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2年安徽省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流行情况调查
1
作者 周迎春 段倩倩 +7 位作者 王倩 王军 王维 沈艳 刘华 苗文萍 何长生 朱良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解安徽省猪圆环病毒病(PCVAD)流行情况,2020—2022年于安徽省13个定点监测点采集950份病原学样品和650份血清学样品,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病原检测,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PCV2抗体检测。结... 为了解安徽省猪圆环病毒病(PCVAD)流行情况,2020—2022年于安徽省13个定点监测点采集950份病原学样品和650份血清学样品,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病原检测,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PCV2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安徽省PCV2抗体阳性率逐年升高,大型养殖场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小型养殖场(P<0.05);PCV2病原阳性率呈下降趋势,PCV3呈上升趋势,且同一年份的PCV2病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CV3(P<0.05);屠宰场的PCV2和PCV3病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养殖场(P<0.05);大型养殖场的PCV2和PCV3病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小型养殖场(P<0.05)。结果表明:安徽省PCVAD防控取得一定成效,但是PCV2仍存在广泛感染,PCV3愈加流行,屠宰场和大型养殖场感染风险高。建议持续做好PCV2免疫工作,加强屠宰场的风险监测及大型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严防PCV2和PCV3在养殖和屠宰环节流通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猪圆环病毒3型 病原学 血清学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分析
2
作者 刘平 徐全刚 +3 位作者 陈峰 高璐 孙向东 王幼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为评估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基于2019—202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数据,利用Excel软件提取数据进行初步整理,采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森林图描述非洲猪瘟比对企业符合率和样品符合率及95%置信区间,分析生... 为评估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基于2019—202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数据,利用Excel软件提取数据进行初步整理,采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森林图描述非洲猪瘟比对企业符合率和样品符合率及95%置信区间,分析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结果显示:共有10篇文献符合筛选标准,涉及9个省份944个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比对的企业符合率为68.9%(95%CI:65.8%~71.8%),样品符合率为90.1%(95%CI:89.3%~91.0%);2021年企业符合率和样品符合率与前两年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市州/区县级组织比对的企业符合率和样品符合率均低于省级。结果表明: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总体不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生猪屠宰企业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驻场检疫“两项制度”的监管,督促企业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提升检测能力,以有效切断病毒逆向传播,保障生猪养殖业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屠宰企业 检测能力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湖南省2023年5—6月跨省调入饲养用牛羊追溯调查与布鲁氏菌病监测
3
作者 张朝阳 汪金发 +2 位作者 郭永祥 黄建龙 邓国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为评估分析外省份调入湖南省饲养用牛羊引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风险,对“湖南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2023年5—6月跨省调入饲养用牛羊开展监测排查,并就其来源、去向及布病检测结果等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共调入... 为评估分析外省份调入湖南省饲养用牛羊引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风险,对“湖南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2023年5—6月跨省调入饲养用牛羊开展监测排查,并就其来源、去向及布病检测结果等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共调入饲养用牛羊270批次12850头/只,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13个省份为原布病防控一类地区;有164批次牛羊来源于布病免疫区,占60.74%;有96批次牛羊实际用于继续饲养,占35.56%;采集牛羊血清样品1396份,检出布病抗体阳性7份。结果表明,湖南省存在牛羊布病输入性风险,应加大调运监管力度,减少牛羊布病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牛羊 风险分析 追溯 监测
下载PDF
不同品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卡检测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汪洪冰 郭永祥 +3 位作者 张朝阳 黄建龙 张坤 林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为比较不同品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卡(简称试纸条/卡)检测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效果,利用抗体布鲁氏菌阴阳性血清,对6种品牌试纸条/卡的准确性及灵敏度进行观察比较;同时按不同试纸条/卡操作方法对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和竞争酶... 为比较不同品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卡(简称试纸条/卡)检测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效果,利用抗体布鲁氏菌阴阳性血清,对6种品牌试纸条/卡的准确性及灵敏度进行观察比较;同时按不同试纸条/卡操作方法对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复核的临床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试纸条/卡对布鲁氏菌企业标准阴阳性血清检出率均为100%,其中2种试纸条/卡敏感性高,对不同稀释倍数阳性血清均可检出;试纸条/卡对临床阴性血清均100%检出,但对临床阳性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其中对羊阳性血清样品的检出率为5.88%~70.59%,对牛阳性血清样品为50.0%~100.0%。结果表明,不同品牌试纸条/卡在布病检测时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使用试纸条/卡进行布鲁氏菌病初筛后,应结合国家相关布病诊断技术进行复检,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布鲁氏菌病 效果分析
