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6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刘洁 沈宜钊 +10 位作者 徐宏建 张志宏 王美美 李妍 赵晓静 赵玉萍 梁紫恒 王猛 孙凤莉 李建国 高艳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97-251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料基础上添加由白坚木单宁提取物(缩合单宁)和栗木单宁提取物(水解单宁)按照2∶1比例混合制成的白坚木单宁与栗木单宁混合物(QTE,单宁总含量≥73%),添加量分别为0.30%(QTE1组)、0.45%(QTE2组)、0.60%(QTE3组)。试验期63 d,试验期间所有犊牛统一断奶,试验最后1天采集瘤胃液。结果显示:1)各QTE添加组的终末体重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2)开食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QTE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摩尔比例、戊酸摩尔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呈二次降低趋势(P=0.05),丙酸摩尔比例有线性升高趋势(P=0.10),丁酸摩尔比例呈二次升高(P=0.03),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比例有线性降低趋势(P=0.08和P=0.05)。氨态氮浓度以QTE2组最低,丙酸摩尔比例以QTE2组最高;QTE2组丁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CON组和QTE3组(P<0.05);QTE2组异戊酸摩尔比例显著低于CON组和QTE3组(P<0.05)。3)QTE1组、QTE2组和QTE3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以QTE2组最高。4)在门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和QTE1组(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线性降低(P=0.01),且QTE1组、QTE2组和QTE3组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属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降低(P=0.01);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单宁可通过提高瘤胃菌群多样性和有益菌相对丰度,优化瘤胃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模式,促进断奶前犊牛的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犊牛开食料中QTE的适宜添加量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单宁 瘤胃发酵 菌群组成
下载PDF
黄芪药渣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饲料感官、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金丽娜 蒋苏苏 +2 位作者 敬淑燕 何建文 张慧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0-636,共7页
本试验探讨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药渣和全株玉米(Zea mays L.)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感官、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黄芪药渣及其它中药渣饲料资源化应用提供新途径。共设4个混合水平,黄芪药渣分别占全株... 本试验探讨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药渣和全株玉米(Zea mays L.)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感官、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黄芪药渣及其它中药渣饲料资源化应用提供新途径。共设4个混合水平,黄芪药渣分别占全株玉米鲜重的0%,5%,10%,15%。青贮饲料发酵240 d后,取样检测评定。结果表明:黄芪药渣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有利于改善青贮饲料的气味和结构;0%混合水平的饲料pH值、乙酸(Acetic acid, AA)和氨态氮(Ammoniacal nitrogen, NH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混合水平(P<0.05);乳酸(Lactic acid, L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混合水平(P<0.05);0%混合水平饲料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磷(Phosphoru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混合水平(P<0.05),5%混合水平CP、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混合水平(P<0.05);随着混合水平升高,干物质(Dry matter, DM)、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5%混合水平饲料青贮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渣 全株玉米 混合青贮 感官评定 发酵品质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燕麦干草饲喂肉兔的营养价值评定
3
作者 郭志强 李钰莹 +4 位作者 邝良德 谢晓红 李丛艳 郑洁 雷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8-506,共9页
本试验旨在评定燕麦干草对肉兔的营养价值,为燕麦干草在肉兔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营养消化参数。试验分为2部分,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和饲喂肉兔的消化参数测定。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选择产自甘肃省的34个批次的燕麦干草样品进行,消化... 本试验旨在评定燕麦干草对肉兔的营养价值,为燕麦干草在肉兔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营养消化参数。试验分为2部分,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和饲喂肉兔的消化参数测定。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选择产自甘肃省的34个批次的燕麦干草样品进行,消化试验选择上述34个批次中代表性强(营养组成与测定均值差异较小)的燕麦干草。消化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进行:选取40只平均体重为(2.2±0.2)kg的70日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占1/2),代谢笼内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试验饲粮(85%基础饲粮+15%燕麦干草)。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显示:1)燕麦干草总能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无氮浸出物、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5.33 MJ/kg、89.60%、9.71%、2.02%、12.54%、1.13%、0.21%、34.50%、30.83%、48.25%、38.87%和5.58%;肉兔对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2.51%、50.15%、56.58%、83.56%、25.12%、27.86%、20.36%、65.23%、28.87%、45.25%、30.87%和-5.86%。2)燕麦干草总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分别为8.67%、0.53%、0.45%、0.09%、0.49%、0.12%、0.22%、0.54%、0.09%、0.43%、0.46%和0.26%;肉兔对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8.23%、60.23%、62.52%、70.12%、68.25%、65.23%、58.23%、55.24%、62.35%、54.23%、59.68%和63.25%。