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黄化病防控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1
作者 何玉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4,共7页
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省槟榔树极易感染、蔓延迅速、极具毁灭性的头号病害,综合性的物理、化学和生态防控措施仍然难以控制其蔓延。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土壤-植株系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为研究内容,可能赋予槟榔树自身内在的黄化病... 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省槟榔树极易感染、蔓延迅速、极具毁灭性的头号病害,综合性的物理、化学和生态防控措施仍然难以控制其蔓延。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土壤-植株系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为研究内容,可能赋予槟榔树自身内在的黄化病抑制能力,从而达到防控黄化病的目的。文章对万宁市槟榔园开展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分别配套采集了感染黄化病和未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树根系土、根系和叶片地球化学样品各30套,分析测试了Se、Cu、Pb、Zn、Cd、Hg、As、Cr、Ni、Fe、Mn、B、Mo、Cl、F、I、N、P、K、Ca、Mg、S、Co、Na、Si、Al等元素质量分数。以槟榔树是否感染黄化病为因变量进行二项逻辑回归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介质样品的分类概率模型中,根系土的As元素,根系的As、N、Na元素,叶片的Zn、Hg、S元素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槟榔树相应部位这些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其感染黄化病的概率越低,联系到含砷农药和药物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控和人体疾病治疗的事实,意谓着提高根系土As等元素质量分数可能提升槟榔树对黄化病的预防和抑制能力,从而为槟榔黄化病防控提供了可能而又简单易行的生态地球化学新途径。但As作为毒害元素,是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控制指标,因此,利用As元素防控槟榔黄化病,应开展针对槟榔树根系土和果实的系统性田间试验研究和评估,严防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树 黄化病 生态地球化学 防控 海南省万宁市
下载PDF
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防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瑞峰 沈冲 +5 位作者 李必萌 杜辰明 李奇岩 王奥 崔轻舟 王永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施药技术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林间控制效果,探讨黄栌枯萎病有效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北京地区黄栌健康和红叶景观安全。【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50%嘧菌酯、156 g/L丙环唑、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等5种药剂...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施药技术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林间控制效果,探讨黄栌枯萎病有效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北京地区黄栌健康和红叶景观安全。【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50%嘧菌酯、156 g/L丙环唑、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等5种药剂,采用灌根、树干注射和两者相结合的施药方式,共设置12个处理,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开展林间防治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各处理在2021—2022年间黄栌枯萎病病情指数,得出当年防治效果最好的施药组合是灌根丙环唑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校正病情指数为5,防治效果达到88%。并且,该组合中有26.67%植株保持健康,健康植株数量最多。第2年5月病情指数最低的施药组合是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健康植株数量最多,且往年重度发病样树均转为无病或轻度发病,病情指数仅有3.33。其他施药方式和药剂组合均在不同程度上缓解黄栌枯萎病的发生,但是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灌根丙环唑和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防治效果最佳,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在感病治疗及防治效果方面均表现良好,两者均可作为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根 树干注射 化学防治 黄栌枯萎病
下载PDF
杨树溃疡病拮抗菌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一凡 谢可欣 +5 位作者 樊雪琦 刘西子 张平冬 丁昌俊 国辉 耿兵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随着杨树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杨树溃疡病发生趋重,对树木造成严重损害。杨树溃疡病主要防治手段为化学药剂,但环境污染和病原菌耐药性等问题越发严重,需开发无污染且防治有效的技术或策略。以植物根际微生态组学为研究手段,可获得提升植... 随着杨树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杨树溃疡病发生趋重,对树木造成严重损害。杨树溃疡病主要防治手段为化学药剂,但环境污染和病原菌耐药性等问题越发严重,需开发无污染且防治有效的技术或策略。以植物根际微生态组学为研究手段,可获得提升植物抗病能力的有益微生物。这些拮抗菌能够抑制溃疡病原菌的生长且无环境污染,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潜力。鉴于此,本综述主要探讨拮抗菌对防治杨树溃疡病的作用方式,包括通过养分水分竞争和分泌抑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抵御病原菌侵染,以及提高宿主自身的活性氧耐受性等机制。未来利用多组学手段,将微生物培养与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充分结合,进一步探究拮抗菌的协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开发高效、稳定、环保的微生物菌剂;同时,寻找合适的纳米材料作为载体,构建能最大限度发挥拮抗菌功能的菌剂体系,也是未来生物控制剂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 杨树溃疡病 生物防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松墨天牛对小蠹危害后马尾松挥发物的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技术反应
