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南不同造林模式对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隆卫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6-109,119,共5页
[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 [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纯林、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33、36、29种和32、29、9种。3种造林模式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玉叶金花和地稔,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草本层优势种为铁芒萁,求米草为纯林优势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以人工-天然混交林最高,纯林最低,除均匀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人工-天然混交林和纯林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不同造林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相似性系数均普遍较低。[结论]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高,是未来林地经营培育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混交林 灌草层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竹笋采挖下克隆整合对毛竹林发笋成竹规律的影响
2
作者 王意锟 方升佐 +2 位作者 金爱武 朱强根 邹冰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303,共10页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效避免大量退笋导致的毛竹母株营养消耗,实现母株资源的克隆整合,增加竹笋产量。因此,合理的竹笋采挖有利于毛竹笋用林的高效生产及可持续性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竹笋采挖 非对称性竞争 克隆整合
下载PDF
江苏沿江防护林主要树种选择研究
3
作者 施士争 王红玲 +1 位作者 王保松 黄瑞芳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7-23,29,共8页
通过对江苏沿江8市古树资源和长江江苏段2岸1 km范围内森林中各树种资源分布调查,结合长江防护林造林树种选择相关研究,筛选出适用于长江江苏段防护林造林树种59个。分别针对沿路区、滨水区和滩面区3种生态位特点,通过生态效益、景观效... 通过对江苏沿江8市古树资源和长江江苏段2岸1 km范围内森林中各树种资源分布调查,结合长江防护林造林树种选择相关研究,筛选出适用于长江江苏段防护林造林树种59个。分别针对沿路区、滨水区和滩面区3种生态位特点,通过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3类共10个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3种生态位上各造林树种均可分为3类,第1类树种3种生态位可作为优选树种分别有15,7,7个;第2类3种生态位作为一般树种,分别有22,40,29个;其他可作为备选树种。结合沿江不同造林环境的特点和相关树种的特殊适应性,提出了相应的树种选择和配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生态景观林 树种 选择 配置
下载PDF
海南热带海岸海防林植被恢复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强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108-113,103,共7页
文章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海岸存在植被生态退化问题,针对主要的退化问题钛锆砂矿废弃地的植被退化和单一树种的人工木麻黄海防林的缺陷,提出了分三步走恢复海岸海防林植被的学术思路,即恢复和巩固木麻黄海防林;建立引入乡土树种的混交林型... 文章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海岸存在植被生态退化问题,针对主要的退化问题钛锆砂矿废弃地的植被退化和单一树种的人工木麻黄海防林的缺陷,提出了分三步走恢复海岸海防林植被的学术思路,即恢复和巩固木麻黄海防林;建立引入乡土树种的混交林型海防林;促进混交林演替成具地带性植被特征的天然林型海防林。按照这个思路开展了近20年的海岸植被生态恢复的实证研究和应用实践,验证了其可行性,实现了初步构建乡土林型的海防林植被,达到了研究构想预期的效果。研究成果为海南岛以及华南沿海热带海岸的海防林生态恢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海岸 海防林 生态退化 乡土树种 植被恢复
下载PDF
根蘖与嫁接繁殖灵武长枣不同时期果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
作者 杨荣 刘佳嘉 +2 位作者 李雪旎 禹瑞丽 马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2,共13页
【目的】研究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为提高其果实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白熟期(NB)、着色期(NZ)、成熟期(NC)和嫁接繁殖白熟期(JB)、着色期(JZ)、成熟期(JC)的果实为试... 【目的】研究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为提高其果实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白熟期(NB)、着色期(NZ)、成熟期(NC)和嫁接繁殖白熟期(JB)、着色期(JZ)、成熟期(JC)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果实转录组测序,筛选与根蘖和嫁接繁殖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差异相关的基因,初步探究根蘖和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果实不同时期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18个灵武长枣样品经过转录组测序,得到质控数据138.26 GB,将其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冬枣上,18个样品的Cleans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比对效率在93.77%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次生物学重复样品聚集程度较高且组间存在分离现象,说明其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发育各时期组间分析对比中,果实白熟期(JB-vs-NB)、着色期(JZ-vs-NZ)和成熟期(JC-vs-NC)各组间分别筛选出65、4 509和1 534个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到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中的50个亚类中,KEGG通路注释将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等通路中,成熟期差异基因富集在糖酸相关通路的显著性较高。【结论】在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丁酸代谢5条与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相关的代谢途径中筛选出了ncbi_107424266、ncbi_107414286、ncbi_107425230、ncbi_107429837等31个差异基因,分别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糖酸代谢途径中差异表达,调控各时期果实中可溶性糖及总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根蘖繁殖 嫁接繁殖 差异基因
下载PDF
不同引种竹子对低温胁迫的生长生理响应
6
