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1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油茶产区山茶炭疽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
作者 王义勋 徐小文 +2 位作者 郑露 黄俊斌 谢先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s)为0.43,遗传相似度(I)平均为0.834,遗传距离(D)平均为0.183,表明山茶炭疽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异质性较强,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湖北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5个省级种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274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7 4,基因流(Nm)为0.466 4,表明山茶炭疽菌5个省级种群虽然被分化,但是不存在基因流动现象(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油茶产区
下载PDF
内生真菌SDYS180粗提物抑菌活性与机制
2
作者 姜海燕 白娜娜 +4 位作者 晁开瑞 孟达 赵胜国 党海龙 于凤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SDYS180(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对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及抑菌机制,旨在为生防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植物内生真菌SDYS180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外试验测定其对13株常见林木病...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SDYS180(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对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及抑菌机制,旨在为生防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植物内生真菌SDYS180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外试验测定其对13株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并建立SDYS180粗提物对各病原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同时测定SDYS180粗提物对杨树叶斑病菌生理指标[电导率、可溶性蛋白(SP)质量分数、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SDYS180菌体、发酵液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13株林木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菌体>发酵液>挥发性代谢产物,其中对杨树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佳,粗提物对该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301 0x+0.143 7(R^(2)=0.986 4),EC_(50)=1.183 7 mg·mL^(-1)。SDYS180粗提物对杨树叶斑病菌的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试验期间处理组的电导率和MDA浓度大于对照组,8 h时电导率最大,达到27.73 mS·cm^(-1),4 h时MDA浓度最大,达到0.183μmol·g^(-1);8 h后处理组的SP质量分数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POD、SOD、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均在4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200 U·g^(-1)·min^(-1)、33 U·g^(-1)、5.46 U·g^(-1)·min^(-1)。【结论】SDYS180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曲霉菌 粗提物 抑菌活性 细胞膜 保护酶
下载PDF
樟树枝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筛选
3
作者 叶小真 张龙华 +4 位作者 陈红梅 林曦碧 李渊顺 杨晓文 陈全助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为了掌握樟树枝枯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防治有效的杀菌剂,于2020—2021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保护研究所,以强致病力病原菌株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JY-6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生物学特性和杀菌药剂室内抑菌效... 为了掌握樟树枝枯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防治有效的杀菌剂,于2020—2021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保护研究所,以强致病力病原菌株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JY-6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生物学特性和杀菌药剂室内抑菌效果测定。结果表明,JY-6菌株菌丝以PDA培养基(pH 5.0)、30℃全光照恒温培养生长最快,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硝酸铵;菌株分生孢子以PDA培养基(pH 6.0~7.0)、30℃恒温培养萌发率最高,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硝酸铵,萌发率的高低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水滴中培养6 h萌发率高达92.63%,但受光照条件的影响不显著;筛选出精甲·咯菌腈、多菌灵、吡醚·甲硫灵、氟硅唑和戊唑醇等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EC50、EC90分别介于0~0.1、0~5 mg·L^(-1)之间,尤以精甲·咯菌腈(EC50、EC90分别为0.008、0.058 mg·L^(-1))抑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樟树枝枯病的病害野外监测和防治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枝枯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基于气象条件的上海悬铃木白粉病预报模型
4