下载PDF
3种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比较
5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对1日龄雏鸡血液和胎粪样品,7~70日龄鸡(每隔1周)的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REV检测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血浆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灵敏度最高,阳性检出率为100%(25/25),其次为病毒分离,阳性检出率为96%(24/25),RT-PCR检出率最低;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胎粪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与病毒分离灵敏度一致,阳性检出率均为80%(20/25),RT-PCR检出率最低,为28%(7/25)。对7~70日龄鸡(每隔1周)进行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检测,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与1日龄检测情况总体相似,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荧光定量RT-PCR、病毒分离和RT-PCR。结果表明,在同一检测时间点使用同一检测方法,胎粪/泄殖腔棉拭子REV阳性检出率基本低于血液检出率。本研究初步比较了不同方法检测REV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情况,为实施REV净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病毒分离 RT-PCR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牛羊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技术要点分析
6
作者 石浪涛 程宝权 陈继武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牛羊布鲁氏菌病(布病)为牛羊养殖过程中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既是养殖场(户)在生产管理中的关键防控对象,也是我国兽医部门每年春防、秋防规定必须严格监测的疫病。为了提升当前基层兽医人员对牛羊布病的防控检测水平,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牛羊布鲁氏菌病(布病)为牛羊养殖过程中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既是养殖场(户)在生产管理中的关键防控对象,也是我国兽医部门每年春防、秋防规定必须严格监测的疫病。为了提升当前基层兽医人员对牛羊布病的防控检测水平,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团队成员近几年在基层牛羊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指导的经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9-2019《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对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误区进行详尽剖析,并提出精细化、规范化的指导建议。旨在提升基层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 布鲁氏菌病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技术要点
下载PDF
陕西西安阎良区及毗邻区域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横断面调查和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董钊 李忠军 +9 位作者 张涛 王玉梅 陈峰 杨厚安 朱琳 张飞 尤鹏飞 崔忠华 张璞 何勇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为掌握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及毗邻区域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分析影响该病传播的风险因素,本调查采用二阶段概率抽样方法抽取阎良区全区以及毗邻的临潼区和高陵区的未免疫该病疫苗的血清样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传染性... 为掌握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及毗邻区域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分析影响该病传播的风险因素,本调查采用二阶段概率抽样方法抽取阎良区全区以及毗邻的临潼区和高陵区的未免疫该病疫苗的血清样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群表观流行率(HAP)为25.32%,群真实流行率(HTP)为23.41%(14.07%~32.74%);个体表观流行率(AP)为10.46%(8.81%~12.31%)。风险因素分析显示,“中大规模场点”和“病羊未采取隔离、治疗”是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养殖场点需要对患病羊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有条件的场点实施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检测与净化;在饲养规模上升的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潜在风险因素的传播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传染性胸膜肺炎 风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血清流行率
下载PDF
动物疫病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凯钰太 潘俊慧 +5 位作者 王素春 禹兰平 杨文静 梁晚枫 孙福亮 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47-57,共11页
活载体疫苗是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抗原和治疗因子的载体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毒力返祖风险低、成本低,可诱导免疫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黏膜免疫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基因工程疫苗之一,在动物疫病防控领... 活载体疫苗是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抗原和治疗因子的载体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毒力返祖风险低、成本低,可诱导免疫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黏膜免疫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基因工程疫苗之一,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应用较多。病毒载体包括DNA病毒(如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痘病毒等)和RNA病毒(如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载体包括减毒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两类,主要包括乳酸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活载体疫苗常用的抗原呈递策略有载体-宿主平衡致死系统、微生物表面展示系统。多种疫苗载体的开发及抗原呈递策略的选择,使得活载体疫苗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不同载体疫苗在预防疫病方面均有不同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最适合的活载体疫苗。本文综述了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病毒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及其抗原呈递方式,以期为活载体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载体疫苗 病毒载体 细菌载体 疫苗开发 抗原呈递
