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配施氮素对Cd胁迫下泡桐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
1
作者 朱秀红 樊博 +4 位作者 杨会焕 张龙冲 于宏 黄丽 茹广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目的】探究生物配施氮素对Cd胁迫下泡桐幼苗形态特征、根系形态、抗氧化性、光合特性及Cd积累、富集及转运的影响。【方法】以‘泡桐1201’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组培和水培结合试验,通过生物炭和氮素单一处理,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测定... 【目的】探究生物配施氮素对Cd胁迫下泡桐幼苗形态特征、根系形态、抗氧化性、光合特性及Cd积累、富集及转运的影响。【方法】以‘泡桐1201’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组培和水培结合试验,通过生物炭和氮素单一处理,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测定幼苗的生长指标、根系参数、光合气体参数、抗氧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Cd积累量、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结果】①Cd胁迫下,施加生物炭和氮素可以显著增加泡桐‘幼苗株高、生物量及根系参数,两者交互处理效果最佳;②泡桐幼苗叶片和根系SOD、CAT活性增加,MDA活性降低。POD活性在两者单施处理下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两者交互处理下随浓度的增大略有回升;③生物炭和氮素单施或配施,泡桐幼苗叶片Chla、Chlb、Chl(a+b)显著增加,Chl(a/b)无显著变化;泡桐幼苗叶片光合气体参数(P_(n)、T_(r)、C_(i)、G_(s))升高,单一生物炭处理下WUE最高,Ls值显著降低,叶片光合作用增强;④泡桐幼苗Cd含量减小,富集系数降低,转运系数及Cd积累量增大;⑤对泡桐幼苗叶片幼苗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及PCA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整体促进效果为生物炭配施氮素>生物炭>氮素。【结论】施加生物炭和氮素可提高泡桐幼苗光合能力,减少对Cd的吸收,缓解Cd毒害,进而增大生物量,促进各器官Cd积累量,以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CD污染 生物炭 氮素 Cd积累量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泡桐属植物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阳 冯延芝 +5 位作者 杨超伟 王保平 乔杰 殷世雨 周海江 李芳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WGRS)开发的SNP标记,对泡桐属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解析,为揭示泡桐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进行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泡桐属11个桐种的典型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评估数据质量;以...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WGRS)开发的SNP标记,对泡桐属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解析,为揭示泡桐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进行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泡桐属11个桐种的典型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评估数据质量;以白花泡桐基因组为参考,获得高质量SNP位点,并进一步通过VCF2Dis、MEGA11和fast STRUCTURE等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系统发育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采用cluster Profiler包对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通过WGRS技术对泡桐属11个桐种的典型株进行测序,11份材料比对至白花泡桐参考基因组的平均比对率为81.87%,通过有效过滤筛选后获得7 492 966个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估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0.59,毛泡桐与白花泡桐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59,宜昌泡桐与山明泡桐,鄂川泡桐与山明泡桐的遗传距离最小,均为0.15。PCA、系统发育树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均将泡桐属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毛泡桐;类群Ⅱ包括川泡桐和台湾泡桐;类群Ⅲ包括白花泡桐、楸叶泡桐、山明泡桐、鄂川泡桐、宜昌泡桐、华东泡桐、建始泡桐和兰考泡桐。高突变率基因被富集到细胞壁代谢、花粉代谢、次生代谢物代谢和形态建成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结论】利用WGRS技术挖掘覆盖全基因组的SNP标记可以有效地对泡桐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及遗传结构进行解析,为泡桐属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和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属 全基因组重测序 SNP 种质资源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白花泡桐幼苗根、叶形态特征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豪杰 侯月爽 +4 位作者 陈静 曹静静 赵振利 范国强 孔德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84-793,共10页
【目的】探究白花泡桐幼苗根、叶形态特征和生理过程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其干旱适应策略,为泡桐的抗旱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白花泡桐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3个水分梯度处理,研究干旱胁迫... 【目的】探究白花泡桐幼苗根、叶形态特征和生理过程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其干旱适应策略,为泡桐的抗旱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白花泡桐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3个水分梯度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白花泡桐幼苗的根、叶形态特征和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1)干旱胁迫下白花泡桐幼苗叶片厚度减小、比叶面积和组织密度增加,根系直径减小、比根长和组织密度增加。(2)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白花泡桐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活性,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白花泡桐幼苗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不变,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增加。(3)中度干旱胁迫时,白花泡桐幼苗细根呼吸速率和分泌速率同时增加,重度干旱胁迫时,细根呼吸速率持续上升,分泌速率有所降低。【结论】干旱胁迫造成白花泡桐幼苗叶片光合能力降低,比叶面积增加。中度干旱时的根更细、比根长更长,具有更高的呼吸和分泌速率,干旱程度继续增加后,根呼吸速率增加,根分泌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干旱胁迫 形态策略 光响应曲线 根系呼吸 根系分泌
