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7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树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菌筛选
1
作者 李莎 杨加虎 +2 位作者 王艳辉 黄新球 杨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6,共10页
采用微生物培养、目标基因序列扩增与同源性鉴定等方法对桑树(Morus alba L.)内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探讨云桑6号桑树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菌株种类、分布特性及菌株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从桑树中共分离得到9属43株内生细菌... 采用微生物培养、目标基因序列扩增与同源性鉴定等方法对桑树(Morus alba L.)内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探讨云桑6号桑树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菌株种类、分布特性及菌株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从桑树中共分离得到9属43株内生细菌及14属22株内生真菌,其中从根部分离得到21株细菌和11株真菌,从茎中分离得到13株细菌和5株真菌,从叶中分离得到9株细菌和6株真菌。桑树根、茎、叶中的内生菌分布差异大,内生细菌在桑树根与茎中共有白色假芽孢杆菌(Falsibacillus pallid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茎与叶中共有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根、茎、叶中共有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内生真菌在桑树根与叶中共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茎与叶、根与茎中没有检测到共有真菌存在。进一步的功能菌筛选结果表明,从65株内生菌中分别得到8株固氮功能菌(7株细菌、1株真菌)、4株溶磷菌(2株细菌、2株真菌)和8株解钾功能菌(6株细菌、2株真菌)。综上,桑树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在根、茎、叶中具有多样性和分布差异性,其中有溶磷、固氮、解钾等功能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分离鉴定 功能菌
下载PDF
桑园斜纹夜蛾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2
作者 王浩 孙育红 方书亮 《广东蚕业》 2025年第1期25-26,共2页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杂食性、暴食性害虫,因其食性广泛、抗药性强,防治极为困难。文章分析了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暴发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诱杀防治、生物防治等兼顾桑园害虫防治和...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杂食性、暴食性害虫,因其食性广泛、抗药性强,防治极为困难。文章分析了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暴发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诱杀防治、生物防治等兼顾桑园害虫防治和蚕作安全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斜纹夜蛾 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蚕作安全
下载PDF
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3
作者 杨丽莎 番成砖 宋志姣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研究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对保山市隆阳区的桑园进行了3年定时定点观测记载。结果显示:保山市隆阳区桑褐斑病发生时期为5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桑里白粉病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7—9... 为研究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对保山市隆阳区的桑园进行了3年定时定点观测记载。结果显示:保山市隆阳区桑褐斑病发生时期为5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桑里白粉病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桑伪棍蓟马发生时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9—10月;朱砂叶螨发生时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6—9月;小绿叶蝉发生时期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8—9月;温室白粉虱发生时期为5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8—10月。掌握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可为保山市隆阳区蚕农有效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蚕桑产业 病虫害 发生规律 发生因素
下载PDF
桑白盾蚧在我国的危害风险综合评价
4
作者 殷海天 周爱东 +1 位作者 丁晓磊 林司曦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目的】桑白盾蚧作为食性杂、寄主广、繁殖力强的一种盾蚧,通过开展该虫在我国的危害风险综合评价,以期为该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桑白盾蚧在我国的危害风险... 【目的】桑白盾蚧作为食性杂、寄主广、繁殖力强的一种盾蚧,通过开展该虫在我国的危害风险综合评价,以期为该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桑白盾蚧在我国的危害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结果】根据入侵、定殖、扩散、寄主经济影响及防控难度5项指标评估,桑白盾蚧综合风险值达2.18(>2.0高危阈值),符合国际植检高危有害生物标准(ISPM No.11),其跨境传播潜力与防控复杂性构成显著生物安全威胁。【结论】桑白盾蚧虽在我国已有分布记录,但仍需采取严格的检疫管理措施以防止其危害风险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盾蚧 有害生物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桑实杯盘菌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包立军 廉喜红 +3 位作者 梁嘉俊 陈旗 苏超 钱永华 《北方蚕业》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由于生产上缺乏抗菌核病果桑品种,化学防治仍是目前桑椹菌核病防控的主要措施。开发安全、高效的生防药剂,替代或减少常规农药使用,是当前桑椹菌核病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对桑实杯盘菌子实体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其重寄生菌,并与桑... 由于生产上缺乏抗菌核病果桑品种,化学防治仍是目前桑椹菌核病防控的主要措施。开发安全、高效的生防药剂,替代或减少常规农药使用,是当前桑椹菌核病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对桑实杯盘菌子实体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其重寄生菌,并与桑实杯盘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5株重寄生菌,经初步鉴定DZ5菌株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试验发现DZ5能显著抑制AF2014019菌丝生长发育及菌核形成,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桑实杯盘菌 重寄生 抑菌