综上可知,与苜蓿干草相比,燕麦干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偏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较低,粗灰分含量偏高,钙多磷少;肉兔对燕麦干草中各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限制性氨基酸消化率较高,纤维组分消化率一般,粗灰分、钙、磷和非限制性氨基酸消化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草 肉兔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不同饲草组合对乌珠穆沁羔羊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赵金梅 殷国梅 +5 位作者 孙世贤 张晓庆 薛艳林 冀超 李薇 卫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为分析不同饲草组合代替部分精饲料对羔羊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4~5月龄健康乌珠穆沁公羔羊30只,分为5组分别接受对照组、青贮组、苜蓿组、柠条组、完全组5种不同日粮处理(对照组日粮的精粗比为75∶25,其余组为50∶5... 为分析不同饲草组合代替部分精饲料对羔羊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4~5月龄健康乌珠穆沁公羔羊30只,分为5组分别接受对照组、青贮组、苜蓿组、柠条组、完全组5种不同日粮处理(对照组日粮的精粗比为75∶25,其余组为50∶50),测定各组的日采食量、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并计算毛利润。结果表明:(1)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显著低于苜蓿组和柠条组(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ST/AL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苜蓿组和柠条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完全组和青贮组(P<0.05),青贮组、完全组和柠条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对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日增重表现为完全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青贮组最低,苜蓿组和柠条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料重比最高,显著高于完全组、苜蓿组和柠条组(P<0.05)。(3)青贮组的日粮价格及成本最低,完全组、柠条组和苜蓿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完全组每只羊增重价值和毛利润最高,苜蓿组次之,青贮组最低。综合以上,优质饲草组合取代舍饲羔羊日粮中25%的精饲料有利于改善羔羊的健康状况,5个组合中10%苜蓿干草+10%柠条粉+15%青贮玉米+15%玉米秸秆+50%精饲料组合效果最好,羔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适合内蒙古牧区家庭牧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组合 乌珠穆沁羔羊 血液生化指标 增重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羊草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及主成分分析
5
作者 王建丽 庄煦 +5 位作者 张冬梅 尤佳 牟林林 申忠宝 韩微波 邸桂俐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为了鉴定羊草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试验对42份羊草材料的22个品质性状检测分析,并进行一般描述统计、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参试羊草各品质性状中,粗蛋白、钙、木质素和糖类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25%、27... 为了鉴定羊草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试验对42份羊草材料的22个品质性状检测分析,并进行一般描述统计、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参试羊草各品质性状中,粗蛋白、钙、木质素和糖类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25%、27%和39%。对22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提取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0.196%,分别为羊草的饲用价值、微量元素及粗蛋白成分。研究表明,羊草的粗蛋白、钙、木质素和糖类等性状在品种遗传选育进程中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而消化率及能量品质相关性状难以得到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添加短乳杆菌对紫花苜蓿半干青贮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6
作者 武祎 赵红玉 +5 位作者 唐云梦 李青洋 曹雅楠 孙庆龙 孙泽威 孙海霞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短乳杆菌R33对苜蓿半干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提高苜蓿半干青贮品质。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短乳杆菌(活菌数1×10^(9) CFU/mL)添加水平分别为苜蓿鲜重的1%(T1%)和5%(T5%),同时设置不加... 试验旨在探究短乳杆菌R33对苜蓿半干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提高苜蓿半干青贮品质。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短乳杆菌(活菌数1×10^(9) CFU/mL)添加水平分别为苜蓿鲜重的1%(T1%)和5%(T5%),同时设置不加菌对照组和仅加无菌培养基对照组,室温青贮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短乳杆菌R33可降低苜蓿青贮的pH和总碳量(P<0.05),提高粗蛋白质、乳酸和丙酸含量(P<0.05),但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影响(P>0.05);添加短乳杆菌后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组成(P<0.05),降低了菌群多样性(P<0.05);在门水平上,使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升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添加短乳杆菌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比均超过95%。因此,添加短乳杆菌R33可以改善半干苜蓿青贮发酵品质,促进有益微生物增殖,提高苜蓿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半干青贮 短乳杆菌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伏马菌素B_(1)脱毒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露露 王硕 +1 位作者 王晓萱 龙淼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伏马菌素B_(1)(FB_(1))是由镰刀菌产生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存在于镰刀菌污染了的谷物、油料作物、坚果、饲草和饲料中,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FB_(1)会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同毒性作用,给农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 伏马菌素B_(1)(FB_(1))是由镰刀菌产生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存在于镰刀菌污染了的谷物、油料作物、坚果、饲草和饲料中,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FB_(1)会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同毒性作用,给农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对FB_(1)进行脱毒,以降低其毒性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对FB_(1)的物理脱毒、化学脱毒、生物脱毒及其应用进行综述,重点对常用于FB_(1)生物脱毒的菌株和酶及其脱毒效果、脱毒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FB_(1)脱毒效率和开发新的FB_(1)脱毒方法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_(1) 饲料 脱毒 微生物
下载PDF
