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1
作者 陈则 唐建业 +2 位作者 刘永虎 程前 张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5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和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和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碎屑磷(De-P)>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的44.77%、46.94%、64.87%和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表层沉积物 渤海
原文传递
连续流动分析法快速测定水体中挥发酚
2
作者 陈成桐 杨金兰 +1 位作者 林颂雄 叶淑迎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快速高效测定水中挥发酚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样品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蒸馏释放出酚,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在pH值(10.0±0.2)弱碱性介质中,被铁氰化钾氧化,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快速高效测定水中挥发酚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样品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蒸馏释放出酚,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在pH值(10.0±0.2)弱碱性介质中,被铁氰化钾氧化,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化合物,在50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这一原理,使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完成在线蒸馏及在线比色。挥发酚的质量浓度在0~0.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检出限为0.97μg/L,适用于大批量水样中痕量挥发酚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法 快速 水体 挥发酚
下载PDF
三门湾健跳港牡蛎养殖区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雪英 王杰 +2 位作者 唐保军 姜伟 全为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4,共9页
基于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三门湾健跳港牡蛎养殖区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牡蛎养殖区(oyster culture area,OA)和对照区(control area,CA),夏季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显著高于冬季... 基于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三门湾健跳港牡蛎养殖区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牡蛎养殖区(oyster culture area,OA)和对照区(control area,CA),夏季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显著高于冬季(P<0.05)。在夏季,OA区[(2227.70±816.00)μmol·m^(-2)·h^(-1)]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CA区[(834.68±55.52)μmol·m^(-2)·h^(-1)](P<0.01);在冬季,OA区[(266.95±49.03)μmol·m^(-2)·h^(-1)]和CA区[(221.00±62.09)μmol·m^(-2)·h^(-1)]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夏、冬季,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和沉积物S^(2-)均会对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温度、S^(2-)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盐度和溶解氧则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沉积物总有机碳、NO_(2)^(-)-N仅在夏季会显著影响沉积物反硝化作用,两者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可为牡蛎的除氮功能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可为双壳贝类在氮生物地球化学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三门湾 反硝化速率 沉积物 环境理化因子
下载PDF
井盐水培育轮虫过程中碳酸钙浓度过饱和的危害及防控方法的研究
4
作者 梁芳 李影 +4 位作者 李让 刘芳 邢冬飞 耿丹 孙娜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自然海水、井盐水混合自然海水两种水体下轮虫产量差别,提高轮虫的单产水平,找到限制轮虫产量的环境影响因子,试验选择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三角洲基地12排5个自然海水轮虫池塘和18排5个自然海水与井盐水混合的轮虫池塘进行调查,... 为探究自然海水、井盐水混合自然海水两种水体下轮虫产量差别,提高轮虫的单产水平,找到限制轮虫产量的环境影响因子,试验选择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三角洲基地12排5个自然海水轮虫池塘和18排5个自然海水与井盐水混合的轮虫池塘进行调查,井盐水的量占总量的比例≥50%,连续监测15 d水温、pH值的变化,定期测定水体的理化指标,包括碱度、盐度、钙离子,计算晶型CaCO_(3)·H_(2)O临界突变的饱和度指数,并跟踪记录各池轮虫总产量。结果显示,对比自然海水池塘,井盐水混合池塘更易发生水质突变,且突变次数明显增多,平均自然海水为0.4±0.49次,井盐水混合池塘为2.6±0.49次。井盐水混合池塘碱度普遍较高,平均(4.18±0.10)mmol/L,自然海水为(2.63±0.22)mmol/L。添加井盐水的池塘,轮虫产量显著低于正常轮虫池(P<0.01),平均每亩产量低25万kg左右。研究结果显示,在轮虫池大量混合井盐水会使水体突变增多,最终导致轮虫大量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盐水 碳酸钙过饱和 水质突变 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下载PDF
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的来源及生成机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胜军 高芳芳 +5 位作者 王迪 冯阳 邓建朝 潘创 赵永强 李春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4-253,共10页
