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6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转录组测序分析
1
作者 张晓宁 徐展武 +5 位作者 张烨 覃子海 魏秋兰 林东 肖玉菲 刘海龙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87,共8页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TM)6000平台对超低温保存前后的马尾松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51.79 Gb的过滤数据,冻存前后共鉴定到2 1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23个上调,1 299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16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显著富集到3...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TM)6000平台对超低温保存前后的马尾松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51.79 Gb的过滤数据,冻存前后共鉴定到2 1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23个上调,1 299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16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显著富集到33个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表明,169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79条代谢通路。根据KO和KEGG结果,从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植物MAPK信号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转录因子通路上的基因中,筛选出19个差异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子 超低温保存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截顶与磷肥施用对马尾松结实能力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2
作者 王文月 丰忠平 +3 位作者 王建昌 张振 杨涛 周志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53,共12页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209号和低产225号无性系为材料,布置^(15)N标...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209号和低产225号无性系为材料,布置^(15)N标记的盆栽控制试验,分别在未截顶和截顶小区内,设计施钙镁磷肥0 g/plant(P0)、200 g/plant(P_(200))和400 g/plant(P_(400))处理,在花原基形成期分析了树体自下而上的第一层轮枝(H_(1))、第二层轮枝(H_(2))和顶梢(H_(3))处的针叶C、N、P含量和^(15)N贡献率(Ndff),在盛花期分析了各器官的N、P分配率。【结果】与未截顶相比,截顶处理小区209号的H_(1)处平均枝长、枝粗和雌球花密度分别增加11.06%、40.14%和9.18%,H_(2)处分别增加7.75%、65.81%和65.27%,225号H_(1)处的枝长和枝粗分别增加21.94%和28.99%,H_(2)处分别增加了17.03%和41.01%,且仅有极少量雌球花产生。无论截顶与否,施用磷肥对雌球花密度、枝长和枝粗增长量无显著影响,而品种影响显著。与未截顶相比,截顶处理增加了两个无性系幼苗的C、N、P含量和Ndff值,209号H_(1)处的C、N、P含量和Ndff值分别增加25.05%、9.15%、4.12%和37.72%,H_(2)处分别增加20.57%、8.37%、3.96%和17.09%;225无性系H_(1)处C、N、P含量和Ndff值分别增加2.51%、19.87%、8.84%和30.09%,H_(2)处分别增加20.82%、12.40%、4.39%和19.85%;209号H_(1)处的C:N增加了7.91%。在未截顶处理小区,施磷显著提高针叶C、N、P含量,以P_(400)处理增效最高,而在截顶小区,磷肥施用量只对针叶C和P含量有显著影响。无论截顶与否,施磷处理的针叶Ndff值均高于P0处理,说明磷肥提高了对^(15)N的征调能力。截顶配合施用磷肥提高了针叶的C:N和C:P值。在盛花期,N、P主要分配在老叶和主干中,截顶后209号雌球花的氮、磷分配比例较225号显著增加。【结论】截顶增加了马尾松下层针叶C、N、P素含量,促进下层枝梢生长发育,结实层下移,尤其对高产无性系马尾松的雌球花形成具有积极作用。施用磷肥可提高截顶马尾松对氮素的征调能力,并促进了氮素向雌花球的分配,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截顶 磷肥 雌球花 碳氮磷养分分配 15N贡献率
下载PDF
间伐套种对马尾松林植物保育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方栋龙 高伟 +4 位作者 林国江 龚伟勇 郑兆飞 李渊顺 郑清东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2023年在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以马尾松林分高强度间伐(间伐强度70%)后套种不同阔叶树种6 a后的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2种套种模式对马尾松林分植物保育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套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福建柏(Fokienia ho... 2023年在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以马尾松林分高强度间伐(间伐强度70%)后套种不同阔叶树种6 a后的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2种套种模式对马尾松林分植物保育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套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和间伐套种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2种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林分各层次的植物物种数和个体数,且有效促进林下灌木植物向乔木层的更新发展。其中以间伐套种醉香含笑+枫香模式中林下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也均处于较高水平。(2)2种套种模式均促进马尾松林的生长,以套种福建柏+红锥模式中马尾松林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生物量最高。(3)不同套种树种生长差异显著,醉香含笑和红锥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福建柏和枫香。综上,马尾松林分高强度间伐后,套种醉香含笑和红锥是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 套种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understory removal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inus massoniana:evidence from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alyses
4
