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0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PsDFR启动子活性分析
1
作者 周琳 袁梦 +2 位作者 齐宇 张梦杰 王雁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目的]分析牡丹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PsDFR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及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sDFR启动子的功能及其在牡丹花色形成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黑花魁’牡丹花瓣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PsDFR的启动... [目的]分析牡丹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PsDFR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及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sDFR启动子的功能及其在牡丹花色形成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黑花魁’牡丹花瓣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PsDFR的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在线软件预测分析启动子序列的顺式作用元件。构建5个不同长度缺失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烟草叶片,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和酶活性检测分析缺失启动子的活性,及其对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光照等不同胁迫处理的响应。[结果]克隆得到PsDFR上游1687 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sDFR启动子含有多个光信号、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及组织特异表达等顺式作用元件,这暗示PsDFR的表达可能受光信号、激素和胁迫等多种信号的共同调节。GUS组织化学染色和酶活性检测表明,随启动子片段的缩短,启动子活性逐渐下降,-1623至-916区段对于启动子活性具有重要作用。MeJA和黑暗处理对各启动子片段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恢复光照可促使启动子活性明显回升,而参与ABA响应的核心调控区域位于-443至-76 bp。[结论]PsDFR启动子含有多个光信号、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及组织特异表达等顺式作用元件,其活性受光的正调控以及MeJA的负调控;-1623至-916 bp间的区域对于启动子活性具有重要作用,-443至-76 bp是响应ABA处理的核心区域。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PsDFR应答环境信号参与牡丹花色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青素苷 PsDFR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启动子活性
下载PDF
有机水溶肥对牡丹脂肪酸含量、土壤碳活性与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周霞 李成忠 梁大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 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斑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包含9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C18:3n3)与亚油酸(C18:2)含量较高。有机水溶肥处理提高了紫斑脂肪酸、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以T1处理整体较优。T1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MBC、DOC、ROC)、平均颜色变化率、不同碳源利用效率均具有较大值,C18:2、C18:3n3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0.532~8.040、0.956~8.431百分点。冗余分析(RDA)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碳指标(SOC、MBC、DOC、ROC)与碳源利用存在密切关系。综上,施用沼液提取物有机水溶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促进脂肪酸累积,是应用于紫斑牡丹种植的最佳有机水溶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溶肥 紫斑牡丹 脂肪酸组分 活性有机碳 微生物碳利用
下载PDF
沈阳地区庭院观赏牡丹栽培技术
3
作者 裴新辉 刘树彬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1-92,共2页
牡丹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品种,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在沈阳地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庭院中种植牡丹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新情趣。本文从地块选择、土壤改良、种植时间、种苗选择、种苗处理、栽植方式、肥水管... 牡丹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品种,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在沈阳地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庭院中种植牡丹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新情趣。本文从地块选择、土壤改良、种植时间、种苗选择、种苗处理、栽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株型修剪、越冬防护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沈阳地区庭院牡丹栽植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 牡丹 栽培
下载PDF
不同株龄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4
