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3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株诱导及单核苷酸多态性杂合度分析
1
作者 方素芳 顾小龙 +2 位作者 郝成宇 关琛 崔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59,共7页
为诱导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对莫能菌素的耐药虫株,并分析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杂合度(Hp),采用常规药物浓度递增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0.5 g/kg莫能菌素预混剂为起始浓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性进行诱导... 为诱导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对莫能菌素的耐药虫株,并分析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杂合度(Hp),采用常规药物浓度递增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0.5 g/kg莫能菌素预混剂为起始浓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性进行诱导,以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相对卵囊产量(ROP)、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和抗球虫指数(ACI)指标综合判定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莫能菌素的耐药性。将诱导出的耐药株和敏感株(豪顿株)基因组重测序,并进行基因组Hp分析。经过12次传代,获得了柔嫩艾美耳球虫1倍、2倍、4倍和10倍耐药虫株,其中10倍耐药株的POAA为14.3%,ROP为68%,RLS为27%,ACI为107。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检测到132691个突变,其中豪顿株共计11085个突变,耐药株共计121606个突变。从SNPindex分布图中可见,豪顿株、1倍和2倍耐药株绝大多数位点基因频率接近0,而在4倍及10倍耐药株中SNP频率显著增加,其中部分位点的基因频率达到1。耐药群体在第6、第12、第14和第15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低水平Hp,推测其与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莫能菌素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莫能菌素 耐药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杂合度
下载PDF
温州市部分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鉴定与分析
2
作者 胡霖 啜力文 +5 位作者 赵辰昊 王泽坤 余复昌 陈文杰 王力 张振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共7页
为了解温州市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分别采集温州市宠物犬和猫粪便样本100份和64份,提取DNA后,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基因,采用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90%(8/164),... 为了解温州市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分别采集温州市宠物犬和猫粪便样本100份和64份,提取DNA后,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基因,采用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90%(8/164),宠物犬和猫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00%(4/100)和6.25%(4/64)。毕氏肠微孢子虫总阳性率为15.85%(26/164),宠物犬和猫毕氏肠微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23.00%(23/100)和4.69%(3/64)。经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2种隐孢子虫,分别为犬隐孢子虫(n=4)、猫隐孢子虫(n=4);鉴定出3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分别为PtEbⅨ(n=22)、CHG1(n=2)和BEB6(n=1)。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市宠物犬猫感染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较常见,应进一步加强检测和溯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毕氏肠微孢子虫 检测
下载PDF
鸡毒害艾美耳球虫ROP3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对鸡免疫保护效果的观察
3
作者 李慧中 张弛 +6 位作者 严丹丽 宋鹏慧 汪飞燕 冯茜茜 刘丹丹 许金俊 陶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9-1430,共12页
旨在克隆表达鸡毒害艾美耳球虫棒状体En ROP 30基因,并用重组蛋白rEnROP30免疫雏鸡,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以毒害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MZ-2)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En ROP 30基因,连接至pGEM-T-Easy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EnROP3... 旨在克隆表达鸡毒害艾美耳球虫棒状体En ROP 30基因,并用重组蛋白rEnROP30免疫雏鸡,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以毒害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MZ-2)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En ROP 30基因,连接至pGEM-T-Easy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EnROP30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菌经测序鉴定后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rEnROP30的多克隆抗体。利用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子孢子(S Z)和MZ-2中的天然EnROP30蛋白及其定位。最后,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En ROP 30基因在SZ和MZ-2中的转录水平。用重组蛋白按高剂量(200μg·羽-1)、中剂量(100μg·羽-1)和低剂量(50μg·羽-1)免疫雏鸡,同时设置未免疫攻虫组和未免疫未攻虫组为对照,以成活率、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和抗球虫指数(ACI)为指标,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推导相对分子质量为55.55 ku;重组蛋白大小约为65 ku,以可溶形式存在,能被小鼠抗His标签单抗和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在S Z和MZ-2中均检测到天然EnROP30蛋白,其分子质量大约为62 ku;EnROP30蛋白定位在S Z和MZ-2的顶端;MZ-2中En ROP 30转录水平显著高于S Z(P<0.05)。各试验组的成活率均为100%;免疫组的平均增重增加,病变记分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的相对增重率(92.96%)、卵囊减少率(66.87%)和ACI值(158.96)均为最高。综上:成功克隆表达了En ROP 30基因,重组蛋白rEnROP30对毒害艾美耳球虫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害艾美耳球虫 En ROP 30 克隆 表达 免疫保护力
