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醋酒液配方筛选及不同条件下糖醋酒液对苹小卷叶蛾的诱捕效果
1
作者 李鹏 刘永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38-39,42,共3页
为了探明糖醋酒液对苹小卷叶蛾的诱捕效果,先选用4种糖醋酒液配方进行最佳配方筛选,然后采用最佳配方在5种不同高度及不同天气条件下对苹小卷叶蛾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当糖醋酒液配方为绵白糖(g)∶冰醋酸(mL)∶无水乙醇(mL)∶水(mL)=... 为了探明糖醋酒液对苹小卷叶蛾的诱捕效果,先选用4种糖醋酒液配方进行最佳配方筛选,然后采用最佳配方在5种不同高度及不同天气条件下对苹小卷叶蛾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当糖醋酒液配方为绵白糖(g)∶冰醋酸(mL)∶无水乙醇(mL)∶水(mL)=6∶1∶3∶80时诱虫量最大,达到了(13.67±2.24)头;当诱捕器悬挂在距离地面1.5 m时的诱虫量最大,可达(13.67±1.08)头;在晴天以及阴转晴天条件下,诱捕效果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平均每天的诱虫量分别为(13.65±2.36)头和(13.42±2.45)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小卷叶蛾 糖醋酒液 诱捕
下载PDF
27种杀虫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永强 周超 +2 位作者 王伟 慕卫 胡延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始发于北美,属鳞翅目,灯蛾科(Liuetal.,2006),为害行道树、花卉、果树和大田作物等。1979年中朝边境首次发现后,由北向南逐年扩展,京、津、辽、冀、鲁均有暴发历史(魏晓棠等,2006)。
关键词 美国白蛾 杀虫剂 相对毒力 浸叶法
下载PDF
吡虫啉在杨树中持留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志春 田海燕 +2 位作者 陈学英 闫世才 郝俊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该文以二氯甲烷为提取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了吡虫啉 (imidacloprid)在杨树 (北京杨 )中的持留量 .结果表明 ,采用打孔注药法在树干基部注入吡虫啉 (商品名 :康福多 ) ,药剂在树体内可持留 40d以上 ,其中叶片中的药剂含量最高 ... 该文以二氯甲烷为提取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了吡虫啉 (imidacloprid)在杨树 (北京杨 )中的持留量 .结果表明 ,采用打孔注药法在树干基部注入吡虫啉 (商品名 :康福多 ) ,药剂在树体内可持留 40d以上 ,其中叶片中的药剂含量最高 ,侧枝中的含量居中 ,树干中含量最低 .杨树主干韧皮部的持留量明显高于木质部的持留量 ,施药后 ,吡虫啉在树干木质部中的持留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施药后 5d左右持留量最高 ,以后又逐渐下降 .树干基部的持留量为 0 2 8μg kg ,小于树干上部的持留量 0 64μg kg ;杨树主干韧皮部的持留量在施药后初期持留量呈上升趋势 ,10d左右达最大值 ,而后呈下降趋势 ,树干基部韧皮部的持留量为 3 3 9μg kg ,大于树干上部韧皮部的持留量2 11μg kg .杨树侧枝韧皮部的持留量为 3 0 9μg kg ,明显高于木质部的持留量 1 68μg kg ,施药 10d左右吡虫啉在侧枝韧皮部中的持留量最大 ,韧皮部的持留量随着侧枝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杨树侧枝韧皮部中的持留量在施药第 10d最大 .杨树下部 (4 0m以下 )叶片中吡虫啉的持留量先增加后降低 ,在施药后第 2 0d达到最大 ,而杨树上部 (4 0m以上 )叶片中的吡虫啉持留量则呈下降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持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 杨树
下载PDF
久效磷在悬铃木植株体内动态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春笃 王光亮 沈林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6-101,共6页
该文通过试验测定了茎部施入的久效磷在悬铃木植株体内的含量,给出了描述久效磷含量变化过程的灰色动态模型,分析了影响久效磷在悬铃木体内动态分布的有关因素及其影响情况。研究结果为开发植株茎部施药技术及机具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杀虫剂 久效磷 悬铃木 涂茎 树干注射 动态分布
下载PDF
氧化乐果在小钻杨中的输导动态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正昌 闵水发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80-84,共5页
氧化乐果用注射方法防治小钻杨上光肩星天牛成虫、幼虫,效果显著。根据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小钻杨嫩枝树皮的特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部位嫩枝树皮中氧化乐果的残留量。检测表明:注射后3d,氧化乐果即能到达上部各个部位的枝条上。不... 氧化乐果用注射方法防治小钻杨上光肩星天牛成虫、幼虫,效果显著。根据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小钻杨嫩枝树皮的特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部位嫩枝树皮中氧化乐果的残留量。检测表明:注射后3d,氧化乐果即能到达上部各个部位的枝条上。不同部位氧化乐果输导快慢不一致,上部最快,中部次之,下部最慢,氧化乐果向生长旺盛的部位输导和积累。检测还表明:氧化乐果由木质部随树液向上输导后再转移到韧皮部而起杀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乐果 小钻杨 输导 农药
下载PDF
