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7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唑尼特的多重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振 苏钰 +3 位作者 江雪佳 朱梦晗 张可煜 汪招雄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硝唑尼特(NTZ)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的一个抗寄生虫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隐孢子虫或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被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准用于治疗犬绦虫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硝唑尼特不仅能抗多种寄生虫,而且... 硝唑尼特(NTZ)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的一个抗寄生虫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隐孢子虫或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被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准用于治疗犬绦虫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硝唑尼特不仅能抗多种寄生虫,而且对多种危害严重的人或动物病原菌、病毒也具有很好的活性,但是研究发现硝唑尼特对各种病原体的活性作用机制却各不相同。本文主要综述了硝唑尼特对多种病原体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硝唑尼特的利用和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唑尼特 抗寄生虫 抗病毒 抗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对托曲珠利的耐药性检测
2
作者 孟令海 关琛 +5 位作者 方素芳 王鹏 吕江 王琼 顾小龙 崔平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为研究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对不同剂量托曲珠利的耐药性,从张家口地区规模化养鸡场采集未使用过抗寄生虫药物鸡只的粪便并进行球虫卵囊分离和复壮。试验设5个感染用药组(Ⅰ组,25 mg/L剂量;Ⅱ组,50 mg/L剂量;Ⅲ组,75 mg/L剂量;Ⅳ组,100 mg/... 为研究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对不同剂量托曲珠利的耐药性,从张家口地区规模化养鸡场采集未使用过抗寄生虫药物鸡只的粪便并进行球虫卵囊分离和复壮。试验设5个感染用药组(Ⅰ组,25 mg/L剂量;Ⅱ组,50 mg/L剂量;Ⅲ组,75 mg/L剂量;Ⅳ组,100 mg/L剂量;Ⅴ组,125 mg/L剂量)和2个对照组(Ⅵ组,感染不用药组;Ⅶ组,不感染不用药组),Ⅰ~Ⅴ组采用托曲珠利饮水给药方式,Ⅵ组和Ⅶ组的鸡正常饲喂日粮,Ⅰ~Ⅵ组进行球虫感染,检测耐药虫株。结果显示,25 mg/L剂量组和50 mg/L剂量组的托曲珠利产生耐药,75 mg/L剂量组、100 mg/L剂量组和125 mg/L剂量组的托曲珠利不耐药。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耐托曲珠利的浓度为50 mg/L,为张家口地区鸡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托曲珠利 耐药性
下载PDF
常山酮抗原虫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梦娟 高沙沙 +4 位作者 赵星辰 仲宇欣 吴俊 张军忍 郭大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4-933,共10页
寄生虫病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和普遍性的传染病之一,造成每年数万人死亡的同时也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常山酮(halofuginone)是从植物常山中分离提取的活性成分常山碱的卤代衍生物,具有强大的抗原虫活性。与常山碱相比,常山酮毒副作用更小... 寄生虫病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和普遍性的传染病之一,造成每年数万人死亡的同时也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常山酮(halofuginone)是从植物常山中分离提取的活性成分常山碱的卤代衍生物,具有强大的抗原虫活性。与常山碱相比,常山酮毒副作用更小的特点使其在疾病治疗上更有优势。近年来,常山酮在癌症、纤维化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引起广泛关注。在人医临床上,常山酮针对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实体瘤等的作用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兽医临床上,常山酮氢溴酸盐和常山酮乳酸盐已分别被FDA和欧盟授权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球虫病和反刍动物隐孢子虫病。据报道,常山酮对疟原虫、弓形虫、泰勒虫、利什曼原虫等原虫的感染也有高效的治疗作用。氨酰-tRNA合成酶是寄生虫病治疗的新兴靶点,本文归纳总结了常山酮对多种原虫的作用以及抑制脯氨酰-tRNA合成酶的相关机制,以期为后续常山酮抗原虫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酮 寄生虫病 原虫 脯氨酰-tRNA合成酶
下载PDF
