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2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季节不同配方施肥对白花泡桐埋根苗的影响
1
作者 蔡齐飞 李小顺 +4 位作者 陈叙仲 马姝红 刘亚丽 李红云 刘震 《河南科学》 2024年第4期508-515,共8页
为明晰白花泡桐苗木与季节环境相适应的N、P、K三要素响应规律,优化其埋根育苗的施肥方式.以白花泡桐1a生种根为试验材料进行埋根育苗试验,设置4种生长季节配方施肥处理,CK处理:6—7月份施N、P、K各10 g/(株·月),8—9月份施N、P、K... 为明晰白花泡桐苗木与季节环境相适应的N、P、K三要素响应规律,优化其埋根育苗的施肥方式.以白花泡桐1a生种根为试验材料进行埋根育苗试验,设置4种生长季节配方施肥处理,CK处理:6—7月份施N、P、K各10 g/(株·月),8—9月份施N、P、K各15 g/(株·月);T1处理:6—7月份单施P肥10 g/(株·月),8—9月份单施K肥15 g/(株·月);T2处理:6—7月份单施N肥10 g/(株·月),8—9月份施P、K肥各15 g/(株·月);T3处理:6—7月份施N、P肥各10 g/(株·月)、8—9月份单施P肥15 g/(株·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个小区,4次重复,每小区10株;定期观测苗木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T3处理的白花泡桐叶片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根冠比最大,且苗高、地径、叶片数和叶面积亦最大,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N、P、K元素含量最高,并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培育白花泡桐高干壮苗,T3处理,即6—7月施N、P肥各10g/(株·月),8—9月单施P肥15 g/(株·月),可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叶原基的分化和展开,增加着叶数和着叶面积,生产更多的光合产物,促进苗木生长,肥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生长季节 配方施肥 生长指标 光合参数 营养元素
下载PDF
广东毛茶资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2
作者 缪绅裕 陈健辉 +2 位作者 廖初琴 黄建睿 陶文琴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为了解毛茶资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采用样线法对广东67个自然保护地的毛茶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测定了毛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叶绿度、植物及生境的碳氮含量、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在10个保护地的123个... 为了解毛茶资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采用样线法对广东67个自然保护地的毛茶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测定了毛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叶绿度、植物及生境的碳氮含量、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在10个保护地的123个生境记录到280株毛茶,其中珠海担杆岛和二洲岛、斗门黄杨山和锅盖栋、台山上川岛为毛茶新增分布点,以深圳三洲田的62处148株为最多。毛茶植物体的碳、氮含量显著高于生境土壤和岩石;叶片δ^(13)C、δ^(15)N比率分别为-34.51‰和-0.94‰,显著低于或高于根、茎的相应值。正常绿色叶片叶绿度(SPAD值)为41.0,显著高于黄叶的17.6;测定日的净光合速率平均为5.55μmol·m^(-2)·s^(-1);蒸腾速率平均为0.59 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9.13,显示毛茶在冬季气温和大气相对湿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以较低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但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茶 稳定碳氮同位素 叶绿度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沙拐枣叶功能性状对生境变化的响应
3
作者 王飞 陈文业 +3 位作者 郭树江 杨帆 王强强 杨自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7,共11页
【目的】揭示民勤地区沙拐枣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生境的变异规律,探明沙拐枣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方法】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为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样株东西南北4个方向中部生长良好的叶片,用土钻... 【目的】揭示民勤地区沙拐枣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生境的变异规律,探明沙拐枣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方法】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为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样株东西南北4个方向中部生长良好的叶片,用土钻采集植株根系附近深度为0—60 cm的土壤样本,比较分析丘间低地与流动沙丘2种生境下沙拐枣叶功能性状特征及相关性,揭示沙拐枣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沙拐枣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2.39%~24.94%,比叶面积(SLA)变异系数最大(24.94%),稳定碳同位素(δ^(13)C)变异系数最小(2.39%);沙拐枣叶片的全碳(LCC)、全磷(LPC)含量在样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SLA、LPC在2种生境间存在显著差异。(2)在丘间低地与流动沙丘2种生境下沙拐枣叶片含水量(LWC)与干物质含量(LDMC)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关系,LWC是2种生境下沙拐枣叶功能性状中综合排名前3的共同指标因子。(3)全氮(STN)、pH值和土壤含水量(SMC)是影响民勤沙拐枣叶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土壤因子。【结论】沙拐枣通过改变叶片形态和调节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与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以更好适应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 叶功能性状 生境 土壤因子 民勤
下载PDF
香榧藻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4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4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藻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