4
作者 杨梦君 鲁进韬 +4 位作者 许原 陈晓 杨振德 熊运凡 胡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为探究松树材小蠹(Xyleborus festivus Eichhoff)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之间协同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机制,防控松墨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采用动态顶空吸附的方法,收集了受松材线虫感染和松树材小... 为探究松树材小蠹(Xyleborus festivus Eichhoff)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之间协同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机制,防控松墨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采用动态顶空吸附的方法,收集了受松材线虫感染和松树材小蠹蛀干危害后的马尾松侧枝、以及其生长端上的1年生松梢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技术(GC-EAD),鉴定和筛选了能引起未交配松墨天牛在营养补充时期成虫触角电位反应的组分。结果表明:在鉴定出的24种化合物中有8种为活性物质,分别是α-蒎烯、莰烯、左旋-β-蒎烯、右旋萜二烯、长叶烯、假柠檬烯、萜品油烯和β-石竹烯。结合文献分析,推测α-蒎烯、左旋-β-蒎烯、莰烯、右旋萜二烯和β-石竹烯在吸引天牛取食方面有重要作用,并且假柠檬烯与右旋萜二烯两组分可能与小蠹危害有关。后续将通过室内行为试验进一步筛选能吸引未交配松墨天牛成虫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马尾松 松树材小蠹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反应
下载PDF
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
5
作者 刘佳奇 赵立娟 +5 位作者 刘磊 黄瑞芬 韩有志 张志伟 崔绍朋 高瑞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
【目的】明确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3月中旬于江西省德兴市采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设置25℃(对照)、4、0、-5、-10、-15和-20℃7个温度梯度和30 min、1 ... 【目的】明确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3月中旬于江西省德兴市采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设置25℃(对照)、4、0、-5、-10、-15和-20℃7个温度梯度和30 min、1 h和3 h共3个时间梯度,分别测定虫体耐寒能力、耐寒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低温胁迫对中肠损伤情况。【结果】(1)在过冷却点((-9.27±0.90)℃)附近,50%致死时间约为1.9 h(114.97 min),99%致死时间约为2.8 d(4061.86 min),在低于过冷却点(-15℃)的低温胁迫下,50%和99%致死时间约为-10℃低温处理下的1/4。(2)在低温胁迫处理后,4龄越冬幼虫虫体含水率变化不显著,脂肪含量和糖原质量浓度在0℃处理3 h后显著下降(P<0.05),山梨醇质量浓度在-5℃处理1 h后显著上升(P<0.05),在-20℃处理1 h后显著下降(P<0.05)。(3)低温胁迫处理后,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4)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中肠在-15℃处理3 h后中肠内壁分解,细胞之间出现空泡,-20℃处理3 h后中肠细胞破裂,细胞内容物逸散并充满整个肠腔,空泡消失。【结论】本文明确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氧化应激生理反应,可丰富、完善松墨天牛耐寒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越冬幼虫 耐寒物质 抗氧化酶系
下载PDF
国槐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罗芷涵 刘朋飞 +3 位作者 于军 齐鹤 陈小光 楼兵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9-588,共10页
近年来,枝枯病在我国南疆的发病率高达50%~70%。为明确国槐枝枯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南疆多地的发病国槐枝条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国槐枝枯病的病原菌为新暗... 近年来,枝枯病在我国南疆的发病率高达50%~70%。为明确国槐枝枯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南疆多地的发病国槐枝条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国槐枝枯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PDA培养基(pH值5.0)、34℃条件最适宜该菌的菌丝生长;PDA培养基(pH值7.0~9.0)、34℃条件最适宜该菌的分生孢子的形成。较低的相对湿度更有利于该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生长。以牛肉膏为氮源、甘露糖为碳源最有利于该菌的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宜该菌分生孢子的产生;而以木糖、山梨糖为碳源,硝态氮、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及产孢速率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枝枯病 病原鉴定 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性别与生境因素对大林姬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周宝丽 黄笑然 +2 位作者 万祥旭 杨文建 金志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因素对大林姬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林姬鼠环境适应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林姬鼠盲肠样品16S rR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大林姬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 【目的】探明不同因素对大林姬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林姬鼠环境适应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林姬鼠盲肠样品16S rR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大林姬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及性别、生境等因素对大林姬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大林姬鼠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下,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雌66.266%、雄61.86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雌15.478%、雄12.019%);在属水平下,优势菌属为unclassified Lachnospiraceae(雌24.665%、雄24.714%)、Lachnospiraccac NK4A136 Group(雌19.313%、雄11.612%)和unclassified Muribaculaceae(雌12.962%、雄9.040%)。雌性大林姬鼠样品间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高,而雄性的差异较大。阔叶林生境的大林姬鼠样品间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高,针阔混交林的差异较大。【结论】不同性别、生境因素对大林姬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林姬鼠 肠道菌群 性别 生境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红根病感染对橡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物的影响