下载PDF
山东省部分宠物犬饲养免疫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9
作者 姜子昕 薛瑞雪 +5 位作者 楚遵锋 马慧玲 蒋文夺 胡莉萍 兰邹然 张月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更好地开展狂犬病防控与净化工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省16个地市80家宠物医院的接受服务宠物犬进行摸底调查,并探讨了宠物犬饲养免疫情况对山东省狂犬病无疫区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宠物犬饲养者以18~40岁人群为主,占总数的66.... 为更好地开展狂犬病防控与净化工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省16个地市80家宠物医院的接受服务宠物犬进行摸底调查,并探讨了宠物犬饲养免疫情况对山东省狂犬病无疫区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宠物犬饲养者以18~40岁人群为主,占总数的66.92%;主要饲养小型犬,占67.87%;92.70%的饲养者为宠物犬进行了狂犬病疫苗免疫,其中78.67%的饲养者在幼犬3月龄时为其进行首次狂犬病疫苗免疫,94.40%的已免疫狂犬病疫苗的宠物犬能够得到定期的加强免疫接种;93.38%的饲养者选择携带患病犬前往动物医院就医,61.95%的饲养者为犬佩戴免疫标识或将标识随身携带。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宠物犬饲养者具有一定的疫病防疫知识,基本掌握了宠物犬饲养中的疫病防控风险点,这有利于山东省狂犬病无疫区建设的推进。部分宠物犬饲养者对于当地动物疫病防控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专业知识仍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因此需要继续加大狂犬病防控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宠物市场的监督管理和对饲养者的专业指导,这将是今后山东省狂犬病无疫区建设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人兽共患病 宠物犬 无疫区 问卷调查
下载PDF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毛迎雪 刘蒙达 +7 位作者 张皓博 曲瑶 南文龙 苏华彬 刘建柱 孙淑芳 胡莉萍 樊晓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是一种恒温快速核酸扩增技术,是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中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的检测技术,其弥补了现有核酸体外扩增技术需要热循环的局限性,使得核酸体外扩增更加简便快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本文介绍...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是一种恒温快速核酸扩增技术,是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中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的检测技术,其弥补了现有核酸体外扩增技术需要热循环的局限性,使得核酸体外扩增更加简便快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本文介绍了RAA技术的检测原理、引物探针设计及优缺点,综述了其在病毒、细菌、寄生虫及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国内现有RAA技术标准及检测产品开发情况,以期为拓展RAA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扩增 等温扩增 病原检测 生物安全检测
下载PDF
猫冠状病毒和猫细小病毒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郭存杰 王蕾 +3 位作者 毕振威 钱晶 张传美 谭业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为建立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和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选取FCoV 3'UTR和FPV VP2基因保守区域,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并进行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以及特异性、敏... 为建立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和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选取FCoV 3'UTR和FPV VP2基因保守区域,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并进行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以及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探讨所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FCoV和FPV,与猫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猫轮状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波氏杆菌、犬腺病毒和犬副流感病毒等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对FCoV和FPV检测限均为1 copies/μL;FCoV和FPV阳性参考质粒组间和组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3%;对35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稳定等优点,可用于临床FCoV和FPV感染的早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冠状病毒 猫细小病毒 双重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中国2012—2022年羊群中蓝舌病毒流行的Meta分析
12
作者 高辉 方敏 +7 位作者 姜玲玲 马耀玉 刘强 张刚 牛小霞 王璞 李勇 张思浓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6-717,共12页