下载PDF
香杨和大青杨木材挥发性化合物对比分析
5
作者 沈乐 褚延广 +5 位作者 张伟溪 张静 张腾倩 李政宏 丁昌俊 苏晓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香杨和大青杨木材挥发性成分、香气构成及其关键药用活性物质,为提升杨树木材附加值、生产保健型杨树木制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采集样品挥发性物质,将采集的样品导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成... 【目的】对比分析香杨和大青杨木材挥发性成分、香气构成及其关键药用活性物质,为提升杨树木材附加值、生产保健型杨树木制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采集样品挥发性物质,将采集的样品导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通过气味阈值与物质相对含量计算其气味活度值。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查询已鉴定的挥发性成分,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OB)≥5%、类药性(DL)≥0.14的物质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关靶点和相关疾病信息。【结果】香杨木材比大青杨木材检测出更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香气化合物,且有较多药用活性成分。香杨和大青杨木材粉末中分别检测出18和16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醇类、烷烃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等物质。香杨木材挥发性物质中检索到8种香气化合物,包括7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和1种潜在香气化合物,其香气特征表现为黄油、清香、脂香、蘑菇、香草、树脂、花香、清香;大青杨木材挥发性物质中检索到5种香气化合物,且均为关键香气化合物。除黄油、清香、脂香等怡人气味特征外,大青杨木材中关键气味化合物2-己酮的气味较为刺鼻。香杨和大青杨木材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包括5种药用成分,分别为乙偶姻、己醛、4,6-二甲基-十二烷、3-辛酮、十四烷;香杨木材挥发物中特有的药用成分有4种,分别为2,3-丁二醇、1-辛基-3-醇、1-己醇、β-柏木烯;大青杨木材挥发物中特有的药用成分有2种,分别为十五烷醛和1-十六烷醇,其中1-十六烷醇是人体健康的有效关键成分。【结论】香杨木材挥发物中具有更多香气化合物和药用活性成分。大青杨木材中关键性气味化合物2-己酮气味较为刺鼻,可能对室内环境和人体存在潜在危害。香杨木材有更清新的香气特征且挥发物中含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药用成分,可作为保健型木材生产的候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杨 大青杨 木材挥发物 气味活度值 药用活性成分
下载PDF
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对N素的响应
6
作者 王正德 董菊兰 +2 位作者 王军辉 辛培尧 麻文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目的】分析施氮对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差异,旨在为梓属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的楸树Catalpa bungei、滇楸Catalpa fargesii、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紫葳楸Ca... 【目的】分析施氮对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差异,旨在为梓属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的楸树Catalpa bungei、滇楸Catalpa fargesii、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紫葳楸Catalpa bignonioides 5个种为试材,通过2种氮素水平(施2 g氮和不施氮)处理,研究不同种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性状对氮素的响应。【结果】施氮处理下5个种的生物量较不施氮显著提高,但对氮素的响应不同,响应最大的是梓树,净增加量为29.633 g·株^(-1),其次为紫葳楸,其他依次为楸树、黄金树和滇楸。楸树和黄金树在两种N素处理下生物量积累均较高,紫葳楸较小。施氮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NR)却显著降低,不同的种对不同性状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对氮素的响应差异可能是生物量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熵权法对两个处理下5个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在施氮情况下,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是梓树>楸树>紫葳楸>滇楸>黄金树;对照情况下,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紫葳楸>楸树>黄金树>梓树>滇楸。【结论】在两种施氮水平下,5个树种的生物量排序为楸树>黄金树>滇楸>梓树>紫葳楸;不同树种对氮素的响应差异明显,综合分析发现5个树种幼苗对氮素的响应从大到小依次是紫葳楸>梓树>黄金树>楸树>滇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属 苗期 氮素 生理响应
下载PDF
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邱雨后 陈金玲 +5 位作者 谢敏譞 史锋厚 张于卉 孙燕 尹中明 沈永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目的】评价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的耐碱能力,研究其在碱胁迫环境中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培忠杉苗木耐碱机理研究和苗木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基因型(S1、S2、S3、S4和S5)培忠杉2.5年生扦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 【目的】评价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的耐碱能力,研究其在碱胁迫环境中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培忠杉苗木耐碱机理研究和苗木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基因型(S1、S2、S3、S4和S5)培忠杉2.5年生扦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碱性盐溶液(pH值7、pH值8、pH值9和pH值10)浸泡容器育苗基质,测定分析各处理条件下苗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不同基因型、不同碱处理以及基因型与碱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培忠杉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碱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培忠杉苗木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随着碱处理时间的延长,S1、S3和S5基因型培忠杉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碱处理57 d时,pH值10盐溶液处理条件下的5种基因型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SOD活性、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但5种基因型苗木之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的差异并不显著。