作者 曹志华 孙慧 +3 位作者 钱孔屏 吴中能 陈维 余国清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本研究以遂昌雷竹、黄槽早竹、红壳雷竹、临安雷竹、花秆早竹、雷竹和绿槽毛竹(对照)的2年生母竹移栽苗为材料,连续6年研究了自然低温胁迫下不同竹子9个形态与生长生理指标的响应,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其抗寒性进行了评价... 本研究以遂昌雷竹、黄槽早竹、红壳雷竹、临安雷竹、花秆早竹、雷竹和绿槽毛竹(对照)的2年生母竹移栽苗为材料,连续6年研究了自然低温胁迫下不同竹子9个形态与生长生理指标的响应,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其抗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低温胁迫下,不同竹子的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出现黄化叶片、卷叶等现象;不同竹子之间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竹子受到低温胁迫的伤害有所不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9个单项指标集约于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4%。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抗寒性的强弱,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遂昌雷竹>黄槽早竹>红壳雷竹>雷竹>临安雷竹>花秆早竹。此研究旨在筛选抗寒性较强的优良竹种,为南竹北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寒性 低温胁迫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7
作者 张凌云 曹一博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涉及植物生理与病理、土壤、生态等多学科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目前是经济林本科专业和林学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 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涉及植物生理与病理、土壤、生态等多学科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目前是经济林本科专业和林学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未与教学对象各自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特色紧密结合,未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差异,缺乏个性化教学环节。二是实践教学仍以栽培环节为重点,对产学研融合重视不够,未密切跟踪产业发展的需求,缺乏对前沿技术的引入以及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三是实践教学内容侧重于栽培技术,主要针对特定区域的树种和栽培模式,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实践时长较短,集中安排在冬季休眠期,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呼应。四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对合作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认识不足等问题,未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共建实践基地的模式和运行机制。五是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经济林产业缺乏全面认知,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和选课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了基于学生兴趣和不同专业各自特色的“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哲学思考融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念。二是结合经济林专业以及林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各自特色,开展内容各有侧重的差异化实践教学。三是根据经济林的特性以及面向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有所不同的情况,设置包括基础性实践模块和拓展性实践模块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块,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四是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已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并针对其在实习过程中常以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方式为基准的学习特征,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五是优化实践教学考核,采取撰写报告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允许学生参与考核评分,使考核过程成为学习过程。六是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合作企业的龙头示范作用、栽培模式的先进性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等作为筛选标准,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对接共建模式和基于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联盟的校校合作共建模式。七是通过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和要求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赢,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业意愿等都有所增强,并注重对产业发展等实际问题的思考;同时,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通过实现双赢使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意愿得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建设 经济林栽培学 实践教学 专业特色 差异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 考核 基地建设 协同育人
下载PDF
3种我国造林树种幼苗耐盐性评价及指标筛选
8
作者 甘红豪 公帅 +1 位作者 刘浩 褚建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8,共13页
[目的]研究苦楝、白榆和刺槐幼苗的耐盐性差异并筛选耐盐性评价指标。[方法]以1年生苦楝、白榆和刺槐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100、200和300 mmol·L^(-1)NaCl处理,对各NaCl处理下3种幼苗的生物量、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 [目的]研究苦楝、白榆和刺槐幼苗的耐盐性差异并筛选耐盐性评价指标。[方法]以1年生苦楝、白榆和刺槐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100、200和300 mmol·L^(-1)NaCl处理,对各NaCl处理下3种幼苗的生物量、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 NaCl胁迫抑制了苦楝、白榆和刺槐幼苗的生物量,使其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电解质渗透率升高;(2)刺槐幼苗叶绿素含量随NaCl浓度升高而显著下降,但苦楝和白榆幼苗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仅在300 mmol·L^(-1)NaCl处理下显著降低;NaCl胁迫导致3种幼苗的光合作用参数Pn、Gs、Ci和E下降,而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根和叶中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和叶中CAT和APX活性升高;(3) NaCl胁迫改变了苦楝、白榆和刺槐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状态,使3种幼苗根和叶中的Na+含量显著升高、叶中K^(+)含量升高;而根和叶中Mg^(2+)和Ca^(2+)以及根中K+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结论]苦楝、白榆和刺槐幼苗耐盐能力强弱为白榆>苦楝>刺槐;根中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和叶中CAT和APX活性、根中Ca^(2+)和叶中Na^(+)含量与苦楝、白榆和刺槐幼苗的耐盐性关联度较高,可作为耐盐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耐盐性 适应性评价 耐盐性指标
下载PDF
闽南沙质海岸损毁防护林带修复技术浅谈
9
作者 林武星 朱炜 +2 位作者 叶功富 陈清海 林伟东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69-70,84,共3页