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通常作为判断水产品中是否滥用呋喃西林的标志物,在动物体内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结合物,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研究发现,甲壳类水产品未使用呋喃西林仍能检测到SEM,现已确认的SEM来源包括内源存... 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通常作为判断水产品中是否滥用呋喃西林的标志物,在动物体内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结合物,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研究发现,甲壳类水产品未使用呋喃西林仍能检测到SEM,现已确认的SEM来源包括内源存在和外源摄入,外源摄入途径有生长环境和饲料引入、加工过程中使用次氯酸盐消毒和偶氮二甲酰胺的分解产生。对于SEM广泛的来源途径,目前,对SEM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甲壳类水产品中SEM的天然存在给呋喃西林药物检测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本文对甲壳类水产品中SEM的来源途径进行总结并推测可能的生成机理,可为甲壳类水产品质量控制及内源性SEM的生成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类水产品 氨基脲 来源 生成机理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海产养殖用水中乙酰甲喹及其代谢物残留
6
作者 尤艳莉 李福翔 +1 位作者 孙甲霖 李彦伸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8-249,共12页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检测海产养殖用水中乙酰甲喹(MEQ)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方法,为海产养殖环境中的实际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UA-DLLME)对海水样品中的MEQ及其代谢物残留进行富集,使用液相色谱...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检测海产养殖用水中乙酰甲喹(MEQ)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方法,为海产养殖环境中的实际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UA-DLLME)对海水样品中的MEQ及其代谢物残留进行富集,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兽药残留物浓度。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影响回收率的各项微萃取条件以获得最大回收率,并以最优条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单因素优化试验确定四氯乙烷和甲醇作为萃取剂和分散剂;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萃取参数:萃取剂用量80μL,分散剂用量175μL,超声时间5.2 min,3个因素及萃取剂用量与分散剂用量、萃取剂用量与超声时间对回收率有显著影响(P<0.05);实际样品检测中均未检出MEQ残留,阳性对照试验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53.0%~93.0%,相对标准偏差为2.8%~12.7%;MEQ及其代谢物共8种化合物在1.0~5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500,方法检测限为0.022~0.170μg/L,定量限为0.073~0.567μg/L。【结论】建立的UA-DLLME与LC-MS/MS联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可用于海产养殖水中兽药MEQ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海水 乙酰甲喹 回收率
下载PDF
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娜 王爱英 +5 位作者 吕宝玉 刘红彩 杨艳艳 王超 王晓利 孙栋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394,共6页
为了提高国家标准GB/T 20361—2006中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的回收率,分析影响方法回收率和重复性的关键因素,进行旋转蒸发和固相萃取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旋转蒸发模式下,旋转蒸发总时间为40 min,浓缩... 为了提高国家标准GB/T 20361—2006中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的回收率,分析影响方法回收率和重复性的关键因素,进行旋转蒸发和固相萃取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旋转蒸发模式下,旋转蒸发总时间为40 min,浓缩回收率大于95%,采用混合阳离子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净化回收率大于97%;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的总体回收率为85.5%~92.5%,相对标准偏差为2.04%~4.88%,测定限为0.33μg/kg;对浓缩和净化过程进行优化后使得前处理步骤简化,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化学 药物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孔雀石绿 回收率
下载PDF
海水养殖尾水总磷测定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8
作者 刘雁 佟飞 +2 位作者 陈丕茂 袁华荣 冯雪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提高海水养殖尾水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检测效率,使用酶标仪代替分光光度计进行海水养殖尾水TP的测定,并对TP的消解方法、酶标板类型与加样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控温加热板消解60 min与高压灭菌器消解30 min的效果无... 为提高海水养殖尾水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检测效率,使用酶标仪代替分光光度计进行海水养殖尾水TP的测定,并对TP的消解方法、酶标板类型与加样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控温加热板消解60 min与高压灭菌器消解30 min的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48孔板加样1 mL,检测的灵敏度优于其他实验组(96孔板200μL,96孔石英板200μL,48孔板200和500μL,24孔板500μL和1 mL),48孔板加样1 mL与96孔板加样200μL,磷酸盐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相关性最高(R2=0.9999);对养殖尾水TP测定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验证结果显示,48孔板加样1 mL的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和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介于-2.97%~1.59%和0.42%~4.06%,对甘油磷酸二钠(β-GLP)和六偏磷酸钠(SHMP)的回收率分别介于98.2%~99.6%和93.4%~97.1%,TP的测定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25μmol·L^(-1);96孔板加样200μL的RE和RSD分别介于-14.03%~0.21%和2.63%~14.23%,对β-GLP和SHMP的回收率分别介于94.7%~99.0%和88.9%~97.3%,TP的LOQ为0.55μmol·L^(-1)。