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庐山市生态网络构建
1
作者 李华 郑育桃 +1 位作者 黄荷 陈飞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态源地;其次采用AHP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阻力因子评价体系构建阻力面,再基于MCR模型完成庐山市生态网络的构建,运用重力模型选取重要潜在生态廊道,给出生态网络的优化对策,最后应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对出生态网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1)庐山市10处重要生态源地的面积为37 946.52 hm^(2),庐山和鄱阳湖为两处大型生态源地;2)遴选出19条重要生态廊道长为297.05 km,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3)构成生态廊道的景观三要素分别为林地、水系和耕地,廊道宽度设置为300 m;4)构建形成“两区两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结论】研究区内中心城区及中南部地区斑块分布零碎,景观连通性差,缺少生物栖息活动的绿色空间,应大力改善两地的生态环境,生态绿廊由两地内部向外部空间延伸构建,最终绿廊绿道交织成网覆盖全域,新增3个生态核心节点和9条重要生态廊道后的网络连接指数明显提高,表明构建的庐山市生态网络可行性较强。研究结果对于庐山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生态网络 MCR模型 庐山市 重力模型
下载PDF
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对公众生理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王鹏 俞飞 +3 位作者 何友均 李乐 高志强 杨文娟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评估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的生理影响,为构建国家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美景度(Scenic beauty evaluation,SBE)、K−均值聚类、ArcGis空间分析与生理反应测定实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钱江源国家公园... 【目的】评估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的生理影响,为构建国家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美景度(Scenic beauty evaluation,SBE)、K−均值聚类、ArcGis空间分析与生理反应测定实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钱江源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①钱江源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处于中高水平,文化景观(SBE 76.33)>水域景观(SBE 76.15)>森林景观(SBE 74.57)>乡村景观(SBE 72.29);②钱江源国家公园视觉美学质量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游憩展示区(SBE 76.84)>传统利用区(SBE 75.63)>生态保育区(SBE 74.57)>核心保护区(SBE 69.16);③景观视觉美学感知会使人出现皮肤电导水平下降、呼吸频率增加的生理反应变化。美学质量最高的文化景观,其呼吸频率变化值最大(0.907 resp);美学质量最低的乡村景观,其呼吸频率变化值最小(0.528 resp)。【结论】相比景观面积规模,景观元素的多样性以及元素间的视觉协调性更能影响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并促使公众皮肤电导率和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建议从视觉感官与促进人体健康等角度,加强多功能景观管理,尤其是游憩林与康养林的精细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景观资源评价 景观美学 美景度 生理反应
下载PDF
云南省近20年间地表覆盖变化及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影响研究
3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杨霞 董草 曾双贝 苏晓毅 庞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时空变化特征 自然保护地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特征及其体系重构规划策略
4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董草 杨霞 马山俊 曾双贝 谭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0-105,112,共7页
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 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自然保护地资源进行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梳理、归纳分析,从现象到本质凝练特征,提出体系重构规划策略。结果发现:全省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由7个主管部门管理,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约377处,面积约55277 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约14%。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差异极大,以林业和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分级和分级标准不确定。空间分布特征以“哀牢山—无量山”为界限,以西有创建国家公园等大型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以东则适合构建自然公园体系。一是以体系思维、系统完整性为重构逻辑。二是“哀牢山—无量山”以西的滇西、滇西南、滇西北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区域。三是“哀牢山—无量山”以东的滇中、滇东、滇东南、滇东北等地则亟待完善自然公园体系。展望由地表覆盖类型、距道路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距聚居点遥远度、生物物理自然度等维度识别云南省域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及客观存在的相对较荒的区域作为省域自然保护地扩容的备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保护地体系规划 规划策略 云南省
下载PDF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杜来提罕·托合荪 吐尔洪·努尔东 +1 位作者 热衣木·马木提 艾尼瓦尔·吐米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87-91,共5页
为进一步查明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物种多样性,有效保护地衣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实地样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整理了分布在该保护区的微型地衣共计69种,隶属于10目17科40属,其中茶渍目、黄枝衣目和鸡皮衣目占优势,共... 为进一步查明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物种多样性,有效保护地衣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实地样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整理了分布在该保护区的微型地衣共计69种,隶属于10目17科40属,其中茶渍目、黄枝衣目和鸡皮衣目占优势,共有10科23属39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微型地衣区系科、属和种总数的58.82%、57.50%和56.52%。优势科共有7个,优势科所含的属和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微型地衣属和种总数的67.50%和68.12%。微型地衣区系地理成分被划分为9个地理成分和11个分布型。9个地理成分分别为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泛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亚成分、中亚—西亚成分、北欧—喜马拉雅—北美成分、东欧—北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多样性不高,南坡的种类数量多于北坡。微型地衣的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其次是中国特有成分和环北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地衣 物种多样性 区系地理成分 天山山脉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监测
6
作者 汤勇 底明晓 +4 位作者 周博 卢萍 彭勇 戴年华 翁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18台,累计有效工作7058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706张,记录到兽类4目8科10种,鸟类4目6科11种。其中,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白... 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18台,累计有效工作7058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706张,记录到兽类4目8科10种,鸟类4目6科11种。其中,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猕猴(Macaca mulatta)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小麂(Muntiacus reevesi,64.00)、白鹇(15.49)、猕猴(5.80)、野猪(Sus scrofa,4.89)、花面狸(Paguma larvata,2.48)、猪獾(Arctonyx collaris,1.75)是保护区6种常见种,其余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小于1.00。不同时段的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小麂日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18:00和06:00-08:00两个时段,具有晨昏活动性;白鹇、猕猴、野猪具有相似的日活动节律,以昼间(06:00-18:00)活动为主。物种积累曲线显示,鸟类、鸟兽总物种数在达到最大相机数后仍有增加趋势,说明今后仍需增加红外相机布设数量开展监测。该调查结果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鸟兽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并可为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岭山自然保护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林地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
7
