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与野生鮻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比较
1
作者 李敏 胡高宇 +3 位作者 滕爽爽 黄晓林 张翔 肖国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跑道”养殖鮻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鮻肌肉中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跑道”养殖鮻(101.39)>野生鮻(82.79)。“跑道”养殖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低于野生鮻(P<0.05)。“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分别检测出18种和29种挥发性化合物,野生鮻肌肉中关键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风味更丰富,而“跑道”养殖降低了鮻肌肉中部分呈现不愉悦气味的化合物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跑道”养殖模式改善了鮻肌肉氨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营养成分 必需氨基酸指数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温度和孵化方式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李晓莉 朱永久 +3 位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李学梅 朱挺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 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成活率分别为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种孵化方式的24 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滑石粉脱黏组(15.32%),四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出膜率表现为挂网组(16.07%)>蛋白酶脱黏组(12.08%)>孵化框组(9.61%)>滑石粉脱黏组(9.26%)。出膜率/24 h好卵率显示脱黏组的值最大(均为60.46%),显著高于挂网组(33.40%)和孵化框组(21.32%)。在实验设置的3个蛋白酶脱黏浓度梯度下,24 h和48 h好卵率均表现为0.75 g/L组显著高于3 g/L组和1.5 g/L组,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出膜率则表现为随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卵膜对受精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出膜过程造成困难,导致出膜率降低。可见,温度和孵化方式均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大鳍鳠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孵化方式优先选择蛋白酶脱黏孵化,浓度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受精卵 温度 孵化方式
下载PDF
耳石微化学技术在鱼类生境履历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春霞 黄慧娴 +2 位作者 赵静 马金 李建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研究鱼类活动踪迹的手段有很多,早期研究者通过渔业统计数据分析洄游鱼类的活动路径,徐兆礼等[1-3]根据10余年捕捞统计资料,推测了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位置和范围,绘制出我国近海海域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大黄鱼(Larimi... 研究鱼类活动踪迹的手段有很多,早期研究者通过渔业统计数据分析洄游鱼类的活动路径,徐兆礼等[1-3]根据10余年捕捞统计资料,推测了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位置和范围,绘制出我国近海海域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小黄鱼(L.polyactis)的洄游路线。然而,渔业捕捞数据属于非独立数据,基于渔业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要求数据量大,且对数据质量要求也较高,极大限制了洄游路线估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 生境履历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江淮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3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2个变异位点,定义46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6±0.010和0.00256±0.00008;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98±0.059)~(0.927±0.01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04±0.00027)~(0.00285±0.00018),表明翘嘴鲌遗传多样性属于高Hd和低Pi模式。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进化网络图显示,6个群体的单倍型未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91.64%),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8362(P<0.01);6个群体间的F_(st)为-0.00427~0.15529,其中,长江群体和淮河群体间均具有显著中度或高度遗传分化(P<0.0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s D和Fu’s F_(s)均为负值(P<0.05),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呈现单峰型,表明翘嘴鲌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江淮下游湖泊的翘嘴鲌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水系群体和淮河水系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应采取措施恢复翘嘴鲌资源量及提高其遗传多样性,并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湖泊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历史动态
下载PDF
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5
作者 田相利 秦光彩 +6 位作者 罗凯 汪仕爽 刘杨 魏聪 王明阳 董双林 刘清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共11页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6周后测量对虾生长情况、检测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和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研究表明,CB组和PHB组对虾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最高,B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处理组对虾成活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处理组对虾血清中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S组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B组对虾肝胰腺中所有免疫相关基因(SOD、LZM、proPO、LGBP、HSP70、Imd、Toll、Relish、TOR、4E-BP、eIF4E1α、eIF4E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而PHB组的Toll基因以及BS组的Imd、Toll、Relish、eIF4E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表明,3个处理组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PHB和丁酸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免疫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对虾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抵抗力。