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矿物元素指纹识别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养殖水体
1
作者 宋学宏 黄芳 +3 位作者 梁凤玲 胡建国 陆彬 蔡春芳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分析测定体质量为180~200 g左右、产自阳澄湖湖区(YCL)、阳澄湖周边池塘(YCP)、洪泽湖(HZL)、高邮湖(GYL)、固城湖(GCL)湖区的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Ca、Mg、K、Na、Sr和Fe等35种元素的含量,以开发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 分析测定体质量为180~200 g左右、产自阳澄湖湖区(YCL)、阳澄湖周边池塘(YCP)、洪泽湖(HZL)、高邮湖(GYL)、固城湖(GCL)湖区的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Ca、Mg、K、Na、Sr和Fe等35种元素的含量,以开发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养殖水体的识别技术。结果表明,32种元素组间差异显著(P<0.05)。基于35种元素对中华绒螯蟹来源进行判别分析,10种元素进入判别模型,测试集和交叉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8.3%,仅有11.1%的HZL蟹被判入地理距离较近的GYL。剔除Ca、Mg、K、Na、Fe、Mn、Zn、Cu这8种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人为输入量较大的元素再行判别分析,则6种元素进入判别模型,测试集和交叉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96.7%,仍有11.1%的HZL蟹被判入GYL,还有11.1%的GCL蟹被判入GYL。上述结果表明,采用矿物元素指纹识别中华绒螯蟹产地和养殖水体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养殖过程中人为输入量较大的元素对中华绒螯蟹产地与养殖水体的识别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元素指纹 产地 养殖水体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育种水环境中藻类群落组成
2
作者 张萍 成振华 +5 位作者 陈永平 白明 王娟娟 韩现芹 李兆千 郝爽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2-14,26,共4页
本试验于2023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静海区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监测到的种类分属硅藻门、绿藻门、隐藻门、蓝藻门,共23种,其中硅藻门6种,绿藻门12种,隐藻门2种,蓝藻门3种。... 本试验于2023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静海区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监测到的种类分属硅藻门、绿藻门、隐藻门、蓝藻门,共23种,其中硅藻门6种,绿藻门12种,隐藻门2种,蓝藻门3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297.60×10^(4)cell/L,平均生物量为26.01 mg/L;浮游植物Shannon index H 2'均值为2.236,Margalef index d均值为3.264,Pielou evenness index J均值为0.5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水质处于轻污阶段,建议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增强系统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与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光-Fenton氧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处理水中典型新污染物的应用
3
作者 张家鑫 马宁 +4 位作者 张辉 谷晶 杨国军 李章良 王华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水产养殖水体中残留的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水质下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太阳光引入到传统Fenton反应中而构建的光-Fenton氧化技术具有pH响应范围广、自由基产量多、有机污染物矿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 水产养殖水体中残留的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水质下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太阳光引入到传统Fenton反应中而构建的光-Fenton氧化技术具有pH响应范围广、自由基产量多、有机污染物矿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光-Fenton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Fenton氧化体系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影响光-Fenton氧化体系效率的因素以及其在处理水中典型新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开发新型催化剂以实现H2O2原位光化学生成和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及可回收性是实现光-Fenton氧化体系工程化应用的关键,为该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水处理 光-Fenton技术 催化剂 有机污染物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福州市内河野生鱼体中8种环境雌激素污染调查分析
4
作者 马鸿媚 王世永 +4 位作者 于承耀 吴超凡 林兴达 杨小强 杨铭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19-22,共4页
为更好的评价福州市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在福州市首次开展主要内河野生鱼体内8种环境雌激素残留监测。以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和凤坂河4条福州主要内河水系为调研对象,共布设11个调查站位,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分别采集样本,共采... 为更好的评价福州市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在福州市首次开展主要内河野生鱼体内8种环境雌激素残留监测。以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和凤坂河4条福州主要内河水系为调研对象,共布设11个调查站位,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分别采集样本,共采集21份,并参照DB37/T1778-2011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布置的11个调查站位上均检出了环境雌激素,分别是双酚A和雌三醇,双酚A的含量在N.D.~2.67μg/kg之间,雌三醇的含量在N.D.~8.35μg/kg之间,其它项目均未检出。说明福州市内河水质存在一定的环境雌激素污染,建议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福州市内河 野生鱼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对水文情势及鱼类产卵场影响研究
5