木麻黄防护林带是闽南沿海地区的生命带,在防御风沙和保护当地居民稳定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闽南沿海经济快速崛起,各种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侵占防护林带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林带中违建拆除后整改办法,依据损毁防护林带的具体位... 木麻黄防护林带是闽南沿海地区的生命带,在防御风沙和保护当地居民稳定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闽南沿海经济快速崛起,各种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侵占防护林带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林带中违建拆除后整改办法,依据损毁防护林带的具体位置,提出相对应的林带修复措施,总结了树种选择、造林及后期管护等技术,为沿海防护林带的修复保护和防护功能持续发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带 修复技术 沙质海岸 闽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10
作者 张翠芳 王世伟 +1 位作者 李文胜 杨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7期139-140,共2页
《经济林栽培学》是培养经济林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课程,针对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的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教学资源利用及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下教学及多... 《经济林栽培学》是培养经济林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课程,针对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的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教学资源利用及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下教学及多元化考评体系四个方面开展了《经济林栽培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线上讨论质量极大改善,课程考核成绩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栽培 混合式教学 线上资源
下载PDF
木麻黄基干林带对台风“杜苏芮”的防风效应
11
作者 朱炜 林捷 +1 位作者 施能深 吴国伟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3期1-6,14,共7页
为了解海防林对台风的防护效应,以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监测站收集的“杜苏芮”台风登陆前后的气象数据为材料,分析了台风登陆前后近地层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防风效能和气流加速率等的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后的平均风... 为了解海防林对台风的防护效应,以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监测站收集的“杜苏芮”台风登陆前后的气象数据为材料,分析了台风登陆前后近地层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防风效能和气流加速率等的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后的平均风速和风向时程变化特征满足了台风眼区经过的条件,平均风速曲线呈“M”形双峰分布,通过采集到的台风眼区、眼壁和外围强风的完整风况数据,完整展示了台风经过林带前后风速、风向的演变过程。(2)湍流强度的时程整体变化趋势随着台风靠近和离去呈现增大-减小-剧增-回落的过程,尤其台风后风圈影响的区域,湍流强度剧烈增大,强度可增大2倍以上。(3)向岸风在垂直方向上,弱风或强风的防风效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相同,林带后弱风的防风效能小于强风;水平方向上,林内及林带后1H和5H处防风效能最好,在高度3 m平均防风效能为49.57%~93.93%,在高度9 m平均防风效能为44.04%~90.10%。离岸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气流靠近林带,弱风或强风的气流加速率随高度增加而增大,林带后1H高度3 m气流加速率平均为0.2193,高度9 m气流加速率平均为0.3242,林内气流加速率达到最低值;而风越过林带后,弱风风速恢复到88%左右,强风的气流则有个加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基干林带 台风 杜苏芮 防风效应
下载PDF
广东省丘陵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表现
12
作者 许伟兵 李炜桢 +4 位作者 李兆佳 王伟璇 孟诗原 宋玉林 赵志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掌握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5个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6 a生和7 a生林分生长变化,以期为丘陵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个树种间16 a... 掌握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5个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6 a生和7 a生林分生长变化,以期为丘陵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个树种间16 a生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造林后7年内的生长表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在8~16 a生长速度下降明显;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等则生长较快。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树种分为三类,南酸枣、荷木、黧蒴、火力楠、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属于速生树种,樟树Camphora officinarum、青冈Quercus glauc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翻白叶树、红锥属于中等速生树种,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属于慢生树种。研究通过对比各地树种的生长表现,提出丘陵地区树种选择和应用建议,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 森林质量提升
下载PDF
云锦杜鹃在粤北高海拔山区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芳华 孔祥楠 +5 位作者 彭华贵 梁东成 余海明 梁国华 梁力卿 谭德优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为研究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在粤北高海拔山区的栽培技术,观察记录了云锦杜鹃在不同抚育模式、不同山势环境的林木保存率和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在连续每年割灌除草和施肥2次的抚育模式中的生长表现最优,并在造林第4年... 为研究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在粤北高海拔山区的栽培技术,观察记录了云锦杜鹃在不同抚育模式、不同山势环境的林木保存率和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在连续每年割灌除草和施肥2次的抚育模式中的生长表现最优,并在造林第4年实现首次开花;生长在山坳的云锦杜鹃的生长量指标、林木保存率优于生长在山脊的云锦杜鹃,感染病虫害率较低;但是,在开花苗木占比、花芽数量和结果量等指标低于生长在山脊的云锦杜鹃,首次开花时间也晚于生长在山脊的云锦杜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栽培 粤北
下载PDF