3种化学药剂对朱红毛斑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岩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通过室内饲养和模拟野外防治观测,开展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对2—6龄朱红毛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化学药剂对朱红毛斑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96 h试验期间致死率均在90%以上;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组和45%毒死... 通过室内饲养和模拟野外防治观测,开展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对2—6龄朱红毛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化学药剂对朱红毛斑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96 h试验期间致死率均在90%以上;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组和45%毒死蜱EC组的所有质量浓度梯度处理在48 h内致死率均高于50%,表现出良好的快速击倒能力和高致死率,而10%吡虫啉WG所有质量浓度梯度处理在48 h内致死率均高于40%。因此,结合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推荐在行道树上使用333—500 mg/L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或333—500 mg/L的45%毒死蜱EC或500—1000 mg/L的10%吡虫啉WG进行朱红毛斑蛾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红毛斑蛾 化学防治 毒力测定 榕树 效果
下载PDF
杀虫优油剂特性和应用的研究
7
作者 王立纯 金祥根 +5 位作者 田金权 李淳 王丰 郎子建 苏元吉 张风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提高林业害虫防治效果,为满足超低量喷洒技术的急需,课题组历经六年时间,专门研制了供超低量防治使用的新杀虫油剂——杀虫优。该药是以有机磷为主要成份的新复合性油剂,具有触杀、熏蒸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几年来,先后在黑龙江省、内... 为提高林业害虫防治效果,为满足超低量喷洒技术的急需,课题组历经六年时间,专门研制了供超低量防治使用的新杀虫油剂——杀虫优。该药是以有机磷为主要成份的新复合性油剂,具有触杀、熏蒸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几年来,先后在黑龙江省、内蒙等八个林业局对松毛虫等十多种害虫进行防治试验,都取得了好的效果。现已由平山林药厂生产近80t,防治面积达33000ha,已收到明显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优 飞机防治 起低量 林业害虫
下载PDF
醚菊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进 郭良红 +1 位作者 蔡隐雷 彭秀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28,25,共3页
根据两车的林间防治试验结果,醚菊酯对马尾松毛虫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和快速杀虫效力。10%醚菊酯悬浮剂每亩用量2克(稀释5000倍)小区试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和第一代2~3龄幼虫,72小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8%和9... 根据两车的林间防治试验结果,醚菊酯对马尾松毛虫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和快速杀虫效力。10%醚菊酯悬浮剂每亩用量2克(稀释5000倍)小区试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和第一代2~3龄幼虫,72小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8%和98.8%,8小时死亡率即可达80.3%和83.7%,24小时死亡率分别为95.0/和95.3%,大区试验防治第二代幼虫72小时虫口减退率为99.3%。从防治后蛹期天敌昆虫寄生情况调查结果看,醚菊酯对天敌昆虫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菊酯 马尾松 杀虫剂 有机杀虫剂 松毛虫
下载PDF
四种菊酯农药微胶囊剂的生物测定和释放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胡柏炯 朱正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43-50,共8页
采用内部界面聚合法研制成四种菊酯微胶囊剂。通过生物测定释放量的分析表明,对温血动物急性口服毒性大大低于相同含量的乳油;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的药效测定、残留量分析表明,微胶囊剂的药效期延长一倍左右、残留量... 采用内部界面聚合法研制成四种菊酯微胶囊剂。通过生物测定释放量的分析表明,对温血动物急性口服毒性大大低于相同含量的乳油;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的药效测定、残留量分析表明,微胶囊剂的药效期延长一倍左右、残留量均比乳油高并有一定时间的恒定释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酯农药 恒定释放 毒性
下载PDF
现场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水体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文涛 胡克娇 +2 位作者 赵婉凝 李松卿 陆鹏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1-138,共8页