在TP浓度介于0.55~6.4μmol·L^(-1)内,两种优化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海水养殖尾水TP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尾水 总磷 消解 酶标仪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养殖池塘氮磷动态及收支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洪平 张文琦 +2 位作者 邓泳妍 刘培钦 唐汇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9,共8页
为了揭示高位池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luscoguttatus♀)氮磷的利用与收支情况,阐明其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变化以及氮磷的来源和去向,对3个高位养殖池中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池塘水、进排水以及... 为了揭示高位池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luscoguttatus♀)氮磷的利用与收支情况,阐明其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变化以及氮磷的来源和去向,对3个高位养殖池中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池塘水、进排水以及投入的饲料进行了为期55 d的定期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1)3个池塘养殖期间溶氧均值为8.64~9.55 mg/L;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均呈不规则波动,总氮和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6.14~7.11和0.38~1.41 mg/L波动;(2)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高,增重率为96.0%~227%,饲料转化系数为0.55~0.90,对饲料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47.0%~59.0%和52.0%~63.0%。(3)3个池塘在监测期间饲料氮输入占比为61%~66.8%,饲料磷输入占比为66.9%~71.0%。鱼体产出是池塘中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占氮输出的43.0%~60.9%;占磷输出的45.0%~67.7%;其余部分氮磷分别以排水、底泥沉积和其他方式输出。结果表明,在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养殖中,池塘氮磷含量较高,饲料氮磷输入是池塘中氮磷输入的主要方式,鱼体产出是池塘中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其次为池塘养殖期间的换水排放,因此,需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水产养殖水排放进行管理,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养殖尾水对附近水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氮磷利用 健康养殖 氮磷收支 养殖尾水处理
下载PDF
鱼中氯芬新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王继耀 程江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了解我国水产品中氯芬新残留状况,本研究采用QuEChERS样品进行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鱼中氯芬新残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技术首次对采自5个省市13个品种128个鱼类样品中氯芬新残进行检测;分别参照欧盟规定的氯芬新在... 为了解我国水产品中氯芬新残留状况,本研究采用QuEChERS样品进行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鱼中氯芬新残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技术首次对采自5个省市13个品种128个鱼类样品中氯芬新残进行检测;分别参照欧盟规定的氯芬新在鲑中最大残留限量1350μg/kg,以及在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20μg/kg,采用风险熵值法(RQ)进行氯芬新残留食用安全性风险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氯芬新在0.5~1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检出限为1.0μg/kg。在1.0、2.0、5.0、50.0μg/kg四个添加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在79.16%~106.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3%~7.26%之间(n=6)。在鳙、鲤、鲫、鲟、虹鳟、鲢、鳊、鳜和大菱鲆中均未检出氯芬新残留,表明这些品种的鱼类氯芬新残留食用风险很小。在加州鲈、草鱼、大黄鱼和乌鳢中氯芬新最大残留含量分别为343.02、58.43、33.19μg/kg和1.38μg/kg,检出率分别为37.21%、29.41%、40.00%和16.67%。据欧盟动物源性食品中氯芬新最大残留限量,乌鳢氯芬新残留食用为低风险,草鱼、大黄鱼和加州鲈均为高风险,其中加州鲈RQ值是风险值的17倍之多。综上结果表明在我国部分鱼类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氯芬新违规使用现象,存在较高氯芬新食用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芬新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品安全分析
下载PDF
水产养殖氮磷污染负荷估算初探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玉珍 洪华生 +3 位作者 陈能汪 张珞平 丁原红 黄金良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以福建省九龙江五小川小流域水产养殖为例,采用水产养殖氮磷污染负荷的3种估算方法分别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氮、磷污染负荷估算值大小次序为:竹内俊郎法>物料平衡法>化学分析法.最后对3种方法适用的条件加以探讨.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氮磷污染负荷 估算方法 竹内俊郎法 物料平衡法 化学分析法
下载PDF
孔雀石绿的代谢机理及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3
12