下载PDF
基于HS-SPME和GC-MS联用技术测定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
4
作者 冯延芝 杨超伟 +3 位作者 王保平 乔杰 周海江 赵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163-1171,共9页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天然杂种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种间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天然杂种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种间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种泡桐花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12种萜类、8种醇类、7种酯类、3种酚类、6种醛类、2种木脂素、2种苯类、2种酮类、2种烷烃和1种醚类共10类物质;5个泡桐种共有挥发性组分7种,包括1种萜类、2种醇类、1种酯类、2种酚类、1种酮类,且其特有物质分别为9、1、4、3、0种;5个泡桐种均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且醇类化合物中均以1-辛烯-3-醇和3-辛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楸叶泡桐和毛泡桐相似性较高,而白花泡桐与其他种泡桐相似性均较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之和为70.7%,PC1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酯类、烷烃、萜类、醚类、酮类、醇类和苯类,PC2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酚类、醇类、醛类、酮类、醚类、苯类和木脂素;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1-辛烯-3-醇、1,2,4-三甲氧基苯和顺式茴香烯等11种标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可为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的精准评价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不同种类 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山乌桕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5
作者 胡衍平 刘卫东 +6 位作者 庞文胜 张珉 刘敏婕 吴其军 黄明军 张雕 李党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72,共11页
【目的】探讨山乌桕幼苗在水分胁迫下的响应机理,研究不同水分梯度对山乌桕幼苗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为山乌桕苗期水分管控和优质树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 cm高的山乌桕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田间... 【目的】探讨山乌桕幼苗在水分胁迫下的响应机理,研究不同水分梯度对山乌桕幼苗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为山乌桕苗期水分管控和优质树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 cm高的山乌桕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田间持水量的70%±5%)、干旱胁迫(SD)(田间持水量的40%±5%)、淹水胁迫(SF)(水面没过盆栽苗土面2cm)共3个土壤水分梯度,测定其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等生理指标,并运用相关性、主成分以及隶属函数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材料抗旱耐淹能力大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水分胁迫对山乌桕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生长指标增长量变化从高至低依次为SF>CK>SD,根冠比从高至低依次为SF>SD>CK,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在生理方面,幼苗在胁迫21 d后,胁迫组内的POD、SOD活性的清除能力降低不足抵御活性氧带来的伤害,使MDA含量增速加快,最大变化幅度达到35.02%;在胁迫28 d时,SF组内Pro发挥的调节能力达到最强;试验前后(IAA+GA3+ZR)总含量小于ABA含量,胁迫组内IAA/ABA、GA3/ABA、ZR/ABA的比值均低于CK水平,而IAA/GA3、IAA/ZR、GA3/ZR的比值高于CK水平,内源激素各含量间的平衡以及比例分配影响自身生长;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山乌桕幼苗的抗涝性大于抗旱性。【结论】山乌桕幼苗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特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以及内源激素含量比例分配来减轻水分胁迫带来的伤害,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发育,表明山乌桕具有一定的抗旱和抗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乌桕 水分胁迫 田间持水量 生长 生理生化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一种速生抗性泡桐苗的组培繁育及种植环境监测
6
作者 黄蕊 覃国乐 +2 位作者 黄金艳 唐秀楠 刘彩梅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6期248-251,共4页
研究以白花泡桐根萌嫩芽为外植体,对消毒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合适的外植体灭菌方式为酒精消毒10 s+0.1%氯化汞溶液消毒20 min,初代培养基是6-BA(6-苄氨基嘌呤)0.8 mg·L^(-1)+NAA(萘乙酸)0.25 mg&#... 研究以白花泡桐根萌嫩芽为外植体,对消毒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合适的外植体灭菌方式为酒精消毒10 s+0.1%氯化汞溶液消毒20 min,初代培养基是6-BA(6-苄氨基嘌呤)0.8 mg·L^(-1)+NAA(萘乙酸)0.25 mg·L^(-1)+TDZ(噻苯隆)0.1 mg·L^(-1),继代培养基是MS+6-BA0.5 mg·L^(-1)+NAA0.08 mg·L^(-1)+TDZ0.02 mg·L^(-1),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吲哚-3-丁酸)0.75 mg·L^(-1)+NAA0.8 mg·L^(-1)+活性炭0.1g·L^(-1)+氯化胆碱0.05 mg·L^(-1)。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对泡桐种植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泡桐对CO2和粉尘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有效降低了土壤的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抗性 泡桐组培苗 种植 环境监测
