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MYOG基因遗传多态性与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1
作者 杨又兵 钱凯凤 +3 位作者 刘永建 任旭鸽 周臣 游祥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_(1)代、梅山×大白F_(1)代、长白×大白F_(1)代、大白×长白F_(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_(1)代、梅山×大白F_(1)代、长白×大白F_(1)代、大白×长白F_(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_(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生成素基因 多态性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下载PDF
初产母猪囊肿卵巢与发情卵巢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巧玲 张家庆 +7 位作者 马强 陈俊峰 王璟 王献伟 高彬文 郭红霞 刘付玖 邢宝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1-752,共12页
旨在系统比较初产母猪囊肿卵巢与发情卵巢的转录组水平表达的变化,探索母猪卵巢囊肿发生的遗传机制。以初产母猪的囊肿卵巢和发情卵巢为研究对像,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系统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6个c... 旨在系统比较初产母猪囊肿卵巢与发情卵巢的转录组水平表达的变化,探索母猪卵巢囊肿发生的遗传机制。以初产母猪的囊肿卵巢和发情卵巢为研究对像,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系统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6个cDNA文库中共得到46.68 Gb原始序列(Raw reads),质控处理后获得42.02 Gb纯净序列(Clean reads),各样品的Clean reads大小均达到6.74 Gb以上,与参考基因组(Sus scrofa 11.1)的比对率为97.33%~97.79%。与发情卵巢相比,从囊肿卵巢中共筛选到3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21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214个。另外,有4559个新转录本被发掘,与发情卵巢相比,有53个新转录本在相对表达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8个,下调表达的有35个。GO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多个与发生卵巢囊肿相关的通路中富集,如胆固醇代谢通路、Ⅰ型糖尿病通路、Ⅱ型糖尿病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利用CytoHubba插件从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中筛选到10个核心节点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癌症通路、细胞凋亡通路、趋化因子活性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并在肿瘤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发症、卵泡闭锁、卵巢老化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路及核心基因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CXCL12基因与卵巢囊肿高度相关,机体炎症和胰岛素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初产母猪卵巢囊肿病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母猪卵巢囊肿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可为解析人类卵巢囊肿的遗传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母猪 囊肿 发情 卵巢 转录组
下载PDF
生猪体尺检测和体重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晓冬 李笑笑 +4 位作者 樊士冉 闫之春 丁向东 杨季凡 张丽萍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56,共7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猪的体尺测量、体重预估的研究进展,以“猪”、“体尺测量”、“体重预估”、“机器视觉”为关键词,对近20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别从机器视觉、三维点云2个角度对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测量猪...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猪的体尺测量、体重预估的研究进展,以“猪”、“体尺测量”、“体重预估”、“机器视觉”为关键词,对近20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别从机器视觉、三维点云2个角度对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测量猪的体尺、体重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测量方法中造成猪只应激、人工效率低下等问题,而机器视觉技术中的三维点云重建是未来重点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点云数据可以直接提取猪的体尺和体积参数,减少外部环境对拍摄造成的影响,可提高检测精度。另外,从社会和经济等角度考虑,将机器视觉技术与养殖行业结合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建立更健全的智能养殖系统,增加更多智能化养殖设备的研发对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尺 体重 机器视觉 三维点云
下载PDF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用于镇痛类经皮吸收药物体外渗透性评价
4