作者 郑庆锋 史军 +3 位作者 涂广平 朱春刚 李军 徐卫忠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白粉病是上海市悬铃木主要病害,气温和湿度是影响悬铃木白粉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基于上海市区2014—2020年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及同期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等),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气象条件的关... 白粉病是上海市悬铃木主要病害,气温和湿度是影响悬铃木白粉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基于上海市区2014—2020年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及同期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等),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气象预报模型,为防控悬铃木白粉病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和6日滑动平均气温、最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和0.29(P<0.01);年内6日滑动平均气温首次≥19.2℃时,悬铃木白粉病开始发生;建立的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气象预报模型拟合效果为R2=0.96,RMSE=2.542,独立样本检验效果为R2=0.97,RMSE=1.661,模型效果较好,可用于白粉病气象预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白粉病病情指数 气象条件 预报模型
下载PDF
不同水曲柳褐斑病病级叶片的微生物多样性
5
作者 刘思远 申东晨 +3 位作者 刘峥 鲁丽颖 徐恒 董爱荣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染褐斑病不同程度的水曲柳叶片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致病微生物,分析防治方法以维护水曲柳人工林生态安全、提升其经济效益,在帽儿山实验林场采集染褐斑病不同程度的叶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水曲柳叶片微生物群落结构和... 为探究染褐斑病不同程度的水曲柳叶片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致病微生物,分析防治方法以维护水曲柳人工林生态安全、提升其经济效益,在帽儿山实验林场采集染褐斑病不同程度的叶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水曲柳叶片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3组样品感病前后共得到1 026个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UT)及322个细菌OUT。在细菌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醋酸杆菌属、短根瘤菌属等为主要优势属。在真菌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维希尼克氏酵母属、壳针孢属、汉纳酵母属为优势菌属。3组样品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无明显差异,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性显著,初步推测尾孢菌属为病原菌,但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褐斑病 高通量测序 尾孢菌属 菌群结构
下载PDF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拮抗细菌筛选鉴定
6
作者 涂艳 韩占府 +3 位作者 丁岐峰 薛寒 姜宁 李永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筛选获得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杨树朗斯代尔氏菌(Lonsdalea populi)的拮抗细菌。【方法】以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L.populi CFCC 13731为靶标菌,采用平板拮抗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其防效。通过观察菌株形态、... 【目的】筛选获得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杨树朗斯代尔氏菌(Lonsdalea populi)的拮抗细菌。【方法】以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L.populi CFCC 13731为靶标菌,采用平板拮抗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其防效。通过观察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序列分析,对高效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0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复筛获得1株菌株(k1)对L.populi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鉴定结果表明菌株k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结论】筛选获得的多粘类芽孢杆菌k1对L.popu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在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 杨树朗斯代尔氏菌 多粘类芽孢杆菌 拮抗菌 鉴定
下载PDF
香榧藻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7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4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藻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
下载PDF
恭城县松材线虫病防控现状及对策
8
作者 莫淑君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松材线虫病严重危害松树的健康生长,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为了提供一套松材线虫病防治防控方案,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总结该县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现状,提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防控措施,并针对存在的松树纯林过多、现代化水平不高... 松材线虫病严重危害松树的健康生长,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为了提供一套松材线虫病防治防控方案,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总结该县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现状,提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防控措施,并针对存在的松树纯林过多、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防控 存在问题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中蛋白酶ATP-α与ClpX的杀线虫活性研究
9
作者 孙玉凤 谈家金 +2 位作者 袁裕超 赵晓佳 叶建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0,共7页