【目的】由于森林病虫害频发,大量化学农药用于病害虫防治。而农药残留进入水体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因此,拟建立一种新颖的实现现场处理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环境水体中的农药进行检测。【方法】称量0.4992 g柠檬酸、0.4056 g磷酸二氢钠... 【目的】由于森林病虫害频发,大量化学农药用于病害虫防治。而农药残留进入水体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因此,拟建立一种新颖的实现现场处理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环境水体中的农药进行检测。【方法】称量0.4992 g柠檬酸、0.4056 g磷酸二氢钠、0.2184 g碳酸氢钠和0.1800 g己酸钠,研磨混合均匀,使用压片机压制成泡腾片待用。将吸油棉裁卷为2 cm高度和60 mg/cm密度的圆柱体,填装入过滤柱,手动制成聚丙烯吸油棉过滤柱。将10 mL样品盛于注射器中,加入泡腾片,待完全反应后,经自制过滤柱过滤,200μL乙腈洗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最佳条件下,该方法在5~500μg/L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具有良好的线性。按照3倍信噪比和10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和定量限,检测限为0.22~1.88μg/L,定量限为0.75~6.25μg/L。加标回收率在88.2%~11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5%~11.8%,富集倍数在65~108之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可转换亲水性溶剂的泡腾片辅助现场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了环境水样中的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该方法不需要使用用电设备,能够实现样品现场预处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换亲水性溶剂 泡腾片辅助 现场分散液液微萃取 自制过滤柱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下载PDF
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迟效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包为民 何国锋 +1 位作者 陈振耀 谢委才 《昆虫天敌》 CSCD 199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室内试验和林间调查结果表明,灭幼脲Ⅱ号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除具有速效作用外,还具有显著的迟效作用,表现为取食量减少、体重减轻、易感染白僵菌致死等,进而影响蛹和成虫的存活和发育,从而导致当代和后代种群数量的... 室内试验和林间调查结果表明,灭幼脲Ⅱ号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除具有速效作用外,还具有显著的迟效作用,表现为取食量减少、体重减轻、易感染白僵菌致死等,进而影响蛹和成虫的存活和发育,从而导致当代和后代种群数量的极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灭幼脲Ⅲ号 迟效作用
下载PDF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10种常用有机磷农药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晓玲 《广东林业科技》 1998年第2期35-38,共4页
报道了用大孔径(0.53mmi.d.)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分离10种常用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并找出了较佳的气相色谱条件。
关键词 大孔径毛细管柱 气相色谱 有机磷农药
下载PDF
二唑磷防治马尾松毛虫、鞭角华扁叶蜂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相富 杨胜利 +2 位作者 张建薇 沈天飞 郑永祥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0-33,共4页
1990~1993年,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试验,结果如下:①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1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100%,防治≥4龄幼虫的,其杀... 1990~1993年,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试验,结果如下:①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1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100%,防治≥4龄幼虫的,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2代≤3龄幼虫,72h后,其死亡率为71.9%~90.7%.②采用500~2000倍液防治鞭角形扁叶蜂幼虫,并与同倍数的40%水胺硫磷、50%甲胺磷进行对比,使用三唑磷的,72h后,其死亡率力40.3%~99.2%,96h后残毒药效为14.2%~100%,优于甲胺磷,次于水胺硫磷.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它们的杀虫效果(包括残毒药效)都是随浓度加大而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马尾松毛虫 鞭角华扁叶蜂
下载PDF
杀灭菊酯和磷胺烟剂的研究
14
作者 李淳 杜守宪 +2 位作者 田金权 王立纯 张佩芳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1-23,共3页
