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飞蝗的饥饿响应及食料筛选研究
1
作者 孙嵬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47-150,共4页
东亚飞蝗引起的蝗灾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但同时其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有极高的食用、药用及饲用价值。目前,东亚飞蝗养殖业蓬勃发展,但对其养殖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本文对东亚飞蝗的饥饿响应及食料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东亚飞蝗引起的蝗灾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但同时其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有极高的食用、药用及饲用价值。目前,东亚飞蝗养殖业蓬勃发展,但对其养殖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本文对东亚飞蝗的饥饿响应及食料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充足水分供应的条件下,东亚飞蝗的耐饥能力随龄期升高而增强;高龄期、低龄期蝗蝻混合饲养,在饥饿处理下无互残现象;东亚飞蝗取食所筛选的5种供试饲料均可羽化、产卵;取食玉米叶、狗尾草的东亚飞蝗存活率较高、寿命较长、产卵较多,二者是相对适宜的饲料;饲喂白菜叶的雌蝗产卵量最高,可将其用于产卵期;麦麸在饲料紧张时可作为辅助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昆虫 东亚飞蝗 抗饥能力 饲料 人工养殖
下载PDF
铁过量致雏鸡脾氧化应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2
作者 安裕智 孙宁 +4 位作者 孙凤娇 吕相龙 吕晓萍 刘超男 高雪丽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探究过量铁对雏鸡脾脏病理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将75只15日龄健康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雏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硫酸亚铁50、500、1000 mg/kg,连续饲喂3 d,于铁过量后1、3、7、14、21 d取各组雏鸡脾脏,测定铁含量、丙二醛(malondi... 为探究过量铁对雏鸡脾脏病理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将75只15日龄健康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雏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硫酸亚铁50、500、1000 mg/kg,连续饲喂3 d,于铁过量后1、3、7、14、21 d取各组雏鸡脾脏,测定铁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_(2)O_(2))、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计算脾脏器官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过量铁刺激雏鸡脾脏肿大,铁过量后1~14 d雏鸡脾脏铁含量明显增加(P<0.01);铁过量后1~21 d CAT、GPx活力和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MDA和H_(2)O_(2)含量显著提高(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铁过量后雏鸡脾脏淋巴细胞排列混乱,红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散在分布,脾小体数量增多且结构模糊,红髓占比增加,红髓内含铁血黄素沉积。表明过量铁导致脾脏发生氧化应激,组织结构损伤,从而影响脾脏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量 雏鸡 脾脏 氧化-抗氧化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3种常用药物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3
作者 梁新琪 李佳昕 国洺达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51-154,共4页
为研究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选择平均体长为(1.70±0.03)cm、平均体质量为(0.29±0.02)g的鹤顶红金鱼幼鱼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设置5个不同浓度试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在常温静... 为研究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选择平均体长为(1.70±0.03)cm、平均体质量为(0.29±0.02)g的鹤顶红金鱼幼鱼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设置5个不同浓度试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在常温静水的条件下,96 h内观察鱼体状态,记录死亡数。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处理96 h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11、35.11、2.81 mg/L,3种药物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41、3.51、0.28 mg/L。可见,适宜浓度的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均可以在鹤顶红金鱼幼鱼养殖中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顶红金鱼 幼鱼 高锰酸钾 亚甲基蓝 硫酸铜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Bu fo bu fo gar garizans)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晓梅 谭志军 +1 位作者 苑怡 翟玉梅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25-130,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分别对中华大蟾蜍 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早期胚胎作用 5小时 ,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可以导致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不同程度的发育成原肠外突和畸胎。不同发育时期的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对乙草胺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 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分别对中华大蟾蜍 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早期胚胎作用 5小时 ,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可以导致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不同程度的发育成原肠外突和畸胎。不同发育时期的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对乙草胺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都有所不同 ,其中 ,原肠胚期的胚胎对乙草胺最为敏感。实验表明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致畸致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乙草胺 早期胚胎 发育