下载PDF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4
作者 梁谦学 朱正 +4 位作者 王博永 李连燕 吴文德 李恭贺 郑喜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5,共6页
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和犬埃立克体(Ehrlichia canis)的双重纳米PCR(nano-dPCR)方法。以疑似犬巴贝斯虫病和埃立克体病血样DNA为模板,用常规双重PCR和双重纳米PCR检测犬巴贝斯虫18S rRNA和犬埃立克体16S rRNA... 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和犬埃立克体(Ehrlichia canis)的双重纳米PCR(nano-dPCR)方法。以疑似犬巴贝斯虫病和埃立克体病血样DNA为模板,用常规双重PCR和双重纳米PCR检测犬巴贝斯虫18S rRNA和犬埃立克体16S rRNA,并对PCR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双重纳米PCR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和灵敏性,与其他4种犬常见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对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2.07×10^(3)和1.92×10^(3)copies/μL,其灵敏性比常规PCR高100倍。为了解南宁地区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的流行情况,采用该方法对来自南宁市5家宠物医院的152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感染率分别为2.63%和9.87%,混合感染率为1.32%。该双重纳米PCR方法为犬巴贝斯虫和埃立克体病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纳米PCR 犬巴贝斯虫 犬埃立克体 病原检测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新孢子虫感染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生精功能基因的影响
5
作者 赵芳琳 刘萌 +3 位作者 唐泽宇 赵健豪 李璐 贾立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6-1806,共11页
【目的】新孢子虫病是引起孕畜流产、死胎或新生儿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的一种原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该病。试验旨在确定双氢青蒿素对新孢子虫感染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生精功能基因的影响作用,以期达到抗虫效果。【方法】以新孢子... 【目的】新孢子虫病是引起孕畜流产、死胎或新生儿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的一种原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该病。试验旨在确定双氢青蒿素对新孢子虫感染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生精功能基因的影响作用,以期达到抗虫效果。【方法】以新孢子虫感染BALB/c雄性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双氢青蒿素灌胃给药,给药剂量为0.2 g/kg,连续给药7 d,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药后检测雄性小鼠的生殖器官指数和精子质量,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观察精子形态变化。在给药第7、14、21、35、42天分别检测生精功能基因C-kit、Plzf、Sycp3、Stra8的表达情况。在给药第7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试验成功建立了新孢子虫感染雄性小鼠模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生殖器官指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精子畸形率极显著升高(P<0.01),C-kit、Plzf、Sycp3、Stra8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双氢青蒿素组小鼠生殖器官指数(除第21天外)、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精子畸形率极显著升高(P<0.01),Plzf、C-kit、Sycp3和Stra8基因表达量均降低,部分时间点达显著水平(P<0.05),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双氢青蒿素组小鼠生殖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精子密度增加,精子活力增强,精子畸形率极显著降低(P<0.01),C-kit、Plzf、Sycp3和Stra8基因表达量均升高,部分时间点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调节雄性小鼠生殖器官指数,提高精子质量,减少畸形精子的产生,提高生精功能基因Sycp3、C-kit、Plzf、Stra8的表达量,改善新孢子虫对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生精功能基因的损伤。本研究结果为抗新孢子虫有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孢子虫 双氢青蒿素 生殖器官指数 精子质量 生精功能基因
下载PDF
陕西省榆林地区鸡异刺线虫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其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的序列分析
6
作者 郑星星 李中波 尹会方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101,共10页
