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香榧对高温的生理响应及其耐热性评价
1
作者 张钰林 刘亚敏 +2 位作者 刘玉民 贾朋聚 朱娅婷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为探明不同品种香榧对高温的生理响应,筛选出耐热性较强的香榧品种,以引种到重庆的3个香榧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高温下不同品种香榧叶片的光合参数、相对含水率(RWC)、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 为探明不同品种香榧对高温的生理响应,筛选出耐热性较强的香榧品种,以引种到重庆的3个香榧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高温下不同品种香榧叶片的光合参数、相对含水率(RWC)、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香榧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香榧在高温下的光合能力不同,其中‘东榧2号’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补偿点(L_(CP))、光饱和点(L_(SP))、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_(max))、磷酸丙糖利用率(R_(tpu))、叶片光合色素和氮含量较高,在夏季光合效率和碳同化能力较强,而‘东榧1号’的光合作用最差。不同品种香榧响应高温的生理路径不同,高温下‘东榧2号’的RWC、脯氨酸含量、CAT活性均最高,REC、MDA含量最低;‘象牙榧’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最高;‘东榧1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耐热强度为:‘东榧2号’>‘象牙榧’>‘东榧1号’。‘东榧2号’在夏季高温下的光合适应性和碳固定能力更强,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较高,耐热性较好,在重庆等夏季高温区域具有较好的培育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高温 生理特性 耐热性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肥对香榧幼苗叶片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振生 李爱华 +4 位作者 杜拾平 黄培耕 许秀环 宁博林 李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后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幼苗叶片代谢组的影响,探究亚硒酸钠喷施后香榧叶片次生代谢物的累积情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苗龄2年的香榧幼苗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浓度为100μg·L^(-1... [目的]分析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后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幼苗叶片代谢组的影响,探究亚硒酸钠喷施后香榧叶片次生代谢物的累积情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苗龄2年的香榧幼苗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浓度为100μg·L^(-1))2次,间隔15 d。第二次喷施后15 d,采取1年生叶片进行代谢组分析,以色谱-质谱研究香榧幼苗叶片代谢物差异。[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有90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69种显著变化(27种显著上调,42种显著下调)。在负离子模式下,出现43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种显著变化(11种显著上调,32种显著下调)。对人体有益的一些次生代谢物显著增加,如车前苷(2.827倍)、川芎内酯(2.524倍)、6-唾液乳糖(2.021倍)、阿齐沙坦(1.931倍)。[结论]香榧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有利于促进对人体有益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在叶片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硒肥 代谢组 生物强化
下载PDF
榧树属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长乐 杨建欣 +3 位作者 桂晴 龚买玉 周龙飞 刘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榧树属为红豆杉科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全面认识该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对于研究植物区系、分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榧树属种质资源与地理分布、起源与系统演化、分类、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栽培... 榧树属为红豆杉科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全面认识该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对于研究植物区系、分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榧树属种质资源与地理分布、起源与系统演化、分类、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栽培与繁殖、植物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目前对榧树属植物的分类尚未达成共识,地理分布、生境特征、资源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2)属内大多数物种的起源和系统演化、生物地理格局及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已初具成效,但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3)群落结构特征、遗传多样性、繁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只见零星报道;4)关于生化成分的研究仅见于属内少数物种。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榧树属植物资源,根据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未来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全面探究榧树属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机制等,进一步明确地理分布格局、濒危机理和系统演化路径,理清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重点关注引种栽培与种质创新,充分发掘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榧树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属 植物资源 分类 演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福建地区红豆树在黄山地区引种表现及适应性评价
