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6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外泌体对骨骼发育及骨骼疾病的影响
1
作者 刘新新 周恩友 +8 位作者 安智远 蔡春霞 张露洁 李建增 李转见 闫峰宾 康相涛 高延玲 韩瑞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9-426,共8页
在骨骼发育过程中,骨骼是通过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不同的成骨机制形成的,软骨内骨化是长骨发育的第二阶段,生长板是机体进行软骨内骨化的场所,生长板软骨细胞受损会破坏软骨内成骨的进程,严重抑制骨骼发育或产生骨骼疾病。外泌体... 在骨骼发育过程中,骨骼是通过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不同的成骨机制形成的,软骨内骨化是长骨发育的第二阶段,生长板是机体进行软骨内骨化的场所,生长板软骨细胞受损会破坏软骨内成骨的进程,严重抑制骨骼发育或产生骨骼疾病。外泌体是由膜的双层内陷形成,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细胞外囊泡,可以包裹蛋白质、脂质和核酸(非编码RNA、mRNA)等,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发挥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作用。外泌体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大量研究发现其与骨骼发育、骨骼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关系密切。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来源外泌体对骨骼发育和骨骼疾病的影响,梳理了不同来源外泌体对骨骼的调控作用,为探究不同来源外泌体在畜禽骨骼发育与骨骼疾病方面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不同来源 骨骼疾病 骨骼发育
下载PDF
道路运输对羔羊体重、血液生化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杨欣雨 陈聪慧 +5 位作者 夏翠 段春辉 刘月琴 王媛 张英杰 马玉忠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道路运输对羔羊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临床指标的影响,为生产中有效缓解羔羊运输应激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平均体重(21.52±1.22)kg健康4月龄羔羊10只进行8 h的长途运输,分别在运输前后进行称重、静脉采血,并测定体温、呼... 试验旨在研究道路运输对羔羊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临床指标的影响,为生产中有效缓解羔羊运输应激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平均体重(21.52±1.22)kg健康4月龄羔羊10只进行8 h的长途运输,分别在运输前后进行称重、静脉采血,并测定体温、呼吸频率、脉搏等临床指标。结果表明:①道路运输使羔羊体温、呼吸和脉搏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体重降低了15.31%(P<0.05)。②道路运输极显著升高了羔羊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1),显著升高了皮质醇(COR)和肌酸激酶(CK)水平(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③道路运输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P<0.05),显著升高了白介素-6(IL-6)水平(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与运输前差异不显著(P>0.05)。④道路运输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P<0.05)。⑤道路运输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中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含量(MCH)(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总数(WBC)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羔羊经过8 h道路运输后发生了明显的应激反应,导致羔羊体重下降,机体代谢增强,炎症反应增强,免疫系统受到了一定程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应激 羔羊 体重 血液生理生化 临床指标
下载PDF
健康奶牛和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组成的特征及差异研究
3
作者 谢景昊 杨晨 +5 位作者 杨涵琳 郜世凯 赵运泽 郭爽 李和平 王月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60,共11页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乳汁中菌群特征的分析对建立乳房炎防控体系和提高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分析河南省某奶牛场17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乳汁中菌群特征的分析对建立乳房炎防控体系和提高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分析河南省某奶牛场17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发现,微生物菌群在11个门、24个纲、37个目、82个科和184个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低于健康奶牛乳汁,在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乳腺感染后,变形菌门、软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降低;互养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乳腺炎奶牛乳汁中的链球菌科、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棒状杆菌科、罗尔斯通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优势菌属中有4个嗜冷菌,健康奶牛和乳腺炎奶牛乳汁中的嗜冷菌总丰度分别为19.5%和42.0%。提示乳汁中微生物组成变化可能与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该研究为奶牛场乳房炎的防控及原料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汁 菌群特征 乳腺炎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参芪补气散对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血清生化、激素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杨昊赤 纪鹏 +9 位作者 魏彦明 华永丽 任建明 张晓松 买占海 李宏雅 武凡琳 李琛琛 马挺 朱潇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研究参芪补气散对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发病率、血清生化、激素与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3月龄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105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参芪补气散低剂量组、参芪补气散高剂量组3个组,每组35头。对照组每日饲喂基础饲粮,给药组在基础饲粮... 