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4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包能量熵的杉木加载过程中细观损伤监测与识别
1
作者 赵东 马荣宇 +2 位作者 于立川 赵健 刘嘉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1,共9页
【目的】细观损伤是承载木材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木材的多孔层状结构使其损伤过程变得复杂,针对单一信号处理方法较难充分挖掘木材断裂声发射信号中的细观损伤信息,造成识别信息不充分、不完备的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 【目的】细观损伤是承载木材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木材的多孔层状结构使其损伤过程变得复杂,针对单一信号处理方法较难充分挖掘木材断裂声发射信号中的细观损伤信息,造成识别信息不充分、不完备的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包能量熵结合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声发射无损检测手段,识别杉木加载过程中的细观损伤类型。【方法】以杉木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轴压缩、双悬臂梁和顺纹拉伸3种单一损伤试验,并对其进行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采集、监测与分析。通过小波包阈值法消除损伤试验中采集的声发射信号噪声,经由EMD和相关系数计算,分离出最能体现杉木细观损伤特征的本征模态(IMF)分量,并对IMF分量进行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峰值频率分析和小波包能量熵分析,提取杉木细观损伤的特征。【结果】(1)EMD和小波包能量熵结合的信号处理方法能够判断杉木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对应的细观损伤类型与构成。(2)杉木不同细观损伤类型的声发射信号对应不同的小波包能量熵区间:胞壁屈曲与塌溃(0.69~0.99)、层间开裂(1.57~1.78)、纤维束断裂(1.92~2.27)。(3)宏观断口观察和电镜显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论】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包能量熵法避免了声发射信号模态堆叠的影响,并解决了木材细观损伤复杂且难以识别的问题,为杉木木材断裂的早期诊断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细观损伤识别 声发射 小波包变换 能量熵 经验模态分解(EMD)
下载PDF
杉木2代种子园种子品质性状分析
2
作者 朱江华 罗伟 +2 位作者 王新宇 崔子佳 欧斌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为探讨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特征,对江西崇义省级杉木良种基地的杉木2代种子园混系种子净度、千粒质量、优良度、纵径、横径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种子园种子净度均值为96.20%,符合Ι级杉木种子对净度不低于95%的要求。种子千粒重... 为探讨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特征,对江西崇义省级杉木良种基地的杉木2代种子园混系种子净度、千粒质量、优良度、纵径、横径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种子园种子净度均值为96.20%,符合Ι级杉木种子对净度不低于95%的要求。种子千粒重均值为6.7488g,变异系数Vi为0.0734,均值的代表性程度较大。种子优良度均值为39.33%,变异系数Vi为0.2165,种子优良度的离散程度较大。种子纵径均值为5.97mm,变异系数Vi为0.0437,种子横径均值为4.27mm,变异系数Vi为0.0223。种子纵横径比均值为1.40,种子纵径与种子纵横径比之间的正相关性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千粒质量 优良度 纵径 横径
下载PDF
混交对杉木和山杜英混交林生长、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
3
作者 周浩然 孙洪刚 +2 位作者 张鹏 韩媛媛 李文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20,共14页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混交效应,以景德镇枫树山林场20年生杉木纯林、山杜英纯林和杉木-山杜英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类型设置3种坡位(上坡、中坡和下坡),分析树种混交对林分生长...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混交效应,以景德镇枫树山林场20年生杉木纯林、山杜英纯林和杉木-山杜英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类型设置3种坡位(上坡、中坡和下坡),分析树种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并分别探究混交效应对立地条件和生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混交林蓄积较预期蓄积增加5%,表现略微增产;混交林中杉木蓄积较杉木纯林增加15%,混交林中山杜英蓄积较山杜英纯林减少13%。相对于纯林,两树种直径分布特征对混交的响应呈相反趋势,混交林中杉木直径分布峰值向高阶移动,而混交林中山杜英直径分布峰值向低阶移动。混交林及其纯林粗根直径-胸径的异速生长分析表明,混交林中杉木生长侧重于树干生长,而山杜英生长侧重于根系生长;无论林型和树种,坡位由上到下,林木生长会侧重于树干生长。杉木-山杜英混交效应与地位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效磷是混交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杉木与山杜英混交可促进林分生长,且混交林对较差立地条件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林分生产力 立地质量 混交效应 异速生长
下载PDF
中龄林修枝对杉木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江宇 黄瑜成 +3 位作者 林华章 吴鹏飞 李明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为培育杉木大径级无节柱材,探讨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选择17年生中龄林,设置修枝与不修枝处理试验,20 a后调查中龄林修枝处理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后的前两年,修枝处理显著提高了杉木人工林... 为培育杉木大径级无节柱材,探讨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选择17年生中龄林,设置修枝与不修枝处理试验,20 a后调查中龄林修枝处理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后的前两年,修枝处理显著提高了杉木人工林的胸径年生长量(P<0.05),对树高、林分蓄积量年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随后修枝处理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弱。中龄林修枝处理20 a对杉木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和总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杉木人工林干生物量分配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叶生物量分配比例(P<0.05)。中龄林修枝处理20 a显著提高了杉木人工林大径材出材率(P<0.05),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大径无节柱材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 杉木 生长 生物量 中龄林
下载PDF
