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8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帝山3个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氮素利用策略差异
1
作者 张芸香 吕世琪 +2 位作者 刘泰瑞 李晋芳 郭晋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目的】研究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和沙棘林3个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新生枝叶氮含量、地上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对5个土壤施氮梯度的差异化响应,阐明3个森林群落优势种不同的氮利用功能特性和氮利用策略,为氮沉降背景下的森林... 【目的】研究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和沙棘林3个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新生枝叶氮含量、地上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对5个土壤施氮梯度的差异化响应,阐明3个森林群落优势种不同的氮利用功能特性和氮利用策略,为氮沉降背景下的森林质量提升和精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5梯度土壤氮(0、9、18、27和36 g·m^(−2) a^(−1))添加试验的方法,比较3个森林群落优势种和群落总体的新生枝叶氮含量、地上新增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对土壤不同施氮量的响应;采用线性模型拟合地上新增生物量随新生枝叶氮含量、氮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供应水平的变化过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土壤氮添加影响地上新增生物量的作用路径。【结果】3个群落优势种的新生枝叶氮含量总体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沙棘,新生叶氮含量显著高于新生枝,两者的差异表现为白桦>华北落叶松>沙棘,生长盛期的枝叶氮含量都高于末期,生长期之间的差异也表现为白桦>华北落叶松>沙棘;新生枝和新生叶在生长盛期和末期的氮含量都有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3个优势种的变化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趋势,饱和施氮量和饱和氮含量均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沙棘;3个群落新生枝叶生物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升高,但递增率拟合结果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沙棘林>白桦林;群落氮利用效率都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以华北落叶松林的降幅最大,沙棘林最小,也随优势树种枝叶氮储量的升高而降低,以白桦林降幅最大,沙棘林最小;群落优势种和群落类型对群落新生枝叶氮储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直接作用显著,也受施氮量的影响,进而正向驱动群落新增生物量积累。【结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和沙棘林3个森林群落新增生物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群落类型及其优势种的差异,直接受群落优势种的氮利用效率和新生枝叶氮含量的影响,并受土壤供氮水平的调节;三者的氮利用策略分异表现在氮需求、氮利用效率、环境氮敏感性、饱和氮供应水平4个方面;依次表现为“低需求-高效率-高敏感-低饱和”、“较低需求-低效率-较高敏感-较低饱和”和“固氮型-高需求-低效率-低敏感-高饱和”3个氮利用策略类型,可为不同氮沉降情境或林地氮含量水平下的林分优势树种选择、结构调控和林地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添加 氮利用效率 氮利用策略 优势树种 典型森林群落 关帝山林区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及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永宁 宗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被概括为能够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且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响应的核心植物性状,是植物因为遗传特性或基于可塑性与环境耦合,形成特定的生理、形态方面的性状,更强调植物与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 植物功能性状被概括为能够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且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响应的核心植物性状,是植物因为遗传特性或基于可塑性与环境耦合,形成特定的生理、形态方面的性状,更强调植物与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环境与植物间以核心植物属性发挥着中介作用。植物功能性状研究在生态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对环境响应的规律逐渐明晰,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学基础理论上,其应用研究较少且分散,缺少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本研究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发展与分类进行回顾与整理,在剖析植物功能性状定义的基础上,总结出常见的分类依据包含植物的器官或部位、功能性状获得的难易程度、植物的生存策略、性状与环境的关系、形态和生理特征5大类,并指出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系统有待补充与调整;进而结合森林经营的需要,考虑到直观性与可操作性的要求,采取器官分类的方式,对研究较为集中的功能性状进行论述,包括叶功能性状、枝干功能性状、根功能性状与繁殖性状对环境的响应;最后探讨植物功能性状在森林经营中具有为森林更新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为森林采伐的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为森林防火与生态保护提供预警、为森林生产力提供有效预测4方面的应用,并从森林经营角度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应用进行思考与展望。以期为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研究以及其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环境响应规律 生存策略 森林经营
下载PDF
长白山园池湖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环境梯度空间分异规律