作者 翟毓秀 郭莹莹 +2 位作者 耿霞 张翠 宁劲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2,共6页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1种三苯甲烷类工业染料,曾广泛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水霉病、烂鳃病、寄生虫病等,但由于具有高毒、高残留、“三致”等毒性性质,许多国家禁止其在经济鱼类(观赏鱼除外)的养殖过程中使用,成为药物残留监控...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1种三苯甲烷类工业染料,曾广泛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水霉病、烂鳃病、寄生虫病等,但由于具有高毒、高残留、“三致”等毒性性质,许多国家禁止其在经济鱼类(观赏鱼除外)的养殖过程中使用,成为药物残留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孔雀石绿的化学性质、代谢规律及机理、生物毒性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药残的监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无色孔雀石绿 代谢 生物毒性
下载PDF
鱼鳞胶原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3
13
作者 钟朝辉 李春美 +2 位作者 梁晋鄂 顾海峰 窦宏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2-166,共5页
采用胃蛋白酶从鱼鳞中提取胶原蛋白,考察了提取介质、前处理、搅拌、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对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微波处理辅助去杂,以10%柠檬酸脱钙后,再以1%柠檬酸作为提取介质,同时加以搅... 采用胃蛋白酶从鱼鳞中提取胶原蛋白,考察了提取介质、前处理、搅拌、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对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微波处理辅助去杂,以10%柠檬酸脱钙后,再以1%柠檬酸作为提取介质,同时加以搅拌,提取3次,每次48h。纯化后的鱼鳞胶原蛋白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并与标准Ⅰ型胶原蛋白比较,确定所提蛋白为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且达到了电泳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 胶原蛋白 工艺 SDS-PAGE电泳 傅立叶红外光谱
下载PDF
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被引量:58
14
作者 齐占会 王珺 +4 位作者 黄洪辉 刘永 李纯厚 陈胜军 孙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大型藻类和滤食性贝类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吸收水体中的碳(C),收获养殖产品形成了一个"可移出的碳汇",提高了海域的碳汇潜力。文章从物质量评估和价值量评估两方面对广东省贝、藻养殖的碳汇贡献进行了定量评估。物质量评估结果显... 大型藻类和滤食性贝类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吸收水体中的碳(C),收获养殖产品形成了一个"可移出的碳汇",提高了海域的碳汇潜力。文章从物质量评估和价值量评估两方面对广东省贝、藻养殖的碳汇贡献进行了定量评估。物质量评估结果显示,2009年广东省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收获可以从海水中移出C约11×104t,相当于39.6×104t二氧化碳(CO2);价值量评估结果显示封存固定这些CO2所需要的费用约0.59×108~2.38×108美元。因此,基于贝、藻养殖的碳汇渔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渔业 碳汇 滤食性贝类 大型藻类
下载PDF
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被引量:38
15
作者 高攀 蒋明 +4 位作者 赵宇江 吴凡 刘伟 冷向军 文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7,共7页
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 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含量逐渐增大,9月23日时达到最大值,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在11月1日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均显著下降,水体总磷含量持续升高,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大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含量在整个养殖期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92mg/L,0.03-0.13mg/L.0.08—0.75mg/L,2.24—3.92mg/L,29.33~90.67mg/L,0.19~0.63mg/L,养殖结束时含量比养殖前含量分别升高104%-114%,74%~122%,687%-694%,48%~52%,121%~131%和215%~238%。池塘中以鱼体形式产出的氮、磷分别占投入总氮、总磷的35.4%~37.9%和18.9%-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池塘养殖 水质 氮收支 磷收支
下载PDF
黑龙江水系不同水域水质的理化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卢玲 董崇智 +2 位作者 赵彩霞 刘永 战培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4-370,共7页
报道了2001年5-9月黑龙江水系不同水域理化特征和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该水系不同水域水质基本处于良好状态,其透明度均值为41cm,pH均值为7.45,水呈中性,水中溶解氧丰富,水型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CCaI)和软水。水中主要营养元素含... 报道了2001年5-9月黑龙江水系不同水域理化特征和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该水系不同水域水质基本处于良好状态,其透明度均值为41cm,pH均值为7.45,水呈中性,水中溶解氧丰富,水型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CCaI)和软水。水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总氮均值为0.483mg·L-1,磷酸盐含量较低。水中多数理化组分在平面和季节分布上有所差异,但差异不明显。文中对水质理化特性与季节变化和主要理化指标、营养状况及其与鱼类为主的水生生物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为发展水产业和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水系 水域 水质 理化特征 季节变化动态 透明度均值 溶解氧 重碳酸盐类
下载PDF