下载PDF
间斑寇蛛(L.tredecimguttatus)室内饲养及活体采毒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红 何小珍 +4 位作者 段志贵 晏小军 胡绍海 王贤纯 梁宋平 《蛛形学报》 2005年第1期58-63,共6页
间斑寇蛛Latrotectustredecimguttatus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为了解决间斑寇蛛毒素研究中毒素来源有限的问题,本实验室开展了间斑寇蛛的室内人工饲养与采毒方法的研究,着重探索影响室内饲养间斑寇蛛生长发育、成活率及繁殖力的... 间斑寇蛛Latrotectustredecimguttatus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为了解决间斑寇蛛毒素研究中毒素来源有限的问题,本实验室开展了间斑寇蛛的室内人工饲养与采毒方法的研究,着重探索影响室内饲养间斑寇蛛生长发育、成活率及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及活体采毒方法。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食物种类等多种因素都影响湖南一带室内饲养间斑寇蛛的效果,但相对而言,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与同批次的雌、雄蛛交配比较,利用前批次雌蛛与相隔30天左右的后批次雄蛛交配更有利于产卵率的提高。间斑寇蛛幼蛛度过适当长度的“卵袋期”对于以后的成活与生长发育,尤其是早期的成活与生长发育来说是必要的。尽管有多种方法可用来进行间斑寇蛛的活体采毒,但电刺激采毒法是最佳的活体采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斑寇蛛 室内饲养 活体 生长发育 人工饲养 食物种类 相对湿度 实验室 繁殖力 成活率 批次 产卵率 电刺激 毒素 雄蛛 蜘蛛 交配 雌蛛 幼蛛
下载PDF
林蛙油对冷应激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春梅 沈楠 +1 位作者 马洪波 张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56-257,共2页
研究林蛙油对冷应激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林蛙油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本实验将40只雄性昆明品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冷应激组、林蛙油5倍剂量组和25倍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冷应激组灌胃生理盐水,5倍剂量组和25倍剂... 研究林蛙油对冷应激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林蛙油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本实验将40只雄性昆明品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冷应激组、林蛙油5倍剂量组和25倍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冷应激组灌胃生理盐水,5倍剂量组和25倍剂量组灌不同剂量的林蛙油,每组连续灌胃28d。灌胃到第15天,每天除对照组灌胃后置室温外,其他各组灌胃30min后,置-10℃冰箱30min,连续14d,杀鼠,测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林蛙油可以增加小鼠血和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在低温条件下林蛙油能增强小鼠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油 冷应激 抗氧化
下载PDF
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蔡凤坤 苏凤艳 +2 位作者 刘海斌 戚磊 卫功庆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4-11,孵化率较高的pH值范围为7-9;pH值为6,7,8,9组中的蝌蚪成活率分别为47.95%、48.98%、35.64%和43.64%。在pH值为5.5,6.5,7.5组中,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分别为94.00%、93.00%和82.00%;变态幼蛙初始重分别为(267.33±46.97)mg、(278.67±37.67)mg和(260.67±35.52)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PH值 孵化率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植酸对衰老模型小鼠MDA、SOD和GSH-PX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永焕 任传英 +1 位作者 宁桂芝 崔洪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0-143,共4页
以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和自然衰老模型小鼠为试验对象,以植酸为受试物,通过检测小鼠体重、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脑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研究植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植酸在灌胃... 以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和自然衰老模型小鼠为试验对象,以植酸为受试物,通过检测小鼠体重、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脑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研究植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植酸在灌胃四周的时间内,对小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影响(P>0.05);可极明显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血清MDA含量(P<0.01),极显著升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SOD活力,低剂量植酸可显著升高小鼠脑组织中GSH-PX活性(P<0.05)。试验结果显示植酸在体内具有显著的延缓衰老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D-半乳糖 抗氧化 小鼠
下载PDF
