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4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抑制SPLUNC1功能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
1
作者 王海燕 张珍珍 +2 位作者 倪博 刘蓓蓓 冯志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6,共11页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通过定植猪呼吸道黏膜层,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引起炎性损伤和持续性感染。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1,SPLUNC1)是呼吸道...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通过定植猪呼吸道黏膜层,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引起炎性损伤和持续性感染。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1,SPLUNC1)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具有重要抗菌和抗炎功能的蛋白,被认为是呼吸道黏膜面对危险信号时的“信号传感器”。【目的】从Mhp和SPLUNC1相互作用入手,分析Mhp感染对SPLUNC1表达的影响以及SPLUNC1对Mhp引起的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揭示Mhp引起炎性损伤的新机制,为解决Mhp持续性感染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猪肺炎支原体对猪支气管上皮细胞(porcine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PBECs)感染模型和猪体感染模型,通过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Mhp感染后对肺脏中SPLUNC1以及体外PBECs中SPLUNC1转录和表达的影响。克隆并扩增猪源SPLUNC1基因通过酶切鉴定,构建成功SPLUNC1真核和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SPLUNC1以及pET28a-SPLUNC1。与此同时,设计靶向SPLUNC1的siRNA干扰片段。利用体外SPLUNC1蛋白孵育、体内呼吸道黏膜SPLUNC1抗体封闭,通过Mhp CCU50检测明确SPLUNC1对Mhp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在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通过过表达或siRNA干扰SPLUNC1基因,后感染Mhp,利用Western-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明确SPLUNC1对Mhp的黏附作用、诱导炎性因子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Mhp感染猪后可引起肺脏实变,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肺脏炎性损伤,同时显著上调肺泡灌洗液中趋化因子CXCL8和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Mhp体内外感染后,体内肺脏和体外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SPLUNC1的转录和表达均显著下调。以上研究表明,Mhp可诱导肺脏炎性反应,抑制SPLUNC1表达。另一方面,体外PBECs中过表达SPLUNC1后,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显著减少;siRNA干扰SPLUNC1后,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显著增加,表明SPLUNC1负调控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基于Mhp感染入侵呼吸道过程,本研究进一步解析SPLUNC1负调控CXCL8表达的机制。结果表明:无论是SPLUNC1和Mhp体外孵育,还是SPLUNC1抗体体内封闭,Mhp的体内外生长均未受影响;SPLUNC1的过表达或siRNA干扰对Mhp体外黏附PBECs的能力也无显著影响;过表达SPLUNC1可抑制pERK和IκBα的激活,相反SPLUNC1 siRNA干扰后,可促进pERK和IκBα的激活。以上研究证明SPLUNC1不是通过调控Mhp的生长和黏附,而是通过负调控MAPK-ERK通路的活化来调控CXCL8的表达。【结论】SPLUNC1可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来调控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维护宿主炎性平衡;与此同时,Mhp感染后可通过抑制SPLUNC1的表达来破坏宿主炎性反应的平衡调控,进而引起炎性损伤。本研究为解析Mhp感染损伤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宿主相互作用 炎性反应 SPLUNC1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LAP的结构预测及其抑制剂Bestatin对支原体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陈蓉 郝飞 +7 位作者 谢星 赵琳 韦艳娜 张磊 王丽 熊琪琰 邵国青 冯志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以猪肺炎支原体为代表,研究支原体LAP酶活中心的高级结构及其被抑制后对支原生长的影响。亮氨酸氨肽酶(LA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的氨基酸代谢酶,有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的LAP酶活中心被抑制后可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 本研究旨在以猪肺炎支原体为代表,研究支原体LAP酶活中心的高级结构及其被抑制后对支原生长的影响。亮氨酸氨肽酶(LA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的氨基酸代谢酶,有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的LAP酶活中心被抑制后可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本研究拟以猪肺炎支原体(Mhp)LAP为模型,研究其理化特性和高级结构,探索LAP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对支原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首先用Clustal Omega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LAP活性位点在不同支原体中的保守情况。然后采用GST融合标签表达猪肺炎支原体LAP蛋白,通过GST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蛋白,圆二色谱测定LAP的二级结构,用Alpha fold 2预测三级结构。最后用Bestatin与猪、鸡、羊等不同种属的支原体共培养来观察其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总体序列同源性不高,但是LAP酶活中心的关键位点在常见支原体相对保守。猪肺炎支原体LAP可以通过GST标签进行可溶性表达。酶切GST标签后,分子筛层析显示LAP是六聚体,圆二色谱表明LAP具有正确的二级结构。预测的LAP三级结构显示其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关键位点。Bestatin对不同种属支原体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最低在6μg/mL的浓度可通过抑制氨肽酶的活性抑制猪肺炎支原体的生长。该研究为新一代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亮氨酸氨肽酶 结构 活性位点