作者 马力子 于海洋 田国行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46-50,203,共6页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壳聚糖微球+活性渗滤反应墙、原位投菌技术来修复水源,通过人工湿地和人工增氧来实现污染防治。结果表明,修复策略实施后,各项水质指标表现越来越好,林地水源中浮游生物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逐渐上升,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修复策略起到了应有的净化效果;防治策略实施后,前1~3 d内4项水质指标的表现仍在继续提升,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并最终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说明防治策略基本维持住了修复策略的实施效果,起到了应有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地水源污染 水质分析 污染修复 污染防治
下载PDF
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8
作者 伏学习 马识途 +3 位作者 李娟 聂蓓捷 和家欢 杨会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旅游网络照片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分析游客上传的网络景观照片可以了解游客对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并对关键景观要素进行精准化管理与保护。本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选取旅游网站的1656张景观照片作... 旅游网络照片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分析游客上传的网络景观照片可以了解游客对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并对关键景观要素进行精准化管理与保护。本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选取旅游网站的1656张景观照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和情感2个方面分析了塞罕坝旅游景观的形象感知。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提取景观要素,对景观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DeepSentiBank和HowNet情感词典进行情感研究,并选取景观格局指标阐述了不同照片产生情感偏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空是旅游者关注的首要景观要素,其次是云彩、道路、森林;感知到的旅游景观分为植物景观、天气天象景观、水域景观和地物景观4种类型;照片呈现的情感总体表现为正面和中性情感,其中植物景观正向情感比例最高,地物景观的负面情感比例最高;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与情感值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大斑块指数与情感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感知 深度学习 景观照片 景观格局 塞罕坝
下载PDF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调查
9
作者 夏中荣 蔡进华 +4 位作者 孙晗嘉 张标 俞国中 付贺宁 罗健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7-82,104,共7页
[目的]掌握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建立大数据智能化的海龟栖息地科学保护管理体系。[方法]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2年3—10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观测法对区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 [目的]掌握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建立大数据智能化的海龟栖息地科学保护管理体系。[方法]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2年3—10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观测法对区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长时间、多方位的多样性监测调查,其中划分样区13个、布设样线13条,投放红外相机20台。[结果]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68种,分属4纲17目38科55属。分别有哺乳纲2目2科2属2种;爬行纲2目8科10属12种;鸟纲12目23科36属46种;两栖纲1目5科7属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中濒危(EN)等级有3种;易危(VU)等级有5种;近危(NT)等级有2种;无危(LC)等级有56种;数据缺乏(DD)有2种。[结论]对动物地理区系划分进行总结分析,其中东洋界40种,占58.82%,广布种18种,占26.47%,古北界10种,占14.71%。通过对不同调查时期各物种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得知,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爬行类和两栖类,哺乳类最低;而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哺乳类,其次是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 区系组成 样线法 红外相机
下载PDF
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分析
10
作者 廖南燕 陈善栋 +3 位作者 李武峥 覃毅 唐业杰 蔡中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以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柿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和g_(12)(r)对种群不同发育时期的空间格局和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浮柿树种群在不同径级上的分布呈“单峰”型。幼树与中树在研究尺度内以聚集分布为... 以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柿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和g_(12)(r)对种群不同发育时期的空间格局和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浮柿树种群在不同径级上的分布呈“单峰”型。幼树与中树在研究尺度内以聚集分布为主,而幼苗和成树则显示随机分布的趋势。幼苗与幼树、中树、成树在一定小中尺度范围内呈正相关。幼树和中树在研究尺度主要以正向的促进关系为主,幼树、中树与成树则显示为不相关。罗浮柿种群内的更新苗木储备丰富,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罗浮柿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随种群密度和树木大小的改变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柿种群 龄级 空间分布格局 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祁连山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11
作者 包金鑫 张怀忠 +2 位作者 刘金 王占永 邸益财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273-276,共4页
为给其他环境类似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参考,以祁连山为例,阐述了祁连山野生动植物概况,分析了当前祁连山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正确认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价值;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依法加强野生动植物... 为给其他环境类似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参考,以祁连山为例,阐述了祁连山野生动植物概况,分析了当前祁连山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正确认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价值;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依法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完善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提供野生动植物保护资金保障”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保护 现状 对策 祁连山
下载PDF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
12
作者 赵九庆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为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章阐述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片区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保护及管理方... 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为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章阐述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片区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保护及管理方面的应用,指出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其他保护区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建设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保护区 视频监控系统 建设 应用
下载PDF
内蒙古森林资源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13
作者 王婷婷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257-259,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分布着11处次生林区,森林面积居于全国首位,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当地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森林灾害防治压力较大、病虫鼠(兔)害防治难度较高、森林资源损耗严等问题,并从灾...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分布着11处次生林区,森林面积居于全国首位,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当地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森林灾害防治压力较大、病虫鼠(兔)害防治难度较高、森林资源损耗严等问题,并从灾害预防、病虫鼠(兔)害防治、保护利用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保护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不同气候情景下小兴安岭3个珍稀易危树种的潜在分布预测
14
作者 王博一 董灵波 刘兆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0,共12页