下载PDF
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震 何松林 +2 位作者 王艳梅 李广涛 蒋建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②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发育成了冬休眠芽 ,能够抵御冬季寒冷而越冬 ,并利用冬季低温信号解除其休眠 ,使冬芽萌发可能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扩大 ;③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在春季可以同时萌发 ,但侧芽 3萌发率稍高些 ,而侧芽 5难于萌发 ;④在 2 5℃下上部侧芽的萌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部侧芽的萌发 ,但 15℃下不存在上部侧芽萌发抑制下部侧芽萌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顶侧芽 休眠 发育 温度特性 人工接干
下载PDF
坡向、坡位对泡桐人工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顺平 乔杰 +4 位作者 孙向阳 王保平 王炜炜 崔令军 于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为选择适宜泡桐生长的坡向坡位,对湖北省咸宁市浅山丘陵区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坡位对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均达显著及以上程度,坡向和坡向... 为选择适宜泡桐生长的坡向坡位,对湖北省咸宁市浅山丘陵区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坡位对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均达显著及以上程度,坡向和坡向与坡位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P、有效K空间分布的影响多达极显著程度。2对4项养分指标在0~40 cm土层范围内的标准化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2个坡向坡位划分为3类,其中第1类为东坡下部、南坡下部、西坡下部、北坡下部;第2类为北坡上部、北坡中部、东坡上部、东坡中部;第3类为南坡上部、西坡上部、南坡中部、西坡中部。3在此3类坡向坡位中,第1类与第2类相比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29.02%,全氮含量高28.77%,有效磷含量高257.37%,有效钾含量高23.69%,可视为最适宜的坡向坡位;第2类与第3类相比,有机质含量高7.84%,全氮含量高11.30%,有效磷含量低76.56%,有效钾含量低5.59%,整体较第1类坡向坡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人工林 坡向 坡位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导兰考泡桐同源四倍体 被引量:33
9
作者 范国强 杨志清 +2 位作者 曹艳春 刘飞 贾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3-476,547,共5页
在含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MS+0.1mg/L NAA+15mg/L BA(最适器官发生)双层培养基上进行兰考泡桐四倍体植株诱导试验,并通过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和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预培养12d的兰考泡桐叶片在秋水仙素浓... 在含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MS+0.1mg/L NAA+15mg/L BA(最适器官发生)双层培养基上进行兰考泡桐四倍体植株诱导试验,并通过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和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预培养12d的兰考泡桐叶片在秋水仙素浓度为10mg/L的双层培养基上预培养处理24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达到23.4%。变异植株叶片比二倍体大,叶片长宽比变小,叶片单个气孔变大,气孔密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四倍体 秋水仙素 诱导
下载PDF
修枝接干对泡桐年生长节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保平 李吉跃 +3 位作者 文瑞钧 乔杰 周海江 李宗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5,共5页
该研究以确定促进接干生长的最适修枝强度为目的 ,对 3年生修枝接干泡桐 ,分别 7种处理 ,对其 8项重要生长指标的年动态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其年生长过程均可用Richards函数曲线进行可靠描述 ,并分别确定了速生点、速生期开始及结束时间... 该研究以确定促进接干生长的最适修枝强度为目的 ,对 3年生修枝接干泡桐 ,分别 7种处理 ,对其 8项重要生长指标的年动态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其年生长过程均可用Richards函数曲线进行可靠描述 ,并分别确定了速生点、速生期开始及结束时间、速生期、生长期、最大连日生长量、平均连日生长量和最大年生长量等 8个生长参数 .分析了修枝接干对各项指标诸生长参数的影响 ,表明在修枝后保留下层 3~ 6枝具有相对较长的速生期和生长期 ,较高的平均连日生长量、最大连日生长量和最大年生长量 .从而不显著降低原主干的下部径生长 ,并一定程度的促进其上部径生长 ,同时使接干的高、径生长和接干形率达相对较高水平 ,在不显著降低其原主干材积生长量前提下 ,极显著的提高其总材积生长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修枝 接干 生长节律
下载PDF
土霉素对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形态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黎明 翟晓巧 +2 位作者 范国强 张变莉 刘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156,共5页
The effects of oxytetracycline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seedling with witches’ broom and global DNA methylation level of Paulownia tomentosa × Paulownia fortunei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 The effects of oxytetracycline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seedling with witches’ broom and global DNA methylation level of Paulownia tomentosa × Paulownia fortunei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fected seedlings by phytoplasma recovered to normal morphology of the healthy seedlings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more than 20 mg L-1 oxytetracycline,and the pathogen could not be detected with PCR in the seedlings.The global DNA methylation level of diseased seedling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ealthy