下载PDF
果桑园桑椹菌核病防控实践与发展建议
6
作者 杨建设 陈怀林 +1 位作者 刘建波 朱绍明 《中国蚕业》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桑椹菌核病是影响果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深入实践,总结了应用农业、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综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有效措施。并分析归纳了果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果用桑品种选育更新推广滞后、果桑园选址建园和种植密度及日... 桑椹菌核病是影响果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深入实践,总结了应用农业、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综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有效措施。并分析归纳了果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果用桑品种选育更新推广滞后、果桑园选址建园和种植密度及日常管理不科学、果桑园行间及周边农田栽培作物不当、传统露天栽培模式风险大效益不稳定、适宜防治桑树病虫害的药剂单一且防效差、不能科学及时有效地防控草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果桑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及示范推广、科学规划合理定植及精细化管理、果桑园行间合理间套作农作物、周边不种植菌核病易感植物、加强果桑设施栽培研究、规模化推广避雨栽培技术、加快病虫害防控化学药剂的研制及更新进度、科学除草及使用除草剂杀灭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等果桑产业高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菌核病 防控 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 高效发展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春尺蠖AcinTre2基因的鉴定、时空与逆境胁迫下的表达
7
作者 陈龙 李东伟 +3 位作者 朱圣杰 郝水源 赵嘉庆 崔阔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3,共9页
【目的】旨在明确春尺蠖海藻糖酶基因AcinTre2的分子特征、系统进化及时空与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而探究该基因在春尺蠖生长发育及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所测春尺蠖蛹转录组数据,获取AcinTre2基因序列信息,采用qPCR... 【目的】旨在明确春尺蠖海藻糖酶基因AcinTre2的分子特征、系统进化及时空与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而探究该基因在春尺蠖生长发育及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所测春尺蠖蛹转录组数据,获取AcinTre2基因序列信息,采用qPCR技术检测AcinTre2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组织与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春尺蠖AcinTre2基因完整CDS序列全长为1920 bp,编码639个氨基酸,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73.89 kDa,预测等电点为5.89。系统进化结果表明,AcinTre2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膜结合蛋白基因聚为一类。基因表达结果显示,AcinTre2在春尺蠖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处于较低水平,在雌虫中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阶段有显著差异(P<0.05);在春尺蠖雌虫腹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雄虫的足。雌虫腹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雄虫,而在雄虫头和胸部中的表达量则极显著高于雌虫;在春尺蠖3龄幼虫4℃处理3 h后,表达量达到最大值;随着饥饿处理时间的增加,AcinTre2在0~24 h间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48 h后出现下降,在饥饿处理72 h后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上升,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下处于最大值,且与其余温度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AcinTre2基因与春尺蠖生长发育和在抵御逆境胁迫中的响应有密切的关系。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春尺蠖生长发育与逆境胁迫中的分子功能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尺蠖 AcinTre2 低温胁迫 饥饿胁迫 表达谱
下载PDF
虫螨腈和辛硫磷对家蚕毒性及桑螟室内毒力测定
8
作者 陈田飞 徐向宏 +4 位作者 鲁建根 熊芳利 严刚 宋江涛 陈娇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测定了虫螨腈及辛硫磷2种杀虫剂对家蚕毒性及桑螟毒力。结果显示,虫螨腈对2龄家蚕添毒24 h的LC_(50)为1508.407 mg/L,为低毒,中等风险;辛硫磷对2龄家蚕添毒24 h的LC_(50)为1.496 mg/L,属高毒,极高风险;虫螨腈对2龄、4龄桑螟的毒力... 本文测定了虫螨腈及辛硫磷2种杀虫剂对家蚕毒性及桑螟毒力。结果显示,虫螨腈对2龄家蚕添毒24 h的LC_(50)为1508.407 mg/L,为低毒,中等风险;辛硫磷对2龄家蚕添毒24 h的LC_(50)为1.496 mg/L,属高毒,极高风险;虫螨腈对2龄、4龄桑螟的毒力均低于辛硫磷,但虫螨腈处理48 h后,桑螟校正死亡率均达到70.00%以上。建议在桑树害虫桑螟的防治中可把虫螨腈作为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辛硫磷 家蚕 桑螟 毒性 防效
下载PDF
几种生物杀菌剂对桑褐斑病的田间防效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9
作者 江秀均 苏振国 +3 位作者 杨振国 谢道燕 李克花 柴建萍 《广西蚕业》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了筛选对桑褐斑病防效好且对家蚕安全的生物农药,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几种生物农药对桑褐斑病菌田间防效和食下毒叶法测定生物农药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生物农药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是250 g/L阿... 为了筛选对桑褐斑病防效好且对家蚕安全的生物农药,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几种生物农药对桑褐斑病菌田间防效和食下毒叶法测定生物农药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生物农药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是250 g/L阿米西达SC、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6%寡糖·链蛋白WP、26.9%硅鲨AS、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1%香菇多糖AS、2.3%黄氏多糖AS。7种药剂对家蚕3龄起蚕毒性均为低毒,除了250 g/L阿米西达SC添食会引起家蚕中毒死亡和中毒症状外,其余药剂均无家蚕中毒和死亡现象。