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角血蜱Ykt6蛋白抗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应
1
作者 罗金 赵帅阳 +7 位作者 车丽妍 严若锋 宋小凯 任巧云 关贵全 殷宏 刘光远 李祥瑞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2,共7页
为了解Ykt6基因在蜱体中影响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果,通过长角血蜱实验室培养株和野外株,评估Ykt6蛋白对东方泰勒虫侵染长角血蜱过程中蜱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对东方泰勒虫感染率等指标的生物学效果。结果显示,Ykt6基因参与了东方... 为了解Ykt6基因在蜱体中影响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果,通过长角血蜱实验室培养株和野外株,评估Ykt6蛋白对东方泰勒虫侵染长角血蜱过程中蜱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对东方泰勒虫感染率等指标的生物学效果。结果显示,Ykt6基因参与了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Ykt6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东方泰勒虫在长角血蜱体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密切相关,当该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时,东方泰勒虫的存活率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Ykt6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野外长角血蜱个体具有Ykt6基因的突变,导致东方泰勒虫在长角血蜱体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这一发现提示,Ykt6基因的变异可能是东方泰勒虫入侵长角血蜱的一个关键因素。总之,Ykt6基因对东方泰勒虫入侵长角血蜱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Ykt6基因的功能和变异,可以深入了解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控制东方泰勒虫入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将有助于保护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东方泰勒虫 Ykt6蛋白 感染 生物学效果
下载PDF
回归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雷迪 刘倩 +2 位作者 陈润秋 方仁东 王鸿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回归热(RF)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不完善、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因素,该病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伴随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 回归热(RF)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不完善、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因素,该病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伴随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回归热可能呈现新的流行趋势。为提高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对回归热的认识,本文对回归热的致病性、流行病学、诊断监测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有效提升回归热防控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热 疏螺旋体 致病性 诊断监测 防制
下载PDF
刻点血蜱成蜱中肠菌群结构的分析
3
作者 刘龙江 刘潇雨 +2 位作者 程天印 段德勇 吴平顺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旨在探明雌、雄刻点血蜱中肠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从新疆沙湾市绵羊体表采集刻点血蜱雌、雄蜱,无菌条件下收集雌、雄蜱中肠内容物,提取各样本细菌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 V3-V4区,运用Illiumina NovaSeq高通量双末端测序,对数据进... 旨在探明雌、雄刻点血蜱中肠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从新疆沙湾市绵羊体表采集刻点血蜱雌、雄蜱,无菌条件下收集雌、雄蜱中肠内容物,提取各样本细菌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 V3-V4区,运用Illiumina NovaSeq高通量双末端测序,对数据进行拼接和过滤,扩增子序列变异(ASVs)降噪与物种注释后,对比分析雌、雄蜱中肠菌群结构的组成及差异。结果:雌蜱中肠菌群多样性高于雄蜱;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异常球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在雌、雄蜱中肠内相对丰度较高,其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为2个样本的优势菌门,且变形菌门在雄蜱中肠内的含量大于雌蜱;在属水平上,Schlegelella、不动杆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等在雌、雄蜱中肠内的相对丰度较高,其中Schlegelella的丰度最高,且在雌蜱(41.7%)中的含量高于雄蜱(0.8%);注释到种水平且2个样本共有的菌种包括:西尔瓦诺斯亚栖热菌、鲍曼不动杆菌、柯克斯氏体共生菌、肠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巴氏杆菌拟杆菌等。本研究表明,刻点血蜱雌、雄蜱中肠菌群结构较为相似,但各细菌在不同分类级别上的相对丰度差异较大,这可能与雌、雄蜱吸血及生理特性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点血蜱 雌蜱 雄蜱 中肠 菌群结构
下载PDF