one.The oxytetracycline treatment was able to increase the DNA methylation level,and the methylation level of the diseased seedlings increased with the dose of applied oxytetracycline.However the increased methylation of infected seedlings with oxytetracycline treatment could still not reach to level of healthy seedling(CK),even the seedlings treated with lethal oxytetracycline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杂一号泡桐 丛枝病 幼苗形态 土霉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泡桐叶片生长对树冠透光日变化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勇 《吉林蔬菜》 202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通过对10年生泡桐展叶前后树冠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和透光率的测定,得出这两个指标在展叶前后的日变化规律。经对泡桐平均单叶面积与树冠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和透光率的回归分析,分别得出其相关方程,证明树冠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和透光率... 通过对10年生泡桐展叶前后树冠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和透光率的测定,得出这两个指标在展叶前后的日变化规律。经对泡桐平均单叶面积与树冠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和透光率的回归分析,分别得出其相关方程,证明树冠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和透光率与叶片大小呈负相关直线关系,并且它们随单叶面积的增长,日变化区间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面积 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 透光率 日变化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泡桐丛枝病株幼苗形态和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范国强 冯志敏 +3 位作者 翟晓巧 曹艳春 董占强 蒋建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利用患丛枝病的豫杂一号泡桐组织培养苗,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幼苗形态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病的症状,但不同种类的生长素对其减轻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ABA减... 利用患丛枝病的豫杂一号泡桐组织培养苗,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幼苗形态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病的症状,但不同种类的生长素对其减轻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ABA减轻效果甚微.此外,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的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幼苗叶片蛋白质凝胶电泳中出现了在对照幼苗叶片中观察不到pI 6.3,31 kD的蛋白质(多肽).这意味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对患丛枝病泡桐苗木的基因表达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泡桐 丛枝病 形态变化 蛋白质
下载PDF
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震 耿晓东 +1 位作者 秦素玲 蒋建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9,共5页
该文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高密度林分的接干单株中,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与下侧芽萌发成枝间关系密切.接干侧芽的对生侧芽萌发不利于接干枝高生长,并降低接干形率;接干处向下数第... 该文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高密度林分的接干单株中,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与下侧芽萌发成枝间关系密切.接干侧芽的对生侧芽萌发不利于接干枝高生长,并降低接干形率;接干处向下数第1对侧芽萌发成枝倾角越小接干形率越高,第1、2对侧枝长度和粗度仅与胸径生长正相关;第3对侧枝倾角与接干处主干直径和接干基径呈负相关.增加成枝数量,减少单枝生长量,而枝长、基径合计不减少,能增大接干高度和接干处主干直径;第4对侧枝长度、粗度与主干、接干粗生长正相关;第5对侧枝长度、粗度与胸径生长正相关,而其以下侧枝对主干和接干的生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上侧芽接干 下侧芽成枝 接干与成枝间关系
下载PDF
毛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被引量:31
15
作者 范国强 杨志清 +1 位作者 曹艳春 翟晓巧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在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双层培养基上以叶片作外植体诱导毛泡桐同源四倍体植株,用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中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6个试验组合中,预培养6d的毛泡桐叶片经20mg·L-1秋水... 在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双层培养基上以叶片作外植体诱导毛泡桐同源四倍体植株,用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中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6个试验组合中,预培养6d的毛泡桐叶片经20mg·L-1秋水仙素处理72h的四倍体诱导率可达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 叶片 秋水仙素 四倍体 培养基
下载PDF
白花泡桐种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芳东 袁德义 +4 位作者 莫文娟 乔杰 李荣幸 邹锋 袁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共7页