下载PDF
5种猪源消化道传播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吴静波 南文金 +2 位作者 胡鸿惠 黄健强 彭国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猪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及时鉴定出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本试验建立了猪源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菌的四重荧光定量PCR和戊型肝炎病毒荧... 猪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及时鉴定出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本试验建立了猪源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菌的四重荧光定量PCR和戊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实现5种病原体的同时检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对117份猪临床样品(病变组织、粪便和肌肉等)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能够在1.5 h内完成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5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检测,与其他常见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极限值可达5个拷贝,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7,线性范围涵盖1×10^(1)~1×10^(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低于3.16%。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5.73%~1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17份临床样品中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31.62%、17.95%、6.84%、5.13%和11.11%。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特异、稳定,能够同时、快速区分检测上述5种猪源消化道传播病原体,可为猪肉制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环节样品的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 消化道传播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参姜止痢合剂治疗仔猪黄痢的临床疗效评价
4
作者 郭志廷 付鹏程 +3 位作者 张康 刘莲 张凯 李建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3,共5页
为验证参姜止痢合剂治疗仔猪黄痢的临床疗效,从兰州周边养猪场搜集疑似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作出初步诊断,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查进行确诊后,采用参姜止痢合剂进行治疗,观察给药后病猪精神状态、饮食和腹泻情况,采用普通血... 为验证参姜止痢合剂治疗仔猪黄痢的临床疗效,从兰州周边养猪场搜集疑似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作出初步诊断,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查进行确诊后,采用参姜止痢合剂进行治疗,观察给药后病猪精神状态、饮食和腹泻情况,采用普通血平板培养基和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测定给药前后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结果显示,用药治疗后的仔猪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病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3个养猪场(景泰县王德香养猪场、甘肃蟾慕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永登县苗中俊养猪场)的黄痢治愈率分别为87.6%、89.1%和84.1%。结果提示,参姜止痢合剂治疗仔猪黄痢效果较好,为今后研发新药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姜止痢合剂 仔猪 黄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表达猪源GM-CSF重组PRRSV疫苗对同源高致病性毒株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
5
作者 虞凌雪 姜一峰 +11 位作者 杨莘 于海 周艳君 童武 高飞 李国新 刘长龙 郑浩 单同领 李丽薇 孔宁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为研究表达猪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动物体内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对其的保护效力评价,本研究将15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DMEM)4头、疫苗对照组(HuN4-F112株)4头、疫苗... 为研究表达猪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动物体内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对其的保护效力评价,本研究将15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DMEM)4头、疫苗对照组(HuN4-F112株)4头、疫苗组(rPRRSV-GM-CSF株)3头和攻毒对照组(DMEM^(+)HuN4株)4头。疫苗对照组肌注免疫HuN4-F112株10^(5) TCID_(50)/头、疫苗组肌注免疫rPRRSV-GM-CSF株10^(5) TCID_(50)/头,实验空白组和攻毒对照组肌注DMEM 2 mL/头,免疫后28 d,疫苗组、疫苗对照组和攻毒对照组肌注HuN4株(10_(5) TCID_(50)/头)。攻毒后的试验结果表明,免疫rPRRSV-GM-CSF重组病毒组和疫苗株HuN4-F112组获得完全保护,阴性对照组全部死亡;通过IDEXX试剂盒检测仔猪血清中PRRSV抗体水平可知,在免疫14 d后,疫苗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疫苗对照组(P<0.05);由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内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可知,疫苗组同疫苗对照组相比,疫苗组的重组疫苗株能够引起免疫记忆细胞亚群CD4^(+)CD8^(+)T在免疫后28 d显著升高,以及引发攻毒后其抗原递呈细胞显著增多,进而促进CD4-CD8^(+)T的增殖以发挥抗病毒免疫应答。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株具有改善HuN4-F112弱毒疫苗株免疫效果的重组病毒rPRRSV-GM-CSF,为进一步研发广谱通用的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RRSV-GM-CSF 免疫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 杀伤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姜曲海猪子宫和卵巢发育相关基因