化学防治在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为适应防治林业害虫的需要,在666农药停用后,必须研制出可以代替666烟剂的新烟剂。在新烟剂研制过程中,限于目前我国农药的生产情况及发展方向,以及烟剂生产对... 化学防治在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为适应防治林业害虫的需要,在666农药停用后,必须研制出可以代替666烟剂的新烟剂。在新烟剂研制过程中,限于目前我国农药的生产情况及发展方向,以及烟剂生产对主剂的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些希望较大,有发展前途的农药做主剂,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工作。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灭菊酯 磷胺烟剂 杀虫剂
下载PDF
植物农药──狼毒 被引量:8
15
作者 解庆珂 《新疆林业》 1996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狼毒 植物农药 有机杀虫剂
下载PDF
几种新颖的杀虫剂对甘蓝蚜虫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德良 庄占兴 +5 位作者 庄治国 宋化稳 唐广新 徐娜娜 胡尊纪 刘钰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第4期299-302,335,共5页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了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及结构新颖的化学合成杀虫剂与传统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1 d,6种试验药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7%、70.34%、77.83%、88.25%、79.48%和84.82%,10%氟啶虫酰...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了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及结构新颖的化学合成杀虫剂与传统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1 d,6种试验药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7%、70.34%、77.83%、88.25%、79.48%和84.82%,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60 g/hm^2处理防效最高,0.3%苦参碱水剂7.5 g/hm^2、6%鱼藤酮微乳剂37.5 g/hm^2处理防效与传统杀虫剂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1 g/hm^2及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7.5 g/hm^2处理防效基本相当;药后7 d,各处理防效分别为88.36%、83.68%、85.81%、94.29%、89.32%和86.75%,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60 g/hm^2防效仍保持90%以上,0.3%苦参碱水剂7.5 g/hm^2、2%印楝素水分散粒剂13.5 g/hm^2、6%鱼藤酮微乳剂37.5 g/hm^2处理防效均在83%以上,且均与传统杀虫剂处理防效基本相当。本研究选取的几种新颖杀虫剂可以替代传统杀虫剂用于甘蓝蚜虫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颖杀虫剂 甘蓝蚜虫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使用灭幼脲类农药的经验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家林 《河北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34-34,49,共2页
关键词 灭幼脲类 农药 森林害虫 防治
下载PDF
巴彦淖尔市吡虫啉防治枸杞蚜虫试验
18
作者 淡慧丽 王晓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32-32,共1页
使用吡虫啉两种制剂进行枸杞蚜虫的防治试验。试验表明,吡虫啉具有作用迅速,高效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防治枸杞蚜虫的新型无公害药剂。
关键词 吡虫啉 枸杞蚜虫 防治
下载PDF
氰戊菊脂粉剂的药效试验初报
19
作者 秦祖芳 晏文剑 《重庆林业科技》 1990年第4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氰戊菊脂 粉剂 药效 试验 杀虫剂
下载PDF
5%阿维菌素打孔注药防治松褐天牛试验
20
作者 戈媛媛 赵东容 +3 位作者 金炼 陈国锋 梅红艳 王永久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43-46,共4页
2018~2020年连续3年在试验地松针萌发前开展5%阿维菌素打孔注药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松树施药36 240株,存活株数34 660株,平均存活率95.6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平均存活率88.77%;施药后的各类长势松树平均死亡率:长势良好的A类占3.82%;... 2018~2020年连续3年在试验地松针萌发前开展5%阿维菌素打孔注药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松树施药36 240株,存活株数34 660株,平均存活率95.6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平均存活率88.77%;施药后的各类长势松树平均死亡率:长势良好的A类占3.82%;长势一般的B类占4.13%;长势较差的C类占38.29%;防治效果A类优于B类,又明显优于C类;防治成本平均单价45.2元·株。得出用5%阿维菌素打孔注药防治松褐天牛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优越性,为防治松褐天牛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阿维菌素 打孔注药 存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