作者 乔红雍 袁涛 +1 位作者 赵信勇 杨会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株龄牡丹品种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网络关系,为探究株龄对牡丹内生微生物的影响和丰富牡丹内生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株龄5(ART1)、12(ART2)、20(ART3)和30年(ART4)的鲁菏红细根(≤2 ...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株龄牡丹品种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网络关系,为探究株龄对牡丹内生微生物的影响和丰富牡丹内生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株龄5(ART1)、12(ART2)、20(ART3)和30年(ART4)的鲁菏红细根(≤2 mm)为样品,基于16S rDNA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鲁菏红细根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样本97%序列分别被聚类为4 994个和1 485个运算分类单元(OTUs),株龄并不影响其内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鲁菏红细根内生细菌以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Chloroplast)、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优势菌群,株龄超过20年后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显著减少,而酸杆菌门逐渐增加;鲁菏红细根内生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绝对优势,高达93.99%~96.14%。细根纤维素含量、POD和CAT活性随株龄的增加显著增加,且显著影响了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PICRUSt2和FUNGuild结果分别表明,内生细菌功能以新陈代谢为主,变化较小,株龄主要影响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在株龄12年以上的鲁菏红细根中病理营养型真菌显著增加,易感染病害。MENA分析显示株龄的增加加剧了内生微生物间的竞争关系,减弱其网络连接性。株龄引起牡丹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株龄20年后有害内生微生物的增加,使其易发生病害,本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大龄牡丹病害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内生微生物 株龄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分子网络
下载PDF
基于表型聚类和CDDP标记的牡丹花瓣色斑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罗莎 李冰洁 +7 位作者 付雅琪 孔晨 杨佳维 高星 赵婷婷 王浩任 张延龙 史倩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3,共14页
【目的】采用色斑表型性状分析和保守DNA序列多态性(conserved DNA-derived polymorphism,CDDP)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牡丹花瓣基部色斑的遗传起源。【方法】利用19个色斑表型性状和CDDP分子标记对191份牡丹材料的花瓣色斑进行... 【目的】采用色斑表型性状分析和保守DNA序列多态性(conserved DNA-derived polymorphism,CDDP)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牡丹花瓣基部色斑的遗传起源。【方法】利用19个色斑表型性状和CDDP分子标记对191份牡丹材料的花瓣色斑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Origin软件进行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和系统聚类,采用PopGene 2.4软件计算分子标记多样性指数和多态性位点率等,利用NTSYS软件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树状图,并进行一致检测和Mantel检测。【结果】牡丹色斑表型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牡丹花瓣色斑性状发生了强变异,尤其是色斑颜色变异系数较大。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显示,紫斑牡丹与其他种或品种牡丹交集较多,且与西北牡丹品种关系最为密切。利用17条CDDP引物扩增191份牡丹材料的花瓣DNA,共扩增出401条条带,多态性位点率达到96.91%。在色斑群体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7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22,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为0.3324,说明牡丹花瓣色斑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紫斑牡丹和卵叶牡丹、四川牡丹聚在一起,三者亲缘关系较近,紫斑牡丹对现有牡丹栽培品种的色斑性状产生了较大影响,可能是牡丹品种色斑的主要来源。将表型性状聚类和CDDP分子标记聚类的遗传矩阵进行Mantel检验,得出相关系数为0.55,表明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地体现牡丹花瓣色斑的遗传来源。【结论】紫斑牡丹是牡丹品种色斑的主要来源,卵叶牡丹和四川牡丹也对牡丹品种色斑的形成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瓣色斑 表型性状 CDDP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he proteome and ubiquitome revealed mechanism of high temperature accelerating petal abscission in tree peony
6
作者 Chunying Liu Ziqi Liu +4 位作者 Yanchao Yuan Yuxi Zhang Yifu Fang Junqiang Chen Shupeng Gai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05-222,共18页
Tree peony(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is a well-known ornamental plant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but the short fluorescence is a key obstacle to its ornamental value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High temperature accelera... Tree peony(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is a well-known ornamental plant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but the short fluorescence is a key obstacle to its ornamental value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High temperature accelerates flower senescence and abscission,but the associated mechanisms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the tandem mass tag(TMT)proteome and label-free quantitative ubiquitome from tree peony cut flowers treated with 20℃for 0 h(RT0),20℃or 28℃for 60 h(RT60 or HT60)were examin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respectively.Totally,6970 proteins and 1545 lysine ubiquitinated(Kub)sites in 844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Hydrophilic residues(such as glutamate and aspartate)neighboring the Kub sites were in preference,and 36.01%of the Kub sites were located on the protein surface.