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少华 王帅 +2 位作者 邹扬 刘仲藜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9-1510,共12页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小反刍动物皱胃内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嗜血性寄生虫病。病羊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和衰弱等慢性消耗性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致死。该病在我国牧区普遍流行,目前暂无安全长效疫苗可用,加之耐药...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小反刍动物皱胃内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嗜血性寄生虫病。病羊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和衰弱等慢性消耗性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致死。该病在我国牧区普遍流行,目前暂无安全长效疫苗可用,加之耐药性严重,放牧羊群感染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极大地降低了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是诊断寄生虫感染、制定驱虫治疗方案、耐药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检测等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检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病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及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病原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四川、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场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2
作者 李燕 唐智慧 +4 位作者 符立发 黄家艳 吴丹 曹随忠 王保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1-2109,共9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牦牛球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8个牦牛场采集2~6、7~12和>12月龄牦牛的新鲜粪样共376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 【目的】调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牦牛球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8个牦牛场采集2~6、7~12和>12月龄牦牛的新鲜粪样共376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样品中球虫卵囊进行定性检查,采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统计球虫阳性粪样中每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数(OPG),了解不同牦牛场、不同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情况。【结果】8个牦牛场均检测出球虫感染,阳性样品共85份,平均感染率为22.6%(85/376),平均OPG为1643。共检出9种艾美耳属球虫,优势虫种为阿拉巴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37.6%(32/85),多呈混合感染。平均感染率最高的是2~6月龄牦牛,感染率为37.9%(11/29);其次是7~12月龄牦牛,感染率为31%(57/184);>12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率为10.4%(17/163)。【结论】四川和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球虫感染,均以混合感染为主。牦牛球虫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优势虫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牦牛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藏 牦牛 球虫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宁夏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分子鉴定与分析
3
作者 黎玉琼 于有利 +7 位作者 从志鹏 赵正伟 梁小军 王韦健 李继东 李勤凡 文亮 牛晓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及其优势基因型,采集宁夏4个地区10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1174份奶牛粪便样品,基于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基因通过套式PC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8.5%(335/1...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及其优势基因型,采集宁夏4个地区10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1174份奶牛粪便样品,基于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基因通过套式PC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8.5%(335/1174);共鉴定出4种虫种,即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瑞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40.6%(136/335)、36.1%(121/335)、19.4%(65/335)和3.9%(13/335);微小隐孢子虫共鉴定出4种基因亚型,分别为ⅡdA15G1(n=70)、ⅡdA18G1(n=26)、ⅡdA19G1(n=23)和ⅡdA20G1(n=17)。统计学分析显示,在宁夏地区,0~2月龄的犊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且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与月龄差异显著相关(P<0.001)。表明宁夏地区奶牛存在隐孢子虫感染且存在人畜共患虫种,ⅡdA15G1微小隐孢子虫是宁夏地区奶牛感染的优势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微小隐孢子虫 SSU rRNA基因 套式PCR 阳性率
下载PDF
弓形虫MIC1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4
作者 李响 张小涵 +5 位作者 李美琪 陈冉 冯颖 李林 桑晓宇 杨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8,共9页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3代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株。结果显示,Sf9细胞在感染后的第3天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MIC1重组蛋白质在感染的Sf9细胞中成功可溶性表达;纯化的MIC1重组蛋白质不仅具有结合唾液酸乳糖的能力,同时能够刺激Balb/c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1∶2560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弓形虫MIC1重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MIC1蛋白 杆状病毒系统 活性分析
下载PDF
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的研究
5
作者 张飞跃 伍孟琛 +4 位作者 吴海燕 马光旭 吴飞 杜爱芳 杨怡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进行分析;原核表达并纯化多表位重组蛋白(multi-epitope protein, MEP),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纯化效果;搭建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表位肽为亲水性蛋白非过敏原,具有一定抗原性,抗原表位均呈现在蛋白表面,能与MHC分子H-2-Dd稳定结合;可在BL21(DE3)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中稳定表达,并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构建的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包封为54.42%,纳米颗粒饱满,大小均一。成功设计并构建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为弓形虫新型纳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多表位重组蛋白 PLGA纳米疫苗
下载PDF