为了解陕西省榆林地区鸡异刺线虫的流行情况及其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进化特征,试验于2022年4—10月份采集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区、佳县、米脂县、靖边县、定边县和神木县7个区(县)养鸡场的新鲜鸡粪样本536份(笼养鸡和放养鸡... 为了解陕西省榆林地区鸡异刺线虫的流行情况及其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进化特征,试验于2022年4—10月份采集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区、佳县、米脂县、靖边县、定边县和神木县7个区(县)养鸡场的新鲜鸡粪样本536份(笼养鸡和放养鸡粪便各268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富集虫卵,并通过形态学检测鸡异刺线虫虫卵,统计不同区(县)笼养鸡和放养鸡粪便鸡异刺线虫阳性样本数量和阳性率;每个区(县)随机挑选出5只粪检呈鸡异刺线虫阳性的放养鸡(编号为YLHG1~YLHG35),取盲肠内容物提取基因组DNA后对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与遗传差异性,并分别基于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分析榆林地区鸡异刺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检测到的鸡异刺线虫虫卵外观整体呈淡灰褐色、长椭圆形、轮廓清晰,卵壳光滑且分为明显的内外两层,内含单个尚未分裂的胚细胞;536份新鲜鸡粪样本中共有300份样本检出鸡异刺线虫虫卵,总阳性率为55.97%。其中55份来自笼养鸡,阳性率为20.52%;245份来自放养鸡,阳性率为91.42%。榆林市7个区(县)鸡异刺线虫总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靖边县(64.10%)、定边县(63.41%)、神木县(57.89%)、佳县(55.81%)、米脂县(51.14%)、横山区(50.0%)、榆阳区(46.77%),笼养鸡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边县(31.71%)、靖边县(30.77%)、神木县(23.68%)、佳县(18.60%)、米脂县(15.91%)、榆阳区(9.68%)、横山区(9.38%),放养鸡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靖边县(97.44%)、定边县(95.12%)、佳县(93.02%)、神木县(92.10%)、横山区(90.62%)、米脂县(86.36%)、榆阳区(83.87%)。PCR扩增出鸡异刺线虫的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大小分别为969 bp和1325 bp。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基因序列碱基A、T、G、C含量百分比分别为24.6%~25.3%、30.5%~31.5%、24.6%~25.8%和18.6%~19.1%,其中A+T的含量为55.1%~56.8%,G+C的含量为43.2%~44.9%,呈现明显的AT偏好性;鸡异刺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3.4%~23.5%、42.9%~43.3%、21.2%~21.4%和11.9%~12.4%,其中A+T的含量为66.3%~66.8%,G+C的含量为33.1%~33.8%,呈现明显的AT偏好性。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基因序列种内差异为0~3.8%,种间差异为20.4%~31.0%;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种内差异为0~0.9%,种间差异为8.6%~14.6%。基于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为3个分支(分支Ⅰ~Ⅲ)。分支Ⅰ由达荷美异刺线虫(JX845277)、泡状异刺线虫(LC389877)和等矛异刺线虫(KM212953)共同聚类而成;分支Ⅱ由贝拉异刺线虫(LC592733)与印度异刺线虫(LC592806)共同聚类而成;分支Ⅲ由本研究获得的35株鸡异刺线虫(YLHG1~YLHG35)与鸡异刺线虫虫株MPM(LC777441)、HJL10F(LC592784)、HHL19F(LC592776)共同聚类而成,其中鸡异刺线虫虫株YLHG1、MPM(LC777441)、YLHG32~YLHG35聚类成第1个小分支,虫株YLHG30与YLHG31聚类成第2个小分支,其余鸡异刺线虫虫株聚类成第3个小分支。基于鸡异刺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为2个分支(分支Ⅰ、Ⅱ)。分支Ⅰ由贝拉异刺线虫(KU529972)、印度异刺线虫(LC592869)与异形异刺线虫(MK024389)共同聚类而成,分支Ⅱ由本研究获得的35株鸡异刺线虫(YLHG1~YLHG35)与鸡异刺线虫虫株YA1(KP308308)、XC1(KP308317)、MY1(KP308325)共同聚类而成。说明陕西省榆林地区鸡群感染鸡异刺线虫情况较为普遍,且7个区(县)鸡群感染的虫株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异刺线虫 核糖体ITS区基因 线粒体cox1基因 序列特征 基因变异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原文传递
巨型住肉孢子虫缓殖子感染小鼠试验研究
7
作者 郭良婷 亓心宇 +2 位作者 祁通生 刘培琪 康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1,共5页
巨型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gigantea)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寄生于羊食道肌、横纹肌中形成包囊,不但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而且病羊肉及其制品也影响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以4种品系小鼠(SCID、ICR、Balb/c、C57BL/6)、不同感染方式和不同感... 巨型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gigantea)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寄生于羊食道肌、横纹肌中形成包囊,不但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而且病羊肉及其制品也影响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以4种品系小鼠(SCID、ICR、Balb/c、C57BL/6)、不同感染方式和不同感染剂量进行巨型住肉孢子虫缓殖子感染小鼠,并对小鼠体重、生存率、细胞因子变化以及缓殖子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Balb/c小鼠在攻虫后生存率下降明显,出现类似寄生虫感染症状;C57BL/6、Balb/c和ICR小鼠感染后均表现出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ICR小鼠IFN-γ细胞因子和IgG、IgG1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4种小鼠粪便、腹水和肠内容物中均未检测到住肉孢子虫。结果表明,巨型住肉孢子虫缓殖子可刺激小鼠引起免疫反应,生长发育不良,但不能建立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住肉孢子虫 缓殖子 感染 小鼠
下载PDF
隐孢子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远才 黄建营 +1 位作者 秦慧凯 张龙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9-1064,共6页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在解析隐孢子虫复杂生活史过程等分子生物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隐孢子虫基因组重测序以及不同隐孢子虫虫种的基因组学比较可以揭示虫种间的遗传进化规律及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在解析隐孢子虫复杂生活史过程等分子生物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隐孢子虫基因组重测序以及不同隐孢子虫虫种的基因组学比较可以揭示虫种间的遗传进化规律及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隐孢子虫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这对隐孢子虫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基因组学 人兽共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石榴皮乙醇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物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果