8
作者 戴利铭 李岚岚 +2 位作者 刘一贤 施玉萍 蔡志英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景洪小勐养植胶区的健康和发病橡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技术对土壤进行研究,以期揭示感染红根病后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健康和发病橡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土壤代谢... 以景洪小勐养植胶区的健康和发病橡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技术对土壤进行研究,以期揭示感染红根病后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健康和发病橡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土壤代谢物成分有很大差异。在发病土壤中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比健康土壤高5.11%,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小于健康土壤;在属分类水平,健康土壤中根瘤菌属相对丰度最高,其次为链霉菌属,而发病土壤中链霉菌属相对丰度最高;KEGG功能注释发现发病土壤和健康土壤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方面无明显差异,NOG数据库注释发现发病土壤中ABC转运蛋白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均高于正常土壤;利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发现,与健康土壤相比,发病土壤中的蜡酸、甘油磷酸酯、胆固醇、胆甾烷-3,5,6-三醇、富马酸、豆甾醇、N-环己基甲酰氨等7个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而花生四烯酸和N-乙酰基-5-羟色胺含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红根病 土壤微生物 代谢物
下载PDF
城市森林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游秋艳 许强 +1 位作者 李含笑 刘军侠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为明确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组成及相互关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有害生物防控效率,选取雄安新区5种植物配置类型(Ⅰ-生态基础林、Ⅱ-多彩花林、Ⅲ-森林草地、Ⅳ-森林果园和Ⅴ-近自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应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明... 为明确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组成及相互关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有害生物防控效率,选取雄安新区5种植物配置类型(Ⅰ-生态基础林、Ⅱ-多彩花林、Ⅲ-森林草地、Ⅳ-森林果园和Ⅴ-近自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应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5种植物配置共调查林木20科35属48种,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稳定性较好,仅与Ⅳ-森林果园差异显著,Ⅱ、Ⅲ、Ⅴ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余指数均差异不显著;昆虫共计12目100科336种,从昆虫群落特征指数来看,Ⅰ反映出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稳定,与Ⅳ差异显著,且均与其他配置差异不显著,Ⅱ、Ⅲ和Ⅴ间差异不显著,昆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特征总体趋势较为一致;典型相关性分析表明,Ⅰ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极显著,其余4种配置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植物配置的植物群落、昆虫群落结构均稳定,配置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存在显著相关性,群落稳定植物配置的不同导致昆虫群落差异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植物群落 昆虫群落 相关性
下载PDF
林州山楂园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性诱剂防控技术
10
作者 郑运祥 李家祺 +2 位作者 薛爽 李瑞敏 张元臣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桃小食心虫是危害山楂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研究分析了该虫在河南林州山楂树上的发生规律,同时明确了诱芯种类、高度和性诱芯悬挂数量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每年发生1~2代,山楂树上主要有1个发生高峰,在8... 桃小食心虫是危害山楂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研究分析了该虫在河南林州山楂树上的发生规律,同时明确了诱芯种类、高度和性诱芯悬挂数量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每年发生1~2代,山楂树上主要有1个发生高峰,在8月10日前后为防治关键期。3种诱芯诱虫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2 m悬挂诱芯效果最好,诱芯数量对桃小食心虫的诱集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山楂 诱芯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武汉新洲区松材线虫病“绩效承包管理”模式分析
11