6
作者 朱淑斌 徐盼 +2 位作者 周春宝 许琴瑟 吴嘉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母猪的子宫和卵巢组织发育情况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而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影响。为探究姜曲海猪子宫和卵巢发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1月龄和8月龄姜曲海猪各3头,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子宫和卵巢组织进行测序,通... 母猪的子宫和卵巢组织发育情况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而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影响。为探究姜曲海猪子宫和卵巢发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1月龄和8月龄姜曲海猪各3头,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子宫和卵巢组织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再与猪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数据库比对后鉴定出重要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1月龄和8月龄姜曲海猪子宫组织中有1688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各844个;卵巢组织中存在383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831个表达上调,1002个表达下调。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富集于动物器官发育、组织发育和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在子宫和卵巢组织中分别筛选出11个和31个与发育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共有的候选基因有6个,分别为LHFPL1、MTUS2、LIF、RBP4、EPHB2和TESC。本研究结果为姜曲海猪子宫和卵巢发育分子层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姜曲海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曲海猪 子宫 卵巢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关于我国种猪场猪肺炎支原体净化的思考
7
作者 冯志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对生猪影响较大的细菌性病原体,往往可引起猪群发生慢性感染,且难以从猪群和猪场水平上清除,导致养猪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猪肺炎支原体净化在欧洲和北美已全面启动,且有成功案例,我国才刚刚启动。本文结合国外猪... 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对生猪影响较大的细菌性病原体,往往可引起猪群发生慢性感染,且难以从猪群和猪场水平上清除,导致养猪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猪肺炎支原体净化在欧洲和北美已全面启动,且有成功案例,我国才刚刚启动。本文结合国外猪肺炎支原体净化方案的经验与我国生猪养殖特殊性的分析,提出分群体、分阶段的“三步法”净化建议,并对我国猪肺炎支原体的净化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猪场 猪肺炎支原体 净化
下载PDF
1株5型副猪格拉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田野 时永强 +3 位作者 张飞 杜鹏飞 陈玲 蒋颖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副猪格拉菌是猪的一种重要病原菌,给世界养猪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开展副猪格拉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研究工作,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该试验对临床发病的仔猪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 副猪格拉菌是猪的一种重要病原菌,给世界养猪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开展副猪格拉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研究工作,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该试验对临床发病的仔猪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PCR扩增、测序比对、遗传进化分析、基因分型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同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副猪格拉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副猪格拉菌不同参考菌株之间的相似性介于92.3%~95.6%,基因分型显示分离株为基因型5型。分离菌株对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敏感,对新霉素、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吩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其具有致病性。本试验相关结果为副猪格拉菌临床防控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格拉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
下载PDF
猪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临床诊断与防控
9
作者 赵静 郭恋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59-61,共3页