9
作者 刘婧 王京龙 +3 位作者 高丽丽 张肖 卢永慧 张立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明石榴皮乙醇提取物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最优提取工艺,以及石榴皮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果,为石榴皮提取物的应用及鸡球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球虫孢子化率为指标,采取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提... 【目的】探明石榴皮乙醇提取物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最优提取工艺,以及石榴皮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果,为石榴皮提取物的应用及鸡球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球虫孢子化率为指标,采取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提取溶剂乙醇浓度(30%、50%、70%)、提取时间(30 min、60 min、90 min)、提取温度(40℃、50℃、60℃)和物料比(g︰mL,1︰10、1︰15、1︰20)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石榴皮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乙醇最佳提取工艺;比较石榴皮不同溶剂提取物(水提取物、氯仿提取物、70%甲醇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及市售抗球虫药物10%磺胺氯吡嗪钠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孢子化率,明确石榴皮各溶剂提取物的抗球虫效果。【结果】乙醇提取4个因素中,影响石榴皮提取物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效果的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物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浓度50%、物料比1︰1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此工艺石榴皮提取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孢子化率为70.12%。石榴皮4种溶剂提取物中,作用6 d内50%乙醇提取物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平均孢子化率为51.35%,显著(P<0.05)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结论】石榴皮50%乙醇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孢子化率为70.12%,作用6 d内抗球虫效果(平均孢子化率为51.35%)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水提取物、氯仿提取物、70%甲醇提取物)及10%磺胺氯吡嗪钠(常用抗球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柔嫩艾美耳球虫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孢子化率
下载PDF
四川、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场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10
作者 李燕 唐智慧 +4 位作者 符立发 黄家艳 吴丹 曹随忠 王保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1-2109,共9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牦牛球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8个牦牛场采集2~6、7~12和>12月龄牦牛的新鲜粪样共376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 【目的】调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牦牛球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8个牦牛场采集2~6、7~12和>12月龄牦牛的新鲜粪样共376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样品中球虫卵囊进行定性检查,采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统计球虫阳性粪样中每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数(OPG),了解不同牦牛场、不同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情况。【结果】8个牦牛场均检测出球虫感染,阳性样品共85份,平均感染率为22.6%(85/376),平均OPG为1643。共检出9种艾美耳属球虫,优势虫种为阿拉巴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37.6%(32/85),多呈混合感染。平均感染率最高的是2~6月龄牦牛,感染率为37.9%(11/29);其次是7~12月龄牦牛,感染率为31%(57/184);>12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率为10.4%(17/163)。【结论】四川和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球虫感染,均以混合感染为主。牦牛球虫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优势虫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牦牛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藏 牦牛 球虫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宁夏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分子鉴定与分析
11
作者 黎玉琼 于有利 +7 位作者 从志鹏 赵正伟 梁小军 王韦健 李继东 李勤凡 文亮 牛晓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及其优势基因型,采集宁夏4个地区10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1174份奶牛粪便样品,基于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基因通过套式PC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8.5%(335/1...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及其优势基因型,采集宁夏4个地区10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1174份奶牛粪便样品,基于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基因通过套式PC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奶牛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8.5%(335/1174);共鉴定出4种虫种,即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瑞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40.6%(136/335)、36.1%(121/335)、19.4%(65/335)和3.9%(13/335);微小隐孢子虫共鉴定出4种基因亚型,分别为ⅡdA15G1(n=70)、ⅡdA18G1(n=26)、ⅡdA19G1(n=23)和ⅡdA20G1(n=17)。统计学分析显示,在宁夏地区,0~2月龄的犊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且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与月龄差异显著相关(P<0.001)。表明宁夏地区奶牛存在隐孢子虫感染且存在人畜共患虫种,ⅡdA15G1微小隐孢子虫是宁夏地区奶牛感染的优势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微小隐孢子虫 SSU rRNA基因 套式PCR 阳性率