刺五加多酚合成纳米氧化锌及其抗氧化和抗菌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莹 褚秀玲 +3 位作者 李晓丽 丁一 冯艺超 苏建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8-265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并探究该纳米氧化锌的活性。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ZnO 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 本试验旨在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并探究该纳米氧化锌的活性。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ZnO 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和粒径分析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性能,通过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试验评价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合成ZnO NPs,其在361 nm处有吸收峰,形态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晶体平均粒径为77.45 nm;当ZnO NPs质量浓度达到6 g/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3.28%;当ZnO NPs质量浓度达到9 g/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3.83%;ZnO NPs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4 g/L,最小杀菌浓度为80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0 g/L,最小杀菌浓度为88 g/L,且ZnO NPs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氧化锌(ZnO)。本试验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成功合成ZnO NPs,该ZnO N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为其进一步开发为饲料添加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刺五加多酚 抗氧化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发酵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廖云琼 康永刚 昌莉丽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白酒糟是酿酒产业的副产品,是一种优质的粗饲料资源。白酒糟经微生物发酵后,能改善白酒糟营养特性,提高饲用价值,进而提高白酒糟的利用率。本文综述了发酵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发酵工艺及对动物生长、免疫、肠道健康的影响,旨在为饲用豆... 白酒糟是酿酒产业的副产品,是一种优质的粗饲料资源。白酒糟经微生物发酵后,能改善白酒糟营养特性,提高饲用价值,进而提高白酒糟的利用率。本文综述了发酵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发酵工艺及对动物生长、免疫、肠道健康的影响,旨在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深入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白酒糟 营养价值 发酵工艺 生长发育 免疫 肠道健康
下载PDF
胆汁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陈张华 王亚超 +1 位作者 张玲 段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3-83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胆汁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80头(28±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照公母各占1/2、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其中,对...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胆汁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80头(28±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照公母各占1/2、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黄芪多糖组饲喂添加0.1%黄芪多糖的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400、500、600 g/t胆汁酸的基础饲粮。试验期50 d。在仔猪28、45、78日龄时采集血样,检测血清免疫、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g/t胆汁酸能显著提高28~78日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并能显著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能显著提高78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3(C3)、补体(C4)含量和猪瘟抗体阻断率(P<0.05);能显著提高78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并能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能显著提高78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并能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相比黄芪多糖组,饲粮中添加500 g/t胆汁酸显著提高了28~78日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78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C3、C4含量和猪瘟抗体阻断率(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中GSH-Px活性(P<0.05),并降低了血清中MDA、TC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0 g/t胆汁酸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免疫功能和增强抗氧化能力,且效果优于黄芪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率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欧李在宁夏盐池人工栽培的生长及饲用特性评价
11
作者 何建龙 王占军 +2 位作者 李小明 柳超超 田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研究旨在评价欧李栽培生长适应性和饲用潜力,为开展欧李在盐池地区种植及饲用开发提供参考。在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典型荒漠草原区撂荒地开展了引种8年的欧李(Prunus humilis Bunge)农大4号(N4)、农大5号(N5)、京欧1号(J1)的生长指标、... 研究旨在评价欧李栽培生长适应性和饲用潜力,为开展欧李在盐池地区种植及饲用开发提供参考。在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典型荒漠草原区撂荒地开展了引种8年的欧李(Prunus humilis Bunge)农大4号(N4)、农大5号(N5)、京欧1号(J1)的生长指标、饲用农艺性状、饲用品质、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特性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3个欧李品种在宁夏盐池栽培生长表现良好,茎叶折合鲜草产量9.51~10.90 t/hm^(2),干草产量5.15~5.74 t/hm^(2),平茬有利于欧李恢复生长,刈割后30~60 d为迅速生长期。3个欧李品种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为:J1>N5>N4,4个光合参数具体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欧李品种叶片的粗蛋白(CP)含量为8.40%~13.59%,J1的CP最高;粗脂肪(EE)含量为5.74%~6.52%,J1的EE最高;粗纤维(CF)的含量为6.52%~7.83%,N5显著高于J1(P<0.05);N5叶片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J1(P<0.05);N5的相对饲喂价值(RFV)显著高于J1(P<0.05)。研究表明,N4、N5、J1欧李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合在宁夏荒漠草原撂荒地人工引进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生长特性 饲用性状 适应性 饲用价值
原文传递