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佳琪 马东旭 +6 位作者 蓝伟立 陈块明 郑鸣鸣 叶义全 江先桂 江祥庆 林开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目的】探究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径阶分布和材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 【目的】探究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径阶分布和材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高间伐保留密度(H:2 250株/hm^(2))、中间伐保留密度(M:1 800株/hm^(2))、低间伐保留密度(L:1 200株/hm^(2))3个处理,进行连续观测5 a。【结果】1)林分胸径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林龄为11 a时,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间伐对树高的影响不显著;2)单株材积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林分蓄积量表现为H>M>L;3)总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H>M>L;总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4)小径材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H>M>L,H处理显著大于L处理(P<0.05),出材率表现为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中径材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与林龄呈正相关,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大径材出材量与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且L处理显著大于H处理(P<0.05)。【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杉木人工林的生长,优化林分结构,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这些作用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保留密度 生长 林分结构 大径材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枣品种鉴定及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包文慧 包杭盖 +4 位作者 武阳 路东晔 张玉平 白玉娥 潘青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5,共11页
【目的】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北京枣主栽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枣品种DNA分子身份证,为枣新品种选育、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3个枣品种材料,筛选SSR荧光标记引物,采用多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扩增... 【目的】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北京枣主栽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枣品种DNA分子身份证,为枣新品种选育、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3个枣品种材料,筛选SSR荧光标记引物,采用多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扩增条带分子量和等位基因,获得相应的扩增带型,从而对每个枣种质材料进行标记并构建供试样品的DNA分子身份证。【结果】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19对SSR引物用于103个枣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筛选了7对核心基因组合构建DNA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19对引物对103个枣品种样品经SSR-PCR扩增后共检测到了156个等位标记点,每对引物平均8.211个,有效等位基因(Ne)变化范围为1.263~12.568,平均为3.467;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布范围0.547~2.664,平均为1.351;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幅在0.32~0.917,平均值为0.603,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范围分别为0.208~0.920和0.133~0.990,Ho和He的平均值为0.639和0.637,显示出有较高的杂合度;遗传相似系数为0.85~0.98,且在相似系数为0.85处时被分为两大类。【结论】北京地区京枣31和京枣311、马牙枣和牙枣等栽培品种的遗传背景较狭窄,遗传相似度较高,不同品系间基因交流较少;京枣60、朗家园枣、北京蜂蜜罐、北京泡泡枣、京枣28等枣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结果为枣品种鉴定和培育新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身份证
下载PDF
施肥对平欧杂种榛干物质积累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马瑞峰 黄海雷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58-59,65,共3页
为探明施肥对平欧杂种榛干物质积累及树体生长的影响,对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与抚顺市顺城区门进村榛子试验示范基地栽植的平欧杂种榛(达维、辽3)开展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树体的平均总... 为探明施肥对平欧杂种榛干物质积累及树体生长的影响,对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与抚顺市顺城区门进村榛子试验示范基地栽植的平欧杂种榛(达维、辽3)开展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树体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5987.24 g和3867.11 g,施肥后两试验地的榛子平均产量分别为4480.5和4515.0 kg·hm^(-2)。施肥对树体生长有较明显的影响,也提高了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对丰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施肥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尾巨桉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海飞 徐建民 +3 位作者 李光友 马宁 粟国磊 张云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目的]对比滇南山地桉树纸浆林不同龄组的林分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相关性,探索桉树人工林从幼龄林至过熟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旨在为桉树纸浆林可持续... [目的]对比滇南山地桉树纸浆林不同龄组的林分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相关性,探索桉树人工林从幼龄林至过熟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旨在为桉树纸浆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土壤以粗粒结晶岩、泥类岩和碳酸盐岩发育形成的赤红壤或红壤,海拔1400~1700 m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样地106块,分属5个不同龄组,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和冗余分析不同龄组的生长指标、土壤因子和植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龄组尾巨桉的树高、胸径和活立木蓄积量随林分生长而呈增长趋势,中龄林时增速较快,而到成熟林(7~8 a)时增速放缓。不同龄组间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并随林分生长过程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近熟林时达到最高值。不同龄组的土壤全氮差异显著,且林木树高、胸径和活立木蓄积量的生长与全氮有较强正相关。尾巨桉林下草本和总灌草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呈正相关。灌木的丰富度指数与土壤含水量、有效氮、有效铜呈正相关。草本和灌木的Shan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全氮呈正相关,与土壤密度、pH值呈较大的负相关。灌木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钾呈正相关。其中,土壤有机质对尾巨桉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最大,解释比例达18.3%(F=13.21,P<0.05)。[结论]滇南山地立地生境相近的尾巨桉人工林,幼龄林生长与草本植物存在竞争关系,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大于化学性质的影响,近成熟时,总灌草、灌木生物多样性达最大值,揭示了近成熟后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进入自恢复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下载PDF