随着猪养殖业的发展,猪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在养殖业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混合感染不仅会对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因此,针对猪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猪养殖业的发展,猪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在养殖业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混合感染不仅会对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因此,针对猪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显得尤为重要。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多种多样,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度较大。同时,混合感染的病情也可能十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病原体类型和数量、猪的免疫状态、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对猪疾病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帮助养殖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问题的诊治方法,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和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感染 临床诊断 措施
下载PDF
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0
作者 汤喜林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50-51,共2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的一种病毒,猪只感染该病毒可以引发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该病具有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发病突然等特点,对养猪生产危害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发病的病因,根据临床诊疗效果提出猪蓝...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的一种病毒,猪只感染该病毒可以引发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该病具有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发病突然等特点,对养猪生产危害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发病的病因,根据临床诊疗效果提出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和借鉴,以期降低猪蓝耳病对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非洲猪瘟传入四川边界丘区的定性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念春 梁璐琪 +3 位作者 张毅 陈冬 李春 陆富贵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期14-15,33,共3页
为精准研判区域性联防联控形势下非洲猪瘟传入四川省边界丘区的可能性,参照《陆生动物卫生法典》风险评估的标准流程,通过对危害识别、确定风险问题、明确风险路径、开展释放评估、暴露评估、后果评估、风险估计,对非洲猪瘟传入四川边... 为精准研判区域性联防联控形势下非洲猪瘟传入四川省边界丘区的可能性,参照《陆生动物卫生法典》风险评估的标准流程,通过对危害识别、确定风险问题、明确风险路径、开展释放评估、暴露评估、后果评估、风险估计,对非洲猪瘟传入四川边界丘区开展定性风险评估。经评估,非洲猪瘟病毒通过“带毒蜱虫入境”“引进猪只通过屠宰感染”“未实行全封闭饲养”“带毒蜱虫叮咬家猪”“未消毒运载车辆与猪只发生有效距离接触”等5种途径传入四川边界丘区的风险等级为“中等”。从风险管理方面,强化生猪散养户养殖管理、加大饮水入口管控、加强蜱虫源头防控、做好备案登记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严防非洲猪瘟病毒传入,以保障四川边界丘区养殖的产能和供给。为非洲猪瘟区域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定性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D株的分离及体外3D肠道类器官感染模型建立
12
作者 蔡鸿明 张敏 +9 位作者 吕丽蕾 姜一峰 高飞 虞凌雪 童武 李丽薇 李国新 周艳君 刘长龙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主要感染仔猪小肠的肠道冠状病毒。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用于PEDV体外研究的仔猪小肠类器官模型。首先从PEDV发病猪场的临床仔猪腹泻样品中分离PEDV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1株PEDV,命名为PEDV S...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主要感染仔猪小肠的肠道冠状病毒。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用于PEDV体外研究的仔猪小肠类器官模型。首先从PEDV发病猪场的临床仔猪腹泻样品中分离PEDV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1株PEDV,命名为PEDV SD株。另外采用肠道类器官的培养技术,从10日龄健康仔猪小肠中分离小肠隐窝组织,经过体外培养7 d左右分化成具有肠道隐窝结构的猪小肠类器官,并能进行连续传代。然后将分离的PEDV SD株感染传代培养的猪小肠道类器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PEDV可以很好地感染猪小肠道类器官,表明成功建立了PEDV感染肠道类器官的模型。猪小肠类器官感染模型可以在体外很好地重现PEDV感染肠道细胞的复杂结构的过程,为深入研究PEDV的致病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可再生的体外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肠道类器官 感染模型
下载PDF
H1-SIV、H3-SIV、NA-PRRSV和EU-PRRS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3
作者 徐毅 余良政 +10 位作者 林霜 任同伟 王豪 曾昊 郭嘉宁 郭金凡 黄崇强 欧阳康 黄伟坚 韦祖樟 陈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肺泡巨噬细胞,严重损害免疫系统,导致与其他病毒共感染现象,其中猪流感病毒(SIV)也是病原之一。为了快速检测和区分PRRSV基因型与SIV亚型,本研究针对H1、H3亚型SIV的HA基因和美洲型、欧洲型PRRSV的N、...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肺泡巨噬细胞,严重损害免疫系统,导致与其他病毒共感染现象,其中猪流感病毒(SIV)也是病原之一。为了快速检测和区分PRRSV基因型与SIV亚型,本研究针对H1、H3亚型SIV的HA基因和美洲型、欧洲型PRRSV的N、M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4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在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的系统优化下,分别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验证,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以上4种病原的多重PCR方法,并对155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H1-SIV、H3-SIV、NA-PRRSV和EU-PRRSV的最低检出量均低至9.86×10^(0) copies/μL。以单一PCR方法对所有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后发现,检测结果与多重PCR检测结果一致,证明这种多重PCR方法可以用于这4种病毒的快速检测与分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多重PCR