3
作者 孙梓淇 牟长城 +2 位作者 王婷 李美霖 王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6,共13页
【目的】探究湖泊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湖岸至高地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形成机制,将有助于减少湿地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同步测定长白山园池沿湖岸至高地环境梯度依次分布的6种沼泽类型(芦... 【目的】探究湖泊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湖岸至高地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形成机制,将有助于减少湿地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同步测定长白山园池沿湖岸至高地环境梯度依次分布的6种沼泽类型(芦苇沼泽L、草丛沼泽C、杜香沼泽D、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苔草沼泽LT)的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植被和土壤)及其相关环境因子(水位、水位波动幅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等),揭示其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1)植被碳、氮储量(2.17~69.98 t/hm^(2)和0.058~0.940 t/hm^(2))沿湖岸至高地环境梯度均呈递增规律(LT≈LX>LN>D>C>L),且均以优势植被层占主体地位(73.72%~93.37%和71.57%~85.24%);(2)土壤碳、氮储量(67.45~243.21 t/hm^(2)和2.44~13.53 t/hm^(2))沿该环境梯度呈阶梯式递减规律(L>C>D≈LN>LX≈LT)且其碳储量垂直空间分异存在先恒定后递减(L)、先增后降(C、D和LN)和递减(LX和LT)3种类型,其氮储量垂直空间分异与碳储量基本一致(仅C和LX略有不同);(3)生态系统碳、氮储量(122.20~245.38 t/hm^(2)和3.31~13.58 t/hm^(2))沿该环境梯度分别呈先降低后恒定型或阶梯式递减型变化规律,且其土壤碳、氮储量占比呈递减趋势(50.27%~99.11%和73.48%~99.57%),而植被碳、氮储量占比却呈递增趋势(0.89%~49.73%和0.43%~26.52%);(4)生态系统碳储量在湖岸至高地水分环境梯度的下、中、上部生境地段依次受水位促进、水位抑制和水位波动幅度抑制,而氮储量在相应生境地段上依次受水位促进、水位波动幅度抑制和土壤全氮促进。【结论】园池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湖岸至高地水分环境梯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且其形成机制为微地形引起的水位梯度和植被类型分布决定着各沼泽类型的碳氮储存能力,故准确测定湖岸带各沼泽类型碳氮储量将有助于减少集水区尺度上碳氮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湖泊湿地 碳氮储量 环境梯度 空间分异规律
下载PDF
钦州湾不同林龄无瓣海桑人工林表层沉积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
作者 甘国娟 陈永意 +3 位作者 田红灯 李嘉佳 刘秀 覃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研究无瓣海桑人工林表层沉积物关键元素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外来植物科学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钦州湾滨海湿地3块不同林龄(10、15和20 a)的无瓣海桑人工林...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研究无瓣海桑人工林表层沉积物关键元素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外来植物科学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钦州湾滨海湿地3块不同林龄(10、15和20 a)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每个林分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每块样地内采用蛇形布点法采集0~20 cm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的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全硫(TS)、有效硫(AS)、全钾(TK)、有效钾(AK)等含量,研究表层沉积物C、N、P等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无瓣海桑林龄对沉积物TOC、TN、TP、TS、AS等理化性质及C/N、C/P、C/S、C/K、N/S、P/S、P/K、S/K等生态化学计量具有显著影响;2)研究区沉积物C/N均值(20.41)略高于中国湿地土壤C/N均值(18.22),C/P均值(64.91)、N/P均值(3.19)远低于中国湿地土壤C/P均值(245.22)、N/P均值(13.6),C∶N∶P均值为20.3,处于中国湿地土壤中C∶N∶P变化范围7.08~41.44之间;3)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TOC、TN和TP是影响沉积物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研究区沉积物具有富C、P而少N的特点,沉积物P素矿化能力较强,无瓣海桑生长需P量大、受N限制。在无瓣海桑人工林管理过程中,建议科学调控沉积物TOC含量、降低入海口N素和P素输入来减缓无瓣海桑的扩散速度,以降低其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林龄 表层沉积物 生态化学计量 人工林管理
下载PDF
太白山植物叶片和细根氮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异规律
5
作者 高慧蓉 王志波 +6 位作者 龚浩鑫 朱荣 杨雪 陈爽 王小春 张明 王瑞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性限制元素,其在植物地上、地下器官间的权衡分配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策略,目前不同器官N含量的变异规律及分配机制仍不清楚。以秦岭太白山北坡为研究地点,沿海拔梯度选取落叶栎林、桦木林、巴山冷杉林、太白红... 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性限制元素,其在植物地上、地下器官间的权衡分配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策略,目前不同器官N含量的变异规律及分配机制仍不清楚。以秦岭太白山北坡为研究地点,沿海拔梯度选取落叶栎林、桦木林、巴山冷杉林、太白红杉林和高山灌丛带的74种木本和草本植物,通过野外取样、室内测定获得叶片和细根的N元素含量,旨在阐明叶片和细根N元素沿海拔梯度的变异规律及N元素在2种器官间的分配策略。结果表明:(1)在全部物种和不同生长型中,叶片N含量(21.51~24.21 mg·g^(-1))均显著高于细根(12.32~13.57 mg·g^(-1),P<0.05)。(2)木本植物细根N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呈降低趋势,而草本植物叶片和细根中的N含量则相反。(3)叶片N含量与气候和土壤因素显著相关,而细根N含量有更强的系统发育保守性,且较少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N元素的变异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在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型中均存在差异,未来在生态化学计量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含量 叶片 细根 海拔梯度 太白山
