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ndsat 8和Sentinel-1的广东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反演
1
作者 周双云 徐誉远 +2 位作者 莫罗坚 黄久香 王本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31,共8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生物量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解。以广东省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光学遥感数据和Sentienl-1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结合固...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生物量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解。以广东省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光学遥感数据和Sentienl-1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结合固定样地数据等,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分别构建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在单一遥感数据源和联合2种遥感数据源情况下,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精度均高于支持向量机;2)不同数据源的预测精度顺序是Landsat 8+Sentinel-1>Landsat 8>Sentinel-1;3)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平均生物量为132 t/hm^(2),平均生物量范围为93~171 t/hm^(2),总生物量为892466 t。研究认为,Landsat 8+Sentienl-1联合遥感数据源和随机森林方法在森林生物量估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青云山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氮沉降对4个树种外生菌根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宁晨 马伟 +5 位作者 唐盼婷 杨小婕 田雨洋 毛奥平 刘婷 雷志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目的】氮沉降水平不断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量的有效氮输入导致植物根系对养分获取策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土壤重要微生物,如树木根系外生菌根ECM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了解和确定森林主要树种根系微生物群... 【目的】氮沉降水平不断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量的有效氮输入导致植物根系对养分获取策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土壤重要微生物,如树木根系外生菌根ECM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了解和确定森林主要树种根系微生物群落活动受氮沉降影响的变化阈值,对于研究森林养分循环特征和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选取马尾松、华山松、湿地松和火炬松4个树种进行5个梯度的氮施加(0、15、30、60、150 kg·hm^(-2)·a^(-1)),通过检测树苗的养分含量、ECM根尖酶活性,以及提取鉴定DNA,分析不同松树在氮沉降水平下外生菌根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1)大多数松科树苗的菌根胞外酶活性在氮浓度30 kg·hm^(-2)·a^(-1)时达到了阈值;以分解纤维素为主的G酶在华山松、湿地松和火炬松中随着N浓度增加而持续提高,即便施氮水平达到当地氮沉降水平的10倍(150 kg·hm^(-2)·a^(-1)),酶活性仍未达到阈值;2)对菌根群落进行分析得出,棉革菌属Tomentella在4个树种中都为优势物种,而须腹菌属Rhizopogon、深色内隔菌Phialocephala会因宿主不同呈现不同的侵染丰度;3)华山松和火炬松的ECM菌根群落酶活性在不同氮浓度间无明显差异,即呈现生态冗余。【结论】在长期氮输入水平升高的情况下,ECM群落组成会因宿主植物和氮沉降水平的变化发生调整,而这一过程中会以变化阈值作为判断标准,该过程对于土壤养分循环中碳氮磷循环以及森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松科植物 氮沉降 胞外酶活性 生态冗余
下载PDF
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特征及动态变化
3
作者 肖嘉文 刘金福 +4 位作者 郑雯 王智苑 方梦凡 洪宇 谭芳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基于福建省1974—2018年共9期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分析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并对2014—2018年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的碳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总体碳储量从13539... 基于福建省1974—2018年共9期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分析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并对2014—2018年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的碳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总体碳储量从13539.64×10^(4)t增长到33962.34×10^(4)t,平均碳密度从25.75 t·hm^(-2)增长到39.86 t·hm^(-2)。乔木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较大,而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面积逐期增加;中龄林的碳储量最高;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碳密度整体较大。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逐期增加,且天然林各指标均高于人工林。2014—2018年,天然林中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高,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r et E.H.Wilson〕的碳密度最大;人工林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的碳储量最高,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n.)