下载PDF
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N蛋白的Vero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14
作者 钱炳旭 薄宗义 +7 位作者 白雪雁 张成成 郭梦娇 李梦娇 廖凯 薛峰 吴艳涛 张小荣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获得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核衣壳(N)蛋白的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系,本研究将PDCoV-N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LVX-PDCoV-N,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表达N蛋白的慢病毒颗粒,慢病毒感染Vero细胞,... 为获得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核衣壳(N)蛋白的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系,本研究将PDCoV-N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LVX-PDCoV-N,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表达N蛋白的慢病毒颗粒,慢病毒感染Vero细胞,嘌呤霉素加压筛选目的细胞。RT-PCR扩增N基因和测序表明细胞系基因组中存在N蛋白编码序列,Western blot和IFA试验表明N蛋白可在细胞系中稳定表达。应用制备的细胞系对临床PDCoV阳性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与ELISA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PDCoV N蛋白的Vero细胞系,为PDCoV N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和PDCoV的临床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核衣壳(N)蛋白 慢病毒 稳转细胞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毒株的培育
15
作者 麻文静 沈娜 +12 位作者 苏红萍 陈瑞 肖普辉 武永杰 代德华 李准 赵光明 杨文欢 吴艳 马飞 王峰 张磊 冯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为培育出毒力弱、病毒含量高、免疫原性好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株,将PEDV-YL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并进行噬斑克隆纯化,测定病毒含量后进行毒力试验及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将健康仔猪接种F22代clone6、clone7毒种后,试验猪... 为培育出毒力弱、病毒含量高、免疫原性好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株,将PEDV-YL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并进行噬斑克隆纯化,测定病毒含量后进行毒力试验及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将健康仔猪接种F22代clone6、clone7毒种后,试验猪均表现出腹泻症状且均能检测到PEDV,剖检后各脏器未见异常;攻毒保护率为60%,各脏器均未出现病变。健康仔猪接种F32代clone10、clone12毒种后,60%试验猪出现腹泻症状且检出PEDV,剖检后各脏器无明显变化;一次免疫组攻毒保护率为60%~80%,二次免疫组为100%,各脏器均未发生病变。F32代clone10病毒含量略低于clone12且两者免疫原性相当。结果说明:PEDV-YL株F32代clone12更适合作为疫苗研制候选毒株,且二次免疫保护效果更好。本研究为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培育 病毒含量 毒力试验 免疫原性试验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佐剂筛选
16
作者 沈娜 麻文静 +12 位作者 苏红萍 陈瑞 肖普辉 武永杰 代德华 李准 赵光明 杨文欢 吴艳 马飞 王峰 张磊 冯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为探究不同佐剂对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用水包油佐剂A(O/W)、油包水佐剂B(W/O)和双相佐剂C(W/O/W)3种不同佐剂配制疫苗,分别接种3~5日龄仔猪后攻毒,综合评价不同佐剂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A、B佐剂组疫苗免疫猪的抗体... 为探究不同佐剂对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用水包油佐剂A(O/W)、油包水佐剂B(W/O)和双相佐剂C(W/O/W)3种不同佐剂配制疫苗,分别接种3~5日龄仔猪后攻毒,综合评价不同佐剂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A、B佐剂组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低于C佐剂组;攻毒后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发现,仅C佐剂组试验猪全部呈阴性;剖检所有疫苗免疫组试验猪均未发现脏器病变。结果说明:双相佐剂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水包油和油包水佐剂疫苗,且安全性较高,可优先选择双相佐剂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本研究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制备、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灭活疫苗 佐剂 选择
下载PDF
猪轮状病毒G1P[7]株分离鉴定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7