研究参芪补气散对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发病率、血清生化、激素与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3月龄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105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参芪补气散低剂量组、参芪补气散高剂量组3个组,每组35头。对照组每日饲喂基础饲粮,给药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每日添加精料15 g/kg(低剂量组)和30 g/kg(高剂量组)的参芪补气散,连续饲喂21 d,观察每组犊牛腹泻、感冒的发生情况。试验结束后每组犊牛采集血液用于血清生化、激素、免疫指标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参芪补气散高、低剂量组犊牛的感冒、腹泻发病率呈降低趋势,高剂量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参芪补气散低剂量组犊牛的甘油三酯、尿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免疫球蛋白A均显著升高(P<0.05),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参芪补气散高剂量组犊牛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钾、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参芪补气散可以明显改善亚健康西门塔尔犊牛的血清生化、激素及免疫相关指标,防病增重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西门塔尔犊牛 血清生化 激素 免疫
下载PDF
猪Linda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于浩洋 王彩霞 +5 位作者 仇松寅 刘晓飞 景宏丽 吴绍强 冯春燕 林祥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猪Linda病毒能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暂未发现感染病例。本研究根据猪Linda病毒Core-E~(m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巢式RT-PCR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进行优化,建立了猪Linda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 猪Linda病毒能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暂未发现感染病例。本研究根据猪Linda病毒Core-E~(m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巢式RT-PCR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进行优化,建立了猪Linda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好,对慢病毒阳性对照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0~1 copies/μL,比普通RT-PCR灵敏10倍。使用该方法检测模拟病毒样品,发现最低检出限为10~1 TU/mL,与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一致。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可检测猪Linda病毒的巢式RT-PCR方法,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在口岸以及条件有限的场地对猪Linda病毒进行精准且快速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也为防范Linda病毒传入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Linda病毒 巢式RT-PCR 检测方法 非典型瘟病毒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猪KLF4基因敲除细胞系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董娇 陆繁 +3 位作者 方晓敏 陈瑜哲 包文斌 王海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3-902,共10页
【目的】试验旨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基因敲除的猪小肠上皮细胞,并探究KLF4基因敲除对于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在猪KLF4基因转录本第1外显子区域设计3条sgRNAs(... 【目的】试验旨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基因敲除的猪小肠上皮细胞,并探究KLF4基因敲除对于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在猪KLF4基因转录本第1外显子区域设计3条sgRNAs(sgRNA1、sgRNA2和sgRNA3),经退火形成的双链DNA与线性化pGK1.1载体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进行鉴定,并将重组载体转染至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PCR扩增敲除位点附近序列,并通过测序判断sgRNA敲除效率;利用CruiserTMEnzyme酶切鉴定阳性细胞克隆,通过TA克隆测序鉴定敲除序列;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因敲除细胞中KLF4蛋白表达情况。利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KLF4基因敲除后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重组载体测序结果显示,sgRNAs与pGK1.1成功连接。分析敲除效率发现,3个sgRNAs均可对靶序列进行敲除,其中sgRNA3有较高的敲除效率。PCR产物经CruiserTMEnzyme酶切筛选出2个阳性单克隆细胞。TA克隆测序分析发现,KLF4基因2个等位基因序列分别缺失116和137 bp。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KLF4基因敲除细胞中未见KLF4蛋白表达。细胞活性及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敲除KLF4基因极显著抑制了细胞活性(P<0.01),并导致G0/S细胞周期阻滞。【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KLF4基因敲除的IPEC-J2细胞,且KLF4基因敲除可抑制细胞活性,并引起G0/S细胞周期阻滞。KLF4基因敲除细胞可为进一步探究KLF4基因功能及分子机制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4基因 CRISPR/Cas9技术 细胞活性 细胞周期
下载PDF