总体比较,添加丁酸梭菌和PHB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当,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添加丁酸钠。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在难以添加丁酸梭菌活菌的情况下,建议适当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来替代丁酸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聚Β-羟基丁酸酯 丁酸钠 凡纳滨对虾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6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Ⅰ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POU1F1基因SNP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
7
作者 高风英 佟延南 +6 位作者 曹建萌 刘志刚 王淼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分析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的这些位点与其体质量及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等6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并在尼罗罗非鱼高要子代群体和番禺群体中验证,将获得的体质量和形态相关位点进一步在尼罗罗非鱼海南群体中验证。【结果与结论】高要亲代群体和子代群体中,分别有6个位点[S3(A-400G)、S4(A-469T)、S5(I-539D)、S6(A-881G)、S7(A-888G)和S12(C-1365T)]和5个位点[S3、S5、S11(I-1358D)、S13(C-1511T)、S14(A-1539T)]与体质量、形态性状相关。POU1F1基因11个SNP位点中,未发现与番禺群体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相关联的位点。POU1F1基因6个SNP位点与海南雌雄群体关联分析表明,S4位点与海南雌性群体体质量相关,S3和S5位点与雄性群体体质量相关。双倍型与各群体体质量、各形态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体宽相关双倍型2个;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雄性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双倍型;在海南雌性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相关的双倍型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POU1F1 SNPs 双倍型 体质量 形态性状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ZBTB38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8
作者 张世勇 刘洪岩 +3 位作者 钟立强 赵彦华 王明华 陈校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1,共8页
为获得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ZBTB38的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将斑点叉尾鮰zbtb38基因部分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zbtb38,再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 为获得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ZBTB38的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将斑点叉尾鮰zbtb38基因部分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zbtb38,再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技术进行鉴定。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制备兔抗斑点叉尾鮰ZBTB38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ZBTB38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斑点叉尾鮰ZBTB38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5.12×10^(5)),能够特异性识别斑点叉尾鮰性腺组织中表达的ZBTB38蛋白,其中精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巢,Western blot与qRT-PCR检测结果较为一致。综上所述,研究成功制备了斑点叉尾鮰ZBTB38的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斑点叉尾鮰zbtb38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锌指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性腺
下载PDF
投喂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多纹钱鲽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肠道组织消化酶的影响
9
作者 刘鉴毅 杨俊 +8 位作者 李琪 孙艳秋 刘佳伦 邹雄 方可菲 庄平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投喂,设1、2、3、4次·d^(-1)共4个投喂频率组,分别记为F1、F2、F3、F4组;投喂水平实验采用2次·d^(-1)的投喂频率,设饱食投喂和体质量的4%、6%、8%共4个投喂水平,分别记为G1、G2、G3、G4组。进行60 d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在F2组最高,其余各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在高投喂频率组较高。G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最高(P<0.05)。甘油三酯含量G2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G1组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在G1组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G2组含量显著升高(P<0.05)。2)消化酶:肝脏胃蛋白酶活性F3、F1组显著高于F2、F4组(P<0.05);肝脏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F3组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酶活性在F4组显著降低(P<0.05)。肠道胃蛋白酶活性F1组显著低于F4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F4组最低,F1、F2、F3组肠道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F3组显著升高(P<0.05)。G3和G4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组肠道胃蛋白酶显著高于G2组(P<0.05),G1、G3、G4组各组间胃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G1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G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F1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F4组(P<0.05),F4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最低;投喂频率对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G1组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G2组、G3组和G4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生长: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且均在F2组取得最高;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G1和G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来看,多纹钱鲽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1),投喂水平饱食投喂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鲽鱼 投喂策略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