的碳密度最大。综上所述,福建省森林有较高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阔叶混交林和杉木是乔木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可通过改善这2个树种(组)的林龄结构并加强经营管理来提升福建省森林碳汇能力;并通过合理的采伐和种植策略,优化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比例,以提高福建省森林碳汇能力,保持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以维持福建省较高的森林碳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碳汇能力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森林碳汇功能及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凯旋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1-54,61,共5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CO_(2)的排放不断增加,温室效应逐渐明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因此,我国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力争比发达国家更早完成深度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陆地生态系统是增加碳固存的主要场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CO_(2)的排放不断增加,温室效应逐渐明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因此,我国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力争比发达国家更早完成深度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陆地生态系统是增加碳固存的主要场所,其中,森林面积高达4.29×10^(12)hm~2,森林植被与土壤碳循环过程具有碳汇功能,森林的碳吸收和碳排放的关系直接影响碳平衡。该文阐述了森林碳汇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同时对森林碳汇功能和驱动机制进行总结,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森林碳汇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碳中和 森林碳储量 人工林
下载PDF
福建省不同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及经济价值
5
作者 张泓宇 曹文志 杨盛昌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2-118,141,共8页
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福建省地方政府年度报告数据为资料,采用蓄积量扩展模型,研究2015—2020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比过去40 a,2015—2020年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有所提升;在2015—... 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福建省地方政府年度报告数据为资料,采用蓄积量扩展模型,研究2015—2020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比过去40 a,2015—2020年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有所提升;在2015—2020年间,福建省不同地区碳汇(CO_(2))的变化较大,介于46.9~2170万t·a^(-1),其中以南平市最高;碳汇密度(CO_(2))介于7.09~19.17 t·a^(-1)·hm^(-2),以福州市最高;各地区分布特点,碳汇和人均碳汇为“西北高、东南低”、碳汇密度为“东北高、西部低”;福建省碳汇经济价值为45.76亿元·a^(-1),不同地区变化幅度较大,介于0.20~9.30亿元·a^(-1)之间,均值为5.08亿元·a^(-1);福建省GDP水平更低的地区,碳汇经济价值相对GDP的水平更高。自然禀赋的不同,是导致福建省不同地区间碳汇潜力呈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汇 碳储量 经济价值 福建省
下载PDF
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56
6
作者 何斌 黄寿先 +3 位作者 招礼军 陈玉萍 荣薏 罗柳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1-157,共7页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nkou Forestry Station of Guangxi,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flousiana ranged form 418.4 g·kg-1 to 516.4 g·kg-1,which was in order as follows:bark>branch>stem>root>lea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content within the stand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tree layer>shrub layer>herb layer.Carbon content in the soil obviously declined with increased soil depth from 0 to 80 cm. Total carbon storage in the ecosystems was 159.37,194.21 and 278.22 t·hm-2,respectively for 8-year-old,14-yea-old and 28-yea-old stands. The tree layer in the three-age stand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8.30%、28.37% and 43.59%;the shrub and herb layers for 0.14%、1.17% and 1.44%;the litter layer for 0.33%、0.89% and 1.11%;the soil for 81.23%、69.58% and 54.78% of the total storage of carbon. Carbon storage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roughly in proportion to the biomass of corresponding organ. For example,stem occupied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trees,up to 46.37%,and increased with the stand age while branches,leaves,bark and roots occupied more than 37.32%. The annual net productivity of the 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T.flousiana plantation was respectively 8.93,10.82 and 12.53 t·hm-2a-1,and annual net carbon storage was respectively 4.19,5.07 and 5.93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林分年龄 碳素含量 碳贮量 碳分配