作者 高志平 王菊香 +6 位作者 谢新国 张汉平 李金梅 张辉 洪承昊 袁杰 张保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松材线虫病是中国首要林业有害生物,武汉市新洲区于2019年确认为松材线虫疫区,通过多年的防治工作,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暴发态势取得了一定抑制作用,但依然不能得到全面控制,各防疫主体和防治企业在执... 松材线虫病是中国首要林业有害生物,武汉市新洲区于2019年确认为松材线虫疫区,通过多年的防治工作,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暴发态势取得了一定抑制作用,但依然不能得到全面控制,各防疫主体和防治企业在执行疫情防控技术措施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漏,导致发生二次传播和人为扩散。为有效除治和预防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扩散,自2022年开始,武汉市新洲区实行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绩效承包管理模式,通过绩效的管理,能够明显提升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疫情防控 绩效承包管理
下载PDF
CsSSK1基因调控暹罗炭疽菌胁迫应答和致病性的功能分析
12
作者 鲁婧文 关小灵 +3 位作者 李潇 张宇 缪卫国 林春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2-631,共10页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农林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SSK1是双组分系统中的应答调节蛋白,已有研究显示病原真菌中的SSK1与病原菌的形态建成、胁迫反应、耐药性和致病力有关,但在不同菌中其功能存...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农林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SSK1是双组分系统中的应答调节蛋白,已有研究显示病原真菌中的SSK1与病原菌的形态建成、胁迫反应、耐药性和致病力有关,但在不同菌中其功能存在差异。为了解暹罗炭疽菌中同源基因CsSSK1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了CsSSK1基因缺失突变体ΔCsSSK1和回补菌株ΔCsSSK1(CsSSK1),对其进行表型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形态发育上,缺失突变体ΔCsSSK1的菌丝生长速率略有降低,分生孢子较短且产孢量低,孢子萌发率也降低;胁迫应答上,ΔCsSSK1显著提高了炭疽菌对NaCl、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刚果红胁迫的敏感性,提高了对氟康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但降低了对咯菌腈的敏感性;致病功能方面,CsSSK1基因缺失明显降低了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CsSSK1基因参与调控暹罗炭疽菌的形态建成,应答盐胁迫、渗透胁迫、刚果红胁迫反应,参与药剂敏感性调控,影响暹罗炭疽菌的致病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暹罗炭疽菌CsSSK1基因功能,解析病原真菌应答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炭疽菌 CsSSK1基因 功能分析 药剂敏感性 致病性
下载PDF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3
作者 陈洁婷 《南方农业》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为推动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种植效益持续提升,分析枯梢病、枝枯病、青枯病、焦枯病、油桐尺蛾、桉蝙蛾、金龟子及小用克尺蛾等桉树人工林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病虫害 防治 桉树 人工林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
下载PDF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桉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4
作者 朱志坚 《南方农业》 2024年第6期176-178,共3页
随着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桉树的健康生长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控制桉树病虫害,促进桉树种植优质丰产,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例,简单介绍大桂山林场基本概况、桉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现状,重... 随着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桉树的健康生长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控制桉树病虫害,促进桉树种植优质丰产,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例,简单介绍大桂山林场基本概况、桉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现状,重点分析了青枯病、焦枯病、紫斑病、叶斑病、桉蝙蛾、油桐尺蠖及同安钮夜蛾等大桂山林场桉树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病虫害 综合防治措施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
下载PDF
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油茶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5
作者 龙柱林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期243-245,共3页
油茶属于经济型树种,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被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提升油茶种植产量及品质,基于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油茶产业情况,分析包括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种植与补植、抚育管理等内容的油茶种植技术与病虫害... 油茶属于经济型树种,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被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提升油茶种植产量及品质,基于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油茶产业情况,分析包括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种植与补植、抚育管理等内容的油茶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植 病虫害防治 广西国有六万林场
下载PDF
代森锰锌对杨树烂皮病的防治效果
16