作者 毕雪 王俊洲 +1 位作者 李志军 杨寅群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6期103-110,共8页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库区水文情势变化会对鱼类产卵繁殖产生影响。为减小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采用一维河流水动力模型,模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建库前后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代表性断面水位、洪水过程和流速变化,结合鱼类繁殖对水...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库区水文情势变化会对鱼类产卵繁殖产生影响。为减小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采用一维河流水动力模型,模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建库前后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代表性断面水位、洪水过程和流速变化,结合鱼类繁殖对水文要素的需求,分析得出涨水过程是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制约因子。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库区河段由坝前至库尾,羊角和桃子沟产卵场功能基本消失,石鼻子产卵场功能有所下降,杨家沱产卵场基本可以满足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需求。研究成果将为拦河筑坝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变化 鱼类生境 漂流性卵 MIKE11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 乌江
下载PDF
珠江河口凤鲚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谢雨芳 吴鹏 +5 位作者 刘永 肖雅元 唐广隆 王腾 林琳 李纯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探究珠江河口洄游性鱼类凤鲚(Coilia mystus)的生境适宜度,可为其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9年冬季和2020年夏季在珠江河口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水深、底层盐度、底层水温、底层溶解氧等作为指示因子,利用层次分析... 探究珠江河口洄游性鱼类凤鲚(Coilia mystus)的生境适宜度,可为其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9年冬季和2020年夏季在珠江河口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水深、底层盐度、底层水温、底层溶解氧等作为指示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计算各指示因子的权重,采用算数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 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 GMM)计算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验证发现基于GMM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精确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珠江河口凤鲚的栖息地分布。最优模型结果显示,珠江河口冬季和夏季凤鲚适宜的底层盐度分别为21.03‰~30.55‰和20.25‰~25.82‰,溶解氧质量浓度分别为6.79~7.28和3.85~4.01 mg·L^(-1),水深分别为11.69~20.10和7.80~9.23 m,底层水温分别为19.84~19.95和28.36~29.44℃。珠江河口凤鲚HSI大于0.5的站点仅占总调查站点的17.39%,表明其栖息地适宜性较低,目前珠江河口适宜凤鲚的栖息地主要位于内伶仃海域的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鲚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环境因子 珠江河口
下载PDF
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摄食生态学
7
作者 石肖飞 武孝慈 +3 位作者 王佚兮 王啸 石建高 张健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9,共11页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摄食生态学特性,利用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对该海域(2°03′S~11°17′S、163°14′E~173°35′E)的682尾大眼金枪鱼进行了食性分析...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摄食生态学特性,利用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对该海域(2°03′S~11°17′S、163°14′E~173°35′E)的682尾大眼金枪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了叉长、性别、性腺指数等生物因素以及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因素对摄食生态位宽度和摄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在81~195 cm的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1.85;2)空胃率为25.4%,而在非空胃的个体胃含物中,枪乌贼属(Loligo sp.)、虾类和沙丁鱼属(Sardina sp.)的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40.3%、39.7%、30.1%;3)个体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空胃率随着叉长的增加而增加,高摄食强度的比例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4)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性别、叉长、月相等因素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渔获水深对J具有显著影响(P=0.024);5)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个体摄食强度随着叉长和性腺指数(P=0.030)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P=0.002),在满月阶段摄食强度较高而在新月前后摄食强度较低(边际显著,P=0.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中西太平洋 大眼金枪鱼 摄食强度 生态位宽度 月相 渔获水深
下载PDF
基于ARIMA的海洋尼诺指数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际CPUE的影响
8