下载PDF
秦岭松栎林带生物量及其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49
7
作者 刘广全 土小宁 +2 位作者 赵士洞 孙升辉 G.Gravenhorst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6,共9页
秦岭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 (包括 0~ 60cm土层 )营养元素总贮量达 2 9 2 50 0~ 390 1 739t·hm-2 ,其大小为锐齿栎林 >华山松 >油松林 ,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 93 1 0 %~ 99 39% ,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 0 ... 秦岭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 (包括 0~ 60cm土层 )营养元素总贮量达 2 9 2 50 0~ 390 1 739t·hm-2 ,其大小为锐齿栎林 >华山松 >油松林 ,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 93 1 0 %~ 99 39% ,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 0 57%~ 3 0 0 %和 0 1 0 %~ 1 99% ;3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木材蓄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1 2 0 4 83t·hm-2 、1 2 9 384m3·hm-2 和 1 2 2 6 9kg·hm-2 ,锐齿栎林 >油松林 >华山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1 553t·hm-2 和 53 1kg·hm-2 ,锐齿栎林最大 ,华山松林最小。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1 7 4 75t·hm-2 和 50 2 5kg·hm-2 ,3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积累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和平均归还率分别为 334 4、1 4 7 2和 2 64 3,1 95 5、66 9和 84 1 ,1 38 8、80 4和 1 80 2kg·hm-2 和 0 585、0 4 54和 0 31 8,3林分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锐齿栎林干和皮中Ca和Mg含量远远高于油松林和华山松林的 ,锐齿栎林多代连作势必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 ,特别是Ca和Mg ,会破坏土壤原有离子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锐齿栎林 油松林 华山松林 生物量 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分布
下载PDF
西双版纳季节雨林与橡胶多层林凋落物动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5
8
作者 任泳红 曹敏 +2 位作者 唐建维 唐勇 张建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8-425,共8页
本文对西双版纳季节雨林及橡胶多层林的凋落物量动态、各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林地残留物现存量及其分解进行了研究 ,分析比较了两种群落的凋落节律。结果显示 :“双凋落峰”及“叶分解速率较枝分解更快”为两类群落的共有特征 ;森林凋... 本文对西双版纳季节雨林及橡胶多层林的凋落物量动态、各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林地残留物现存量及其分解进行了研究 ,分析比较了两种群落的凋落节律。结果显示 :“双凋落峰”及“叶分解速率较枝分解更快”为两类群落的共有特征 ;森林凋落物量及凋落物分解速率则因群落类型而异 ,橡胶多层林年凋落物总量为 9.85± 0 .78t· hm- 2· a- 1,大于季节雨林的年凋落物总量 8.42± 0 .1 6t· hm- 2· a- 1,橡胶多层林凋落物的消失率常数为 2 .2 5,较季节雨林 ( 2 .0 )的大。本项研究对深入了解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持续利用热带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森林凋落物 季节雨林 橡胶多层林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下杉木、楠木和木荷叶凋落物分解特征及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林开敏 章志琴 +2 位作者 叶发茂 林艳 李卿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4-39,共6页
采用网袋法,对0-360 d内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楠木〔Phoebe bournei(Hemsl.)Yang〕和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叶凋落物在杉木人工林下的分解特征及营养元素(N、P、K和C)含量的变化动态... 采用网袋法,对0-360 d内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楠木〔Phoebe bournei(Hemsl.)Yang〕和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叶凋落物在杉木人工林下的分解特征及营养元素(N、P、K和C)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60 d的分解,杉木、楠木和木荷叶凋落物的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0.6%、42.0%和51.6%,平均腐解率分别为0.001 3、0.001 6和0.002 0 d-1,叶凋落物的分解半衰期分别为537、482和372 d。