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and Kub-DEPs in HT60 vs RT60 were mainly enriched in ribosomal protein,protein biosynthesis,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synthesis,flavonoid metabolism,carbohydrate catabolism,and auxin biosynthesis and signaling revealed by GO and KEGG analysis,accompanying the increase of endogenous abscisic acid(ABA)accumulation and decrease of endogenous indoleacetic acid(IAA)level.Additionally,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six enzymes(SAMS,ACO,YUC,CHS,ANS and PFK)putatively with Kub modifications were analyzed by proteome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The cell-free degradation assays showed PsSAMS and PsACO proteins could be degraded via the 26 S proteasome system in tree peony flowers.Finally,a working model was proposed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flower senescence and abscission by high temperature.In summary,all results contributed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flower senescence induced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prolonging fluorescence in tree pe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peony PROTEOME Ubiquitome High temperature Flower senescence
下载PDF
基于牡丹涝害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及SSR引物开发
7
作者 刘慧春 许雯婷 +3 位作者 周江华 张加强 史小华 朱开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4-558,共15页
涝害胁迫是限制牡丹种植、生长和高产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阐明牡丹在涝害胁迫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并开发了SSR标记。利用高通量测序对6个由涝害处理的幼苗和对照的mRNA构建的cDNA文库进行测序。通过组装总... 涝害胁迫是限制牡丹种植、生长和高产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阐明牡丹在涝害胁迫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并开发了SSR标记。利用高通量测序对6个由涝害处理的幼苗和对照的mRNA构建的cDNA文库进行测序。通过组装总共获得73925个基因,创建了牡丹的初始参考转录组数据库。其中780个被鉴定为涝害早期反应基因,其中155个基因上调,625个基因下调。功能分析表明,参与转录因子信号调节、DNA复制、核糖体和嘧啶代谢的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在牡丹对涝害胁迫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这些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出5204个SSR标记。在这些标记中,二核苷酸重复占58.13%,三核苷酸重复占27.11%,四核苷酸重复占7.24%。在牡丹耐涝性状靶基因相关的功能注释基因中,发现了110对SSR标记引物,筛选出45对引物,其中12对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多态性SSR标记引物占引物总数的26.67%。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牡丹的涝害反应机制,同时也为耐涝牡丹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资源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涝害胁迫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SSR
下载PDF
继代培养周期对‘正午’牡丹不定根发生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文书生 崔慧颖 +1 位作者 孙薛莹 朱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2,143,共10页
【目的】研究继代培养周期对牡丹试管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牡丹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午’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定期(20,30,40,50,60 d)选取单芽进行生根培养,测定试管苗生根指标(生根率... 【目的】研究继代培养周期对牡丹试管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牡丹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午’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定期(20,30,40,50,60 d)选取单芽进行生根培养,测定试管苗生根指标(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不同培养时期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ZR)和赤霉素(GA 3)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分析生根状况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正午’牡丹继代培养40 d的试管苗生根效果最佳,此时的生根率(30.8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根数1.17条,平均根长0.83 cm,愈伤组织小,生根质量较高。继代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IAA、ABA、ZR含量的动态变化一致,而GA 3含量与之相反;IAA、ABA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而GA 3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负相关;IAA/ZR、IAA/GA 3与平均根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POD、PPO、IAAO活性波动较大,其中PPO活性与生根率呈显著负相关,IAAO活性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正午’牡丹试管苗的最佳继代培养周期为40 d,该时期试管苗的生理状态更适宜生根,IAA、可溶性糖含量对试管苗生根的正向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午’牡丹 继代培养周期 不定根 生根率