原核表达的褐黄血蜱唾液腺蛋白和铁蛋白1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4
作者 陈玲 陈浩 +4 位作者 岳婵娟 马锐 范雪阳 刘颂蕊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8-697,共10页
旨在获得褐黄血蜱重组蛋白(rHfFer1和rHfAV422)并评价其作为抗蜱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rHfFer1和rHfAV422,然后将2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皂素对照组和两个免疫组),其中皂素对照组6只,两个免疫组各8只,所有兔均免疫两次... 旨在获得褐黄血蜱重组蛋白(rHfFer1和rHfAV422)并评价其作为抗蜱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rHfFer1和rHfAV422,然后将2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皂素对照组和两个免疫组),其中皂素对照组6只,两个免疫组各8只,所有兔均免疫两次,首免14 d后同等剂量进行二免,二免后一周感染幼蜱,根据蜱的饱血率和蜕皮率为指标评估抗蜱效果。结果显示,rHfFer1和rHfAV422免疫组的饱血率和蜕皮率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计算得出rHfFer1和rHfAV422的抗蜱效果分别为68.06%和50.00%。研究结果表明,rHfFer1和rHfAV422可以作为抗蜱疫苗研发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血蜱 铁蛋白1 Fer1 唾液腺蛋白 AV422 重组蛋白 抗蜱效果
下载PDF
陕西部分地区长角血蜱的鉴定及其基因多态性
5
作者 张琳 贺真 +5 位作者 陆振华 韩婧 周琦 李瑞山 孙世伟 邵中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比较陕西省渭南市和商洛市长角血蜱的核糖体基因差异,探讨长角血蜱的分子鉴定方法,先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结构进行形态学鉴定确认。再对长角血蜱的18S、ITS1、5.8S、ITS2和28S核糖体序列进行测定,比对与边缘革蜱等常见蜱种的... 为比较陕西省渭南市和商洛市长角血蜱的核糖体基因差异,探讨长角血蜱的分子鉴定方法,先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结构进行形态学鉴定确认。再对长角血蜱的18S、ITS1、5.8S、ITS2和28S核糖体序列进行测定,比对与边缘革蜱等常见蜱种的基因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基因多态性,筛选有效标记。结果显示,核糖体5.8S序列不能区分不同种属的蜱虫,18S、28S、ITS1和ITS2序列可区分不同种属的蜱虫。虽然ITS1和ITS2多态性高于18S,但是18S不仅可以将国内和国外长角血蜱区分开,还可以区分国内不同地域的长角血蜱。18S序列区分不同长角血蜱地域株能力最强,可作为长角血蜱分子鉴定的有效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核糖体基因 系统发育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一例猫耳疥螨病的诊断与治疗
6
作者 周国燕 汤雪松 +1 位作者 刘凤尾 胡波涛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25-26,共2页
猫耳疥螨病是猫较为常见的慢性体外寄生虫病,其主要特征为外耳道脱毛、剧痒、耳道皮炎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等。接诊一例疑似耳螨病的布偶猫,通过皮肤刮取物的病原学检查、伍氏灯、检耳镜和血常规检查诊断为猫耳疥螨病。采用杀虫、止痒、抗... 猫耳疥螨病是猫较为常见的慢性体外寄生虫病,其主要特征为外耳道脱毛、剧痒、耳道皮炎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等。接诊一例疑似耳螨病的布偶猫,通过皮肤刮取物的病原学检查、伍氏灯、检耳镜和血常规检查诊断为猫耳疥螨病。采用杀虫、止痒、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的治疗方案,患猫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疥螨病 体外寄生虫
下载PDF
褐黄血蜱HSP70-b2及其类14-Mer肽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天印 吴聪颖 +1 位作者 刘雨珂 段德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70-2580,共11页
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 flava,H.flava)热休克蛋白70-b2(heat shock protein 70-b2,HSP70-b2)属于HSP70家族。为评估褐黄血蜱HSP70-b2的抗凝血活性、免疫原性及其类14-Mer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扩增褐黄血蜱HSP70-b 2基因全长;... 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 flava,H.flava)热休克蛋白70-b2(heat shock protein 70-b2,HSP70-b2)属于HSP70家族。为评估褐黄血蜱HSP70-b2的抗凝血活性、免疫原性及其类14-Mer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扩增褐黄血蜱HSP70-b 2基因全长;定点突变其编码类14-Mer肽段序列获得HSP70-b2^(M)基因全长;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质粒,经原核表达、镍柱层析纯化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体外凝血四项试验评估rHSP70-b2与rHSP70-b2^(M)的抗凝血活性;将重组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按推荐剂量乳化,皮下免疫Sprague Dawley(SD)大鼠,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探究rHSP70-b2与rHSP70-b2^(M)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HSP70-b 2基因全长2413 bp,开放阅读框长1905 bp,编码蛋白中具有HSP70蛋白家族标签。成功将HSP70-b 2中编码类14-Mer肽段的核酸序列突变为编码14-Mer肽段的核酸序列。与对照组相比,rHSP70-b2和rHSP70-b2^(M)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无显著作用(P>0.05),但均可延长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P<0.05),且rHSP70-b2^(M)与rHSP70-b2的抗血凝效果相近(P>0.05)。大鼠血清中抗体效价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提升,且rHSP70-b2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rHSP70-b2^(M)(P<0.01)。综上表明:rHSP70-b2和rHSP70-b2^(M)在体外可通过延长凝血酶时间和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发挥抗凝血作用;rHSP70-b2和rHSP70-b2^(M)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发体液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血蜱 HSP70-b2 定点突变 原核表达 抗凝活性 免疫原性