Ecological effect of the plantation of Sabina vulgaris in the Mu Us Sandy Land,China
18
作者 NAN Weige DONG Zhibao +2 位作者 ZHOU Zhengchao LI Qiang CHEN Guox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4-28,共15页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rough artificial 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the plantation of Sab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rough artificial 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the plantation of Sabina vulgari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n the southeastern fringe of the Mu Us Sandy Land,China.We collected soil samples from five depth layers(0-20,20-40,40-60,60-80,and 80-100 cm)in the S.vulgaris plantation plots across four plantation ages(4,7,10,and 16 years)in November 2019,and assessed soil physical(soil bulk density,soil porosity,and soil particle size)and chemical(soil organic carbon(SOC),total nitrogen(TN),available nitrogen(AN),available phosphorus(AP),available potassium(AK),cation-exchange capacity(CEC),salinity,p H,and C/N ratio)properti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predominantly consisted of sand particles(94.27%-99.67%),with the remainder being silt and clay.As plantation age increased,silt and very fine sand contents progressively rose.After 16 years of planting,there was a marked reduction in the mean soil particle size.The initial soil fertility was low and declined from 4 to 10 years of planting before witnessing an improvement.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the clay,silt,and very fine sand(mean diameter of 0.000-0.100 mm)with SOC,AK,and p H.In contrast,fine sand and medium sand(mean diameter of 0.100-0.500 mm)show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se indicators.Our findings ascertain that the plantation of S.vulgaris requires 10 years to effectively act as a windbreak and contribute to sand fixation,and needs 16 years to improv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Importantly,these improvement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beneficial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is research can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vegetation ecosystem in the sandy land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bina vulgaris plantation ag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oil particle size soil fertilit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u Us Sandy Land
下载PDF
辽宁省应用乡土树种造林绿化现状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程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通过调查和分区域的系统归纳,本研究分别确定了辽宁省各造林区已应用且适宜在不同林种造林绿化的乡土树种和全部有造林绿化潜力的树种。多角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在各造林区应用的适宜乡土树种大多有较广的适宜范围,且乔木树... 通过调查和分区域的系统归纳,本研究分别确定了辽宁省各造林区已应用且适宜在不同林种造林绿化的乡土树种和全部有造林绿化潜力的树种。多角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在各造林区应用的适宜乡土树种大多有较广的适宜范围,且乔木树种居多,灌木树种偏少;辽宁省东部和南部造林区应用且适宜的树种较多,中部和西部造林区应用且适宜的树种较少;与观赏树种在村屯绿化中的应用相比,各造林区对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和防护树种的应用相对匮乏;树种越丰富的造林区发掘出了越多的造林绿化树种,同时也有越大的树种开发潜力,辽宁省更适宜在除辽西北低丘平原区以外的造林区探索更多适宜造林绿化的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造林绿化 造林区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时间序列的宁夏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提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嘉敏 何俊 +4 位作者 高富东 李敏 孙兆军 李茜 楠菲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农田防护林在西北多风沙地区发挥了重要防护作用,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特征,需要对防护林进行有效提取,采用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农田防护林提取成为重要途径。以宁夏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 农田防护林在西北多风沙地区发挥了重要防护作用,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特征,需要对防护林进行有效提取,采用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农田防护林提取成为重要途径。以宁夏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影像中选取7期可以代表4个季度地物特征的Landsat8 OLI影像数据,在影像预处理基础上,融入水体指数、植被特征和植被指数,提取植被的物候特征,掩膜去除研究区内其他地物,从而实现农田防护林的提取。同时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和土地利用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防护林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5.16%,野外调查的50个采样点中有44个点被准确提取,精度达到88.00%。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多以林带的形式呈现,林带主要沿排水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序遥感影像 青铜峡市 物候特征 农田防护林 Landsat8 OL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