占比最高的优势真菌属,二者相对丰度占比分别是白肉火龙果的1.24倍和4.27倍;另一方面,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中还富集了列契瓦尼尔氏菌属(Lechevalieria)、糖霉菌属(Glycomyces)、未分类肠杆菌属(unclassified_f__Enterobacteriaceae)、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等优势细菌属以及unclassified_f__Serendipitaceae、unclassified_c__GS13、unclassified_o__Atractiellales、unclassified_o__Auriculariales、篮状菌属(Talaromyces)等优势真菌属。LEfSe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细菌和木霉菌属(Xylomyces)真菌在红肉火龙果植株茎部中显著富集。【结论】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红肉火龙果果肉中色素的产生、代谢积累密切相关;链霉菌属、未分类肠杆菌属、原小单孢菌属细菌及子囊菌门、青霉菌属、篮状菌属和木霉菌属真菌可能是红肉火龙果果肉色素合成与代谢积累相关的功能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果肉颜色 内生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外源甜菜碱与褪黑素复合处理对龙眼果实贮藏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瑞敏 胡凯雪 +2 位作者 邱秋萍 刘顺枝 胡位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甜菜碱与褪黑素复合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冷藏的保鲜效果,以期为龙眼贮藏保鲜新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储良’龙眼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0、5、10、15 mmol/L的甜菜碱与300 mmol/L的褪黑素复配制成保鲜剂处理果实。在...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甜菜碱与褪黑素复合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冷藏的保鲜效果,以期为龙眼贮藏保鲜新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储良’龙眼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0、5、10、15 mmol/L的甜菜碱与300 mmol/L的褪黑素复配制成保鲜剂处理果实。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贮藏,研究其冷藏期间质量损失率及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抗坏血酸(VC)、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300 mmol/L褪黑素对照组相比,复合保鲜剂能有效减少龙眼果实水分、TSS、TA、VC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损失,使龙眼果肉保持较高的SOD、CAT活性(P<0.05),而POD活性和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300mmol/L褪黑素+10 mmol/L甜菜碱处理对龙眼的冷藏保鲜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甜菜碱 褪黑素 复合处理 冷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