长耳鸮Asio otus消化系统形态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牛红星 余燕 +1 位作者 王艳梅 李爱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7,共4页
采用解剖、测量、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2只成年雄性长耳鸮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长耳鸮食管粗大,无嗉囊,黏膜褶发达,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内腺体发达,分布有大量的单管状腺和复管状腺.肌胃内未见明显的类角... 采用解剖、测量、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2只成年雄性长耳鸮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长耳鸮食管粗大,无嗉囊,黏膜褶发达,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内腺体发达,分布有大量的单管状腺和复管状腺.肌胃内未见明显的类角质膜.十二指肠绒毛长而密,空回肠绒毛稍短且粗.小肠肠腺发达,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肌肉层以环行肌为主.盲肠壁薄.直肠壁厚.肝脏和胰脏的小叶界限不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耳鸮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春 李建基 +3 位作者 阎青 王振龙 唐珂心 朱连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55-461,共7页
对20头黄牛通过手术方法将模拟动物胆囊植入牛腹腔内,术后3个月在模拟动物胆囊内形成培植牛黄9.55±2.81g,经模拟动物胆囊引流胆汁38.72±19.40L。对20个培植牛黄样品成分含量测定,胆红素为28.... 对20头黄牛通过手术方法将模拟动物胆囊植入牛腹腔内,术后3个月在模拟动物胆囊内形成培植牛黄9.55±2.81g,经模拟动物胆囊引流胆汁38.72±19.40L。对20个培植牛黄样品成分含量测定,胆红素为28.72±8.84%,胆酸为10.03±2.76%。培植牛黄电镜扫描呈蜂窝状结构;培植牛黄石腊切片后进行PAS、Alcian蓝-PAS、AlizarinredS钙染色,证明培植牛黄的基质为中性粘多糖和少重酸性粘多糖构成。对模拟动物胆囊内胆汁成分含量测定表明,胆酸含量始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粘蛋白含量较术前升高(P<0.05)。培植牛黄的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和天然牛黄相似。模拟胆囊内含菌量增加,达1.7亿个/m1,主要为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植牛黄 胆汁引流 模拟胆囊 人工牛黄
下载PDF
长白山林蛙的加工利用及吉林省开发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勇 高阳 +1 位作者 代永刚 李姝睿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55-56,F003,共3页
林蛙作为一种野生动物资源,其全身都是宝。对林蛙的加工利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吉林省林蛙产业的开发现状。
关键词 林蛙 加工利用 开发现状 吉林 野生动物
下载PDF
人工驯养马来穿山甲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闫鼎羽 李开祥 +3 位作者 梁文汇 阙腾程 曾鹏 梁建昆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以非正常来源马来穿山甲为救护对象,通过2 a多的观察,记录了该种穿山甲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的行为以及温度改变对穿山甲行为的影响。发现马来穿山甲进食与喝水都是靠伸出细长的舌头舔食;一部分马来穿山甲排粪尿前有刨土行为,但少有扒土掩... 以非正常来源马来穿山甲为救护对象,通过2 a多的观察,记录了该种穿山甲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的行为以及温度改变对穿山甲行为的影响。发现马来穿山甲进食与喝水都是靠伸出细长的舌头舔食;一部分马来穿山甲排粪尿前有刨土行为,但少有扒土掩盖的现象;经过与人接触训练的马来穿山甲人抱着也能进食,但穿山甲没有像猫或狗与人沟通时眼睛对视、摇头摆尾等乞求、讨好的表情;具有有限防卫、攻击行为;穿山甲对睡觉窝穴的选择是选小窝不选大窝;夏季的高温对马来穿山甲的进食、生长影响不是很大;2只以上的群养在高温季节对穿山甲生长有影响;低温下睡觉聚堆;高温下出现多种睡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驯养 马来穿山甲 行为 温度影响
下载PDF
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文会 姜晓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共2页
从长白山林蛙养殖场购买林蛙 ,用冷水清洗林蛙 ,断头后迅速剥离皮肤 ,清洗血液后剪碎 ,经 80 %的甲醇抽提 3次 ;再经组织捣碎机捣碎 ,用 80 %的甲醇抽提 2次 ;再经葡聚糖凝胶过滤。实验结果表明 ,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多肽经葡聚糖凝胶... 从长白山林蛙养殖场购买林蛙 ,用冷水清洗林蛙 ,断头后迅速剥离皮肤 ,清洗血液后剪碎 ,经 80 %的甲醇抽提 3次 ;再经组织捣碎机捣碎 ,用 80 %的甲醇抽提 2次 ;再经葡聚糖凝胶过滤。实验结果表明 ,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多肽经葡聚糖凝胶过滤得到纯度较高的抗菌活性肽 ;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多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阳离子特征 ;SDS - -PAGE电泳分析表明为单一区带 ,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抗菌活性多肽的相对分子量为 6 .2 8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纯化 特性研究 中国 林蛙 皮肤抗菌肽
下载PDF
野猪的人工饲养及杂交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洪杞 向素芬 +1 位作者 王文强 罗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前,在我国由于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和一定的经济实力,大规模饲养野猪的养殖户为数不多,多属于少量饲养,再加上纯种野猪体型小、生长缓慢、繁殖力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由纯种野猪和家猪杂交改良的杂种野猪,同样... 目前,在我国由于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和一定的经济实力,大规模饲养野猪的养殖户为数不多,多属于少量饲养,再加上纯种野猪体型小、生长缓慢、繁殖力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由纯种野猪和家猪杂交改良的杂种野猪,同样具有瘦肉率高、肉质鲜嫩香醇、野味浓郁等特点,且杂种野猪改变了纯种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和不易饲养等缺点。因此,在目前家猪市场低靡的情况下,杂种野猪成了家猪的替代品种和人们养殖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种野猪 人工饲养 杂交效果 杂种野猪 养殖技术 生长缓慢 经济实力 管理技术