作者 李素芬 汤学超 +7 位作者 周金柱 王丹丹 朱雪蛟 陶然 李运川 郭容利 张雪寒 李彬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旨在明确猪场腹泻原因并分离猪轮状病毒(PoRV)。采集腹泻猪粪便,经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接种于单层细胞,通过细胞病变(CPE)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来检测病毒增殖;RT-PCR扩增VP4和VP7基因并测序以确定G/P基因型,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P4和... 旨在明确猪场腹泻原因并分离猪轮状病毒(PoRV)。采集腹泻猪粪便,经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接种于单层细胞,通过细胞病变(CPE)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来检测病毒增殖;RT-PCR扩增VP4和VP7基因并测序以确定G/P基因型,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P4和VP7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传代病毒灭活后制苗接种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测定中和抗体,并经Western blot和IFA鉴定其特异性。结果: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伪狂犬病毒(P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均为阴性,只有PoRV为阳性;过滤粪便样接种单层MA104细胞,连续传5代均可观察到以细胞圆缩、最后瓦解脱落为特征的CPE,IFA检测到PoRV的特异性荧光,表明病毒分离成功,命名为JSNJ2019;分离株连续传代,病毒滴度逐步升高,介于105~106.5 TCID50/mL;分离株JSNJ2019为G1P[7]基因型;3次免疫后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211,Western blot出现特异性条带且IFA荧光亮而特异。本研究成功分离PoRV JSNJ2019(G1P[7])且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为研究PoRV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分离鉴定 基因型 免疫原性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CRISPR/Cas12a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方面的应用
18
作者 孔玉方 王慧煜 +2 位作者 袁向芬 许晓琳 吴绍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7,共6页
CRISPR/Cas系统是由簇状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组成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特异地切割和识别靶标核酸基因。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领域。本文... CRISPR/Cas系统是由簇状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组成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特异地切割和识别靶标核酸基因。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领域。本文就CRISPR/Cas12a结合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的养殖业和进境动物疫病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12a(CRISPR/Cas12a) 动物疫病 核酸检测 试纸条
下载PDF
非洲猪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画菡 朱君海 +3 位作者 高飞 简伟俊 黄丽红 亓文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0,共10页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全球生猪养殖业安全,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因此,及时、准确的ASF实验室诊断成为疫情...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全球生猪养殖业安全,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因此,及时、准确的ASF实验室诊断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ASF现有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温扩增技术和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CRISPR/Cas)等,其中,血清学检测、PCR检测和CRISPR/Cas都需要专业人员和设备,而等温扩增技术受限于单一类型的检测样品,且灵敏度较低,因此ASF现有检测方法无法同时达到灵敏度高,又快速、简便、可用于现场检测的要求。相较之下,ASF新型检测方法可以达到便捷、高效、省时省力以及可以在现场实现快速检测的优势,其中,生物传感器无需专业人员操作,人工智能(AI)可减少人员成本,并可用于疫情的早期监测,基于磁珠的技术无需复杂的设备,微流体技术可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磁流体装置可解决核酸污染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免疫层析试纸条和各类传感器的ASF新型检测方法将蓬勃发展。本文总结了ASF现有检测方法,并综述了近5年ASF新型检测方法的发展情况,以期对ASF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新型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器 人工智能 微流体技术 磁流体装置
下载PDF
泰万菌素对母猪群蓝耳病的治疗试验
20
作者 洪波 马燕强 刘益钱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期122-123,共2页
本文以泰万菌素为对象,研究其对母猪蓝耳病的治疗效果。实验以猪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母猪群600头,对比用药前后母猪抗原抗体水平及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前后PRRSV抗原阳性率由86.7%降到8.3%;猪群PRRSV抗体水平明显改善,S/... 本文以泰万菌素为对象,研究其对母猪蓝耳病的治疗效果。实验以猪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母猪群600头,对比用药前后母猪抗原抗体水平及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前后PRRSV抗原阳性率由86.7%降到8.3%;猪群PRRSV抗体水平明显改善,S/P值在0.4~2.0范围由43.3%提升到95.0%,S/P值整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母猪群各生产性能均得到改善,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泰万菌素对母猪蓝耳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猪群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万菌素 蓝耳病 抗原 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