下载PDF
北京市元宝槭和紫丁香叶片的功能性状和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城乡梯度差异
6
作者 王泽锦 冉堃 +3 位作者 于淼 张碧嘉 冀莉 李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4,共13页
【目的】探究城市典型观赏树种养分限制沿城乡环境梯度的响应差异,以期为城市化下的城市森林观赏树种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夏季和秋季沿北京城区–近郊–远郊梯度上采集典型观赏树种元宝槭和紫丁香的成熟叶和凋落叶,测... 【目的】探究城市典型观赏树种养分限制沿城乡环境梯度的响应差异,以期为城市化下的城市森林观赏树种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夏季和秋季沿北京城区–近郊–远郊梯度上采集典型观赏树种元宝槭和紫丁香的成熟叶和凋落叶,测定其6种叶片功能性状(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面积、比叶面积、比叶质量、叶片含水率)和6种营养元素含量[(碳(C)、氮(N)、磷(P)、钾(K)、钙(Ca)、镁(Mg)],计算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值和养分重吸收效率,比较元宝槭和紫丁香在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上的差异;分析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年均太阳辐射量等环境因子与元宝槭和紫丁香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的相关性。【结果】叶片功能性状、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值对城市化有显著响应,且存在种间差异。沿城区到远郊梯度,元宝槭和紫丁香成熟期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含水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而比叶质量降低。凋落期元宝槭叶片的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沿城乡梯度逐渐降低;紫丁香凋落叶的叶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在城乡梯度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面积则逐渐变小。2个树种凋落叶的比叶面积均沿城乡梯度先降低后升高。元宝槭和紫丁香成熟叶的N和K含量在近郊低于城区和远郊;元宝槭成熟叶的P和Mg含量在城乡梯度上变化不显著,而紫丁香成熟叶的P和Mg含量在近郊显著高于城区和远郊。元宝槭凋落叶P和Mg含量沿城乡梯度无明显变化;紫丁香凋落叶P含量在近郊显著高于城区和远郊,而Mg含量在远郊显著低于城区和近郊。元宝槭和紫丁香凋落叶K含量在城乡梯度上均先降低后升高。2个树种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养分重吸收效率沿城乡梯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城市化导致元宝槭和紫丁香的叶片变小。2个树种的生长均受N限制,城区的元宝槭和远郊的紫丁香具有更强的耐旱性,2个树种在不同梯度上K、Ca和Mg的重吸收效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元宝槭对营养元素的重吸收能力强于紫丁香。与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重吸收效率相比,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梯度 叶片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重吸收 观赏树种
下载PDF
南昌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模拟预测研究
7
作者 柯琳琳 黄子璇 张绿水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结合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构建气温预测GM模型等方法,获取南昌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并模拟预测未来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21年,南昌市的最高地表温度值上升了25.3... 本文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结合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构建气温预测GM模型等方法,获取南昌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并模拟预测未来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21年,南昌市的最高地表温度值上升了25.36℃,最低温度值上升了11.59℃,高温地区呈高度中心聚集化分布。(2)南昌市热岛效应主要集中在人口聚集与高速发展的中心城区,且地表温度呈现以城市建成区为中心向周边扩散降低的趋势。(3)2021年后南昌市的年均温将持续攀升,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将愈发严峻。(4)通过分析下垫面类型与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化之间的关系,得出水域和植被与城市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热岛效应。本研究提出的南昌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南昌市 遥感影像 灰色模型 气温预测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大气SO_(2)及主要绿化树种叶片硫含量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中 唐努尔·叶尔肯 +1 位作者 李吉玫 孙雪娇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解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的含硫量,在乌鲁木齐市选择工业区、道路交通区、生活区和公园游憩区等4种功能区,观测大气SO_(2)和10种主要树种叶片的硫含量,比较不同功能区大气SO_(2)和叶片硫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大气SO_(2)含量平均... 为了解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的含硫量,在乌鲁木齐市选择工业区、道路交通区、生活区和公园游憩区等4种功能区,观测大气SO_(2)和10种主要树种叶片的硫含量,比较不同功能区大气SO_(2)和叶片硫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大气SO_(2)含量平均为0.021 g·m^(-3),公园游憩区、生活区、道路交通区和工业区分别为0.009、0.013、0.030和0.036 g·m^(-3)。灌木叶片硫含量(2.91 mg·g^(-1))高于乔木(2.47 mg·g^(-1));10种树种叶片硫含量依次表现为榆树>刺槐>榆叶梅>皂荚>山桃>山楂>紫叶李>丁香>白蜡>火炬树。生活区、道路交通区及工业区与公园游憩区的相差百分比为-17.8%~29.1%、27.2%~147.9%和37.5%~222.1%,相差百分比最小的树种分别是火炬树、榆树和皂荚,最大的是山楂和紫叶李;道路交通区、工业区与生活区相差百分比为10.1%~111.1%和32.0%~149.7%,相差百分比最小的分别是山桃和皂荚,最大的是山楂;工业区与道路交通区相差百分比为5.5%~100.0%。皂荚、紫叶李、白蜡、火炬树、榆叶梅和丁香叶片硫含量与大气SO_(2)含量为显著线性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大气SO_(2)含量 叶片硫含量 乌鲁木齐