硼对铝胁迫下杉木生长、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钟淑芳 钟明慧 +5 位作者 刘子晗 吕宁宁 杨培蓉 郑雪燕 叶义全 许珊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硼对铝胁迫下杉木生长、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揭示硼介导的杉木耐铝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利用养分管理手段减轻杉木铝毒害提供参考,以3月龄幼苗为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CK)、缺硼(-B)、缺硼加铝(-B+Al)和加硼加铝(+B+Al),分析... 为了研究硼对铝胁迫下杉木生长、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揭示硼介导的杉木耐铝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利用养分管理手段减轻杉木铝毒害提供参考,以3月龄幼苗为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CK)、缺硼(-B)、缺硼加铝(-B+Al)和加硼加铝(+B+Al),分析不同处理间杉木生长、叶片光合和抗性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CK相比,胁迫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苗高生长,苗高降幅介于31.83%~55.56%之间,而且铝胁迫下,加硼(+B+Al)能显著缓解缺硼(-B+Al)引起的苗高生长、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和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与-B+Al处理相比,+B+Al处理的苗高、MDA、H_(2)O_(2)、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48.02%、24.18%、16.39%、17.16%和17.78%。(2)与CK相比,不同胁迫处理显著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其活性大小均表现为:+B+Al>-B+Al>-B>CK,增幅分别介于17.10%~128.87%、15.19%~152.10%、37.39%~412.11%和44.07%~271.66%之间。(3)杉木叶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荧光、可变荧光、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实际最大量子产额在不同胁迫处理下较CK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分别介于51.06%~59.50%、2.43%~16.71%、7.07%~20.45%、7.80%~29.93%、27.16%~54.07%、2.53%~13.53%、4.66%~12.61%和4.25%~13.77%之间,而且-B+Al处理的降幅显著大于+B+Al处理。可见在铝胁迫下,与缺硼相比,外源加硼处理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H_(2)O_(2)和MDA的积累,减轻H_(2)O_(2)诱导的叶片氧化损伤和光合色素的下降,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和光能利用率,促进碳同化产物合成,从而缓解铝胁迫引起的对生长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铝胁迫 生长 生理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指数施肥对杉木容器育苗基质真菌群落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6
作者 马东旭 王佳琪 +4 位作者 蓝伟立 陈块明 李茂 叶义全 林开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8-396,共9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杉木幼苗基质真菌群落对指数施肥的整体响应特征。【方法】以杉木无性系“洋061”轻型容器育苗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4个浓度梯度的施肥处理(EF1,40 mg/株;EF2,80 mg/株;EF3,120 mg/株;EF4,160 mg/株),对照组不施肥... 【目的】进一步探索杉木幼苗基质真菌群落对指数施肥的整体响应特征。【方法】以杉木无性系“洋061”轻型容器育苗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4个浓度梯度的施肥处理(EF1,40 mg/株;EF2,80 mg/株;EF3,120 mg/株;EF4,160 mg/株),对照组不施肥,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与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技术,研究不同指数施肥梯度对杉木苗基质理化性质、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结果】短期指数施肥对基质对真菌多样性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丰富度指数。粗孢孔目(Trechispor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粪壳目(Sordariales)、Chaetosphaeriales和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分别是伞菌纲、粪壳菌纲、被孢霉纲三大优势真菌纲下的优势种群。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粪壳目、被孢霉目相对丰度。基质真菌营养类型以腐生型为主,木质腐生真菌为优势功能类群,指数施肥后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腐生共生过渡型、植物病原真菌相对丰度显著减少,从枝菌根真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RDA分析结果表明,AP、TK和TN是影响基质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指数施肥显著增加了基质中AP、TN含量,推测指数施肥可能会促进对N、P敏感的真菌类群繁殖,这部分真菌属于腐生营养型与共生营养型,随着施肥量增加,腐生营养性真菌类群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反而抑制了共生营养型真菌类群生长。【结论】指数施肥能有效提高基质养分有效性,调控真菌优势群落结构,增加共生与腐生型真菌比例,降低病菌含量,为杉木幼苗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基质 指数施肥 真菌 功能类群 高通量测序 杉木
下载PDF
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木材性状遗传分析
7
作者 牛慧敏 张振 +3 位作者 邱勇斌 沈汉 徐金良 何贵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揭示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效应,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利用设置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的4×5双因素交叉设计的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测定林,研究8年生杉木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估算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 为揭示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效应,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利用设置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的4×5双因素交叉设计的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测定林,研究8年生杉木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估算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遗传控制方式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树干碳含量在杂交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0.05),含碳率在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父母本配合力分析显示,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碳含量的母本效应均大于父本效应,C25-3母本效应最大,B109-3父本效应最大;杂交组合各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杉木高世代育种工作仍需注重亲本的选配。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碳含量与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按10%的入选率,联合选择出3211和3215两个速生高固碳的杂交组合,单株材积较对照(CK)增加30.91%以上,树干碳含量较CK增加26.95%以上,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弱相关或负相关,筛选出3218和3216两个木材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木材基本密度较CK增加2.1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遗传力 配合力 生长性状 木材基本密度