下载PDF
几个中原牡丹品种自交、杂交及开放性授粉研究
9
作者 刘红凡 王晓晖 +4 位作者 邵安领 冀含乐 王二强 王占营 梁长安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充分掌握中原牡丹的开花授粉和结实习性,分析其育种利用价值,更好地为牡丹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选取有一定育性的‘满园春光’、‘红斑白’和‘亭亭玉立’等11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分析自交、杂交、开放性授粉等不同方式的结... 为了充分掌握中原牡丹的开花授粉和结实习性,分析其育种利用价值,更好地为牡丹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选取有一定育性的‘满园春光’、‘红斑白’和‘亭亭玉立’等11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分析自交、杂交、开放性授粉等不同方式的结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牡丹品种自交也有微量的结实,异花高于自花结实率,自交自花为0.31粒/朵,自交异花为0.76粒/朵;不同授粉方式下,人工杂交的结实率(9.4粒/朵)和坐果率(90%)均高于开放性授粉和自交;平均种子干重均在0.31~0.36g/粒,种子干重最大的为杂交组合‘彩菊×蝴蝶飞舞’(0.5875 g/粒)。说明中原牡丹授粉方式是以异花授粉为主,人工定向杂交可有效提高其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牡丹 自交 杂交 开放性授粉
下载PDF
盆栽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对现蕾期氮肥的响应
10
作者 何晗颖 赵俊福 +4 位作者 刘淑杰 朱晓琳 马海林 刘方春 司东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明确牡丹现蕾期氮肥的施肥效应,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通过盆栽培养试验,设置5个氮素水平(0、0.75、1.50、2.25、3.00 g/株),研究现蕾期氮肥不同用量对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现蕾期施用氮肥显著影响植株生长、氮素吸... 为明确牡丹现蕾期氮肥的施肥效应,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通过盆栽培养试验,设置5个氮素水平(0、0.75、1.50、2.25、3.00 g/株),研究现蕾期氮肥不同用量对牡丹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现蕾期施用氮肥显著影响植株生长、氮素吸收和光合特性,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牡丹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不施氮相比,低氮(0.75 g/株)处理植株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和根长增加,根冠比提高;0.75~1.50 g/株的氮素用量可明显增大花径,延长花期2~3 d,并提前始花期1~2 d;氮素用量2.25 g/株植株净光合速率最大,同时可显著增加地上部氮浓度和氮吸收量,显著提高氮素在地上部的分配比例。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牡丹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协同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最佳氮素用量为1.56 g/株。综上,牡丹现蕾期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促进并协调地上部生长,可作为牡丹管理策略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牡丹 现蕾期 生长 养分吸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九种牡丹根际土壤中解有机磷细菌的筛选及解磷能力评价
11
作者 罗亚桑 侯小改 +1 位作者 郭丽丽 王菲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牡丹作为我国重要的原生植物资源,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探索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施肥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促进牡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9种牡丹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根际土壤中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的... 牡丹作为我国重要的原生植物资源,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探索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施肥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促进牡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9种牡丹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根际土壤中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的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并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菌株种类,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从9种牡丹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4株解有机磷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3株,节杆菌属3株,贪铜菌属3株,芽孢杆菌属2株,红球菌属1株,链霉菌属1株,固氮菌属1株。不同解有机磷菌株的溶磷指数在1.5—2.9,溶磷效率为54.6%—194.6%,对应培养液中的速效磷含量在0.060—5.853 mg∕L,对植酸钙的活化率为30.48%—91.22%,其中,从杨山牡丹根际土壤中分离的菌株PO15(隶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磷指数、溶磷效率和速效磷含量均最高,其降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该研究对牡丹高效解磷菌株的筛选及专用微生物菌肥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实现牡丹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根际 有机磷 解磷细菌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牡丹微型盆栽春节催花的影响
12
作者 晁振 闫闪闪 +2 位作者 穆东军 张佩 王建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和14-羟基芸苔素甾醇对牡丹微型盆栽春节催花的影响,选择牡丹品种紫二乔为试材,用复硝酚钠、14-羟基芸苔素甾醇及二者混合溶液分别进行灌根和叶面喷施处理,观察和测定紫二乔的催花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和14-羟基芸苔素甾醇对牡丹微型盆栽春节催花的影响,选择牡丹品种紫二乔为试材,用复硝酚钠、14-羟基芸苔素甾醇及二者混合溶液分别进行灌根和叶面喷施处理,观察和测定紫二乔的催花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叶面喷施98%复硝酚钠5000倍液能够提高紫二乔春节催花过程中的开花质量,增加新枝长度和花径,提高成花率,缩短催花时间,同时延长单朵花期和整株花期。建议在牡丹品种紫二乔微型盆栽春节催花过程中使用复硝酚钠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复硝酚钠 14-羟基芸苔素甾醇 微型盆栽 春节催花
