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福昔明透皮剂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评价
1
作者 张剑旭 王禹霏 +7 位作者 徐诗瑶 张嘉斌 霍雨柔 赵琪 李波 杨玉洁 王凯 李乾学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426,共10页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体外透皮能力,以12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为指标筛选处方组分,并测定制剂在40和60℃的存储稳定性。建立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模型,通过对比所制透皮剂与灌胃制剂对感染模型的小鼠存活率、脏器载菌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对制剂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利福昔明透皮剂处方组成为:体系含利福昔明2%、氮酮4%、薄荷醇2%、丙酮缩甘油20%、二甲基亚砜30%、无水乙醇补至100%,该透皮剂配方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平均值在12 h达132.82μg/cm^(2)。制剂在60和40℃放置10 d后,药物含量分别为初始的89.78%和93.53%,较为稳定。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透皮治疗组和灌胃治疗组的各脏器载菌量均显著降低(P<0.05)。利福昔明透皮治疗组小鼠给药后3 d的存活率(91.67%)高于灌胃治疗组(83.33%)。治疗前后鼠盲肠病理切片变化明显,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2个治疗组的肠道黏膜下层水肿减轻,黏膜下层、肠隐窝及肠上皮层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肠上皮完整性恢复明显,病变减轻。【结论】利福昔明透皮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能透过皮肤起到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透皮剂 药效学评价
下载PDF
敌草快诱导的氧化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肝脏功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白冬红 陈甜甜 +3 位作者 孙尹双 张甜甜 盛永杰 郝木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敌草快(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肝脏功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同时确定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的最佳剂量和作用时间。本试验将64只16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敌草快(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肝脏功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同时确定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的最佳剂量和作用时间。本试验将64只16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试验组分别腹腔注射10、15和20 mg/(kg·bw)敌草快溶液,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肉鸡在试验期内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其中试验Ⅲ组肉鸡有死亡现象,试验Ⅱ组肉鸡采食量和体重下降,肝脏肿大,肝脏功能受损;试验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21天,各项指标显示氧化损伤有所恢复。结果表明,可选取15 mg/(kg·bw)敌草快作为诱导肉鸡氧化应激的最佳剂量,而且氧化应激效应可持续至21 d,导致肉鸡生产性能下降、肝脏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降低和抗氧化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 氧化应激 生产性能 肝脏功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吉他霉素纳米凝胶制备与评价
3
作者 马蓓 王天扬 +4 位作者 丁泽 董天祯 刘盼 张耀锋 刘俊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7-1745,共9页
【目的】制备一种可局部递送吉他霉素用于皮肤创口感染的纳米凝胶。【方法】以京尼平为交联剂在希夫碱作用下,通过凝胶材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制备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纳米凝胶,并载入药物吉他霉素,对其包封率、载药量、溶胀性能、纳米粒径... 【目的】制备一种可局部递送吉他霉素用于皮肤创口感染的纳米凝胶。【方法】以京尼平为交联剂在希夫碱作用下,通过凝胶材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制备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纳米凝胶,并载入药物吉他霉素,对其包封率、载药量、溶胀性能、纳米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扫描等表征结构及生物安全性进行测试,评估纳米凝胶的体外释放效果和伤口愈合活性。【结果】本研究制备的吉他霉素纳米凝胶,在其组方为每25 mL凝胶中含吉他霉素0.25 g、壳聚糖0.4 g、明胶0.3 g、聚乙烯醇0.2 g,京尼平0.2 g,其余量为去离子水时外观性状为淡蓝色纳米凝胶,无沉淀与药物析出,溶胀度高,载药量为13.6%,包封率为83.1%;扫描电镜下可见该纳米凝胶形成孔隙致密且分布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平均粒径为28.56 nm,Zeta电位为16.33 mV;生物安全性良好;纳米凝胶在体外释放药物可维持48 h,明显长于吉他霉素溶液的释放时间。此外,纳米凝胶还能使小鼠伤口缩小96%,有助于伤口愈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吉他霉素纳米凝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评估证明了其潜在的药物控释与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他霉素 纳米凝胶 药物控释 伤口愈合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
4
作者 刘城志 吴莉芩 +5 位作者 彭健波 程楸琪 吴春璇 卢嘉烨 梁正敏 何家康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试验旨在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试验以吲哚类总生物碱(以5-羟色胺盐酸盐计)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A)、加热温度(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确定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最大... 试验旨在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试验以吲哚类总生物碱(以5-羟色胺盐酸盐计)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A)、加热温度(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确定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最大极差法对正交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加水倍数是影响蟾酥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蟾酥注射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加水量浸泡,加热煮沸(100℃),提取时间4 h。验证性试验按最优工艺制备3批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测定蟾酥注射液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含量为9.92 mg/L。研究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中试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注射液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UV法 5-羟色胺盐酸盐