下载PDF
将乐国有林场杉木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8
作者 孙雅楠 刘亚静 +3 位作者 孙钊 罗蜜 张运根 孙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目的】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其具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对不同时间尺度上杉木径向生长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展开研究,为科学经营研究区杉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径向生长测... 【目的】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其具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对不同时间尺度上杉木径向生长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展开研究,为科学经营研究区杉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径向生长测量仪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杉木进行了为期4年(2017年7月—2021年6月)的连续监测,对其径向生长量进行分析,确定生长季,同时进行偏相关分析及滑动相关分析探究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候因子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1)杉木具有周期性的日径向改变,主要体现在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收缩、第2个阶段是恢复、第3个阶段是增长);杉木径向变化的季节动态经历了低谷期、上升期和稳定期;杉木的径向变化年际间存在差异,但径增长的时间序列和累积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2)拟合并分析杉木累积径向生长曲线可以确定福建将乐杉木的生长季为每年2—9月。(3)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因子,且杉木净增量与降水量具有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温度在适宜杉木径向生长的范围内越高越利于生长,但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均会起抑制作用;滑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时间的变化,相关系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杉木径向生长与相对湿度、降水量、温度等气候因子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杉木的径向变化特征和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更好地规划目标树种的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路径和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径向生长 生长季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与实生苗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研究
9
作者 陈奎 刘衡 +1 位作者 王钟 秦武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为揭示杉木无性系与实生苗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差异,以26年生杉木无性系和实生苗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圆周方位(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定,考察木材强度品质系数,综合评定杉木无性系和实生苗木材的材质... 为揭示杉木无性系与实生苗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差异,以26年生杉木无性系和实生苗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圆周方位(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定,考察木材强度品质系数,综合评定杉木无性系和实生苗木材的材质等级。结果表明:除冲击韧性外,杉木无性系木材的密度、干缩率、差异干缩、湿胀率(全干−气干)、硬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横纹抗压强度均高于实生苗木材;圆周方位对杉木无性系与实生苗木材物理力学强度影响不显著;树高对杉木无性系木材气干密度、吸水率,实生苗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吸水率、横纹抗压强度、硬度影响极显著,对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全干密度、体积湿胀率,实生苗木材全干密度、体积湿胀率影响显著,对2种木材其他物理力学强度影响不显著;2种木材的气干密度、端面硬度、横纹抗压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随树高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除干缩性外,2种木材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在国产材中属低等级;2种杉木木材综合品质系数较高,均为高等级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实生苗 木材 力学性能 差异
下载PDF
铁心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10
作者 巩亚梅 谢功良 +1 位作者 刘森 朱宁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目的】杉木是南方生长最快的主要树种之一,而铁心杉是心材比例高、具有防腐的特殊性质的杉木新品种,但其野生种群分布范围窄。研究铁心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可以为铁心杉种群的恢复以及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湖南... 【目的】杉木是南方生长最快的主要树种之一,而铁心杉是心材比例高、具有防腐的特殊性质的杉木新品种,但其野生种群分布范围窄。研究铁心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可以为铁心杉种群的恢复以及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溪乡的铁心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以胸径代替龄级,制作年龄结构图;以静态生命表制作存活、死亡和消失率曲线;以生存函数估计值制作生存函数曲线;计算了种群动态变化指数;预测了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结果】1)铁心杉种群的龄级结构属于不规则金字塔形,种群有一定的更新能力,第Ⅰ龄级储备丰富,但幼龄阶段死亡率高,铁心杉种群存活曲线趋Deevey-Ⅲ型;2)铁心杉种群在整个龄级中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走向一致,在第XIII龄级出现最大值,而第Ⅰ龄级次之,因此铁心杉种群的更新和结构受到了空间资源的限制;3)经过生存分析,发现铁心杉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差,在早期阶段会出现剧烈的下降,中期保持稳定,后期则会出现衰退;4)时间序列分析显示,整个铁心杉种群向中、高龄级集中,低龄的缺失会导致种群衰退。【结论】应尽快确定铁心杉的生态学地位,并采取就地保护以确保种群的更新;同时建议通过组织培养、引种栽培来保护铁心杉种质资源,扩大其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心杉 种群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动态指数