下载PDF
牡丹花期调控试验分析
13
作者 花杰 安春明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不同物候效应对牡丹花期调控的影响差异化显著,牡丹品种开花所需的积温值差别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生物特性。牡丹打破休眠后,温度的变化对牡丹花期影响较大,导致提前或延迟。
关键词 牡丹花期 调控 试验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牡丹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艳花 王卫成 +3 位作者 汤玲 杨馥霞 唐小刚 任家玄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62-974,共13页
为了探究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基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23年间与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牡... 为了探究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基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23年间与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领域发文量位居全球第1,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者多侧重于牡丹化学成分的基因调控,此外,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及牡丹鲜切花的保鲜技术也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化学成分 功能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不同类型养分对棱果花苗期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
15
作者 杨晓慧 桑贤东 +6 位作者 杨会肖 廖焕琴 林晓莹 陈新宇 潘文 张卫华 徐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15-126,共12页
【目的】棱果花是我国特有的野牡丹科棱果花属灌木,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然而,棱果花主要分布于野外,其人工栽培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大大限制了其作为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潜力。通过比较不同养分类型、不同施加浓度对棱果花幼苗生长和... 【目的】棱果花是我国特有的野牡丹科棱果花属灌木,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然而,棱果花主要分布于野外,其人工栽培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大大限制了其作为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潜力。通过比较不同养分类型、不同施加浓度对棱果花幼苗生长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确定影响棱果花苗期生长的主要养分用量,旨在为棱果花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棱果花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移栽至黄心土为栽培基质的育苗杯中培养3个月后,分别施加6种N素养分(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普通复合肥、尿素、长效控施肥)、3种施用量(0.7、1.4、2.8 mg/株),每月测定棱果花的苗高、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束时测定棱果花根系指标。【结果】养分类型与施用量对棱果花幼苗早期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以2.8 mg/株天冬氨酸处理(T9)棱果花幼苗1个月后苗高增量最大、达5.18(±0.13)cm,4~5个月后增量变小;1.4 mg/株丙氨酸处理(T5)的苗木前2个月苗高增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第4、第5个月后苗高增量显著高于对照;2.8 mg/株长效控释肥处理(T18)的苗高增量在第4、5个月后最大;1.4 mg/株尿素(T14)、2.8 mg/株天冬氨酸(T9)、2.8 mg/株尿素(T15)处理的根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71(±0.40)、0.65(±0.21)、0.64(±0.24)g;T9处理下直径≤2 mm的根表面积为273.63 c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以苗高、直径≤2 mm的根表面积为筛选指标,适合棱果花早期生长的养分类型为天冬氨酸,施用量为2.8 m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果花 组培苗 生长指标 叶绿素含量 养分管理 根系发育
下载PDF
徐州地区伊藤杂种牡丹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莹 张光琴 +1 位作者 胡长效 白耀博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3期130-133,137,共5页
伊藤杂种牡丹是牡丹与芍药的组间远缘杂交品种,具有抗病虫害、抗寒、花色丰富、花期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应用潜力巨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徐州地区伊藤杂种牡丹的生态习性,并总结了伊藤杂种牡丹的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栽... 伊藤杂种牡丹是牡丹与芍药的组间远缘杂交品种,具有抗病虫害、抗寒、花色丰富、花期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应用潜力巨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徐州地区伊藤杂种牡丹的生态习性,并总结了伊藤杂种牡丹的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栽植时间、选地整地、苗木选择与处理、栽植方法、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徐州地区伊藤杂种牡丹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促进该种群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杂种牡丹 生态习性 栽培技术 江苏徐州
下载PDF
15个油用紫斑牡丹品种核型及亲缘关系分析
17
作者 段英姿 客绍英 +2 位作者 王晓英 张胜珍 马艳芝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104,共9页