下载PDF
紫锥菊多酚-纳米银复合物的绿色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陈君霖 赵昕钰 +6 位作者 廖琳 左景茹 杜婧怡 葛骏枭 赵一凡 余娅 刘晓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79,共5页
紫锥菊多酚(Echinacea polyphenol)为菊科植物紫锥菊的茎叶、根提取物,主要作为免疫调节剂及免疫刺激素,具有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及杀虫、消炎的药理作用。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紫锥菊多酚-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最终得到合成过... 紫锥菊多酚(Echinacea polyphenol)为菊科植物紫锥菊的茎叶、根提取物,主要作为免疫调节剂及免疫刺激素,具有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及杀虫、消炎的药理作用。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紫锥菊多酚-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最终得到合成过程中的最佳体积比为3∶7,硝酸银浓度为0.02 mol/L,反应时间为120 min和反应温度为100℃,并对最佳合成工艺制得的纳米银复合物进行了表征考察。结果表明,紫锥菊多酚-纳米银复合物呈现不规则的球形,大部分纳米银直径位于100 nm以下,分布系数小,粒径分布均匀;电位为-8.05 mV,纳米银复合物比较稳定;体外释放率试验表明,紫锥菊多酚-纳米银复合物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稳定性试验表明,在4℃条件下,纳米银复合物稳定性较好。说明通过绿色合成法制备的紫锥菊多酚-纳米银复合物,有利于减少投药量,提高药物疗效,为紫锥菊多酚在临床兽医上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多酚 纳米银 绿色合成法 表征
下载PDF
替米考星肠道定位制剂的制备、体外释放度考察及表征鉴定
6
作者 刘栩沂 陈芷欣 +6 位作者 王鸿鑫 叶钰莹 韩梓杰 张楠 张德显 邓桦 杨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2142,共11页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制剂,提高替米考星在酸中的稳定性,使其在小肠定位释放,提高替米考星的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为该药的新剂型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100和聚乙烯吡...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制剂,提高替米考星在酸中的稳定性,使其在小肠定位释放,提高替米考星的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为该药的新剂型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1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组成二元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肠道pH触发定位释放型制剂。以体外累积溶解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最佳制备条件,并选择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镜法鉴定物相。【结果】最佳的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肠溶制剂制备工艺是联合载体Eudragit L100∶PVP=10∶1、药载比为1∶2,搅拌时间为2 h,固化时间为12 h,该制剂在酸性介质中2 h溶出量<10%,在pH 6.8的缓冲溶液中2 min内溶出度为75.02%,10 min时完全溶解,大大提高了替米考星的溶解速度。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固体分散体在17°和23°衍射强度高于替米考星原料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在1593和1457 cm-1尖锐吸收峰消失;扫描电镜图中可看出替米考星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表明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形成。【结论】本研究选用联合载体成功制备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肠溶制剂,其在酸中稳定,在pH 6.8缓冲液中有较好的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肠道定位制剂 固体分散体 溶出度 表征鉴定
下载PDF
布替萘芬醇质体的制备和评价
7
作者 吴海港 武娴 +2 位作者 倪晗 陈建文 刘锦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64,共6页
为了制备布替萘芬醇质体,筛选出最佳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本试验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布替萘芬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对其形态、粒径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布替萘芬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布替萘芬... 为了制备布替萘芬醇质体,筛选出最佳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本试验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布替萘芬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对其形态、粒径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布替萘芬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布替萘芬∶大豆卵磷脂为2∶1,无水乙醇∶水为4∶6,乙醇∶丙二醇为9∶1,吐温-80含量为0.1 mL,45℃水浴温度下以900 r/min持续搅拌40 min;制备的布替萘芬醇质体外观为泛有蓝光的澄清液体,形状为球形或近球形,透射电镜观察呈圆球形且分布均匀;布替萘芬醇质体平均粒径为(262.40±2.47)nm,平均包封率为(81.36±1.09)%;4℃和25℃条件下放置21 d后,布替萘芬醇质体呈淡黄色均一稳定的液体,平均包封率分别为(77.62±1.75)%和(73.09±2.23)%,渗漏率分别为4.60%和10.19%。结果表明,乙醇注入法制备布替萘芬醇质体操作易行,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替萘芬 醇质体 包封率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广西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的实施情况与思考
8
作者 雷燕州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83-84,共2页