【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 【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个气候因子、土壤以及海拔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小兴安岭地区3个珍稀易危树种当前、未来(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潜在分布情况。【结果】1)MaxEnt模型拟合效果良好,AUC值均大于0.7;2)水曲柳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最湿月份降水;黄菠萝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最冷季降水;紫椴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3)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曲柳适生区面积波动较大;黄菠萝在ssp370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缩减程度最大,其他情况适生区面积趋于平稳;紫椴适生区面积为21 769.87~25 579.46 km^(2),变化范围小,适生区面积有减小趋势。4种气候变化下3个树种核心区中心海拔升高31~222 m。【结论】为使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质量提升,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可在伊春市大力种植黄菠萝,在黑河市南部和伊春市北部大力种植紫椴。气候变化对水曲柳影响较大,适生区存在面积小,并且适生区等级降低面积大,建议加大对水曲柳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水曲柳 黄菠萝 紫椴
下载PDF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现状与发展对策
15
作者 李纪友 徐期瑚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6-9,20,共5页
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是人们探索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是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广东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调查和文献... 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是人们探索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是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广东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总结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状况,以及科研监测存在专业科研人才匮乏、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科研监测规划和科研监测能力薄弱等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提高科研监测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科研监测 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广东省
下载PDF
秦岭林区天然林保护修复浅谈
16
作者 巩迪 王西伟 党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041-0044,共4页
秦岭天然林是陕西省天然林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森林资源的精髓所在,持续长久地保护好秦岭天然林,对推广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举措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陕西秦岭地区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天然林保护修复问题进... 秦岭天然林是陕西省天然林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森林资源的精髓所在,持续长久地保护好秦岭天然林,对推广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举措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陕西秦岭地区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天然林保护修复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工作提供支撑材料,进一步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实现秦岭地区天然林发展新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天然林 森林管护 保护修复
下载PDF
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及对策研究
17
作者 胡艳萍 王清泉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15598.32 hm^(2)森林资源,其林分物种丰富,分布有163科809属2366种种子植物。丰富的气候类型及人为活动的存在,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对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发生地点、发生...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15598.32 hm^(2)森林资源,其林分物种丰富,分布有163科809属2366种种子植物。丰富的气候类型及人为活动的存在,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对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发生地点、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发生规律、危害程度和传播途径等因子开展调查,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对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风险,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 紫茎泽兰 落葵薯 云南药山
下载PDF
农村供水保障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以罗平县及万峰山自然保护专项行动项目为例
18
作者 唐永 段雪芹 《花卉》 2024年第8期190-192,共3页
以云南罗平万峰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明确评价范围,从社会因素、生物安全、主要保护对象、种群/物种、生物群落、景观/生态系统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评价罗平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对万... 以云南罗平万峰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明确评价范围,从社会因素、生物安全、主要保护对象、种群/物种、生物群落、景观/生态系统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评价罗平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对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不同程度影响。综合评价影响结果为“中低度”,项目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小,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万峰山 生物多样性 影响评价
下载PDF
GIS在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中的作用
19
作者 辛成莲 《花卉》 2024年第4期181-183,共3页
为做好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首先,简要介绍GIS的概念和原理,解释其在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优势。然后重点阐述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的目的和重要性。其次,探讨GIS在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的不同阶段的应用。最后,提供一些实际案例... 为做好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首先,简要介绍GIS的概念和原理,解释其在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优势。然后重点阐述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的目的和重要性。其次,探讨GIS在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的不同阶段的应用。最后,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展示GIS在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中的成功应用。从而总结GIS在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并展望GIS技术在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并以期为保护地专业人员提供更多关于GIS应用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自然保护区 勘界 立标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研究
20
作者 刘润萍 《花卉》 202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现阶段,我国现有科学经济的水平在日益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被社会上各界人士所关注。关键问题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不够,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顾及保护区附近的环境建设,引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矛盾。主要以新时期下如何做好自然保护... 现阶段,我国现有科学经济的水平在日益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被社会上各界人士所关注。关键问题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不够,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顾及保护区附近的环境建设,引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矛盾。主要以新时期下如何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价值,其次介绍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完善管理机制,大力推广管理工作、多途径增加管理资金,促进保护区管理运作、打造社区共同管理基本模式,提供管理保障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相关措施,目的是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工作 存在问题 有效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