下载PDF
毒害艾美耳球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nGPX的原核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月梅 叶状 +7 位作者 汪飞燕 王礼跃 冯永翠 王乐乐 候照峰 许金俊 陶建平 刘丹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6-853,共8页
旨在研究毒害艾美耳球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nGPX的反应原性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扬州株)配子体总RNA,RT-PCR扩增En GPX的ORF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En GPX,转化至BL21(DE3)进行体外诱导表达,... 旨在研究毒害艾美耳球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nGPX的反应原性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扬州株)配子体总RNA,RT-PCR扩增En GPX的ORF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En GPX,转化至BL21(DE3)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同时制备鼠抗rEnGPX多克隆抗体,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反应原性分析和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定位分析。结果表明,En GPX ORF序列全长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体外重组表达蛋白大小约30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该重组蛋白能被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鼠抗rEnGPX多克隆抗体,毒害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病鸡康复血清所识别,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交叉反应原性。在天然配子体蛋白中检测出EnGPX,其编码蛋白主要分布于配子体内的Ⅱ型成壁体(WFBII)及卵囊壁上。本研究成功克隆表达了毒害艾美耳球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nGPX,验证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并定位于配子体及卵囊壁上。以期为研究En GPX参与卵囊壁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也为研制新型球虫亚单位疫苗提供新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害艾美耳球虫 EnGPX 克隆表达 反应原性 免疫荧光定位
下载PDF
中草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友萍 房春林 古小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3,共5页
鸡球虫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可显著影响鸡的肠道健康状况,降低鸡的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减抗、替抗和禁抗”背景下,中草药因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低、毒副作用小,兼备药物性与营养性的... 鸡球虫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可显著影响鸡的肠道健康状况,降低鸡的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减抗、替抗和禁抗”背景下,中草药因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低、毒副作用小,兼备药物性与营养性的双重作用等优点,而在抗鸡球虫病中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往研究表明,中草药具有良好的抗球虫功效。因此,论文综述了2013-2023年期间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中草药的在体和离体抗鸡球虫研究概况,以期为鸡球虫病的防治和抗球虫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球虫病 中草药 抗球虫
下载PDF
艾美耳球虫的遗传操作:平台建立、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瑞英 索静霞 +4 位作者 梁琳 刘贤勇 丁家波 索勋 汤新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62-3373,共12页
艾美耳属球虫是畜牧生产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引起鸡、兔、羊、牛等养殖动物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先后建立了艾美耳球虫的瞬时转染、稳定筛选和基因编辑等遗传操作平台,实现了... 艾美耳属球虫是畜牧生产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引起鸡、兔、羊、牛等养殖动物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先后建立了艾美耳球虫的瞬时转染、稳定筛选和基因编辑等遗传操作平台,实现了艾美耳球虫的基因过表达、基因敲除和基因编辑等操作,极大推进了艾美耳球虫基础生物学和作为新型真核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围绕艾美耳球虫遗传操作平台建立的关键技术、创新性设计、存在的技术瓶颈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为其他畜禽寄生虫遗传操作平台的构建提供参考,也为球虫病新型防控制剂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美耳球虫 遗传操作 基因编辑 技术瓶颈 疫苗载体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EtRON2_(L2)特性与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曼玉 朱顺海 +7 位作者 赵其平 贾刘数 肖克 赵焕之 于钰 黄兵 韩红玉 董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免疫印迹实验、抗体中和实验以及BiFC等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同源分子—Et RON2_(L2)的特性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Et RON2_(L2)氨基酸序列与常规的Et RON2仅有26.63%的同源性,mRNA水... 