兽药,特别是兽用抗菌药是畜牧养殖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投入品,但兽用抗菌药的不规范使用也引发了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兽药残留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关系着养殖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 兽药,特别是兽用抗菌药是畜牧养殖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投入品,但兽用抗菌药的不规范使用也引发了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兽药残留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关系着养殖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201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1],在全国组织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以下简称“减抗行动”)试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抗菌药 兽药残留 公共卫生安全 减量化 畜牧养殖 养殖业生产 试点工作方案 动物源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对乳康方剂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沾枚 刘雪松 +8 位作者 张艳 张备 孟维珊 张国华 王岩 钟鹏 邱景会 汤继龙 史同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40-2549,共10页
【目的】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对自拟乳康方剂中主要药物活性成分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试验建立测定乳康方剂中药中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考察该方法的线... 【目的】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对自拟乳康方剂中主要药物活性成分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试验建立测定乳康方剂中药中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考察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以乳康方剂中药王不留行、蒲公英、黄芪、当归、甘草药粉为主要成分占30%,黄豆粉占10%、CaCO 3占0.2%、超纯水占59.8%,配制发酵中药培养基,发酵组接种2%(v/w)贝莱斯芽孢杆菌种子液混合均匀后发酵,发酵后加入2倍量水,反复文火煎煮,过滤为待测样;HPLC测定发酵与非发酵乳康方剂中药水煎提取液中的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含量。【结果】建立的测定乳康方剂中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含量的HPLC方法分别在0.01~0.5、5~120和1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方法经考察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在相同物理提取条件下,经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的乳康方剂中药提取液中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含量分别为4.99、6.86和5.81 mg/mL,非发酵的乳康方剂中药提取液中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含量分别为3.70、3.01和3.27 mg/mL,二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适用于发酵乳康方剂中药,与非发酵水煎提取相比提取效果更佳,有利于王不留行黄酮苷、咖啡酸和芦丁药效活性成分释放。【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乳康方剂中药能显著提高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乳康方剂中药成分高效提取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泌乳 中药 发酵 有效成分
下载PDF
Fe^(3+)选择性吸附碳量子点抑制细菌生长和细菌生物膜生成
10
作者 郎丰亭 钟睦琪 +2 位作者 孙泽鑫 李康 郝智慧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5,共5页
为了有效抑制细菌感染,寻找新的抗生素增效作用剂协助抗生素治疗,本试验通过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和聚赖氨酸制备了碳量子点(CDs),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成像仪对CDs进行表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CDs对细... 为了有效抑制细菌感染,寻找新的抗生素增效作用剂协助抗生素治疗,本试验通过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和聚赖氨酸制备了碳量子点(CDs),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成像仪对CDs进行表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CDs对细菌生长和细菌生物膜生成的影响,通过细胞毒性和溶血活性试验评估CDs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CDs在345 nm处可观察到明亮蓝色荧光,可选择性吸附作为生物膜必要元素之一的Fe^(3+),对Fe^(3+)的响应浓度为1 mmol/L,且CDs在日光条件下的10 h内保持荧光稳定;CDs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256、128和256μg/mL;CDs联合头孢噻肟可有效抑制革兰阴性菌生长[分级抑菌浓度(FIC)=0.07];CDs(62.5μg/mL)对MRSA和E.coli的生物膜抑制率分别为64.4%和57.4%;且CDs(1000μg/mL)没有细胞毒性(细胞活性>100%)和溶血活性(<1%)。结果表明,CDs具有作为抗生素增效剂的潜力,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Fe^(3+)吸附 生物膜 增效作用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体内外环境对PLGA微球形态的影响
11
作者 郎丰亭 钟睦琪 +2 位作者 李康 孙泽鑫 郝智慧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5,共5页
为了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在体内外环境中形态的差异,进一步解析PLGA微球体内外环境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荧光标记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 为了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在体内外环境中形态的差异,进一步解析PLGA微球体内外环境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荧光标记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别观察PLGA微球在不同介质、体外细胞环境和小鼠体内环境中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制备的PLGA微球为透明且表面光滑的球形,在水、PBS和血清中保持球形,膨胀率分别为23.7%、13.1%和0.5%;在0、24、48和72 h时,PLGA微球在血清中泄露分别是PBS中的6.54倍、8.66倍、4.67倍和3.61倍;PLGA微球在体外细胞环境中为半透明球形;PLGA微球在小鼠体内环境条件下前2天保持球形,第3天PLGA微球的形态发生变化。PLGA微球表面和内部结构在体外和体内环境中的差异表明PLGA微球中的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环境中释放也存在差异。本试验发现体外和体内环境条件下PLGA微球形态会发生变化,可作为合理设计静脉注射用PLGA微球的参考,为进一步改善PLGA微球中药物释放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微球 形态变化 体内外环境