作者 Ting Wang Qing Xu +4 位作者 Beibei Zhang Deqiang Gao Ying Zhang Jing Jiang Haijun Zu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2-53,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managemen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forest adapt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However,the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understory removal on WUE and...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managemen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forest adapt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However,the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understory removal on WUE and its key controlling processe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which limits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various management practices.In this study,four forest management measures(no thinning:NT;understory removal:UR;light thinning:LT;and heavy thinning:HT)were carried out i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in a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needle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δ^(13)C)were measured to assess instantaneous water use efficiency(WUE_(inst))and long-term water use efficiency(WUE_(i)).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SEM)identified the effects of soi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s on WUE_(inst)and WUE_(i).The results show that WUE_(inst)values among the four treatments were insignificant.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NT stand(35.8μmol·mol^(-1)),WUE_(i)valu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41.7μmol·mol^(-1)in the UR,50.1μmol·mol^(-1)in the LT and 46.6μmol·mol^(-1)in HT treatments,largely explained by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soil water content.Understory removal did not change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needle water potential and photosynthetic capacity).Thinning increase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A_n)but not stomatal conductance(g_s)or predawn needle water potential(ψ_(pd)),implying that the improvement in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thinned stands was largely driven by radiation interception than by soil water availability.In general,thinning may be an appropriate management measure to promote P.massoniana WUE to cope with seasonal droughts under future extreme cli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le carbon isotope Water use efficiency THINNING Understory removal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Needle water potential
下载PDF
Micro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growth response of Pinus massoniana to climate at its northern boundary in the Tongbai Mountains,Central China
5
作者 Jianfeng Peng Jiayue Cui +7 位作者 Jinbao Li Meng Peng Yongtao Ma Xiaoxu Wei Jinkuan Li Xuan Li Yamen Liu Jiaxin L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4-57,共14页
The Tongbai Mountains is 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region and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Pinus massoniana Lamb.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icroenvironments on tree growth response to climate factors,we develope... The Tongbai Mountains is 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region and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Pinus massoniana Lamb.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icroenvironments on tree growth response to climate factors,we developed standard chronologies for earlywood width(EWW),late-wood width(LWW),and total ring width(TRW)of P.massoniana at two sampling sites on slopes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s,then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ronolo-gie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climate variables from five stations in the region and with a regional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W/EWW/LWW chronology consistency and charac-teristics(mean sensitivity,signal to noise ratio,expressed population signal)for trees growing on the southeastern slope were much higher than for trees on the northeastern slope.Correlations indicated that temperature in current March and Augus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RW/EWW/LWW formation,and the effect on the northeastern slope was weaker than on the southeastern slope.Compared to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has more complicated effects on tree growth,but the effect on the northeastern slope was also generally weaker than on the southeastern slope.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in August was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at the two sampling sites.Similarly,the response of tree growth on the southeast-ern slope as determined by the NDVI is better than on the northeastern slope,and the TRW/EWW/LWW chronologies for the southeastern slope explained over 50%of the total NDVI variances in June.Overall,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climate response of P.massoniana at two sampling sites is clearly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and such differences should be properly considered in future studies of forest dynamics and climate reconstr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RINGS Pinus massoniana lamb MICROENVIRONMENT Radial growth Climate-growth response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6