下载PDF
新疆蜱传疾病及蜱媒防制
8
作者 贵有军 史深 +4 位作者 罗勇军 王希江 张晓兵 王诚 王效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20,共8页
蜱是人和多种陆生脊椎动物的体表寄生虫,通过直接叮咬吸血或携带病原体对宿主造成伤害,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蜱的生物学特性、新疆蜱类地理分布... 蜱是人和多种陆生脊椎动物的体表寄生虫,通过直接叮咬吸血或携带病原体对宿主造成伤害,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蜱的生物学特性、新疆蜱类地理分布及新疆地区主要蜱媒疾病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防制策略,以期为今后的蜱媒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疾病 新疆
下载PDF
江西部分地区微小扇头(牛)蜱中肠优势菌群分析
9
作者 徐兴莉 杨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优势菌群。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江西省宜春、萍乡、万载、新余四个地区的牛、羊体表微小牛蜱中肠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微小牛蜱体内细菌主要有8种,分别为立克次氏体、柯...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优势菌群。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江西省宜春、萍乡、万载、新余四个地区的牛、羊体表微小牛蜱中肠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微小牛蜱体内细菌主要有8种,分别为立克次氏体、柯克斯氏体、犬埃立克体、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孔雀立克次氏体、弯曲芽孢杆菌。牛体表微小牛蜱肠道优势菌主要为柯克斯氏体和立克次氏体。萍乡地区微小牛蜱除以上两种菌外,还含有犬埃立克体。克雷伯氏菌仅见于新余地区。山羊体表微小牛蜱肠道菌数量少于黄牛体表的微小牛蜱,其优势菌主要为假单孢菌。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优势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牛蜱 肠道菌群 DGGE 多样性
下载PDF
新疆尉犁县某养殖场塔里木马鹿体表蜱和游离蜱的种类鉴定及分子遗传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晨 王彦龙 +5 位作者 司俊飞 蒋玉曦 罗慧丽 王云峰 赵爱云 齐萌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1期17-23,70,共8页
[目的]了解塔里木马鹿体表蜱及其圈舍环境游离蜱种类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尉犁县某规模化养殖场塔里木马鹿体表寄生和圈舍游离蜱共69只,使用体视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种类初步鉴定;基于蜱线粒体SSU rRNA基因位点和COX ... [目的]了解塔里木马鹿体表蜱及其圈舍环境游离蜱种类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尉犁县某规模化养殖场塔里木马鹿体表寄生和圈舍游离蜱共69只,使用体视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种类初步鉴定;基于蜱线粒体SSU rRNA基因位点和COX I基因位点对其DNA进行PCR扩增,通过序列比对数据鉴定其种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其分子遗传特征。[结果]经形态学观察,鉴定69只蜱均属璃眼蜱属,雌蜱和雄蜱分别有37只和32只。基于SSU rRNA基因位点,对成功获得的63只蜱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出18只为残缘璃眼蜱,均为同一序列型,命名为SCtype1(n=18);45只为亚洲璃眼蜱,具有4种序列型,分别命名为SYtype1(n=3)、SYtype2(n=40)、SYtype3(n=1)和SYtype4(n=1)。基于COX I基因位点,对成功获得的64只蜱序列进行对比,鉴定出24只为残缘璃眼蜱,具有2种序列型,分别命名为CCtype1(n=22)和CCtype2(n=2);40只为亚洲璃眼蜱,具有5种序列型,分别命名为CYtype1(n=25)、CYtype2(n=7)、CYtype3(n=4)、CYtype4(n=3)和CYtype5(n=1)。种系进化分析显示,在SSU rRNA基因位点,亚洲璃眼蜱序列单独形成一个亚群分支,与其他璃眼蜱属蜱的序列形成一个大的亚群分支;在COX I基因位点,亚洲璃眼蜱序列和残缘璃眼蜱序列单独形成一个亚群分支,与其他属蜱的序列形成不同的亚群分支。[结论]新疆尉犁县塔里木马鹿体表蜱与游离蜱种类为亚洲璃眼蜱和残缘璃眼蜱。研究结果为鹿科动物寄生蜱的种类分布调查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序列 鉴定 塔里木马鹿
下载PDF
绵羊痒螨重组精氨酸激酶诱导兔皮肤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
11