下载PDF
火麻油乳剂的实验室试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庆南 陆有飞 +8 位作者 谢江 何玉坤 周嘉文 莫婷婷 孔令伟 吕富吉 陈宇林 罗开杰 刘毕存 《广西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88-91,共4页
为探索火麻油作为动物灭活疫苗佐剂的可行性,试验筛选了火麻油乳剂配方,试制的火麻油乳剂理化检验结果表明,乳剂配方合理、剂型稳定,为微黄白色油包水型均匀乳剂,经3000 r/min离心10分钟,不分层,保存期试验观察至270 d仍不分层;安全性... 为探索火麻油作为动物灭活疫苗佐剂的可行性,试验筛选了火麻油乳剂配方,试制的火麻油乳剂理化检验结果表明,乳剂配方合理、剂型稳定,为微黄白色油包水型均匀乳剂,经3000 r/min离心10分钟,不分层,保存期试验观察至270 d仍不分层;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试制的火麻油乳剂对小白鼠肌内注射一次单剂量接种、单剂量重复接种和一次超剂量接种试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试验观察期间小鼠无异常。试验结束,小鼠剖检无病变,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在试验期间平均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为研究火麻油作为佐剂制备油乳剂动物灭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油 乳剂 保存期 安全性
下载PDF
纳米凝胶提高硫酸头孢喹肟抗菌活性研究
13
作者 罗万和 周继萍 +5 位作者 鞠牧洁 刘金环 买热亚木古力·尼吉米丁 古丽乃再尔·艾麦提 弓超 韩俊成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SCVs)感染,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明胶为阴、阳离子载体,通过静电作用制备一种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以溶胀率为指标,筛选最优配方;以外观性状、扫描电镜图、包封率(EE)、载药量(LC)、粒径和Zeta电... 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SCVs)感染,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明胶为阴、阳离子载体,通过静电作用制备一种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以溶胀率为指标,筛选最优配方;以外观性状、扫描电镜图、包封率(EE)、载药量(LC)、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通过溶血性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硫酸头孢喹肟原料药、市售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和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对SCVs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当明胶500 mg、羧甲基纤维素钠200 mg、三聚磷酸钠0.5 mg时为最优配方,为均一淡黄色;扫描电镜图显示硫酸头孢喹肟被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三聚磷酸钠所交联的网络结构所包裹,网络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75.72±2.62)nm, Zeta电位为(-0.010 2±0.001 4)mV,EE和LC分别为(85.68±2.41)%和(22.35±1.93)%;且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在3 h内均未有溶血现象发生;硫酸头孢喹肟原料药、市售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和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对SCV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1和0.5μg/mL。故本研究所制备的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具有较小的纳米尺寸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为提高由SCVs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疗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凝胶 小菌落变异体 硫酸头孢喹肟 抗菌活性 制备
下载PDF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魏海涛 宋敏 +3 位作者 李亮华 骆飚 曾振灵 黄显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7,共4页
选择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采用差热分析法对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结果表明,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氟苯尼考溶解度... 选择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采用差热分析法对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结果表明,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氟苯尼考溶解度和溶出度明显增大,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提高氟苯尼考的水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Β-环糊精 包合物 溶解度 溶出度
下载PDF
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雪峰 欧阳五庆 +2 位作者 李向辉 张文娟 刘玉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90,共6页
通过单药纸片搭桥试验、复合药物纸片试验、单药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联合药敏试验、Kirby-Baueer试验,研究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结果表明:阿莫西林(AMX)和盐酸左氧氟沙星(LH... 通过单药纸片搭桥试验、复合药物纸片试验、单药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联合药敏试验、Kirby-Baueer试验,研究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结果表明:阿莫西林(AMX)和盐酸左氧氟沙星(LH)联用时表现为协同抗菌作用;二者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MIC分别是单用时的1/4倍和1/8倍,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MIC均是单用时的1/4倍,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均是单用时的1/8倍;二者联用对3种病原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均不大于0.5;AMX-LH-NE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AMX-LH-NE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联合抗菌活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盐酸左氧氟沙星 纳米乳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大肠杆菌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根新 张继瑜 +6 位作者 吴培星 李剑勇 刘英 周绪正 魏小娟 牛建荣 胡宏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61-1167,共7页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以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载药量,用小鼠灌胃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7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0.1%)属于实际无毒。结果提示,本研究研制的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制备简单,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性能评价