Ⅱ型鹅星状病毒VP27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蒋欣芫 吴晓艳 +4 位作者 曹章 赵静 张旭 于天浩 张彦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为探究Ⅱ型鹅星状病毒(GAstⅤ-Ⅱ)VP27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GAstⅤ-ⅡZYL02株进行分析。通过Expasy-ProtParam、PSORTⅡPrediction、ProtScale、SignalP 4.1、TMHMM 2.0和SOPMA等在线软件预测分析V... 为探究Ⅱ型鹅星状病毒(GAstⅤ-Ⅱ)VP27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GAstⅤ-ⅡZYL02株进行分析。通过Expasy-ProtParam、PSORTⅡPrediction、ProtScale、SignalP 4.1、TMHMM 2.0和SOPMA等在线软件预测分析VP27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运用BepiPred-2.0、ABCpred、IEDB、ToxinPred2和VaxiJenv2.0等在线软件预测分析VP27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从中筛选出优势抗原表位;使用Phyre2在线软件对VP27蛋白进行建模,运用PyMOL软件准确定位预测的优势表位在模型中的分布。结果显示:VP27蛋白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其亚细胞定位位于细胞质,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二级、三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平均占比为41.91%,延伸链平均占比为29.05%,α螺旋平均占比为22.41%,β转角平均占比为6.64%;共预测出26条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出4条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分别位于26~41aa(FGIPQADSRSRYNANI)、48~57 aa(RGRTSTSFTL)、111~126 aa(TSTGGQITELRNRLNI)、174~189 aa(PVLINWSVSDSQEQYN);三级结构定位发现,4条优势B细胞表位均位于该蛋白表面。结果表明,GAstⅤ-ⅡVP27蛋白有多处可诱导体液免疫的潜在位点。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了GAstⅤ-ⅡVP27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对进一步深入研究VP27蛋白功能,研发相应疫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VP27蛋白 抗原表位 生物信息学 疫苗研发
下载PDF
脯氨酸羟化酶(PHDs)对动物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梁淑怡 李凡 +1 位作者 江青艳 王松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7-873,共7页
在畜禽生产中,骨骼肌发育及脂肪沉积对产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调控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以提高畜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对于养殖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脯氨酸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s, PHD)是一类非血红素铁依赖性双加氧酶,它不仅是... 在畜禽生产中,骨骼肌发育及脂肪沉积对产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调控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以提高畜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对于养殖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脯氨酸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s, PHD)是一类非血红素铁依赖性双加氧酶,它不仅是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的重要调控因子,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氧适应水平、细胞凋亡、细胞代谢和细胞转运等方面,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本文在介绍PHD的生理功能及其活性调节的基础上,总结了PHDs在动物骨骼肌发育及脂肪沉积中的调控作用,分析了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通过调控动物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来提高畜禽产品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羟化酶 骨骼肌发育 脂肪沉积 调控作用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彭聪 李靖 +3 位作者 汤小朋 王子璇 吴雨虹 朱怡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4-1791,共8页
马属动物尤其是运动马常发生运动系统损伤,损伤一旦发生,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跛行,且受损组织难以完全修复,常导致马运动性能大幅下降和不良预后,是运动马提前结束运动生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再生医学制剂,通过... 马属动物尤其是运动马常发生运动系统损伤,损伤一旦发生,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跛行,且受损组织难以完全修复,常导致马运动性能大幅下降和不良预后,是运动马提前结束运动生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再生医学制剂,通过激活血小板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许多研究和临床报道表明,PRP对运动损伤有一定治疗效果,最常用于治疗马属动物肌腱、韧带损伤和骨关节炎,在欧美等国家应用较多。另外,PRP还具有一定抗菌效果,有望用于治疗感染性骨关节炎。对蹄叶炎等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也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在马运动医学领域,国内对PRP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了解较少,临床实践方面缺乏有关运用PRP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的研究报道。笔者从PRP制备和分类、PRP在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PRP在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兽医及相关从业人员应用PRP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运动系统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黏蛋白与肠道黏膜屏障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夏佳佳 徐程宇 +1 位作者 秦贵信 潘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4-1493,共10页
肠道黏蛋白是由杯状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由黏多糖组成的大分子糖蛋白,主要作用是通过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相互结合,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开展肠道相关黏蛋白及肠道黏膜屏障的研究对调节动物的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肠道黏蛋白是由杯状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由黏多糖组成的大分子糖蛋白,主要作用是通过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相互结合,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开展肠道相关黏蛋白及肠道黏膜屏障的研究对调节动物的肠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黏蛋白的结构、种类、生理功能以及黏蛋白与肠道黏膜屏障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肠道黏蛋白与肠道炎症和其他肠道疾病的密切联系,为深入探究黏蛋白在动物肠道中的生理作用为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 胃肠道 肠道黏膜屏障
下载PDF
长时间血清饥饿胁迫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代谢和自噬的影响