利用ISSR技术对白花泡桐38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9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95个条带,其中88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92.63%;在物种水平上,种源的多态位点比率在32.63%(江西... 利用ISSR技术对白花泡桐38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9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95个条带,其中88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92.63%;在物种水平上,种源的多态位点比率在32.63%(江西抚州)~56.84%(广西梧州和江西九江)之间,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47.16%,不同种源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3910、0.2424、0.3765,均表明种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种源遗传分化系数(GGst)为0.3539,种源问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35.39%,表明种源间出现遗传分化,种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的个体间。遗传一致度在0.39~0.82之间,就反映出白花泡桐种源的遗传基础较宽,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其中贵州省凯里市和广西省柳州市种源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一致度为0.82,湖南省衡阳市与浙江省诸暨市、贵州省镇宁县种源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一致度为0.39。UPGMA法聚类分析将38个种源分为三组。研究还表明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遗传多样性 遗传变异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泡桐9501体外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体细胞同源四倍体诱导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振利 何佳 +1 位作者 赵晓改 范国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以泡桐9501无菌苗的叶片、叶柄为外植体,建立了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四倍体诱导,并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单细胞的DNA含量测定进行诱变植株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泡桐9501叶片为最佳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芽和根诱... 以泡桐9501无菌苗的叶片、叶柄为外植体,建立了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四倍体诱导,并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单细胞的DNA含量测定进行诱变植株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泡桐9501叶片为最佳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芽和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分别为MS+0.7 mg·L-1 NAA+6 mg·L-1 6-BA和1/2MS,MS+0.7 mg·L-1 NAA+8 mg·L-1 6-BA和1/2MS.在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10 mg·L-1处理预培养8 d泡桐叶片72 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达18.57%.诱导出的四倍体植株叶片较二倍体增大、增厚,叶片单个气孔器变大,叶片气孔密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叶片 体外植株再生 秋水仙素 同源四倍体
下载PDF
白花泡桐材色优良单株的选择 被引量:9
18
作者 邱乾栋 莫文娟 +3 位作者 王楠 叶金山 乔杰 李芳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泡桐(Paulownia sp.)为良好的用材林树种,其材质轻软,易加工和干燥,尺寸稳定性好,很少开裂和变形,材质浅白,且有独特的丝绢光泽,但其缺点是生材锯解后,在存放、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其表面经常出现深褐色或黑褐色色斑,严重损... 泡桐(Paulownia sp.)为良好的用材林树种,其材质轻软,易加工和干燥,尺寸稳定性好,很少开裂和变形,材质浅白,且有独特的丝绢光泽,但其缺点是生材锯解后,在存放、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其表面经常出现深褐色或黑褐色色斑,严重损害了成材和制品的外观质量,对其经济价值会造成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材色 选择 亨特白度
下载PDF
泡桐幼龄林配方施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卢漫 吴立潮 +2 位作者 吴建平 吴天乐 赵建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9,共5页
在测定土壤平衡解析磷和土壤钾位缓冲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林木施肥立地养分效应模型法,结合泡桐林的目标产量,提出了中等立地条件下白花泡桐幼龄林的施肥量,并进行了田间肥效校验试验研究。肥效校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即Ⅰ(N1P1K1)、Ⅱ(N2... 在测定土壤平衡解析磷和土壤钾位缓冲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林木施肥立地养分效应模型法,结合泡桐林的目标产量,提出了中等立地条件下白花泡桐幼龄林的施肥量,并进行了田间肥效校验试验研究。肥效校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即Ⅰ(N1P1K1)、Ⅱ(N2P2K2)、Ⅲ(N3P3K3)、Ⅳ(N4P4K4)、Ⅴ(N5P5K5)、Ⅵ(CK),3次重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和树高增长均有显著性影响,区组间无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检验后得出,施肥第一年后,处理Ⅲ对白花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但对树高增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二年后,处理Ⅳ对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而从树高的增长来看,处理Ⅱ的增长效果最佳。综合考虑,泡桐幼林生长最佳的N、P、K施肥量及最佳配比为Ⅲ(N3P3K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立地养分效应模型 目标产量 白花泡桐 幼龄林
下载PDF
泡桐种源抗丛枝病性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7
20
作者 茹广欣 朱秀红 +3 位作者 李荣幸 王豁然 刘宁 周海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9-675,共7页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 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 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自然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很少见到丛枝病发生,分布区北部与毛泡桐分布区有重叠的种源, 丛枝病发病相对较重。毛泡桐起源靠西的种源发病较轻,随着经度的增加,丛枝病发病有增大趋势;白花泡桐发病 与种源经度无关,而与纬度相关明显,呈现出纬度越高,发病率越低,病情指数越小的趋势。泡桐品种间丛枝病发病 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通过品种选择可以获得抗病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种源 地理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