4
作者 崔珺 周佳佳 潘健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探讨红豆树的引种表现,了解红豆树对引种地的适应性。以在黄山引种的福建3个采种地红豆树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叶片表型性状及叶片养分元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引种的红豆树在高径比(HDR)、叶形指数(LI)、叶片干物质量(LDMC)... 为探讨红豆树的引种表现,了解红豆树对引种地的适应性。以在黄山引种的福建3个采种地红豆树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叶片表型性状及叶片养分元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引种的红豆树在高径比(HDR)、叶形指数(LI)、叶片干物质量(LDMC)、叶片氮含量(N)和叶片碳氮比(C/N)5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定,引自福建南平的红豆树适应性最好,适合作为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引种 表现 适应性
下载PDF
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资源及其保护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先容 张薇 +3 位作者 何兴金 周颂东 余岩 汪建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6,共5页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标本采集记录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巴山榧树地理分布较广,间断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肃等...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标本采集记录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巴山榧树地理分布较广,间断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肃等海拔在800~2 700 m的亚热带山区,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及沟谷地带,湖北省为巴山榧树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巴山榧树种群数量较多,但各种群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小,开花结实率低,幼苗极少,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差。应加强巴山榧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资源 地理分布 生境 保护策略
下载PDF
高校校园不同功能区桂花功能性状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崔珺 窦慧慧 +2 位作者 贾冰冰 豆连威 程馨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为探究高校校园不同功能区环境因子对桂花功能性状的影响,同时为校园植物栽培、应用与景观提升提供研究基础。以黄山学院6个功能区桂花的叶片和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桂花叶片和种子功能... 为探究高校校园不同功能区环境因子对桂花功能性状的影响,同时为校园植物栽培、应用与景观提升提供研究基础。以黄山学院6个功能区桂花的叶片和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桂花叶片和种子功能性状差异显著。桂花叶片干物质量变异系数小于10%。土壤EC值与比叶面积、种子纵径、种子干重及种子千粒重呈负相关。土壤温度与种子纵径、种子干重、种子体积指数及千粒重呈负相关。桂花叶片比叶面积和叶片干物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不同功能区桂花功能性状具有多样性,且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功能区 桂花 功能性状 环境
下载PDF
巴山榧树及近缘种的psbA-trnH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先容 尚进 +2 位作者 陈发波 宋晓宏 江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的叶绿体psb A-trn H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 Bank搜索并下载巴山榧树近缘种的psb A-trn H序列,运用Clustal X和MEGA 4.1软件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间的遗...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的叶绿体psb A-trn H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 Bank搜索并下载巴山榧树近缘种的psb A-trn H序列,运用Clustal X和MEGA 4.1软件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巴山榧树与云南榧、日本榧树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长叶榧、榧树、加州榧和佛罗里达榧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巴山榧树分子谱系地理学及榧树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地理种群 近缘种 psbA-trnH序列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我国榧树研究文献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戴文圣 黎章矩 +4 位作者 曹福亮 程晓建 喻卫武 符庆功 DAI Wen-shengm, LI Zhang-ju2, CAO Fu-liangI, CHENG Xiao-jian2, YU Wei-wu2, FU Qing-gong2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7,共7页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1994-200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的榧树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榧树研究的年代分布、地区分布、活跃作者群和主题类型分布,在榧树研究文献中,基础研究占总文献量...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1994-200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的榧树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榧树研究的年代分布、地区分布、活跃作者群和主题类型分布,在榧树研究文献中,基础研究占总文献量的27.17%,栽培研究占27.17%,科普宣传占17.39%,专题综述占10.87%,资源调查占9.78%,病虫害防治研究占6.52%,加工工艺占1.09%。浙江的榧树研究文献接近60%,是榧树研究的重点地区;安徽、湖南、广东等地的榧树研究成效也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香榧 文献计量学 文献分布 中国