作者 王晶 史海琼 +5 位作者 程雯 张大妹 师亚玲 高艺 柴文英 魏红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9-936,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皮肤(以下简称“猪皮肤”)和人皮肤的组织形态学以及镇痛类经皮吸收药物的体外渗透试验,验证猪皮肤在镇痛类经皮吸收药物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透射电... 【目的】通过比较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皮肤(以下简称“猪皮肤”)和人皮肤的组织形态学以及镇痛类经皮吸收药物的体外渗透试验,验证猪皮肤在镇痛类经皮吸收药物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2种皮肤组织结构形态;选择水杨酸溶液、双氯酚酸二乙胺乳膏和利多卡因凝胶贴膏3种药物作为模型药物,通过Franz扩散池进行药物渗透试验,采用酶标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透过皮肤的药物质量浓度。【结果】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猪皮肤与人皮肤的分层和细胞构成相似,但是猪皮肤的表皮层极显著厚于人皮肤表皮层(P<0.01),人皮肤的真皮层极显著厚于猪皮肤真皮层(P<0.01)。版纳微型猪身体各部位皮肤从厚到薄依次是肩胛、臀部、背部和腹部。3种药物渗透的0~24 h内,大部分时间点3种药物透过猪皮肤和人皮肤的药物质量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猪皮肤和人皮肤组织结构相似,3种镇痛药物在2种皮肤中的渗透性相似,猪皮肤可用于镇痛类经皮吸收药物的体外渗透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类经皮吸收药物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 猪皮肤 皮肤渗透试验
下载PDF
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弓浩杰 武宏斌 +4 位作者 李运杰 贾梦可 寇茜茜 吕刚 杜秀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7-82,共6页
我国是饲料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对大豆和鱼粉等优质饲用蛋白质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开发替代性的优质蛋白原料至关重要。棉籽是棉花加工的副产物,从棉籽中提取的棉籽蛋白是一种低棉酚、高蛋白的新型植物性蛋白质原料,合理利用棉籽蛋... 我国是饲料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对大豆和鱼粉等优质饲用蛋白质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开发替代性的优质蛋白原料至关重要。棉籽是棉花加工的副产物,从棉籽中提取的棉籽蛋白是一种低棉酚、高蛋白的新型植物性蛋白质原料,合理利用棉籽蛋白可以在保证动物生长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棉籽蛋白的提取工艺、营养价值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棉籽蛋白的研发和在猪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蛋白 营养价值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非洲猪瘟防控
6
作者 张凤鸣 涂志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59-60,共2页
1加强猪只管理1.1猪只引进管理提倡自繁自养,若必须引种,猪场需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方案,从种源选择、车辆洗消、路途运输到猪只卸载均需制定操作方案,各环节有专人负责。引种需对种源进行背景资料调查和实地调研,内容包括供种猪场的选... 1加强猪只管理1.1猪只引进管理提倡自繁自养,若必须引种,猪场需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方案,从种源选择、车辆洗消、路途运输到猪只卸载均需制定操作方案,各环节有专人负责。引种需对种源进行背景资料调查和实地调研,内容包括供种猪场的选址、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引种前一周选好猪只,并隔离到销售舍采样进行首次检测,可采用混检方式严格执行非洲猪瘟检测,合格后方可运输。猪运抵猪场后严格按隔离方案隔离,隔离期满后再次检测,合格后才可转入生产场。引进的种猪精液应来自信誉良好的公猪站,且应病原检测合格,到达后按消毒方案执行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种源选择 猪精液 病原检测 生物安全防护 操作方案 消毒方案 首次检测
下载PDF
干扰FABP1基因对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7
作者 熊讯 李永 +1 位作者 阮涌 许厚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54-2464,共11页
【目的】明确FABP1基因对猪肌内脂肪细胞脂肪酸和脂肪合成的影响,为进一步解析FABP1基因对猪肌内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香苏杂交猪FABP1基因干扰载体的靶序列并合成,通过载体连接构建shRNA-FABP1干扰载体... 【目的】明确FABP1基因对猪肌内脂肪细胞脂肪酸和脂肪合成的影响,为进一步解析FABP1基因对猪肌内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香苏杂交猪FABP1基因干扰载体的靶序列并合成,通过载体连接构建shRNA-FABP1干扰载体并测序验证;将正确的干扰靶序列转染猪肌内脂肪细胞,通过转染效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靶序列进行后续试验。采用TRIzol®Reagent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转染shRNA-FABP1干扰载体后的猪肌内脂肪细胞的总RNA,以cD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靶向检测猪肌内脂肪细胞内中长链脂肪酸(LCFA)的含量;采用GPO-PAP酶法检测猪肌内脂肪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胆固醇的含量。【结果】成功构建了shRNA-FABP1干扰载体并筛选出最佳干扰效率片段。FABP1基因干扰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降低了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包括LPL、FABP3、IGFBP4和OLR1。在FABP1基因干扰后的猪肌内脂肪细胞中共检测出38种脂肪酸,29种脂肪酸有差异;其中,FABP1基因干扰上调包括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18:1N9)等17种脂肪酸的比例,下调包括二十碳五烯(C20:5N3)、十七碳烯酸(C17:1N7)和十三烷酸(C13:0)等12种脂肪酸的比例。FABP1基因干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香苏杂交猪肌内脂肪细胞内TG和胆固醇的含量。【结论】干扰FABP1基因通过抑制与脂肪酸转运和TG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脂肪酸的组成比例,降低TG和胆固醇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P1基因 脂肪酸 甘油三酯 脂肪沉积