莫西菌素浇泼驱虫剂对靶动物绵羊的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李鑫 赵玉康 +7 位作者 王海燕 陈卓 金肖叶 叶倩文 夏瑞阳 舒展 郝智慧 姚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客观评价莫西菌素(MXD)浇泼剂对靶动物羊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本试验将40只体重为(25.0±2.7)kg的断奶羔羊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不给药对照组(CTR组)、1倍剂量浇泼给药组[0.5 mg/(kg·bw),1×组]、3倍剂量浇泼给药组[1.5 m... 为了客观评价莫西菌素(MXD)浇泼剂对靶动物羊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本试验将40只体重为(25.0±2.7)kg的断奶羔羊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不给药对照组(CTR组)、1倍剂量浇泼给药组[0.5 mg/(kg·bw),1×组]、3倍剂量浇泼给药组[1.5 mg/(kg·bw),3×组]和5倍剂量浇泼给药组[2.5 mg/(kg·bw),5×组]。给药第1天(1 d)按前述分组方法和剂量对各组羊只沿背中线浇泼给药,连续给药3 d,试验观察期为7 d,观察各组羊只临床表现和体重变化;测定给药前1天(0 d)和给药后第7天(7 d)各组羊只体温、脉搏和呼吸(TPR)、血液生理生化和尿常规指标;测量7 d时各组羊只脏器系数并采取组织样品制备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综合评价MXD浇泼剂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显示:与CTR组相比,各浇泼给药组羊只临床表现均正常,体重和TPR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组的血糖(GLU)和5×组的红细胞容积(MCV)、肌酐(CREA)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均在正常参考值内,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浇泼给药组尿常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蛋白质、隐血、酮体、胆红素、葡萄糖均为阴性;各浇泼给药组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器官组织均无病理变化。本试验结果表明,MXD浇泼剂的使用安全范围较大,以5倍临床推荐剂量[2.5 mg/(kg·bw)]连续使用3 d,对靶动物羊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菌素 浇泼剂 绵羊 安全性
下载PDF
提高伊维菌素水溶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聂结华 马艳芝 +2 位作者 张志远 徐淑凤 廖洁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92-4300,共9页
伊维菌素因其广谱抗寄生虫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寄生虫病和人类河盲症的治疗。有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能。但伊维菌素因其水溶性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制成纳米... 伊维菌素因其广谱抗寄生虫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寄生虫病和人类河盲症的治疗。有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能。但伊维菌素因其水溶性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制成纳米给药系统、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和自乳化给药系统是提高伊维菌素水溶性的常见方法,并可作为潜在的药物载体。纳米给药系统包括纳米混悬液、微乳液、纳米颗粒和混合胶束,通常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或纳米载体来制备,主要是通过降低药物的粒径来提高其水溶性。环糊精包合物是用环糊精(主体分子)将药物(客体分子)包嵌形成,可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还具有控制药物释放的能力。固体分散体是通过保持药物的非晶态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但非晶态的药物处于高能状态,有聚集的倾向。自乳化给药系统属于各向同性系统,由油、乳化剂、助乳化剂和药物组成,在体外加水搅拌或者体内水性环境中蠕动的状态下可自发地进行乳化形成乳液。作者就近年来提高伊维菌素水溶性的方法研究展开阐述,以期为伊维菌素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临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水溶性 载体 制剂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阿维菌素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易金娥 孙志良 +2 位作者 刘进辉 许建平 周可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9,共3页
为提高阿维菌素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以生物可降解型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阿维菌素微囊,考察其形态特征及微囊的体外动态释药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内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结果显示:1)3批生物降解型阿维菌素微囊外... 为提高阿维菌素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以生物可降解型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阿维菌素微囊,考察其形态特征及微囊的体外动态释药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内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结果显示:1)3批生物降解型阿维菌素微囊外观均一、光滑,平均粒径为48.2μm;2)微囊平均载药率为(13.14±0.61)%,平均包封率为(66.35±3.10)%;3)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微囊内药物无突释现象,达到缓慢释放和长效制剂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微囊 明胶 阿拉伯胶