11
作者 高娟 范博钧 +3 位作者 吴雅婕 王怡 杨跃飞 鞠辉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了探究长时间、不同程度饥饿胁迫条件对原代猪骨骼肌卫星细胞(SMSCs)代谢和自噬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控制SMSCs培养体系中血清浓度以形成不同程度饥饿胁迫,其中20%血清培养浓度为正常对照组,15%、10%、5%和0%血清培养浓度为试验组。细胞... 为了探究长时间、不同程度饥饿胁迫条件对原代猪骨骼肌卫星细胞(SMSCs)代谢和自噬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控制SMSCs培养体系中血清浓度以形成不同程度饥饿胁迫,其中20%血清培养浓度为正常对照组,15%、10%、5%和0%血清培养浓度为试验组。细胞培养96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水平,通过AT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ATP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中自噬标志蛋白LC3b、p62以及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中p-AMPK/AMPK和p-mTOR/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20%血清组相比,0%血清和5%血清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上调(P<0.01),10%血清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调(P<0.05);各试验组线粒体膜电位均极显著下降(P<0.01),ROS水平和ATP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细胞中LC3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血清浓度降低而升高,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血清浓度降低而降低;p-mTOR/mTOR比值随血清浓度降低而降低,p-AMPK/AMPK比值随血清浓度降低而升高。结果表明,通过长期减少SMSCs培养体系中血清浓度,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加快和凋亡发生,并且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激发细胞发生自噬,上述变化的程度与血清减少的程度呈正相关。本试验为后续探索不同程度饥饿胁迫对动物肌肉发育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饥饿 自噬 细胞代谢 AMPK/mTOR通路 骨骼肌卫星细胞
下载PDF
脂联素在动物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魏诗音 李嘉鑫 +5 位作者 姚泽龙 邢晓钰 刘聪 孔燕明 栾新红 曹中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脂联素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脂肪细胞、心肌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和骨骼细胞释放到循环血液中的调节激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脂质代谢、能量调节、炎症和胰岛素敏感性,具有增强血管内皮功能、... 脂联素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脂肪细胞、心肌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和骨骼细胞释放到循环血液中的调节激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脂质代谢、能量调节、炎症和胰岛素敏感性,具有增强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以及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生物学特性。脂联素可以通过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来预防心血管疾病。脂联素作为机体含量最丰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综述脂联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阐明动物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心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动物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与神经丝在山羊脾中的分布和共定位研究
13
作者 李晓萌 窦体馨 +4 位作者 李志伟 叶守冲 杨松桦 徐永平 武永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为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脾功能联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和羊脾神经丝(NFs)在山羊脾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显示,β_(2)-A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分布广泛,白髓、红髓、中... 为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脾功能联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和羊脾神经丝(NFs)在山羊脾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显示,β_(2)-A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分布广泛,白髓、红髓、中央动脉、被膜、小梁、边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白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红髓(P<0.01),极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被膜(P<0.001);红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被膜(P<0.01);NF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红髓、被膜、小梁、小血管、白髓和边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红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髓(P<0.05),极显著高于边缘区(P<0.01);被膜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白髓(P<0.01)。共定位研究表明β_(2)-AR和NFs在3个区域存在共定位关系,在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被膜和小梁中存在,在富含平滑肌细胞的小血管(如中央动脉)中存在,在T、B淋巴细胞丰富区域(如白髓、红髓和边缘区)存在。表明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对机体免疫具有调控作用。β_(2)-AR和NFs共定位结构证明脾受到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控,交感神经纤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脾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实现功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神经丝蛋白 山羊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对断奶期小鼠乳腺退化的减缓作用研究
14