在整个分解过程中,3个树种叶凋落物中P含量总体上均呈波动且缓慢的上升趋势;K含量在分解过程前期均急剧下降,然后随分解时间的延长变化趋缓;N含量变化差异较大,随分解时间的延长,杉木叶凋落物中N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另外2个树种叶凋落物中N含量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C含量基本上呈前期上升、中期下降、后期又略有上升的趋势,而C/N比则呈前期略上升而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3个树种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P、K和C的释放率及其动态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3个树种叶凋落物中K的释放率均较高、变化趋势较接近,且均处于净释放状态;杉木叶凋落物中N、P和C的释放率总体上低于另2个树种,且木荷叶凋落物中N、P和C基本均处于单调净释放状态,而杉木叶凋落物中N、P和C以及楠木叶凋落物中P和C在分解过程前期均略呈净富集状态,之后N和C基本上呈净释放状态、P则呈波动式净释放状态。结果表明,在杉木人工林下,阔叶树种(楠木和木荷)叶凋落物比针叶树种(杉木)叶凋落物易分解,且阔叶树种叶凋落物中的营养元素也较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楠木 木荷 叶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N、P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谢锦升 何宗明 陈银秀 黄荣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3-480,共8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混交林 (混交比例2 :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活...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混交林 (混交比例2 :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活枝 (或皮 ) >枯枝 >干 ,而根系的则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 ,且观光木各组分的N含量均高于杉木的 ;混交林群落的N、P总积累量达 5 85 .2 2 3kg·hm-2 和 12 8.784kg·hm-2 ,分别是纯林群落的 1.5倍和 1.3倍。混交林群落N、P养分年归还量达 75 .740kg·hm-2 和 5 .493kg·hm-2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113 .0 %和 79.6 %。混交林通过凋落物、降水淋溶和细根枯死 3种途径的N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6 7.1%、8.4%和 2 4.5 % ,而纯林的则分别为 6 9.3 %、8.1%和 2 2 .6 % ;混交林 3种途径的P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6 4.0 %、7.5 %和 2 8.5 % ;而纯林则为 74.8%、5 .3%和 19.9%。混交林中林下植被层的N、P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14.8%和 37.3 % ;而纯林的则为 2 9.5 %和 5 9.4%。混交林群落的N、P富集率和利用系数均低于纯林的 ,而周转期则均大于纯林的。混交林群落的P吸收系数小于纯林的 ,而循环系数则高于纯林的 ,但其两者的N吸收系数和循环系数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 养分循环 N P
下载PDF
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与能态变化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建军 王得祥 +1 位作者 雷瑞德 吴钦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对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细根在分解过程中 ,能量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锐齿栎的分解系数为 0 0 0 31,年周转率为 0 35次·a- 1 ;油松分解系数为 0 0 0 2 4 ,年周... 对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细根在分解过程中 ,能量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锐齿栎的分解系数为 0 0 0 31,年周转率为 0 35次·a- 1 ;油松分解系数为 0 0 0 2 4 ,年周转率为 0 4 8次·a- 1 ;油松林活细根年均储存能量为 119 4 3× 10 6 kJ·hm- 2 ,年死亡损失能量为 2 1 84× 10 6 kJ·hm- 2 a- 1 ,相当于地上部分年凋落物损失能量的 31 7% ;锐齿栎林活细根年均储存能量为172 70× 10 6 kJ·hm- 2 ,死亡损失能量 5 8 31× 10 6 kJ·hm- 2 a- 1 ,相当于地上部分年凋落物损失能量的 6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林区 周转过程 油松林 锐齿栎林 细根 能量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碳素密度、贮量和分布 被引量:160
12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9,共6页
利用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变化范围在 0 4 5 5 8gC·g- 1 ~ 0 5 0 0 3gC·g- 1 之间 ,各器官碳素密度的排列顺序为 :树... 利用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变化范围在 0 4 5 5 8gC·g- 1 ~ 0 5 0 0 3gC·g- 1 之间 ,各器官碳素密度的排列顺序为 :树皮 >树叶 >树干 >树根 >球果 >树枝 ,多年生枝、叶的碳素密度比其他年龄的枝、叶要高 ;灌木层、草本层的碳素密度分别为 0 4 344gC·g- 1 、0 4 0 0 9gC·g- 1 ,死地被物层碳素密度为 0 4 341gC·g- 1 ,土壤中各层次碳素密度分布不均 ,表土层的碳素密度略低于亚表土层 ;碳贮量在杉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 ,基本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 ,树干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 4 7 7% ,其碳贮量占林分碳素贮量的 4 7 5 % ,枝、叶、皮、根等当中的碳贮量占 5 2 5 % ;在速生阶段杉木林生态系统中 ,碳库的总贮量为 12 7 88tC·hm- 2 ,其中植被层中碳总贮量为 35 883tC·hm- 2 ,土壤层 (包括死地被物层 )的碳总贮量为 91 997tC·hm- 2 ;速生阶段杉木林年净生产力为 7 35 1t·hm- 2 a- 1 ,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 3 4 89tC·hm- 2 a-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贮量 速生阶段 杉木人工林 碳素密度 分布
下载PDF
第2代杉木林速生阶段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物循环 被引量:23