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不同基因型苗木耐碱能力为S5> S4> S3> S1> S2。【结论】在碱胁迫处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生理状态快速应对碱胁迫,但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的耐碱能力存在差异,表现在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同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得出S5基因型苗木的耐碱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忠杉 基因型 碱胁迫 生理生化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核桃实生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
8
作者 姬新颖 唐佳莉 +3 位作者 李敖 郑旭 王红霞 张俊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7,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核桃实生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状况,综合评价其耐盐能力,为盐碱地区耐盐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新新2号(JX2)、温185(JW185)、扎343(JZ343)和辽宁1号(JL1)共4种基因型种子的当年生实生苗为材料,...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核桃实生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状况,综合评价其耐盐能力,为盐碱地区耐盐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新新2号(JX2)、温185(JW185)、扎343(JZ343)和辽宁1号(JL1)共4种基因型种子的当年生实生苗为材料,以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00、200和300 mmol·L^(-1))进行胁迫处理,观测幼苗生长状况,测定处理不同天数(6、12、18和24天)的光合参数、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相关生理指标,对4种基因型的耐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盐胁迫条件下,4种基因型幼苗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基因型的叶片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枯黄、卷曲和脱落等盐害症状,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及植株干质量等生长指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JX2生长状况相对较好,受抑制程度较轻。2)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基因型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总体呈下降趋势,JX2较对照的降幅较小,表现较好。3)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JX2的REC值和MDA含量较低,较对照增幅较小,JZ343则相反。4)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Pro)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SS)和酶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其中,JX2积累的Pro和SS较多,并且JX2的酶活性较高。5)在内源激素方面,促进脱落酸(ABA)生成的同时抑制了生长素(IAA)等的合成。【结论】盐胁迫显著影响各基因型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使其叶片细胞光合活性降低,植株生长减缓,幼苗能够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酶活性、调节自身激素平衡等机制来应对盐胁迫。通过综合评价可知,4种基因型耐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JX2>JW185>JL1>JZ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盐胁迫 生长指标 生理响应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乙烯和1-甲基环丙烯对椪柑采后浮皮及白皮层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王新胜 张书凝 +4 位作者 柯甫志 郑舒琪 宫金礼 孙学鹏 张岚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2,共9页
【目的】浮皮是宽皮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果实在成熟后期或采后储藏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障碍。椪柑C.reticulata‘Ponkan’在采后储藏中极易发生浮皮,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通过采后处理,为椪柑果实采后浮皮的防范、储藏保鲜技术... 【目的】浮皮是宽皮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果实在成熟后期或采后储藏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障碍。椪柑C.reticulata‘Ponkan’在采后储藏中极易发生浮皮,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通过采后处理,为椪柑果实采后浮皮的防范、储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椪柑采后果实,测定椪柑在储藏期间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及浮皮指数的变化,分析果皮白皮层细胞形态和生理变化特征。【结果】①乙烯处理促进了储藏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提高;加速了果皮白皮层细胞密度、纤维素质量分数、果胶质量分数的下降,促使木质素质量分数及细胞壁降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上升。②1-MCP处理减缓了果皮白皮层细胞密度及纤维素质量分数下降;延缓了木质素质量分数及细胞壁降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上升;减缓了椪柑果实浮皮指数的上升。【结论】乙烯处理可加速椪柑果实采后生理代谢水平,加重果实浮皮的发生。1-MCP处理可抑制储藏期果皮的生理代谢水平,减轻浮皮障碍的发生。生产中可通过乙烯和1-MCP处理来控制椪柑果实剥皮的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 果实采后品质 浮皮 乙烯 1-甲基环丙烯(1-MCP)