作者 祝军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利用室内控制试验,采用药物混合培养基和浸泡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代森锰锌胁迫对杨树烂皮病菌--污黑腐皮壳菌生长状况、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污黑腐皮壳菌的生长... 利用室内控制试验,采用药物混合培养基和浸泡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代森锰锌胁迫对杨树烂皮病菌--污黑腐皮壳菌生长状况、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污黑腐皮壳菌的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CAT和S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50 mg·L-1代森锰锌处理的污黑腐皮壳菌CAT和SOD活性上升最为明显,在第2小时和第3小时分别达到88 U·g-1 FW和660 U·g-1 FW;MDA含量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说明污黑腐皮壳菌的菌丝细胞膜脂化较为严重,细胞壁受到严重破坏而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烂皮病 代森锰锌 防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油茶病害识别
17
作者 聂刚刚 饶洪辉 +2 位作者 康丽春 李泽锋 刘木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5,共14页
【目的】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叶部病害图像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 V2改进的多尺度油茶病害识别模型COLDR-Net(Camellia oleifera leaf disease recognition net)。【方法】通过嵌入高效注意力模块EC... 【目的】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叶部病害图像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 V2改进的多尺度油茶病害识别模型COLDR-Net(Camellia oleifera leaf disease recognition net)。【方法】通过嵌入高效注意力模块ECA(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来增强图像中病斑特征信息。设计了一种多尺度特征提取单元MFE(multi-scale feature extraction)提升对细微病斑的识别能力。引入焦点损失(focal loss)函数替换交叉熵损失函数,缓解了样本类别分布不均衡导致模型对不同类别病害识别效果差异大的问题。采用Mish激活函数,避免了输入为负时产生的梯度消失问题,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通过修剪网络层数及调整输出通道数优化网络结构,降低了模型的运算量和参数量,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结果】该模型在油茶病害数据集上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97.19%和97.08%,相比于AlexNet(93.04%)、VGG16(94.18%)、ResNet18(94.5%)、ResNet50(95.45%)以及MobileNetV3-Large(93.41%)准确率均有提升,较改进前的模型提高了4.07%。模型参数量为2.61 M,FLOPs为0.24 G,移动端单张图像平均推理时间为67 ms。将模型部署在移动端Android平台开发了油茶病害识别系统。【结论】COLDR-Net模型能够有效满足油茶病害的实时识别需求,可为油茶病害防治和诊断及在移动终端等资源受限设备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识别 油茶 病害 轻量化 ShuffleNet V2
下载PDF
松树常见病害发生与防治
18
作者 满都拉 《广东蚕业》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松树属于一种常见的常绿树种,在我国被广泛种植,对于园林绿化、环境治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松树常见病害的种类繁多,其中松烂皮病和松瘤锈病是两种常见的类型。文章分析了松烂皮病和松瘤锈病两种常见病害的病原流行规律,提出了防治... 松树属于一种常见的常绿树种,在我国被广泛种植,对于园林绿化、环境治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松树常见病害的种类繁多,其中松烂皮病和松瘤锈病是两种常见的类型。文章分析了松烂皮病和松瘤锈病两种常见病害的病原流行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病害 松烂皮病 松瘤锈病 病原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油茶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防治问题及对策
19
作者 邓中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产油率高,能很好地缓解我国食用油短缺的现状。但我国油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病虫害蔓延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介绍油茶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指出防治中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产油率高,能很好地缓解我国食用油短缺的现状。但我国油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病虫害蔓延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介绍油茶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指出防治中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品种抗性不强、管理方式粗放、监测预警滞后、防治水平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思想认识、推广高抗品种、科学营林管理、完善监测机制、实施综合防控的对策,以期为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病虫害防治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南充辣木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
20
作者 陈品文 杨贵先 +5 位作者 蒲成伟 周立 杨贵川 唐明双 刘建中 祝正林 《农技服务》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辣木(Moring oleifera),原产印度,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功能活性成分,是一种营养全面,药食两用植物,被称为“奇迹之树”。南充在2014年成功引种辣木,并得到快速发展。随着辣木产业的快速发展,辣木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为摸清南充辣木主要... 辣木(Moring oleifera),原产印度,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功能活性成分,是一种营养全面,药食两用植物,被称为“奇迹之树”。南充在2014年成功引种辣木,并得到快速发展。随着辣木产业的快速发展,辣木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为摸清南充辣木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精准防控对策,经过6年的病虫害调查及防控试验,总结南充地区辣木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病虫害防控措施,为辣木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病虫害 规律 防控 南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