13
作者 项文化 田大伦 +2 位作者 闫文德 康文星 方海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共7页
利用 2a定位观测数据 ,本文对速生阶段的第 2代杉木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为草本层 >灌木层 >树叶 >树枝 >树皮 >树根 >... 利用 2a定位观测数据 ,本文对速生阶段的第 2代杉木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为草本层 >灌木层 >树叶 >树枝 >树皮 >树根 >树干。树枝中Ca的含量丰富 ,树皮中K的含量丰富。凋落物层养分元素含量低于树枝和树叶 ,反映了凋落时养分元素向林木体内迁移回收的现象。杉木富集N、P、Ca 3种元素。 5种元素积累总量为 85 4 6 5kg·hm- 2 ,是第 1代的 1 5倍。第 2代杉木生产 1t干物质所需养分量为 11 6 2kg ,高于第 1代 ,第 2代杉木林将消耗更多的林地养分。林冠枝叶与树皮养分积累量占林木总积累量的 75 % ,采伐利用应仅取走树干而在林地中留下其它部分 ,让其分解使养分元素归还给土壤。草本层、灌木层与凋落物层三者的养分积累量为 88 13kg·hm- 2 ,是重要的养分库。第 2代杉木中养分元素的年积累量为 93 13kg·hm- 2 a- 1 ,略高于第 1代杉木林的养分年积累量。总归还量为 89 4 9kg·hm- 2 a- 1 ,其中凋落物归还 17 4 6kg·hm- 2 a- 1 ,略低于第 1代 ,淋溶的养分量 72 0 4kg·hm- 2 a- 1 ,是凋落物的 4倍多。吸收量为 182 6 2kg·hm- 2 a- 1 。与第 1代相比 ,第 2代杉木林中土壤K、P的含量高 ,而N、Ca、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杉木林 速生阶段 营养元素 空间分布 生物循环
下载PDF
一个新概念:人工纯林土壤性质的极化 被引量:44
14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2 位作者 付刚 崔芳芳 高文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9-1126,共8页
在综合分析人工纯林土壤退化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土壤性质极化的新概念,即由于单一树种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使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趋势,且认为它是造成人工纯林连栽障碍的根本原因;... 在综合分析人工纯林土壤退化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土壤性质极化的新概念,即由于单一树种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使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趋势,且认为它是造成人工纯林连栽障碍的根本原因;建立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土壤极化指数模型,提出人工纯林土壤极化程度的分级标准和分类体系,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残塬沟壑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人工纯林的土壤性质极化问题,结果表明其属于旱化兼贫养化极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连栽障碍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特性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吕瑞恒 李国雷 +3 位作者 刘勇 贾黎明 江萍 林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7,共7页
采用凋落袋法,研究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基质质量、分解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与坡度是造成2种立地(地位级Ⅲ,Ⅳ)差异的主要因子,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季节失质量率均表现出双峰曲线,且在秋季失质量率... 采用凋落袋法,研究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基质质量、分解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与坡度是造成2种立地(地位级Ⅲ,Ⅳ)差异的主要因子,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季节失质量率均表现出双峰曲线,且在秋季失质量率最高。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半衰期分别为2.57,2.67年,完全分解分别需要11.09,11.24年。叶凋落物年平均失质量率、分解速率及初始无机养分含量均表现出立地Ⅲ高于立地Ⅳ。与立地Ⅳ相比,在立地Ⅲ下,C/N均值、木质素含量均值更有利于凋落物分解。经t检验分析,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初始无机养分含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性,而有机养分中木质素含量、有机碳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全碳、C/N、凋落物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5,-0.569,-0.758。叶凋落物质量指标表明:在立地Ⅲ条件下,林分密度为1675株·hm-2最为有利于凋落物分解;在立地Ⅳ条件下,则以林分密度1300株·hm-2最为有利于叶凋落物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凋落物 立地条件 分解速率
下载PDF
应用热扩散技术对红松人工林树干液流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孙龙 王传宽 +2 位作者 杨国亭 张全智 周晓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4,共7页