下载PDF
断奶日龄对仔猪肠粘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2
8
作者 顾宪红 张宏福 +2 位作者 佘锐萍 李长忠 方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13,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肠粘膜形态的影响。试验分 17日龄 ( 1组 )、2 1日龄 ( 2组 )、2 8日龄 ( 3组 )、3 5日龄 ( 4组 )断奶 4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1窝 ,定时定点剖杀取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回肠作... 本文研究了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肠粘膜形态的影响。试验分 17日龄 ( 1组 )、2 1日龄 ( 2组 )、2 8日龄 ( 3组 )、3 5日龄 ( 4组 )断奶 4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1窝 ,定时定点剖杀取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回肠作组织切片 ,观察其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宽度、肠壁厚度。结果表明 ,仔猪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宽度、肠壁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断奶日龄越早 ,仔猪肠粘膜变化越大 ,其中绒毛高度下降幅度越大 ,恢复时间越长 ,一般在断奶后 8~ 12d降至最低 ,随后恢复较快 ;1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下降 ;绒毛宽度各组各部位均呈先变窄后变宽趋势 ;肠壁厚度以 1组变化明显。从小肠各部位比较 ,绒毛高度十二指肠最高 ,空肠上段次之 ;隐窝深度、绒毛宽度也以十二指肠最深或最宽 ;肠壁厚度以回肠最厚。仔猪在 2 9日龄时各组各部位肠粘膜指标降至最低水平 ,之后 ,随着日龄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日龄 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 绒毛宽度 肠壁厚度 仔猪 肠粘膜形态
下载PDF
大豆黄酮对母猪免疫功能和血清及初乳中GH、PRL、S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2
9
作者 张荣庆 韩正康 +1 位作者 陈杰 张崇理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研究口服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及其仔猪的免疫功能和血清、初轧中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黄酮能明显提高母猪血清和初乳中特异性抗体(猪瘟抗体或溶血素)的水平,表明母猪... 研究口服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及其仔猪的免疫功能和血清、初轧中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黄酮能明显提高母猪血清和初乳中特异性抗体(猪瘟抗体或溶血素)的水平,表明母猪整体和乳腺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2)通过对初乳的吸收,其新生仔猪血清中母源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母猪血清和初乳中GH、PR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本实验结果提示:垂体PRL、GH和体内SS可能参与了大豆黄酮对猪免疫功能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大豆黄酮 免疫功能 生长激素 催乳素 SS
下载PDF
不同猪种肌肉风味前体物质及其营养和食用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陈其美 曾勇庆 +2 位作者 魏述东 李华 宋一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5,共7页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品种猪肌肉风味前体物质和营养、食用品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莱芜猪肌内脂肪(IMF)、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及油酸含量显著高...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品种猪肌肉风味前体物质和营养、食用品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莱芜猪肌内脂肪(IMF)、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及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大约克夏猪(P<0.05),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P<0.05);3个猪种中,肌苷酸(IMP)在莱芜猪中含量最高,还原糖在大约克夏猪中含量最高,而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在鲁莱黑猪中含量最高,但这几种物质在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常规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大理石纹、pH、滴水损失、系水率和烹饪损失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和丰富的肌内脂肪含量.研究证明,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内脂肪沉积以及部分风味前体物质含量较为丰富,营养及食用品质特性优良,在强化猪肉风味多汁的优质肉猪生产方面具有独特的种质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风味前体物质 营养品质 食用品质