不同水平有机肥对黑麦草产量、营养品质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蒋阿宁 管建慧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有机肥对黑麦草产量、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邦德品种的多花黑麦草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有机肥施肥水平,即750(1组)、1000(2组)、1250(3组)、1500 kg/hm^(2)(4组),探讨施加不同水平的有机肥条件下多花...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有机肥对黑麦草产量、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邦德品种的多花黑麦草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有机肥施肥水平,即750(1组)、1000(2组)、1250(3组)、1500 kg/hm^(2)(4组),探讨施加不同水平的有机肥条件下多花黑麦草产量、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黑麦草株高、鲜草产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黑麦草第一茬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黑麦草第三茬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黑麦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黑麦草青贮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黑麦草青贮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且试验3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4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发酵黑麦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研究表明,在黑麦草种植过程中施1250 kg/hm^(2)的有机肥对其草产量、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黑麦草 产量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邱亚兰 王建林 张鑫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秸秆的利用率。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各试验组分别添加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及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对照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设置4个...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秸秆的利用率。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各试验组分别添加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及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对照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设置4个重复。青贮60 d后,取样检测各组水稻秸秆青贮的感官指标、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对照组水稻秸秆青贮感官总分为13分,为2级尚好,而酶制剂、菌制剂及菌酶制剂处理的水稻秸秆青贮感官评定均较好,达到1级优良。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水稻秸秆青贮的干物质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升高(P<0.05),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粗脂肪含量升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升高(P<0.05),相对饲喂价值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pH值降低(P<0.05),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氨态氮浓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干物质的降解率均得到提高(P<0.05)。研究表明,水稻秸秆经酶制剂、菌制剂、菌酶复合处理后,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增加水稻秸秆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提高瘤胃营养物质的降解率,菌酶复合处理的效果优于酶制剂和菌制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制剂 菌制剂 水稻秸秆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不同混合比例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李小冬 于二汝 +4 位作者 洪莉平 尚以顺 裴成江 罗近平 陈才俊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20-28,34,共10页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的比例分别为8∶2(T1组)、7∶3(T2组)、6∶4(T3组)、5∶5(T4组)、4∶6(T5组)、3∶7(T6组)、2∶8(T7组),再以精粗比为4∶6(鲜重)添加肉牛精料补充料,混合均匀后加工制成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将不同处理组的TMR样品装入青贮袋,压实密封后抽真空,遮光保存于室内,自然发酵60 d制成FTMR;分别测定并比较TMR和FTMR的营养组分含量和霉菌毒素含量,同时,测定FTMR的发酵参数,确定最优配比。[结果]①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TMR的DM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CP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NDF和ADF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E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②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DM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发酵前相比,T4组的DM损失率最低;T3组和T4组FTMR的CP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与发酵前相比,T3组与T4组FTMR的CP含量增加;各组FTMR的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发酵前相比,T1组~T4组FTMR的EE含量下降,T5组~T7组增加;T1组~T5组FTMR的N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T3组NDF含量最低,与发酵前相比,T3组和T5组FTMR的NDF含量下降;T1组~T5组FTMR的A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与发酵前相比,T4组和T5组ADF含量下降。③各组FTMR样品均产生酸香味,发酵品质良好;T3组FTMR的pH值最低,显著(P<0.05)低于其余各组,T4组的pH值也较低;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L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4组含量最高,T3组次之,二者均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A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5组含量最高,T4组和T3组次之;各组FTMR样品均检测到微量的PA,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6组和T7组FTMR样品检测到微量的BA,其余各组均未检出;T3组FTMR的AN/TN比值最低,除T6组和T7组AN/TN比值超过10%外,其余各组均小于10%。各组TMR样品以及各组FTMR样品中AFB1、ZEN、OTA含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参考《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发酵前后样品中霉菌毒素均未超过阈值。④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TMR的AFB1和ZEN含量,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以及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AFB1和ZEN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发酵处理、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OTA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结论]综合营养组分和霉菌毒素含量以及发酵品质分析,采用玉米秸秆混合金针菇菌糠调制FTMR的方式能高效保存利用秸秆和菌糠等副产物,二者以6∶4(T3组)或5∶5(T4组)配比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金针菇菌糠 发酵全混合日粮 营养组分 发酵品质 霉菌毒素