四川省甘孜州部分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6
作者 杨丹娇 张敏 +7 位作者 王俊伟 张敏 刘怡雯 且华敏 田维 赵光辉 叶忠明 宋军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了解四川省甘孜州部分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结合形态学对采自该地区7个养殖场的176份藏猪新鲜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虫卵和卵囊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检测样品中猪蛔虫虫卵、猪毛尾线虫虫卵、食道口线虫虫卵以... 为了解四川省甘孜州部分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结合形态学对采自该地区7个养殖场的176份藏猪新鲜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虫卵和卵囊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检测样品中猪蛔虫虫卵、猪毛尾线虫虫卵、食道口线虫虫卵以及猪囊等孢球虫卵囊的阳性率分别为42.04%(74/176)、25.57%(45/176)、5.11%(9/176)和43.18%(76/176),总感染率达75%(132/176);腹泻粪便样本寄生虫感染率80.88%(55/68),显著高于非腹泻粪便样本71.29%(77/108)(P<0.05);放牧藏猪寄生虫感染率85.06%(74/87),显著高于圈养藏猪65.17%(58/89)(P<0.05)。表明四川省甘孜州部分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较为严重,为该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消化道寄生虫 感染率
下载PDF
肠道寄生虫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思瑶 侯斌 +1 位作者 玛丽雅其其格 哈斯苏荣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0-337,共8页
在脊椎动物的肠道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结构多样、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群,它们对肠道的生理、代谢、免疫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微生物和真核生物(如蠕虫、原生动物、真菌等)共同存在于脊椎动物肠道内。寄生虫与微生物群均可... 在脊椎动物的肠道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结构多样、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群,它们对肠道的生理、代谢、免疫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微生物和真核生物(如蠕虫、原生动物、真菌等)共同存在于脊椎动物肠道内。寄生虫与微生物群均可显著改变机体肠道生理与免疫环境,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机会。肠道微生物与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极大地影响感染的结果,进而对宿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如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促使或保护宿主免受细菌的侵害。另一方面,菌群又会影响寄生虫的定植、繁殖和毒性,使其沿着与宿主寄生性-互惠共生性的生存模式发展。这些相互作用的机理与结果是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之间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肠道寄生虫与肠道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可能未考虑到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为肠道寄生虫病防控及肠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肠道微生物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顶复门原虫多胺合成研究进展
8
作者 殷熙娟 廖申权 +9 位作者 戚南山 李娟 吕敏娜 蔡海明 胡俊菁 林栩慧 宋勇乐 张健騑 刘文俊 孙铭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多胺是一类聚阳离子脂肪族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在顶复门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多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顶复门原虫的多胺合成途径存在多样性,其与宿主细胞的经典路径不同,且顶复门原虫多胺生物合成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与S... 多胺是一类聚阳离子脂肪族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在顶复门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多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顶复门原虫的多胺合成途径存在多样性,其与宿主细胞的经典路径不同,且顶复门原虫多胺生物合成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与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的半衰期与宿主细胞限速酶的半衰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顶复门原虫多胺合成限速酶及转运载体成为抗原虫药物研发的候选靶标,以顶复门原虫多胺合成限速酶及多胺转运载体为靶标的抗寄生原虫抑制剂研究取得一定进展。论文综述了顶复门原虫多胺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原虫药物靶标研究及新型抑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复门原虫 多胺合成 药物靶标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原性检测
9
作者 依力扎提·卡斯木江 苏贵成 +1 位作者 王楠 翟少华 《新疆畜牧业》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为了验证EgM123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功能,建立犬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体系,为EgM123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基因重组疫苗的研制提供研究基础。本试验通过构建EgM123基因原核蛋白表达载体及其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利用... 为了验证EgM123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功能,建立犬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体系,为EgM123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基因重组疫苗的研制提供研究基础。本试验通过构建EgM123基因原核蛋白表达载体及其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利用亲和层析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试验对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和免疫原性进行检测,并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所表达的EgM123蛋白的抗原功能进行验证。本试验通过菌液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双酶切验证成功构建EgM123基因原核蛋白表达载体;优化出最佳诱导条件为37℃、表达时间为7h下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在28KDa处均有特异性条带;ELISA显示纯化后的蛋白能很好的与EgM123多克隆抗体结合。上述结果表明EgM123表达蛋白极具免疫原性,可用于免疫BALB/c小鼠制备EgM123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EgM123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包虫病的流行与诊治研究进展
10
作者 董路 关少君 +1 位作者 段博芳 杨建发 《草学》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属绦虫寄生于人、动物的肝脏和肺脏等组织器官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西部牧区或半牧区,以囊型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为主,严...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属绦虫寄生于人、动物的肝脏和肺脏等组织器官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西部牧区或半牧区,以囊型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为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经济问题。本文综述了包虫病流行情况、诊断及防治,以期为包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人畜共患病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New insights into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Eimeria tenella reveal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RNA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between unsporulated oocysts and sporulated oocysts