下载PDF
猪GH基因部分突变位点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宋成义 经荣斌 +5 位作者 陶勇 高波 张金存 陈华才 黄富林 杨元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7-430,共4页
本试验利用PCR -RFLPs技术 ,用MspⅠ ,ApaⅠ两种限制酶 ,检测了猪生长激素基因 +2 0 6~ +711位共5 0 6bp片段中的 [+2 95~ +30 0、+5 6 3~ +5 6 6 ]2处突变位点 ,分析了各多态位点在姜曲海猪中的分布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发现 :姜... 本试验利用PCR -RFLPs技术 ,用MspⅠ ,ApaⅠ两种限制酶 ,检测了猪生长激素基因 +2 0 6~ +711位共5 0 6bp片段中的 [+2 95~ +30 0、+5 6 3~ +5 6 6 ]2处突变位点 ,分析了各多态位点在姜曲海猪中的分布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发现 :姜曲海猪中 ,MspⅠ酶切突变位点中的G1G2基因型和G2G2基因型个体的生产性能没有差异 ,不同日龄体重在两组间变化没有规律。ApaⅠ酶切突变位点G4G4基因型个体的 2 0日龄体重、45日龄体重高于G3G3/G3G4基因型个体 ,但差异不显著 ,G4G4基因型个体的 70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G3G3/G3G4基因型个体 (P <0 .0 1)。G4G4基因型个体的 0~ 70日龄日增重也极显著高于G3G3/G3G4基因型个体 (P <0 .0 1)。这些结果显示GH基因有可能作为数量性状基因座的侯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生长激素基因 多态性 生产性能 突变位点 猪种改良
下载PDF
色差仪和肉色板在猪肉肉色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12
作者 周波 黄瑞华 +5 位作者 曲亮 李开桢 王林云 任同苏 姜建兵 吴建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用色差仪将标准肉色板(日本制)的6个色级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6个色级的L^*、a^*、b^*、C和H0值的变化规律。以肉眼对照肉色板评定法和色差仪评定法对淮猪(HH)、苏淮白猪(75%大约克猪+25%新淮猪,SHB)、大约克猪×淮猪(YH... 用色差仪将标准肉色板(日本制)的6个色级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6个色级的L^*、a^*、b^*、C和H0值的变化规律。以肉眼对照肉色板评定法和色差仪评定法对淮猪(HH)、苏淮白猪(75%大约克猪+25%新淮猪,SHB)、大约克猪×淮猪(YH)、长白猪×淮猪(LH)、杜×长.大(DLY)洋三元猪等5个品种(系)或杂交组合共计23头猪进行了宰后肉色评定,将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值在肉色的评定中参考意义较小;在个体肉色相差较小时(如在3.0-3.5分之间),色差仪评定法与肉眼对照评定法对猪肉肉色的评定结果不一致;当个体肉色相差较大时,这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色 色差仪 标准肉色板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姜运良 李宁 +1 位作者 吴常信 杜立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0-845,共6页
用PCR-RFLPs和PCR-SSCP分析方法,对“双肌臀”大白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二花脸、东北民猪、湖北白猪和部分杂交猪等不同品种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3'编码区、5'调控区及内含子1区3个单... 用PCR-RFLPs和PCR-SSCP分析方法,对“双肌臀”大白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二花脸、东北民猪、湖北白猪和部分杂交猪等不同品种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3'编码区、5'调控区及内含子1区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编码区的SNP发生的频率较低,在274头猪中未检出突变纯合体。对5'调控区的SNP,引进猪种(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及其杂交猪以等位基因T为主,二花睑和湖北白猪则以等位基因A为主,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东北民猪的3种基因型近乎相等,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对内含子1区的 SNP,大白猪及其与长白猪的杂交猪等位基因G占优势,二花脸和湖北白猪则以等位基因A为主,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东北民猪和大二猪的等位基因G和A近乎相等,处于Hardy-W einberg平衡状态。“双肌臀”大白猪在5'调控区和内含子1区这两个位点的A等位基因稍高于普通大白猪.5'调控区和内含子1区SNPs所产生的等位基因表现出连锁遗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品种
下载PDF
缓释复合酸化剂对艾维茵白羽肉鸡消化道酸度、免疫指标及鸡舍氨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贾刚 晏家友 +3 位作者 王辉 黄兰 刘小莉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754,共8页