作者 武燕 李歆玉 +4 位作者 张奕婷 丁波 张运林 符裕红 刘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目的】揭示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林分特征、地形因子和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方法】以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 【目的】揭示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林分特征、地形因子和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方法】以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1)研究区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OC、TN、T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6.92、11.22、0.21 g/kg,枯落物OC、TN、TP的化学计量比C/N、C/P、N/P平均值分别为31.31、4296.96、148.73;(2)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OC、TN含量和C/N在不同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P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05),中龄林枯落物C/P、N/P均显著高于近熟林和成过熟林(p<0.05);(3)枯落物养分TN与T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p<0.001),枯落物C/N与OC和TN含量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N/P和C/P与TP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4)影响枯落物TP的因子是灌木层和乔木层优势度指数,影响枯落物N/P和C/P的因子包括灌木层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林分密度。【结论】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间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TP含量、C/P和N/P具有显著差异,而乔木和灌木多样性是影响人工林枯落物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马尾松人工林 枯落物 化学计量学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优势树种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7
作者 邹丰虎 周雯 柴宗政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5,共11页
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的影响,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以实施近自然经营10余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幼苗(胸径<1 cm)、幼树(1 cm≤胸径<5 cm)和成树(胸径≥5 cm)3个阶段,探讨近自然... 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的影响,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以实施近自然经营10余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幼苗(胸径<1 cm)、幼树(1 cm≤胸径<5 cm)和成树(胸径≥5 cm)3个阶段,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12个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马尾松在成树和幼树阶段的生态位宽度变小,幼苗和大部分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增加;(2)各优势树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度变小,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3)群落总体关联性大多呈现正关联,但极显著正联结种对较少;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经营和对照林分种对间存在差异但并不显著。综上,研究区马尾松林仍处于演替初期,群落结构不稳定,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种间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建议针对研究区纯林化程度过高且密度过大的马尾松林分,在密度调控的基础上结合林下补植枫香和麻栎、白栎等栎类树种,加速群落演替,尽快实现改善种间关系和提升群落稳定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经营 马尾松林 优势树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度 种间联结性
下载PDF
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的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分析
8
作者 申鹏 白萍 +1 位作者 朱洲 柴宗政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65,共8页
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对于探明种群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种群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地典型马尾松退化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 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对于探明种群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种群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地典型马尾松退化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应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1297株马尾松林木包括12个龄级,由于Ⅰ龄级个体数过少,种群天然更新能力不足,导致种群呈现衰退趋势;种群内竞争强度总体上随龄级的增大而减小,但在Ⅶ龄级和Ⅸ龄级种群内竞争过于剧烈,导致种群结构不稳定。(2)种群小径级林木个体较多,马尾松种群总体呈增长型种群,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种群内竞争较激烈,面临较大的衰退风险。(3)随着时间推移,在未来6个龄级以后,种群中老龄级株数逐渐增多,幼龄级株数下降,种群内竞争强度逐渐趋于稳定。结果表明:幼龄级个体数量匮乏和林木间剧烈的竞争是研究区马尾松种群退化的主要原因。尽管通过自疏作用可以调节种群结构以实现稳定,但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建议采取主林层间伐配合林下割灌除草和补植的方式来调整种群结构,尽快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退化林 种群结构 数量动态 林木竞争
下载PDF
浅析锦屏县马尾松利用现状及对策
9
作者 龙厚超 《低碳世界》 2024年第4期178-180,共3页