为探明不同油牡丹品种的核型特征及亲缘关系,采用根尖压片法对15个不同花色油用紫斑牡丹品种进行核型分析,并作CV_(CL)-CV_(CI)散点图及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随体共两种核型公式:2n=2x=10=6m+2sm+2st,2n=2x=10=8m+2st... 为探明不同油牡丹品种的核型特征及亲缘关系,采用根尖压片法对15个不同花色油用紫斑牡丹品种进行核型分析,并作CV_(CL)-CV_(CI)散点图及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随体共两种核型公式:2n=2x=10=6m+2sm+2st,2n=2x=10=8m+2st,染色体数目均为10条,核型均为2A型;15个紫斑牡丹品种都有随体,主要在第1,2,4,5对染色体上,核型进化程度较原始。“世纪巨星”与“北极光”的亲缘关系最近,“燕尾白”与“红莲”的亲缘关系最远,CV_(CL)-CV_(CI)散点图中15个紫斑牡丹品种分布在4个区域;当核型似近系数为0.9909时,15个紫斑牡丹品种聚为四类,除“灰鹤”和“紫楼藏玉”聚为一类外,其他三类聚类结果与CV_(CL)-CV_(CI)散点图结果相同。15种不同花色紫斑牡丹核型不同,亲缘关系较近,进化程度和亲缘关系与花色、花型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核型 似近系数 聚类分析 进化距离
下载PDF
瓶插液添加硫酸铝对牡丹切花瓶插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成雪峰 朱书君 +1 位作者 赵文慧 张凤云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79,共8页
本试验以发育至绽口期的牡丹“海黄”和“花王”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硫酸铝配制而成的保鲜液(2%蔗糖+50 mg/L水杨酸+100 mg/L柠檬酸+50 mg/L硫酸铝;2%蔗糖+50 mg/L水杨酸+100 mg/L柠檬酸+200 mg/L硫酸铝)中进行培养,研究瓶插过程中两处理... 本试验以发育至绽口期的牡丹“海黄”和“花王”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硫酸铝配制而成的保鲜液(2%蔗糖+50 mg/L水杨酸+100 mg/L柠檬酸+50 mg/L硫酸铝;2%蔗糖+50 mg/L水杨酸+100 mg/L柠檬酸+200 mg/L硫酸铝)中进行培养,研究瓶插过程中两处理牡丹的水分平衡、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牡丹形态特征、观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鲜液A和保鲜液B均有利于保持较高的花枝鲜重、延迟水分平衡值达到峰值和恢复至0值的时间,将“海黄”水分平衡值恢复至0值的时间由对照(蒸馏水)的49.5 h分别延迟至92.3 h和87.5 h,“花王”由对照(蒸馏水)的52.4 h分别延迟至171.9 h和127.5 h。保鲜液A和保鲜液B处理明显提高牡丹瓶插期叶片和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并将“海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由对照的72 h均延迟至96 h,“花王”则由对照的24 h分别推迟至72 h(保鲜液A)和48 h(保鲜液B)。保鲜液还有利于减轻对瓶插牡丹组织细胞膜的损伤,明显降低两个切花牡丹品种叶片和花瓣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最终缩短瓶插牡丹绽口到盛开的时间,延长瓶插寿命,增加最大花径,延迟花径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且保鲜液A处理的效果优于保鲜液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切花 硫酸铝 可溶性糖 细胞膜相对透性 观赏性状
下载PDF
牡丹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PsLT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9
作者 问荣荣 苏钰 +3 位作者 高泽芳 徐梦宇 何雯雯 王步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了解牡丹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LTP的基因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生物功能。[方法]运用Blast、ORF-Finder、ProtParam、SignalP 4.1、ProtScale和TMHMM 2.0 Serv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牡丹nsLTP基因序列及其编... [目的]了解牡丹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LTP的基因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生物功能。[方法]运用Blast、ORF-Finder、ProtParam、SignalP 4.1、ProtScale和TMHMM 2.0 Serv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牡丹nsLTP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保守结构域等,并运用DANMAN、MEGA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牡丹nsLTP基因(NCBI登录号为:JZ840269.1)序列全长为685 bp,开放阅读框长为354 bp,编码蛋白包含117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93,为不稳定性蛋白。牡丹nsLTP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含有信号肽但不含跨膜结构域,NetPho Server预测其含有8个丝氨酸和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及5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PsnsLTP蛋白具有植物LTP蛋白典型结构,即4个α-螺旋,4对二硫键,1个可结合和容纳脂质分子的疏水结构。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PsLTP蛋白与绒毛烟草LTP蛋白(XP_009608993.1)的相识度62.7%,且进化树聚为同一小分支,遗传距离较近。[结论]通过对牡丹nsLTP基因特性及蛋白结构研究,系统性研究了牡丹nsLT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性,为牡丹抗病抗逆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植物nsLTP基因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LTP 蛋白结构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沈阳地区引种牡丹观赏性适应性综合评价
20
作者 裴新辉 刘树彬 温蔷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82-84,共3页
以从山东菏泽引进12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试验地进行栽培试验,连续4年对所引进牡丹的成活率、适应性、观赏性以及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姚黄、乌金耀辉、日月锦、胜葛巾、海黄等5个品种在沈阳地区表... 以从山东菏泽引进12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试验地进行栽培试验,连续4年对所引进牡丹的成活率、适应性、观赏性以及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姚黄、乌金耀辉、日月锦、胜葛巾、海黄等5个品种在沈阳地区表现出更强的气候适应性,可正常开花并有很好的观赏性,可在沈阳地区栽培种植。其他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花、消蕾、枝条枯死甚至死苗现象,观赏性、适应性较差,不太适于沈阳地区栽培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引种 评价 适应性 观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