下载PDF
吉林省中国林蛙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傅立中 张新田 +1 位作者 王宝贵 王建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1-214,共4页
吉林省中国林蛙养殖技术傅立中,张新田,王宝贵,王建军(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136100)本文拟以吉林省人工封沟养殖中国林蛙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封沟养殖地址的选择和提高林蛙繁殖成活率等方面的生态技术,赘述如下。一、依据... 吉林省中国林蛙养殖技术傅立中,张新田,王宝贵,王建军(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136100)本文拟以吉林省人工封沟养殖中国林蛙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封沟养殖地址的选择和提高林蛙繁殖成活率等方面的生态技术,赘述如下。一、依据林蛙生物学特性,选好放养的生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 养殖技术 吉林
下载PDF
西藏冰川棘豆中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建枝 夏晨阳 +6 位作者 莫重辉 王保海 王敬龙 次仁多吉 田波 鲁志平 韩建成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4,共3页
10只试验用山羊每日按10g/kg体重剂量通过永久性瘤胃瘘管投喂冰川棘豆干草粉,试验前及试验开始后每隔7d采血1次,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于试验第7天开始持续升高,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尿素氮于试... 10只试验用山羊每日按10g/kg体重剂量通过永久性瘤胃瘘管投喂冰川棘豆干草粉,试验前及试验开始后每隔7d采血1次,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于试验第7天开始持续升高,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尿素氮于试验第7天升高,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肌酐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西藏冰川棘豆对山羊肝脏、心脏和肾脏等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冰川棘豆中的有毒成分对患畜肾脏有损害作用,但对肌酐指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棘豆 中毒 血液生化指标 山羊
下载PDF
大肠杆菌胁迫下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分泌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佳佳 肖向红 +2 位作者 柴龙会 苗慧敏 杨淑静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以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为试验对象,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环境胁迫因子,通过RP-HPLC分析、抑菌活性和蛋白浓度比较,观察其皮肤分泌物的特异性分泌,以期揭示两栖类动物抵御环境微生物时皮肤分泌抗菌肽的变化规律... 以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为试验对象,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环境胁迫因子,通过RP-HPLC分析、抑菌活性和蛋白浓度比较,观察其皮肤分泌物的特异性分泌,以期揭示两栖类动物抵御环境微生物时皮肤分泌抗菌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用E.coli胁迫1~18d后皮肤分泌物粗提物洗脱峰数量明显减少了61.54%~84.62%,对4个持续出现的8、9、11和14号洗脱峰的抑菌活性试验显示,8、9号峰对G-和G+菌均表现较强的活性抑制,而11、14号峰仅对G+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此外,E.coli胁迫后第7天组皮肤分泌物的洗脱峰数量、持续出现峰的峰面积值及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均明显增加,第23天组均恢复至较高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栖类皮肤抗菌肽可能在参与机体先天免疫系统防御和启动后天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抗菌肽 大肠杆菌 胁迫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淅川县黄粉虫规模化养殖实用技术模式与实践
18
作者 杨滋 刘家欣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24期49-50,共2页
黄粉虫又称面包虫,分为四个变态阶段:卵、幼虫、蛹、成虫。黄粉虫食物广泛,对环境无污染。人工规模养殖技术逐步成熟,劳动强度小,收益快。黄粉虫养殖项目的推广,不但可以让农民在家利用碎片时间实现增收,还有利于关停的畜禽养殖场的转产。
关键词 黄粉虫 养殖 实用技术
下载PDF
黄黑小豆象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含藻 胡周强 +2 位作者 张润林 张继强 刘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11-12,共2页
本文观察了在实验室的变温条件下黄黑小豆象成虫、卵、幼虫和蛹各虫态习性及生长发育状况。并采用直线回归计算了各虫态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常数。
关键词 黄黑小豆象 生活习性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繁殖期母竹鼠和仔鼠的护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岩 龙章巍 +4 位作者 徐才溢 兰家宇 朴敏娟 张华 朱洪强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9-51,共3页
竹鼠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野生动物,其肉质地细腻、低脂肪、营养丰富,不仅可食用和入药,还是优良的工业原料,其经济价值颇高,国内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在竹鼠养殖过程中竹鼠的繁育工作很关键。文中从饲养、母鼠产前产后的护理、仔竹鼠护理、仔... 竹鼠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野生动物,其肉质地细腻、低脂肪、营养丰富,不仅可食用和入药,还是优良的工业原料,其经济价值颇高,国内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在竹鼠养殖过程中竹鼠的繁育工作很关键。文中从饲养、母鼠产前产后的护理、仔竹鼠护理、仔竹鼠常见疾病及治疗这几个方面对母竹鼠繁殖期和仔竹鼠的护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鼠 繁殖期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