作者 黄心河 张亚峰 +4 位作者 伍钢 陈雨涛 周潇 张源淑 韩正康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8,共8页
旨在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DZ)对断奶期小鼠乳腺退化的影响。选取48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腹腔注射无菌PBS;大豆黄酮组(DZ组),每天每kg体重腹腔注射DZ 100 mg,连续处理1周。孕鼠正常分娩后,在哺乳期第10天强制断奶。各组分别... 旨在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DZ)对断奶期小鼠乳腺退化的影响。选取48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腹腔注射无菌PBS;大豆黄酮组(DZ组),每天每kg体重腹腔注射DZ 100 mg,连续处理1周。孕鼠正常分娩后,在哺乳期第10天强制断奶。各组分别在断奶第1、3、7天选取8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取所有乳腺组织,称重计算乳腺指数;ELISA法测定血液中雌二醇(E2)、催乳素(PR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的浓度;常规法制作乳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乳腺组织内促凋亡因子Bax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DZ组增加了断奶1 d母鼠的乳腺指数,但降低断奶3 d、7 d的乳腺指数;与CON组相比,断奶1 d时,DZ组极显著提高母鼠血清中PRL和IGF-Ⅰ浓度(P<0.01),断奶3 d时DZ组极显著提高了PRL和E2浓度(P<0.01),显著提高断奶7 d母鼠血清中E2浓度(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Z组显著降低断奶母鼠乳腺组织中脂肪细胞面积比(P<0.05),提高腺泡的面积比(P>0.05);与CON组相比,DZ组极显著上调断奶期乳腺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极显著下调断奶1 d Bax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断奶3 d时极显著下调Bax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断奶7 d时极显著上调乳腺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在断奶1 d和3 d,Bcl-2/Bax比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表明,DZ处理可升高断奶母鼠血清中IGF-Ⅰ、PRL及E2浓度,上调乳腺中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脂肪细胞所占面积比,提示DZ可能通过抑制母鼠乳腺细胞凋亡,延缓乳腺早期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大豆黄酮 断奶期 乳腺退化 小鼠
下载PDF
激活转录因子4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互作调控奶牛乳蛋白合成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程凤琦 卜登攀 徐连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736,共9页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泌乳奶牛的饲粮氮转化效率偏低及由此造成的饲料资源浪费和氮排放增加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实际生产中,低蛋白质饲粮基础上补饲特定氨基酸(AA)是提高奶牛饲粮氮转化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指...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泌乳奶牛的饲粮氮转化效率偏低及由此造成的饲料资源浪费和氮排放增加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实际生产中,低蛋白质饲粮基础上补饲特定氨基酸(AA)是提高奶牛饲粮氮转化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指导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尚不清晰。已有研究表明,AA补充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通路促进乳蛋白的合成,而AA缺乏则通过激活转录因子4(ATF4)抑制mTORC1的活性,且mTORC1又可作用于ATF4影响AA的转运、代谢和乳蛋白的合成。因此,ATF4与mTORC1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限制性AA在低蛋白质饲粮条件下调控乳蛋白合成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切入点。本文就ATF4与mTORC1互作在平衡AA供应与乳蛋白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限制性AA调控乳蛋白合成的途径及奶牛低蛋白质饲粮配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供应 ATF4 mTORC1 互作 低蛋白质饲粮 乳蛋白合成 奶牛
下载PDF
三萜类化合物对肠道炎症的药理作用
16
作者 刘李林 谭宇 +1 位作者 杨帆 易金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8-2236,共9页
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富含多种异戊二烯单元的天然产物,其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并在缓解肠道炎症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首先,三萜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来减少炎性... 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富含多种异戊二烯单元的天然产物,其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并在缓解肠道炎症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首先,三萜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来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起到抗肠道炎症的作用;其次,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改善活性氧的产生,平衡氧化还原系统,降低氧化应激损伤,达到抗炎的作用;再次,三萜类化合物也能通过调节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多条信号通路(NF-κB/MAPK/Nrf2信号通路)来改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含量达到免疫平衡作用;第四,三萜类化合物还可通过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修复损伤的肠道黏膜上皮,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刺激性物质的渗透来抑制肠道炎症;另外,三萜类化合物与肠道菌群间具有紧密联系,能维持肠道微生物稳定,保持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炎症的发生。综上,三萜类化合物通过调控炎症、氧化应激、免疫平衡、黏膜屏障、肠道微生物5个途径,发挥对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目前对于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本综述为进一步探索、开发和利用三萜类化合物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其在肠道炎症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类化合物 肠道炎症 氧化应激 免疫平衡 肠道黏膜屏障