结合田间防效和家蚕急性毒性,250 g/L阿米西达SC、枯草芽孢杆菌WP、6%寡糖·链蛋白WP、26.9%石英AS和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的防效较好并具有持续性,在桑褐斑病的田间防治中可替代或轮换化学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杀菌剂 桑褐斑病 田间防效 家蚕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射阳县桑树主要病虫害防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勇 刘桂州 霍雪 《四川蚕业》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2019—2023年射阳县桑树主要病虫害有桑螟、桑尺蠖、桑象虫、桑疫病等10多种,其中,桑螟、桑疫病危害最重。桑病虫发生的诱因主要是气候因素、认识不到位、桑品种单一、耕作不合理、桑药品种少,以及治虫与用叶矛盾等。全年桑树病虫害防... 2019—2023年射阳县桑树主要病虫害有桑螟、桑尺蠖、桑象虫、桑疫病等10多种,其中,桑螟、桑疫病危害最重。桑病虫发生的诱因主要是气候因素、认识不到位、桑品种单一、耕作不合理、桑药品种少,以及治虫与用叶矛盾等。全年桑树病虫害防控形成了以桑螟和桑疫病为主,同时兼顾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路线图,全年防控主要有7次。防控对策主要是做好桑病虫的预测预报、加强农业防控、开展绿色生态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药剂防控等,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蚕桑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阳县 桑树 害虫 病害 发生情况 防控对策
下载PDF
病虫害对桑叶营养成分变化及家蚕经济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粟思源 张智勇 +5 位作者 胡春梅 刘彬斌 刘俊凤 王红林 寇晶 吴建梅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733-2737,共5页
该研究旨在分析病虫害桑叶营养成分变化及其对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探讨利用受害桑叶养蚕,减轻损失的可能性。分别采集正常桑叶、桑褐斑病害桑叶和红蜘蛛虫害桑叶,检测各组桑叶的营养成分。通过养蚕试验分析病虫害桑叶对家蚕... 该研究旨在分析病虫害桑叶营养成分变化及其对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探讨利用受害桑叶养蚕,减轻损失的可能性。分别采集正常桑叶、桑褐斑病害桑叶和红蜘蛛虫害桑叶,检测各组桑叶的营养成分。通过养蚕试验分析病虫害桑叶对家蚕的影响。结果显示,病害桑叶中的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桑叶,而氨基酸总量和粗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桑叶;虫害桑叶的氨基酸总量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桑叶,而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桑叶。养蚕试验结果显示,病虫害桑叶对家蚕茧质的影响较大,但对万头蚕产茧量、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著。桑叶遭受桑褐斑病和红蜘蛛为害后产量受损,但仍具有饲用价值;及时采用饲蚕,可以减少损失、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桑叶 营养成分 家蚕 经济性状
下载PDF
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志松 卢全有 《中国蚕业》 2005年第2期12-14,共3页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种苗传染性桑树病害,在我国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均有发生为害,浙江省的湖州、嘉兴地区受害特别严重.发病面积约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15%,桑树株发病率在20...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种苗传染性桑树病害,在我国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均有发生为害,浙江省的湖州、嘉兴地区受害特别严重.发病面积约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15%,桑树株发病率在20%~30%左右,发病严重的桑园可达到60%~80%,个别田块甚至高达90%以上.该病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产量大幅度减产,桑叶质量下降,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严重制约我国蚕桑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型萎缩病 研究现状 展望 桑树病害 发生为害 嘉兴地区 生长不良 桑叶产量 桑叶质量 蚕茧产量 蚕桑生产 传染性 浙江省 发病率 大幅度 面积 桑园 种苗 田块 减产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彤珂 赖家豪 +3 位作者 熊桂红 游婧 蒋军喜 刘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4-923,共10页
【目的】桑椹菌核病是桑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果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量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分离鉴定引起江西省乐安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抑制其菌丝生长的生物农药,为后续研究该病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 【目的】桑椹菌核病是桑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果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量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分离鉴定引起江西省乐安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抑制其菌丝生长的生物农药,为后续研究该病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对江西省乐安县的发病桑椹进行病原分离和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优化其培养条件;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7种生物农药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从发生桑椹菌核病的种植地采集的菌核分离出的8株真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特征一致,以菌株JH21为代表对其ITS和RPB2序列扩增测序,经过同源比对确定JH21为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该菌的菌丝在pH为6的绿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MBDA)上12 h/12 h光暗交替、20~25℃培养时生长较好。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和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核地杖菌有较好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078μg/mL、0.667μg/mL。【结论】研究确定了在江西省乐安县种植园中的桑椹主要受到由核地仗菌侵染引起的缩小性菌核病的威胁。四霉素和丁子香酚作为生物农药具有绿色、安全的特点,在防治桑椹菌核病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病原鉴定 核地杖菌 培养条件 生物农药
下载PDF