11
作者 Qing Liu Bingjin Mu +7 位作者 Yijing Meng Linmei Yu Zirui Wang Tao Jia Wenbin Zheng Wenwei Gao Shichen Xie Xingquan Zh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39-250,共12页
Evidence showed that N6-methyladenosine(m^(6)A)modifi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influencing RNA fate and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many species.However,no information r... Evidence showed that N6-methyladenosine(m^(6)A)modifi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influencing RNA fate and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many species.However,no information regarding m^(6)A modification in Eimeria tenella is currently available.In the present study,we surveyed the transcriptome-wide prevalence of m^(6)A in sporulated oocysts and unsporulated oocysts of E.tenella.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MeRIP-seq)analysis showed that m^(6)A modification was most abundant in the coding sequences,followed by stop codon.There were 3,903 hypermethylated and 3,178 hypomethylated mRNAs in sporulated oocysts compared with unsporulated oocysts.Further joint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m^(6)A modification of the majority of gen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RNA expression.The mRNA relative expression and m^(6)A level of the selected genes were confirmed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and MeRIP-qPCR.GO and KEG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ially m^(6)A methylated genes(DMMG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processes such as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epigenetic,microtubule,autophagy-other and TOR signaling.Moreover,a total of 96 DMMGs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protein level.GO and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of the 96 genes showed that RNA methylation may be involved in cell bi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E.tenella.We firstly present a map of RNA m^(6)A modification in E.tenella,which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E.ten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meria tenella m^(6)A RNA methylation MeRIP-seq RNA-SEQ proteomic analysis
下载PDF
犬弓首蛔虫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子特性及原核表达
12
作者 吴天乐 王磊 +3 位作者 王冰楠 孙雪 杨晓伟 周荣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为探究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T.cani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分子特性,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Tc-sod基因序列(GenBank:AAB00227.1),以T.canisc DNA为模板对Tc-sod全长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多重序列比... 为探究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T.cani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分子特性,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Tc-sod基因序列(GenBank:AAB00227.1),以T.canisc DNA为模板对Tc-sod全长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同时构建Tc-sod/pET-32a原核表达载体,经ITPG诱导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Tc-sod全长基因为573 bp,共编码190个氨基酸;多重序列分析表明Tc-SOD的氨基酸序列与曼氏血吸虫、异尖线虫、美洲板口线虫、马来丝虫、犬钩口线虫均具有SOD-Cu保守结构域.种系发育分析发现Tc-SOD与马来丝虫进化关系较近. 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c-SOD的大小约为37 ku,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以70 mmol/L咪唑进行洗脱时可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显示抗体滴度>1∶320 000,表明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较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体能与Tc-SOD蛋白特异性结合,表明抗体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弓首蛔虫 超氧化物歧化酶 分子特性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长角血蜱Ykt6蛋白抗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应
13
作者 罗金 赵帅阳 +7 位作者 车丽妍 严若锋 宋小凯 任巧云 关贵全 殷宏 刘光远 李祥瑞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2,共7页
为了解Ykt6基因在蜱体中影响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果,通过长角血蜱实验室培养株和野外株,评估Ykt6蛋白对东方泰勒虫侵染长角血蜱过程中蜱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对东方泰勒虫感染率等指标的生物学效果。结果显示,Ykt6基因参与了东方... 为了解Ykt6基因在蜱体中影响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果,通过长角血蜱实验室培养株和野外株,评估Ykt6蛋白对东方泰勒虫侵染长角血蜱过程中蜱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对东方泰勒虫感染率等指标的生物学效果。结果显示,Ykt6基因参与了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Ykt6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东方泰勒虫在长角血蜱体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密切相关,当该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时,东方泰勒虫的存活率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Ykt6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野外长角血蜱个体具有Ykt6基因的突变,导致东方泰勒虫在长角血蜱体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这一发现提示,Ykt6基因的变异可能是东方泰勒虫入侵长角血蜱的一个关键因素。总之,Ykt6基因对东方泰勒虫入侵长角血蜱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Ykt6基因的功能和变异,可以深入了解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控制东方泰勒虫入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将有助于保护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东方泰勒虫 Ykt6蛋白 感染 生物学效果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MDH基因的克隆表达结构功能预测及蛋白定位