为解决锦屏县马尾松材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对锦屏县马尾松利用进行分析。概述锦屏县马尾松资源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分析锦屏县马尾松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加强培育营林、加强资源管理、引进技术和人才等... 为解决锦屏县马尾松材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对锦屏县马尾松利用进行分析。概述锦屏县马尾松资源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分析锦屏县马尾松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加强培育营林、加强资源管理、引进技术和人才等马尾松开发利用相关对策,将马尾松出材率从60%提升至100%,为锦屏县深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锦屏县 生态优先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和木材干物质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孙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153-156,160,共5页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及其木材干物质的影响,于2008年3月9日采用5个种植密度开展马尾松种植试验,种植密度分别选取:2000、3000、4000、5000、6000株/hm^(2)。每个种植密度设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处理D组、处理E组、处...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及其木材干物质的影响,于2008年3月9日采用5个种植密度开展马尾松种植试验,种植密度分别选取:2000、3000、4000、5000、6000株/hm^(2)。每个种植密度设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处理D组、处理E组、处理F组,每个处理小组设3个重复。试验于2023年12月结束,之后对马尾松的生长、木材干物质和木材化学组成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C组的胸径和冠幅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5),但是处理C组的树高、枝下高和单株材积和处理A组、处理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处理D组的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5);处理E组除了胸径极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1),其他如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5);处理F组的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极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1);各个造林密度下马尾松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差异不显著(P> 0.05);立木保存量以处理F组的最高,和处理E组、处理D组和处理C组的立木保存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是木材干物质产量以处理F组最高;不同造林密度对于马尾松木材的木质素、纤维素、戊聚糖、苯醇抽出物和1%的NaOH抽出物成分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的胸径、枝下高、单株材积及冠幅影响显著;培育大径级别的马尾松,可以选择造林密度低的进行造林;用来作为纤维刨花板的原料或者纸浆的,可以选择造林密度高的进行造林;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的木材化学组成成分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马尾松 生长 木材干物质 影响
下载PDF
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探究
11
作者 陈大武 《种子科技》 2024年第7期143-145,共3页
以贵定县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马尾松应用于低效林改造工作中以改善石漠化现状,为地区林业长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地区政策以及现状可知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在贵定县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以贵定县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马尾松应用于低效林改造工作中以改善石漠化现状,为地区林业长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地区政策以及现状可知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在贵定县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研究轻型基质容器在培育马尾松中的应用优势,阐述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在地区建设中的优势与价值,明确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管理、移苗定植等方面的操作要点与难点,希望能够为马尾松育苗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为贵定县绿色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种植 轻型基质 育苗技术 培育技术
下载PDF
闽北山地马尾松林间伐套种改造提升成效分析
12
作者 胡晓莉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探明不同间伐套种方式对马尾松人工林栽培效果的影响,以闽北山地带状间伐和择伐的马尾松林为对象,研究了2种改造方式对套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的生长、林下植... 为探明不同间伐套种方式对马尾松人工林栽培效果的影响,以闽北山地带状间伐和择伐的马尾松林为对象,研究了2种改造方式对套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的生长、林下植被保育和马尾松单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立地上3个套种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说明这3个树种均可以作为培育马尾松复层异龄林的优良材料,经过相同时间的培育,南酸枣的胸径和树高均最高,说明南酸枣可能具有更强的生态适应性。(2)择伐有助于提高马尾松林下物种组成和丰富度,其Glea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分别为2.33和2.13,比对照保留带分别高出73.8%和55.47%,可有效提高林分的复杂程度和抗逆性。(3)择伐后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得到显著提高,单株生物量和碳储量高于对照5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套种 林分改造 生物量
下载PDF
浅析广西国有林场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
13
作者 杨立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6期106-108,共3页
作为广西境内林场种植的主要树种,马尾松有着经济性与观赏性较强的特点,且对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提高马尾松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开展针对马尾松的栽培管理技术应用要点分析极为关键。该文以天峨县林朵林场为例,从苗木培育、造林... 作为广西境内林场种植的主要树种,马尾松有着经济性与观赏性较强的特点,且对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提高马尾松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开展针对马尾松的栽培管理技术应用要点分析极为关键。该文以天峨县林朵林场为例,从苗木培育、造林两个角度出发,细致阐述了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林场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国有林场 马尾松 栽培管理技术
下载PDF
马尾松优良促磷吸收菌树组合的筛选
14
