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根际土壤拮抗菌分离鉴定及其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效
1
作者 桑梦科 刘君昂 周国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3,共9页
油茶炭疽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油茶叶片和果实的病害,其发生严重时会影响油茶的产量。为从土壤中寻找对油茶炭疽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出可人工培养的微生物与指示菌平板对峙试验,经过初筛和复筛确定... 油茶炭疽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油茶叶片和果实的病害,其发生严重时会影响油茶的产量。为从土壤中寻找对油茶炭疽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出可人工培养的微生物与指示菌平板对峙试验,经过初筛和复筛确定目标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功能验证。利用盖玻片斜插法于显微镜下观察目标菌株对指示菌菌丝的影响,并进行抑菌谱试验。利用离体刺伤接种试验,验证目标菌株对油茶炭疽病发生的防治效果和治疗效果。通过16S rDNA基因扩增技术、gyrA基因扩增技术,对目标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可培养不同菌落形态的菌株34株,结合初筛、复筛,将菌株YFB-10-3-2确定为目标菌株。菌株YFB-10-3-2具有产生解淀粉酶、解纤维素酶、蛋白酶的能力和固氮功能,能使指示菌菌丝膨大、弯曲。进一步试验发现,目标菌株对10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为46%~72%,表明该菌株具有抑菌广谱性。室内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油茶炭疽病有68.11%的预防效果和28.60%的治疗效果,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通过双基因分子鉴定,将菌株YFB-10-3-2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综上,菌株YFB-10-3-2具有开发成为油茶炭疽病生防菌剂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拮抗细菌 分离 鉴定 离体防效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油茶低产林改造区主要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问学 莫建初 +6 位作者 李丁权 李益辉 胡求凡 张才学 朱志亨 刘瑜 郭培德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根据油茶低产林改造区油茶生长的特点和食叶害虫危害是低改区油茶生产主要威胁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失叶危害对油茶生长和茶油产量的影响、食叶害虫动态经济阈值和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少量失叶(<5%)和轻度失叶可出现超补... 根据油茶低产林改造区油茶生长的特点和食叶害虫危害是低改区油茶生产主要威胁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失叶危害对油茶生长和茶油产量的影响、食叶害虫动态经济阈值和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少量失叶(<5%)和轻度失叶可出现超补偿和补偿的现象,以及随后失叶越多,损失越重的规律.同时,依据受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建立了食叶害虫危害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茶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害虫调查 食叶害虫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油茶根腐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福祥 吴光金 +3 位作者 田再荣 胡求凡 张才学 蒋贵宝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4-49,共6页
油茶根腐病是油茶林的新病害,植株自发病至死亡为2~3年,其病菌为根际土壤习居菌,喜酸性和较低温度,病菌侵入植株的途径主要是伤口,潜育期20d左右.防治本病的关键是保护幼树根颈部及主根不受伤害,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此外... 油茶根腐病是油茶林的新病害,植株自发病至死亡为2~3年,其病菌为根际土壤习居菌,喜酸性和较低温度,病菌侵入植株的途径主要是伤口,潜育期20d左右.防治本病的关键是保护幼树根颈部及主根不受伤害,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此外,用熟石灰在根际处与表土层拌匀覆盖和用多菌灵、退菌特等杀菌剂及时进行防治,并辅以营林技术措施治理,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根腐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茶梢蛾幼虫空间分布及其抽样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莫建初 王问学 +2 位作者 李益辉 张才学 胡求凡 《经济林研究》 1992年第2期56-62,共7页
对茶梢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幼虫为普通聚集分布,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一株油茶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调查时以棋盘式取样为佳。根据空间分布型分析,计算出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为:
关键词 茶梢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油茶尺蠖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莫建初 王问学 +4 位作者 李益辉 张才学 胡求凡 朱志亨 刘瑜 《经济林研究》 1994年第2期40-45,共6页
运用人工模拟为害方法,研究了油茶尺蠖(BistonmarginataShiraki)为害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严重为害不仅引起油茶减产,而且影响植株的生长势和生产潜力;轻度为害可使植株改变内部生理机能,生长出现补偿... 运用人工模拟为害方法,研究了油茶尺蠖(BistonmarginataShiraki)为害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严重为害不仅引起油茶减产,而且影响植株的生长势和生产潜力;轻度为害可使植株改变内部生理机能,生长出现补偿和超补偿现象。在研究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关系基础上,按经济阈值原理提出了油茶尺蠖的经济阈值动态模型,为油茶尺蠖的综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尺蠖 经济阈值 动态模型 危害
下载PDF
油茶软腐病的鉴别和防治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冉隆贤 吴光金 林雪坚 《林业科技开发》 1998年第1期37-39,共3页
本文从症状特点、病菌形态和发生发展时期将油茶软腐与油茶炭疽病、油茶赤枯病进行了比较,为生产上准确鉴别油茶软腐病提供依据,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文中介绍了防治试验结果,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油茶 软腐病 鉴别 防治