作者 黄翠锐 郝桂英 +8 位作者 周宇 田焱 杨富升 唐丽 杨光友 谢跃 何冉 徐璟 古小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86-2194,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痒螨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of Psoroptes ovi s,Pso AK)对兔皮肤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影响。以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痒螨致敏兔分别为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重组Pso AK(r Pso AK)分别刺激HaCaT细胞和皮内注...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痒螨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of Psoroptes ovi s,Pso AK)对兔皮肤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影响。以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痒螨致敏兔分别为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重组Pso AK(r Pso AK)分别刺激HaCaT细胞和皮内注射痒螨致敏兔后,采用RT-qPCR检测重组蛋白处理后HaCaT细胞和注射部位兔皮肤组织中与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相关因子(IL-4、IL-5、IL-13、TSLP、IL-25、IL-33、CCL5、CCL11、IL-4R)转录水平,以及通过变色酸2R特殊染色观察,并统计兔皮肤组织中聚集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和载体蛋白对照组相比,0.1μg·mL^(-1)r Pso AK可显著促进HaCaT细胞中IL-13、IL-33、CCL5和CCL11转录水平的增加(P<0.05),以及兔皮肤内IL-4R和CCL5转录水平的增加(P<0.01),其他因子无显著变化(P>0.05);同时,与PBS和载体蛋白对照组相比,r Pso AK可诱导皮肤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01)。综上所述,Pso AK能够促进部分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转录水平的增加,且诱导兔皮肤内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表明Pso AK是引发痒螨病皮损区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抗原分子,其参与了绵羊痒螨感染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痒螨 重组精氨酸激酶 皮肤 嗜酸性粒细胞聚集
下载PDF
森林革蜱Septin-2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分析
12
作者 车丽妍 陈则宇 +5 位作者 苟梦扬 王彦龙 昝晓庆 任巧云 刘光远 罗金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2-1297,共6页
为了了解森林革蜱Septin-2基因的结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功能,通过对Septin-2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森林革蜱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间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培养的森林革蜱庆... 为了了解森林革蜱Septin-2基因的结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功能,通过对Septin-2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森林革蜱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间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培养的森林革蜱庆阳株Septin-2基因中最大编码区为1281 bp,可编码大小为426 aa的蛋白,主要功能区基因大小为868 bp,与森林革蜱陕西株(KAH7952853,XP_037569269)的同一性最高,高达100%;森林革蜱Septin-2在卵巢中的表达丰度最高,且蜱饱血后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饥饿状态的蜱,Septin-2基因能够表达37 ku的重组蛋白,并能被家兔抗森林革蜱血清识别。上述研究表明,Septin-2基因在蜱饱血及卵巢的发育过程中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革蜱 Septin-2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宠物猫耳螨感染情况调查与药物治疗试验
13
作者 何冉 石磊 杨光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5-129,共5页
耳痒螨是宠物猫的一种常见寄生虫,可以引发外耳炎以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宠物猫的健康。旨在调查宠物猫耳螨的感染情况,同时进行药物治疗试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调查的145只猫均来自四川成都某猫舍,对疑似耳螨病例进行耳垢采样和... 耳痒螨是宠物猫的一种常见寄生虫,可以引发外耳炎以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宠物猫的健康。旨在调查宠物猫耳螨的感染情况,同时进行药物治疗试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调查的145只猫均来自四川成都某猫舍,对疑似耳螨病例进行耳垢采样和病原学鉴定,详细记录品种、性别和年龄等信息。同时,扩增采集的耳螨虫体COX1和ITS2序列,并且进行测序和对比分析。随机挑选30只耳螨病确诊病例,用大宠爱与海乐妙对患病猫进行了治疗效果试验。调查发现该猫舍耳螨病感染率为55.9%,其中母猫耳螨病感染率远高于公猫,不同品种猫中加菲猫耳螨病感染率最高,相比于其他年龄的猫,幼龄猫更易感。扩增测序的COX1和ITS2序列和耳痒螨已知序列相似性均高于99%,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大宠爱对猫耳螨病的治疗效果优于海乐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痒螨 流行病学 药物治疗 COX1 ITS2
下载PDF
程序性铁死亡及其与蜱唾液腺退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袁冬琪 曹杰 周金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6,共7页