本研究考察了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缓释复合酸化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胃肠道酸度、肠道微生物菌群、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及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20.25±0.30)g的艾维茵白羽肉鸡480羽,按单因素... 本研究考察了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缓释复合酸化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胃肠道酸度、肠道微生物菌群、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及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20.25±0.30)g的艾维茵白羽肉鸡480羽,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鸡(公母各占1/2),肉鸡分别饲养于2个完全相同的平养舍内,试验时间为49 d。结果表明,缓释复合酸化剂可以极显著降低肉鸡胃肠道pH(P<0.01);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P<0.05),但对日采食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极显著提高肉鸡空肠和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降低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或P<0.01),显著提高21日龄法氏囊指数(P<0.05),但在42和49日龄对法氏囊指数无影响(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含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P<0.05);缓释复合酸化剂还可以极显著降低鸡舍氨浓度(P<0.01)。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缓释复合酸化剂,可以通过降低肉鸡消化道pH、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肉鸡的免疫力而促进肉鸡生长,并降低鸡合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复合酸化剂 肉鸡 消化道pH 免疫指标
下载PDF
莱芜猪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杨海玲 曾勇庆 +5 位作者 魏述东 武英 曹洪防 刘婵娟 王刚 包新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0-1154,共5页
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 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1);ICDH活性在60-70kg时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MDH活性规律不明显;脂肪分解酶激素敏感脂酶(HSL)的活性先降后升,70~80kg时活性最高。(2)背膘中合成酶MDH活性显著高于ICDH活性(P〈0.01);MDH和ICDH活性都是先降后升,但总体升降幅度不大;HSL活性40~50kg基本稳定,而后逐步增强。(3)肝脏组织中合成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MDH活性(P〈0.01);ICDH、MDH活性逐渐升高,至60kg以后其活性趋于稳定,脂肪分解酶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不明显。(4)肌肉组织中的MDH、HSL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肝脏组织中的MDH、ICDH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CDH还与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背膘组织中的MDH、HSL与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提示:肌内脂肪的沉积与背膘脂肪的沉积既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肝脏),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选择肌肉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在不显著影响皮下脂肪沉积量的前提下可望提高肌内脂肪的沉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脂肪代谢酶活性 肌内脂肪 背膘厚 发育规律
下载PDF
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5′调控区T→A突变与生长性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姜运良 李宁 +1 位作者 杜立新 吴常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 ,鉴定影响生长速度的QTL或基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对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myostatin ,MSTN) 5′调控区TA突变与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突变所产生的基因型的判定采用PCR R... 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 ,鉴定影响生长速度的QTL或基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对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myostatin ,MSTN) 5′调控区TA突变与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突变所产生的基因型的判定采用PCR RFLP方法进行。猪生长性状的测定指标包括 6 0日龄体重 (bodyweightat 6 0d ,BW6 0 )、前期平均日增重 (averagedailygainofstageone ,ADG1)、后期平均日增重 (averagedailygainofstagetwo ,ADG2 )和全期平均日增重 (averagedailygainofwholestage ,ADG) ,所采用的记录数分别来自 16 5 ,2 76 ,2 75和 2 75头无亲缘关系个体。采用SAS软件包的GLM程序对MSTN基因型与猪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MSTN基因型对猪BW6 0 ,ADG1和ADG2的效应不显著 (P >0 1) ,对ADG2的效应在剔除基因型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以后几乎达到显著水平(P =0 0 5 2 2 ) ,突变等位基因的携带者 (基因型为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调控区 T→A突变 生长性状