下载PDF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主要林分土壤与枯落物水文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飞 白青蒙 +7 位作者 王若鉴 杨永红 李玉 王永元 要静 刘锦乾 王健 张力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5-272,共8页
以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主要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林分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特性,为营造合理的水土保持林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将1800~2300、2300~2800、2800~3500 m划分为低、中、高海拔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采样,运用环... 以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主要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林分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特性,为营造合理的水土保持林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将1800~2300、2300~2800、2800~3500 m划分为低、中、高海拔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采样,运用环刀法和室内浸泡法,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林分枯落物层储量、持水过程、持水能力,以及土壤层持水能力和入渗过程。结果表明:1)土壤密度在0.61~0.93 g/cm^(3),表层(0~10 cm)土壤密度在0.61~0.84 g/cm^(3),次表层(10~20 cm)土壤密度在0.63~0.93 g/cm^(3);中海拔表层土壤密度略大于低海拔表层土壤密度,低海拔和高海拔次表层土壤密度小于表层,中海拔表层土壤密度小于次表层。最大储水量在499.84~1331.02 t/hm^(2),土壤最大储水量都是高海拔区域最大,其次是低海拔区域,中海拔区域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在4.11%~9.53%,中海拔区域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小为4.11%,低海拔区域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为6.17%;高海拔区域土壤最大储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储水量和总孔隙度均最大;海拔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最大储水量和总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2)不同海拔区域枯落物累积量在27.58~102.32 t/hm^(2),其中高海拔区域枯落物累积量最大,其次为低海拔区域,人工林中海拔区域最小,枯落物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都是高海拔区域最大,低海拔区域次之,中海拔区域最小,其相互之间及与累积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将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分别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其关系分别满足对数和指数函数关系,拟合效果较好。高海拔区域土壤和枯落物持水性能最强,低海拔区域次之,中海拔人工林最小。研究区在未来森林经营或水土保持林造林过程中,应适当提高混交林的种植比例,以增加枯落物水文效益,使土壤更加通气透水,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森林水文 枯落物 插岗梁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伟涛 胡夏嵩 +4 位作者 刘昌义 付江涛 邢光延 赵吉美 卢海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3-1935,共13页
为探讨气候变化和区域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植被(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的影响,本研究以位于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3Q1数据集,采用Theil Sen斜率统计法、Mann-Kend... 为探讨气候变化和区域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植被(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的影响,本研究以位于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3Q1数据集,采用Theil Sen斜率统计法、Mann-Kendall检验及相关分析法等6种方法,评价了区内2004—2021年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NDVI与平均气温、降雨量、蒸发量、太阳辐射量间的相关性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04—2021年间区内81.66%地区的NDVI总体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NDVI与平均气温、蒸发量、太阳辐射量之间的均呈正相关关系,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6.72%,98.96%,72.73%,92.64%。此外,通过进一步分析因子探测器结果得到,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森林、灌木区域内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平均气温,其值分别为0.216 5,0.321 5,0.326 5。本研究结果对于黄河上游流域开展植被空间分布变化监测、植被生态安全防护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HURST指数 相关分析法