下载PDF
SIRT2调控自噬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17
作者 秦天苗 房晓欢 李俊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520,共8页
沉默调节蛋白2(Sirtuin 2,SIRT2)是一种能够调节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在神经退化、细胞分化、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肿瘤发生... 沉默调节蛋白2(Sirtuin 2,SIRT2)是一种能够调节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在神经退化、细胞分化、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肿瘤发生、细胞自噬等过程中均发挥调节作用。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清除异常蛋白或细胞器来维持机体稳态的保护机制,具有促进细胞更新和保持质量的作用。细胞自噬可分为3种主要形式,包括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均通过溶酶体来对受损的细胞器、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或回收。其中,巨自噬研究最多,分为非选择性巨自噬(即常说的自噬)和选择性巨自噬。线粒体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选择性去除或降解受损和多余线粒体的主要途径,也是SIRT2在细胞中主要调控的一种选择性巨自噬。作者主要综述了SIRT2在自噬及线粒体自噬上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后续更深入地研究SIRT2在哺乳动物生理上的更多调控功能及其在各类疾病上的治疗作用提供参考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调节蛋白2(SIRT2) 自噬 线粒体自噬 调控机制
下载PDF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莫显红 陶庆华 +4 位作者 房义 梁婧 张佳音 梁小航 徐振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69,共8页
[目的]探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对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能力及多潜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 COCs)分为4组,对照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 [目的]探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对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能力及多潜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 COCs)分为4组,对照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 IVM)和胚胎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 IVC)过程中均不添加LIF溶液;处理组1(T1组):IVM过程添加25 ng/mL LIF,IVC过程不添加LIF;处理组2(T2组):IVM过程不添加LIF,IVC过程添加25 ng/mL LIF;处理组3(T3组):IVM和IVC全过程均添加25 ng/mL LIF。用Fluo-3荧光指示剂检测卵母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挑选有第一极体排出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统计各组卵母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囊胚中多潜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培养8 h后,T1组牛卵母细胞胞内[Ca2+]i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培养24 h后,T1组牛卵母细胞胞内[Ca2+]i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T1和T3组孤雌激活后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T3组囊胚率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3组囊胚中POU结构域5类转录因子1(POU5F1)和同源框蛋白(NANOG)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VM过程中添加LIF可提高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在IVM+IVC全过程添加LIF对早期胚胎发育和多潜能基因的表达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多潜能基因 钙离子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热应激对反刍动物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营养调控进展
19
作者 刘思彤 王平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69,共5页
热应激是指动物受到高热环境的刺激超过了其自身体温调节范围而形成的包括热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障碍在内的全身性适应反应。反刍动物由于被毛厚、瘤胃发酵热增耗高,非常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严重损害其健康和生产性能。文章总结了热... 热应激是指动物受到高热环境的刺激超过了其自身体温调节范围而形成的包括热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障碍在内的全身性适应反应。反刍动物由于被毛厚、瘤胃发酵热增耗高,非常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严重损害其健康和生产性能。文章总结了热应激对反刍动物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近年来生产和科研方面缓解反刍动物热应激的营养调节措施,以期为生产中减少热应激对反刍动物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反刍动物 免疫 抗氧化能力 营养调控
下载PDF
猪肝羧酸酯酶研究进展
20
作者 付岳林 周琼琼 +3 位作者 朱慧文 肖启玲 陈琦 石德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ES,E.C.3.1.1.1)属于丝氨酸水解酶类,该酯酶在哺乳动物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存在,在肝脏组织和小肠组织中含量丰富,可催化水解多种内外源性物质,发挥重要的药理学和生理学作用。20世纪初就有猪肝羧酸酯酶的研...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ES,E.C.3.1.1.1)属于丝氨酸水解酶类,该酯酶在哺乳动物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存在,在肝脏组织和小肠组织中含量丰富,可催化水解多种内外源性物质,发挥重要的药理学和生理学作用。20世纪初就有猪肝羧酸酯酶的研究报道,但大部分研究是围绕其在有机化学合成中的应用,而对该酶的生理功能研究较少。猪肝羧酸酯酶家族成员数量多,水解特性互补,在重要组织器官内以高丰度存在,该酶家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猪肝羧酸酯酶基因家族及生理、药理、免疫等功能的报道很多,论文对猪肝羧酸酯酶的基因与同工酶、空间结构、催化水解特性及功能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肝酯酶 结构 炎症 药物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