【目的】阐明蜡样芽孢杆菌NJSZ-13中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杀线分子机制,构建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克隆杀线蛋白酶编码基因atpA与clpX,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杀线蛋白酶编码基因进行PCR扩增,并与载体pET-21b... 【目的】阐明蜡样芽孢杆菌NJSZ-13中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杀线分子机制,构建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克隆杀线蛋白酶编码基因atpA与clpX,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杀线蛋白酶编码基因进行PCR扩增,并与载体pET-21b连接构建重组载体,提取重组质粒转入蛋白表达载体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菌落PCR和测序验证转化效果。加入IPTG诱导蛋白表达,使用Ni-NTA柱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验证ATP-α与ClpX纯化效果并进行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菌落PCR验证和测序表明,重组载体中含有蛋白酶编码基因atpA与clpX,且基因序列与参考序列一致,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插入BL21(DE3)表达载体中。SDSPAGE与Western blot验证表明,重组蛋白得到正确诱导与纯化,成功构建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原核表达载体。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TP-α与ClpX均具有较强的杀线效果。ATP-α在72 h达到66.75%的杀线率,ClpX在72 h达到75.46%的杀线率。同时,两个蛋白酶共同作用杀线能力显著增强,24 h便达到66.32%的杀线率,72 h杀线率达到91.01%。【结论】ATP-α与ClpX经原核表达及纯化后具有较高的杀线活性,且两者共同处理松材线虫,杀线效果更强,证明蛋白酶ATP-α与ClpX是重要的杀线因子,为设计和筛选杀线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 松材线虫 ATP-α ClpX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的致病性及侵染显微观察
10
作者 张瀚文 陈汝婷 +7 位作者 许建娇 周俊华 石鹏 杨青山 韩俊 初奎 宇佳 迟德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2,共11页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和LC50;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过程。【结果】1)经鉴定,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是4株不同的球孢白僵菌(编号分别为Bbz1、Bbz2、Bbz3和Bbz4);2)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测定,4株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毒力并不相同,其中,菌株Bbz4对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幼虫致死率达到100%,LC50为3.68×10^(5)孢子/m L,对成虫毒杀效果最好的是菌株Bbz1,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成虫致死率达到100%,LC_(50)为3.27×10^(6)孢子/m L;3)使用菌株Bbz4和菌株Bbz1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接种0~12 h时,菌株分生孢子接触并附着在长林小蠹体表;接种18 h时,发现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接种36 h时,发现有菌丝向内穿透体壁的现象出现;接种72 h时,菌丝伸出体外;接种96~120 h时,整个虫体被菌丝覆盖。【结论】确定了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到的是4株不同球孢白僵菌,其中菌株Bbz4和Bbz1分别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致病性最强,并确定接种后不同时间节点上白僵菌的侵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长林小蠹 扫描电镜 侵染过程 致病性
下载PDF
黄栌枯萎病防治药剂筛选和助剂的作用
11
作者 陶洁 崔建州 +3 位作者 孙藤 曾健勇 苏筱雨 张晓飞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对黄栌枯萎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30%噁霉灵水剂(AS)、1.2%辛菌胺醋酸盐AS、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依次分别为0.030,0.043,0.309 g/mL;30%噁霉灵AS 100倍液与16%柔脂通乳油(EC)200倍液等体积混合对黄栌枯萎病盆栽苗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5.96%,未添加柔脂通EC的相对防治效果仅为28.92%。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枯萎病 内吸性药剂 柔脂通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辽宁省松材线虫病专项行动策略及成效
12
作者 卢元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为进一步规范辽宁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疫情防控能力,降低松材线虫病疫情危害,保护松林资源,2021年8月开始连续2年实施年度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交办的防止疫情北扩任务,疫情防控实现“五下... 为进一步规范辽宁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疫情防控能力,降低松材线虫病疫情危害,保护松林资源,2021年8月开始连续2年实施年度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交办的防止疫情北扩任务,疫情防控实现“五下降”。该文从辽宁省松材线虫病专项行动的主要策略、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予以论述,以期为今后辽宁省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松材线虫 专项行动 策略
下载PDF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致病性研究
13
作者 刘亚 周勤政 +2 位作者 王慧敏 王正 吕全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 [目的]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并对2种Endoconidiophora真菌(E.fujiensis和E.laricicola)诱导寄主抗性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5种长喙壳真菌E.laricicola、E.fujiensis、Ophiostoma hongxingense、O.peniculi和O.xinganense接种长白落叶松产生的病斑面积大于对照处理,其余7种Ophiostoma真菌产生的病斑面积与对照无显著差异。E.laricicola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最大,为3.51 cm^(2),且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对长白落叶松的较强致病力。而E.fujiensis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为1.70 cm^(2),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出较弱致病力。[结论]E.laricicola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强致病性,E.fujiensis、O.hongxingense、O.peniculi和O.xinganense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弱致病性,而另外7种Ophiostoma真菌对落叶松无明显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八齿小蠹 Endoconidiophora OPHIOSTOMA 单萜