下载PDF
扬州城市森林负氧离子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11
作者 连经纬 邢玮 +2 位作者 万欣 葛之葳 何冬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7-1117,共11页
【目的】分析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了解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资源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城市森林)、茱萸... 【目的】分析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了解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资源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城市森林)、茱萸湾风景区(城市近郊森林)和润扬湿地森林公园(城市远郊森林)为研究对象,收集3个区域的2020年1—12月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和林内气象数据,比较不同季节之间负氧离子浓度的差异,分析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利用增强回归树分析各气象因素对负氧离子浓度的贡献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气象因素对负氧离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扬州地区城市近郊森林区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城市近郊森林区与城市远郊森林区月变化趋势较一致,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城市近郊森林区不同季节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城市远郊森林区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表现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城市远郊森林区林内负氧离子浓度年平均值(666.87个/cm3)和郁闭度(0.80)低于城市森林区和城市近郊森林区,且森林郁闭度越高其负氧离子浓度的变异系数越小。城市森林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风速、气压、空气温度和PM2.5存在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性,城市近郊森林区和城市远郊森林区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压、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PM2.5、光照强度等林内气象因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选择城市远郊森林区进行气象因素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贡献率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湿度在春季(38.51%)和秋季(47.58%)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贡献最大,而PM2.5在夏季(27.87%)和冬季(38.51%)对空气负氧离子的贡献最大;空气湿度对负氧离子浓度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光照强度对负氧离子浓度有直接负向影响,风向通过改变PM2.5对负氧离子浓度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扬州不同区域森林的负氧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不同季节和时间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有明显影响。根据不同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差异及其表现出的季节变化规律可制定不同的公园游览计划,建议夏季前往城市远郊森林区,春季前往城市近郊森林区游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城市森林 气象因素 扬州
下载PDF
我国栎树引种及其营养生长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晓姗 高嘉 +6 位作者 王洪永 王霞 庞薇 陈寅 杜振宇 马风云 马丙尧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率低,栎类资源的引种和养分循环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栎树资源,优化森林结构。该文先从栎树的引种开始,综述了栎树在我国的引种状况和国内在栎树人工林养分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在栎树人工林引种和养分循环方... 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率低,栎类资源的引种和养分循环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栎树资源,优化森林结构。该文先从栎树的引种开始,综述了栎树在我国的引种状况和国内在栎树人工林养分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在栎树人工林引种和养分循环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 施肥 养分循环 养分利用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
13
作者 李成珺 赖慧捷 +3 位作者 范辉华 林智榕 戴渊 刘爱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共9页
【目的】研究氮沉降对2种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南方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试验,选择2,6和12 g/L硝态氮(KNO 3)、铵态氮((NH_(4))_(2)SO_(4))、混合氮(NH 4NO 3)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 【目的】研究氮沉降对2种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南方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试验,选择2,6和12 g/L硝态氮(KNO 3)、铵态氮((NH_(4))_(2)SO_(4))、混合氮(NH 4NO 3)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发芽抑制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随着KNO 3、(NH_(4))_(2)SO_(4)、NH 4NO 3质量浓度的升高,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发芽抑制率逐渐提高。由上述5种发芽指标可知,同一氮源下,其不同质量浓度对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均表现为2 g/L>6 g/L>12 g/L;同一质量浓度下,3种氮源中以(NH_(4))_(2)SO_(4)对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木荷和卷荚相思均以主成分1能够反映原始变量80%以上的信息,因此选择主成分1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排名,结果在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各处理中综合排名第1的均为2 g/L(NH_(4))_(2)SO_(4)处理。【结论】当质量浓度为2~12 g/L时,3种氮源对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有差异,但最适宜的处理均为2 g/L(NH_(4))_(2)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卷荚相思 种子萌发 氮沉降