下载PDF
油茶毒蛾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韦春义 马英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油茶毒蛾危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油茶毒蛾危害的风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09,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建议加强油茶产区虫情的监测,防止人为传播。提出对油茶毒蛾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油茶毒蛾 风险评估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茶梢尖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问学 莫建初 +1 位作者 胡求凡 李盖辉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5,共3页
茶梢尖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znetzov在湖南危害油茶枝梢,一年1代,以幼虫在受害树叶潜斑内越冬。1988年以来,该虫在油茶产区大发生,造成茶油严重减产。1990—1992年在来阳、常宁、株洲等地对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表明:幼虫喜钻蛀... 茶梢尖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znetzov在湖南危害油茶枝梢,一年1代,以幼虫在受害树叶潜斑内越冬。1988年以来,该虫在油茶产区大发生,造成茶油严重减产。1990—1992年在来阳、常宁、株洲等地对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表明:幼虫喜钻蛀枝条顶端梢长3cm以上的粗壮嫩梢,使得来年挂果减少。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转叶蛀嫩梢高峰期,用2.5%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可获较好的防治效果。7月上旬人工摘除被害梢可大幅度降低虫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梢尖蛾 发生规律 防治 油茶
下载PDF
一种简便的单孢分离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婉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4-234,共1页
人们在观察一种真菌病害的标本时,不一定都能检查到子实体而作出诊断。同时,在病部表面或组织中检查到的真菌,也并非一定就是其病原物。对病害病原物的确定,最好的方法是分离,培养、回接后的发病鉴定和病原物的再分离。目前采用的菌种... 人们在观察一种真菌病害的标本时,不一定都能检查到子实体而作出诊断。同时,在病部表面或组织中检查到的真菌,也并非一定就是其病原物。对病害病原物的确定,最好的方法是分离,培养、回接后的发病鉴定和病原物的再分离。目前采用的菌种纯化和单孢分离法,国内有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方中达先生介绍的琼胶平板稀释法、稀释纯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子 分离 油茶
下载PDF
湖南油茶林蜘蛛群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德良 《经济林研究》 1999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对湖南岳阳、宁乡、株洲、娄底、耒阳5地抽样调查了25块样地。结果表明:湖南油茶林蜘蛛计20科52属89种;蜘蛛群落多样性随地理纬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同时,油茶林内植被等生态环境也对蜘蛛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水平存在影响。
关键词 油茶林 蜘蛛群落 生态环境 种类组成
下载PDF
模糊ISODATA聚类分析在茶梢蛾为害类型划分上的应用
11
作者 莫建初 王问学 +2 位作者 李益辉 张才学 胡求凡 《经济林研究》 1993年第2期73-78,共6页
本文以与茶梢蛾种群发展相关的11个因子为指标,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运用建立在模糊集合理论基础上的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对丘陵区茶梢蛾的为害类型进行了数量划分.划分结果客观、具体,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 茶梢蛾 数量分类 危害
下载PDF
油桐品种抗黑斑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Ⅲ.品种抗性与多酚氧化酶之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文硕 《福建林业科技》 1993年第4期1-5,共5页
在健叶(果皮)上,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均不反映品种间抗病性的规律性变化,但病叶(果皮)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都是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分析了离病斑不同距离组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比活性,发现抗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大幅... 在健叶(果皮)上,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均不反映品种间抗病性的规律性变化,但病叶(果皮)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都是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分析了离病斑不同距离组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比活性,发现抗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大幅度提高,但波及范围较窄,感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提高幅度较小,但影响范围较广;病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抗病品种为2—3条谱带,感病品种仅为1条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生理病变 多酚氧化酶 黑斑病
下载PDF
油茶尺蠖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开胜 《农家之友》 2003年第13期40-40,共1页
油茶尺蠖是油茶树的主要害虫,在我国油茶产区普遍发生,但生产上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笔者在多个油荼基地调查时发现,油茶尺蠖为害逐年严重,致使许多油茶园树势衰弱,严重时导致树体枯殆。
关键词 油茶尺蠖 油茶树害虫 为害状 形态特征 生活史 防治
下载PDF