下载PDF
银杏雌、雄植株叶片药用成分含量及转录组差异分析
10
作者 傅芸 钟寅枭 +5 位作者 许薇 刘玉华 张心娴 魏启轩 曹福亮 付芳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目的】探究雌、雄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差异及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选取雌、雄银杏各10株,以叶片为试验材料,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分别测定萜... 【目的】探究雌、雄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差异及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选取雌、雄银杏各10株,以叶片为试验材料,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分别测定萜内酯、黄酮醇苷含量,并选取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含量具有代表性的3个雌株和3个雄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雌株中萜内酯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略高于雄株,但差异不显著;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高于雄株,但各组分中仅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P=0.045)。转录组测序共得到288 023 696条Raw reads,257 059 884条Clean reads,Q30≥91.24%,GC含量≥45.95%,唯一比对率≥85.04%。共鉴定(P <0.05且|log2FC|≥1)出676个差异表达基因,与雌株相比,雄株有3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336个差异表达基因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有372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解毒、催化活性等163个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其他聚糖降解、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银杏萜内酯和黄酮醇合成通路上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在雌株中均高于雄株,与雌株中萜内酯、黄酮醇苷含量高于雄株的趋势相一致。【结论】不同性别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含量及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差异,雌株略高于雄株。研究为基于不同性别的叶用银杏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片 雌、雄植株 萜内酯 黄酮醇苷 转录组
下载PDF
腐殖质对干旱胁迫下多花黄精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韩贝贝 曾文斌 +2 位作者 杨媛媛 邹辉 梁文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干旱胁迫下多花黄精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腐殖质对其抵御干旱胁迫的影响,为多花黄精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分别以腐殖质土和黄土(对照基质)为培养基质,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80%~85%)... 【目的】通过研究干旱胁迫下多花黄精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腐殖质对其抵御干旱胁迫的影响,为多花黄精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分别以腐殖质土和黄土(对照基质)为培养基质,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80%~85%)、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60%~65%)、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40%~45%)、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20%~25%)4个控水梯度,测定多花黄精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不会导致多花黄精叶片生理生化抗旱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中度干旱胁迫对多花黄精叶片生理生化产生较明显影响,腐殖质土基质中多花黄精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比对照基质分别少下降0.34%、4.99%、18.37%、2.90%,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分别少增加10.30%、9.12%,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多增加3.60%、1.79%;重度干旱胁迫对多花黄精叶片生理生化产生明显影响,腐殖质土基质下多花黄精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比对照基质分别少降低2.16%、5.14%、19.92%、8.56%,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分别少增加14.16%、16.86%,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多增加4.06%、2.35%。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得出腐殖质土基质栽培下多花黄精抗旱隶属函数值比对照基质提高了151%。【结论】腐殖质作为多花黄精促生长的栽培基质,在干旱胁迫下可提高多花黄精生理生化抗旱指标的稳定性,并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多花黄精 叶片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对马尾松苗抗铝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李快芬 刘海燕 丁贵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探讨外生菌根真菌增强马尾松耐铝性的机制,为马尾松抗铝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Al^(3+)浓度处理(0、0.2、0.4、0.8、1.2 mmol·L^(-1)),测定2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叶绿... 