旨在系统评价和分析我国2012—2022年羊群中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感染状况,为我国羊群BT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检索2012—2022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和ScienceDirect 5个数据库中对中国羊群BTV流行情况研究... 旨在系统评价和分析我国2012—2022年羊群中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感染状况,为我国羊群BT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检索2012—2022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和ScienceDirect 5个数据库中对中国羊群BTV流行情况研究的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检索并筛选后共纳入Meta分析的有28篇文献,涉及样本总数为38226头羊,其中9109头羊为BTV阳性。分析显示,我国羊群中BTV的整体流行率为23.8%(95%CI:23.4,24.3),其中绵羊流行率为29.4%(95%CI:14.7,44.1),山羊流行率为25.1%(95%CI:18.6,31.7)。我国各省/市间比较发现,重庆市流行率最高,为34.6%(95%CI:32.0,37.1),其次为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亚组分析发现,我国5大区域BTV流行率存在显著地区差异(P=0.011),中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及中部地区流行率分别为6.1%(95%CI:4.3,7.9)、33.8%(95%CI:29.5,38.1)、21.7%(95%CI:17.1,26.2)、21.0%(95%CI:8.3,33.6)及26.6%(95%CI:24.3,28.8)。同时,检测方式和气候类型也是我国羊群中BTV流行的风险因子(P<0.05)。上述分析结果提示,我国羊群中BTV流行率较高并且分布广泛,有必要持续对我国BTV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毒 蓝舌病 流行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一起黄牛气肿疽暴发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3
作者 郑欢莉 冷思明 +7 位作者 张懿 王镇 李红芳 赵珍 杜润 段博芳 赵焕云 曾邦权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2022年7月31日,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当地饲养的黄牛相继发病死亡。为探寻黄牛急性死亡原因,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现场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暴发的疫病... 2022年7月31日,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当地饲养的黄牛相继发病死亡。为探寻黄牛急性死亡原因,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现场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暴发的疫病是气肿疽,袭击率为6.73%(28/416),病死率为100%(28/28)。综合气肿疽流行特点及当地疫病流行史,推测当地存在疫源地和未及时免疫新生牛群是此次气肿疽暴发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饲喂抗菌药物,及时隔离治疗,开展彻底消毒,紧急免疫,加强饲养管理等干预措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结果提示:在存在疫源地的情况下,做好药物预防并及时进行免疫接种是防控气肿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肿疽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病因推断
下载PDF
不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组合体液免疫效果评估
14
作者 任文慧 阮胜男 +5 位作者 库旭钢 张海峰 于学祥 田梓翰 何启盖 江云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比较不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苗不同免疫程序对体液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择新引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后备母猪的3个猪场,将各场内猪只按体重分为3个阶段:7~20、20~35和35~50 kg,各场分别从... 为了比较不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苗不同免疫程序对体液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择新引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后备母猪的3个猪场,将各场内猪只按体重分为3个阶段:7~20、20~35和35~50 kg,各场分别从中选取20头猪,共180头猪。每场选用1种免疫方案,第1组混合疫苗组,为首次免疫PRRS弱毒疫苗(CH-1R株),28 d后加强免疫PRRS灭活疫苗(CH-1a株);第2组弱毒疫苗组,为2次均免疫PRRS弱毒疫苗;第3组灭活疫苗组,为2次均免疫PRRS灭活疫苗。疫苗首次免疫后14、28、42和56 d采集猪血清,进行特异性PRRSV ELISA(N蛋白)检测和中和抗体评价;首次免疫后14和28 d采集猪血液,进行PRRSV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液内是否存在PRRSV;统计试验猪分娩后头胎的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和窝均总仔数,进行临床数据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5~50 kg体重阶段猪只接种疫苗后ELISA检测抗体水平增高较其他2个阶段更明显。混合疫苗组在免疫56 d时血清ELISA阳性率为100%,且ELISA结果极显著高于弱毒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P<0.01)。尽管各组没有产生特异性抗NADC30-like毒株的中和抗体,但针对PRRSV经典和高致病性毒株的中和抗体保护效价结果显示,混合疫苗组在免疫56 d时中和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弱毒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P<0.01);RT-qPCR检测未发现阳性猪;各组试验猪分娩后头胎的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和窝均总仔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混合疫苗组对体液免疫的促进效果显著优于弱毒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该试验为临床正确选择PRRS疫苗免疫方案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疫苗 体液免疫评估 ELISA抗体 中和抗体
下载PDF
四川省部分地区养犬户狂犬病防控知行情况问卷调查
15
作者 高露 李盛琼 +8 位作者 尹杰 黄雅琳 杨天俊 刘宇 唐涛 李欢 黄大力 阳爱国 侯巍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为了解四川省养犬户狂犬病防控知行情况,在青神县、阆中市、广汉市和涪城区4个县(市、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养犬户250人。结果显示:狂犬病防控基本知识方面,知道狂犬病发作一定会死亡的占97.6%,知道其他温血动物可携带狂犬病病毒的... 为了解四川省养犬户狂犬病防控知行情况,在青神县、阆中市、广汉市和涪城区4个县(市、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养犬户250人。结果显示:狂犬病防控基本知识方面,知道狂犬病发作一定会死亡的占97.6%,知道其他温血动物可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占92.8%;伤口处理和疫苗注射方面,犬咬伤暴露后注射了狂犬病疫苗的占85.7%,注射了免疫球蛋白的占48.6%,被调查养犬户中知晓伤口不能包扎和缝合的占81.6%;犬只免疫、管理方面,给犬只注射过狂犬病疫苗的占98.8%,所养犬是栓养的占96.0%,68.4%的养犬户其所在村(社)捕杀过流浪犬。结果表明:养犬户对狂犬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对狂犬病宿主动物了解不全;养犬户防护意识不到位,对正确的防护方法掌握不全面;犬只免疫和管理登记不够规范,存在免疫漏洞。建议各地加强养犬户狂犬病防控宣传教育,加大狂犬病治疗药品的医保报销力度,疫情高发地区要提高犬只免疫覆盖率,规范犬只管理,有效防控人间和畜间狂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养犬户 知行情况 问卷调查 四川省