作者 郝嘉鑫 包鹏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筛选优良促磷吸收马尾松菌树组合。【方法】以盆栽马尾松2月龄幼苗为试验对象,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使其形成外生菌根,菌种选择为:彩色豆马勃(P.t)、粘盖牛肝菌(S.b)、浅黄根须腹菌(R.l)、褐环粘盖牛肝菌(S.l),分别进行单接种和4种... 【目的】筛选优良促磷吸收马尾松菌树组合。【方法】以盆栽马尾松2月龄幼苗为试验对象,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使其形成外生菌根,菌种选择为:彩色豆马勃(P.t)、粘盖牛肝菌(S.b)、浅黄根须腹菌(R.l)、褐环粘盖牛肝菌(S.l),分别进行单接种和4种菌种的混合菌剂接种,同时设置一个接种灭活混合菌剂的处理为对照,育苗基质为纯蛭石。接种3个月后对成功形成外生菌根的幼苗进行三个不同磷浓度处理,分别设置为P1(2 mg·L^(-1))、P2(6 mg·L^(-1))、P3(10 mg·L^(-1)),再培养两个月后检测不同菌树组合的菌根侵染率、苗木生长、生理生化指标,旨在筛选促磷吸收的优良马尾松菌树组合。【结果】P1条件下:S.l处理的马尾松幼苗菌根侵染率、苗高、生物量、MDA含量的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R.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均为最优;S.b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全P含量最高。P2条件下:S.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苗高、全P含量、MDA含量优于其他接种处理;R.l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菌根侵染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最优;S.b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生物量优于其他接种处理。P3条件下:R.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菌根侵染率、生物量、叶绿素、全P、优于其他接种处理;S.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苗高、脯氨酸、MDA含量均为最优。【结论】接种褐环粘盖牛肝菌(S.l)显著提高马尾松在磷匮乏环境对磷的吸收能力,褐环粘盖牛肝菌(S.l)与马尾松共生为最优菌树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外生菌根真菌 促磷吸收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王永伟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杉木人工林是当前我国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林木种类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对造林密度进行探讨,极大地促进杉木人工林的造林工作。通过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杉木人工林进行调查,定期对其生长指标、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测定,分析适合的杉... 杉木人工林是当前我国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林木种类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对造林密度进行探讨,极大地促进杉木人工林的造林工作。通过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杉木人工林进行调查,定期对其生长指标、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测定,分析适合的杉木人工林造林密度,对相关地区的杉木造林工作形成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杉木人工林 生产力
下载PDF
马尾松古树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翼 杨骏 +6 位作者 唐效蓉 游晖 杨文洲 唐明强 贺果山 曾令文 何娟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8-13,共6页
为研究马尾松古树嫁接繁殖技术,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种子培育的2年生大容器苗作砧木,分别采集洞口古树、安化古树和马尾松二代99号优树无性系枝条作接穗,设置接穗无性系、接穗类型、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共4种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接新梢生... 为研究马尾松古树嫁接繁殖技术,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种子培育的2年生大容器苗作砧木,分别采集洞口古树、安化古树和马尾松二代99号优树无性系枝条作接穗,设置接穗无性系、接穗类型、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共4种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接新梢生长的影响因素,每种影响因素各设2~3个水平,各因素、水平组合成18种处理,进行马尾松古树嫁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接穗无性系、接穗类型、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对马尾松古树嫁接成活率均有明显影响,安化古树的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洞口古树的,带顶芽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不带顶芽接穗的,春季的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秋季的,切接的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腹接的。马尾松古树嫁接成活率以安化古树带顶芽接穗春季切接的最高。春季嫁接的马尾松嫁接苗,其主梢基径、新梢数、主梢长在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主梢基径、新梢数、主梢长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以带顶芽接穗腹接的方式嫁接更利于马尾松嫁接苗的主梢基径和主梢长生长;以带顶芽接穗切接的方式嫁接更利于马尾松嫁接苗的侧芽分化形成新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嫁接 马尾松 成活率 生长
下载PDF
邻体干扰效应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欧阳园兰 黎杰俊 +2 位作者 赖媛 曾小霞 宋庆妮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1-16,25,共7页
邻体干扰会影响植物个体生长和种群更新,进而影响群落演替。为探讨马尾松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的机制,本研究选取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径级马尾松径向生长量、养分含量、含水量对邻体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1)马尾... 邻体干扰会影响植物个体生长和种群更新,进而影响群落演替。为探讨马尾松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的机制,本研究选取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径级马尾松径向生长量、养分含量、含水量对邻体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1)马尾松受到的种间干扰强度(540.62)要大于种内干扰强度(245.73),且种间干扰中木荷的干扰强度最大(267.04)。(2)邻体干扰抑制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且对小径级个体的抑制作用更强,由弱干扰到强干扰,大径级马尾松近5年径向生长量由17.23 mm下降至8.79 mm,降幅为48.98%;小径级马尾松近5年径向生长量由22.16 mm下降至5.57 mm,降幅为78.46%。(3)邻体干扰会影响马尾松的水分和养分平衡,显著降低树干含水率,增加树干的全N含量;显著增加叶片的含水率、全N、全P含量。(4)马尾松径向生长量与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等显著正相关,与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马尾松的生长与更新主要受到木荷、湿地松带来的种间竞争和自身种内自疏作用的抑制,且小径级个体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这可能是马尾松被阔叶树种所取代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演替 竞争排斥 生长速率 亚热带地区
下载PDF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的抗性相关基因分析
18