下载PDF
巴山榧树种子特性与幼苗生长规律 被引量:10
9
作者 江波 周先容 +4 位作者 龚练 秦明一 盛亚莉 郑永红 李枝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8,共5页
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巴山榧树3个地理种群种子形态特征、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巴山榧树种子形态特征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重庆南川种群种子变异较大,甘肃武都种群相对较小;3个种群种子大小顺... 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巴山榧树3个地理种群种子形态特征、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巴山榧树种子形态特征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重庆南川种群种子变异较大,甘肃武都种群相对较小;3个种群种子大小顺序表现为,甘肃武都>四川万源>重庆南川,长度、宽度和重量在种群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长宽比在重庆南川种群和甘肃武都种群间差异显著,重庆南川种群种子在形状上趋向椭圆形,甘肃武都种群种子则更趋圆球形。巴山榧树种子具有休眠现象,萌发率较低;1年生幼苗苗高呈"S"型曲线增长;3个种群种子萌发率、幼苗苗高与种子大小顺序表现一致,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影响。应加强巴山榧树的保护和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种子特性 育苗试验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榧树的地理分布与资源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易官美 邱迎君 +2 位作者 李晓花 赵明水 谢连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200-8202,共3页
[目的]调查榧树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现状,为榧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走访和实地调查结果,对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等10个榧树居群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榧树的分布范围相对狭窄,呈零星或零星小片... [目的]调查榧树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现状,为榧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走访和实地调查结果,对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等10个榧树居群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榧树的分布范围相对狭窄,呈零星或零星小片分布于武夷山、黄山、天目山和会稽山等四大山系的丘陵至中山地带。该种正面临分布区的缩小和居群规模的下降,部分居群甚至面临生存的威胁。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榧树生存的重要原因:大规模砍伐导致榧树的性别比例偏雌;幼苗盗挖和高接换种导致榧树自然更新不良;粗放的栽培管理导致古榧树生存堪忧。[结论]各地应加强科学保护和栽培管理力度,保证榧树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地理分布 资源现状 致危因素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长叶榧树繁育栽培试验研究
11
作者 熊宇 陈振武 孔亭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8期19-21,共3页
根据长叶榧树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长叶榧树有性和无性繁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香榧作为砧木嫁接的无性繁殖方式可行,成活率高达74%;种子育苗不同基质对其发芽率影响较大。试验使用泥炭+珍珠岩、纯泥炭、河沙、黄泥、腐殖土、园土作... 根据长叶榧树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长叶榧树有性和无性繁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香榧作为砧木嫁接的无性繁殖方式可行,成活率高达74%;种子育苗不同基质对其发芽率影响较大。试验使用泥炭+珍珠岩、纯泥炭、河沙、黄泥、腐殖土、园土作为基质进行育苗,用泥炭+珍珠岩作为基质育苗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发芽率可达52.67%;在考虑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使用河沙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发芽率为43.33%,均为可行方案。研究成果有望为恢复长叶榧树野外种群数量回升提供有效保障,同时为珍稀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榧树 繁育试验 种群保护 发芽率 成活率
下载PDF
香榧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34
12
作者 程晓建 黎章矩 陈建新 《江苏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香榧是榧树中的优良品种,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干果树种,不但栽培价值高,而且生态景观效益好。为促进香榧在浙江省的快速发展,着重分析了浙江省发展香榧的意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香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 香榧是榧树中的优良品种,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干果树种,不但栽培价值高,而且生态景观效益好。为促进香榧在浙江省的快速发展,着重分析了浙江省发展香榧的意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香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重点抓好扩大栽培与资源增殖、抓好种苗培育、加强幼林管理、加强香榧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加快实生榧树的开发与利用等产业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榧树 产业化 资源
下载PDF
香榧性别的早期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少甫 王雅琴 +3 位作者 赵治芬 任钦良 郭钦标 顾炳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7-132,共6页