下载PDF
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对套种黄精和白及的响应
11
作者 叶丽敏 叶子豪 +2 位作者 周肄智 陈郑璐 许元科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白及Bletilla striata等中药材是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套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尚不明确。以浙西南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白及4年后和未套种原生态(CK)林...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白及Bletilla striata等中药材是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套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尚不明确。以浙西南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白及4年后和未套种原生态(CK)林地为对象,通过标准地法研究林下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组成、种类、数量。结果表明:套种多花黄精和白及4年后,杉木林下草本植物种类显著增加了17.4%~26.1%(P<0.05),而藤本植物种类显著减少了33.3%(P<0.05);物种优势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Pielou的变化表现为草本植物显著提高了26.4%~36.1%(P<0.05),而藤本植物则显著下降了29.0%~39.3%(P<0.05);林下灌木植物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对套种的响应不明显;套种后,林下木质型灌木、藤本和株型较高的植物种类减少,而株型较小的植物种类增加。今后需建立长期定位监测,以掌握套种中药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为林下种植的效益评估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套种 多花黄精 白及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柳州市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技术简介
12
作者 黎庆华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278-280,284,共4页
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是提高林地生产效率、解决单一树种连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实现林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杉木与枫香种间关系协调,混交造林可提高两者的生长量,增加林分蓄积量。为提高杉木种植效益,以广西柳州市为例,重点从造林... 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是提高林地生产效率、解决单一树种连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实现林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杉木与枫香种间关系协调,混交造林可提高两者的生长量,增加林分蓄积量。为提高杉木种植效益,以广西柳州市为例,重点从造林地选择、林地整理、良种壮苗选择、定植、混交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技术要点,并总结了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枫香 混交林 造林技术 广西柳州市
下载PDF
安龙县杉木育苗及造林技术
13
作者 杨钟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200-202,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逐渐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大力开展营造林工程,其中以杉木造林为主。为提高杉木造林质量和效益,从采种、种子处理、苗圃地选择、精细整地、播种等方面总结杉木育苗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逐渐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大力开展营造林工程,其中以杉木造林为主。为提高杉木造林质量和效益,从采种、种子处理、苗圃地选择、精细整地、播种等方面总结杉木育苗技术,从林地选择、林地清理、整地、苗木选择、定植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杉木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育苗 造林技术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
下载PDF
天峨县林朵林场杉木良种基地高效管理措施
14
作者 廖婉 《南方农业》 2024年第6期197-199,共3页
杉木良种基地是专为培育、保存和繁殖优良杉木种质资源而建立的林业设施,对其进行高效管理对于保障杉木种质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杉木良种基地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 杉木良种基地是专为培育、保存和繁殖优良杉木种质资源而建立的林业设施,对其进行高效管理对于保障杉木种质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杉木良种基地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自治区杉木良种基地为例,简单介绍了杉木良种基地的基本概况,并深入探讨了杉木良种基地的高效管理措施,包括杉木种子园高效管理措施和杉木基因库高效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良种基地 高效管理措施 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
下载PDF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
15
作者 苏比·热西塔洪 阮颖超 +3 位作者 何宗明 范少辉 翁贤权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为研究1代杉木林采伐后采用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更新的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20地位指数级的29年生杉木林(起源于本地普通杉木种子)中设置固定试验地,采伐后采用5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和2代杉木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营造2代... 为研究1代杉木林采伐后采用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更新的2代26年生杉木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20地位指数级的29年生杉木林(起源于本地普通杉木种子)中设置固定试验地,采伐后采用5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和2代杉木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营造2代杉木试验林,研究造林后26 a 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代26年生杉木林平均蓄积量为666.312 m^(3)·hm^(-2),平均出材量为536.805 m^(3)·hm^(-2),年平均蓄积增长量为25.627 m^(3)·hm^(-2)·a^(-1)。不同处理的蓄积量和总材种出材量排序均为: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BL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BL3)>炼山处理(SB)>全树收获处理(BL1)>移除采伐剩余物处理(BL0),5种不同处理的大径材出材量均在65.52%以上,不同处理间蓄积量和出材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的2代26年生杉木林并没有出现前人报道的连栽生产力下降的情况,且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之间的生产力也无显著差异。采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适地适树(杉木造林选择20以上地位指数级的林地)和采用经遗传改良的苗木造林是缓解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维持杉木大径级无节材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采伐剩余物处理 多代连栽 生产力