下载PDF
落叶松-杨栅锈菌MlpMCM4蛋白和MlpHOG1蛋白互作关系初探
14
作者 杨冰 陈凯玥 +2 位作者 李子晔 周显臻 于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由落叶松-杨栅锈菌侵染引起的杨树叶锈病严重威胁杨树的健康生长。通过家族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落叶松-杨栅锈菌标准菌株ID 48743为MCM4直系同源基因,命名为MlpMCM4。以夏孢子cDNA为模板,运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获得中国菌株MlpMCM... 由落叶松-杨栅锈菌侵染引起的杨树叶锈病严重威胁杨树的健康生长。通过家族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落叶松-杨栅锈菌标准菌株ID 48743为MCM4直系同源基因,命名为MlpMCM4。以夏孢子cDNA为模板,运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获得中国菌株MlpMCM4基因CDS片段,称之为MlpMCM4(wh03),长度为2460 bp,编码819个氨基酸。结果表明,比对分析显示目的蛋白具有保守结构域,包括Walker A、Walker B和R-finger基序,以及MCM4类型锌指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其定位在细胞核区域。利用基于分离泛素系统的酵母双杂交技术和萤火虫荧光素酶互补试验,没有检测到落叶松-杨栅锈菌中国菌株MlpMCM4蛋白和MlpHOG1蛋白能够相互作用,推断二者相互作用可能需要外源渗透压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杨栅锈菌 MCM4基因 同源克隆 序列分析 蛋白互作
下载PDF
砧木及抗性马尾松松脂组分对松材线虫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华 刘青华 +2 位作者 周志春 高凯 骆定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通过对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分析接种前后松脂化学组分的变化,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提取接种前和接种松材线虫1、7、15 d的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 [目的]通过对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分析接种前后松脂化学组分的变化,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提取接种前和接种松材线虫1、7、15 d的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的松脂组分,分析各松脂组分含量及动态变化;利用松脂内所得有效萜类对松材线虫实施外源处理,测定松材线虫存活率。[结果]从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中检出19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含量较高。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马尾松砧木中β-月桂烯含量显著高于湿地松砧木(p<0.05);接种松材线虫7 d与15 d时上述组分含量在不同砧木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抗性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龙脑、长叶烯、α-石竹烯、反式-β-金合欢烯和新枞酸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变化规律不同,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7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长叶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p<0.05);接种松材线虫15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长叶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p<0.05)。对上述萜类组分进行梯度浓度松材线虫外源试验:以150 mg·g^(−1)浓度α-蒎烯溶液处理0.5 h时,松材线虫存活率达20%;不同浓度β-蒎烯溶液对松材线虫抑制作用相同,1.20 mg·g^(−1)浓度处理0.5 h时松材线虫存活率达50%左右;以10 mg·g^(−1)浓度柠檬烯溶液处理0.5 h时,松材线虫存活率趋于零;以10 mg·g^(−1)浓度长叶烯溶液处理0.5 h时,松材线虫存活率达18%。[结论]不同砧木对马尾松抗性无明显作用;接种松材线虫后,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长叶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为高抗马尾松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长叶烯低浓度下抑制松材线虫活性,与马尾松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 砧木 抗性 松脂组分
下载PDF
柳杉毛虫JHBP家族基因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作者 叶淑婷 陈祯鸿 +3 位作者 赵真辉 何欢 林孝春 梁光红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研究我国林业重要食叶害虫——柳杉毛虫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对于揭示其生长发育、化蛹、摄食、交配生殖及抗药性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参照模式昆虫家蚕的41条JHBP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 研究我国林业重要食叶害虫——柳杉毛虫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对于揭示其生长发育、化蛹、摄食、交配生殖及抗药性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参照模式昆虫家蚕的41条JHBP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疏水性、蛋白质序列基序和三级结构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利用heatmap可视化工具分析柳杉毛虫JHBP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柳杉毛虫JHBP基因共有JHBPa、JHBPc、JHBPd 3个亚家族,分别包含6、26、15个JHBP基因;蛋白序列至少含有1个JHBP结构域,且其中Dho05G001220蛋白序列不仅含有JHBP结构域,还含有Grp allergen结构域,各蛋白序列的疏水性区域呈明显的聚集分布,亲水性区域的聚集分布则不明显;JHBP基因在柳杉毛虫的低龄和中龄幼虫、蛹和成虫中显著表达,表明JHBP明显参与调控不同虫态的发育或变态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柳杉毛虫JHBP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毛虫 基因家族 JHBP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中国桉树感病叶片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炳银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82-94,共13页