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义豪 杨秀兰 +6 位作者 靳洋 汤宪春 白艳艳 孙珊 陶慧敏 谷伟丽 王国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2006~2009年莱州湾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莱州湾海域5月和8月无机氮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显著高于东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5月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8月影响不明显;5月,53.3%的海... 通过对2006~2009年莱州湾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莱州湾海域5月和8月无机氮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显著高于东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5月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8月影响不明显;5月,53.3%的海域内无机氮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100%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34.9%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总体偏低,只有5月小清河口海域超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海域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年际变化结果显示,5月有逐步上升的趋势,8月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磷酸盐5月变化不明显,8月下降趋势明显;活性硅酸盐5月和8月变化不明显。4年整个海域无机氮污染严重,磷缺乏;平均N/P为164、Si/P为130、Si/N为0.77;净营养盐收支呈磷减少而氮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小清河 富营养 磷限制 氮污染
下载PDF
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中华鲟稚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43
18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刘鉴毅 杨德国 陈细华 朱永久 唐国盘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研究了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 研究了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97(87~109)、83(73~95)、75(69~83)mg/L和71(64~80)mg/L;Cu2+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1(0.29~0.34)、0.20(0.15~0.27)、0.09(0.08~0.12)mg/L和0.07(0.06~0.10)mg/L;亚硝酸氮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7.05(6.22~8.03)、4.07(1.51~7.88)、3.10(2.07~4.34)mg/L和2.57(2.31~2.85)mg/L;非离子氨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7(0.64~1.07)、0.52(0.44~0.67)、0.43(0.40~0.54)mg/L和0.39(0.30~0.45)mg/L。126 mg/L苯酚浓度组中,中华鲟稚鱼的心率(119±10次/min,n=10)明显快于对照组(106±5次/min,n=10)(P<0.05);0.4 mg/L Cu2+浓度组中,稚鱼的心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20.30 mg/L亚硝酸氮和29.20 mg/L总氨氮浓度组中,鱼的心率分别为(112±4)次/min和(112±7)次/min,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苯酚 CU^2+ 亚硝酸盐 总氨氮
下载PDF
不同家系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25
19
作者 林利民 王秋荣 +3 位作者 王志勇 张雅芝 刘家富 谢芳靖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6-291,共6页
对同等养殖条件下所养成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3个不同家系:WW家系[野生F1(♀)×野生F1(♂)]、WC家系[野生F1(♀)×养殖F8(♂)]和CC家系[养殖F8(♀)×养殖F8(♂)]成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以野生... 对同等养殖条件下所养成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3个不同家系:WW家系[野生F1(♀)×野生F1(♂)]、WC家系[野生F1(♀)×养殖F8(♂)]和CC家系[养殖F8(♀)×养殖F8(♂)]成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以野生大黄鱼作为对照,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显示,野生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总量都明显高于家系大黄鱼,而必需脂肪酸含量则低于家系大黄鱼。3个家系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排列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WW、WC、CC;饱和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C、WW、WC;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WC、WW、CC。研究认为,家系之间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因此通过家系选择进行大黄鱼肉质改良是可能的,但是同时必须结合饲料营养成分的补充和调控以及养殖环境条件的改善,才能较快速地使养殖大黄鱼的品质达到或接近野生大黄鱼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对虾养殖池沉积环境中TOC、TP、TN和pH垂直分布 被引量:15
20
作者 袁有宪 崔毅 +6 位作者 曲克明 辛福言 孙耀 宋云利 衣铭明 陈碧鹃 陈民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3-367,共5页
1995年冬季 ,测定了青岛地区四个池龄 10年以上的对虾养殖池不同层次沉积物中有机碳 (TOC)、总氮 (TN)、总磷 (TP)和pH并研究了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的TOC和TN为积累过程而形成污染 ,泥质虾池污染深度为 2 0~ 30cm ,泥沙质... 1995年冬季 ,测定了青岛地区四个池龄 10年以上的对虾养殖池不同层次沉积物中有机碳 (TOC)、总氮 (TN)、总磷 (TP)和pH并研究了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的TOC和TN为积累过程而形成污染 ,泥质虾池污染深度为 2 0~ 30cm ,泥沙质虾池污染深度为 4 0cm ,沉积表层污染较底层严重 ,泥质虾池表层污染较泥沙质更严重。沉积物中TP为输出过程而导致缺乏 ,TP的受扰动层与TOC和TN的污染层基本一致。沉积物的pH无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沉积环境 垂直分布 TOC TN TP P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