14
作者 普娜 赵文卿 +5 位作者 张玉霞 陈旭珂 张艳艳 孙艳 薄新文 王正荣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为了探究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并初步评价MDH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Eg M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细粒棘球绦... 为了探究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并初步评价MDH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Eg M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MDH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DH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DH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SDS-PAGE检测蛋白的表达,随后纯化、复性蛋白,并通过Western-blot对蛋白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原头蚴中目的蛋白的定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Eg MDH基因m RNA在原头蚴及成虫中的相对转录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Eg MDH基因长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1639H2599N445O475S16,相对分子质量为36 651.32,理论等电点为8.11,且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40个磷酸化位点,3个N连接型糖基化位点,9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由α-螺旋(46.69%)、无规则卷曲(31.93%)、延伸链结构(16.87%)和β-转角(4.52%)构成。克隆的基因长975 bp,预测分子质量为35.7 ku;Western-blotting显示,重组蛋白可以被抗His标签的家兔多克隆抗体和原头蚴可溶性全蛋白小鼠多克隆抗体识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Eg MDH蛋白定位在原头蚴的囊壁;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Eg MDH基因在成虫及原头蚴中均有表达,且原头蚴阶段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成虫(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Eg MDH具有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以期为后续细粒棘球绦虫疫苗研发提供候选抗原;同时也为后续细粒棘球绦虫MDH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苹果酸脱氢酶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间接免疫荧光
下载PDF
毒害艾美耳球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nGPX的原核表达与分析
15
作者 彭月梅 叶状 +7 位作者 汪飞燕 王礼跃 冯永翠 王乐乐 候照峰 许金俊 陶建平 刘丹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6-853,共8页
旨在研究毒害艾美耳球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nGPX的反应原性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扬州株)配子体总RNA,RT-PCR扩增En GPX的ORF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En GPX,转化至BL21(DE3)进行体外诱导表达,... 旨在研究毒害艾美耳球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nGPX的反应原性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扬州株)配子体总RNA,RT-PCR扩增En GPX的ORF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En GPX,转化至BL21(DE3)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同时制备鼠抗rEnGPX多克隆抗体,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反应原性分析和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定位分析。结果表明,En GPX ORF序列全长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体外重组表达蛋白大小约30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该重组蛋白能被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鼠抗rEnGPX多克隆抗体,毒害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病鸡康复血清所识别,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交叉反应原性。在天然配子体蛋白中检测出EnGPX,其编码蛋白主要分布于配子体内的Ⅱ型成壁体(WFBII)及卵囊壁上。本研究成功克隆表达了毒害艾美耳球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nGPX,验证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并定位于配子体及卵囊壁上。以期为研究En GPX参与卵囊壁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也为研制新型球虫亚单位疫苗提供新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害艾美耳球虫 EnGPX 克隆表达 反应原性 免疫荧光定位
下载PDF
中药龙胆草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分析
16
作者 魏苗伊 吴世海 +9 位作者 杨富琳 余宸昀 孙志刚 刘馨媛 徐媛媛 梁冰冰 李复煌 孙鸿 刘晓晔 董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5-796,共12页
鸽毛滴虫病是一种极易传播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鸽的生产性能,甚至导致鸽的死亡,给养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然而,临床上防控鸽毛滴虫病的药物多为化药,药物使用周期较短,毒副作用大。为更好地开发临床天然抗寄生虫用药,本文研究了中药... 鸽毛滴虫病是一种极易传播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鸽的生产性能,甚至导致鸽的死亡,给养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然而,临床上防控鸽毛滴虫病的药物多为化药,药物使用周期较短,毒副作用大。为更好地开发临床天然抗寄生虫用药,本文研究了中药龙胆草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为养鸽业鸽毛滴虫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用药策略。通过对鸽毛滴虫的分离、鉴定、纯化,获得稳定用于后续试验的虫株,在体外测定龙胆草水提物对鸽毛滴虫的相对生长抑制率和最低有效浓度;为进一步观察药效,作者将不同剂量浓度的龙胆草水提物加入基础日粮中,在体内测定龙胆草水提物对患病肉鸽体重、存活率、鸽毛滴虫活性、血液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此来评价中药龙胆草体内外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龙胆草水提物作用12 h杀灭全部虫体的最低有效浓度(MEC)为50 mg·mL^(-1),具有较强的体外抗鸽毛滴虫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龙胆草水提物对体重降低的病鸽有恢复体重的作用并能够提高患鸽生存率;龙胆草水提物杀虫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P<0.05),与甲硝唑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龙胆草500 mg·只^(-1)组药效持续时间长于甲硝唑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LT/AST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3种炎症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与甲硝唑组相似。龙胆草水提物对治疗鸽毛滴虫病具有显著的临床药效,其药效作用达到了化药甲硝唑的疗效,且无显著的毒副作用,因此,龙胆草可以用作抗鸽毛滴虫病潜在的天然药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龙胆草 鸽毛滴虫 甲硝唑 临床药效分析