【目的】探讨外生菌根真菌增强马尾松耐铝性的机制,为马尾松抗铝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Al^(3+)浓度处理(0、0.2、0.4、0.8、1.2 mmol·L^(-1)),测定2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1)铝胁迫抑制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简称Sl)显著促进了马尾松幼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2)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并随Al^(3+)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在Al^(3+)浓度为0.2、0.4 mmol·L^(-1)时增幅最大。3)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显著增加了马尾松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在0.2 mmol·L^(-1)时增幅最大,达50.88%,之后随Al^(3+)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Al^(3+)浓度为0.2 mmol·L^(-1)时,接种Sl的马尾松幼苗叶绿素含量较无铝处理增加了108.06%。4)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显著降低了马尾松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0.4 mmol·L^(-1)除外),均在0.2 mmol·L^(-1)时降幅最大,之后随Al^(3+)浓度的增加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增加了对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在1.2 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大,较无铝处理增加了30.13%。另外,MDA与POD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其中与可溶性糖的相关性最高,达0.775;SOD与叶绿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接种Sl显著增强宿主植物的酶活性,改善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和渗透物质含量,增强其抗铝性,进而促进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的生长。Al^(3+)浓度为0.2 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褐环乳牛肝菌 铝浓度 生理
下载PDF
油茶‘湘林210’抗干旱特性研究
13
作者 王志超 何之龙 +3 位作者 陈永忠 邓雪梅 王瑞 赖杭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8,共12页
【目的】研究当前油茶主推品种‘湘林210’苗木在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油茶抗旱育种和抗旱基因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湘林210’5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区域良种‘衡东2号’同龄苗木为... 【目的】研究当前油茶主推品种‘湘林210’苗木在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油茶抗旱育种和抗旱基因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湘林210’5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区域良种‘衡东2号’同龄苗木为对照,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组(CK,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5%),干旱梯度设置轻度干旱(T1,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中度干旱(T2,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45%)和重度干旱(T3,土壤最大持水量的30%~35%)。每梯度进行光合荧光参数测定并采集叶片进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1)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油茶苗木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显著,光合参数中最小初始荧光(Fo)为显著性上升趋势,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部分表现极显著,且下降幅度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差异越显著。2)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叶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对10个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油茶抗旱性与10个指标存在显著相关,部分极显著相关。【结论】油茶具有一定的抗干旱性,在受干旱胁迫时品种之间的抗旱能力强度存在差异,‘湘林210’抗旱性能强于‘衡东2号’,因此在持续干旱条件下‘湘林210’存活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干旱胁迫 光合荧光特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氮沉降对闽楠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郑立津 赖慧捷 +3 位作者 范辉华 林智榕 李成珺 刘爱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氮沉降处理对闽楠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揭示闽楠对不同形态氮沉降的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选用闽楠幼苗为研究对象,选择氮源和氮浓度2个试验因素,氮源设硝态氮、铵态氮和混合氮3种形态,每种形态的氮素均设4个氮浓度水平[低氮沉... 为了探讨不同氮沉降处理对闽楠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揭示闽楠对不同形态氮沉降的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选用闽楠幼苗为研究对象,选择氮源和氮浓度2个试验因素,氮源设硝态氮、铵态氮和混合氮3种形态,每种形态的氮素均设4个氮浓度水平[低氮沉降(30 kg/hm^(2),LN)、中氮沉降(60 kg/hm^(2),MN)和高氮沉降(90 kg/hm^(2),HN)和无氮沉降对照(0 kg/hm^(2),CK)],开展不同形态氮沉降对闽楠幼苗生长和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沉降显著影响闽楠幼苗生长及其生理学过程。不同形态氮沉降能明显影响闽楠苗高和地径生长,引起闽楠幼苗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差异,改变闽楠幼苗叶片和根的形态。不同形态氮沉降对闽楠幼苗生理学过程有显著影响。随氮沉降浓度的增加,闽楠幼苗净光合速率、光系统的光化学反应降低。闽楠对不同形态氮沉降的适应性表现为铵态氮>混合氮>硝态氮,总体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即在低浓度范围内,能促进闽楠生长;超过一定阈值,闽楠幼苗净光合速率、光系统的光化学反应降低。说明闽楠在氮沉降条件下可通过生长和生理学过程的改变来适应氮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闽楠人工林的经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闽楠 幼苗 生理学特性 生长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部位氮、磷、钾储量分配及异速生长研究