蜱是一种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携带并传播病原体,可导致人、野生动物及家畜感染上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以及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蜱拥有一套以唾液腺急剧变化为核心的适应吸血的策略,在吸血过程中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分子,达到成功... 蜱是一种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携带并传播病原体,可导致人、野生动物及家畜感染上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以及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蜱拥有一套以唾液腺急剧变化为核心的适应吸血的策略,在吸血过程中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分子,达到成功吸血和传播病原的目的。因此,了解蜱唾液腺退化对蜱的防治防控有重要意义。针对蜱唾液腺退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阐明,而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在蜱体内转运消化铁离子的两种铁蛋白出现在了蜱唾液腺及其唾液内容物内,与此同时,铁蛋白在哺乳动物中被认为与程序性铁死亡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程序性铁死亡以及蜱唾液腺退化的一些研究,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程序性铁死亡
下载PDF
中国七省(区)牛蜱的种类鉴定及其携带无形体的分子检测
15
作者 潘海钰 张雪玲 +5 位作者 麻林坤 马平平 李容 吴雅丽 邓园萍 刘国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3-729,共7页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572只牛硬蜱均为微小扇头蜱,且存在A、B、C等3个分支。基于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其阳性率为38.8%(222/572),其中边缘无形体、山羊无形体、扁平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别为23.6%(135/572)、7.3%(15/572)、5.3%(42/572)、2.6%(30/572),仅在湖南的牛蜱中发现存在无形体混合感染情况。微小扇头蜱C分支的发现尚属首次,且以边缘无形体感染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蜱 微小扇头蜱 物种鉴定 无形体 中国7省(区)
下载PDF
四川炉霍县牦牛源蜱种类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16
作者 洛绒邓珠 蓝岚 +2 位作者 向阳 潘瑶 郝力力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10期30-32,共3页
为鉴定采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特征,结合文献资料对蜱作形态学初步鉴定;提取蜱组织DNA,用PCR扩增蜱ITS2基因,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对蜱作分子生物学鉴定,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 为鉴定采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特征,结合文献资料对蜱作形态学初步鉴定;提取蜱组织DNA,用PCR扩增蜱ITS2基因,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对蜱作分子生物学鉴定,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为微小扇头蜱和青海血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霍县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牦牛
下载PDF
云南部分地区家畜寄生蜱携带病原情况调查
17
作者 谢昕言 陈俊蓉 +7 位作者 徐翠蓉 马慧 张国春 杨建发 贺君君 王开胜 李永华 邹丰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1-135,共5页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家畜寄生蜱的携带病原(贝氏柯克斯体、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情况,从云南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市、普洱市的牛、羊体表收集455只蜱,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微小扇头蜱,通过贝氏柯克斯体ComⅠ基因、伯氏疏...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家畜寄生蜱的携带病原(贝氏柯克斯体、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情况,从云南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市、普洱市的牛、羊体表收集455只蜱,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微小扇头蜱,通过贝氏柯克斯体ComⅠ基因、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回归热螺旋体16S rRNA基因对这些蜱传病原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发现检测到47份蜱虫样品呈贝氏柯克斯体阳性,2份蜱虫样品呈回归热螺旋体阳性,序列比对发现检测到的回归热螺旋体与色勒疏螺旋体序列高度一致,但未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发现云南省贝氏柯克斯体呈散发流行状态,首次在云南发现并报道了色勒疏螺旋体的存在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体 回归热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蜱和羊感染无浆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8