下载PDF
泡泡刺种子萌发对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响应
14
作者 顾兴武 王新芳 霍建华 《甘肃科技》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水分是植物生活史中关键的环境因子,对荒漠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常常会表现出植物种子萌发数减少,生长减缓。文章研究了水分对泡泡刺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4%、8%、12%、16%)对泡泡刺... 水分是植物生活史中关键的环境因子,对荒漠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常常会表现出植物种子萌发数减少,生长减缓。文章研究了水分对泡泡刺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4%、8%、12%、16%)对泡泡刺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泡泡刺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及鲜重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平均发芽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泡泡刺种子在土壤含水量为8%~12%之间萌发率最高(99%),土壤含水量为16%时萌发率最低(80%)。泡泡刺胚根、胚轴长度均在土壤含水量8%~12%之间生长最好。综上可知,最适宜泡泡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在8%~12%之间,供试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其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泡泡刺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干旱和遮荫对中国沙棘水碳平衡和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庆 刘永强 +3 位作者 薛静茹 李俊鹏 韩有志 王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7,共9页
[目的]研究干旱和遮荫对中国沙棘生长、水碳代谢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有助于全面了解沙棘的生态适应性,同时有利于了解干旱和遮荫对沙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干旱(40%土壤水分饱和含水... [目的]研究干旱和遮荫对中国沙棘生长、水碳代谢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有助于全面了解沙棘的生态适应性,同时有利于了解干旱和遮荫对沙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干旱(40%土壤水分饱和含水量)、遮荫(遮光50%)及二者交互处理下的水势、枝条导水损失率(PLC)、光合作用、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中国沙棘的枝条水势、净光合速率、叶生物量、根和茎的NSC含量,显著增加了枝条PLC、根生物量;遮荫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叶生物量、根茎叶的NSC含量和黄酮含量,干旱和遮荫的共同作用显著增加了枝条PLC,降低了叶净光合速率、根茎叶生物量和NSC含量;且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枝条水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干旱会影响中国沙棘的水分状况、碳摄取,降低茎和根的NSC储藏,增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遮荫会影响中国沙棘的光合速率、根茎叶的NSC储藏,干旱和遮荫的共同作用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沙棘的水分输导能力、光合作用、生物量积累和NSC储藏,遮荫降低了中国沙棘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适度干旱有利于沙棘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遮荫 干旱 水分利用 碳平衡 黄酮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黄波椤苗木根系形态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16
作者 李秋雨 邓长贺 +3 位作者 徐立清 蔡智 李常准 王庆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8,71,共6页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选取健康且长势一致的1年生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苗木(苗高15.1 cm,地径6.0 mm),统一进行切根处理(切去根系总长的2/3),移栽入塑料花盆中,移栽后缓苗1个月;利用遮光棚对盆栽苗木进行...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选取健康且长势一致的1年生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苗木(苗高15.1 cm,地径6.0 mm),统一进行切根处理(切去根系总长的2/3),移栽入塑料花盆中,移栽后缓苗1个月;利用遮光棚对盆栽苗木进行3个遮光处理(铺设1层、2层、3层遮光网),以全光(自然光)为对照,共4个处理(光照强度分别为100%(对照)、65%全光、35%全光、20%全光);遮光处理1个月后,于7、8、10月份分别对4个处理的苗木进行破坏性取样,将苗木带土完整取出剪下苗木根系,将根系分成不同根序(1级根、2级根、3级根),记录各根序细根的数量;测定主根长、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分支比、分支强度、菌根侵染率,分析不同遮光处理对黄波椤苗木根系形态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光照强度为100%(对照)至20%全光,随遮光强度增大,苗木主根长和1级侧根数均先增大后减小;且光照强度为65%全光时的主根长,显著高于光照强度为20%全光时的主根长(P<0.05)。