15
作者 黄德帅 王雪纯 +3 位作者 王瑜 蔡年辉 陈诗 邓桂香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20-124,181,共6页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配大小依次为钾储量>氮储量>磷储量;氮、磷、钾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为氮储量>磷储量>钾储量;地上部位氮、磷、钾储量占单株氮、磷、钾储量的比例为钾储量>磷储量>氮储量;磷和钾在地下部位的累积速率大于地上部位的累积速率。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氮储量 磷储量 钾储量 储量分配 异速生长
下载PDF
东北阔叶红松林4种树木幼苗光合荧光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
16
作者 王宣璎 张翼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9,共11页
【目的】从光合荧光角度探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的4个主要树种幼苗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为氮沉降加剧背景下东北地区人工造林树种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氮沉降浓度增加情况下森林演替做出推测。【方法】选取阔叶红松林4个演替阶... 【目的】从光合荧光角度探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的4个主要树种幼苗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为氮沉降加剧背景下东北地区人工造林树种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氮沉降浓度增加情况下森林演替做出推测。【方法】选取阔叶红松林4个演替阶段的代表树种白桦、蒙古栎、紫椴、红松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舒兰市地区人工造林,设置空白对照(0 kg/(hm^(2)·a)),低氮(50 kg/(hm^(2)·a))和高氮(100 kg/(hm^(2)·a))3种氮梯度模拟自然氮沉降,测定不同氮处理下植株光合参数、光谱反射参数、荧光参数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与均值多重比较。【结果】白桦的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氮条件下均保持最高,且各项数值受氮影响较小;蒙古栎的净光合速率在低氮下由于叶绿素含量上升而显著提高,在高氮下受气孔、电子传递能力减弱等限制显著下降;紫椴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较低,电子传递受阻,受到光抑制较强,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氮条件下均最低,且不同氮处理下无显著差异;红松的净光合速率在施氮条件下由于电子传递速率减弱而下降。【结论】因此推测在低氮浓度下蒙古栎的生长会占据很大优势;氮浓度过高时阔叶红松林前期仍以白桦为主,而中期蒙古栎会受到抑制,紫椴占据优势,后期红松的生长会受到高氮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光响应曲线 荧光 白桦 蒙古栎 紫椴 红松
下载PDF
不同生物质炭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
17
作者 胡晓飘 韩佳琳 +5 位作者 夏宏蕾 王蕾 方朝储 王敏艳 张进 单胜道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探究生物质炭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副作用,以期为典型有机废弃物炭化农业应用潜力筛选及安全利用剂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厨余垃圾炭、猪粪沼渣炭、水稻秸秆炭等3种典型生物质炭为材料,设置m(炭)∶V(水)分别为1∶2... 【目的】探究生物质炭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副作用,以期为典型有机废弃物炭化农业应用潜力筛选及安全利用剂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厨余垃圾炭、猪粪沼渣炭、水稻秸秆炭等3种典型生物质炭为材料,设置m(炭)∶V(水)分别为1∶20、1∶50、1∶100等3个浸提处理,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研究生物质炭浸提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的毒害效应。【结果】与对照相比,m(炭)∶V(水)为1∶100的生物质炭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m(炭)∶V(水)为1∶20、1∶50的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m(炭)∶V(水)为1∶20时,萝卜幼苗存活率<12%。m(炭)∶V(水)为1∶50时,幼苗表观指标(鲜质量、根长、苗长)相比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9.55%-51.89%、20.77%-76.04%、37.73%-56.01%,呈显著的生长抑制效应(P<0.05),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厨余垃圾炭、水稻秸秆炭、猪粪沼渣炭。浸提液的pH、无机盐总量、砷(As)、纳(Na)、钾(K)均与萝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呈显著负相关(P<0.05),是抑制萝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m(炭)∶V(水)为1∶50浸提液培养的萝卜幼苗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提高,幼苗根系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发生脂质过氧化,表现出明显的毒害效应。【结论】厨余垃圾炭、猪粪沼渣炭和水稻秸秆炭的m(炭)∶V(水)>1∶50时,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生长存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浸提液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叶绿素 抗氧化酶
下载PDF
珍贵阔叶树种胡桃楸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18