作者 刘凯强 俞进 +3 位作者 段真真 金敏 李佳 巴音查汗·盖力克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3期122-128,共7页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蜱与羊感染无浆体的情况。[方法]共采集192只蜱和477份羊抗凝血样品;以线粒体16S rDNA和ITS-2为靶基因,采用PCR法对经过形态学鉴定的蜱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分别采用普通PCR法及巢式PCR法检测...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蜱与羊感染无浆体的情况。[方法]共采集192只蜱和477份羊抗凝血样品;以线粒体16S rDNA和ITS-2为靶基因,采用PCR法对经过形态学鉴定的蜱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分别采用普通PCR法及巢式PCR法检测绵羊无浆体(Ananlasma ovis,A.ovis)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nlasma phagocytophilum,A.phagocytophilum)在蜱和羊抗凝血样品中的携带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种类、性别蜱虫和不同区域、不同饲养模式下羊感染上述2种无浆体的情况。[结果]采集到的192只蜱虫包括雄蜱79只、雌蜱113只,共有2属3种,分别为扇头蜱属的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R.turanicus)以及璃眼蜱属的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m,H.asiaticm)和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m,H.anatolicm),所占比例分别为52.60%、45.83%、1.56%。蜱样品中,感染2种无浆体的总体阳性率为7.29%,未检测到A.ovis和A.phagocytophilum混合感染;R.turanicus、H.asiaticm、H.anatolicm感染无浆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1%、5.68%、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P<0.05);雄蜱和雌蜱感染无浆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33%、7.9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羊抗凝血样品中,感染2种无浆体的总体阳性率为51.15%,与蜱样品的总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5,P<0.05);A.ovis与A.phagocytophilum混合感染率为16.56%;舍饲羊和散养羊感染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28.16%和83.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1,P<0.05);库车市和沙雅县羊无浆体阳性率最低,为5.00%,温宿县阳性率最高,为64.8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2,P<0.05)。[结论]阿克苏地区蜱和羊普遍感染无浆体,应该加强对无浆体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属鉴定 绵羊无浆体 嗜吞噬细胞无浆体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嗜群血蜱和长角血蜱ITS-2、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变异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古小彬 余增莹 +4 位作者 杨光友 孙家刚 魏洪 李开均 王淑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6-754,共9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COⅡ)片段,并进行测序,进而分析其基因变异与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的ITS-2、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长角血蜱3种基因分别为361、479和647bp,嗜群血蜱基因分别为354、474和661bp。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4.2%、89.0%和88.4%。以3种基因构建的NJ进化树中,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均聚类。因此,认为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间ITS-2、COI和COII基因间变异较小,它们是血蜱属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个有效种,支持传统形态学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嗜群血蜱 ITS-2 COⅠ COⅡ 序列变异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中国蜱传病主要流行趋势及防控科技对策 被引量:34
20
作者 马广鹏 孙传范 +1 位作者 赵娜 张西臣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蜱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表常见的吸血寄生虫,具有从宿主获得多种病原体的能力,是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随着近几年蜱传病的发生具有增加的趋势,蜱及蜱传病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综述了中国蜱传病的主要类型、发生流行因... 蜱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表常见的吸血寄生虫,具有从宿主获得多种病原体的能力,是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随着近几年蜱传病的发生具有增加的趋势,蜱及蜱传病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综述了中国蜱传病的主要类型、发生流行因素和病原体危害特点、防控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及目前防治蜱传病存在的主要科技问题和今后防控蜱传病的科技对策,以期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蜱传病,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其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病 防控 流行趋势 科技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