不同根序比根长,均随遮光强度增大而增大;2、3级根直径和分支比,均随遮光强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10月份2级根,光照强度为65%全光时的分支强度,显著高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时的分支强度(P<0.05)。苗木经遮光处理时的菌根侵染率,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的菌根侵染率相比,呈降低趋势;其中,光照强度为35%全光遮光处理时的菌根侵染率,显著低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时的菌根侵染率(P<0.05)。综合试验结果,适度遮光(光照强度为65%全光)有利于黄波椤苗木根系生长,重度遮光抑制根系生长;遮光对黄波椤苗木菌根侵染具有明显影响,全光有利于菌根侵染,过度遮光时菌根侵染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椤 遮光 根系形态 菌根侵染率
下载PDF
森林土壤碳库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17
作者 郑发辉 饶德军 +4 位作者 杨衍辉 李婷 余林 况小宝 周汉昌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森林土壤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最多的碳,在反馈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碳库形成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当前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发生加剧的背景下土壤碳库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初学者迅速了解土... 森林土壤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最多的碳,在反馈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碳库形成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当前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发生加剧的背景下土壤碳库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初学者迅速了解土壤碳库领域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群落 气候变化 调节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改造措施的响应
18
作者 李泽波 成雅君 +2 位作者 蔡诗文 黄海桦 许宇星 《桉树科技》 2024年第3期15-20,共6页
以2代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留荒作为对照,探究了不同改造措施(3代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灰木莲纯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碳氮磷循环酶和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因子对土壤EM... 以2代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留荒作为对照,探究了不同改造措施(3代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灰木莲纯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碳氮磷循环酶和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因子对土壤EMF的相对贡献,以期为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连栽不利于维持桉树人工林土壤地力,引入灰木莲树种混交或轮作对提高或维持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土壤EMF有积极作用。主要土壤因子均与EMF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速效磷(AP)是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主要的驱动因素。在桉树纯林中引入灰木莲树种能有效提升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EMF,对维持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改造措施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多功能性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三维绿色空间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肖硕凌 闫菲泽 +2 位作者 张钰浩 刘仪 何瑞珍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居住区白天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高于温度;测量日内,高层小区和多层小区的温湿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在静风条件下,植物蒸散和阴影影响的范围为10~50 m,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为10~50 m;居住区相对湿度最小值、均值分别与测点1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分形维数有关;相对湿度最大值与5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形状指数有关;白天时段,湿度的变化与50 m范围内的形状指数和连接度指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绿色空间布局形式 分形维数 形状指数 温湿度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徐婷婷 施凯泽 +4 位作者 卢腾飞 郎晓雪 罗胤 冷鸿天 李泽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78-81,114,共5页
依据2020年在澜沧江流域分层抽样调查的120个云南松样地数据,提取云南松群落数据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和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影响... 依据2020年在澜沧江流域分层抽样调查的120个云南松样地数据,提取云南松群落数据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和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海拔,其次为坡度,坡向对云南松林分布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群落 典型对应分析法 地形因子 澜沧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