油茶主要病害流行与生态条件的关系和生态调控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丽萍 檀根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油茶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茶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油茶病害问题将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油茶病害的分布与危害,阐述油茶主要病害流行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提出防治油茶病害的生态调控技术与措施,为油茶... 油茶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茶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油茶病害问题将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油茶病害的分布与危害,阐述油茶主要病害流行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提出防治油茶病害的生态调控技术与措施,为油茶病害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病害 生态条件 生态调控
原文传递
3种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病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婷 李仟仟 +3 位作者 史红安 吴梅风 张志林 王立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为明确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的多重作用方式及活性机制,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对油茶炭疽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油茶炭疽菌菌丝畸变,粗细不均,分支增多,局部膨大;油茶炭... 为明确酚类物质对油茶炭疽病的多重作用方式及活性机制,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对油茶炭疽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油茶炭疽菌菌丝畸变,粗细不均,分支增多,局部膨大;油茶炭疽菌菌丝处理液的电导率随处理时间和酚类化合物浓度增加而増大;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在浓度为400μg/mL时,处理12 h后病原菌菌丝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7. 55、7. 69、8. 01 mg/g,还原糖含量分别为4. 95、6. 18、5. 71 mg/g。试验结果为将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开发成天然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物质 油茶炭疽病 抑菌机理 通透性 可溶性蛋白 还原糖
下载PDF
泡桐林内小绿叶蝉种群活动规律
16
作者 孙志强 乔杰 +3 位作者 付建敏 杜奎宇 杜廷群 董溯权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16,共3页
1997年在兰考县调查了泡桐林内小绿叶蝉Empoascaflavescens(Fabricius)的分布、种群动态及昼夜活动节律。小绿叶蝉集中分布于林冠上部,其分布与林冠高度呈正相关,以黄色诱虫器为例,其相关性分别表现为y=1012.7x-2726.7(R2=0.9971)(黄筒)... 1997年在兰考县调查了泡桐林内小绿叶蝉Empoascaflavescens(Fabricius)的分布、种群动态及昼夜活动节律。小绿叶蝉集中分布于林冠上部,其分布与林冠高度呈正相关,以黄色诱虫器为例,其相关性分别表现为y=1012.7x-2726.7(R2=0.9971)(黄筒)和y=66.127x1.8462(R2=0.9866)(黄板);种群数量在年生活周期中有3个明显的高峰,即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昼夜活动节律在不同月份存在一定的差异,夏季气温高时成虫多在早晨(8∶00)和傍晚(18∶00~20∶00)温度相对较低时活动;秋季则集中在中午(14∶00)温度较高时活动,其它时间为取食和隐匿休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诱虫器
下载PDF
日本卷毛蚧的空间分布型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仁友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3-67,共5页
对油茶林内日本卷毛蚧母蚧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日本卷毛蚧在油茶林内,在叶片和枝条上,在上、中、下层叶片上的种群均呈聚集分布。今将其应用到序贯抽样技术中,并计算出最适抽样数,找出最佳取样方式。
关键词 油茶 日本卷毛蚧 空间分布 害虫
下载PDF
茶梢蛾防治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森鹤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0-53,共4页
对茶梢蛾的防治,用化学农药涂干,经药剂筛选、用药量、施药时期试验,以及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喷雾、喷粉试验,结论是:于4月底用化学农药(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剂)涂干,是害虫大发生时应急采用较理想的防治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提倡... 对茶梢蛾的防治,用化学农药涂干,经药剂筛选、用药量、施药时期试验,以及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喷雾、喷粉试验,结论是:于4月底用化学农药(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剂)涂干,是害虫大发生时应急采用较理想的防治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提倡白僵菌喷粉防治,以利自然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梢蛾 防治 试验 油茶
下载PDF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46
19
作者 姜晓装 《林业科技开发》 2001年第5期35-37,共3页
简要介绍了油茶病虫害种类与危害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并重点对危害油茶叶、梢、枝、干、果的约 2
关键词 油茶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油茶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跃进 伍思元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9-50,共2页
油茶毒蛾,一年二代,以卵越冬,5月底到6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出现二次危害高峰期。幼虫共7龄,一条幼虫一生可取食油茶叶38.84m2。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80~85%时,最适宜其生长。2.5%溴氰菊酯和白僵菌喷... 油茶毒蛾,一年二代,以卵越冬,5月底到6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出现二次危害高峰期。幼虫共7龄,一条幼虫一生可取食油茶叶38.84m2。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80~85%时,最适宜其生长。2.5%溴氰菊酯和白僵菌喷雾防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毒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