作者 郑华英 徐丽丽 +2 位作者 解春霞 刘云鹏 叶建仁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为了从转录组水平探讨抗病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的响应机制。以抗病马尾松GD5种源为试验材料,普通马尾松SX1种源为对照,利用RNA-seq技术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松材线虫诱导前后的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试... 为了从转录组水平探讨抗病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的响应机制。以抗病马尾松GD5种源为试验材料,普通马尾松SX1种源为对照,利用RNA-seq技术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松材线虫诱导前后的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试验共获得65889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906.85 bp,其中40478条(61.43%)unigenes基于Nr、GO、COG、KEGG等多个公共数据库获得了功能注释。抗病马尾松GD5种源在接种松材线虫后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3247条,包括2308条基因表达显著上调,939条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其中有1961条(60.39%)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GO数据库中,有504条(15.52%)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233条pathway。普通马尾松SX1种源在松材线虫诱导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差异表达基因。两个马尾松种源富集的GO条目和pathway差异也较大。抗病马尾松GD5种源体内编码醛脱氢酶的5条基因和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原蛋白以及细胞色素b2的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醛脱氢酶基因不仅富集于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途径中,还参与β-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等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参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的6条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参与单萜生物合成的短链脱氢酶/还原酶2b及参与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的长叶烯合酶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而参与二萜类生物合成的1(10),5-格玛吖啶-4-醇合酶、萜烯合酶、α-松油醇合酶、异丙二烯合酶以及2-甲基-3-丁烯-2-醇合酶等表达均显著下调。抗病马尾松GD5种源对松材线虫的胁迫响应是多基因和多信号途径共同参与调控的复杂防御反应,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响应模式。与抗性相关的醛脱氢酶、几丁质酶等编码基因为后期相关抗性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马尾松种源 松材线虫病 转录组测序 抗性基因
原文传递
基于配方施肥的马尾松2代种子园叶片营养诊断
19
作者 陈元镇 陈慧婷 +2 位作者 许冰 陆梅 李宝福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母树种子产量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2021年3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卫闽国有林场马尾松2代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多元素配方施肥试验,对种子园中19个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马尾松母树种子产量...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母树种子产量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2021年3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卫闽国有林场马尾松2代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多元素配方施肥试验,对种子园中19个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马尾松母树种子产量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建立单株种子产量与叶片营养元素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数学关系,揭示种子产量与叶片养分间的互作规律,确定出叶片最适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种子产量与叶片养分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叶片中的P、Mo含量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且P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程度高于Mo;从元素间的交互效应来看,N-B、P-K、P-Ca、P-Mg、P-Mo互作对种子园产量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N-P、N-Mo、P-B、K-B、K-Mo、Mg-B之间交互效应明显且对种子产量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抑制作用;叶片营养元素间也存在一定交互效应,N-Mo、P-K、P-B、P-Mo、K-B、P-Ca、P-Mg、Mg-B之间为协同关系,而N-P、N-B、K-Mo之间为拮抗关系;该供试地马尾松种子园的理论最高单株种子产量为31.92g;马尾松2代种子园母树叶片中7种养分的适宜含量范围为:N(13.568~16.228g·kg^(-1))、P(2.718~5.078 g·kg^(-1))、K(9.913~15.433 g·kg^(-1))、Ca(0.633~2.763 g·kg^(-1))、Mg(0.855~1.755 g·kg^(-1))、B(26.639~44.959 mg·kg^(-1))、Mo(2.076~3.436 mg·kg^(-1))。以上母树叶片营养诊断标准可相应地作为马尾松种子园叶片营养诊断标准和配方平衡施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子园 配方施肥 母树 叶片营养诊断 种子产量
下载PDF
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20
作者 王建昌 王志平 +1 位作者 丰忠平 赵浩博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为育种亲本评价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的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家系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树高、胸... 为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为育种亲本评价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的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家系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主要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以及形质性状(冠幅和干形)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最大,表明材积在遗传水平和表型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潜力;各生长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变幅为0.15~0.62,家系遗传力变幅为0.52~0.82,说明在优树选择时主要以家系选择联合家系内单株选择为主。按照20%入选率,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为22.05%~36.60%,现实遗传增益为28.60%~43.48%,均值较CK1(当地普通种)增加128.26%~152.25%,较CK2(种子园混系种)增加9.13%~19.33%;按照5%入选率筛选出91株优良单株,分布在26个家系中,与群体均值相比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均值达80.12%。综上,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潜力,通过遗传评价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同时,选择的优良种质可作为高阶遗传改良的育种亲本进入下一育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单株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