下载PDF
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的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李素一 池洪树 +2 位作者 陈斌 张晓佩 许斌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对17株来源于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的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分离株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菌体血清凝集试验及16S rRNA与hsp60部分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菌体血清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ETY的... 目的对17株来源于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的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分离株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菌体血清凝集试验及16S rRNA与hsp60部分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菌体血清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ETY的抗O血清可凝集大部分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人源迟缓爱德华氏菌标准株ATCC15947的抗O血清仅与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WY37有交叉凝集;鲶鱼爱德华氏菌EIV的抗O血清与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无交叉凝集。2株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和E29L与以上3种爱德华氏菌抗O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基于16S rRNA及hsp60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来源于不同地区的绝大部分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进化同源性较高,在基于16S rRNA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山东地区分离自大菱鲆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支。3株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E29L、GK4与人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TCC15947及人源鲶鱼爱德华氏菌EIV有一定亲缘关系。结论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普遍具有相似的血清型和较高的进化同源性,并与人源的迟缓爱德华氏菌、人源的鲶鱼爱德华氏菌有明显差异。个别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血清型与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一致,提示在防控鱼类爱德华氏菌病时,应将菌体表面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分子聚类分析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血清型 16S rRNA HSP60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低温与无水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标记蛋白识别
11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4 位作者 郑晓娴 叶盛权 茅林春 谢晶 邓尚贵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6,共11页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1)℃]观察对虾在低温和无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通过串联质谱标签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环境胁迫导致的肝胰腺蛋白质组显著差异性变化,并将其与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温组和低温+无水组分别鉴定了33和44个显著差异蛋白质(DEPs),这些蛋白质大多在溶酶体、糖酵解或糖异生、黏附等通路显著富集(P<0.05),同时胰蛋白酶-1、二肽基肽酶显著上调(P<0.05),而磷酸丙糖异构酶和醛脱氢酶显著下调(P<0.05)。此外,颜色和质构指标的变化与微管蛋白、凝溶胶蛋白、层黏连蛋白、内源性蛋白酶和代谢酶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次探明肝胰腺DEPs与肌肉品质间的内在联系,识别的典型DEPs可作为品质劣变的潜在标志蛋白,为监测无水运输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提供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暴露 无水保活 品质劣变 蛋白组组学 蛋白标志物
下载PDF
我国沿海多鳞四指马[鱼友]群体遗传多样性的fAFLP分析
12
作者 赵优 张涛 +1 位作者 赵峰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为了解多鳞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rhadinum)的遗传多样性信息,采用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fluorescen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对多鳞四指马[鱼友]8个地理群体214个样本进行扩增和遗传结构分析... 为了解多鳞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rhadinum)的遗传多样性信息,采用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fluorescen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对多鳞四指马[鱼友]8个地理群体214个样本进行扩增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用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位点493条,其中多态性位点为443条,多态性比例为89.86%;8个地理群体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6790、1.4672、0.2508和0.3631;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舟山>崇明>启东>东山>广州>湛江>琼海>高雄。应用AMOVA对8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来源进行分析得出,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2372,表明23.72%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个地理群体遗传距离(D)在0.0216~0.1944之间;相似系数(H)在0.8234~0.9786之间,UPGMA聚类得出多鳞四指马[鱼友]群体可划分为4个分支。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评估和保护多鳞四指马[鱼友]资源、开展遗传育种及开发人工养殖技术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四指马[鱼友] FAFLP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13