利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免疫印迹实验、抗体中和实验以及BiFC等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同源分子—Et RON2_(L2)的特性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Et RON2_(L2)氨基酸序列与常规的Et RON2仅有26.63%的同源性,mRNA水平在第二代裂殖子中最高,而蛋白水平在第二代裂殖子和子孢子阶段最高;Et RON2_(L2)在游离的第二代裂殖子和子孢子阶段主要分布于胞质,而在入侵后子孢子中主要分布于虫体表面;抗rEt RON2_(L2)多克隆血清处理组明显抑制子孢子入侵细胞;Et RON2_(L2)与EtAMA3之间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为探究Et RON2_(L2)在球虫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棒状体颈部蛋白2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犬新孢子虫miRNAs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京宇 陈金铭 +6 位作者 张明一 赵姗姗 陶德良 宋军科 杨新 樊莹莹 赵光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5-3093,共9页
为鉴定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特异表达的miRNAs,并研究其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收集N.caninum速殖子感染的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apr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EECs)24和48 h的样本,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 为鉴定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特异表达的miRNAs,并研究其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收集N.caninum速殖子感染的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apr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EECs)24和48 h的样本,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犬新孢子虫特异表达的miRNAs及其体外表达情况,并研究了一个上调的miRNA novel3_mature对犬新孢子虫在山羊EECs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共鉴定出3404个犬新孢子虫特异表达的miRNAs(155个新预测miRNAs),其中77个(47个上调和30个下调)miRNAs显著差异表达;随机选取7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预测分析发现61个miRNAs的3978个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基因可能主要参与MAPK信号通路、突触导向、黏着斑、cMA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转染novel3_mature的模拟物显著促进犬新孢子虫在山羊EECs中的增殖。犬新孢子虫存在多个特异表达的miRNAs,其在虫体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犬新孢子虫胞内生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新孢子虫 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MIRNAS novel3_mature 增殖
下载PDF
“复方常青”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鹏 杨佳佳 +4 位作者 向万江 王艺舟 罗天麻 鲜思美 王碧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为探究基于网状Meta分析配制出的中药组方“复方常青”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将180只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复方常青高、中、低剂量组(A、B、C),地克珠利组(D),不攻虫也不给药的阴性对照组(E)和攻虫不给药的阳性对照组(F... 为探究基于网状Meta分析配制出的中药组方“复方常青”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将180只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复方常青高、中、低剂量组(A、B、C),地克珠利组(D),不攻虫也不给药的阴性对照组(E)和攻虫不给药的阳性对照组(F)。除E组外,雏鸡在15日龄灌服1×10^(5)个球虫孢子化卵囊以构建感染模型;A、B、C组以中药原药兑水给药,给药浓度分别为5、2.5、1 mL/L,D组以地克珠利溶液1 mL/L兑水给药,并从18日龄起连续治疗5 d。通过增重情况、料肉比、盲肠病变、每克盲肠内容物卵囊数、存活率、抗球虫指数及细胞因子稳态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组对感染雏鸡增加体重、减轻盲肠病变、减少每克盲肠内容物卵囊数及提高存活率的作用优于其他治疗组,所获得的抗球虫指数最高(>180);B组对细胞因子IL-17、IL-10平衡作用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复方常青中药组方可有效的治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常青 地克珠利 柔嫩艾美耳球虫 抗球虫指数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保守蛋白EtCHP35特性和功能初步研究
18
作者 张思诗 姚亚文 +5 位作者 朱顺海 赵其平 董辉 于钰 黄兵 韩红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共11页
鸡球虫病是由几种艾美耳属寄生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家禽肠道疾病。目前,对于该病控制仍然主要依赖于抗球虫药物,但长期广泛地使用药物造成了球虫耐药性的产生。为研究球虫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室前期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 鸡球虫病是由几种艾美耳属寄生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家禽肠道疾病。目前,对于该病控制仍然主要依赖于抗球虫药物,但长期广泛地使用药物造成了球虫耐药性的产生。为研究球虫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室前期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株、地克珠利耐药株、马杜拉霉素耐药株以及敏感株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获得了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柔嫩艾美耳球虫保守蛋白35(EtCHP35)在盐霉素耐药株和马杜拉霉素耐药株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本研究以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孢子化卵囊cDNA第一链为模板,成功克隆了柔嫩艾美耳球虫保守蛋白35(EtCHP35)基因,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rEtCHP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虫株(敏感株和耐药株)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EtCHP35基因在敏感株孢子化卵囊的mRNA转录水平最高;与敏感株相比,EtCHP35的mRNA转录水平在马杜拉霉素耐药株和盐霉素耐药株上调,但在地克珠利耐药株mRNA转录水平无差异,且随着盐霉素耐药株浓度的升高,EtCHP35的mRNA转录水平也升高。