下载PDF
饲用益生菌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聂玉霞 温海燕 +2 位作者 王祥锟 肖连明 董亚茹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定居和繁殖、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特别是益生菌可通过产生细菌素、有机酸、过氧化氢等杀菌灭毒物质,对病原体具有明显的抑制与杀灭效能。...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定居和繁殖、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特别是益生菌可通过产生细菌素、有机酸、过氧化氢等杀菌灭毒物质,对病原体具有明显的抑制与杀灭效能。本文介绍了饲用益生菌的种类,阐述了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总结了饲用益生菌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益生菌 作用机制 应用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兴岗 张暄梓 +2 位作者 杨代毅 郝小燕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5-108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4月龄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生长性能试验共计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消化代谢试验共计7 d,其中适应期4 d,取样期3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末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并且料重比(F/G)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ADG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对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而对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则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对DM、OM、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同时,饲粮精粗比和BC在羔羊对OM和NDF的表观消化率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HD+BC组的OM和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粪能、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粪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4)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在氮表观消化率、微生物蛋白(MCP)合成量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饲粮精粗比和BC在摄入氮、粪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沉积率以及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BC较不添加BC可提高绵羊羔羊对饲粮中OM、DM、NDF的消化吸收,有效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进而促进羔羊生长。相较饲喂精粗比为60∶40的饲粮,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可提高绵羊羔羊对饲粮中OM、DM、NDF的消化吸收,有效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氮表观消化率和MCP合成量,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精粗比 凝结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文涛 覃景芳 +2 位作者 覃磊 王佳凝 马思仪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9-157,共9页
近年来,随着“限抗令”的实施,更多的饲用替抗产品被研发并投入使用,微生态制剂即为其中之一。饲用微生态制剂以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跻身饲用替抗产品行列。文中着重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和在养殖业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限抗令”的实施,更多的饲用替抗产品被研发并投入使用,微生态制剂即为其中之一。饲用微生态制剂以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跻身饲用替抗产品行列。文中着重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和在养殖业的应用,为今后的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养殖业 畜禽 替抗 应用
下载PDF
油橄榄果渣的营养与功能特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良开 张安宁 +1 位作者 李瑞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油橄榄果渣是油橄榄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其粗脂肪、粗蛋白质、可溶性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且富含植物多酚、黄酮、环烯醚、甾醇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有降血脂、抗氧化、抗菌、抗炎症等功效。油橄榄果渣作为畜禽饲料原料,不仅... 油橄榄果渣是油橄榄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其粗脂肪、粗蛋白质、可溶性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且富含植物多酚、黄酮、环烯醚、甾醇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有降血脂、抗氧化、抗菌、抗炎症等功效。油橄榄果渣作为畜禽饲料原料,不仅可以变“废”为宝、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改善畜禽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提高畜禽产品品质。本文概述了油橄榄果渣的营养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油橄榄果渣作为饲料原料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渣 营养特性 生物学功能 畜牧业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之恒 张笑晗 +1 位作者 肖天放 郭娉婷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酵母培养物是活酵母在特定工艺下经过充分厌氧发酵后形成的微生态制品,主要由酵母内容物、酵母细胞壁、酵母细胞代谢物和变性培养基等构成,富含β-葡聚糖、甘露寡糖、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吸附霉菌毒... 酵母培养物是活酵母在特定工艺下经过充分厌氧发酵后形成的微生态制品,主要由酵母内容物、酵母细胞壁、酵母细胞代谢物和变性培养基等构成,富含β-葡聚糖、甘露寡糖、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吸附霉菌毒素、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等作用,从而促进肠道健康并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酵母培养物作为一类饲料原料在猪、禽、反刍动物等养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酵母培养物的主要组成、作用机理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酵母培养物在畜禽养殖领域上的深入开发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组成 作用机理 畜禽生产
下载PDF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20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秧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