作者 李昂 冯加岭 +5 位作者 李加琦 唐玉泽 薛素燕 朱玲 张秀梅 毛玉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共9页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1~3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最相关的形态性状均为壳宽。对软组织湿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在1龄贝为壳宽,在2龄和3龄贝为壳长。壳高对2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和软组织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数据的黄鳍金枪鱼鱼体三维重构
14
作者 宋利明 李金霖 张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2,共7页
为研究鱼类分类与其内部结构,实验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CT)扫描技术对黄鳍金枪鱼鱼体进行扫描,通过医学影像软件Mimics (MIS_Research_21.0)对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对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进行三维重构并测定了相应部分的体积和表... 为研究鱼类分类与其内部结构,实验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CT)扫描技术对黄鳍金枪鱼鱼体进行扫描,通过医学影像软件Mimics (MIS_Research_21.0)对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对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进行三维重构并测定了相应部分的体积和表面积。结果显示:(1) CT扫描可获得清晰的黄鳍金枪鱼骨骼、肌肉和鳔的影像;(2)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计算出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其体积分别占鱼体体积的7.76%、0.88%和91.36%,表面积分别占鱼体表面积的29.52%、0.74%和69.74%。研究表明:(1)使用X射线CT扫描技术是目前对鱼类损伤较小、鱼体骨骼、鳔和肌肉成像最便捷、最直观的方法;(2)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用于鱼体三维重构、计算鱼类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3) CT扫描可用于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的深入研究。实验可为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等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鱼体 CT扫描 三维重构 MIMICS软件
原文传递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枸杞岛海藻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特征
15
作者 薛彬 李磊 +3 位作者 蒋丽勤 张佳奇 戴乾 王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为了阐明枸杞岛近岸海域食物网结构,为岛礁近岸海藻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提供研究依据,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分析评估了舟山枸杞岛近岸海藻场主要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海藻场茂盛期(春、夏季)主要鱼类... 为了阐明枸杞岛近岸海域食物网结构,为岛礁近岸海藻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提供研究依据,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分析评估了舟山枸杞岛近岸海藻场主要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海藻场茂盛期(春、夏季)主要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20.4‰~-12.8‰,均值为-16.1‰,其δ^(15)N值范围为4.1‰~10.4‰,均值为8.4‰;海藻场衰退期(秋、冬季)主要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17.9‰~-14.4.‰,均值为-16.1‰,δ^(15)N值范围为7.6‰-12.9‰,均值为9.7‰。钩虾和麦秆虫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等海藻场定居种类的食源贡献率最大,浮游动物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等非藻场定居种类食源贡献最大;应用SIBER模型计算显示枸杞岛海藻场茂盛期的主要鱼类群落生态位空间、核心生态位空间、基础食物来源、营养多样性的值均大于衰退期。不同时期的鱼类营养结构存在差异,茂盛期位于多边形顶点的种类分别为赤鼻棱鳀、青鳞小沙丁、丝背细鳞鲀和黄姑鱼;而衰退期的种类为赤鼻棱鳀、棘头梅童鱼、黑鲷、斑鳍天竺鲷、红鳍天竺鲷、红鳍东方鲀和大泷六线鱼。研究表明海藻场对主要鱼类的碳源具有显著影响,海藻场茂盛期支撑了更高的生物多样性、食源多样性和群落营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岛 海藻场 主要鱼类 营养结构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淼 莫洁琳 +6 位作者 韦领英 莫航 杨世宇 衣萌萌 范梓健 张紫玥 卢迈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研究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基础。2021年5-10月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种养系统环境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其中试验组内进行罗非鱼和金边... 研究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基础。2021年5-10月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种养系统环境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其中试验组内进行罗非鱼和金边鲤的混养,对照组为鲤单养组。结果表明,金边鲤的生长未受到罗非鱼混养的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主要功能为化能异养和有氧化能异养;底泥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次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蓝菌门,主要功能类群为甲烷生成和化能异养。罗非鱼高密度混养组稻田底泥中的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有所下降,水体中Polynucleobacter等水质良好的指示物种相对丰度增加,罗非鱼混养对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系统 罗非鱼 水体 底泥 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7
作者 赵勇 段为旦 +5 位作者 王友成 苏明 陶倩 张昭寰 潘迎捷 刘智俊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水产养殖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源持续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益生菌是一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有益微生物,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而且具有抑制致病菌、改善养殖水质等功效。益... 水产养殖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源持续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益生菌是一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有益微生物,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而且具有抑制致病菌、改善养殖水质等功效。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中益生菌的定义与来源,详细阐述了益生菌对水产可持续养殖的意义以及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益生菌 益生功效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中华鳖5个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18