间接免疫荧光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主要分布在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的表面和顶部。因此,推测该蛋白可能参与了虫体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发育、对宿主细胞的识别附着、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以及球虫对离子载体类药耐药性产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保守蛋白 免疫逃逸 耐药性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感染对CEK细胞免疫因子表达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汤建强 于海亮 +8 位作者 董理月 唐美慧 AREEJ Arif 范作堃 张涛 张跟喜 谢恺舟 赵振华 戴国俊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2-68,126,共8页
为了探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子孢子感染对鸡胚肾(CEK)细胞免疫反应及抗氧化程度的影响,试验在成功构建E.tenella感染CEK细胞模型的基础上,将CEK细胞分为空白组和感染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 为了探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子孢子感染对鸡胚肾(CEK)细胞免疫反应及抗氧化程度的影响,试验在成功构建E.tenella感染CEK细胞模型的基础上,将CEK细胞分为空白组和感染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子孢子感染后第3,9,12,24小时时细胞上清液中与E.tenella感染相关的4种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及其在CEK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4种氧化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浓度。结果表明:子孢子感染后第3,9小时时,感染组IL-6、IL-8及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感染后第12,24小时时,感染组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其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且在感染子孢子后呈上升趋势。此外,感染组CAT和SOD活性在子孢子感染后第3,9,12小时时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并呈下降趋势;在感染后第3,9小时时,感染组NO和ROS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这些氧化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9 h或12 h内。说明E.tenella的感染会显著影响CEK细胞的氧化动态平衡与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子孢子 CEK细胞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肠艾美耳球虫重组微线蛋白2对家兔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20
作者 陈浩 郝哥 +7 位作者 蒲家艳 肖洁 熊常明 何维 朱煜华 许力文 姜庆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88-2598,共11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肠艾美耳球虫重组微线蛋白2(rEiMIC2)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肠艾美耳球虫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在肠艾美耳球虫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EiMIC2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 本研究旨在评价肠艾美耳球虫重组微线蛋白2(rEiMIC2)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肠艾美耳球虫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在肠艾美耳球虫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EiMIC2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将35日龄无球虫新西兰幼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未免疫未攻虫组、未免疫攻虫组、pET-32a(+)载体组和rEiMIC2免疫组),每组8只,未免疫未攻虫组和未免疫攻虫组每只颈部皮下注射1 mL无菌PBS,pET-32a(+)载体组和rEiMIC2免疫组每只分别接种100μg pET-32a(+)载体蛋白、rEiMIC2,首免后2周进行二免。二免14 d后,除去未免疫未攻虫组,其余3组每只新西兰兔口服接种5×10^(4)个肠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攻虫14 d后安乐死所有新西兰兔。重组蛋白免疫兔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肠道病变、测定兔的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抗球虫指数(ACI)值和料肉比以及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L-2、IL-4、IL-10、IFN-γ综合评价rEiMIC2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EiMIC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05 bp,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7.68 ku。免疫印迹显示rEiMIC2能够被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免疫保护试验显示:攻虫后各组幼兔陆续出现精神沉郁和腹泻的症状,未免疫攻虫组和rEiMIC2免疫组各有1只兔死亡;rEiMIC2免疫组相对增重率为73.97%,卵囊减少率为69.98%,ACI值为136.97,料肉比为3.98∶1,与未免疫攻虫组差异显著(P<0.05);rEiMIC2免疫组肠道病变与未免疫攻虫组相比较轻,血清中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未免疫攻虫组(P<0.05)。综上,rEiMIC2免疫兔后,能有效减少卵囊排出和增重损失,减轻肠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艾美耳球虫 微线蛋白2 免疫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