1987~1989年间,作者对香榧核型进行了研究,据取自浙江诸暨、富阳两地的香榧茎(根)尖材料的核型分析结果,建立了香榧雌雄株该型模式,分别为: 雌:K(2n)=22=21X_m(2SAT)+1Y_m 雄:K(2n)=22=22X_m(2SAT) 根据上述模式对诸暨、富阳两地的131... 1987~1989年间,作者对香榧核型进行了研究,据取自浙江诸暨、富阳两地的香榧茎(根)尖材料的核型分析结果,建立了香榧雌雄株该型模式,分别为: 雌:K(2n)=22=21X_m(2SAT)+1Y_m 雄:K(2n)=22=22X_m(2SAT) 根据上述模式对诸暨、富阳两地的131株香榧实生苗作了性别测定,结果有89株为雌性,42株为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染色体 核型 性别 早期鉴定
下载PDF
柳河县近20年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大伟 付世萃 +5 位作者 韩姣 杨帆 孙悦 周旭昌 刘颖 包广道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117-121,共5页
以吉林省柳河县1995年、2004年和2015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应用Arcgis 9.3和Fragstats 3.3软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多种景观格局指数以及面积转移矩阵方法对柳河县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 以吉林省柳河县1995年、2004年和2015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应用Arcgis 9.3和Fragstats 3.3软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多种景观格局指数以及面积转移矩阵方法对柳河县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河县有林地和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优势景观,且多以规则较大斑块分布。灌木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且呈碎小斑块零星分布。景观面积转移主要表现在耕地、有林地的增多转化与湿地向有林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的减少转化。1995-2015年,研究区景观破碎化和分离程度明显下降,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性指数都经历了小幅度上升而后大幅度下降的变化,表明作为优势景观的有林地与耕地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加大,研究区丰富程度和复杂程度减少,异质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变化分析 柳河县
下载PDF
浙江省桐庐县长叶榧居群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建辉 金则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2-728,共7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森林公园的6个长叶榧(Torreya jackii)亚居群进行分析,阐明长叶榧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结构。12个引物对6个长叶榧亚居群的12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9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87个,总多态位点...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森林公园的6个长叶榧(Torreya jackii)亚居群进行分析,阐明长叶榧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结构。12个引物对6个长叶榧亚居群的12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9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87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4.85%,平均为29.21%。长叶榧总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66 3,平均为0.119 9;总Nei指数(h)为0.1035,平均为0.075 5。P、I、h均表明长叶榧总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亚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21.45%的变异存在于亚居群间,78.55%的变异存在于亚居群内。长叶榧亚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70 5,基因流为1.347 8。6个长叶榧亚居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37 0,根据亚居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为生境相似的亚居群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榧 ISSR 亚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施加硒肥条件下的印度梨形孢接种对香榧幼苗根系发育、气体交换及其叶片硒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爱华 许秀环 +2 位作者 李金柱 蒲尧 吴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735-740,共6页
近些年来香榧果实在干果市场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何提高其果实产量,促进其果实品质尤其微量元素的强化是当前香榧栽培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微量元素硒是硒蛋白必需的元素,它与多种人体疾病有关。采用盆栽的方式,施加矿物硒粉,并对香榧... 近些年来香榧果实在干果市场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何提高其果实产量,促进其果实品质尤其微量元素的强化是当前香榧栽培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微量元素硒是硒蛋白必需的元素,它与多种人体疾病有关。采用盆栽的方式,施加矿物硒粉,并对香榧幼苗接种根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可以侵染香榧幼苗的根系(侵染率为22.34%),并使其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以及二级根上一级根的数量,分别增加12.69%、16.26%、20.81%和10.93%,但对其特定根长和根组织密度没有显著影响。香榧幼苗接种印度梨形孢可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蒸腾速率,分别增加92.92%、6.16倍、47.67%和2.36倍,同时显著提高光能利用效率(88.62%)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84.28%)。接种显著地促进了香榧幼苗总生物量的累积(36.94%)以及叶片总硒含量(1.68倍)。基于印度梨形孢可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的特性,该根内生真菌可以用香榧硒的生物强化,以提高香榧果实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印度梨形孢 生物强化