作者 吴聪聪 姜群 +5 位作者 张晓君 李伟 纪利芹 刘晓莉 朱新平 陈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国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主要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为中华鳖品质性状遗传改良及相关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东莞、高要、萧山、郓城和余姚5个群体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 【目的】分析和评价国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主要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为中华鳖品质性状遗传改良及相关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东莞、高要、萧山、郓城和余姚5个群体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1)各群体之间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萧山群体的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水分质量分数最低,东莞群体的粗脂肪质量分数最高,粗蛋白质量分数最低,高要群体的粗灰分质量分数最高,粗脂肪质量分数最低,而郓城和余姚群体的常规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相对居中;(2)以鲜质量计,检出必需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8.65%(东莞)~10.21%(萧山),非必需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8.61%(东莞)~10.73%(萧山)。各群体的氨基酸评分为0.62~1.68,化学评分为0.42~1.29,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72~83.98,苯丙氨酸+酪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3)5个群体均检出10种脂肪酸。以鲜质量计,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348.41 mg/100 g(高要)~708.55 mg/100 g(东莞),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133.69 mg/100 g(高要)~212.58 mg/100 g(东莞),单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86.02 mg/100 g(高要)~246.25 mg/100 g(东莞),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128.70 mg/100 g(高要)~249.73 mg/100 g(东莞)。【结论】中华鳖肌肉具有高蛋白(19.63%~21.42%)、低脂肪(0.37%~0.95%)的营养特点,可作为优质食物蛋白来源。不同养殖群体中华鳖的肌肉营养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和营养价值存在差异,其中,萧山群体表现出较为突出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特性,而东莞群体脂肪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可能具有更好的风味和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养殖群体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19
作者 李强 李文俊 +3 位作者 韩崇 鲁同富 龚剑 桂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08-111,120,共5页
[目的]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之一,了解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的结构和特点,为三角鲤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26对引物扩增三角鲤的线粒体全基因,通过生物软件识别和分析各基因... [目的]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之一,了解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的结构和特点,为三角鲤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26对引物扩增三角鲤的线粒体全基因,通过生物软件识别和分析各基因和非编码序列的位置和特点,并通过与GeneBank数据库已发表鲤科鱼类序列进行比较和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三角鲤线粒体全基因总长度为16 573 bp,碱基含量A为32.2%、T为24.9%、C为27.3%、G为15.6%;包括37个编码基因(编码蛋白基因13个、tRNA基因22个和rRNA基因2个)和2个非编码序列区(OL区和控制区)。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COX1的起始密码子为GTG,其他均为ATG;终止密码子包括TAG(ATP8)、TA(COX3、ATP6)、T(ND2、COX2、ND3、ND4、Cty b)和TAA(ND1、COX1、ND4L、ND5、ND6)3种。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C)外其余都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三角鲤控制区序列可以识别出3个典型保守区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三角鲤与大眼鲤(C.megalophthalmus)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组成、长度和排列顺序与典型的脊椎动物相同,在亲缘关系上与大眼鲤最近;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适用于三角鲤的系统发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鲤 线粒体基因组 全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鲤上皮瘤细胞两种转染试剂的条件优化及应用
20
作者 李尚琪 徐梓明 +3 位作者 赵然 孙晓晴 张研 李炯棠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分别对荧光蛋白标记的多种质粒进行多配组转染试验,多温度、多时间节点追踪记录转染效率。28℃,以35 mm培养皿铺板,16μL Lipofectamine®2000和4μg DNA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转染效率(5.92±0.52)%;12μL FuGENE®HD和4μg DNA在转染72 h后转染效率达到(9.81±0.33)%。为验证该条件,构建一个鲤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蛋白α(PPARα)的EGFP标签载体,该载体利用两种转染试剂分别获得了约4%和约8%的转染效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转录因子对下游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的转录调控效应,虽然两种转染试剂本身可导致下游基因的上调,但与空载质粒组相比,两种转染试剂高表达转录因子均对下游靶基因产生了转录激活效应。本试验获得了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在鲤上皮瘤细胞细胞转染时的最适转染试剂和DNA剂量和最优取样时间,并在一转录调控实例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为后续充分利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种质资源育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上皮瘤细胞 细胞转染效率 高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