下载PDF
杉木第3代种子园无性系种实性状及冠幅性状变异研究
16
作者 陈亚斌 《江西科学》 2024年第2期252-256,331,共6页
为评估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建园成效,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90个无性系的种实性状开展变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建园材料的表型性状间变异明显,变异幅度呈现以下趋势:出籽量>出籽率>单株球果鲜重>千粒重>冠... 为评估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建园成效,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90个无性系的种实性状开展变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建园材料的表型性状间变异明显,变异幅度呈现以下趋势:出籽量>出籽率>单株球果鲜重>千粒重>冠幅,且各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冠幅及单株球果鲜重在不同无性系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初选20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球果鲜重、出籽量、出籽率、千粒重和冠幅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4.33%、38.13%、26.15%、10.47%和9.88%。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杉木3代不同建园材料的种实性状遗传变异丰富,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材料基础;后续可实施育种精细选育并加强建园经营管理;此外,应对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一步开展测定评估,以此为下一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建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3代种子园 种实性状 变异规律 千粒重
下载PDF
林业生产中的杉木种植技术探析
17
作者 杨瑛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杉木属于经济树种,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在林业生产中,人们对杉木种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种植杉木还能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保证杉木的健康生长,充分发挥杉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就需要合理应用杉木种植技... 杉木属于经济树种,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在林业生产中,人们对杉木种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种植杉木还能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保证杉木的健康生长,充分发挥杉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就需要合理应用杉木种植技术,为杉木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于此,该文分析了杉木的作用与优势,并对林业生产中的杉木种植技术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产 杉木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肥水管理
下载PDF
速生杉木的种植与管理对策研究
18
作者 黄志妙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杉木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在板材、门窗制造与桥梁建筑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杉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该文将基于此,尝试阐述速生杉木的生物学特性,分析杉木种植过程中涉及的育苗整地、播种密植、施肥作业等... 杉木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在板材、门窗制造与桥梁建筑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杉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该文将基于此,尝试阐述速生杉木的生物学特性,分析杉木种植过程中涉及的育苗整地、播种密植、施肥作业等种植技术,探讨修枝间伐、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对策。希望可以提升杉木的生长质量与生长速度,从而实现速生丰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杉木 杉木种植 杉木管理 管理对策
下载PDF
杉木大径材培育效果试验与分析
19
作者 曾亿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159-0162,共4页
洞口县国有林场针对杉木大径材,通过对其实施不同培育方式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育效果监测,通过所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建模处理,由计算机系统分析测量方差,得出以下试验结论:(1)间伐抚育模式明显促进单株的立木蓄积以及立木胸径生长;(2)施加肥... 洞口县国有林场针对杉木大径材,通过对其实施不同培育方式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育效果监测,通过所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建模处理,由计算机系统分析测量方差,得出以下试验结论:(1)间伐抚育模式明显促进单株的立木蓄积以及立木胸径生长;(2)施加肥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单株立木蓄积以及立木胸径生长,但达到的效果并不明显;(3)培育杉木大径材的过程中,应在保障间伐抚育及时落实的前提下,辅助必要的施肥举措;(4)杉木大径材培育的主伐适宜密度如下:18指数级每公顷栽植1005~1382株;20指数级每公顷栽植959~1319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径材 杉木 培育 试验
下载PDF
浅析杉木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
20
作者 邓敏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4期103-105,共3页
杉木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提高林木资源的品质和产量、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杉木的种植条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适宜杉木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此基... 杉木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提高林木资源的品质和产量、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杉木的种植条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适宜杉木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选种过程、育种方法、土地准备和整地等方面探讨了杉木良种选育技术,并进一步分析了杉木高效繁育技术,旨在为杉木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良种选育 繁育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