下载PDF
阿维菌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7
作者 扈洪波 朱蓓蕾 李俊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0-529,共10页
阿维菌素类药物 (Avermectins)是目前最为优良的一类广谱高效兽用抗寄生虫药 ,在这类药物中已商品化的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和Eprinomectin ,本文就该类药物的理化特性、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制剂、药效学、抗药性及毒理学... 阿维菌素类药物 (Avermectins)是目前最为优良的一类广谱高效兽用抗寄生虫药 ,在这类药物中已商品化的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和Eprinomectin ,本文就该类药物的理化特性、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制剂、药效学、抗药性及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与同属大环内酯类驱虫药的Milbemycins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类药物 作用机制 抗药性 毒理学
下载PDF
吡喹酮在绒山羊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贾冬舒 韩继福 +2 位作者 马成林 龚倩 马红霞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4-88,共5页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 6只健康绒山羊以每千克体重 10 0mg剂量口服给药后吡喹酮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并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 ,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 ,实验数据参数用一室模型描述。在口服给药后 ,经过短暂的迟滞期 [Lagtime ...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 6只健康绒山羊以每千克体重 10 0mg剂量口服给药后吡喹酮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并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 ,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 ,实验数据参数用一室模型描述。在口服给药后 ,经过短暂的迟滞期 [Lagtime =(0 2 3987± 0 0 95 39)h],血药浓度迅速上升 ,吸收相很快完成[t1/ 2ka=(0 33899± 0 192 94)h],达峰时间tp=(1 6 45 6 8± 0 43788)h ,之后是一缓慢的消除相 [t1/ 2kel=(6 2 3789± 0 70 6 2 7)h],表观分布容积Vd=(2 3 6 8130± 13 16 197)L/kg ,机体清除率CLB =[(2 6 2 3 46±1 473 10 )mg/(kg·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5 0 0 73 2 7± 2 6 12 482 ) μg/(mL·h) ],最高血药浓度Cmax=(4 89990± 2 830 6 4) μg/mL。对吡喹酮在绒山羊体内血药浓度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卡平方检验 ,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绒山羊 驱虫药剂
下载PDF
马杜霉素在鸡组织中残留消除及临床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沈建忠 钱传范 +1 位作者 江海洋 刘金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8-463,共6页
:本文报道以 3 0、5 0、7 0和 9 0mg/kg马杜霉素剂量水平添加到饲料中饲喂AA肉鸡 ,研究马杜霉素对肉鸡的毒性作用及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从临床症状、增重与饲料转化、死亡率、血清生化参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报道以 3 0、5 0、7 0和 9 0mg/kg马杜霉素剂量水平添加到饲料中饲喂AA肉鸡 ,研究马杜霉素对肉鸡的毒性作用及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从临床症状、增重与饲料转化、死亡率、血清生化参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 3 0~ 5 0mg/kg剂量马杜霉素对肉鸡是安全的 ,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而 7 0~ 9 0mg/kg剂量则引起肉鸡中毒 ,中毒表现为 ,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明显下降 ,血清AST异常升高 ,心脏和肝脏出现病理变化。残留消除研究表明 ,马杜霉素主要残留于肉鸡的脂肪和肝脏 ,其次是肾脏 ,肌肉中残留最少。马杜霉素以 5 0mg/kg剂量添加于饲料中饲喂肉鸡 ,停药 2~ 3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杜霉素 肉鸡 临床毒性 残留消除
下载PDF