下载PDF
2023年山东省某市牛羊布鲁氏菌病横断面调查
16
作者 张维秋 郑孟加 +3 位作者 蒋文夺 韩晓珺 张月 兰邹然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为掌握山东省A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运用普查抽样策略,对A市牛羊存栏量、布病流行率及不同规模场群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场群表观流行... 为掌握山东省A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运用普查抽样策略,对A市牛羊存栏量、布病流行率及不同规模场群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64%(95%CI:0~1.52%)和0.03%(95%CI:0~0.07%),羊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3.37%(95%CI:2.07%~4.67%)和0.39%(95%CI:0.34%~0.44%)。规模<50头(只)场群的场群表观流行率最低,与存栏50~99和100~499头(只)场群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场群复检的场群表观流行率(25.00%)高于全市整体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市牛布病流行率较低,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布病流行率稍高,需在后续监测净化中重点关注;不同规模场群的布病场群流行率存在差异,养殖规模较大的场群流行率较高,这为探寻风险因素提供了方向;阳性场群布病复发风险较高,今后在布病防控中应对阳性场群开展持续性监测净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横断面调查 牛羊 普查
下载PDF
禽星状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罗娟 尚佳静 +8 位作者 封莹洁 孟鸽 张富友 邓春冉 于晓慧 蒋文明 刘华雷 刘冠慧 李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禽星状病毒(avian astroviruses,AAstV)是一种严重危害禽类健康的病原,可引起火鸡肠炎、鸡肾炎、鸭肝炎、雏鹅内脏痛风等病症,导致禽类生长缓慢、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及药物对AAstV感染进行防治,因此病原检测... 禽星状病毒(avian astroviruses,AAstV)是一种严重危害禽类健康的病原,可引起火鸡肠炎、鸡肾炎、鸭肝炎、雏鹅内脏痛风等病症,导致禽类生长缓慢、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及药物对AAstV感染进行防治,因此病原检测在AAstV感染的监测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电镜法以及病毒分离鉴定、免疫荧光、ELISA及PCR等AAstV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根据不同场合及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星状病毒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动物病毒性疫苗中中药佐剂研究进展
18
作者 于扬帆 王美乐 +3 位作者 徐朋 黄钰 李亚兰 冯书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综述了中药佐剂在动物病毒性疫苗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中药佐剂的类型及在禽类和畜类病毒性疫苗中的应用,比较了中药佐剂与传统佐剂的免疫效果,并探讨了中药佐剂的增效方法,重点阐述了中药佐剂在不同动物病毒性疫苗中的效果,分析了当前... 综述了中药佐剂在动物病毒性疫苗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中药佐剂的类型及在禽类和畜类病毒性疫苗中的应用,比较了中药佐剂与传统佐剂的免疫效果,并探讨了中药佐剂的增效方法,重点阐述了中药佐剂在不同动物病毒性疫苗中的效果,分析了当前中药佐剂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展望了中药佐剂作为动物病毒性疫苗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佐剂 免疫佐剂 佐剂类型 动物病毒性疫苗
下载PDF
洪涝灾后畜禽养殖场户如何做好清洗消毒?
19
作者 葛慎锋 李洁 +3 位作者 叶桂煊 齐莹莹 乔家运 李海花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期114-115,117,共3页
本文阐述了洪涝灾害后畜禽养殖场户不同场所、不同对象的消毒,详细讲解了养殖场户应该怎样开展清洗消毒,合理选择消毒药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为洪涝灾害后防范畜禽养殖场户发生重大疫病流行提供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 洪涝灾区 畜禽场户 废弃物处理 清洗消毒
下载PDF
基于重组核衣壳蛋白的猪德尔塔冠状病毒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胡帅琪 丛潇 +5 位作者 练月晓 伍妙梨 朱于军 丛锋 顾有方 闻爱友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关于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对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进行原核表达,通过Western Blot、SDS-PAGE等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在获得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后,以此... 目的:建立一种关于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对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进行原核表达,通过Western Blot、SDS-PAGE等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在获得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后,以此为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测试,最终建立ELISA检测方法,并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优化后的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孔,37℃孵育1 h;1%BSA 37℃封闭1 h;一抗稀释最佳浓度为1∶1 600,孵育时间为1 h;酶标二抗最佳孵育时间为60 min。重组蛋白能与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优良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针对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的抗体水平检测及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重组核衣壳蛋白 间接ELISA 诊断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