以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各3株,2004年5月29日—10月30日应用热扩散技术对不同径级红松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生长锥获得不... 以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各3株,2004年5月29日—10月30日应用热扩散技术对不同径级红松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生长锥获得不同径级红松边材宽度,建立边材面积与胸径的关系方程A=8.032DBH-46.95(R2=0.82,P<0.001)。结果表明:晴天红松树干液流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2:00—14:00,且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而在阴雨天呈不规则曲线,最大值的出现没有规律,夜间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液流,且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之间液流密度的差异缩小。日液流通量随着生长季节的进程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且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表明,影响生长季红松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蒸汽压亏缺和光合有效辐射。由液流通量和边材面积的推算获得,被测红松人工林边材面积为89436.94cm2·hm-2,生长季蒸腾耗水量为678.95t·hm-2;其中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分别占整个林分耗水量的54.83%、35.68%和9.48%。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在生长季的日总蒸腾量分别为0.06~1.42、0.014~0.83和0.017~0.2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树干液流通量 热扩散技术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仁洪 胡庭兴 +5 位作者 涂利华 刘闯 雒守华 向元彬 戴洪忠 谢财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4,共7页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作用最强;氮沉降对N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LN,MN和HN周转期分别比CK(2.835a)缩短0.090,0.816和0.709a。3)分解过程中各处理C/N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总体上,分解前2个月N沉降可降低凋落叶C/N值,而2个月后提高其C/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养分释放 慈竹林 凋落物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平衡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To provid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pecies selection for carbon plantation, differen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patter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wo 36-year-old plantations of broad... To provid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pecies selection for carbon plantation, differen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patter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wo 36-year-old plantations of broadleaved species, Castanopsis 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Sanming, Fujian. Annual net carbon sequestration was 13.639 and 6.599 t C·hm -2 a -1 , respectively, in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among which the annual biomass C increment and the litterfall production was evenly distributed. To the annual net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stem (wood plus bark) increment was much lower, and that of branch increment was much higher in the C. kawakamii than in the C. lanceolata (26.6% versus 40.3%, and 11.5% versus 0.3%). In both plantation, the above and belowground litterfall accounted 60% and 40% respectively for the annual litterfall production, which was estimated 7.183 t C·hm -2 a -1 in the C. kawakamii and 3.554 t C·hm -2 a -1 in the C. lanceolata. Annual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a C loss of 5.983 and 2.984 t·hm -2 a -1 from soil to atmosphere in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respectively. Carbon balance analysis showed there were a positive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C sink), 7.656 and 3.615 t C·hm -2 a -1 , for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respectively. For the purpose of carbon management, C. kawakamii might be a more suitable species than C. lanceolata in loc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杉木 碳吸存 碳平衡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几种森林群落枯枝落叶层的持水能力 被引量:22
19
作者 苏志尧 陈北光 +1 位作者 古炎坤 谢正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白云山 风景名胜区 枯枝落叶层 持水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群落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20
作者 杨晓菲 鲁绍伟 +3 位作者 饶良懿 耿绍波 曹晓霞 高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8,共6页
综述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碳库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探讨了我国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