阿苯哒唑对蚯蚓(Eisenia fetida)酸性磷酸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腺三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玉红 孙振钧 +2 位作者 孙新胜 包永占 李玉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916-3922,共7页
研究了蚯蚓在染毒2,7d和14d时,兽药阿苯哒唑(100~600mg/kg)对蚯蚓体及其不同部位的酸性磷酸酶(A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腺三磷酶(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苯哒唑对蚯蚓3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AP和GST活性的... 研究了蚯蚓在染毒2,7d和14d时,兽药阿苯哒唑(100~600mg/kg)对蚯蚓体及其不同部位的酸性磷酸酶(A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腺三磷酶(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苯哒唑对蚯蚓3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AP和GST活性的影响比对Ca2+-ATPase的大。该药对AP和GST活性的抑制作用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染毒浓度和时间表现出显著的互作效应。另外,AP活性也显著受到染毒浓度与蚯蚓部位的互作影响,影响最大的部位是蚯蚓前部;该药对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浓度、时间和部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阿苯哒唑 酸性磷酸酶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腺三磷酶
下载PDF
磺胺氯吡嗪钠中药复方对小鼠体内抗弓形虫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蔚 陈永军 +4 位作者 张花景 刘迎春 荆振宇 薛俊欣 王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22-2028,共7页
为探索治疗动物弓形虫病的有效药物组方,本研究以磺胺嘧啶钠作为对照首先通过药物体外试验观察磺胺氯吡嗪钠、甘草和黄芩抑制弓形虫增殖的效果,然后分别用磺胺氯吡嗪钠、甘草和黄芩以及3种药物的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弓形虫RH株的KM小鼠... 为探索治疗动物弓形虫病的有效药物组方,本研究以磺胺嘧啶钠作为对照首先通过药物体外试验观察磺胺氯吡嗪钠、甘草和黄芩抑制弓形虫增殖的效果,然后分别用磺胺氯吡嗪钠、甘草和黄芩以及3种药物的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弓形虫RH株的KM小鼠进行体内治疗试验。体外试验表明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嘧啶钠、黄芩和甘草对弓形虫速殖子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磺胺氯吡嗪钠抑制效果最好。小鼠体内试验表明单独使用磺胺嘧啶钠、甘草和黄芩均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存活时间,但均不能避免小鼠死亡,而单独使用磺胺氯吡嗪钠可使小鼠的存活率达到40%,在同等剂量下,磺胺氯吡嗪钠与黄芩和甘草配伍后,疗效得到明显提高,可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并使小鼠存活率高达50%。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磺胺氯吡嗪钠具有显著体内抗弓形虫的作用,与甘草和黄芩配伍后的中西药复方制剂,能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显著减少磺胺氯吡嗪钠的用量,因此磺胺氯吡嗪钠、甘草和黄芩复方制剂是未来治疗动物弓形虫病的优良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磺胺氯吡嗪钠 甘草 黄芩 治疗效果 小鼠
下载PDF
细胞培养筛选抗球虫剂程序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明权 谢宏料 +3 位作者 吴惠贤 彭新宇 魏文康 温列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8-283,共6页
本文作者在Eimeriatenela细胞培养模型上研究了评价抗球虫剂的程序,包括投药时间、效果评定指标、药物有效浓度及毒性浓度、细胞培养有效浓度及鸡体中使用浓度之相关性等内容。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溶剂影响药物效能的发挥。... 本文作者在Eimeriatenela细胞培养模型上研究了评价抗球虫剂的程序,包括投药时间、效果评定指标、药物有效浓度及毒性浓度、细胞培养有效浓度及鸡体中使用浓度之相关性等内容。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溶剂影响药物效能的发挥。投药于球虫培养全期比其他几种投药时间更能准确地评价各种药物的效果。药物评价的指标,除子孢子的活力及裂殖体形成数量之外,卵囊形成数量更能显示出药物的作用效果。本试验确定的药物筛选程序为,用鸡肾原代细胞培养Eimeriatenela,使药物充分溶解后与子孢子一起接入细胞,培养至试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球虫药 药物筛选 球虫 体外培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山羊组织中溴氰菊酯的残留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滇湘 曾振灵 +1 位作者 陈杖榴 孙永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溴氰菊酯是牛、羊体表常用驱虫药,为了探索动物组织中溴氰菊酯的残留检测方法,本试验选用GC ECD检测法配合SE 5 2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检测溴氰菊酯.