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和畸腔菌科(Teratosphaeriaceae)真菌物种占从桉树感病叶片上分离到的至少382个真菌物种的44%以上。文章介绍了全球桉树感病叶片上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了分子数据对球腔菌科和畸腔... 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和畸腔菌科(Teratosphaeriaceae)真菌物种占从桉树感病叶片上分离到的至少382个真菌物种的44%以上。文章介绍了全球桉树感病叶片上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了分子数据对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分类的重要性;总结了分离于中国桉树感病叶片上基于分子数据鉴定的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等情况;概述了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的鉴定方法和在桉树上的致病力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叶斑病 桉树叶枯病 真菌病害 林木病害 病害防控
下载PDF
基于ResNet模型的松材线虫病变色疫木识别方法研究
18
作者 郭婉琳 董广平 +2 位作者 李晓娟 尹华阳 方薇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使用配备高分辨率RGB数码相机的无人机,在松林上空捕捉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并对获取的可见光正射影像进行高程和地形特征的预处理,提取纹理信息后采用ResNet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和识别训练。最终,采用深度卷积网络训练的模型... 本文使用配备高分辨率RGB数码相机的无人机,在松林上空捕捉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并对获取的可见光正射影像进行高程和地形特征的预处理,提取纹理信息后采用ResNet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和识别训练。最终,采用深度卷积网络训练的模型对松材线虫病变色疫木进行智能识别。结果显示,平均准确率为92.29%,识别精确率最高可达96.51%,同步验证了基于ResNet模型的松材线虫病变色疫木识别方法研究的可行性,以期为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无人机 监测 ResNet
下载PDF
基于YOLO v4的松材线虫病变色木自动检测
19
作者 劳全 夏云峰 +3 位作者 叶盛 杨杰 赖叶茗 陶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对受松材线虫病影响的树木进行快速、高效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YOLO v4(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4)目标检测模型,对高分辨率影像中的松材线虫病变色木进行检测,并与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 【目的】对受松材线虫病影响的树木进行快速、高效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YOLO v4(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4)目标检测模型,对高分辨率影像中的松材线虫病变色木进行检测,并与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模型进行对比。【结果】YOLO v4模型的检测精度较高,精确度(P)为0.961 3,召回率(R)为0.764 9,F1分数为0.851 9。【结论】YOLO v4可准确地识别和定位松材线虫病变色木,且精确度比SSD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变色木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下载PDF
花椒黑胫病的病原鉴定与杀菌剂筛选
20
作者 李培琴 阮钊 +3 位作者 焦嘉卉 孙孟娇 丁俊园 唐光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58,共9页
[目的]鉴定陕西凤县花椒产区黑胫病的病原,筛选该病害的有效防治药剂,为花椒黑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检验获得花椒黑胫病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COXⅡ、TEF1-α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 [目的]鉴定陕西凤县花椒产区黑胫病的病原,筛选该病害的有效防治药剂,为花椒黑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检验获得花椒黑胫病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COXⅡ、TEF1-α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5种杀菌剂对花椒黑胫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花椒黑胫病组织中分离纯化到4株菌落形态不同的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菌株Zb-P1为花椒黑胫病的病原菌;基于Zb-P1菌落形态和繁殖体显微结构特征观察,发现Zb-P1菌落呈花瓣状,菌丝无隔膜,无性繁殖时产生典型的柠檬状游动孢子囊,故将Zb-P1鉴定为疫霉属Phytophthora菌物;通过对Zb-P1的ITS、COXⅡ、TEF1-α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将Zb-P1鉴定为柑橘褐腐疫霉P. citrophthora。复配化学杀菌剂40%烯酰·氰霜唑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8%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对花椒黑胫病的室内毒力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390 1、0.385 6、0.216 6和0.182 0 mg·L^(-1);生物源杀菌剂5%香芹酚可溶液剂、0.4%蛇床子素可溶液剂、0.5%小檗碱水剂和0.3%苦参碱乳油对花椒黑胫病的室内毒力较差,EC50均值分别为13.246 7、9.411 7、8.244 3和8.231 5 mg·L^(-1)。[结论]引起陕西凤县花椒黑胫病的病原菌为柑橘褐腐疫霉P. citrophthora,对花椒黑胫病菌抑菌作用显著的杀菌剂为烯酰·氰霜唑、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和烯酰·吡唑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黑胫病 柑橘褐腐疫霉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