作者 王啸 刘文俊 张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0,共11页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是全球金枪鱼捕捞产量最高的海区。为了解和预测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不同渔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根...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是全球金枪鱼捕捞产量最高的海区。为了解和预测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不同渔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根据1990—2020年世界各国在中西太平洋的围网和延绳钓作业以及海洋尼诺指数(Oceanic Niño index,ONI)数据,分析了常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和加入ONI标准差为协变量的动态ARIMA模型在渔业资源量研究中的适用性,以及ONI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际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1)常规ARIMA模型能够充分考虑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CPUE的变化特征,可用于黄鳍金枪鱼年CPUE的长期拟合;2)相比常规ARIMA模型,动态ARIMA模型的拟合度更好,拟合值和真实值的相关性更高,同时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更小;3)ONI对中西太平洋赤道南北海域黄鳍金枪鱼的年CPUE影响不同,相对而言,在赤道以北,ONI的影响因素更关键,模型的拟合度更高;4)ONI对中西太平洋不同渔业的黄鳍金枪鱼的年CPUE影响有差别,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存在滞后1~2年的影响,而在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现象时,对围网渔业的影响速度较快,不存在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动态ARIMA CPUE 海洋尼诺指数 中西太平洋
下载PDF
环境DNA在渔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郑德斌 马超 +3 位作者 刘张倩 栾凯 陈卫 刘克奉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11期136-139,共4页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是指生物在环境中散落下的DNA片断,通过提取环境样品中的DNA,可以揭示该环境中存在的生物群体信息。近年来,环境DNA技术已经在渔业资源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快速、高效、无创的调查方法。本文对环境DN...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是指生物在环境中散落下的DNA片断,通过提取环境样品中的DNA,可以揭示该环境中存在的生物群体信息。近年来,环境DNA技术已经在渔业资源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快速、高效、无创的调查方法。本文对环境DNA在渔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渔业资源 调查 综述
下载PDF
基于VIIRS/DNB数据的新冠疫情对黄渤海灯光渔船活动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孙贺 刘阳 +1 位作者 田浩 田永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5-43,共9页
为探究新冠疫情对黄渤海灯光渔船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计/昼夜波段(VIIRS/DNB)夜光遥感数据开发了适用于黄渤海灯光渔船的提取方法,提取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每日灯光渔船点位信息。研究表明,疫情爆发后,2019年1... 为探究新冠疫情对黄渤海灯光渔船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计/昼夜波段(VIIRS/DNB)夜光遥感数据开发了适用于黄渤海灯光渔船的提取方法,提取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每日灯光渔船点位信息。研究表明,疫情爆发后,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黄渤海灯光渔船数减少了57.3%。其中,中方水域降幅较大,达-63.07%;青海渔场、海州湾渔场、中韩渔业协定区渔船密集区大幅消失;韩方渔船转移到西海岸和济州岛周边水域作业。随着疫情得到控制,2020年2月至4月灯光渔船数增加了164.71%;沿岸灯光渔业恢复,渔民进入远海作业。2020年4月黄渤海灯光渔船数恢复到管控前(11月)的88.66%。通过分析灯光渔船数量的变动发现,中韩渔业协定区渔船数量变动最大,渤海水域变动最小。疫情主要影响青海渔场至海州湾渔场、中韩渔业协定区和韩国西海岸的灯光渔业。本研究结果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渔船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夜光遥感 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计 昼夜波段 灯光渔船 黄海 渤海
下载PDF
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尾水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翠雅 陈锋 +2 位作者 国显勇 刘嘉轩 张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2-912,共11页
海水养殖业产生的大量养殖尾水会威胁局部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人工湿地是一种典型的废水处理工艺,具有耗能低、投资小和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在净化海水养殖尾水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物、基质、微生物、运行参数和盐... 海水养殖业产生的大量养殖尾水会威胁局部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人工湿地是一种典型的废水处理工艺,具有耗能低、投资小和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在净化海水养殖尾水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物、基质、微生物、运行参数和盐度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尾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目前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尾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筛选合适基质和耐盐植物,优化水力运行参数,考察复杂环境下人工湿地对净化海水养殖尾水能力的影响,发掘可强化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技术或耦合技术,寻找可替代的优质碳源等,以期为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尾水的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尾水 人工湿地 影响因素 运行参数
下载PDF
绰尔河鱼类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12
作者 包洪福 姜昊 +2 位作者 蔡跃平 丁少波 张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2期84-90,107,共8页