下载PDF
CD4^(+)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人兽共患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晓娣 康润敏 +1 位作者 魏勇 叶勇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CD4^(+)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寄生虫感染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已知CD4^(+)T细胞亚群包括Th1细胞、Th2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Th9细胞以及Tfh细胞等,机体的Th1/Th2、Th... CD4^(+)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寄生虫感染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已知CD4^(+)T细胞亚群包括Th1细胞、Th2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Th9细胞以及Tfh细胞等,机体的Th1/Th2、Th17/Treg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但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这种动态平衡会被打破。目前可用来预防或治疗寄生虫病的疫苗和药物较少,主要原因是对寄生虫病致病机制的认识有限。研究表明,寄生虫感染导致宿主炎症以及刺激宿主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论文主要阐述与CD4^(+)T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7、IL-9及IL-21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探索和研究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逃逸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人兽共患寄生虫 感染 干扰素-Γ 白介素
下载PDF
棕色绿僵菌胞外酶的诱导及发酵液生化特性研究
18
作者 李倩楠 马园 +5 位作者 郝陆瑶 张艳妮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作用过程中胞外酶的最佳诱导条件和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从而在对家畜外寄生虫进行防治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该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试验使用培养效果较好的3种液体培养基加入不同诱导物对棕色绿僵... 为了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作用过程中胞外酶的最佳诱导条件和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从而在对家畜外寄生虫进行防治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该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试验使用培养效果较好的3种液体培养基加入不同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检测发酵液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杀蝇蛆效力等,确定该菌产生胞外酶和杀虫作用最适的培养基与诱导物。结果表明,蝇蛆三期幼虫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蛋白质浓度较高达404.45 mg/L、蛋白酶活性42.28 U/mL、酸性磷酸酶活性37.06 U/L、碱性磷酸酶11.04 U/L,同时杀蝇蛆效力也是最高的,达60%。因此,枸橼酸液体培养基是产生胞外蛋白质最佳培养基,较好的诱导物为蝇蛆三期幼虫。说明不同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的代谢进程会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其代谢过程中分泌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产生明显差异,对杀蝇蛆效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寄生性真菌 棕色绿僵菌 蝇蛆 胞外酶 发酵液
下载PDF
捕食性真菌与植物单宁联合制剂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杀灭效果
19
作者 李倩楠 马园 +5 位作者 郝陆瑶 张艳妮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0,共4页
为了测试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及植物单宁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杀灭效果,在制备伊维菌素、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及植物单宁片剂与联合制剂的基础上,进行了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防控试验,并通过EPG的计数评测... 为了测试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及植物单宁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杀灭效果,在制备伊维菌素、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及植物单宁片剂与联合制剂的基础上,进行了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防控试验,并通过EPG的计数评测驱虫效果。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生物制剂与药物的联合制剂,动物试验表明该制剂具有一定杀虫效果。试验发现单宁酸有一定驱线虫作用;植物单宁、驱虫药与捕食性真菌联合制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组。试验结果为绵羊消化道线虫防治提供了新方法,为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 单宁酸 联合制剂 线虫
下载PDF
牛环形泰勒虫烯醇化酶重组蛋白对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20
作者 郑会珍 甘露 +5 位作者 刘燕 何文文 葛晓敏 李永畅 巴音查汗 郭庆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了评估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烯醇化酶(enolase)原核重组蛋白对实验动物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用His纯化柱和超滤管对pET-32a-enolase进行纯化和浓缩,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的反应原性;另外利用牛环形泰勒... 为了评估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烯醇化酶(enolase)原核重组蛋白对实验动物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用His纯化柱和超滤管对pET-32a-enolase进行纯化和浓缩,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的反应原性;另外利用牛环形泰勒虫烯醇化酶重组蛋白(r Ta-enolase)免疫Balb/c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重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免疫后,取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细胞亚群情况;用MTT试剂盒检测体外刺激后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用Spss ANOVA单因素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Western blot表明,enolase重组蛋白可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检测免疫鼠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免疫组(2.53±0.11)与对照组(1.85±0.11)CD4^(+)/CD8^(+)T细胞的比值差异极显著(P<0.01);用r Ta-enolase重组蛋白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后明显促进其增殖(P<0.05)。研究结果表明r Ta-enolase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极高的体液免疫水平以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细胞免疫应答偏向于CD4^(+)T细胞,为后续其在疫苗中的免疫功能提供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环形泰勒虫 烯醇化酶 特异性抗体水平 CD4^(+)T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