下载PDF
肌纤维类型及其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任列娇 赵素梅 +2 位作者 胡洪 郭雷 高士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根据肌球蛋白重链的多态性可将猪的肌纤维分为Ⅰ,2 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从肌纤维的构成、分类及转化等方面介绍肌纤维类型的代谢特点,重点阐述肌纤维类型对猪肉品质... 根据肌球蛋白重链的多态性可将猪的肌纤维分为Ⅰ,2 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从肌纤维的构成、分类及转化等方面介绍肌纤维类型的代谢特点,重点阐述肌纤维类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 肌纤维 肉品质
下载PDF
赣中南花猪随机扩增多态DNA与群体遗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任军 黄路生 +4 位作者 高军 陈克飞 丁能水 林万华 罗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9-72,共4页
用RAPD技术检测了泰和冠朝猪、永丰藤田花猪、瑞金三花猪、兴国茶园猪、上犹花猪、万安花猪、乐安花猪等7个赣中南花猪地方类群基因组混合DNA的多态性 ,经80个随机引物扩增筛选 ,16个引物产生了共44个多态标记。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 用RAPD技术检测了泰和冠朝猪、永丰藤田花猪、瑞金三花猪、兴国茶园猪、上犹花猪、万安花猪、乐安花猪等7个赣中南花猪地方类群基因组混合DNA的多态性 ,经80个随机引物扩增筛选 ,16个引物产生了共44个多态标记。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 :泰和冠朝猪和瑞金三花猪亲缘关系最近 ,而兴国茶园猪与乐安花猪遗传距离最远。各类群的UPMGA和NJ聚类分析结果与采用生化、免疫和细胞遗传标记分析的结论不尽相同 ,在此基础上 ,结合现行分类方法 ,认为各受试猪群可暂时归并为赣中南花猪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PD 群体遗传 系统分类 遗传距离 赣中南花猪
下载PDF
藏猪低氧适应的血液生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孔小艳 苟潇 +3 位作者 马腾 冷静 毛华明 杨舒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0,共4页
藏猪作为青藏高原土著品种是很好的低氧适应研究模式动物。本研究选择藏猪(海拔3 700 m左右)、大河猪(海拔2 300 m左右)、明光小耳猪(海拔1 900 m左右)和滇南小耳猪(海拔550 m左右)等4个连续海拔分布猪种进行血液生理比较,共完成7项与... 藏猪作为青藏高原土著品种是很好的低氧适应研究模式动物。本研究选择藏猪(海拔3 700 m左右)、大河猪(海拔2 300 m左右)、明光小耳猪(海拔1 900 m左右)和滇南小耳猪(海拔550 m左右)等4个连续海拔分布猪种进行血液生理比较,共完成7项与氧气运输相关的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藏猪红细胞数[RBC,(8.61±0.89)×1012/L]、血红蛋白浓度[HGB,(172.51±21.39)g/L]和红细胞压积[HCT,(53.02±6.39)%]3个指标远高于明光小耳猪(8.61±0.89,109.63±11.18,39.24±3.89)和滇南小耳猪(6.72±0.81,104.83±9.4,35.22±3.2)(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1.65±3.5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19.99±1.24)Pg]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4.8±8.52)g/L]与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而2 300 m海拔大河猪各项指标均处于中间。结果表明,与氧气运输相关血液生理指标依海拔升高而升高;高的血红蛋白浓度是藏猪低氧适应的生理表征;而高的血红蛋白浓度主要来源于红细胞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血液生理 海拔梯度 低氧适应
下载PDF
猪下丘脑和垂体中生长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的发育性变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金先 夏东 +3 位作者 赵茹茜 胥清富 韦习会 陈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1,共7页
GH和IGF 1可作用于垂体或 /和下丘脑负反馈性地调节垂体GH的分泌 ,而这种负反馈作用必须通过下丘脑或垂体的GHR和IGF 1R来实现。为研究猪垂体GH分泌负反馈调节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特点 ,分别在 0、3、2 0、30、90、12 0和 180日龄随机选... GH和IGF 1可作用于垂体或 /和下丘脑负反馈性地调节垂体GH的分泌 ,而这种负反馈作用必须通过下丘脑或垂体的GHR和IGF 1R来实现。为研究猪垂体GH分泌负反馈调节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特点 ,分别在 0、3、2 0、30、90、12 0和 180日龄随机选取纯种雄性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各 4头 ,屠宰并取下丘脑及垂体 ,用相对定量RT PCR分析下丘脑和垂体GHR和IGF 1RmRNA水平。结果表明 :下丘脑GHRmRNA表达呈明显的时序性变化 ,在 0到 12 0日龄期间呈逐渐上升趋势 ,180日龄时显著下降 (P <0 0 5 ) ,提示在快速生长期 ,GH负反馈调控机制逐渐加强。下丘脑GHRmRNA表达还表现明显的品种间差异 ,在 0到 180日龄期间大白猪均显著高于二花脸猪 (P <0 0 5 ) ;而垂体GHRmRNA表达相对稳定 ,品种和年龄间差异不显著 ,提示GH的负反馈作用位点可能主要在下丘脑。IGF 1R与GHR的表达发育模式不同。下丘脑IGF 1RmRNA的表达相对稳定 ,无显著的年龄、品种间差异 ;而在垂体 ,大白猪和二花脸猪IGF 1RmRNA水平在出生时均较高 ,随后显著下降 (P <0 0 5 ) ,2 0日龄后逐渐上升至 90日龄的较高水平 ,随后再次下降。大白猪垂体IGF 1mRNA表达在 30日龄和 90日龄时显著高于二花脸猪 (P <0 0 5 ) ,而 180日龄时二花脸猪垂体IGF 1RmRNA水平却显著高于大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 基因表达 垂体 下丘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