作者 张翼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2 位作者 王宣璎 张新娜 程艳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目的】研究模拟氮沉降对采伐迹地上生长季胡桃楸幼苗光合参数与叶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林场以人工更新胡桃楸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尿素溶液为氮源供体进行叶面喷施,设置对照(CK,0 kg/(a·hm^(2)))、低氮(LN,50 kg/... 【目的】研究模拟氮沉降对采伐迹地上生长季胡桃楸幼苗光合参数与叶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林场以人工更新胡桃楸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尿素溶液为氮源供体进行叶面喷施,设置对照(CK,0 kg/(a·hm^(2)))、低氮(LN,50 kg/(a·hm^(2)))和高氮(HN,100 kg/(a·hm^(2)))3种氮处理水平,测定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荧光及叶性状参数,并分析各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氮添加处理有效增强了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能力,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最大羧化速率、瞬时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都显著增大,高氮水平下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单株光合碳同化、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也同时增大;(2)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叶片的气孔行为,低氮水平下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3)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的叶面积,高氮水平下小叶数量、小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都表现出正向响应;(4)叶片的荧光参数随氮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单株光合碳同化与单株叶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单位面积上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结论】氮添加对胡桃楸幼苗的光合作用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的光合过程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相较于单位面积上净光合速率的增加,氮刺激下单株尺度上光合碳同化的增长可能与氮刺激下叶面积的扩展存在更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胡桃楸 光合性状 叶面积 人工更新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夏枸杞糖代谢相关酶及基因表达分析
19
作者 冯学瑞 马亚平 +3 位作者 刘佳欣 陆晖 李运毛 曹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究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为揭示枸杞果实品质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系统进行CO_(2)浓度升高处理(800±20... 【目的】探究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为揭示枸杞果实品质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系统进行CO_(2)浓度升高处理(800±20μmol·mol^(−1)),以自然环境CO_(2)浓度(400±20μmol·mol^(−1))为对照,处理60天后收集幼果期、青果期、转色期、红果期的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测定其糖组分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1)CO_(2)浓度升高处理可促进果实发育过程中半乳糖、蔗糖和总糖的积累,红果期半乳糖、果糖、蔗糖、总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升35.71%、23.18%、19.57%和12.23%(P<0.05)。2)CO_(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夏枸杞发育期根、茎、叶和果实组织中苹果酸合成酶(LbMS)、中性转化酶(LbAI)、蔗糖磷酸合成酶(LbSPS)及蔗糖合成酶(LbS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α-半乳糖苷酶(LbGALA)活性在果实中大于叶;4个时期果实中α-半乳糖苷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9.54%、36.68%、21.00%、24.93%,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在叶中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果实成熟期LbGALA和LbNI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3)CO_(2)浓度升高处理下,基因LbGAE、LbNI、LbSPS在茎中显著上调,LbGALA在果实中显著上调,LbMS、LbAI在根中显著上调,LbSPS、LbSS在叶中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CO_(2)浓度升高促进宁夏枸杞糖代谢相关基因LbSPS、LbAI、LbGAL等的表达,提高酸转化酶、中性转化酶等酶活性,从而促进夏果果实中半乳糖、蔗糖和总糖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糖代谢 酶活性 表达量
下载PDF
风载荷下树木稳定性的无损评估方法
20
作者 谭旭 张潇巍 +3 位作者 李爽 吕生华 徐凌飞 文剑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41,共15页
为解决树木在风载荷下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无损重构技术和有限元分析的风载荷下树木稳定性的评估方法,通过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无损获取根系构型,结合三维重构技术和阻力公... 为解决树木在风载荷下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无损重构技术和有限元分析的风载荷下树木稳定性的评估方法,通过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无损获取根系构型,结合三维重构技术和阻力公式构建风载荷下的树木模型,根据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评估树木稳定性状况。通过仿真和对古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现场试验,分析不同根系构型和不同土壤参数对树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浅根和土壤参数是影响树木稳定性的2个重要因素,得到与现有研究中相同的等效应力变化趋势。研究证明GPR所获取的根系构型可以作为树木稳定性的重要评价指标,验证研究结果在实际树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锚固结构 树木稳定性 探地雷达(GPR) 树木模型 Ansys 有限元法 侧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