下载PDF
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研究(Ⅲ报)——疫苗对鸭和鹅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试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红琳 杨峻 +5 位作者 邵华斌 温国元 艾地云 罗玲 罗青平 张蓉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902-15903,共2页
[目的]为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鸭和鹅等水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固体培养基收获的菌液与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La Sota接种易感鸡胚收获的感染鸡胚液混合,用甲醛溶液灭活后制备成5批二联油乳剂... [目的]为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鸭和鹅等水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固体培养基收获的菌液与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La Sota接种易感鸡胚收获的感染鸡胚液混合,用甲醛溶液灭活后制备成5批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鸭和鹅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试验。[结果]5批二联苗对鸭和鹅的安全性试验表明,免疫鸭和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免疫效力试验表明,免疫后3周,鸭和鹅的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均≥4 log2,新城疫攻毒保护率均为100%,禽霍乱攻毒保护率为66.7%-83.3%。[结论]该二联苗用于免疫鸭和鹅安全可靠,免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霍乱 新城疫 二联苗 安全性 免疫效力
下载PDF
乳酸环丙沙星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礼华 张东娟 +4 位作者 陈辉 莫菲 罗家莹 郭凡溪 江善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温敏材料,采用冷溶法制备乳酸环丙沙星(CPFL)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用试管倒转法考察泊洛沙姆溶液的胶凝温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介质中的药物含量,经无膜溶出法考察原位凝胶体外释药特性... 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温敏材料,采用冷溶法制备乳酸环丙沙星(CPFL)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用试管倒转法考察泊洛沙姆溶液的胶凝温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介质中的药物含量,经无膜溶出法考察原位凝胶体外释药特性,以胶凝温度和缓释时间为指标筛选组合物。结果显示:最佳组合为0.024 g.mL-1P407+0.02 g.mL-1P188+0.08 g.mL-1 CPFL+0.000 3 g.mL-1 EDTA-2Na+0.001 5 g.mL-1 NaHSO3+0.000 1 g.mL-1苯扎溴铵,对应的胶凝温度为32.5℃;该原位凝胶在室温下为流体,在体温下发生相转变形成凝胶;药物在11 h释放了84.23%,无突释现象,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结论:乳酸环丙沙星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制备工艺简便,载药量高,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洛沙姆 乳酸环丙沙星 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 胶凝温度 体外释药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微球制备条件的探索以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庆申 林志新 +1 位作者 刘新铭 王瑾晔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15,共3页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原料,采用相分离法制备微球,探讨了乙醇的浓度,zein的浓度以及第二溶剂(水)加入的速度对蛋白微球大小的影响;采用压片方法获得了包被模型药物(伊维菌素IVM)的蛋白微球片剂,研究了该微球片剂的体外释放动力学以及...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原料,采用相分离法制备微球,探讨了乙醇的浓度,zein的浓度以及第二溶剂(水)加入的速度对蛋白微球大小的影响;采用压片方法获得了包被模型药物(伊维菌素IVM)的蛋白微球片剂,研究了该微球片剂的体外释放动力学以及释放后微球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大小与乙醇及玉米醇溶蛋白的最终浓度、第二溶剂的加入速度有关。迅速加入第二溶剂才能获得粒径比较均匀的蛋白微球;乙醇的最终浓度在40%时可以获得粒径1μm左右的微球;微球的大小随着zein的最终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该蛋白微球新剂型改善了载药微球悬浮液的稳定性,抑制了释药初期的突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IN 微球 片剂 IVM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雪峰 欧阳五庆 +1 位作者 曹发昊 李向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3,28,共6页
【目的】制备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纳米乳处方,制备AMX-LH-NE,并对其结构类型、形态、粒径进行检测,利用HPLC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优选的AMX-LH-NE配方为:冰醋酸10.00%... 【目的】制备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纳米乳处方,制备AMX-LH-NE,并对其结构类型、形态、粒径进行检测,利用HPLC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优选的AMX-LH-NE配方为:冰醋酸10.00%,聚氧乙烯蓖麻油-40 31.65%,肉豆蔻酸异丙酯3.48%,阿莫西林原料药1.58%,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1.58%,蒸馏水51.71%(各组分的含量均为质量分数)。所制备的AMX-LH-NE为O/W型,澄明均一,分布均匀,乳滴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4.30 nm,多分散系数为0.03,约96%粒子的粒径小于18nm,稳定性参数KE较小,加速试验条件下稳定,光照颜色渐深。【结论】AMX-LH-NE的制备工艺简单,切实可行,制备的纳米乳稳定性良好,但需避光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盐酸左氧氟沙星 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