以高纯氮气为载气;流速15psi;进样口温度2 80℃;检测器温度30 0℃;补充气为氮气30mL/min ;... 溴氰菊酯是牛、羊体表常用驱虫药,为了探索动物组织中溴氰菊酯的残留检测方法,本试验选用GC ECD检测法配合SE 5 2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检测溴氰菊酯.以高纯氮气为载气;流速15psi;进样口温度2 80℃;检测器温度30 0℃;补充气为氮气30mL/min ;升温程序80℃保持1min ,再以10℃/min升高到2 80℃保持2 0min .采用乙醚-石油醚(1∶1,体积比)提取液提取山羊组织中的溴氰菊酯,用5g硅胶填充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以乙醚-石油醚(1∶2 ,体积比) 2 0mL洗脱药物,氮气流水浴吹干浓缩样品,气相色谱检测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山羊组织中溴氰菊酯在1~2 0 0ng/g线性范围内,本方法回收率为98 18% ,检测限为1ng/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气相色谱法 山羊 组织 药物残留 驱虫药
下载PDF
小鼠和大鼠口服氢溴酸槟榔碱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绪正 张继瑜 +6 位作者 赵成莹 李金善 张战峰 李剑勇 魏小娟 牛建荣 王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9期34-36,共3页
研究口服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为将其研究开发为新药奠定基础,为临床用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昆明种小鼠及SD大鼠,经口灌胃一次给药,统计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毒性作用。结果氢溴酸槟榔... 研究口服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为将其研究开发为新药奠定基础,为临床用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昆明种小鼠及SD大鼠,经口灌胃一次给药,统计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毒性作用。结果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的口服LD50为691.83 mg/kg,95%可信区间为642.92 mg/kg^744.47 mg/kg;对SD大鼠的口服LD50为2 054 mg/kg,95%可信区间为1 908 mg/kg^2 210 mg/kg。表明氢溴酸槟榔碱属于低毒性的药物,按1 mg/kg^5 mg/kg临床应用非常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槟榔碱 小鼠 大鼠 口服 急性毒性
下载PDF
长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袁玉花 武力 +1 位作者 陈宝妮 卓曲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2,共4页
将 12头白猪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6只 ,分别肌肉注射A、B长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注射液 (0 .4mL/kg) ,并于给药后第 0 .2 5、0 .5 0、0 .75、1.0 0、2 .0 0、3.0 0、5 .0 0、9.0 0、12 .0 0、2 4 .0 0、36 .0 0、4 8.0 0、6 0 .0 0... 将 12头白猪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6只 ,分别肌肉注射A、B长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注射液 (0 .4mL/kg) ,并于给药后第 0 .2 5、0 .5 0、0 .75、1.0 0、2 .0 0、3.0 0、5 .0 0、9.0 0、12 .0 0、2 4 .0 0、36 .0 0、4 8.0 0、6 0 .0 0、72 .0 0、96 .0 0、10 8.0 0h ,自前腔静脉采血 5mL。用HPLC分析各血浆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用MCPKP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A和B长效SMM注射液的Cmax分别为 2 2 .30 μg/mL± 2 .0 9μg/mL、15 .96 μg/mL± 2 .36 μg/mL ;AUC分别为 5 33.5 8μg/(mL·h) ± 30 .76 μg/(mL·h)和 199.91μg/(mL·h)± 11.31μg/(mL·h) ;t1/2 β 分别为 2 0 .2 0h±5 .31h和 9.81h± 1.0 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甲氧嘧啶 长效注射液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方法构建磺胺二甲氧嘧啶免疫抗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盛丰 程美蓉 +2 位作者 陈克强 刘永德 杨丽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1-303,共3页
为探讨合成磺胺二甲氧嘧啶 (SDM)免疫抗原的有效途径 ,采用重氮偶合法和戊二醛法分别合成SDM免疫抗原 ,并对其结构特征、光谱特征和SDM结合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在合成SDM_BSA中采用重氮偶合法比戊二醛法好。
关键词 磺胺二甲氧嘧啶 免疫抗原 重氮偶合法 戊二醛法 合成 抗菌药 驱虫药
下载PDF