广西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世浩 覃玥 +4 位作者 张兴楠 汪艳平 黄显卓 刘吉平 李晓东 《中国蚕业》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针对广西桑树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且种类繁多,长期使用或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家蚕农药中毒减产、破坏桑园生态平衡等现象,总结提出适宜广西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的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广西桑树病虫害防... 针对广西桑树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且种类繁多,长期使用或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家蚕农药中毒减产、破坏桑园生态平衡等现象,总结提出适宜广西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的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广西桑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引导广西桑树病虫害防控在传统农药防控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改善、升级,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园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应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种茧育桑园桑螟性信息素诱集技术要点
15
作者 李大波 何晓平 +1 位作者 陈永波 席伟 《四川蚕业》 2024年第1期61-62,共2页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应用昆虫性诱技术,充分发挥其专一、高效、安全的优点,在种茧育桑园防治桑螟取得明显成效。暗转时间在每年3月上旬,安装密度1个/666.7 m2,安装高度为1.25~2.3 m,并及时更换诱芯。这项技术还可用于桑螟虫情监测...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应用昆虫性诱技术,充分发挥其专一、高效、安全的优点,在种茧育桑园防治桑螟取得明显成效。暗转时间在每年3月上旬,安装密度1个/666.7 m2,安装高度为1.25~2.3 m,并及时更换诱芯。这项技术还可用于桑螟虫情监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 种茧育 桑园 性信息素 技术要点
下载PDF
普格桑白蚧发生与防治对策
16
作者 阿依莫 苏小东 +1 位作者 徐勇 陈义安 《四川蚕业》 2024年第2期50-52,共3页
桑白蚧大量繁殖导致桑叶产量下降和质量下滑,对普格县蚕桑生产形成了隐患。针对桑白蚧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原因,应采取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在内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确保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普格 桑白蚧 生物特性 防治
下载PDF
隆阳区主要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丽莎 番成砖 +1 位作者 闫永博 宋志娇 《北方蚕业》 2024年第3期34-37,共4页
蚕桑产业是保山市隆阳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对地区农户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辖区内桑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病害、虫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隆阳区 桑树病虫害 防治
下载PDF
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高通量测序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兴楠 罗龙辉 +1 位作者 黄裕鑫 刘吉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应观察桑褐斑病病原菌在宿主桑树叶片中的定植状态。结果表明,侵染陕西安康桑树的桑褐斑病病原菌为桑新褐斑壳丰孢Neophloeospora maculan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生长速度缓慢,分生孢子为透明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有隔膜;菌丝主要寄生在桑叶的气孔与叶脉周边;病原菌rDNA序列全长5512 bp,GC含量51.16%。上述结果确定了侵染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真菌病 桑褐斑病 桑新褐斑壳丰孢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桑园治虫新药40%“乐桑”乳油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 被引量:32
19
作者 吴福安 余茂德 +2 位作者 程嘉翎 陶士强 王俊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3,共3页
以266 mg/L 40%“乐桑”乳油在桑园里喷雾治虫,春季分别在喷药后第19、20、21天,秋季分别在喷药后第17、18和19天采叶喂蚕,统计2个季节各处理与相应对照的虫蛹生命率、茧层量和全茧量。利用M ann-W h itney U精确p值的Monte Carlo估计... 以266 mg/L 40%“乐桑”乳油在桑园里喷雾治虫,春季分别在喷药后第19、20、21天,秋季分别在喷药后第17、18和19天采叶喂蚕,统计2个季节各处理与相应对照的虫蛹生命率、茧层量和全茧量。利用M ann-W h itney U精确p值的Monte Carlo估计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药对家蚕的残毒期春季为20 d,秋季为1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残毒期 40%乐桑乳油 家蚕
下载PDF
利用除草剂草甘膦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吕蕊花 赵爱春 +4 位作者 金筱耘 杜英武 吴文铂 王茜龄 余茂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7-913,共7页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进行喷洒。施用95%草甘膦500倍稀释药液和70%甲基硫菌灵620倍稀释药液1 d后明显可见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开始萎蔫干枯,子囊盘向上卷起,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菌子实体和子囊盘的杀灭作用更为明显,施药4 d后,3种类型桑椹菌核病菌子囊盘完全腐烂失活。另将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置于含有草甘膦或甲基硫菌灵的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48 h后,检测药液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对3种类型病原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对照70%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试验结果初步表明,95%草甘膦对桑椹菌核病3种类型病原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抑制病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建议发病桑园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以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喷洒土表,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桑椹菌核病 病菌子囊盘 病菌子囊孢子 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