原文传递
香榧花粉直感现象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爱华 向珊珊 +4 位作者 赵剑平 李坤位 郑怀 李金柱 徐楠林 《农学学报》 2022年第4期54-56,66,共4页
为寻找湖北省香榧生产中适合的花粉,开展香榧花粉直感现象研究,探讨湖北榧树花粉的利用价值。试验以香榧结果母树为母本(A),选用浙江嵊州木榧(B)和湖北通山榧树(C)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检测比较2种父本来源组合的果实形态指标、经济指... 为寻找湖北省香榧生产中适合的花粉,开展香榧花粉直感现象研究,探讨湖北榧树花粉的利用价值。试验以香榧结果母树为母本(A),选用浙江嵊州木榧(B)和湖北通山榧树(C)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检测比较2种父本来源组合的果实形态指标、经济指标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嵊州花粉和通山花粉对榧籽大小和榧核形状表现出花粉直感现象;对榧籽单籽重、单核重和出仁率等经济指标,对榧籽含油量、蛋白质、维生素E和脂肪酸等主要营养成分没有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说明通山花粉可以在香榧生产中应用,通山榧树雄株资源有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花粉直感 雌雄异株 授粉 榧籽
下载PDF
浙江省野生长叶榧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昌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2-432,450,共2页
论述了我国特有珍贵树种长叶榧在浙江省的自然分布、种群数量、生长环境、生物学特性及保护价值等 ,提出了具体保护对策。
关键词 长叶榧 资源 现状 保护对策 浙江省
下载PDF
巴山榧树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波 宋航 +3 位作者 周先容 梁沙 姚玲玲 游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80,共7页
以2年生巴山榧树幼苗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了巴山榧树根、茎、叶的解剖结构,以期为巴山榧树的深入研究与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年生巴山榧树幼苗根的结构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以2年生巴山榧树幼苗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了巴山榧树根、茎、叶的解剖结构,以期为巴山榧树的深入研究与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年生巴山榧树幼苗根的结构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内无髓部和树脂道;次生韧皮部中无石细胞。茎的结构由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初生木质部和髓组成;木质部中无树脂道,有少量木薄壁组织细胞;木射线单列。叶片结构由上下表皮、叶肉组织和叶脉组成;表皮细胞壁显著增厚,具角质层;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下表皮气孔带区域具有分叉的角质钉;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中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维管束1条,在维管束的远轴面内生树脂道1个,泌脂细胞2~3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不同树龄香榧叶片与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亚群 胡德胜 柏明娥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以浙江省诸暨市20、100和500 a树龄的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香榧叶片和土壤全碳(C)、全氮(N)、全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树龄香榧叶片C、N、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37.38、23.16和... 以浙江省诸暨市20、100和500 a树龄的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香榧叶片和土壤全碳(C)、全氮(N)、全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树龄香榧叶片C、N、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37.38、23.16和2.25 g·kg^(-1),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19.18、197.73、10.37,叶片C含量和C∶N随树龄的增加先上升后又有所下降,叶片N含量和N∶P随树龄的增加先下降后又有所上升,叶片P含量和C∶P基本保持稳定,不同树龄香榧叶片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树龄香榧土壤C、N、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66、3.02和3.12 g·kg^(-1),土壤C、N、P含量随树龄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C∶N、C∶P、N∶P平均值分别为9.42、9.96、1.06,不同树龄土壤C∶N基本保持稳定,而C∶P、N∶P均随树龄的增加而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榧叶片N含量与C∶N、叶片P含量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C含量与土壤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P含量与土壤N∶P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C、N、P含量与土壤C、N、P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C∶N与叶片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C∶N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香榧叶片和土壤中的N、P含量均高于我国土壤N、P含量的平均水平,相较N、P而言,由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矿化速率高,不利于C的积累,建议在对香榧的养分管理中应以增施有机碳肥为主,尤其是新造香榧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树龄 叶片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