6-芳氧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的合成及抗球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邹燕 吴凯群 +3 位作者 杨祖幸 王玉良 侯太平 陈淑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81-984,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的6-芳氧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合成路线短,产率高,原料易得,易实现工业化.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I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选择了其中3个化合物进行抗球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2-甲氧苯氧基... 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的6-芳氧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合成路线短,产率高,原料易得,易实现工业化.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I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选择了其中3个化合物进行抗球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2-甲氧苯氧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具有抗球虫效果,并有可能作为抗球虫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 合成 抗球虫活性
下载PDF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晓娟 李引乾 +6 位作者 侯勃 刘磊 刘安刚 熊永洁 张谨 佘永新 巴桑旺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0,共7页
【目的】制备伊维菌素脂质体(IVML),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改良薄膜分散法制备IVML,选取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伊维菌素(IVM)与卵磷脂质量比、缓冲液PBS的pH为配方影响因子,超声裂解时间、蒸发温度、冻融次数为制备... 【目的】制备伊维菌素脂质体(IVML),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改良薄膜分散法制备IVML,选取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伊维菌素(IVM)与卵磷脂质量比、缓冲液PBS的pH为配方影响因子,超声裂解时间、蒸发温度、冻融次数为制备工艺的影响因子,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对以上影响因子进行筛选。以筛选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制备IVML,利用高速冷冻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并对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IVML的制备最佳配方和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9:1,IVM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10,缓冲液PBS的pH为7.0;超声裂解5min,蒸发温度40℃,冻融3次。所制备的IVML粒径为86~115nm,平均粒径为(91.8士1.5)nm,包封率为(90.71±0.8)%(n=3),对热稳定,但对光不稳定。【结论】得到了制备IVML的最佳配方和工艺,且制备工艺简单可行;IVML外观和质量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脂质体 配方和制备工艺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几种中草药复方制剂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承民 何宏轩 +4 位作者 秦建华 姚四新 杭柏林 梁美兰 郑素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55-2156,共2页
研究了几种中草药制剂对抗鸡艾美耳球虫的效果,结果表明:白头翁苦参散和五草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球虫药物,但这5种药物均有100%的保护率;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这几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药物预防过程中应采取轮换用药方案。
关键词 中草药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 研究
下载PDF
兽用环丙氨嗪管理现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大伟 吴启 +2 位作者 王学伟 徐夙素 梁先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51-52,共2页
环丙氨嗪,其化学名为2-环丙氨基-4,6-二氨基三嗪,是一种三嗪类化合物,作为杀蝇药而被国内外广泛使用。在前年,我国婴幼儿奶粉暴发了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讨论其来源的同时,有人将矛头指向了环丙氨嗪,究其原因竟是三聚... 环丙氨嗪,其化学名为2-环丙氨基-4,6-二氨基三嗪,是一种三嗪类化合物,作为杀蝇药而被国内外广泛使用。在前年,我国婴幼儿奶粉暴发了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讨论其来源的同时,有人将矛头指向了环丙氨嗪,究其原因竟是三聚氰胺为环丙氨嗪的主要代谢物。然而事实究竟是怎样呢?牛奶和鸡蛋等中的三聚氰胺是否与环丙氨嗪相关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氨嗪 三嗪类化合物 管理 兽用 三聚氰胺 婴幼儿奶粉 基-4 化学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