2022年5—6月对绰尔河鱼类资源进行了现状调查,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了绰尔河鱼类群落结构、生态类型、区系组成、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绰尔河共有鱼类67种,包括国家Ⅱ级保护鱼类3种、濒危种1种、易危种4种;鱼类群落主要... 2022年5—6月对绰尔河鱼类资源进行了现状调查,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了绰尔河鱼类群落结构、生态类型、区系组成、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绰尔河共有鱼类67种,包括国家Ⅱ级保护鱼类3种、濒危种1种、易危种4种;鱼类群落主要由喜静缓流水生境鱼类、杂食性鱼类、产黏沉性卵鱼类、定居性鱼类和小型鱼类构成。绰尔河鱼类由6大区系复合体组成;不同区系鱼类在绰尔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此次共调查到鱼类1 249尾37种,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绰尔河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总体较高;自绰尔河上游至河口鱼类种类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呈现递增的趋势。提出了加强渔政管理、建设过鱼设施恢复连通性、开展增殖放流等资源保护建议。该研究结果可为绰尔河鱼类资源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绰尔河 鱼类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资源保护 建议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潜字泡的水质演化机制及渔业生态环境分析
13
作者 李桂明 王玮琦 董建伟 《吉林水利》 2023年第12期1-7,共7页
通过对潜字泡多年逐月水质-水量监测及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潜字泡的水位-水量关系曲线,湖水水量以受入湖中水及降水影响为主,入湖-出湖水量满足维持生态产出(水产养殖)的要求;水质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总氮、... 通过对潜字泡多年逐月水质-水量监测及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潜字泡的水位-水量关系曲线,湖水水量以受入湖中水及降水影响为主,入湖-出湖水量满足维持生态产出(水产养殖)的要求;水质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总氮、总磷的浓度偏高。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及水体鱼产力较高,以优良饵料居多,适宜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生长,渔业生态环境基本满足养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字泡 水量 水质 渔业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海洋渔业碳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田昊东 孙圣杰 +1 位作者 李伟波 乔之怡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90,共10页
低碳是海洋循环经济实现的重要途径,实现海洋渔业的碳平衡是海洋传统经济转变的重要发展方式。本文通过对2013—2022年全国及沿海9省(区)的海洋捕捞碳排放量与碳汇量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国及沿海9省(区)的碳平衡状态,并利用灰色关... 低碳是海洋循环经济实现的重要途径,实现海洋渔业的碳平衡是海洋传统经济转变的重要发展方式。本文通过对2013—2022年全国及沿海9省(区)的海洋捕捞碳排放量与碳汇量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国及沿海9省(区)的碳平衡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碳平衡状态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除2020年-2022年山东省的碳平衡状态为盈余外,其他均为碳赤字状态。对于碳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全国与沿海9省(区)关联度较大的是海洋捕捞产量、捕捞人员数量和海水养殖面积。最后从加快渔船的升级改造与更新淘汰、调整捕捞的作业方式、提高海水养殖贝藻类的养殖规模以及加快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加速推广渔业碳汇交易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尽快地实现海洋渔业的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碳平衡 碳排放 碳汇 碳赤字
下载PDF
湖北省保安湖沉积物污染评价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15
作者 刘佳豪 李艳 +3 位作者 申东方 马硕楠 乔瑞婷 毛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0-688,共9页
为了解保安湖沉积物的污染情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保安湖2020年7月—2021年4月共4个季度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保安湖沉积物中TN、TP、OM含量分别为(3.56±... 为了解保安湖沉积物的污染情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保安湖2020年7月—2021年4月共4个季度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保安湖沉积物中TN、TP、OM含量分别为(3.56±0.79)、(0.57±0.20)、(59.66±16.27)g/kg;主体湖、桥墩湖、扁担塘和肖四海4个湖区TN、TP和OM含量均在冬季最高、夏季较低,季节更替引起的水温、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微生物活性、溶氧及外源有机物输入等因素的变化,是导致这种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TN和OM含量均在保安湖北部的扁担塘最高、南部主体湖最低,TP含量在北部的肖四海最高、扁担塘最低,来自周边精养鱼池的养殖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可能是导致北部湖区沉积物营养含量更高的主要因素;沉积物中TN、TP和OM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表明保安湖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指数显示其污染等级为有机污染。研究表明,保安湖沉积物污染状况较重,未来一段时间内若外源污染持续存在还可能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亟须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等措施以控制其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湖 浅水湖泊 沉积物 营养含量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分析叶尔羌河5种鲤科鱼类遗传多样性
16
作者 张小雨 靳文慧 +1 位作者 王佳 王玉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COI基因对叶尔羌河鱼类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适应性。[方法]分析叶尔羌河5种鲤科的50条COI基因片段序列,并结合GenBank比对筛选出的12条高同源序列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5种鱼类COI基因同源序列的长度... [目的]探讨线粒体COI基因对叶尔羌河鱼类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适应性。[方法]分析叶尔羌河5种鲤科的50条COI基因片段序列,并结合GenBank比对筛选出的12条高同源序列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5种鱼类COI基因同源序列的长度675 bp,碱基组成展现出显著A/T的偏倚性,转换/颠换的比值(R值)为3.2;核苷酸变异位点有146个,定义了10个单倍型;除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物种间的遗传距离(0.002 4),其余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均符合2%阈值或10倍原则;系统进化树中,除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外,斑重唇鱼、鲫鱼和鲤鱼均形成独立分支,推测两者亲缘关系较近或物种间未达到分化程度。[结论]COI基因适用于叶尔羌河除裂腹鱼属外鱼类的物种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基因 鲤科鱼类 遗传多样性 叶尔羌河
下载PDF
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80
17
作者 贾晓平 杜飞雁 +2 位作者 林钦 李纯厚 蔡文贵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与保护是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文从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初级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探讨,初步建立了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并以北部湾渔场为例... 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与保护是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文从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初级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探讨,初步建立了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并以北部湾渔场为例进行评价实践,旨为建立一套较成熟的综合评价方法,从而为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场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海洋渔业
下载PDF
夏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理化环境及营养现状评价 被引量:45
18
作者 夏斌 张晓理 +5 位作者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过锋 张艳 黄翠玲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11,共9页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的DIN含量较高,均呈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表层PO43-P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在湾口中部水域有一小范围的高值区,并呈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底层水平基本与表层一致,但其高值区范围较大,等值线较为密集。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DIN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DIN主要来自河流径流的输送;而PO43-P与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表明莱州湾PO43-P的补充并非主要来自河流径流输入,而是以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为主,同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看,N/P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P显得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2007年夏季莱州湾水域营养水平基本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有机污染程度属3级,表明该调查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溶解无机氮 磷酸盐 营养现状 潜在性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下载PDF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50
19
作者 李广楼 陈碧鹃 +2 位作者 崔毅 马绍赛 唐学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2-299,共8页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杳,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杳,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0.16×10^4-20642.83×10^4ind/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和丰寓度均较好,可以认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温度呈显著的TF相关,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单一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由见机磷含量变化范围看(0.18-0.41μmol/L),该水域无机磷为影响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浮游植物 生态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藻养殖及碳汇强度估算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权伟 应苗苗 +5 位作者 康华靖 许曹鲁 周庆澔 梁文杰 林振士 蔡景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515,共6页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等为主,期间年均总产量为141.87万t,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海带(60.29%)、裙带菜(7.92%)、紫菜(5.67%)、江蓠(5.39%)。浙江近海海藻养殖以紫菜、海带、羊栖菜、苔菜等为主,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紫菜(51.83%)、海带(27.73%)、羊栖菜(12.72%)、苔菜(1.27%)。浙江近海海藻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不高(2.55%),但养殖结构独特,部分种类的海藻养殖产量在全国同种类海藻养殖量中占有较高份额,其中苔菜占83.00%,羊栖菜占68.29%,紫菜占23.53%。1999—2012年,全国海藻年均固碳量为41.85万t/a,固碳量在2012年最高达51.50万t,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海带年均固碳量在各类海藻中最高达26.45万t/a,其次是裙带菜3.23万t/a、紫菜2.24万t/a、江蓠2.01万t/a。浙江近海养殖海藻年均固碳量为1.03万t/a,约占全国年均固碳量的2.47%。为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近海自然碳汇及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开展碳汇渔业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研究及海洋生物碳汇功能与碳汇渔业潜力的基础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养殖 养殖产量 养殖结构 碳汇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